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0: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烈士祭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清明節祭英烈對聯】
烈士永垂不朽
英雄有口皆碑
青山綠水留浩氣
蒼松翠柏慰英靈
煙景催槐葉;
風期數楝花。
山清水秀風光好;
月明星稀祭掃多。
年年祭掃先人墓;
處處猶存長者風。
禁火今年逢節早;
飛花鎮日為誰忙。
寒食雨傳百五日;
花信風來廿四春。
春風已解千層雪;
后輩難忘先烈恩。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風落日萬人思。
春回大地九千萬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風。
春風重拂地;
佳節倍思親。
燕子來時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陰槐火換;
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馬上紛桃雨;
喜見樹前鬧杏花。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槐火光陽春替換;
杏花消自雨傳知。
睹物思親常入夢;
訓言在耳猶記心。
山清水秀風光好;
月明星稀祭掃多。
年年祭掃先人墓;
處處猶存長者風。
禁火今年逢節早;
飛花鎮日為誰忙。
寒食雨傳百五日;
花信風來廿四春。
春風已解千層雪;
后輩難忘先烈恩。
有胸中韜略無窮;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風落日萬人思;
落花殘日幾多愁。
杏酪榆羹當來次第;
石泉槐火夢到賞時。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處夢;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為誰新。
煙景催槐葉;
風期數楝花。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風落日萬人思。
春回大地九千萬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風。
杏村沽酒;
柳苑飛花。
桐花吐艷;
榆火分新。
桃花作粥;
薺菜懸燈。
芳名垂青史;
勛業昭國光。
淘井黃州俗;
分煙漢殿春。
煙景催槐葉;
風期數楝花。
翠竹標亮節;
紅梅頌高風。
痛心傷永逝;
揮淚憶深情。
先烈功垂千古;
英名留傳萬年。
英雄萬民尊敬;
烈士百世流芳。
秀野踏青晨行早;
芳草拾翠暮忘歸。
姓在名在人不在;
思親相親不見親。
英雄功績昭百世;
烈士芳名耿千秋。
每思祖國金湯固;
常憶英雄鐵甲寒。
繼往開來追壯志;
光前裕后慰英靈。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風落日萬人思。
國運昌隆,英雄膽壯;
金甌無恙,烈士心安。
到處探幽,午橋最勝;
逢時行樂,卯飲亦佳。
縣委文明辦2017年“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總結
xx縣委文明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文明辦關于在清明期間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下發文件,廣泛發動動員機關各單位、各學校、社會各界人士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積極參與“我們的節日·清明”活動,深入挖掘節日文化內涵,創新活動形式和活動載體,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現把主要情況總結如下:
一、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為引導未成年人緬懷先輩、學會感恩,學習歷史、傳承文化,銘記責任、向往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xx文明辦下發《關于運用重要時間節點深化“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通知》(仙委文明辦〔2017〕4 號)和《關于開展“網上祭英烈”清明主題活動的通知》,同時在xx文明網和“文明xx”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廣泛的發動和宣傳。積極組織全縣各中小學生登陸登陸福建文明風、莆田文明網、xx文明網等相關網站和福建日報客戶端“新福建”參與網上祭奠活動,在網上向先賢先烈鞠躬獻花,抒寫感言寄語,引導未成年人緬懷先烈,慎終追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樹立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的人生志向。
二、開展“網下祭掃”活動。清明節期間,組織各界人士就近就便到xx縣革命烈士陵園、于潔烈士展覽館、楓亭蔡襄陵園、革命戰爭紀念地、重大戰役發生地或烈士陵園、烈士墓地祭掃、獻花和宣誓。駐仙消防、武警部隊官兵、九仙溪公司、xx公路局分局、xx縣檢察院、xx縣公安局等單位及xx華僑中學、金石中學、xx實驗小學、鯉南中心小學、xx一中、xx二中、壩下中心小學等學校的中小學生前往xx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參觀烈士事跡陳列館,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于潔小學組織學生到紫澤社區的“王于潔烈士紀念館”打掃衛生,楓亭中心小學、楓亭開發區中心小學到楓亭蔡襄陵園祭掃,園莊中心小學到龍后山烈士公墓,緬懷先烈。縣審計局黨支部組織青年黨員干部在麥斜巖革命老區遺址接受黨史教育、革命傳統與愛國主義教育,緬懷革命先烈。
三、舉辦詩歌朗誦、主題班會、愛國主義教育報告會等主題活動。xx縣委文明辦、xx縣教育局廣泛發動各學校開展經典誦讀、詩歌朗誦、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等主題活動。xx斜尾中學、第二實驗小學等多所學校開主題班會、制作黑板報;楓亭鎮關工委在蔡襄紀念園舉辦愛國主義教育報告會,全鎮各中小學參加,受教育的中小學師生達2500多人;鯉南中心小學組織學生自制小白花;溪尾小學召開《文明祭奠 綠色祭奠》專題講座;二實幼通過故事講解、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形式向孩子們介紹清明節的來歷、風俗習慣及禮儀常識并組織學生制作清明果。在各種主題活動中讓未成年人感念先烈、先賢、先人,慎終追遠,提升道德修養,引導未成年人感受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的獨特魅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提升民族自豪感。
四、倡導綠色祭奠、文明祭掃活動。xx縣委文明辦倡導各鄉鎮、街道、村居、社區積極開展以“文明祭掃、 平安清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弘揚清明節“傳遞親情、傳承文化”的豐富內涵,倡導文明、和諧、節儉的節日理念,努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節慶文化;在學校開展清明節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防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意識同時向社會各界大力提倡家庭追思會、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踏青遙祭、鮮花祭掃、經典誦讀等文明低碳的現代祭掃方式,自覺抵制陳規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動。
五、開展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4月1日和4月5日我縣組織開展共建美麗鄉村工作鄉鎮互評工作,通過檢查農村衛生、垃圾清理、畜禽禁養圈養、水體治理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清明節等特殊的傳統節日里,人們會祭奠自己的家人,也有的會祭奠英勇的烈士,但是往往掃墓時,會出現不文明的現象,那么我們應當如何文明祭掃呢?
1、如果是清明節祭掃自己的親人,我們應該做到不燒錢紙,準備好掃帚到親人的墓前打掃一下灰塵,撿一撿落葉,除除雜草。
2、準備好祭祀的物品,例如水果、鮮花、元寶等象征性的物品。
3、如果是去往烈士墓,就更應該文明規范。可以送上一束鮮花,可以朗誦詩詞對英雄進行謳歌,可以鞠躬行禮,對英雄表達尊敬之意。
(來源:文章屋網 )
瞻仰烈士陵園
五蓮縣實驗小學一年級六班馮立坤
清明節那天,姥爺陪同姨姥爺同舅舅和表弟等,去新建成開放的五蓮烈士陵園瞻仰革命先烈。
汽車停在陵園前,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高大雄偉的陵園大門,大門呈牌坊式,牌門上方的《五蓮烈士陵園》六個金色大字十分耀眼,整座牌門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沿著大理石臺階向前走,看見的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高高聳立。
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革命烈士紀念館”,進入大廳,是一尊持槍革命軍人群體雕塑,展示出革命軍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左邊張掛著許多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圖片。右邊是革命烈士英名錄。整個東面大墻上都是烈士的名字,我們認真尋找姨姥爺他父親的名字,啊!終于找到了,他叫徐樂富,是1947年在萊陽戰役中犧牲的。我們為他做了祭奠。
走出紀念館,姥爺告訴我們,紀念館里有1300多名烈士為中國革命戰爭獻出了寶貴生命。我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這一代青少年應努力學習,做一個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棟梁之才。
三月原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但3月18日的今天卻格外的陰冷,這一天延津縣司法局全體機關干部來到烈士陵園肖思遠烈士的墓碑前,向英雄敬獻鮮花并鞠躬,青松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烈士的墓碑前擺滿的鮮花寄托著人們對烈士的懷念和敬意。
大家滿懷崇敬心情聆聽學習烈士肖思遠生前戰斗事跡。“我們就是祖國的界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這是肖思遠寫在戰地日記里的一句話。錚錚誓言,擲地有聲,從文弱書生到鋼鐵軍人,肖思遠用鮮血和生命向祖國和人民遞交了一份不朽的答卷。
逝去的是歲月是歷史,卻不是一種情懷,作為縣司法局的一名公職人員我滿載沉重的心情去烈士陵園,找尋著革命烈士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勝利的答案。烈士陵園祭奠,那時覺得高高的紀念碑有著說不出的巍峨和肅穆,一朵精致的白花別于胸前,生死何懼!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氣質,這也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氣節。望著陵園內那長長的碑林,那一個個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該是一張張鮮活的笑臉,他們卻長眠于此,他們有的走的時候還不如我一般大,他們的人生那么短暫,他們的幸福從何談起,可他們坦然的面對了生死,面對了自己的信仰。一種信仰最大的號召力就是讓人們為之無怨無悔地付出自己的熱血和青春,革命烈士這面鮮艷的旗幟永遠飄在了任何一個以民族為重人的心里。這就是士氣英雄雖已離去,精神永駐邊關!“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邊防戰士與英雄烈士用鮮血牢牢守護巍峨界碑,他們為人民戍邊,為祖國守防,用生命踐行錚錚誓言。歲月靜好,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家國平安,是有英雄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要牢記使命,用行動傳承烈士忠誠勇敢、堅守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堅定信念跟黨走,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80年代初,一部電影《天山行》記錄了戰士艱辛修筑天山“獨庫”公路的英雄事跡。二十多年后,一個為犧牲的班長守墓二十年的老兵再次讓人們想起天山下那條路,仰望天山上那些碑。2006年,全國眾多媒體幾乎同時關注著陳俊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共同關注》欄目和全國各地眾多省級媒體紛紛報道了他的事跡。陳俊貴因此成為我們新疆新源縣的公眾人物。就在這一年底,我們在商討下一年度電教片拍攝計劃時,電教辦的同事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出了陳俊貴的名字。
有人說,陳俊貴都讓別人拍“爛”了,中央臺都上了,我們能拍得過中央臺嗎?怎么拍?拍什么?
為難之際,組織部部長龐曉紅說了一句:“電教片別人都沒拍過呀。”一句話,使我們豁然醒悟:是的,我們拍的是一部電教片,我們不是簡單地傳播英雄的事跡,而是要透過現實的外衣,還原人心的陽光,感召廣大黨員干部。這是我們的片子與事跡報告類專題片的不同之處,這也是我們拍一切人物的最堅實的立腳點。明白這個道理,一切就變得清晰了。
接下來的兩個多月里,我們查閱了有關陳俊貴的報道,發現大多是報道陳俊貴的班長、副班長為了救他和另一名戰士而犧牲的過程,以及陳俊貴二十年來為班長掃墓祭奠的感人故事。我個人認為,這些故事反映出的戰友情、生死情固然可貴,但不是全部。逝去的人,留下了期望;留下的人,懷抱著承諾。陳俊貴所展現出的信守承諾的精神,正是我們要求黨員干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反映。這不正是我們電教片要宣傳的主題嗎?州、縣組織部門領導對這一拍攝計劃極為重視,邀請了新疆電視臺資深編導來為我們的創作把脈,最終確定了拍攝方案和片子腳本。
承諾的艱辛
清明前夕,在當地干部的陪同下,我們驅車來到新源縣那拉提鎮哈拉蘇村陳俊貴的家。
陳俊貴常年穿著一身軍裝,臉色黝黑。他很健談,頗有西北漢子的豪氣,幾句寒暄后我們便以“老陳”稱呼起他來。聽說我們要為他拍專題片,老陳絲毫沒有謙讓之意,滿口答應。這讓我們幾個多年拍片的人感到意外。以往做片子,主角一般都推辭客氣幾句,這老陳卻是毫不客氣。我正在心里嘀咕著,老陳說:“現在的人早把當年修路的人們忘了,我想讓他們重新記起那些犧牲的戰士,還想通過你們的宣傳,籌集點資金把戰友們的墓地修一下。”
聽了老陳的話,我們心里有點難受。當年的英雄流血流汗,筑就了一條帶給我們希望和幸福的路。而英雄們的墳墓前卻凄清寂寞,長滿了蒿草。死去的英雄尚如此,活著的英雄又如何?老陳家里的一切,足以說明一個英雄的失落。破房子是前些年戰友們湊錢幫他蓋的,電視機是縣委宣傳部送的,身穿的軍裝也是縣人武部“贊助”的。家里唯一算得上值錢的東西就是院里的那臺小四輪拖拉機,這是老陳多年辛苦攢錢買來種地用的。老陳在那個生死雪夜落下了腿病,輕度殘疾,干不了重活。兒子在部隊當兵,女兒在縣城上高中,家里收入就靠幾畝地,日子十分清苦。而他還要擠出錢來,修葺戰友們的墳墓。
清明那天,我們跟拍了老陳掃墓的場景。有一點在片中沒有交代――陳俊貴的班長、副班長和其他52名烈士并沒有埋在天山公路烈士陵園,而是葬在距離老陳家50公里的吐爾根鄉,當年這里有一所部隊醫院。這片墓地背枕青山,綠草環繞,草地上點綴著品種不一但花色卻驚人一致的白色野花。山坡上立著一座小紀念碑,紀念碑后面54名烈士的墳塋沿著山谷一字排開,一如他們生前那每天重復著的隊列。在班長的墓前,我們架起攝像機,請老陳再次講起那段讓他今生難忘的生死經歷。在烈士墓前聽老陳講述和此前在縣城劇院里聽時的感受完全不同。這個故事在烈士的墓前,變得那樣的鮮活,那樣的哀婉。剎那間仿佛我也和老陳一樣置身在了那個生死之夜。我注意到,老陳在訴說這段歷史的時候一點也沒有激動,沒有眼淚,只是平靜地訴說著。我能想象得到,多年來,他心里已不知多少次回憶著當初的畫面,多少次流淌著動情的淚水,直到可以承受,無淚可流。
大山的銘記
橫空出世的天山,群峰鉆天,白雪蓋頂。天山公路猶如一條玉帶盤旋于山峰之間。在老陳的帶領下,我們驅車盤山而上。入山越深,山勢越高,公路似在劈山前進。仰望絕壁,看到至今在絕壁上,還留有當年官兵們攀巖時留下的鋼釬,仿佛是官兵們不曲的脊梁,深深插在天山之巔……老陳一路指指點點地給我們“導游”,于是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飛線”路段,知道了“哈希勒根(蒙語:此路不通)”,也看到了喬爾瑪那高聳的烈士紀念碑。
喬爾瑪烈士陵園目前已是天山公路上的紅色旅游景點。就在我們拍攝期間,當地政府想聘請老陳擔任陵園管理員和講解員,老陳爽快地答應了。但是這也意味著老陳又要舉家進行一次“西遷”。喬爾瑪位于天山腹地,天山公路每年只有5―9月才能通車,其余時間很少能見到車輛和路人,生活極為不便。
對于這次搬遷,老陳的妻子很不情愿。但老陳決心已定,誰說什么都不管用。老陳的妻子幾乎是流著淚搬家的。我們攝制人員幫助老陳一起收拾搬家并記錄了整個過程。不過在后期的制作中,我們刪除了這段鏡頭。在一部短片中,我們無法面面俱到地講述所有發生過和正在發生的故事。
老陳要定居喬爾瑪了,在那里,陪伴他的除了大山、青松,就是一百多位烈士的忠骨。歲月,將從此凝固,而記憶,將永遠長青。然而,這就是老陳的一生嗎?他有過理想和追求嗎?為了一個承諾,他放棄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這一切,老陳都沒有說。他只是沉默地凝視著那些墓碑,無言佇立。
在歷時五個月的拍攝過程中,喬爾瑪烈士陵園我們去過三次。最后一次是為了拍攝游客祭奠烈士的場景。八月的喬爾瑪雄美秀麗,天山公路烈士紀念碑靜靜地矗立在松林中。已在這里生活了一個多月的老陳顯得十分忙碌,他不停地向游人講述著天山上發生的故事。老陳告訴我們,路過這里的人都會停下來參觀祭奠。
歲月流逝,當無數人走過天山路、欣賞到天山美景后,開始想起了為筑路而獻出生命的人。人們開始尋找英雄,緬懷英雄。但人們不知道,比起逝去的人,活著的人也許需要更多的勇氣。天山無語,長路有知,活著的英雄正在向所有的過客講述著他的生死戰友們的故事,如此日復一日,也將年復一年。
祭掃清明烈士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又是一個清明節 ,我們邁著無比沉重的腳步,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來到烈士墓前 祭奠先烈的英魂 ,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
站在那莊嚴的烈士紀念碑前,我想了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生活,有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撒熱血毅然奔赴在抗日的最前線。他們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生命為我們譜寫了壯麗的詩篇,用他們不屈的靈魂為我們塑造了美好的生活的環境。小的時候曾經聽媽媽說過我們身上所佩戴的紅領巾就是用先烈的鮮血所染紅的,小的時候我還不太懂,直到我漸漸長大,并上了中學我才深深的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正是烈士們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取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取了我們現在的和平與安定,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快樂地學習,健康的成長。在我們現在這風和日麗的日子里,雖然離硝煙滾滾、戰火紛飛的年代很遠了,也許無法體會那時的艱辛,但我們已經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先烈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他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祖國新時代建設的重任,雖然也有艱險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秉承先烈們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烈士們,安息吧!你們的精神將永垂不朽!你們的英名將萬古長青!
時間回溯到1984年,來自武穴市的毛國榮等人同乘一列火車,作為陸一軍戰士前往老山前線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每一次沖鋒前,戰友們都立下生死約定:不管再苦再難,都要替犧牲戰友盡孝盡責。
老山戰斗打得異常慘烈。武穴籍戰友中有120多人參戰,在1984年12月到1985年2月的3個月時間里,毛國榮、吳和弟、周中良、陳少華、湯立強5人先后壯烈犧牲,他們最大的23歲,最小的才19歲。
陳少華的戰友程志旗回憶說,陳少華在部隊是個炊事兵,臨戰前才整合到五班。考慮他沒有作戰經驗,連隊在第一次戰役中沒安排他上,結果他寫血書要求參戰。“他犧牲前一天晚上高興地找到我,說領導同意他參戰了,并留下一句囑托說,‘一旦我犧牲了,請照顧好我的家人’。”
1986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士兵都退伍回鄉了。想起戰友犧牲前的托付,老兵們決定抱團幫扶烈士親屬。
陳少華烈士的爺爺是建國前的烈士,父親解放后病逝,兄長在30歲時也因病去世,家中只有老母親、兄嫂和3個年齡加起來還不到15歲的侄兒。老母親因家庭困難,不得不到寺廟里度日。戰友們看到這心酸一幕,連忙將老母親接回家,堅持2個月探望一次,看看米缸里是否缺米,灶上有沒有油吃,缺了就及時送去。老母親生病了,老兵們像對待親生母親一樣,輪流到醫院照顧,煨湯送飯……
吳和弟烈士的父親很早就病逝,母親在他犧牲后不久也撒手而去。家中兄長患有肝癌,全家就靠兄嫂一個人艱難支撐,年幼的侄子剛上初一,沒錢交學費。得知他家的難處后,何祥德、程志旗、羅敏等21位戰友決定聯合出資,資助吳和弟的侄子讀大學。
湯立強烈士從小父母雙亡,是哥哥將他撫養成人。他犧牲后,哥哥一直想去部隊戰斗的地方看看。2012年5月1日,在戰友程志旗的資助下,湯立強的哥哥來到老山舊戰場祭奠。
從1987年開始,為了籌集資金幫助烈士家屬,在何祥德、羅敏、郭志雄、鄧艷雄等戰友倡議下,“陸一軍武穴籍戰友愛心基金會”成立,基金會決定每年以捐款的形式募集資金,為5位烈士親屬提供幫助。基金會會長何祥德介紹,這么多年來共有110名戰友加入,共籌集資金50多萬元。
記者看到,基金會還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何祥德說:“近10年來,烈士的父母都年事已高,家里難事也增多起來,老人看病、孩子上學,經常需要援手,做這個計劃,就是為了保證他們能得到及時的幫助。”27年來,老兵們堅持每年為5位烈士掃墓2次,不少于6次為烈士親人送生活必需食品。
“我們為犧牲的烈士照顧親屬,不只是為了兌現一個承諾,也是在用行動懷念戰友。”何祥德告訴記者:“每次從烈士親屬家離開時,我總有心酸的感覺。只要我們這些老兵還活著,就一定會替犧牲的戰友們照顧好他們。”
是的,今天的陽光特別明媚,明媚得讓我們激動,讓我們格外珍惜。今天我們盡情地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用無限地崇敬向先烈們鞠躬默哀。
我看到一群天真活潑的幼兒園的孩子,在年輕女教師的帶領下手牽手地從墓地走來,從他們無邪的笑臉上,我深切地感到我們今天一代代人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不易啊!
走進《寶山區革命烈士英雄業績圖片展》的大廳,我們一行人緩緩地走著,認真地讀著烈士墓碑上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感嘆著那些年輕的生命,為革命事業,義無返顧地貢獻著自己生命的年華。我看見一個老年人,在一個壁葬墓前,叫工作人員打開墓門,獻上了一束鮮花,并深深地鞠躬。看到這眼前的情景,我眼睛一熱。心想,在我們身邊有多少英雄的家屬,他們犧牲了自己的親身骨肉。此時,我的一位同事對我說,每當在烈士陵園前,只要一聽到悲壯的《國歌》音樂,她都會熱淚盈眶。是啊,每當此時,我們都會感慨萬分,但是烈士在為祖國沖鋒陷陣的一剎那,他們卻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只是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崇高理想。
我站在展廳中,看著那些英雄業績的介紹,讓自己的靈魂再一次接受愛國主義的洗禮,我看到,烈士的精神,正如日月江河,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在遠離肉體之后,依然光彩照人。這種精神在時時地激勵著他們的后人。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去熱愛,應該牢記先烈的遺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完成先烈的遺愿,去努力工作,去出一份力,去全力進取。想想今天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想想人生的價值意義所在,我們會由衷地感到,人活著還會有更美好的追求。
在寶山區實現“三個變樣”的奮斗目標中,我們應該以革命烈士為榜樣,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工作中留下自己踏踏實實的腳印。
……
“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常留……”
離開烈士陵園后,我聽到了歌曲《暗香》在回蕩,但我腦中更回蕩著這樣的聲音:
“當靈魂離開軀體,你會留下什么?……”
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倡議書
廣大市民朋友們: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自古就有清明節禁火、祭祖、掃墓、植樹等風俗。為弘揚傳統文化,豐富節日內涵,營造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節日氛圍,倡議如下:
一、祭奠革命先烈,豐富節日內涵。倡導在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憑吊烈士英魂,積極參加烈士紀念碑祭掃、學習先烈事跡、弘揚革命精神等活動,在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情懷中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
二、倡導文明祭奠,愛護市容環境。自覺做到不在市區重要交通干線及十字路口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冥物,用植樹、種草、獻花等生態文明方式代替焚燒祭品,做到不污染環境,不形成火災隱患,不妨礙和影響社會公共安全。在緬懷先烈、先賢和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
三、堅持勤儉節約,抵制鋪張浪費。請廣大市民朋友不要誤將清明節等同為上墳,把掃墓理解成焚燒祭品、燃放鞭炮,請以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清掃墓碑墓地等簡約形式,或以發祭文、公祭、網上祭掃等現代環保方式緬懷先輩先賢先烈。堅決抵制祭奠活動的大操大辦現象,以文明節儉的方式追憶逝者、寄托哀思。
四、強化安全意識,自覺遵守秩序。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聽從公安、交通、城管、林業等部門的指揮和引導,不在山林、樹木旁焚燒紙錢冥物。合理安排祭掃出行時間,盡量錯峰祭掃,盡量選擇乘公交車,少駕或不駕私家車前往祭掃,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有序的節日環境。
xxx委宣傳部
xx市文明辦
2019年3月29日
過一個健康、節儉、 綠色、平安的清明節倡議書
清明節是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為使人民群眾在安全、文明、和諧、有序的環境和氛圍中進行祭掃,使今年的清明節成為一個文明健康、內涵豐富、節儉環保、安全有序的節假日,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我們向廣大轄區居民發出如下倡議:
1、健康過清明。積極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緬懷與追思中增強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倡導參加郊游、踏青、健身等活動,親近自然、關愛自然,培育科學健康的節日生活方式。
2、節儉過清明。積極弘揚莊重、簡樸過清明的良好傳統。倡導簡祭、薄祭,反對鋪張浪費、奢侈揮霍、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掃陋習和封建迷信活動,使清明節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節日。提倡老人在世時子女多盡孝,老人逝去時,喪事從儉,鼓勵群眾選擇骨灰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生態葬法。推廣小型墓、壁葬、骨灰寄存等喪葬方式,著力營造文明科學的喪葬新風尚。
二、活動背景:
轉眼間五四青年節又到了,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
我們班決定在五月份去江心嶼的革命烈士紀念館祭奠先人,并打掃墓地,向游客發宣傳單講解五四青年節,宣傳保護公物思想,重溫五四精神。
三、活動人數:10中本1班全體同學
四、活動時間:2013年5月14日(暫定)
五、活動地點:江心嶼革命烈士紀念館
六、活動前期準備:
1.向學生科申報登記集體外出
2.通知全班同學,團日活動必到。聯系班主任。
3.向班級同學介紹團日活動具體安排,做好宣傳工作
4.介紹五四的意義,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
5.制作活動宣傳單
七、活動開展:
1、早上8時全體同學集合,分兩組由班長和團支書帶領乘車前往江心嶼革命烈士紀念館。
2、9點江心嶼門口集合,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并掃墓。
3、向游客發宣傳單講解五四青年節的歷史
4、貼海報宣揚保護公物思想
5、活動結束后,集體合影。將相關物品進行收集。收拾好場地。
八、活動目的及意義:
如何認識愛國主義怎樣用我們自己的切實行動來實踐愛國主義,對于當代的大學生是有著巨大的意義的。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并掃墓可以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熱情,讓我們重新去認識愛國主義精神,重新去審視我們的意識形態。愛國主義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五四精神是一面旗幟,五四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在新的時代它有新的內容。我們懷念五四精神,我們發揚五四精神。
九、活動可行性分析:
1.本次活動有較充足的準備時間
清明節即將來臨,按照中央、省、廊坊市文明辦工作安排,現就2017年清明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目的
著眼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慎終追遠、緬懷先輩、飲水思源、心存感恩,推動人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進一步增進人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在全社會進一步凝聚實現“爭創經濟強市、打造生態新城、建設美麗xx”目標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活動內容
1、開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動。在革命圣地、各類烈士紀念建筑物、革命戰爭重要戰役和戰斗紀念設施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群眾性紀念活動,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和青少年為革命先烈掃墓、敬獻花圈,開展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引導人們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報效祖國。
2、開展文明祭祀活動。引導人們用鮮花、植樹等文明生態的方式表達對家庭先人的懷念之情,推廣手機短信、網上掃墓和家庭追思會等新型祭奠方式,在祭祀活動中一切從簡,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風。
3、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依托網絡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引導和發動廣大網民進行網上祭奠、發表祭奠感言,表達對先烈、先賢、先人的感恩和敬仰。
4、開展節日民俗活動。舉辦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尋根祭祖、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等活動,讓人們在參與中親身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組織開展植樹綠化、沐春踏青等活動,引導人們走進自然、關愛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5、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廣泛開展清明詩文朗誦會和詩詞歌會,組織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誦讀中華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三、活動要求
1、各鄉鎮、各部門要把此項活動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抓手,結合實際,精心組織實施,把傳統節日過得有聲有色。
2、要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有機結合,精心設計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活動項目,積極創新組織形式和活動載體,做到既形成聲勢又扎扎實實。
3、要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媒體作用,廣泛宣傳活動開展情況,積極反映群眾節日文化生活,把節日氛圍造濃。
請各地各部門及時反饋活動開展情況,并于4月6日前將活動總結(文字、圖片)報市文明辦,聯系電話:xx,電子郵箱: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