時間:2023-05-29 17:40: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產品外觀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設計符號;產品外觀;企業文化
設計符號在產品外觀設計方面的體現主要表現在設計表達中,對符號學在藝術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的介紹、應用和研究可以在一些大學編寫的教材中有所體現,像上海大學的張憲英的《設計符號學》、江南大學張凌浩的《產品的語意》、清華大學的博士生胡飛和碩士生楊瑞編寫的《設計符號與產品語意》等,都有一些見解。
一、產品外觀設計中的符號解析
一個優秀的工業產品,必須有一個優秀合理的外觀設計。產品的外觀設計是產品功能的又一個延伸,體現在外觀視覺上的形象符號,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造型、色彩、材質。
(一)造型
一切人造物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都是以一定的造型形式出現。設計師借助設計符號來表達產品的功能、產品的感情等信息,是人的視覺評價和使用功能的媒介。在自然界當中,形態有很多種形式,比如偶然形態、人造形態等,都具有一定的外觀形象,沒有形態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無論這個形態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也就是說造型是產品外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設計符號。
(二)色彩
產品外觀設計中的色彩應用,具備著極其豐富的內容。色彩本身就具備了各種性格,活潑的、沉靜的、神秘的、喜悅的等等。在產品設計中,色彩不僅具備審美和裝飾性,還具有象征性的設計符號意義。作為設計符號,色彩影響著人們的視覺感受和心理變化。當人們用眼睛觀察產品外觀時,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色彩,對于突出的色彩總是最先看到,印象也最深刻。色彩對產品外觀設計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產品更具生命力。
產品外觀設計中的色彩應用,可以完全遵照色彩學中的知識,比如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在設計符號中的應用。不同色相的外觀,給人帶來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紅色熱烈、藍色安靜、白色純凈、黑色神秘、灰色樸實等,表達出不同的意境。
(三)材質
材質是產品外觀設計所依附的物件,其性能、質感和表面肌理因素等對產品外觀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設計之前就要充分考慮材料的選擇問題,比如材料的強度、材料的耐磨性等,還要有可靠的加工性能以保證其使用。而材料的表面肌理是通過產品表面特性傳遞給人以視覺和觸覺感受的,其中還包括心理聯想及象征意義。因此,在材料的選擇上,要考慮到材料表面帶給人的情感表達方面的因素。
二、產品外觀設計中的形象符號
在實際設計中,設計師總是把產品形象符號的內容定位在企業文化內涵之中。
一個企業的文化,決定了產品外觀的形象定位。設計師通過市場產品定位、消費者定位、調查研究報告等形式,挖掘產品外觀形象符號的最終樣式。正是這些詳細的準備工作的進行,才有了產品外觀設計的符號表達。形象符號的實質就是企業文化、經營戰略、設計理念及生產能力等方面的內涵,是對各種造型符號進行編碼,綜合產品的形態、色彩、材質等視覺要素,表達出產品功能。產品外觀的形象符號是滿載信息的傳達媒介,是設計師賦予產品的形式因素,同時也可以看出是人類長期的視覺審美經驗的沉淀。良好的產品外觀就是通過形、色、質三方面的設計符號相互交融來表現產品、品牌的精神的。這種精神通過消費者的聯想和想象而得以傳遞,在消費者和產品的互動過程中滿足消費者潛意識的渴望,同時也實現了產品的情感價值。
目前,“以人為本”的設計、“綠色環?!钡脑O計都是當今設計界的熱門話題。“以人為本”的設計就是以提倡人機工程學為標準的設計方法,研究如何讓人在使用產品的環境中更為舒適的問題;
“綠色環?!痹O計就是節約型和保護環境型為宗旨的設計,其設計要深入人心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產品外觀設計中的內隱外顯
產品外觀設計能夠表現出內隱和外顯的設計信息,稱作內隱和外顯關聯。外顯的設計符號可以使消費者迅速認知產品,被其吸引。外顯的設計符號的使用是迅速清晰的,在設計時應注意如何在傳統設計、革新設計之間作選擇,這是很重要的。內隱信息一般不易被察覺,但是它能以內在的形式被消費者接受。對于產品視覺設計信息以及品牌視覺設計歷史的研究之中,而對于品牌在其產品系列里使用的外顯設計信息的研究則是這部分的重要研究內容。如圖1、2所示為圓形晷、尊形營、方形唇的傳統酒具產品。
內隱信息能夠與產品設計理念、企業形象相關聯。外顯信息的關聯以實體形式存在,消費者一目了然,而內隱的關聯信息是在消費者背后發揮著作用,是通過消費者用心去體會的,是持久的對于品牌產品的認知和認同。對于這兩方面的分析研究,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調查,比如提問式,也可以運用一些客觀的方式來研究。
四、結論
恰當的運用設計符號,傳達品牌特性與企業文化,對于提升品牌形象是至關重要的。企業能夠將自己的品牌文化、經營理念傳達給消費者。滿足消費需求,創造愉悅感,最終獲得品牌成功。
參考文獻:
[1]王家民中國藝術設計概論[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10
[2]張憲榮.設計符號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現代產品設計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產品外觀的要求越來越高,造型獨特的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的喜歡和追捧。產品是設計師和消費者之間信息傳遞和反饋的紐帶。然而,消費者通過產品呈現出來的意象來接受信息,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文化知識使得消費者對同一樣產品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設計師往往通過外在信息的認知和刺激,在頭腦中產生創作意象,通過正確的設計方法和程序,用符號記錄下對目標的觀察和認知,經過不斷的調整修正,使產品具有獨特的風格,這其中包括產品的外造型、材質、顏色和功能布局等。
對產品的材質異化的研究就是給不同人群產生的不同的視覺聯想,從而使設計師更加獨特的通過產品設計傳達信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引導消費者的觀念。
材質異化
材質異化是圖形設計中較為常見的表現方式之一,即運用新事物的材質特征去替換原有事物的材質特征,并保留原有事物的外形特征,從而形成具備矛盾性及趣味性的圖形圖像,寓意深刻且豐富。
材質的異化可以分為全部異化與部分異化。全部異化在產品設計中主要是指用一種材料制作出了另一種材料的感覺。部分異化也就是我們說的異質同構,在產品設計中可以理解為一個產品擁有兩種材料的質感。
產品外觀設計
根據中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2條,產品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p>
產品外觀設計就是給產品的外表所做出的設計。所謂產品,就是人工制造出來的一切物品。美國有一個案例曾依據字典的定義說:“產品是指人的雙手利用原材料制成的任何物品,不論該物品是直接用手制成的,還是使用機器制成的。”產品實際上涵蓋了除自然物之外的一切物品。
材質異化在產品外形設計中的應用
人們對產品的第一印象大都是它的外觀,這是人對產品的感性認識。黃金的圖坦卡蒙面具和大理石的巴特農神殿,都說明產品外在的視覺美是和組成這個產品的自身材料的美有著密切聯系的。消費者在認知產品時,會從其外觀所構造的材質現象中去感悟。當產品材質能使人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上獲得“愉悅”的感受,這樣產品就會體現出一定的性格,如同具有了生命,引發人們的情感呼應。質感是產品的外在氣質,是一種具有穿透力的美。它蘊含于產品之中又通過產品表現出其藝術審美應用特征。
綜上所述,材質異化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可以分為產品外形設計的多樣性、替代性、綜合性三個方面。
1.產品外形的材質多樣性,材質的選擇是具有多樣性的。材料是產品造型設計的物質基礎。它不僅是產品造型和功能的承載者,還以自身的感覺特性體現著產品的個性風格,使消費者產生獨特的視覺感。產品視覺感大部分都集中在針對產品造型材質的體現或者單純的色彩表現;即使有些產品設計也對材料進行不同的變化使用,但是也大多是對造型原材料質感體現,以及加工工藝方面的展示。然而。材質異化在材料選擇上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可以選擇相似的、相對的、單一的、多樣的材料來替換原本事物的材質特征。多樣性的材質特征打破了原本事物給人們慣性的思維,使得異化后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及嶄新寓意。
消費者對產品材質異化的多樣性有了認識以后,更為重要的是,建立消費者認知產品時在不同視覺、不用角度和不同環境中與材料表面質感之間的聯系。這種復雜關系的建立可以借助材質異化的多樣性來實現。
2.產品外形的替代性,異化的材質具有很強的替代性。材料質感具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材料的不同肌理產生的感覺;另一方面是材料自身具有的感覺。在材質異化的過程中是把材料質感的兩個方面綜合在了一起,物體中某些部分被其他材質所替代并體現出新材質事物的特征,這種新的替代特征往往賦予產品新的視覺感受,使作品內涵更加豐富,外觀更加有趣。例如,“柔軟的花瓶”用一塊柔軟材質作為花瓶的視覺表現,看上去是柔軟的,摸上去卻十分堅硬。也就是說,制作產品的原材料不一定就是看的材料,只是視覺由此產生的印象。由此可見,由產品材質得到的感覺不只來自于原材料,還有加工方法,特別是表面加工后的狀態會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產品外形的替代性。
由于缺乏足夠的執法力度,企業及專利人進行產品設計創新的積極性大受打擊。其二,產品設計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無法同步進行。從國家一份最新的統計資料來看,在國內所有企業中,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是萬分之三,但沒有申請專利的企業就占了99%,沒有注冊商標的企業占60%,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很多廠家無暇顧及或者忽略了自主知識產權外觀設計,主要運行的是OEM的經濟模式;我國的專利制度還不盡完善,一直以來企業與個人維權艱難;我國僅僅對產品的整體設計進行專利保護,卻不保護局部設計。因此,企業必須全力以赴進行產品外觀設計,如果忽視專利保護的差異性,訴訟難判、侵權不斷的情況將會發生。
1.以客戶為核心的產品外觀設計
現在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消費特征,一些針對用戶的深層次的情感化設計及個性化設計備受青睞。在《情感化設計》中,美國享譽盛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提出了產品的創新設計既要充分考慮到受眾的反思水平、行為和本能,又要注重使產品富有個性,美觀適用。在計算機技術遠不及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美國蘋果公司開發出iMac電腦,根據用戶深層次的需求,在產品外觀上做進一步的改良。iMac電腦憑借富有個性又前衛新穎的造型而一炮打響,提升了蘋果公司產品的品牌形象和附加值。
2.基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產品外觀設計
知識產權擁有量的競爭是未來競爭的主要趨勢,而作為知識產權的核心部分,外觀設計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雖然我國外觀設計知識產權申請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但從產品外觀設計總體水平來看,我國還遠不及日本和歐美等發達的國家。所以提高產品外觀設計水平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3.基于“技道并重”,培養有創造力的設計精英
在設計人才培養問題上,一些人提出了要重技術而輕文化,還有一些人提出了“重道輕技”。事實上,一位優秀的設計師必須具備“道”和“技”兩方面的素質,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全面的素質,要“技道并重”。
4.由自由創新向引導創新轉變
我國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工業設計的發展基礎一直相對薄弱,必須依靠政府大力引導和大力支持,才能進一步發展。企業通過識別市場的潛在需求,促進產業的自由發展,進一步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進行開發,對工業設計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世界發展的重大趨勢就是從規模增長轉向創新增長,開辟工業設計的創新之路是勢在必行的。企業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克服一切影響發展的不利因素,并積極尋求一切途徑拓寬工業設計發展的道路,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為人才培養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在當前產品日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李恒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外觀設計智能檢索系統,檢索的時間界限為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提取的產品類型包括:豆漿機、微波爐、電水壺、榨汁機、面包機、電壓力鍋、電飯煲、電磁爐、咖啡機、電烤箱。
申請現狀分析
1.總體申請量統計
廚房電器領域各類型產品的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一直以來不是很大,但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該領域產品的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呈現上升趨勢。從圖1可以看出,自2001年以來,該領域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排行前10位的產品類型分別是:電磁爐、微波爐、豆漿機、電飯煲、咖啡機、(電)烤箱、電水壺、榨汁機、電壓力鍋和面包機。其中,電磁爐類產品的申請量最高,達到2600件,其次分別是:微波爐類1572件,豆漿機類1242件,電飯煲類1151件,咖啡機類1039件。申請量低于500件的是面包機類。大部分類型產品的總體申請量處于700~1500件的范疇中。
其中,不少國外企業在中國申請相關產品的外觀設計專利時要求了國外優先權。從圖1的申請量對比中可見,要求國外優先權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在該領域的整體申請量中所占比例較小。就2001年以來的統計結果看,申請時要求國外優先權的產品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咖啡機類225件,微波爐類186件,(電)烤箱類106件。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在我國申請量最高的電磁爐類產品要求國外優先權的只有5件,電壓力鍋類產品要求國外優先權的也只有4件,而豆漿機類產品沒有國外企業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其余類型產品要求國外優先權的數量處于30~50件的范疇中。這與國內外飲食結構差異所導致的廚房電器領域各類型產品的分布不同有關。
2.代表性產品及企業發展狀況分析
圖2是具有代表性的微波爐類和咖啡機類產品的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年度分布圖。微波爐是國內發展比較成熟的產品,從圖2可以看出,微波爐類產品的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在2003年和2008年時比較低,徘徊在100件左右,2006年申請量達到191件,近3年的申請量穩步提升,2011年達到高峰值206件。而咖啡機類產品在國內發展比較快,其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從2003年的14件迅速發展到2006年的126件,2006~2009年的年申請量比較平穩,維持在110件左右,近兩年申請量再次攀升,2011年申請量達到了223件。
美的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家用電器生產企業,其產品主要包括制冷家電、生活小家電、廚衛家電、個人護理產品和其他產品。為在市場營銷中更好地吸引顧客,避免其他廠家對其產品外觀的仿制,美的集團每年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在700件左右且呈增長趨勢。圖3是美的集團2001~2011年廚房電器領域產品的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分布圖。從圖3可見,美的集團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對各類型產品都有所涉及,其中電磁爐和微波爐的申請量所占比例較大,分別是28%和27%,其次為電飯煲13%、電壓力鍋12%。其相關類型的產品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在市場上具有比較強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發展趨勢
廚房電器領域產品的外觀設計近年來走高端化路線,企業在進行相關類型產品的專利申請時出現了以下幾種趨勢。
1.系列產品的申請量增加
同類型產品要想在市場上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在產品性能滿足消費需求的情況下,產品的外觀對消費者的最終選擇往往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具有企業特色、外觀設計出色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更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出于市場戰略的需要,一些企業逐漸加大了對同一設計構思的系列產品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和保護,以期幫助企業進一步擴大其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圖4是電磁爐類產品的系列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些電磁爐面板的圖案雖然不同,但是圖案、色彩等方面具有相似的設計要素,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系列產品,容易給消費者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一般來說,企業在產品的設計研發階段會形成比較多的設計稿,通過一定的篩選模式,只有部分產品最終被選出申報專利和投入生產?,F階段,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專利保護網的重要性,其外觀設計專利保護開始向“核心設計+設計”的保護模式轉變,積極擴大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范圍,使之不僅局限在最終投入生產的產品上。通過建立“核心設計+設計”的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網,企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關類型產品的市場壟斷地位,增加市場競爭力。
2.相似外觀設計的申請量增加
根據審查指南的規定,屬于相似外觀設計的情形為其他設計和基本設計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設計特征,二者的區別點在于:①局部細微變化;②該類產品的慣常設計;③設計單元重復排列;④色彩要素的變化。廚房電器領域各類型產品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產品的面板上。圖5為微波爐類產品的相似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其產品控制面板局部的形狀和圖案有細微變化,簡要說明中指定設計1為基本設計,設計2與基本設計相似,可以作為相似外觀設計合案申請。
2008年修改的專利法施行前,同一申請人如果分別提出多項相似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會因為不符合“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的規定而被駁回,而相近似的設計方案在侵權訴訟中會因為被控侵權產品的設計與獲得專利權的外觀設計相比略有不同而被認定為不侵犯其外觀設計專利權。新專利法實施后增加了相似外觀設計制度,1件相似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中可以包含最多10項相似外觀設計,這樣的合案申請制度可以充分保護外觀設計專利權人的正當權益,同時,專利權人只需要繳納1件專利申請和維持的費用。因此,相似外觀設計制度對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2009年10月1日新專利法實施后,廚房電器企業逐步加大了相似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力度。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涉及相似外觀設計的申請量為9416件,約占同期總申請量的12%,同期申請比例呈逐步上升趨勢。其中,1件相似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中包含2項相似設計的比例超過50%。圖6是廚房電器領域產品相似外觀設計中國專利申請量統計。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微波爐類產品的相似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最高,累計達到了49件。其次是豆漿機類產品,申請量為46件。
3.關鍵設計部件的申請量增加
廚房電器領域各類型產品的設計要點主要表現在一般消費者所關注的面上,主要涉及產品形狀、圖案和色彩要素的變化。例如,就產品的控制面板而言,隨著技術的發展,具有防水、不褪色等特點的薄膜面板已經成為廚房電器領域各類型產品所采用的新型面
板之一,企業在設計薄膜面板時注重其圖案和色彩要素的變化,以滿足功能性和裝飾性的市場需求。諸如薄膜面板等關鍵設計部件作為產品可以更換的組成部分,因符合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所規定的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客體的要求,可以單獨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圖7所示的為電磁爐類產品,其中外觀設計專利3包含了外觀設計專利1和外觀設計專利2,但是企業將外觀設計專利1和外觀設計專利2單獨進行專利申請,則可以將該面板應用到其他同類型的產品上,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其專利的保護范圍。
廚房電器企業在產品研發時對關鍵設計部件的投入較大,其對企業形象的建立和產品的市場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產品外觀設計的特點,關鍵設計部件也非常容易被其他生產者模仿和抄襲。如果企業將產品外觀設計作為一個整體申請外觀設計專利,那么在維權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近幾年,廚房電器企業逐步意識到了產品關鍵設計部件單獨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在后續維權程序中的優勢,關鍵設計部件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申請策略的建議
通過對廚房電器領域各類型產品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狀況的分析,筆者對我國廚房電器企業進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
1.加深對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的了解
2008年專利法修改,其中涉及外觀設計的部分包括專利授權條件和標準、專利確權、專利權評價報告等多個方面。廚房電器企業應更好地了解新專利法中規定的內容,合理利用相似外觀設計等制度擴展廚房電器領域各類型產品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范圍,爭取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同時,應注重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質量:第一是要提高申請圖片的質量,以便更好地準確界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第二是要把握簡要說明中設計要點的撰寫。設計要點是外觀設計專利的獨特點,也往往會被其他生產者模仿和抄襲,企業在申請時應重視設計要點的撰寫,特別是要抓住廚房電器領域各類型產品的圖案要素的獨特點,盡可能擴大該專利保護的范圍。
2.注重申請前的保密并合理確定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時機
廚房電器領域各類型產品的外觀設計很容易被抄襲。由于對同樣的發明創造,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所以企業應重視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前的保密工作。此外,法律規定專利自授權之日起得到保護,因此,專利申請時機不同會導致外觀設計產品的市場壟斷權起算點不同。如果其他生產者在企業專利產品授權前生產、銷售該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會削弱專利產品的市場影響力,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建議企業應該盡早提出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盡力防止或降低市場損失。在設計研發完成后,企業可以采用繪制視圖或者渲染視圖的圖片提交方式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3.建立牢固的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網
企業要想建立外觀設計的專利保護網,首先就必須把握市場需求和流行趨勢,提高外觀設計的開發能力和專利申請的質量,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這樣其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企業在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時,不應局限在最終投入生產的產品上,可以擴大同類型產品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范圍,以便形成“核心設計+設計”的保護網,取得相關產品的市場壟斷地位。
1工程機械外觀設計的作用
外觀在工程機械產品中起什么作用?許多人誤認為外觀設計的作用僅是裝飾產品,吸引注意或實現形態造型的美。西安交通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李樂山教授在對輕工業消費類產品進行了廣泛的消費者行為調查后得出結論:“用戶對產品的觀察和購買行為非常復雜,大多數同類產品的外觀并沒有明顯的本質區別,用戶會從多個方面了解產品,例如質量、價格、售后服務等,最終全面考慮綜合選擇。調查數據表明,在影響用戶選擇的產品設計要素排序中,大多數產品的功能、可用性、結構、表面材料、質量、服務等因素都比外觀造型重要。”輕工業消費類產品的情況尚且如此,對工程機械這類施工及生產設備,問題更加明顯。業內企業往往對工業設計存有某種心理偏見,認為設計只能解決表面問題,不能使產品價值產生根本改變,從而只是被動、保守、有限地接納工業設計?!凹夹g質量至上”的思想仍然在我國制造業中占據主導位置,在對外開展工業設計合作時會將設計合作方置于“配套商”一般的從屬地位,不愿投入更多資源主動拓展深層的工業設計研發。
李樂山教授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外觀設計的7種主要作用,以下結合工程機械產品作簡要分析。(1)表現產品概念。圖1所示的單鋼輪壓路機,其作業方式是向前運動、向下壓實,產品造型就設計成傾向前方的鋼輪,尤其駕駛室的造型傾向前方,表現對工作區域的關注;裝載機(見圖2)是搬運物料的,駕駛室的造型設計就傾向后橋和配重,以表現重心穩定的感覺。人們需要通過外觀造型去理解產品概念,因此造型必須符合產品概念,才能傳達出不同產品特有的屬性。(2)體現產品價值定位。有些人喜歡產品高檔,有些人喜歡低價;有些人喜歡卡通,有些人喜歡高質量。這些不同的產品價值觀念也要通過外觀設計體現出來。比如高檔產品的駕駛室采用深色玻璃(見圖3),機罩通風口和內部件也做成深色(見圖4),從外面不易看透,這時并不是根據用戶喜好決定顏色和材料,而是由產品的價值定位來決定。(3)表現產品的運行方式。造型應符合產品的運行和工作方式。雙鋼輪壓路機外觀造型基本對稱,表現其水平往復的運動方式,其中整體車架的機型(見圖5(a))對稱造型更為明顯。鉸接車架的機型(見圖5(b))外觀則在對稱基礎上傾向主車架方向。單鋼輪壓路機外觀造型(見圖5(c))有明顯的方向性,表現其運行方式是向前的、單向的。(4)表現產品的操作方式。圖6所示手柄的形狀可以提示用戶要用什么手勢來操控,是按壓或是旋轉,駕駛室門窗的把手則可以表示是滑開的或是推開的。用戶通過外觀理解產品的操作方式,造型必須符合使用需要。(5)表現功能。圖7中攤鋪機熨平板大臂和側機罩的相似造型與呼應聯系,表現了這兩個部件的運動配合關系;圖8中平地機機架前部和配重的倒三角造型表現了配重的功能。這表明外觀造型還可表現功能,使功能形象化。6)表現結構。這里的結構主要指產品零部件結構或功能結構(見圖9),外部可見的功能結構同樣是造型的重要部分,可以表現產品設計精細可靠,增強用戶信任的心理感受。(7)表現審美感受。每個人有不同的審美愛好,社會群體有各種不同的審美習慣和傾向,因而外觀造型設計對不同用戶也會產生不同的關注程度。有些人喜歡直棱直角,有些人喜歡飽滿形態,有些人喜歡動感,有些人喜歡高雅。當代表一個社會群體(例如一家企業)主要傾向的審美感受通過外觀設計表現出來,就會吸引有相近喜好的用戶關注,逐漸形成企業特有的審美感受和文化氛圍。
2工程機械外觀設計的工作方法
既然外觀設計有諸多層面的作用,其實現過程必然是復雜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的工作,必須以專有的工作方法作為保障的基礎。
(1)企業必須接受正確的工業設計思想。工業設計的目標是規劃未來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最大價值在于創造思想的轉變,產品是實現這種思想轉變的載體。一種新型機械或新的操作方式的出現就代表了某種工作方式的轉變,企業以革命性的產品向社會傳播這種觀念轉變,率先占領這些市場區域,形成行業規則,使自己居于行業領導地位,取得競爭主動和上游利潤,使得其他企業被動跟隨。這種運作模式是工業設計帶給企業的最重要價值。認為設計只是用來美化和裝飾產品外觀,短期提高一些售價,或者隔幾年變化一下造型取得新的宣傳形象,都是對外觀設計價值非常膚淺的理解。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山寨”產品從反面印證了這樣一個事實:盡管外觀和造型花樣百出,但產品的價值和價格反而變得更低,更不必說塑造品牌的無形價值了。
(2)設計項目的開發團隊應該由不同的、相關領域的人員(企業的工程設計人員、專業設計機構的工業設計人員、市場銷售和售后服務人員、外協廠商的設計人員等)組成。合理的團隊構成有助于打破不同專業領域的隔膜,更客觀全面地解決問題。有些企業認為委托了設計機構就可以把外觀設計工作完全委托出去,這是片面的想法。工業設計師與工程設計師一樣并非全能,不能相互取代,工業設計師的最高任務是溝通思想,疏導理念,平衡意見,搭建平臺。企業對外合作的態度更應傾向于“引進”而不是“外包”,即積極引入工業設計體系,借助外部力量加強自身團隊建設,以靈活的機制構筑多領域交叉合作型設計團隊。
(3)必須以完善的設計調查做依據。不管企業內部推動的或是與設計機構合作進行的外觀設計項目,在設計展開前都要認真做設計調查。企業對此常有的誤區有3種:一是常常認為自己的設計團隊長期專門從事特定產品的開發,了解豐富的相關信息,早已能熟練把握產品設計,因此無需再做調查;二是對合作的設計機構則認為,既然是專業搞工業設計,就理所應當能“快速地批量生產效果圖”,習慣性地把設計機構等同于零部件供應商一樣用“產能標準”衡量,如果還要先去調查,就顯得不夠專業;三是把市場調查與設計調查混淆,工業設計強調設計調查,目的是要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取得新產品規劃的要素,這與為了解價格、銷售情況、市場占有率等信息而進行的市場調查完全不同。例如,某企業希望新產品看起來檔次高,這樣的抽象概念體現在產品外觀上應該使用什么方式?選用金屬還是塑料?拋光面還是啞光面?散熱口采用柵格還是紗網?不同人群的理解就會完全不同,這都是需要調查取樣統計測定的,工業設計機構通過設計調查溝通了用戶和企業,使用戶的看法在規劃設計初期就參與進來,這將成為未來產品能否取得用戶青睞的關鍵。
(4)應遵循外觀設計的步驟流程。工業設計師一般通過草圖—簡單材料模型—計算機三維模型—(油泥或樹脂材料的)實體比例模型—工程模型等步驟完成產品造型設計,這一設計思考的演進過程,是工業設計工作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不少企業片面追求速度,要求設計師省略步驟時,又把設計要求提得很高(如與某某國際品牌產品相當),這樣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只能適得其反。如同工廠的工藝流程,優秀的方案只有經過多次反復的設計、修改、論證過程才可能贏得用戶和市場的認可,并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3工程機械外觀設計的評價方法
關鍵詞:外觀設計;混淆標準;創新標準;專利侵權;專利保護;專利立法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02-0155-06
2012年4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2011)》,在中山市君豪家具有限公司與中山市南區佳藝工藝家具廠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案【(2011)民申字第1406號】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外觀設計專利區別于現有設計的設計特征對于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更具有顯著影響;在被訴侵權設計采用了涉案外觀設計專利的設計特征的前提下,裝飾圖案的簡單替換不會影響兩者整體視覺效果的近似”,最后作出認定侵權成立的判決。本案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外觀設計侵權判定中所適用的標準與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最新確定的熟悉在先設計的普通觀察者標準實質上是一致的,該判決的作出對于澄清我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標準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專利立法中并未明確規定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的標準,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的相關規則實際上主要由司法審判實踐逐漸發展起來。其中主要有兩種觀點:混淆標準和創新標準。由于判斷標準的不確定,往往容易導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出現不同法院對于同一案件的審理結果卻截然相反的情況,對我國司法的權威性產生極其消極的影響;判斷標準的不確定,也讓法官在進行侵權判定的過程中對于判斷標準的選擇感到無所適從,不利于法律糾紛的解決。本文試圖對于我國目前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的兩種不同標準進行簡單的梳理分析,在借鑒美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斷標準的基礎上,澄清我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標準。
1 混淆標準
1.1 混淆標準的具體內容
混淆標準是指,如果具有一般注意力的普通消費者在將被控侵權設計與涉案專利外觀設計進行對比后,會將后者誤認為是前者,即產生混淆,則被控侵權設計與專利設計相同或者相近似,進而可以認定被控侵權設計構成對外觀設計專利的侵害,即侵權成立。其核心就是以混淆與否作為判定是否相同近似的標準。
1.1.1 判斷視角。判斷外觀設計是否相近似應以普通消費者為視角,如果以普通消費者的眼光,在侵權設計產品和外觀設計專利產品之間產生了混淆,那么二者就具有相似性。其理由在于:
(1)由于分辨能力的不同導致普通消費者很難分辨出產品之間的細微差別,而本領域的專業人員則容易將其分辨出來。以專業人員的視角判斷外觀設計的相似性,會因認為外觀設計之間有差別而判定侵權不成立,不利于對專利權人的保護。以專利產品的普通消費者的視角來進行相似性判斷符合對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目的。
(2)普通消費者是市場中專利產品的直接購買者,可以從直觀上感受到產品的外觀,可以通過其購買行為對外觀設計產品的經濟效益作出判斷。
(3)從判定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的要求來說,與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不同的是,外觀設計專利不是以技術特征作為侵權判定的要點,而是從產品的圖案或照片的觀察來判定的,普通消費者可以通過觀察作出判斷。
1.1.2 判斷方式?;煜龢藴适菍Ξa品外觀整體的混淆,在認定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時,應當根據授權外觀設計和被訴侵權設計的設計特征,以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進行綜合判斷。在更為細化的判斷規則上,有學者認為應先從整體比較,被控侵權產品在整體上與外觀設計專利相似的,可以認定為相似;在整體比較上有差異時,才進行重點觀察,還要考慮要部在整個產品外觀中占的比例及起的作用。
1.2 混淆標準在我國的司法適用情況
目前通常認為我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應當堅持“混淆標準”?!盎煜龢藴省痹谖覈庥^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的地位,正如程永順法官所說:“在專利侵權判定中,法官在判定一件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外觀設計專利權時,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眼光,看普通消費者對二者是否構成了混淆,這種混淆包括實際的混淆,也包括可能會造成的混淆,這無疑是正確的尺度。這一點,專利界早已形成共識?!蓖瑫r,我國絕大多數學者也將混淆理論奉為毋庸置疑的共識,在研究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時亦將之作為一個無須論證的前提。可以這樣說,“混淆標準”在我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一直占據著主流地位,實際上成為了我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的“準法定”標準。
1.3 適用混淆標準的缺陷
目前混淆標準在我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仍占據著主流地位,但是伴隨著我國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的不斷成熟以及外觀設計專利水平的不斷提升,混淆標準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有時也會呈現出捉襟見肘、力不從心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3.1 有可能導致外觀設計專利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護。外觀設計是對產品的外觀所做出的富有美感的設計。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獨特而精美的外觀設計成為了產品銷售過程中吸引消費者眼球的關鍵因素,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模仿他人產品外觀設計的“搭便車”行為。一旦某個廠家生產出一種由其獨特、精美的外觀設計而廣受消費者喜愛進而贏得市場的產品時,若有廠家一方面使用了該專利所做出的獨創性設計思想,另一方面又對其做出一定程度的變化,使得消費者能從整體視覺效果上分辨出兩種產品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若消費者能從整體視覺看出兩者的不同而認定兩者不相近似的話,明顯對在此產品獨特外觀上作出貢獻的專利權人不公,因為被控侵權方完全采用了該外觀設計專利的設計構思;相反,若認定為侵權的話,要解釋成兩者在消費者的視覺上相近似難免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混淆標準的適用無疑加大了法院認定侵權的難度,使得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
1.3.2 不利于推動外觀設計專利創新水平的提升?;煜龢藴收J為外觀設計專利的立足點在于區別不同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指示商品的來源,防止不正當競爭、抄襲、摹仿,以避免購買者誤認、混淆。該理論強調了外觀設計本質上具有藝術性的一面,但是忽視了外觀設計受到專利法保護的主要原因是外觀設計富有美感的新穎性而非由其藝術效果帶來的鑒別性,藝術性只是其附帶價值的外化。專利法保護外觀設計的新穎性,這種新穎性的設計外化為具有美感的工業品。此種觀點過分強調外觀設計專利所附帶的鑒別功能,認為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立足點在于防止混淆,使得外觀設計侵權認定無法擺脫商標法影響,可能影響判決結果的合理性及公正性,不利于鼓勵和推動外觀設計的創新。
1.4 混淆標準的反思
1.4.1 混淆標準存在對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客體的誤讀。我國《專利法》第二條規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睆膶@P于外觀設計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專利法所保護的外觀設計是一種新的設計,即外觀設計專利權的客體,就是“新設計”,具體來說是一種對產品外觀的新設計。這里有兩個關鍵點:第一個是“新”。即受專利法所保護的外觀設計必須是一個“新”的設計方案。這個新是相對于現有設計來說。因為受專利法保護的只是新的設計方案,因而在專利侵權訴訟中被控侵權人可以使用現有設計進行抗辯。第二個是“設計”,即受專利法所保護的外觀設計并非是產品或者其他,而僅僅是產品外觀的設計方案。只是這樣的一種新的設計方案必須要求做到能夠適于工業應用,而且通常情況下權利人申請的外觀設計專利也都應用于工業產品之上。
產品只是外觀設計的載體,外觀設計不能脫離產品這個載體而單獨存在。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專利法保護的就是某個采用了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新設計的產品,其保護的仍然只是產品之上的新設計。既然如此,我們在外觀設計侵權判斷中就不能適用混淆標準,簡單的把兩個產品進行比較,以是否會造成消費者混淆作為認定侵權與否的標準。這是對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客體的一種誤解,將產品誤以為是外觀設計專利權所保護的客體,實則不然。實踐中侵權產品與授權產品常常屬于相同或近似種類的產品,外觀設計與外觀設計產品體現了高度的統一,就容易導致產品的混淆。此時,混淆確實可以作為侵權判定的一個參考。但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說,混淆不過是侵權行為的一個后果,可以作為侵權判斷的一個參考因素,但并非判斷侵權是否成立的標準?,F實中,兩個表面上看似不會混淆的產品,也可能采用了他人的新設計方案,而構成侵權。例如,汽車實體與汽車模型,二者在現實中產生混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汽車模型可能會由于完全模仿汽車實體的外觀設計而構成侵權。
1.4.2 混淆標準存在對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立法的誤讀。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的對象就是采用其設計方案的產品。與《商標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商標注冊人有使用其注冊商標的義務不同,《專利法》并沒有規定專利權人具有與商標注冊人類似的義務即實施其授權專利的義務?!秾@ā返谖迨艞l第二款規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意味著外觀設計專利文件的圖片或者照片已經清楚地表明了獲得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的外觀設計,這足以用作判斷是否構成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基礎。換言之,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判斷是將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與專利文件的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產品的外觀進行比較,而不是與專利權人制造并銷售的產品的外觀進行比較。只要被控侵權產品采用了與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設計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相同或者實質相同的設計方案,就落入了該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與該外觀設計專利權人自己是否實施該方案,是否將采用其設計方案的產品投入市場無關。因為,現實中存在這樣的情形,很多外觀設計專利權人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后并未將其商業化,市場上也就不存在采用相應外觀設計的專利產品,因而產品的混淆也就無從談起。既然如此,考慮消費者是否會對被控侵權產品的來源或者出處產生混淆只是在部分情況下才可能需要考慮的問題。
2 創新標準
2.1 創新標準的具體內容
創新標準是指,只要被控侵權產品包含了專利設計中一般消費者在正常狀態下能夠看到的創新性內容,即為近似外觀設計,構成侵權;反之,即為既不相同也不近似外觀設計,不構成侵權。即判斷外觀設計專利是否侵權的焦點在于被控侵權產品是否包含了專利設計中一般消費者在正常狀態下能夠看到的裝飾性創新內容。
2.1.1 判斷視角。主張創新標準的學者認為應以本領域的普通設計人員為判斷主體,考慮因素在于外觀設計制度是對創新的保護,而不涉及產品外觀的混淆、誤認,以本領域設計人員的視角來判斷外觀設計是否相似可以使侵權判斷的主體與授權主體一致。普通消費者限于其知識水平很難發現設計要點,而專業設計人員具有普通消費者不具有的設計常識和識別能力,能夠正確區分出創新設計和公知設計。
2.1.2 判斷方式?;煜龢藴式⒌氖钦w保護模式,而創新標準是創新保護模式。創新標準將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直接進行對比,且不贊同整體比較的對比方式,認為“設計點”是對產品外觀設計的美感作出貢獻的部分,應該按照設計點來判斷。故只考慮是否使用了專利設計的創新部分,將公知設計部分排除在對比范圍之外。
2.2 創新標準在我國的司法適用情況
隨著我國專利法的修改及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條件的提高,基于對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立足點的置疑,部分學者提出了創新標準,并在一些地方法院的判決中有所體現。如胡充寒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理論與實務研究》一書中明確提出:“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立足點應當放在對外觀設計創新活動的保護上。如果以此作為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宗旨,則被控侵權產品是否構成侵權應當以該項外觀設計是否包含能引起一般消費者注意和喜愛的設計創新內容以及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中是否包含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做出的能引起一般消費者注意和喜愛的設計創新內容作為判斷標準?!币绿煸凇吨袊鴮@ㄔ斀狻芬粫姓J為:“外觀設計專利權作為一種創新成果類型的知識產權,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條件在于對產品的外觀有所創新,提出了與現有設計不同且具有明顯區別的設計方案;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條件在于未經許可采用或者實質上采用了權利人的設計方案?!?/p>
2.3 創新標準的缺陷
2.3.1 存在某種情形下難以有效適用的風險。創新標準在判斷內容上只進行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的相應部分的純粹創新點比較,并沒有明確被控侵權產品和外觀設計專利在先設計部分相同或者不同時,對侵權判定結果是否有影響。越新穎的外觀設計會被確認越多的新穎點,當專利外觀設計中有幾個不同的設計特征被認為是新穎點時,創新點的選擇將會是一個難題,這種情況下將導致創新標準存在難以有效適用的風險。
2.3.2 存在擴大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范圍的風險。創新標準的提出是基于對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立足點的置疑,認為外觀設計專利應當以保護創新、鼓勵創新為基本立足點。但外觀設計如同發明或實用新型一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由現有技術改進而來,只有少數專利是一項全新的發明。換句話說,一項外觀設計專利可能既包括他人的現有設計,又包括權利人的創新設計。而假設后來有人基于這項外觀設計專利,不論是加入自己的創新設計或者其他現有設計所做出的新設計,依據創新標準都可能會被認定侵權。這無疑不合理地擴大了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2.4 創新標準的反思
創新標準是近幾年隨著我國《專利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以及混淆標準在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而被提出來的。其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的適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專利立法的立法目的,也保持了與保護范圍確定的一致性。在適用結果上相對混淆標準來說,可以解決按照混淆標準創新內容不相似但整體外觀相似時仍可認定侵權成立的問題,加強了對創新設計的保護力度。但創新標準在保護創新的目的上顯得過于激進,使得對于混淆標準的缺陷有些矯枉過正,導致某種程度上不合理地擴大了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外觀設計專利權作為一種創新成果類型的知識產權,無論是授予外觀設計專利的判斷標準還是侵犯外觀設計專利的判斷標準,都應當以“創新”作為出發點,即能否被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應當重點關注對產品的外觀是否做出了創新以及創新的程度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和達到法定的標準;判斷是否侵犯一項外觀設計專利權,應當重點關注被控侵權的產品的外觀是否采用或實質上采用了外觀設計專利權人對產品外觀的創新設計。這是我國專利立法的目的與要求。但創新標準將現有設計部分、內部結構部分和由產品功能產生的外觀部分直接予以排除,只進行純粹創新點比較的做法,過分關注外觀設計創新點的作用,而忽視了在先設計對于外觀設計的影響,導致了其適用過程中出現一些難以解決的困境。
3 美國相關司法實踐對我國的啟示
3.1 美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標準的演變
美國最高法院在1871年的Gorham一案中運用“普通觀察者”的標準,即以一般購買者的混淆、誤認來判定原、被告的外觀設計是否相似。自從該案后,美國最高法院所闡述的侵權判斷標準被認為是普通觀察者檢測法(Ordinary Observer Test),并一直被下級法院所遵循。此后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在1984年的Litton Systems,Inc.v. Whirlpool Corp一案中對普通觀察者檢測法進行修正進而建立新穎點檢測法(Point of Novelty Test):要認定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成立,不管兩個外觀設計看起來是如何的相似,被控侵權產品必須擅自使用了將專利外觀設計從在先外觀設計中區別開來的該專利外觀設計的新穎點。換言之,侵權的認定必須在混淆之上還須存在模仿或抄襲新穎點的事實。2008年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在Egyptian Goddess,Inc.v.Swisa,Inc案(簡稱EGI案)中重申了Gorham案所確立的普通觀察者檢測法并對其進行修正,確立了熟悉在先設計的普通觀察者測試法。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仍以普通觀察者作為判斷主體,但是這個普通觀察者必須對現有設計足夠了解,同時認為區別于現有設計的設計特征對外觀設計整體視覺效果更具有影響,以是否造成混淆作為判斷相同或近似的標準。
3.2 中美兩國外觀設計侵權判定標準的比較
美國的普通觀察者檢測法,由外觀設計產生的視覺效果判定兩項外觀設計是否實質相同,判斷主體也是普通觀察者,這些與我國的混淆標準相同;新穎點檢測法在普通觀察者測試法外增加了“擅自使用專利外觀設計中區別于在先設計的新穎點”的判斷,實際上與我國混淆標準和創新標準的結合體相似,即既要在整體視覺印象上產生混淆,又要使用專利設計的新穎點;熟悉在先設計的普通觀察者檢測法是將熟悉在先設計的普通消費者作為判斷主體的混淆標準,普通觀察者在判斷整體外觀是否會混淆時更容易注意到專利設計區別于在先設計的部分。稍有不同的是,該普通觀察者熟悉在先設計,而我國普通消費者只需對同類產品的外觀設計有常識性的了解。
4 我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標準的選擇
國際上不同的國家無論對外觀設計采用哪種保護模式,保護的宗旨都是對外觀設計的創新活動的保護。而且我國《專利法》經過第三次修改后,提高了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條件,對于外觀設計的創造性提出了要求,這預示著創新部分在產品外觀設計中的比例將會逐漸加大,外觀設計專利的新穎點也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創新標準所提供的創新保護模式恰好順應了專利法的這種發展趨勢。但外觀設計是依靠整體上的美感來吸引消費者注意的,而不僅僅是其相對的創新部分。因而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的判定中,在比較兩件外觀設計是否實質相同時,應當從外觀設計的整體上進行全面比較,而不能只進行局部創新點的比較。創新標準雖然能夠突出創新在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更全面地保護產品外觀的創新設計,判斷方式也更為簡單客觀,但其僅僅比較局部創新部分的方式使新穎點較多的全新設計存在抄襲新穎點的問題,卻因為普通消費者不容易混淆而不構成侵權的困境??梢灶A見,新專利法下大部分的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件完全能夠適用創新標準來判斷,當適用創新標準出現障礙時再適用混淆標準則可以得到解決。實際上,這種方式與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使用的“普通觀察者”加“新穎點”的檢測方式能夠產生相同的效果。
筆者認為,我國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應當以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根據產品的外觀設計的整體構成和創新點進行綜合判斷。認定被控侵權產品構成侵權須考慮以下兩個條件:一是被控侵權產品包含外觀設計專利的獨創性部分,即存在模仿、抄襲專利產品的創新部分;二是被控侵權產品在整體視覺效果上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實質無差別,容易引起一般消費者的誤認、混淆。下列情形,通常對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更具有影響:產品正常使用時容易被直接觀察到的部位相對于其他部位;授權外觀設計區別于現有設計的設計特征相對于授權外觀設計的其他設計特征。
人民法院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應當以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一般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判斷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一般情況下,如果被控侵權設計產品在整體視覺效果上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實質無差別,容易引起一般消費者的誤認、混淆,則可以認定侵權成立。如果被控侵權設計產品在整體視覺效果上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存在差異,但是這種差異只是由于被控侵權人在抄襲授權外觀設計區別于現有設計的設計特征的基礎上而做出的非實質性改變,即使不容易導致一般消費者的誤認、混淆,仍然認定侵權成立。如果被控侵權設計產品在整體視覺效果上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存在差異,且這種差異效果主要是基于設計人的創新設計而產生,則侵權不成立。
參考文獻
[1] 周根才,高毅龍.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J].法律適用,2007,(5):57.
[2] 楊翔宇.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侵權判定標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
[3] 張廷栓.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的若干問題探討[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10):22-23.
[4] 程永順.外觀設計授權審查標準及方式的質疑[J].知識產權,2003,(1).
[5] 夏雷.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和侵權判定[J].人民司法,2004,(3).
[6] 吳觀樂.試論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立足點[J].知識產權,2004,(1).
[7] 胡充寒.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混淆標準的反思與重構[J].法律適用,2010,(6):57.
[8] 歐陽峰,劉宇暉,梁平.對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標準的幾點置疑[J].電子知識產權,2007,(3):38.
[9] 高晶,朱訓平.淺析我國外觀設計侵權判定標準[J].法制與社會,2008,(5):73.
[10] 程永順.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實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6.
[11] Gorham Mfg.Co.v.White,81 U.S.511(1871).
[12] Litton Systems,Inc.v.Whirlpool Corp.728 F.2d 1423(Fed.Cir.1984).
Season Scape是一套自定義的智能照明設備,能通過App控制、照片取色等方法控制燈光顏色,充電后附著墻貼可安裝在家里的任意位置,360度旋轉的燈泡能向任意方向照明。Season Scape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其新穎獨特的“花莖”外觀設計,以及燈光顏色的高度自定義。
Season Scape系列包含有一個連線的充電底座(同時能照明),一個或多個無線的Season Scape燈泡與墻貼。這里可能把燈泡換作“光源”更為貼切,Season Scape照明的單件更像一個不對稱的盤子,而不是傳統的燈泡,每個SeasonScape都可以360度旋轉,可依附墻貼安裝家里的任意地方,充電之后最多支持四個小時的連續照明。
Season Scape頂部直徑約6.3寸,底部直徑約3寸,厚度約2.2寸,單件重量約為0.6磅,最大約300流明,內置藍牙通訊模塊。而如果將多個Season Scape組合起來安裝,并且將每個Season Scape的光線設置成不同的顏色的話,整體看起來就像一支“花莖”,一支向周遭綻放各色花兒的絢麗的花莖,這正是為什么這款產品起名為“季節的花莖”,也是這款產品外觀設計上體現出來的差異化特性。
通過在相應的手機App上打開照片,手指輕輕一滑就可以把選擇的顏色設置為Season Scape的燈光顏色,操作相當簡便。另外,還可以設置Season Scape的燈光跟著音樂同步變化,目前支持本地歌曲與YouTube上的歌曲兩種選擇模式,操作過程同樣的簡單。
Season Scape同時融入了社交元素,如果你特別喜歡某張照片與Season Scape燈光顏色的搭配,可以一鍵通過Facebook、Line、WhatsApp等社交工具將照片與相應配置一鍵分享給你的好友,讓你的好友身在遠方也能和你感受同樣的燈光。
目前Season Scape在Kickstarter的眾籌價格為99美元(約合人民幣620元),包括一個底座,一個墻貼,一個無線燈泡。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將在2015年年初出貨。
從時尚家電到唯美家居
說到家居設計,無論是中式風格的古香古色,還是歐式風格的富麗堂皇,都少不了要考慮家用電器這類生活必需設施的選擇和擺放。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提高,對家電產品外觀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給家電生產廠商提出了新的課題。
一片純凈的白色空間,暈染著朵朵翩然飛花。這就是初望三星水韻花紋設計時,躍入眼簾的風景。設計師用從淡粉到純白的融合過渡來表現對和諧的向往,同時,色彩氤氳的效果制造了空間的延伸感。整個設計色彩柔和卻變化豐富、花飾醒目而不突兀,讓人感覺寧靜平和。
這就是三星瓷器釉彩印刷技術特有的魅力。瓷器釉彩印刷,又稱陶瓷轉印,是一種將圖案高溫拓印在目標物表面的技術。三星正是通過這種技術,把意境悠遠的中國水彩畫留在了冰箱面板上,給平淡無奇的冰箱外觀增添了鮮活的生活元素。瓷器釉彩技術不僅打造出了視覺上的華貴典雅,而且方便清潔,經久耐用,不用擔心其會在使用過程中褪色。
這款設計所體現的設計理念是:優雅和諧。這也體現了三星冰箱對產品外觀的設計理念,即在彰顯品牌自身設計風格的同時,更多的考慮到與家居風格的和諧統一。
新市場與新思考外資洗衣機的高端共振
更新換代、需求升級,加速了高端洗衣機擴張步伐。作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廠商之一,三星高端形象已深入人心。三星09款洗衣機以獨創的“銀離子殺菌”和 “鉆石型內筒”為基礎,實現“低磨損、健康洗衣”的飛躍;新增“隨心洗”和“智能烘干”等智能化功能,可做到“15-60分鐘,6檔時間隨意設定”、“衣干即停”,打破傳統的“洗衣時間禁錮”。
2009年5月15日,三星電子與美國零售業巨頭百思買正式簽訂了協同補貨(CPFR)協議,兩大強勢品牌的聯合有助于提升其固有消費者的粘合度。8月18日,三星洗衣機新品面市,在人性化科技和時尚外觀設計上實現了雙升級,其“親民”路線獲市場好評。同時,三星還在全球推行“一等化”戰略,所有產品在市場占有率上都要達到并保持第一。同年10月,三星洗衣機黃金周熱賣,同比增長150%,實現歷史性飛躍。
目前中國高端洗衣機正在逐漸普及之中,遠未達到飽和狀態。但以三星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已然領先,其高端地位短時期無法撼動。此消彼長是洗衣機競爭式發展的一種常態,幾大國產、外資品牌的實力難分伯仲,高端市場鹿死誰手還不能過早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各企業均會在核心技術及品牌內力上持續發力....
希捷近期推出了旗下FreeAgent系列的三款新品――分別屬于XTreme,Desk以及GO系列:其中XTreme 1.5TB和Desk 1.5TB是使用3.5英寸硬盤的產品,所不同的地方在于XTreme定位更加高端,除了USB接口外還提供了一組e-SATA和兩組IEEE 1394火線接口;而GO 320GB使用了2.5英寸筆記本硬盤,是目前該級別最輕薄的產品(僅重160g),同時提供了一個擴展底座(需額外購買),在桌面上使用時可以直接插在上面。
軟件方面,希捷的這三塊硬盤都內置了Seagate Manager控制軟件,第一次接到計算機上時會提醒用戶自動安裝程序以及進行簡單的設置。這款軟件的人性化功能非常完善,用戶可以通過向導功能對數據進行備份或者在兩臺計算機之間進行同步操作。
外觀設計以及顏色搭配上,這三款產品的特色十分鮮明:其中黑色的XTreme 1.5TB看起來老成穩重,銀白色的Desk放到你的桌子上可以與其它設備相得益彰,絕不會顯得非常突兀,而藍色的Go 320GB則可以用“靈動”來形容了――放在底座上的時候你甚至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那是一臺iPod――Go320GB有紅,藍,銀,黑四種配色,而250GB和500GB的型號只有銀,黑兩種。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款產品設計非常巧妙,利用各種卡扣和黏合的方式將外殼整合在一起,所以從外觀上來看你找不到任何一顆螺絲釘。在安放方式上,XTreme 1.5TB和Desk 1.5T8既可以橫放也可以豎放,橫放時需要用到四個小墊腳;而豎起來時則要用到專門的底座,這些小零件在產品包裝盒內都可以找到。而Go 320GB另外提供了一個保護皮套,方便用戶外出攜帶時保護硬盤的表面不會被磨花。
就實際性能來看,使用USB接口時,XTreme 1.5TB的讀寫速度為27.5MB/s左右,要略快于Desk,1.5TB和Go 320GB的25MB/s;在搭配e-SATA數據線時,XTreme的讀取速度接近80MB/s,而寫入速度只有37MB/s,我們認為這可能是希捷的工程師為了數據安全加入了額外的保護機制所致。
總體來說,這三款產品外觀設計很出彩,實用性能不錯,配套的功能軟件也非常實用,最重要的是希捷為FreeAgent系列硬盤提供了五年有限質保服務,免除用戶的后顧之憂。近期有這方面采購意向的朋友,可以多關注一下這三款產品。
紡織品市場上一些已經定型的產品,如西裝和襯衣等,一般不可能對其款式進行再次翻新,因此也不太可能對這些方面進行進行保護,但是在設計中對各類時裝類商品還存在較大的創新空間,保護條件也相對易于成立。對紡織品外觀設計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就是為了授予和維護相關設計人員對自身創新和獨創的外觀設計在相應的法律期限范圍內能夠享有獨立的占有權利,進而通過外觀設計這一無形資產獲取巨大社會經濟效益。而如果某一項產品外觀設計與現存法律知識產權保護中已有的外觀設計沒有明顯的區別,也就是說這外觀設計不是設計者獨創或創新的,而是對已經存在的外觀設計的自行復制或模仿,則可以判定為設計者具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困境
首先,我國紡織品外觀設計行業的整體社會形象遭到破壞,甚至出現誠信危機,在知識產權保護日漸受到重視的國際社會逐漸喪失了相應的話語權,在國際貿易爭端中處于受審地位,區域競爭優勢被逐漸削弱[2]。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危機背景下,眾多紡織品生產和貿易大國都積極調整自身發展政策來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來自世界各國的壓力,而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的侵犯陰影無疑增加了紡織品行業發展的難度。其次,大量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糾紛直接導致了世界各國對我國實施貿易壁壘的依據,對我國紡織品行業的發展設置了新的障礙。在實質上,國際配額制度正式取消后,世界紡織品貿易并沒有真正實現市場貿易自由化,反而在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勞動標準、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限制貿易的措施,給紡織產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發展障礙。在自由貿易體制的影響下,知識產權保護就成為貿易限制行為的“官方”理由,而我國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犯現象的頻繁出現,成為發達國家設置貿易限制的重要依據,對我國紡織品行業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最后,知識產權侵犯行為對我國紡織品外觀設計的創新之路產生著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導致相關產品失去品牌升級的機會[3]。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影響下,現代紡織品工業逐漸向著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新興的紡織工藝與技術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國紡織品外觀設計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而侵犯外觀設計知識產權的行為雖然能夠使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定利潤,卻必然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不良帶動效應,對外觀設計行業的自主創新以及品牌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甚至限制產業升級的進一步發展。
三、以中國輕紡城為例探究走出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權困境的對策
(一)中國輕紡城應對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權困境的措施
位于中國浙江紹興地區的中國輕紡城為應對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創造性的建立起“花樣”登記保護體系以及省域間聯動維權體系,切實推進浙江省的傳統紡織業實現了“智造”性質的升級,外觀設計侵權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首先,以花樣保護應對花樣抄襲。近幾年,中國輕紡城的花樣盜仿現象曾經一度泛濫,嚴重影響了外觀設計企業進行設計創新的積極性。鑒于此,浙江省聯合紹興市縣三級工商管理部門對侵權問題展開系統的研究,針對侵權問題司法保護周期相對較長的難點,結合著作權法中的相關條文,將“花樣”作為紡織品外觀設計中的特有性質進行保護,最終通過版權以及工商部門的聯合協作,扭轉了惡抄風氣。其次,由一地的本地治理轉變為多地的聯合維權,真正實現了多地聯合知識產權保護,浙江省工商管理部門聯合我國其他各省市工商部門和紡織業相關行業組織,共同起草制定了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協議,打開了我國跨省合作實施紡織品知識產權保護的新局面[4]。第三,以智造引領行業產業升級。紡織品外觀設計的知識版權受到相應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國輕紡城興起了創新“智造”的,推動了輕紡城紡織行業的發展。但是,同時,紡織品外觀設計商業價值相對較低,創意附加值不能在市場機制中全面反映出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發展。為此,當地政府通過實施外觀設計知識版權保護以及引入相應的市場交易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外觀設計的創意性發展,為紡織業行業的生機創造了相應的條件。
(二)我國紡織業行業走出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困境的對策
我國政府工商管理部門以及紡織行業的相關組織為應對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積極探索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夠改善當前紡織品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如加強政府管理力度、構建四位一體保護體系、強化教育宣傳、嚴格版權授權登記流程、加強品牌建設、規范管理、助推創意產業、保護商業機密、鼓勵企業創新、強化行業自律以及嚴格版權侵權糾紛處理等,下面本文選取其中幾點進行具體分析:其一,積極構建四位一體保護體系。各省市紡織行業和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創建紡織品知識產權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并根據各省市自身發展情況成立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花樣版權登記管理辦公室以及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中心等,最終形成集政府部門監督管理、行業組織協會自律和司法部門司法支持于一體的三級部門聯動機制。政府工商管理部門也應該在我國現有法律的支撐下制定相應的產權認定和保護規定,以政府工商保護為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提供相應的保障,最終形成上述三級聯動機制與工商管理部門仲裁調解相聯合的四位一體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其二,加強教育宣傳。在工作中應該堅持將提升行業內各個企業的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作為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質量和水平的前提。政府可以聯合行業相關組織積極組織各企業領導和設計人員開展知識講座,進行集中性教育;同時,以市場座談會為依托,開展階段性教育;圍繞紡織品外觀設計這一主題開展專題性教育,積極聯合相關媒體部門做好動態宣傳教育,多方聯動,保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能夠深入人心,為設計人員提供良好的行業氛圍,激發設計人員的創新意識。其三,加強規范管理。積極定制并廣泛實施大戶聯系制度、信用公示制度以及信用黑名單制度等一系列日常工作機制,進一步將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與紡織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企業誠信度相掛鉤,逐步改善單打訂單的不良現狀,多頭并進,促使現代社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能夠向著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以及常態化方向發展。同時,不斷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完善工作人員保密管理制度,確保能夠對商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實行長效管理。其四,推進行業自律。根據各省市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現狀適當成立跨行業自律組織——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中心,積極引導防止行業中的相關行業組織以及與紡織貿易相關的市場商會參加。通過加強行業日常管理,推進行業組織以及市場商會之間實現良性溝通,聯合維護紡織品外觀設計知識產權。同時,可以組織行業管理組織創立外觀設計版權事務所以及維權中介機構等單位,為版權保護提供更為廣闊的渠道,逐步促使紡織行業市場知識產權保護正式步入到專業管理軌道中。其五,鼓勵紡織企業積極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開展不僅改善了我國紡織行業外觀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促使紡織行業逐漸走出侵權困境,在現代社會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各項成果的取得也極大促使相關企業開始加強對紡織品外觀設計進行和創新,通過獨創增加產品的商業附加價值,逐步提升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已經有一大批企業成為國家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試點單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動了我國紡織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深化開展。
四、結語
一、衛浴產品功能的載體——外觀設計
產品的功能與造型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具有特定的功能就具有特定的造型。產品的功能確定后,設計師便要著眼于產品的外觀設計,產品的外觀是功能的載體,它包括形態、色彩、質感效果等構成外觀美感的綜合因素。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對產品功能的需求變化也更為迅速,但是不變的是對產品外觀新穎時尚的視覺象征意義和美感的追求。
美感要以對象性的存在為前提,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美感當然離不開審美對象。當前流行的環型透視水龍頭,集合了未來衛浴產品發展及流行趨勢設計,簡潔的造型富有新意,人們在洗手時,通過中空的造型可以看見自已的手是否洗干凈。在水龍頭邊緣中裝有燈光,照射在下落的水柱上制造出絢爛、迷幻的效果,水壓的高低可以通過按壓環型改變角度來調節。這款概念型水龍頭的設計,符合產品的美學功能,大膽的想象力,把產品的使用功能進行了深度發掘,是使用功能與美學功能的完美結合。
另外,設計師還應該站在產品使用者的角度考慮產品外觀設計,要注意安全、環境、操作、尺度、顯示等人機因素,從產品壽命的全過程來看,還要考慮從產品包裝、儲運、組裝、銷售、維修、回收等流通階段可能發生的人機關系,最終實現人性化和情感化的外觀。
二、衛浴產品的視覺感受——色彩
色彩和造型一樣都是造型語言,任何產品在我們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狀態需要我們去尋找,所以如何正確的找到更適合產品的色彩是和產品造型設計一樣重要。色彩的選用一定要考慮鄰近的其他色彩及空間的材料,這就要求認真研究使用色彩的整個環境。衛浴產品設計中的色彩不是孤立的,它有其獨特性,這與繪畫或者平面設計中的色彩是有不同的,衛浴產品的色彩主要受材質、環境、消費者影響。
1.色彩與材質的關系
色彩在產品設計中很重要,而產品的色彩不是單獨存在的,是和材質與表面處理一起構成了完整的色彩,相同的色彩配置方案使用在不同的材質上,經過不同的表面處理后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材質不同,色彩給予人們的感覺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相同的產品上運用不同的表面處理后再運用相同的顏色進行噴涂后反映出的色彩效果就大有不同了,在亮光面上反映的色彩亮度較高,純度也較高。而咬花(亞光)面上的色彩則明顯降低了亮度和純度。所以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同色物品仍然會因為材料反光折光等現象造成不同的色彩感覺,活用材質和色彩的搭配是提升設計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2.色彩與光、環境的關系
色彩和光是離不開的,光源同樣重要。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的色彩是因為有光線的關系,如果沒有光線,再多的色彩也只是一片黑暗。當我們看到東西的時候,不僅僅只看到物體,還有物體周圍環境以及場景中的氣氛。考慮物體的色彩就要了解物體所在的環境以及所要營造的氣氛,同樣地,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我們所設計的東西也會受到整體環境的氣氛所影響。因此在考慮衛浴產品色彩時便應先注意到使用場景(場合)的氣氛,或者可說是要營造何種氣氛。
3.色彩與人的關系
色彩是可以影響人們對產品的感受的,同時色彩對人的心理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它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購買欲或偏愛性。色彩的本身有它一定的氛圍,而我們設計者也就正是需要借助于這些能帶給人震撼的色彩,來完成我們的設計。
某潔具網站的新品欄目中,一個全新推出的系列兒童潔具,包含了許多色彩與人的關系。設計師獨具創意,設計相當巧妙,小小的座便器中包含了草地、鮮花、小鳥、白云、太陽等造型。座便器的盆體被設計成為花盆狀,而蓋板則是泥土的顏色,鮮花就“長”在泥土之上,于是,這個盆栽花就成為了座便器的主體。而座便器的水箱被設計成為云朵的外形,水箱蓋是金黃色的破云而出的太陽。雖然采用了眾多的色彩,但由于符合兒童心理,而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也就是說,同樣是著色,會由于產品的本身性質和人們的接受習慣,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對所設計產品進行著色就一定要注意到這一點,我們并不需要打破這種局限性,而是要充分運用,使人們能夠通過視覺直接的感受到設計意圖,體會出設計意圖。而且在人這一方面也需要針對最終的消費群去定義我們的色彩方向。
三、衛浴產品精致的體現——品質
產品的品質包括優良的設計、精湛的制造工藝和合理有效地應用優質的材料。無論哪個部分有質量問題,都會影響主體產品質量的平衡,也影響商品的信譽,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從品質到以品格為目標的時代。
首先,優良的設計主要表現在產品的外觀設計和結構設計上。在外觀設計中除了要滿足產品的功能,設計師還要有創新意識,但是創新必須以人的需求為基礎,盲目追求標新立異就會使設計脫離現實,不可能設計出真正的產品。
其次,精湛的制造工藝需要優良的設計作保障,但工業設計師不能僅僅坐在設計室里搞設計,還應該經常下到生產一線去了解產品和模具的制造過程,從中熟悉產品的制造工藝,很多原來在設計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很可能因為某種新工藝的出現就變得非常簡單。
另外,有效合理地應用優質材料是保證產品品質的重要條件,優質材料并不等于昂貴的材料,設計師應該在滿足功能的條件下,能夠保證產品最低成本的優質材料。不同性質的材料或不同形狀的材料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視覺特性和功能特性,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所以,材料的選擇也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性能和產品表現出來的品質視覺效果。
綜上所述,衛浴產品的設計正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它的品質直接反映了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品位。作為生活耐用品,衛浴產品越來越受到時尚追逐者的重視,也為產品設計師指出了新的設計方向。衛浴產品的藝術特性將在未來的設計成熟期里得到全新發展,成為衛浴產品設計的源動力及新的價值取向。
外觀設計,又稱工業品外觀設計,就是藝術性、技術性和實用性在工業產品上的結合,是針對工業品的外觀(形狀、圖案、色彩)進行設計,使其富有美感。
外觀設計既是工業經濟不斷發展的產物,也是人們追求產品美學功能的結果。但產品的裝飾效果無法脫離其功能而獨立存在,這就決定了外觀設計的復合性特征。這使其明顯區別于作品和發明等客體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其結合的設計,在本質上屬于創作者藝術構思的外在表達而非嚴格意義上的技術方案,同時,這種藝術表達即便與產品分離,也并非純粹的藝術作品,設計者很難擺脫產品結構和功能的束縛。就此而言,外觀設計應該而且必然區別于單純的藝術作品。
目前,工業品的外觀設計保護大致有三種模式一種是通過單獨立法進行保護,如日本、法國,德國、以及北歐四國等部分國家,另一種就是在專利法或其他法中列入相應的條款進行保護,例如,美國、英國和中國,另外,還有一些國家,外觀設計還被視為“工業版權”受到版權法和外觀設計法雙重保護。對外觀設計進行法律保護,其目的是為了鼓勵廣大外觀設計人員能設計出新穎的式樣,從而使市場商品更加豐富多彩,以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同時,也能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國外保護模式比較
美國――專利法為主多法并立模式
美國對于工業品的外觀設計的保護,主要規定在專利法中?,F行美國專利法第16章為“外觀設計”,共有3條,即第171條“外觀設計專利”、第172條“優先權”、第173條“外觀設計專利期”。美國專利法第171條規定“就產品而發明的任何新的、原創性的和裝飾性的外觀設計,其發明者可依據本法的規定和要求獲得專利?!币豁椩O計要獲得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它必須具有并非由功能帶來的外表的美感,還必須滿足專利性的一般條件,絕對新穎性和非顯而易見性,前者即同其他同類設計相比,它必須有一定的技術改進,后者是指這種改進不能是“顯而易見”的。這里所說的“非顯而易見性”比專利標準中的“創造性”更加明確。美國專利法第172條規定了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案必須由設計人向專利局提交,當然,設計人可以以合同的方式將獲得的外觀設計專利權轉讓給雇主或他人,在提交申請案時,設計人享有6個月的優先權。專利局收到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后,進行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若經專利局認定,申請案符合法定要求,則授予外觀設計專利。美國專利法第173條規定,外觀設計的保護期限為14年,從授權之日起計算。除此之外,專利法中還有一些規定也適用于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如關于非顯而易見性的規定,關于專利申請和審查的程序性規定,以及權利內容、侵權認定等等。
除專利法外,在商標法、及版權法中也有針對工業品外觀設計的保護條款。在美國受商標法保護的外觀設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首先,要具有“第二含義”,就是指在公眾的心目中,這一商標主要是用來識別商品的來源而不是識別產品本身,也即具有識別性,其次,必須同時是非功能性的外觀設計,如果一件產品的外形或設計是功能性的,即使它具有識別性,也不能受到商標法的保護。同時,外觀設計的藝術性只要能夠從物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中分離出來,能夠獨立于物品的功能性和實用性而存在,就可獲得美國版權法的保護。
英國――版權法與專門法并行模式
英國是世界上較早保護外觀設計的國家。由于人們早期對外觀設計性質認識的局限和“版權/工業產權”二分理論的束縛,在1710年外觀設計作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就成為當時版權法的保護對象。后來由于版權法對外觀設計保護的不足,英國于1787年制定了主要保護當時盛產的棉布的外觀設計條例,到1842年,該條例擴展為對各種產品的外觀設計實行保護。1949年,英國分別頒布了注冊外觀設計法和專利法。對于外觀設計,主要適用版權和注冊外觀設計法兩種保護方式,只在極少數情況下適用專利法。1988年,英國制定了版權、外觀設計和專利法。該法廢止了1956年的版權法,并對1949年的注冊外觀設計法作了修正,它試圖以建立一個被稱為“外觀設計權”的全新制度來解決外觀設計方面的問題。符合特定條件的外觀設計無須注冊即可自動獲得這種保護。該模式縮短了保護期限,卻因所賦予的排他性權利而加大了保護力度??傮w而言,英國自1988年實施該法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版權法對具有藝術性的產品設計的保護,而為其他的工業品設計提供一種短期的、類版權(未注冊的外觀設計權)保護或者是未注冊外觀設計法保護,申請人可以在二者之間選擇。
日本――專門立法保護模式
日本是較早采用專門立法保護外觀設計的國家。1899年制定了意匠法。后數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是在1998年。日本的外觀設計專利審查采用實質審查制。在審查時需要對申請人申請的外觀設計產品進行檢索。經檢索,外觀設計申請具有新穎性(相同相近似性)、創造性、工業實用性、美觀的就授予專利權。在判斷外觀設計新穎性時,要求產品為“不相同或不相近似種類”。審查合格即授予權利。這次修改提出了“相關外觀設計”制度和“部分外觀設計”制度?!跋嚓P外觀設計”的條件是申請人相同,設計相近似,必須是同一日申請。其效力是與利各自獨立,可分別失效,且權利范圍也是獨立的。但其轉讓時必須與利捆綁在一起?!安糠滞庥^設計”是申請保護內容只是產品的一部分,這樣,不論產品以后如何變革,只要他人的產品與他所獲得的外觀設計相像,都屬于侵犯了他的權利。這次修改還強化了秘密外觀設計,保證外觀設計的公開和企業產品的公開同步進行。同時,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縮短秘密外觀設計的保密時間。
這三種保護模式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但每種模式都是各國根據本國的具體國情、法律制度和歷史傳統,權衡利弊后進行選擇的結果。實際上,采取哪種模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對外觀設計提供更有力更周全的保護。以美國為例,美國主要是通過授予專利的方式,賦予外觀設計所有人極強的排他權,以達到激勵創新的目的。極強的排他權是這種保護模式的最大優點,但專利制度是專為發明創造而設,要將外觀設計納入該法域,就必須考慮其技術創新程度。而外觀設計只屬于創作者藝術構思的外在表達而非嚴格意義上的技術方案。因此,外觀設計的設計人要想取得
專利保護尚有一定的難度。對于無法獲得專利的外觀設計,只能尋求其他途徑的保護。以版權法作為保護外觀設計的專門法,又會因為版權法僅禁止復制卻不能排除他人獨立創作出類似或相同設計的缺點,又存在保護力度不夠的問題。相比之下,以專門立法保護外觀設計,是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的措施。外觀設計既包含表達的元素,又可能融合一定的實用功能,根據外觀設計的特點設計出符合其需要的規制制度,其規范才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我國在1984年制定的專利法中就確定其保護的對象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開始采用專利法保護外觀設計,并延續至今。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具有新穎性且不是由功能決定的外觀設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經過初步審查并通過公告,就可以獲得專利法為期10年的保護。1990年,我國制定了著作權法,為了避免對專利法保護外觀設計造成沖擊,故未在該法中提及實用藝術作品,在其實施細則中對美術作品的定義也表明美術作品不包含實用藝術作品。2001年,我國對著作權法進行修訂,美術作品的定義并未作修改。但隨著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我國著作權法中的美術作品包含實用藝術品,而外觀設計就是實用藝術品的一種。因此,外觀設計也可以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2001年,我國第二次修訂了商標法,允許將三維標志作為商標進行注冊,為外觀設計取得商標法保護提供了可能。具有顯著性的三維標志如果不是僅由商品自身性質產生的形狀、或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狀或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形狀就可以通過注冊,取得商標權,獲得商標法的保護。1993年頒布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與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應予禁止。
綜上所述,我國的外觀設計主要受專利法的保護,在滿足著作權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條件時,外觀設計又將受到各法的保護。這種專利法為主,多法并立模式與其他模式相比,突出的優點是權利的獨占性極強,對權利人的保護較為充分。一旦他人未經許可制造、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就要承擔侵權責任。
但是,這種保護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專利的授權條件極為嚴格,如果全面參照適用,外觀設計將很難獲得專利授權。畢竟產品美觀是外觀設計的出發點,為此,凡采用專利法模式的國家都相應降低了技術難度。我國對外觀設計的授權實質條件的規定與其他國家有明顯的不同。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同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或者國內公開使用過的外觀設計不相同和不相近似,并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的解釋,我國專利法第23條所稱的“不相同和不相近似”,并不完全等于專利法意義上的“新穎性”概念。而是依據TRIPS協議的規定,接近“原創性”的概念。只是學者們通常習慣地稱之為“新穎性”。而美國專利法第171條第一款的規定,獲取外觀設計專利權應具備三個要求 即產品,裝飾性,新穎性。根據第二款的規定,獲取外觀設計專利,還必須符合發明專利中的“非顯而易見性”的要求。對照中美兩國的規定,中國外觀設計的授權條件明顯地要比美國寬松。在審查程序上,大多數國家一般都采用實質審查制,在美國只有符合新穎性、非顯而易見性等條件時才被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日本也是如此。我國專利法對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則實行初步審查制度,即形式審查,只要形式符合要求就會授權。我國目前的這些規定雖然使外觀設計容易獲得專利授權,但因為缺乏實質審查程序,缺乏創造性的授權條件,授權的質量并不理想,授權后權利狀態不穩定,容易引發糾紛,這是缺陷之一。
其次,法與法之間的協調性不強。雖然,我國著作權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都規定了適用的條件,但規定并不明確(針對外觀設計而言)。如果某項外觀設計同時符合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的條件,就會產生權利重合,這時又該如何處理呢?很多國家傾向于重疊保護。因為選擇保護的結果,往往使一部分智力創造成果完全失去保護。但重疊保護,無論對權利人還是政府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重疊保護依然需要權利人選擇,首先是哪種保護方式有利于維護自身的利益,其次是哪種保護方式對己有利。權利人的選擇也并非總是合理的。因此,立法者在立法時應當作出相應的預先設計。美國的做法就值得我們參考,它對于一般的外觀設計都采用專利法保護,達不到條件的再看是否符合著作權法,但不是所有的外觀設計只要符合獨創性的要求,就可以獲得著作權法保護,獲得著作權法保護的外觀設計必須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這由主管機關審定。獲得商標法保護的外觀設計必須是非功能性的設計。這就避免了權利重合問題。其實權利重合和權利沖突一樣,都會給權利人帶來一定的麻煩,并增加成本費用?!虼?,我國對于哪些外觀設計可以獲得專利法保護,哪些可以獲得著作權法保護,哪些可以獲得商標法保護也需要作出大致的規定。
完善我國外觀設計法律制度的建議
外觀設計法律制度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并不長,不足和缺憾都是難以避免的。借鑒國外先進的立法經驗,根據我國外觀設計發展的現實狀況,修訂我國的外觀設計法律制度已經勢在必行。
建議一:進行局部修改――保留專利法為主多法并立模式
第一,增加部分外觀設計的保護。部分外觀設計是指針對產品的某一部分的形狀、圖案及位置關系所做出的新設計,不是指對組成產品的零、部件進行的外觀設計。國外的外觀設計專利制度對部分外觀設計進行保護,其保護范圍不但及于外觀設計申請文件本身所體現的產品,還可以擴展到以部分外觀設計為設計要點的多個實施方案中,這就極大地擴展了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內容。而中國的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目前不保護部分外觀設計,申請人要想達到與他國外觀設計專利同樣的保護范圍,要將多個實施方案逐一申請,這較為繁瑣。引入部分外觀設計保護制度可以方便申請人的申請,還可利用優先權制度進行跨國申請。
第二,增加創造性的授權條件。外觀設計應當與發明和實用新型一樣是對人們在知識領域中的創新活動進行保護,所不同的僅是發明和實用新型保護的是在技術領域中的創新活動,而外觀設計所保護的是對產品外觀設計的創新活動。所以,應增加創造性的條件,這也是保證授權質量的重要措施。只有具備一定創造性的外觀設計才能獲準授權,而沒有創造性或創造性極低的外觀設計則不予授權。這就避免了我國外觀設計專利徒有數量沒有質量的現象再次發生。
第三,修改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限。我國專利法對外觀設計保護期限為10年,這未能及時反映現實生活的需要。對于一些優秀的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限應當超過10年。TRIPs協議中對于外觀設計的保護期限只是制定了一個最低10年的保護標準,而西方發達國家對于外觀設計的保護期限基本上都超過了10年。對于一些生命周期較短的設計,我們也應當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一個便捷,適用的保護期限。這可以通過不同標準的審查制度,來使其獲得不同標準的保護期限。
建議二,采用專門立法模式
從且前外觀設計的保護制度來看,專利法或版權法為主的保護制度并不能適應外觀設計的特性。雖然TRIPS協定未對其成員國應采用何種外觀設計保護模式未做強制性規定,但專門法模式已獲得多數國家的認可。專門法模式與專利法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專門法模式符合外觀設計的基本特性。外觀設計具有美學和實用的復合特性,作為一種智力成果,外觀設計既獨立于專利、實用新型,又有別于文學,藝術作品,是一種新型的知識產權客體,無論將其歸入專利法或著作權法都會因為客體的異質而難以提供有效的保護。第二,專門法模式保護力最強。專門法保護,是指通過專門立法的形式對外觀設計進行全面保護的一種方式。這種立法模式充分考慮到了外觀設計權作為一項特殊工業產權的特點,并賦予了設計人對外觀設計的專屬使用權和禁止權,保護力度較強。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