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精神病健康指導

精神病健康指導

時間:2023-05-29 17:40: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病健康指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精神病健康指導

第1篇

一、總體目標

建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精神疾病專業治療機構為依托,覆蓋全市城市區的社區精神疾病管理服務網絡,初步發揮社區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的優勢,有效實現對精神疾病的綜合干預,完善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功能。

二、組織管理

(一)組織領導。

成立市社區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基婦科,任辦公室主任。

(二)職責分工。

市衛生局負責工作目標的制定、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的督導檢查。

市第五人民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省第二榮康醫院負責各對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到社區對精神衛生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建立轉診綠色通道,接受各中心上轉病人并將適合在社區康復的病人下轉。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本轄區內精神疾病患者基本情況調查,為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提供轉診服務,在精神病專業治療機構的指導下對社區的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在居民中開展精神衛生健康教育。

三、工作內容

(一)精神病專業治療機構和對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協議,建立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

(二)精神病專業治療機構派出專人定期到對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巡診,原則上派出人員應具備中級以上職稱。

(三)精神病專業治療機構負責對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應人員的培訓,安排中心相應人員到精神病專業治療機構輪訓每人不少于一個月。

(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心理咨詢門診,配備至少一名精神病專業或經過全科培訓的執業醫師,按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開展工作。

(五)精神病專業治療機構協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指導,為社區居民普及精神衛生知識,使精神疾病患者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

四、工作安排

(一)年4月底前為動員階段,由市衛生局確定精神病專業治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協作關系。

(二)年5月,啟動階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業務用房、設備,設置心理咨詢門診。精神病專業治療機構為中心培訓業務骨干,雙方簽訂雙向轉診協議。

(三)年6月底前,各中心完成本轄區精神疾病患者的普查、登記工作。開展精神病門診、心理衛生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的轉診和社區康復規范管理等工作。

(四)年10月底,結合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評對社區精神衛生網絡建設情況進行評估。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服務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加強內部管理,建立考勤考績和定期講評制度,提高服務水平,注重相互之間、與辦事處和居委會之間的溝通及聯系,切實做好該項工作。

第2篇

9.65)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重性精神病;社區隨訪干預;社會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5.108

Method and significance by community follow-up intervention for holergasia CHENG Yan-li, KONG Fan-cun. Zaozhuang City Mental Health Center, Zaozhuang 277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community follow-up inter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for holergasia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ommunity holergasia patients all received 1-year follow-up intervention,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support, medication guidance,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Morningside rehabilitation status scale (MRSS)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 (WHOQOL-BREF)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d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before and in 1 year after follow-up intervention. MRSS and WHOQOL-BREF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 year of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had factor scores of dependence degree, social competence, action capacity, current symptoms and abnormal behavior in MRSS respectively as (16.28±9.76), (23.95±10.73), (21.36±6.82) and (12.07±8.46) points,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19.53±11.04), (26.89±11.83), (25.34±7.63) and (14.67±9.65) point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ir difference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olergasia; Community follow-up intervention; Social function

重性精神病是指臨床表現有幻覺、妄想、嚴重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等精神病性癥狀, 且患者社會生活能力嚴重受損的一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癥、分裂情感、偏執性精神病、雙相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1]。重性精神病患者, 病情穩定后, 需長期在家庭和社會中進行生活功能康復訓練。因此, 社區的隨訪干預可鞏固治療效果, 防止病情復發。尤其是社會功能康復指導, 提高了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及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有固定居所, 并且連續居住半年以上, 并在精神衛生醫療專科機構明確診斷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篩選出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全部符合CCMD-3診斷標準[2]。②病情穩定或基本穩定。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同意納入社區管理。男68例, 女52例, 年齡18~67歲, 平均年齡(40.9±19.7)歲。其中, 精神分裂癥62例, 分裂情感13例, 偏執性精神病10例, 雙相障礙25例, 癲癇所致精神障礙6例, 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4例。

1. 2 方法 120例社^重性精神病患者, 均進行1年的隨訪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基本內容:①簽署知情同意書:簽定網絡知情同意書, 同意加入社區服務管理, 接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隨訪和康復指導。②建立居民個人健康檔案、個人信息表及個人信息補充表、隨訪記錄表。③隨訪形式:電話隨訪、門診預約隨訪、入戶隨訪, 以入戶隨訪為主。④隨訪頻率:每2周電話隨訪一次, 病情穩定者3個月入戶隨訪1次, 病情基本穩定者1個月入戶隨訪1次。

1. 2. 2 隨訪內容:①心理支持:每次隨訪與患者和家屬進行積極溝通, 了解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動態。讓患者說出自己的內心體驗, 幫助患者分析有關發病因素, 指導其對疾病正確的認識能力。消除患者和家屬自卑、悲觀的思想, 增強自信心和樂觀情緒。指導患者正確對待生活、家庭、工作各方面的困難, 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長期支持性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有重要協同作用。②健康宣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各種形式向患者及家屬開展精神疾病防治知識的普及、宣傳工作。定期舉辦重性精神病講座與咨詢, 發放自主編制的防治手冊。每次隨訪, 根據患者病情, 有針對性健康教育。③用藥指導:掌握精神藥物治療的原則, 提高患者和家屬對服藥必要性的認識, 是解決依從性差的有效手段[3]。社區醫生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說服解釋工作。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不要隨意增減藥量、間斷用藥、頻繁換藥等。注意用藥期間有無不良反應。④康復指導:包括日常生活勞動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等。社區醫生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協商制定日常生活訓練計劃, 指導患者自我照顧。克服生活上的懶散, 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根據患者實際情況, 鼓勵其參加適當社會活動, 如參觀展覽、和家人一起去公園等。增進社交技能, 改善人際關系。共同商討適合患者的學習方式, 如讀書、看報、音樂、繪畫、外出購物、不同場合社交禮儀等, 文化知識教育和一般技能指導。對恢復期患者, 盡早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中, 避免過閑。根據患者受教育程度、愛好、特長等針對性進行有效指導;培養患者善于處理和應付各種實際問題能力。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采用MRSS量表[4]和WHOQOL-BREF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狀態進行評分[5]。MRSS共有4個分量表, 包括28個項目, 各項0~7分, 0分為正常, 評分越高, 表示依賴程度越高, 社交能力不足, 活動能力缺乏及精神癥狀明顯。WHOQOL-BREF共26項, 包括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4個因子。每個項目評分標準采用5級(1~5級), 評分越高, 生活質量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干預前后MRSS評分比較 干預后1年, 患者MRSS量表依賴程度、社交能力、活動能力、目前癥狀和異常行為各因子評分分別為(16.28±9.76)、(23.95±10.73)、(21.36±6.82)、(12.07±8.46)分, 均低于干預前的(19.53±11.04)、(26.89±

11.83)、(25.34±7.63)、(14.67±9.65)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干預前后WHOQOL-BREF評分比較 干預1年后, 患者WHOQOL-BREF各因子評分均高于干預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精神衛生問題已成為當今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越來越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受到關注和重視, 我國也將重性精神病管理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而社區是精神病患者康復、回歸社會的重要途徑。

重性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服藥依從性差, 自知力缺乏和復發率高等問題[6]。社區醫務人員, 通過健康宣教, 用藥指導, 心理支持等講解精神病防治知識, 提高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知曉率, 消除自卑、悲觀、恐懼心理, 使患者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 主動自覺服藥, 鞏固藥物療效, 改善精神癥狀, 減少病情復發。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1年后, 患者的精神癥狀較干預前明顯改善(P

康復訓練有利患者恢復社會功能, 早日回歸社會。出院后, 只給予單純藥物維持治療, 對患者的全面康復是有限的, 院方應兼顧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7]。通過1年隨訪干預后, MRSS的依賴程度、社交能力、活動能力等分值逐步下降。WHOQOL-BREF的社交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分值逐步提高。說明患者社會功能明顯改善, 生活質量提高明顯。

綜上所述, 社區通過定期隨訪干預, 充分發揮社區的優勢, 運用綜合護理, 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日常生活、社交、學習、工作等康復指導。鞏固藥物療效, 改善了患者精神癥狀, 穩定了病情。增強了患者的自信心和樂觀情緒。患者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 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和工作, 生活能夠自理、獨立, 學習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人際關系得到改善, 社會功能得以恢復和重建, 達到真正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 秦懷金, 陳博文.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術規范.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183.

[2]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編. CCMD-3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49-61.

[3] 郝偉.精神病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209.

[4] 張明園, 朱紫青, 王善澄, 等. 評估方法和量表應用//王善澄.實用康復精神醫學.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281-298.

[5] 方積乾, 郝元濤. 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志, 2001, 10(1):67.

[6] 張雪靜, 李偉麗, 劉惠卿, 等. 訪問護理對社區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的作用. 現代臨床護理, 2009, 8(1):4-6.

第3篇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2月在本社區服務中心登記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132人及其家庭監護人納入研究。病患年齡7-73歲,病程2-35年。精神分裂癥106人,癲癇伴發精神障礙13人,阿爾茨海默病2人,精神發育遲緩智力殘疾6人,雙相障礙5人。監護人文化程度:小學43人,初中74人,高中及以上15人;與病患關系夫妻51人,父母/子女78人,兄弟姐妹3人。病患所在家庭普遍存在居住條件差,病患缺乏家庭照顧,其家屬文化層次低、生活壓力大,家庭經濟收入拮據,困難家庭多等情況。

1.2社區護理干預方法

1.2.1建立病患家庭分級健康檔案  由上級精神專科醫療機構確立轄區內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危險性評估分級,將分級評估的0-5級分別記分0-5分標注在其健康檔案封面上。同時設計精神病防治知識認知表對病患家屬在藥療、生活、安全護理及社會功能恢復等方面認知水平進行測試,根據測試成績由高到低分四檔分別記0-3分,即認知測試100-76分記0分,75-51分記1分,50-26分記2分,25-0分記3分。該分值同樣標記在該病患的健康檔案封面上。兩分值進行相加,其綜合評分越高則說明該家庭在監護病患方面情況越差,病患治療、預后的風險性越大,本社區也以此增加對該家庭的走訪、巡診及電話隨訪密度。綜合評分為4分及以下,每季度隨訪1次;綜合評分5-6分,每月隨訪1次;綜合評分7-8分,每月隨訪2次。

1.2.2藥療護理  由于重性精神病無法根治,藥物就是控制其癥狀的必然選擇。精神類藥物普遍存在的針對性強、副作用大的情況,因此藥物的種類、服用的劑量、服用的方法都有嚴格要求。如何正確使用藥物,病患對醫囑的依從度,以及不良藥物反應的處置,這都是社區護理干預的重要內容。重性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自理能力差,尤其處在發病期或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時,病患家屬在病患履行藥療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在社區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可配合對病患改變給藥途徑,如肌注給藥;或將藥研成粉末混在食物、飲水中讓病患服下,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1.2.3生活和安全護理  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是防止病患疾病復發及促進其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的基礎,也能有效地配合社區護理在病患個人衛生、飲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干預。病患所在家庭能有意識地培養病患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為其提供衛生、定量、清淡、營養均衡的飲食,監控病患的睡眠狀況,協助其進行適當家務勞動和戶外活動,能及時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刺激其疾病復發的外部誘因。同時還能及時對病患生活環境中的危險品,如刀具、棍棒等進行管控,這對有自傷、自殺、他傷、他殺傾向的病患顯得尤為重要。

1.2.4病患家庭的護理干預  病患所在家庭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經濟拮據,生活壓力大。另外社會上仍存在對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其所在家庭的歧視現象,很容易讓其家屬對病患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狀態,出現對病患漠視、敵視、不注意與病患情感溝通方式的情況。這對促進病患康復,防止其疾病復發,乃至社區治安極為不利。本社區采取個別和集中兩種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將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相結合。把病患家屬進行精神病防治知識培訓與本社區扶貧幫困活動相結合,給予他們適當日常生活用品的物質獎勵,以提高病患家屬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本社區設立專職精神科醫護站,方便病患家屬及時獲得社區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針對轄區內重性精神病患的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制和印發簡易識別藥物不良反應、病患復發先兆,以及掌握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的實用小冊子,方便病患家屬能先期對癥施行。同時要求病患家庭加強精神類藥物的安全管理,防止他人誤服或被別有所圖的人所利用。

1.2.5社區健康宣教和病患社會功能恢復指導  本社區開展了一系列健康宣教活動,向轄區內居民宣傳精神疾病防治知識,使社區居民樹立正確對待重性精神病患的觀念、消除歧視,從而減輕病患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壓力。并鼓勵社區內企業獻愛心、伸出幫助之手,改善病患家屬的就業狀況。對于有一定自知能力的病患,鼓勵其在家屬的陪同下與醫護人員接觸、溝通、傾訴,使其對自身疾病有正確認識,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在社區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參與社區活動,培養其適應社會環境能力及自信。

2  結果

本社區服務中心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對轄區內重性精神病患及其家庭施行聯合干預以來,在病患暴力行為危險性評估等級,病患所在家庭對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及病患家庭監護能力缺失三方面均有顯著性改善,數據見表1,表2,和表3。

表1  家庭干預前后病患暴力行為危險性評估等級情況比較

表2  家庭干預前后病患家屬精神病防治知識認知水平情況比較

表3  家庭干預前后病患家庭監護能力情況比較

3  討論

暴力行為與某些精神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Fazel的研究表明1/20的暴力行為犯罪來自精神病患者[2]。然而住院接受治療的病患及其住院時間都是有限的,他們絕大部分時間仍是在社區生活。對此本社區聯合上級專科醫院開展以病患家庭為主體的健康教育等多種形式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病患在醫囑的依從性,減少復發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4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0例均為康復期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男、女各25例;年齡52-73歲,平均60±2.5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中學5例,文盲35例;職業:工人8例,農民36例,干部6例;婚姻:已婚37例,喪偶10例,離婚3例。臨床診斷:(按CCMD-3-R標準)精神分裂癥18例,抑郁癥11例,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9例,雙相情感障礙7例,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5例。

1.2 方法 按照自擬心理狀況調查提綱,先向患者講名調查的目的與意義,以求得患者的合作,然后分別進行調查登記,最后將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結果表明,處于康復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主要的心理障礙為憂慮,憂慮的因素各不相同,有的為疾病的康復擔心,有的為經濟問題發愁,這些因素可歸納為5類,如下表。

2.2 分析

2.2.1 調查結果表明,疾病預后問題為首要因素,其中65歲以上39例,占86.7%,自理能力強者較多,擔心疾病復發影響今后生活質量。

2.2.2 男、女性別比較,女性對家庭問題更為關注占55.8%。這與我國傳統女性在家操持家務有關,擔心因病不能自理,給兒女增加負擔。

2.2.3 對經濟問題的擔心,農村病人占85.7%,這可能與其收入較低,未參加醫保,住院費用相對較高有關。

2.2.4 對于遵醫服藥及社會問題憂慮因素相對比例較低,與文化程度有關,其中文盲占70%,知識性老年人占30%。

3.討論

老年精神病患者經治療進入康復期后,正常的符合理性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活躍起來,開始考慮出院后的有關問題。通過臨床觀察,如果不能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很可能導致病情反復或老年人因憂慮過多或情緒不穩引起軀體疾病的誘發等,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對處于康復期的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狀況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針對康復期老年精神病患者憂慮的因素,開展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強心理護理,以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礙,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3.1 加強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過程,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持和促進人體的健康[2]。康復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常識缺乏了解,常過分擔心疾病的預后、是否復發及抗精神病藥物的毒副作用對身體的影響。針對此問題,采取集體授課(每周1次)形式和個別心理指導進行健康教育。一般內容:疾病的名稱、主要臨床表現、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的種類、作用、注意事項、堅持服藥的意義、抗精神病藥物常見副反應及應對方法、出院指導等。另外針對老年人常見軀體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以知識講座形式或播放光盤形式向病人講授保健常識。

3.2 注重心理護理、增強患者的信心。

康復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活動恢復正常,擔心社會對其歧視等,不同程度的表現為焦慮,影響睡眠甚至病情波動。所以,護理人員要以誠懇的態度、極大的關心、分析病人的內心活動、對老年人要用通俗易懂語言,生活上幫助,取得他們的信任,使其認識到精神疾病雖然不能根除,但只要掌握疾病的規律,堅持服藥,日常生活上加以注意,定期復診,疾病就能得到控制,并能恢復正常社會功能,使患者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3調動家屬社會支持力量。

精神病是一種慢性病,由于社會功能喪失,應當動員家屬節假日來探望,有利于情緒穩定;對于因家庭經濟困難,導致疾病多次反復、多次住院的患者,我們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在選用藥物和治療項目方面給以照顧,同時爭取社會的支持,包括單位、居委、家屬諸方面。要求他們能同情精神病患者,關心精神病人的境遇,在心理上給予安撫,從物質上和經濟上給予支持。

3.4開展豐富多彩康復活動。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生理機能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加上精神疾病的捆擾,多數表現為生活懶散、被動,臥床較多,不愿活動。我們針對此特點組織各種適合老年人的文體活動,如:下棋、打麻將、看電視(戲曲節目)、外出散步等。另外,定期召開座談會,共同探討有利于疾病康復的一些措施。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使其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治療,促進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92例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 

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每組46例。對照組中女19例, 男27例;年齡最小17歲, 最大65歲, 平均年齡(41.54±7.82)歲;其中, 2年以上、6年以下病程的患者有22例, 6年以上病程的患者有24例。干預組中女20例, 男26例;年齡最小16歲, 

最大66歲, 平均年齡(41.84±8.05)歲;其中, 2年以上、6年以下病程的患者有23例, 6年以上病程的患者有2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精神病護理模式, 此外干預組應用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 其具體方法為: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全面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狀況, 并主動熱情與患者進行溝通, 使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認真聆聽患者的傾訴, 并及時給予情感上的關懷和支持, 對心理狀況較為嚴重的患者, 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多種減壓的方式, 如:聽音樂、看電視、讀書看報等, 使患者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選擇, 進而將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轉移到健康的活動上來;鼓勵患者多參與社會、集體活動, 多與人交流, 進而減少患者的孤獨感, 緩解其抑郁心理, 提高其自身與人交往的能力。②健康宣教:定期針對患者開設心理講座, 呼吁患者與家屬多參與活動, 進而使患者以及家屬了解疾病, 提高預防意識和能力;將疾病的發病原由、表現特點、護理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以知識手冊的方式印發到患者及家屬手中, 告知患者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 并密切觀察患者的行為狀況和心理情況, 對行為異常或心理障礙較為嚴重的患者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 以防患者因想不開出現自殺行為或輕生念頭。③生活管理:對患者的生活進行適當的干預, 出院前幫助患者樹立生活的自信心, 給予患者生活上的建議和學習工作上的指導;說服患者定時服藥, 并囑咐家屬對其進行監督檢查、提醒, 告知家屬如若患者不配合服藥, 必要情況下采取強制性措施對其進行干預, 使患者提高服藥的自覺性, 減少因未服藥造成的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出院后, 定期對患者進行回訪, 可采用電話訪問, 到家隨訪等方式進行, 以此了解患者的精神狀態、病情改善情況和生活質量情況。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患者的病情恢復狀況和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精神狀況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進行評定, 分數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生活質量采用滿分為100分的調查表進行評估, 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采取100分制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定, 85~100分為滿意, 60~84分為比較滿意, <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病情恢復狀況比較 經護理, 干預組的精神狀況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 滿意14例, 

比較滿意20例, 不滿意12例, 總滿意度為73.91%;干預組患者中, 滿意23例, 比較滿意21例, 不滿意2例, 總滿意度為95.65%。干預組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2, P<0.05)。 

3 討論 

精神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理障礙疾病, 患者可出現明顯且持久的動作、情感、認識等方面的心理和行為異常的表現, 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攻擊他人或自殺的病態心理和行為[6-10]。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 生活節奏的加快, 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 誘發各種心理疾病, 如精神病的機率也隨之增加[3, 4, 11-13]。精神病護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精神健康水平, 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給予患者心理情感上的關懷, 可以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 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通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語言溝通, 可以提高患者預防疾病的意識和家屬的護理能力, 減少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為的發生, 而通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生活管理, 則可樹立患者的生活自信心, 提高患者的滿意度[14-16]。本文在精神病護理中干預組應用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對患者進行護理, 對照組僅給予心理護理, 結果顯示, 經護理, 干預組的精神狀況評分(35.02±3.26)分及生活質量評分(85.42±3.83)分均優于對照組的(69.75±4.21)、(61.32±5.78)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5.65%, 高于對照組的73.9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精神病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對患者進行護理, 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 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劉雪珍.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用于精神病護理的效果淺析.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5(8):1233-1234. 

[2] 史建新, 吳國華. 探究精神病護理中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的效果.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23):4871-4872. 

[3] 王微. 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60):170. 

[4] 常萬萍. 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在精神病30例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 24(24):123-124. 

[5] 譚海英, 李俊, 秦緒英.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探討.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29):198, 201. 

[6] 王紫云. 語言溝通聯合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5):556-557. 

[7] 趙立. 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積極作用. 中國衛生產業, 2012, 24(35):47. 

[8] 張紅.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中的作用. 中國衛生產業, 2012, 24(28):3036. 

[9] 趙玉芝, 李軍. 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慢性病學雜志, 2013, 14(11):849-850. 

[10] 張旭芳. 淺議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作用. 健康必讀(旬刊), 2012, 11(10):471. 

[11] 戴霞. 淺析精神病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的應用. 特別健康(下), 2013(12):235-236. 

[12] 王德海. 精神病護理中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探析.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6, 7(11):4-5. 

[13] 王瑞珍. 淺談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作用.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11):2168-2169. 

[14] 王艷紅, 朱文勝, 王恩艷, 等.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對精神病患者臨床治療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9):227. 

第6篇

【關鍵詞】精神病;醫院;藥房;管理;調查

【中途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精神病近年發病率逐年增加,盡管不同患者病程不同、發病階段不同,且各種物理治療、行為康復及心理治療、中醫中藥、家庭和社會環境對本病均有一定作用[1],但在精神疾病治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河南洛陽榮康醫院(省精神病專科醫院)醫生、護士、藥師及精神病患者家屬共245人,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調查醫院藥房管理現狀和存在問題,試圖借鑒國內外藥房管理經驗,建立和完善藥房管理制度,從而保證患者利益和合理、規范用藥。現報導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研究采取立意取樣的方法,有代表性地選擇河南洛陽榮康醫院醫生80名、護士長和護士76名、精神病患者家屬78名、藥房人員11名共245人參與訪談。

1.2 方法

1.2.1 訪談內容 根據研究目的查閱文獻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訪談提綱,并請專家修改。具體問題:對醫院藥房工作的滿意度如何、是否有與藥品相關的困難、如何解決的?期待藥房提供哪些信息和幫助、對藥房管理工作有哪些建議。

1.2.2 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訪談在安靜環境內進行,時間20分鐘。內容錄音并記錄保存,訪談結束及時整理資料,用Colaizzi分析法進行反復閱讀、分析、反思、編碼、分類,并提煉主題[3]。

2 結果 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共提煉出6個主題。

2.1 主題一 醫院藥物管理體系完善,對藥房管理工作滿意度較高。很多醫師和護士對藥房的管理體系非常滿意。他們說:“藥房以病人為中心,以臨床藥學為基礎,為臨床醫生、護士提供了合理用藥的藥學服務。”還有精神病監護人說:“病人咋用藥,藥房人員耐心、細致的都講解并寫好,還交代不要吃什么食物,很滿意。”

2.2 主題二 各項規章制度健全、落實很好,讓人放心。醫院藥房人員說:“每年科長組織我們學習各種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藥品管理法》,抵制商業賄賂、濫用藥品等不正之風,加強了我們的職業道德修養,這樣就可以更好的站在精神病家屬的角度考慮問題。還有藥房人員說:“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條例,可以杜絕發錯藥,杜絕誤將失效藥品、霉變藥品發給患者”。

2.3 主題三 藥師下一線有利于協同醫師、護士做好藥物服務工作。有醫生說:“藥師每周都深入到臨床一線進行巡視,經常檢查病區內配備的常用藥和急診藥物專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還詢問精神病家屬有沒有給得到醫師、護士給予的用藥指導,這些深入基層活動都促使醫師、護士及時為病人提供用藥信息指導,也提高了臨床醫師合理用藥水平。”還有護士說:“指導我們合理配藥,指明各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避免了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很好”。

2.4 主題四 藥師開展用藥服務和指導,強化了醫師合理用藥意識。有醫生說:“藥師對處方用藥的適宜性、是否與臨床診斷相符,是否有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等進行審核,發現問題主動及時告知并指導,重新讓我們開具處方,增強了我們的合理、安全用藥意識。”有醫生說:“藥師審核處方、提供用藥建議,這樣從制度上保證了藥學和醫學專業的互補,提高了藥房的藥學服務作用,最終獲益的是病人,很好。”

2.5 主題五 藥師明確了抗精神病藥物的合理應用原則,精神病家屬很放心。有精神病家屬說:“不同病人對不同藥物的療效反應可能不一樣,藥房人員告訴我們要采用漸增劑量的方法,不能反復換藥,這樣我們就不亂換藥了。”,還有家屬說:“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但藥師說用藥治療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直到癥狀控制。有的藥在治療過程中有時反而會增加精神癥狀,誘發癲癇發作等,這樣我們照顧病人就心里有數了。”

2.6 主題六 醫院應關注藥師在醫、教、研等各個方面的進修、培訓需求。有藥師說:“醫院應有計劃的委派藥學人員到各大精神病專科醫院進修,學習先進的經驗。藥師缺乏必要的專業培訓和進修機會,就使得醫藥信息更新速度滯后。”還有藥師說:“生物藥物、化學藥物、蛋白質藥物甚至基因藥物的發展,還有國家新藥開發、管理方面的改革都是藥師應掌握內容。”

3 討論

3.1 醫院藥房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對合理、安全用藥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藥房創新管理模式,使管理全方位滲透于醫療服務活動的諸多領域[4]。實現科學化、現代化、人性化的管理目標,獲得了較高的滿意度和認可度。

3.2 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3.2.1 擬增設藥學服務站,打造服務品牌,樹立良好形象。建議醫院在門診增設藥學服務站,為患者及精神病監護人提供用藥知識咨詢;還建議藥師向每一位就診的取藥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增設意見箱;建議定期召開住院精神病家屬與藥學人員的座談會。上述措施便于及時發現和處理有關藥學方面的問題,更利于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快速處理、及時反饋。這樣一舉兩得,一方面滿足了精神病家屬的用藥需求,另外也確保了精神病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5]。

3.2.2 建議開展藥學監護,向臨床專業轉化。精神病專科醫院應積極開展藥學監護,包括:為患者建立電子用藥檔案、隨醫療進程監測血藥濃度、參與臨床治療會診、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等。這樣,藥師才能真正承擔起患者治療全過程的用藥監護責任,促使醫師規范、合理用藥;杜絕藥源性疾病發生;降低醫療費用[6]。

3.2.3 建議醫院領導注重對藥學人員的培養,實現藥房的可持續發展。領導層要對藥房管理給予全面關注,注重藥學人員在醫、教、研等各個方面進修、培訓需求,分批委派藥學人員到國內外著名藥品生產企業進行培訓、到大醫院進修,獲取最前沿、最權威、最準確的藥物服務和指導信息。

總之,精神病專科醫院藥房是醫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每天要為身心疲憊的精神病人家屬取藥。作為一個對外展示醫院形象的服務窗口,應加強藥房管理,確保準確、快捷為病人家屬提供高質量的藥學服務,保證患者安全、合理、高效使用藥品。

參考文獻:

[1] 楊西曉.淺談中藥咨詢服務[J].中國藥房,2005,16(7):553.

[2] 蔣立信,宋昊,劉璐.開展精神藥物藥學服務初探[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1):62.

[3] 李錚.護理研究中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318-319.

[4] 李翔,邵蓉.優良藥房工作規范是藥學服務的保障[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5,5(3):317.

第7篇

【關鍵詞】精神病患者 妊娠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3-185-02

精神病患者可否象正常人一樣懷孕、生育子女;婦女懷孕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而導致的激素水平的改變,可否引致精神病的復發,這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當懷孕患者住進了沒有婦產科設置的普通精神科病房時,如何保護患者安全、孕期衛生,這給護理帶來了挑戰。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了7例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經精心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7例患者中,年齡最小19歲,最大31歲,平均(27±0.6)歲。精神病史2~10年,除1例為妊娠期出現精神病外,其余均為原有精神病史,懷孕后精神病復發而住院,本次住院時間7~64天,平均(25±5.62)。本組病例均無精神病家族史,她們的丈夫為正常健康人:

1.2 方法

對住院的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設表登記,歸納疾病類型、臨床癥狀特點、妊娠時間、治療護理方法及評價效果。

2 結果

2.1 疾病類型

按CCMD―Ⅲ診斷標準,診斷為精神分裂癥6例,躁狂癥1例。

2.2 癥狀特點

首次入院5例;第二次入院1例;第三次入院1例。興奮話多2例;躁動、行為紊亂1例;感知、思維障礙1例。

2.3 妊娠情況

入院時妊娠在13~27周的2例;妊娠在28周及其以后的4例,其中妊娠35周胎兒畸形1例。入院后1~7天均作婦科及B超檢查,確認胎兒存活、發育良好。

2.4 療效評價

經使用維思通、思瑞康、安定、丙戊酸鈉等藥物治療,加強病情觀察、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除1例晚期妊娠患者(妊娠40周)出現作產及時轉院分娩外,其余病例康復出院,經院外追蹤隨訪,均順利分娩嬰兒,母嬰平安。

3 討論

3.1 精神病患者在婚前就應在精神科醫師指導下正規服用抗精神病藥。婚后在用藥過程中一旦發現受孕,應首先考慮終止妊娠,如來不及終止,可考慮停藥。因為婦女在妊娠期間服用精神藥物對母親和嬰兒可能有害,減少此類藥物的使用是有益的;另一方面,若不使用此類藥物對患有精神疾患的母親在妊娠期間則可能出現其它問題。如因停藥或減藥而致病情復發或加重,應在終止妊娠或重新用藥之間做出選擇[1]。本組全部病例其丈夫及家人都希望患者繼續妊娠,我們盡到告知責任,防范不必要糾紛。

3.2 據估計約3%的新生兒先天性出生缺陷可能由藥物或環境化學物引起,抗精神病類藥物無疑會對胎兒和新生兒產生一些影響作用[2],妊娠婦女最好不用抗精神病藥,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精神藥物被認為是“妊娠時應用安全”的A類(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將妊娠時用藥風險分為A、B、C、D、X五類,其中A類系妊娠時應用安全)。大多數精神藥物屬于C類(指此類藥尚無人類研究,風險不能排除)[3]。

3.3 妊娠時血漿容積升高,軀體脂肪含量亦增加,從而擴展了藥物容量的分布。妊娠時腎血流量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從而加速腎排泄。許多肝酶在妊娠時被活化,致藥物的代謝加快,廓清率上升。這些促使妊娠時血藥濃度降低[4]。本組5例,占95.24%,是在家人監護下停藥或減藥一段時間后,才計劃懷孕的,家人已經意識到抗精神病藥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正因為停藥或減藥,導致病情反復或加重,患者在家難于管理而最后才選擇住院。到妊娠中、晚期才住院患者占85.71%,給選用抗精神病藥提供了空間,因為有報道抗精神病藥對中、晚期妊娠的胎兒影響較少。

3.4 護理

3.4.1 安全護理

妊娠期精神病發作時,可致外傷,引起流產或早產,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5]。想方設法控制精神癥狀,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無論對患者還是對胎兒都十分重要。(1)急性期有自殺自傷、興奮、躁動行為患者安置于監護室,實行24小時監護。對興奮躁動的患者,采取必要的保護約束控制其興奮情緒,限制過多活動,防止因躁動導致流產或早產。(2)病情穩定后,避免與興奮躁動或行為紊亂者同住一室,以免病友興奮躁動傷及孕婦,我們把患者安排靠監護室的病室,便于觀察病情變化及妊娠反應。

3.4.2 孕期保健

因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僅屬個別病例,我院并未設置專門病房而讓患者與普通精神病者一起居住。我們根據不同妊娠階段的保健常識與患者一起討論,指導患者做好孕期保健。(1)孕期衛生:每日協助患者用溫水清洗1次,保持會陰的清潔,預防并發癥。(2)胎兒監護①興奮躁動、行為紊亂患者,由于病態支配,容易忽略軀體不適,我們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觀察患者有無陰道流血,面部痛苦表情或手摸腹部等情況,及早發現流產或早產先兆。②加強對胎兒監測,定期做產前檢查。觀察胎兒生長情況,請婦科醫生每周到病房對患者進行婦檢一次。對合作患者,指導孕婦自我監測,正確數胎動,每天3次,每次1小時并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③對妊娠晚期(臨近分娩者),加強作產先兆的觀察,指導患者出現陰道見紅、陣發性腹痛或羊水膜破等應及時向護士匯報。(3)對1例先兆流產者,我們將患者置于監護室監護,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留家人陪伴。

3.4.3 基礎護理

3.4.3.1 生活護理

精神病患者妊娠后,在精神癥狀的支配下,自我概念紊亂,生活變得懶散,被動,甚至不愿梳洗,我們督促或協助患者梳洗,保持皮膚清潔,并根據天氣變化給予添減衣服,注意保暖,防著涼,避免感冒。本組病例由于護理得當,無發生感染等并發癥。

3.4.3.2 飲食護理

妊娠精神病患者處于高消耗狀態,我們根據患者要求,調整飯菜,供給營養豐富,適量脂肪、糖類和低鹽等易消化食物,利于胎兒的發育。對挑食者,讓家屬每天送可口的飯菜給患者;對被害妄想認為飯菜有毒者,鼓勵集體進餐,讓他人先吃,以消除顧慮;對敵視家屬者,將家人送來的飯菜,用醫院的餐具轉盛后送給患者,并告之是醫院為孕婦特制的,讓其自覺進食;對拒食者,了解拒食的原因,耐心勸食或喂食,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注意加強靜脈補液,以保證營養供給。

3.4.4 心理護理

當家屬經過強烈思想斗爭決定讓患者繼續妊娠,他們擔心藥物對胎兒影響、擔心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而表現出過多要求,希望陪伴。我們要理解家屬的心情,指出過分遷就會影響患者疾病康復,并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向他們詳細介紹病房環境、管理制度、護理工作等,并指導他們向醫生了解治療情況,讓家屬放心。當患者病情穩定后,加強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消除顧慮。有針對性做好出院指導,指導患者按照醫囑服藥,定期復診,保持情緒穩定,與家人和睦相處,促進疾病康復。

參考文獻

[1] 、[5] 蔡丹.陸梨.妊娠合并精神病2例[J].四川醫學雜志,2004,25:371.

第8篇

【關鍵詞】 循證護理;精神病;高血壓;依從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81

在我國部分患者存在對高血壓疾病認知率低, 治療率低的情況, 尤其是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精神病患者疾病本身原因, 自我控制能力低, 治療依從性差, 且其長期服用精神病類藥物, 以至于活動減少、嗜睡, 存在諸多高血壓高危因素, 不利于患者精神病及高血壓的控制[1]。臨床諸多研究提示加強護理干預能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提高血壓控制的有效性。循證護理自開展以來, 在臨床諸多疾病中廣泛應用[2], 本文就其在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應用效果進行探討, 明確其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來本院接受治療患有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4例。所選患者均明確診斷為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疾病, 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腦腎等基礎疾病患者、意識障礙患者。

1. 2 護理措施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向患者提供飲食、睡眠及運動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配合醫生完成日常的護理工作, 做好用藥護理、心理護理, 監測患者病情。觀察組以循證護理理念施以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①提出循證問題: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及臨床觀察, 提出并探討相關問題。②循證支持:對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在對其施以健康教育中會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評估, 進而由專家小組對其施以全面分析和探討,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③主要措施:a.認知宣教。可藉由專欄、視頻錄制以及講座等形式, 為患者進行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普及, 為其解疑, 并竭力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b.應激處理訓練。該環節應充分考慮患者的自身實際情況, 對性格、病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予以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 可讓其通過太極、音樂、繪畫、散步等方式處理應激。c.用藥宣教。告知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 定時、定量的服用抗精神病和降壓藥的效用, 對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與對應的處理方式做介紹和告知。d.自我保護宣教。對患者講解自我保護知識, 包括在發生惡心、眩暈等不利情況時的處理方式。洗澡時, 可于41℃左右的溫水淋浴, 盡可能避免因水溫對血壓造成不利影響。此外, 服藥前后30 min應避免因劇烈運動所致的姿勢性低血壓。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護理滿意度以及血壓控制情況:采用問卷調查方式, 調查所選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在護理前后測量所選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 比較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1.7%(22/24)、91.7%(22/2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5%(15/24)、66.7%(16/24),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32.10±11.23)、(88.42±4.33)mm Hg

(1 mm Hg=0.133 kPa), 護理后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16.84± 10.45)、(70.52±4.33)mm Hg, 護理后較護理前改善明顯(P0.05)。觀察組護理后收縮壓、舒張壓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是心血管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 容易誘發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事件, 有著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 嚴重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精神病患者本身疾病因素, 存在諸多情緒改變、行為異常以及性格的改變, 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 面對雙重疾病, 更加影響治療的信心, 加之本身疾病影響的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等原因, 不能很好地遵醫服藥, 對醫務人員存在極大的對抗心理, 不利于患者精神疾病及高血壓的控制[3]。隨著循證護理模式的開展, 近年來諸多關于載各種疾病的應用報道, 提示其有較好的效果。本文就循證護理在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以明確其臨床價值, 以期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本文對24例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循證護理, 對患者就相關疾病知識、自我保護、用藥知識以及血壓的監測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宣教及干預, 結果顯示循證護理的觀察組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 患者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 且血壓控制情況較佳。進而提示循證護理在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有效性。

總之, 對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循證護理, 可改善患者的不良認知和行為, 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提高疾病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彭紅艷, 鄧仁奎, 王玲, 等.應用循證護理對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探討.醫學信息, 2010, 23(6):1375-1376.

[2] 高愛梅, 盧慧蘭, 李紅, 等.循證護理在社區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行為干預中的應用.衛生職業教育, 2013, 31(2):115-116.

第9篇

一、加強組織領導,層層落實責任

為了確保規范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減少對家庭、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這一工作作為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之一,縣政府成立了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領導小組,召開了專題會議,落實了縣級各相關部門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中的職責;縣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療工作規范》,結合我縣衛生系統實際情況,成立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領導小組,制定了《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實施方案》,組織各醫療衛生單位認真學習了《方案》內容,使各單位明確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范圍、服務方式、職能分工,并將工作完成情況納入了年終衛生綜合目標考評;各實施單位按要求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置了管理辦公室,配備一至兩名專(兼)職人員負責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使我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形成了政府牽頭、部門參與、衛生主動的工作格局。

二、積極多方協調,確保資金到位

為確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順利實施,提高工作效率,衛生行政部門積極向縣政府匯報,申請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我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穩步推經提供了經濟保障。

2014年,我縣委縣政府撥付專項工作經費10萬元,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篩查工作,并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配套資金中2%用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項目(包括重性精神病患者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體檢、康復指導、信息更新、隨訪記錄)。按照項目管理辦法嚴格資金管理、合理使用,確保項目專項資金專款專用。

三、強化業務培訓,提高服務能力

為了不斷提高基層精防工作人員業務能力,進一步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療工作,2014年,我中心積極派員參加上級各部門組織的培訓,舉辦對基層精防人員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培訓班,參加培訓人員共計100余人。重點對重性精神病人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國家重性精神疾病數據收集分析系統錄入、隨訪記錄更新以及重性精神病人在基本醫療、生活照料、功能訓練等,有力地提高了我縣基層精防人員業務能力,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順利實施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

四、扎實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普及精防知識

為了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在全縣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識,我中心利用“世界睡眠日”、“世界預防自殺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等衛生日,在車站、廣場等人群密集地通過發放宣傳單、宣傳車廣泛宣傳精神衛生知識核心內容、精神疾病患者康復知識。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用宣傳欄、展板、視屏等開展宣傳活動。全年共發放宣傳單頁10000余份,發放宣傳畫報3000余張,進行現場咨詢活動20余次,宣傳覆蓋了農村及城鎮居民、離退休老人、公務員、企事業單位人員及流動人口等各類群體,累計受宣傳達到50000余人次,為普及全縣人民精防知識夯實了基礎。

五、定期開展督導,逐步完善存在問題

為了確保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順利實施,進一步提高全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政策落到實處,我中心開展了對全縣72個鄉鎮(地名)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輪督導,對在督導中發現的問題,以《督導報告》下達限期整改。

六、積極開展排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發現率

按照《縣疑似精神障礙患者排查暨危險性評估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14年,我中心積極與市身心醫院銜接,抽調專業技術骨干15名,利用3個周末對我縣疑似精神障礙患者進行排查及危險性評估工作。根據縣衛生局《縣疑似精神障礙患者摸底排查任務數》和各衛生院上報的《縣重性精神病患者排查行動發現患者信息登記表》,對3023人疑似精神障礙患者開展了排查及危險性評估工作,最后確診重性精神病患者2503人。

七、強化隨訪管理,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

各鄉鎮(地名)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國家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的有關要求,為確診的重性精神病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并落實專人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隨訪治療和康復指導。截止2014年12月底,全縣累計排查出五大類精神疾病患者3102人,建立檔案3102份,參加管理2709人,管理率為87%,監護率95%,社會參與率65%,顯好率60%,肇事肇禍率控制在0.3%以下。全縣接受精神衛生服務的人群覆蓋面達95%以上,提高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為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穩定和諧作了不懈努力。

八、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人員匱乏。受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等因素的影響,人民群眾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日益增多,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任務更加繁重。然而我縣目前尚未設置精神疾病醫療機構、無專業的精神疾病治療專業人員,嚴重制約著我縣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發現率偏低。相關部門對精神病人重視不夠、配合不力等導致我縣精神病人發現率偏低。

(三)基層衛生單位人力不足。絕大部分基層精防工作均是兼職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導致全縣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偏低。

九、今后工作安排

針對我縣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督促各單位認真對照督查考核中存在的問題,按照考核組現場指導和一對一書面反饋意見,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措施,扎扎實實地抓好整改落實工作,確保在盡快完成整改工作。

(二)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對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領導,落實專門人員,強化工作職責,及時統計上報發現的疑似重精患者以便組織排查,按要求分析匯總上報項目實施情況,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確保項目工作全面有序開展。

(三)加強業務指導,完善考核制度。在縣級精防機構業務培訓、指導的基礎上,各單位要做好對轄區醫生及村衛生站醫生的業務指導工作,保證檔案的真實性。

第10篇

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在營養治療以及營養宣教干預前后的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以及血壓值進行比較。

結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壓值以及高血壓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Ρ

結論: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營養治療及給予適當的健康教育干預,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壓值,縮短其住院時間,因此,在進行臨床治療時,可以對營養治療及營養宣教干預進行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關鍵詞:營養治療營養宣教高血壓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04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216-01

飲食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影響較為明顯,有可能用較少數藥物和較小劑量治療高血壓。有很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輕度高血壓者飲食改變,完全可使藥物治療成為不一定需要。已用藥物控制血壓的患者,去除藥物治療后,靠減體重限鹽即能維持血壓正常可能性增加1倍以上[1]。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絕大部分患者對營養治療及相關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本院病人都有精神方面疾病,接受度相對較低,營養治療依從性相對較差,因此,其最終的治療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對高血壓患者的營養治療及知識了解程度進行全面掌握,本研究將對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伴發高血壓(能進行有效溝通)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給予低鹽低脂飲食,其中有38例女性,52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40―60歲,平均年齡為48歲。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過高血壓的專項知識教育。

1.2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來調查,并由營養師來對其進行評分,同時配合本院的低鹽低脂飲食,收集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入院前后血壓值。本研究中,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高血壓患者如何減輕體重;②高血壓患者采用合理飲食具體是怎么樣的;③高血壓患者應消除那些不利于心理和身體健康行為和習慣;在此過程中,營養師可以通過病區的宣傳板畫、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一對一營養宣教等健康教育方式來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知識系統教育。患者出院時,再發放同樣的調查問卷,讓患者或家屬進行重新填寫。問卷有十題,共10分,其中9分及以上為優秀,良好為8分,一般為6或7分,較差為0~5分。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計數資料的對比用X2檢驗,計量資料的對比用t檢驗。

2結果

2.1通過問卷調查,營養宣教前后,高血壓知識問卷測試評分比較:教育前后優秀分別為12例與51例,良好13例與34例,一般21例與12例,較差54例予3例,得出知曉率教育前25%,教育后85%,由此可見教育后患者知識測評明顯高于教育前,有顯著性差異(P

2.2營養治療及營養宣教前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教育前后收縮壓分別為150±8mmHg與128±7mmHg,舒張壓98±5mmHg與81±6mmHg,教育后的血壓值明顯低于正常值,兩組比較差異P

3討論

3.1營養治療及營養宣教對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的影響。高血壓病是以動脈收縮壓或舒張壓增高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并常伴有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并發癥。在診斷高血壓的過程中,通常執行以下標準: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或近兩周內服降壓藥

3.2高血壓患者在營養治療中存在的不足及營養宣教。因本院患者基本都是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常有抑郁、疑慮、煩躁不安、害怕與人交往等表現,健康營養宣教效果不佳;很多精神病人依從性較差,在供給其低鹽飲食時,常有額外攝食的習慣,影響了飲食治療效果。但是通過營養宣教可以使患者的營養治療依從性得以提高,而營養治療可以協助臨床治療,使患者血壓得到更好的控制。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首先要告知患者進行營養治療的意義以及目的,并計算出患者的標準體重以及每日所需的食物總熱量,然后再對食物進行適當的選擇。在對患者的日常膳食結構進行制定時,一定要視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減輕患者心血管的負荷,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4]。

綜上所述,在對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的營養攝入進行適當的指導,并對患者給予適當的營養宣教干預,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壓,縮短其住院時間。通過對患者給予適當的營養治療及宣教,患者的治療認知率及血壓值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對精神病伴發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可以對營養治療及營養宣教干預進行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參考文獻

[1]蔡東聯主編.實用營養師手冊[J].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華琦,任海榮.高鹽和高血壓[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01)

第11篇

主題詞 慢性精神病社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0170-01

本文將2008年1月―2009年1月對開展社區護理的慶華社區與人口及病人人數相當的未開展社區護理的健康社區進行對照,開展慢性精神病社區護理收到良好效果。

統計資料慶華社區有慢性精神病人23人,一年之中維持工作生活17人,復發住院3人,復發門診指導治療維持家庭生活3人。健康社區有慢性精神病人21人,維持工作生活5人,復發住院10人,復發門診治療維持家庭生活6人。

護理方法

1 勤走訪勤觀察

社區護士要做到對區內的病人病情心中有數,善于觀察,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不能完全依賴家屬的觀察結果,往往家屬并不能及時觀察到患者的病情細微改變。

2 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工作

慢性精神病人家屬的細心照顧非常重要,做好家屬的溝通工作,以減少對患者的各種不良刺激,并通過家屬及時得到患者信息。對家屬要耐心的指導,家庭的安靜、和諧、舒適、關懷照顧、消除劣性刺激,改善人際關系,特別是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患者在病態中的言行,以及監護堅持吃藥,是穩定病情的關鍵。社會的照顧和家庭的溫暖對于預防復發,防止精神衰退有積極意義。

3 堅持維持用藥

慢性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藥物仍維持用藥,因精神疾病中有相當數量的病人,雖然進入慢性期,不等于癥狀消失,病情穩定,相反某些癥狀仍然活躍,是病人不能適應新的生活,不善于處人交際,有的睡眠也難以改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慢性病人的常年服藥,并未見到顯著效果,給人們的印象是多年服藥不見效,吃不吃藥沒有多大用處,結果停藥幾天,病情明顯加重,再次投藥后又復同前。所以說,慢性期精神病的藥物維持在有效鞏固量。

4 開展社區康復護理

對慢性精神病人回歸社區,邊服藥,邊接觸社會,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與家人共同生活,培養對家庭及社會的樂趣,進行一定的工作、學習、勞動,將藥物與康復措施相結合,即控制了疾病,又不會造成與社會的脫離。同時進行宣傳和交談,讓他們懂得精神疾病的性質和長期性。經過此方法護理的病人,緩解的較為穩定,復發率低,鞏固時間較長。

5 心理護理

應用一般的醫學心理學知識,去的病人的信任,細心觀察與分析病人的言行舉止,以及針對其病態心理和現實的心理負擔進行心理護理,并且要要掌握其復雜的內心活動,鼓勵病人談出自己的病情、病因、疾病發展及今后的打算,設法進行誘導、啟發、鼓勵、幫助、解釋、安慰等支持性的護理,指點他們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必要的給與獎勵制度,啟發及增強病人戰勝疾病及生活信心。

6 做好生活訓練

病人從起床到晚上睡眠整天的生活要嚴格要求,家屬對病人的每一個細節密切觀察,及時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合理安排整天的工作勞動,逐步訓練其獨自生活,養成一種有規律的飲食起居習慣,在變生活懶散,然后訓練其社會交往勞動技能,并豐富病人的文化生活,適當娛樂活動,盡力使病人整天有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

綜上所訴,社區護理是護理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和必然,是慢性精神病人穩定病情減少復發的有效途徑,符合社會發展,避免和減少疾病的復發和致殘,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同時減輕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第12篇

關鍵詞:康復護理 社區護理 精神病

1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精神病的康復工作十分繁重,精神衛生問題成為社會發展、家庭生活幸福的嚴重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我國精神病患者,居世界首位,精神疾病人數已經超過一億,也就是說每十三位中國人中,就有一位患有一定的精神性疾病,這應該引起我們極大的重視。因此,精神病患者的預防、治療、康復等工作成為必要解決的問題。

2 社區康復護理現狀

社區康復是指以社區和家庭為背景,通過調動社區相關部門、人員、殘疾人員及家庭成員等社區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為康復對象提供康復護理服務。采取針對性的藥物、心理、工療、護理等綜合性社區干預與康復措施,并且對患者家屬的疾病知識增加,減輕其照料負擔等。但是還存在幾點問題:①我國尚無精神衛生立法,對精神病人的管理無法可依,經費缺乏;②由于誤解、岐視、偏見依然存在,精神障礙患者難以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甚至被關鎖和禁錮;③精神保健工作力量不足,醫務人員缺乏;④社會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程度不夠。

2.1 社區護理的可行性

2.1.1 人口機構變化

由于人們的平均壽命日益增加,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的人數也日益增多。據英國精神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心理健康問題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

2.1.2 家庭結構變化

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后,家庭結構的小型化,使問題兒童、青少年人格障礙增多,兒童及青少年受到發育、情感、行為和學業問題的困擾。

2.1.3 醫療費用的增多

而精神病是慢性病,需長期服藥就醫,這與人們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發展社區護理可以避免病人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

2.1.4經濟社會的變化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帶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問題:①人口大量流動,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問題;②人的價值觀念變化,即提高生活質量和怎樣健康長壽是我國百姓最關心的問題;③學習就業競爭激烈,造成精神分裂癥、神經癥、酒精濫用、自殺發生率均明顯升高。

2.2 阻礙社區護理的因素

2.2.1 管理及經費問題

我國衛生部近幾年提到了發展社區護理,但是從機構的管理到經費的預算上,卻很少傾向于社區護理發展,更不用說社區精神護理。從政策上,盡管衛生部頒發了有關發展社區護理的文件,但尚無具體的規章制度及實施計劃;從經費上,迄今為止,在我國的城市,由于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無章可循,缺乏權威性,一些享受公費醫療的病人在醫院治療護理能報銷,但接受社區護理不能報銷,所以只有放棄社區護理這種經濟的康復途徑。

2.2.2 精神衛生認識不足

人們對精神疾病缺乏了解,長期存在著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將各種精神疾患的人看作是令人厭惡的瘋子,將他們當做異類,故許多精神病患者家庭諱疾忌醫,唯恐家丑外揚,丟了全家人的臉面,這給社區精神病患者的調查及康復護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從而制約了 社區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

2.2.3 社會的信任及了解不足

社會對護理工作的了解程度大部分還停留在打針發藥的概念上,人們通常將疾病的康復歸結于醫生,護士仍是醫生的附屬品,對于護士的價值不能真正理解,尤其對于護士獨立自主的護理服務持懷疑態度,因此患者的從護性低。

2.2.4 社區護理人才缺乏

由于政府的不重視,缺乏有關培養社區護士的規定和指導社區護理意向不明顯,影響了有關單位對社區護理人才的 培養;其次,精神醫學和心理衛生教育較為薄弱,再者是工作辛苦,待遇低,與所承擔的精神康復護理不相適應。

3 社區康復護理的策略

3.1 提高認識

精神性疾患的預防、治療與康復,不僅關系到精神病患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對患者家庭的和諧、社會的安定以及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影響。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從政策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制定配套政策,保證社區精神病人康復護理工作的開展。

3.2 深入宣傳

長期以來,在一些地方和單位,精神病人的處境得不到普遍同情和理解,精神衛生重要性得不到足夠認識,要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開展反對歧視精神病人的活動,消除社會對精神病人的偏見和歧視,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通過宣傳也讓人們了解社區精神康復護理的目的、工作范圍及可能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了解社區護士的工作方法,糾正人們對護理工作的偏見。

3.3 健康教育的宣傳

3.3.1 患者的健康教育

可幫助患者恢復自知力,增加患者回到家庭和社區后的服藥依從性,從而減少患者的復發,減少再住院的次數,還可幫助他們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按時服用藥物,避免不良刺激,增加人際交往,重返社會。

3.3.2 家屬的健康教育

加強他們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使他們更好地照料患者,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有關精神疾病知識的增加可以改變他們對精神病患者的態度,使得他們不再歧視、排斥或害怕患者,從而有利于患者重歸社會。

3.4 護理人才的培養

3.4.1 師資培養

由于我國社區護理起步較晚,師資隊伍很不完善,所以對師資的培訓也刻不容緩,應將觀念轉變較快而又有一定臨床經驗的護師送到國外或國內社區護理開展比較好的地區去培訓。

3.4.2 學員培養

社區護士最好由受過高等教育,畢業3~5年,有臨床工作經驗,并且具有獨立工作能力、技術精、服務態度好、責任心強、知識豐富、身體健康、遵守醫德和院規的護士作為培養對象。

3.5 改革護理教育

在制定護理教育課程上,安排社區護理的概念;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與社區護理的關系;家庭護理、公共衛生與社區護理;精神康復護理;護士在社區提供服務的具體內容和方法,護理程序在社區護理中的應用等課程,以培養出專職的社區人才。

3.6 開展護理的研究

在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的基礎上,研究社區護理的內容、方法、技術、管理,探討針對各種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程序,包括健康教育的內容、方式、評價方法,把健康教育的對象從患者和家屬擴大到易感人群和整個社會,以促進社區護理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武英.開展社區護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延长县| 仲巴县| 临颍县| 齐齐哈尔市| 盐池县| 佛山市| 昌乐县| 南岸区| 澳门| 丹东市| 济阳县| 若羌县| 滕州市| 万源市| 津市市| 衡南县| 阳信县| 晋城| 嘉峪关市| 静宁县| 蒲城县| 江永县| 霍邱县| 彩票| 开远市| 株洲县| 嵊泗县| 中西区| 平武县| 南汇区| 海门市| 张掖市| 寿宁县| 视频| 邵阳县| 库尔勒市| 青浦区| 蓝山县| 汨罗市|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