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38: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茶葉如何保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俗話說“茶要新,酒要陳,方能品盡世間醇。”對于一個喜愛茶的人而言,總有幾種貯藏方式使之津津樂道。有的茶友認為,茶葉最難得的就是它的清新之味和自然之味,保鮮是關鍵,不僅如此,還不能讓其它的異物之味將其污染,所以要做好隔離“嬌藏”;有的茶友則喜好老茶那納盡世間滋味的陳香,覺得本是自然之物,當然就以最自然的“放養”即可那到底茶是嬌藏的好,還是放養的優呢?
卦卦:國內一家冰箱公司今年推出的一款62升全速凍制冷茶葉冰箱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目前。很多電器商都盯上了“茶葉專業貯藏”這一市場,冷凍、保鮮、干燥、真空等電器設備的家庭裝、大容量店鋪專用分類明細,那么茶葉到底應該如何保存才對呢?
泱泱大國:茶葉在儲存過程中,其色、香、味會不斷地陳化而降低品質,溫度、濕度、光照和氧氣等因素都是影響其變化的根本,所以只要做好防潮濕、防高溫、防光照、防氧化、防吸附這5項事宜。茶葉就可以很好地保存了。
摩廖:沒錯,茶葉其實真的很“嬌貴”的,怕光、怕濕、怕熱…-一所以想保存好它的新鮮真的需要專業的設備和用心。尤其現在很多茶葉價格不菲,如果因為沒有好好保存而使其走味,真的會令人很遺憾。
茶葉品質劣變的主因在于受潮與感染異味。成品茶的吸濕性很強,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根據試驗,把相當干燥的茶葉露置于室內,經過一天,茶葉的含水量可達7%左右;露置五六天后,則上升到15%以上。在陰雨的天氣里,每露置訓、時,含水量就增加1%。在氣溫較高適合微生物活動的季節里,茶葉含水量超過10%時,茶葉就會發霉而失去飲用價值。
且聽風呤:茶葉極易吸濕、吸收異味,同時在高溫、陽光照射及充足的氧氣條件下,會加速茶葉內含成分的變化,降低茶葉的品質,甚至在短時間內茶葉都會發生陳化變質。要使茶葉的品質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不變,首先要使其本身干燥(含水量應低于6%),接下來就如之前茶友說的,將其置于低溫、避光、去氧、密封的環境里。
卦卦:看來茶葉貯藏的學問門道還真的不少,那就家庭收藏茶葉這方面而言。是不是真的需要購買各式“藏茶電器”才能保存得好呢?
泱泱大國:家庭里保存茶葉的容器以錫瓶、瓷壇、有色玻璃瓶為最佳。其次宜用鐵聽、木盒、竹盒等,其中竹盒不宜在干燥的北方使用。塑料袋、紙盒最次。保存茶葉的容器要干燥、潔凈,不得有異味。
盛好的茶葉,宜放在干燥通風處。不能放在潮濕、高溫、不潔、曝曬的地方。該地方不能有樟腦、藥品、化妝品、香煙、洗滌用品等有強烈氣味的物品。還要注意,不同種類、不同級別的茶葉不能混在一起保存,也不能用生石灰作吸濕劑。
廖廖:所謂藏茶,藏的是何種茶是關鍵。像鐵觀音(清香型)、綠茶等,為了保持其鮮爽的口感,則應該將其采取冷凍或冷藏的方式。但是茶本身極易吸味,家庭的冰箱各種食物混雜,容易“串昧”,當然能有獨立的冰箱收藏最好了。而其它不需要冷藏的茶葉,也怕遭遇如“串味”、受潮這些事情。所以能有專業的設備將其保存當然能讓我們享有高品質的茶葉。
且聽風呤:家庭藏茶的量通常不大,沒有必要用壇子保藏,可裝入有雙層蓋的馬口鐵茶葉罐里,最好裝滿而不留空隙,這樣罐里空氣較少,有利于保藏。雙層蓋都要蓋緊,用膠布封好蓋子縫隙,并把茶罐裝入兩層尼龍袋內,封好袋口。另一個辦法是把茶葉裝入干燥的保溫瓶中,蓋緊蓋子,用白蠟密封瓶口。采取這兩種方法。可以較長時間使茶葉品質保持不變。(為了泡飲方便,可用茶葉盒少裝一些茶葉,每次取用后注意蓋緊蓋子;綠茶容易受到光線影響,不適宜用玻璃瓶保存。)
買回的小包裝茶,無論是復合薄膜袋裝茶或是聽罐包裝茶。都必須放在能保持干燥的地方。如果是散裝茶,可用干凈白紙包好,置于有食品干燥劑的罐、壇中,壇口蓋密。如茶葉數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二層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裝密封好,放在冰箱中。至少可保存半年基本不變質。總而言之,保存茶葉的條件:一是要干燥。二是最好低溫(5℃左右)。
其實家庭里還有一個地方是茶葉藏身的絕妙之處,那就是書櫥上方。有一定的高度,避免了陽光直射,且周圍環境干燥無異味。一些喜愛“老茶”的朋友,不妨將茶葉放置在潔凈干燥的瓷罐里再放于書櫥頂上,讓茶慢慢陳化。
卦卦:無論是將茶葉“嬌藏”還是“放養”,都是為了保持茶葉的優異品質,讓我們品嘗到來自自然的滋味要是發現茶葉貯藏時有一些不當而影響到了茶葉怎么辦呢?
廖廖:盛夏多雨,茶葉如保管不善,吸水受潮。輕者失香,重者霉變。此時,如把受潮茶葉放在陽光下曝曬,陽光中的紫外線會破壞茶葉中的各種成分,影響茶葉的外形和色、香、味。正確的方法是。把受潮的茶葉放在干凈的鐵鍋或烘箱中用微火低溫烘烤,邊烤邊翻動茶葉,直至茶葉干燥發出香味,便已妙手回春。
問:茶有很多種,是否它們的功用都一樣?
答:不同的茶功用是不盡相同的。就綠茶來說,其性味甘、苦,微寒,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適合內熱體質的人群;而紅茶、黑茶,性味甘、溫,有散寒、溫陽、暖胃的功效,適合虛寒體質的人群;青茶、白茶、黃茶性味甘、平,有清熱、生津、潤燥的功效,適合平性體質的人群。
問:綠茶、紅茶、青茶的種類都有哪些?
答:綠茶的種類太多了,如西湖龍井、紅山毛鋒、碧螺春,還有信仰毛尖等等。
紅茶的品種也很多。在我們中國,最早先是小種紅茶,比如說武夷山的鎮山小種是名揚四海的。此外,還有工夫紅茶等。
青茶準確地講有四個不同的風格,比如說武夷山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貴,號稱四大名茶;在閔南有鐵觀音、黃金桂等當地的當家品種。
問:每天喝多少茶比較適宜?喝茶有沒有季節性的講究?
答:從醫學角度來說,人體一天需要的液體量,大概是1500~2000毫升。如果根據茶葉來折算,一天大概10克左右。
喝茶也是講季節性的。一般來說,春季宜飲花茶類;夏季宜飲綠茶類;秋季宜飲青茶、白茶、黃茶類;冬季宜飲紅茶、黑茶類。
問:是否能喝隔夜茶,隔夜茶有營養成分嗎?
答:一般我們不太建議大家喝隔夜茶,因為隔夜茶有被一些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同時,喝茶要飲它的香氣,因為香氣能夠愉悅我們的感覺器官,像烏龍茶、綠茶,香氣就是它們的靈魂了,時間過長香氣就沒有了。沒有香氣,這時我們就變成只是單純的喝水,與其喝這樣的茶,還不如喝一點礦泉水。此外,茶泡時間長了,一些致癌物質,殘留的農藥,也就都被泡出來了。
問:空腹飲茶對人體是不是有一定的傷害?
答:是的,空腹飲茶會對胃腸產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另外空腹喝茶,會使消化液被沖淡、稀釋,影響消化。同時空腹的時候,茶里邊咖啡因這些物質,容易被吸收,也容易導致醉茶的現象。
老百姓有種說法:飯前喝茶助消化。總體來講,這個觀點是不太正確的。餐前喝一點問題不是很大,但是大杯大杯的喝,就不太合適了。
問:茶對醒酒有沒有幫助?
答:從單純的醒酒功能上,喝一點濃茶,能夠達到醒酒的效果,但這種做法,很容易傷腎,因為茶有利尿的功能,容易加重腎臟的負擔。如果真是喝醉了,想喝茶來解酒,按我個人的體驗,還是建議他喝一點黑茶,這種茶比較平和,對人體的傷害小一點,還有很好的醒酒功能。
問:經常飲茶對三高的病人有什么好處?靠喝茶可以漸漸停藥嗎?
答:茶保健的功能確實有很多,有降壓、降血脂、防癌等功用,但茶畢竟只是一種保健飲料。因此,有病首先要堅持服藥,另外喝保健茶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最好根據自己的體質,不同的茶葉種類也有不同的功用,另外還可以在茶里邊加一些其他的成分,增強茶葉養生保健的功用。
問:保健茶對疾病有什么預防作用?
答:舉個例子來說,蔥茶飲,原料是蔥白、生姜、綠茶,有驅風散寒的功效。下面再介紹幾種健康茶飲:
問:茶葉應如何保存?
答:茶葉的保存主要是避光、防潮,相對的低溫。比方說用一些陶器罐、紫砂罐,包括鐵罐都是可以的。建議大家一次不要買太多的茶葉,買20天到一個月的量就可以了,分成50克一個小包。現在的很多茶葉店里,茶商會提供這種方便。
問:茶葉受潮了應該怎么辦?
答:茶葉中有很多物質,這些物質只有在避光、密封的情況下,才能夠很好的保存住。在陽光下晾曬,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就會因為受光而氧化,這樣茶葉的味道就會被破壞。而微波爐加熱除濕的方法,因為不能夠邊加熱、邊翻動茶葉,面上的茶葉都糊了而下面的茶葉還沒有干透,味道當然就差了。文火微炒,是用加熱的方法,將茶葉中的水分蒸發掉,讓它干燥,同時由于茶葉中的芳香物質沒有被破壞,就會保持原有的清香。這里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火不要開得太大;第二,炒的時間不要太長。
待香味出來,茶葉快干時,把它們放到一個比較敞的盤子里面晾涼,下面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把炒熱的茶葉放涼了再裝起來,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留住香味。如果茶葉潮得太厲害,已經發霉了,請不要繼續食用。
關鍵詞:柚子皮粉;茶葉浸出液;鋁含量;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
中圖分類號:S666.3;TS2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5-1139-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5.013
Research on Removal of Aluminum Content from Tea
Leaching Solution by Grapefruit Peel Powder
NIE Q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The aluminum concentration in tea infusion was analyzed by usin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d the effect of grapefruit peel powder on the adsorption of aluminum in tea was studied through the immersion test of the mixture of th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uminum concentrations in all of seventeen kinds of tea leaching solution were within safety range, and grapefruit peel powder could effectively decrease aluminum concentration in tea leading solution.
Key words: grapefruit powder; tea leaching solution; aluminum concentration;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茶是世界第二大飲品,但茶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鋁離子[1]。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0年規定了大型水處理設備工廠處理的飲用水中鋁標準含量不得超過0.1 mg/L,小型設備工廠不得超過0.2 mg/L[2],并于2011年規定鋁的人體周攝入量不得超過0.9 mg/kg[3]。然而,長期大量飲茶可能導致體內蓄積過量鋁,從而對健康造成威脅。柚子皮的主要成分為木質素、纖維素和果膠等。因柚子皮內部富含大量孔隙,所以可以對不同重金屬進行吸附[4]。近年來,有很多關于果皮吸附劑吸附重金屬的研究,如何彩梅等[5]用化學改性橘子皮吸附Pb(Ⅱ),劉亦葵等[6]用巰基花生殼作為固體吸附劑吸附Ag(Ⅰ),聶錦霞等[7]采用柚子皮粉吸附水中Cr(Ⅵ),吳亞男等[8]用板栗殼生物吸附劑吸附Cu(Ⅱ),均取得良好的吸附效果。本研究使用原子吸收光譜法對17種北京市售茶葉在添加柚子皮粉前后浸出液中的鋁含量變化進行了比較和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
高分辨連續光源原子吸收光譜儀(ContrAA 700型,Jena公司);石墨爐液體自動進樣器(MPE60型,Jena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市長風儀器儀表公司);電熱板(EH/EG型,LabTech公司);精細研磨機(ZM200型,德國RETSCH公司);數顯電熱恒溫干燥箱(202-A型,上海瀘南科學儀器聯營廠)。
1.2 試劑
鋁標準溶液(100 μg/mL,國家標準物質中心);68%濃硝酸(優級純,北京市化工試劑廠);雙氧水(優級純,北京市化工試劑廠);硝酸鎂(分析純,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
1.3 材料
1.3.1 柚子皮粉 廣東清遠的新鮮柚子,取柚子皮,去離子水洗凈,于80 ℃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干燥后柚子皮放入精細研磨機中,以8 000 r/min研磨1 h,得到的柚子皮粉末放入自封袋于干燥器中保存。
1.3.2 茶葉樣品 北京市售17種茶葉作為樣品并依次編號,茶葉在試驗前先置于80 ℃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干燥保存。茶葉樣品編號、種類及產地見表1。
1.4 方法
1.4.1 茶葉浸出液制備 取一種茶葉樣品,分別稱量1 g茶葉放入三角瓶中,為茶葉樣品。再分別稱取1 g茶葉和1 g柚子皮粉末放入三角瓶中混合,此為混合樣品。每種樣品均做3次重復試驗。
第一泡茶水浸出液:樣品加入90 ℃的去離子水100 mL并置于90 ℃水浴鍋中水浴30 min,分別吸取2 mL茶葉樣品浸出液和2 mL混合樣品浸出液,經0.45 μm的微孔濾膜過濾后定容至50 mL待測;第二泡茶水浸出液:將取樣完畢的第一泡茶葉樣品浸出液和混合樣品浸出液分別濾干,再加入90 ℃的去離子水100 mL并于90 ℃水浴浸泡30 min,隨后再分別取出茶葉樣品浸出液和混合樣品浸出液,用0.45 μm的微孔濾膜過濾后待測;第三泡茶水浸出液:將第二泡茶葉樣品浸出液和混合樣品浸出液分別濾干,再加入90 ℃的去離子水100 mL并于90 ℃水浴浸泡30 min,隨后再分別取出茶葉樣品浸出液和混合樣品浸出液,用0.45 μm的微孔濾膜過濾后待測。每種茶葉和混合樣品均檢測3次浸泡下每泡浸出液中的鋁含量,且每泡做3個平行試驗。
1.4.2 浸出液中鋁含量的測定 茶葉浸出液及混合樣品浸出液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檢測鋁含量,每泡做3個平行試驗,經優化,選擇如表2所示的石墨爐升溫程序。
1.4.3 標準曲線的繪制 100 mg/L的鋁標準溶液逐級稀釋配制成200 μg/L的鋁標準溶液,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儀的基體改進劑為0.5%硝酸鎂溶液,稀釋溶液為0.1%硝酸溶液。制作標準曲線,所得標準曲線方程為y=(0.053 7+0.007 2x)/(1+0.001 1x),R2=0.999 6。
2 結果與分析
各茶葉樣品及柚子皮粉與茶葉的混合樣品浸泡液中鋁含量的檢出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17種茶葉的第一泡茶水中的鋁含量為476.0~2 509.5 μg/L,其中茶葉鋁含量最高的是樣品9,含量最低的為樣品4。龍井、碧螺春等綠茶的鋁含量不到1 mg/L,而普洱茶(屬黑茶)的鋁含量較高,在1.5 mg/L以上,最高可達2 mg/L以上,這可能和黑茶產地的雨水、空氣、土壤中鋁含量以及制作加工過程有關。除此以外,有研究還表明黑茶比其他茶更加容易向水溶液中釋放鋁[9]。
由表3還可知,3泡茶水中,第一泡茶水所含鋁含量平均占3泡茶水中鋁含量總和的83.1%,所以只用第一泡茶水來分析柚子皮粉對茶水中鋁含量變化的影響,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加入柚子皮粉后,茶水中的鋁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平均減少了46.4%。其中鋁含量減少最多的為樣品12,減少了88.8%。由此可見柚子皮粉可以有效減少茶水中的鋁。
3 討論
世界衛生組織于1989年正式將鋁確定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10],2011年提出鋁的每周允許攝入量為0.9 mg/kg體重[3]。本次檢測的17種茶水中鋁的濃度為476.0~2 509.5 μg/L,即0.476~2.510 mg/L,以每人每天喝500 mL茶水計,通過飲茶攝入的鋁為0.238~1.255 mg,相當于每周0.03~0.18 mg/kg體重,所以通過飲茶攝入的鋁是在安全范圍內的。
本試驗使用高分辨率連續光源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對17種不同茶葉樣品浸出液的鋁含量以及柚子皮粉對這17種茶水中鋁含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每一種茶葉浸出液3泡茶水鋁含量依次明顯遞減,第一泡茶水鋁含量遠高于第二泡和第三泡茶水鋁含量。柚子皮粉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茶水中的鋁含量,其中對普洱茶的效果最好,能減少48.6%~88.8%的鋁含量。17種茶葉浸出液中鋁含量都在安全范圍內,但是鋁可在骨骼、內臟、腦內蓄積,引起病理變化,尤其是腦組織,因為腦組織對鋁元素有親和性,所以長時間攝入鋁,可能沉積在腦部,造成記憶力喪失、智力下降等危害。有長期飲茶習慣的人,更容易積累更多鋁。所以如果能在茶水中加入柚子皮粉末,則可以大大降低鋁在體內蓄積,減輕對人體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于 濤,黃海清,韓 勇.用絡天青S分光光度法作自來水和茶水中鋁的形態分析[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09,45(9):1098.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M]. Fourth Edition.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
[3] STAHL T,TASCHAN H,BRUNN H.Aluminium content of selected foods and food products[J].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2011,23:37.
[4] 何秋香,陳祖亮.柚子皮制備生物炭吸附苯酚的特性和動力學[J].環境工程學報,2014,8(9):3853-3859.
[5] 何彩梅,龔福明.改性廣西柑橘皮生物吸附劑對水溶液中重金屬Pb2+吸附工藝研究[J].應用化工,2014,43(4):658-665.
[6] 劉亦葵,盧坤榮,林三泰,等.探究新型固體吸附劑――巰基花生殼[J].廣東化工,2014,41(14):29-34.
[7] 聶錦霞,張大超.柚子皮粉對含鉻廢水的吸附效果及吸附動力學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976-977,1002.
[8] 吳亞男,黃顯懷.板栗殼對Cr6+等重金屬吸附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0(6):76-78.
隨著食品安全警惕性的提高,大家現在會很注意那些擺在明面上的安全隱患,比如保質期、材質什么的,而日常生活中很多每天都在接觸的東西,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前不久,全國各地“地溝油”作坊頻頻被曝光,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事件。可是你知道嗎?過了期的食用油其實危害要比“地溝油”大得多!你知道枕頭也是有保質期嗎?你知道茶葉該如何保存嗎?現在,我們就來數一數,那些被我們忽視了的保質期。
不是生鮮食品才有保質期,這些食品也要注意
鹽
鹽也會過期?沒錯。通常情況下我們買回來的普通食用鹽外包裝上沒有保質期,那是因為這種小袋包裝的普通精鹽保質期一般都在一年半,而它的消耗期通常不會超過3個月,所以不用注明。但如果一次大量買進同一批次的鹽,安全隱患就來了,所以最好是吃一包買一包,像年初日本地震時那樣搶購鹽是不可取的。此外,碘鹽比較容易受熱、光和風等的影響,會因此氧化分解而失效,儲存期會更短,加辛、加鐵的鹽略長。
油
近年來,食用油的價格在一年之中經常會變化很大,很多老年人喜歡在便宜的時候多買幾桶,殊不知,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食用油久置,可出現油脂的酸敗現象。對胃腸道的直接刺激作用。進食后,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而過期花生油危害更大,花生容易感染霉菌而分泌黃曲霉毒素b1,變質的花生油含有的黃曲霉素比“地溝油”中多的多。這種毒素是自然界中最烈性的天然致癌物之一。因此,食用油盡量選擇小桶的,避免散裝,同時過油之后的殘油不要反復使用。
存放食用油最好用陶瓷容器或深色小口玻璃瓶,無論是油桶還是油壺,都必須放在避光、陰涼的地方。千萬不要放在灶臺邊、陽臺上,不要讓它們受到熱氣和陽光的影響。
蛋
很多人會覺得,雞蛋我還看不出來過沒過期嗎?沒錯,臭雞蛋誰都能分辨出來,可是沒有臭的雞蛋就沒問題嗎?今年以來,雞蛋價格持續高升,人們很容易禁不住超市打折的誘惑,在便宜時買回好多,要知道,雞蛋要和果蔬一樣,要趁鮮吃。而我們在國內超市及自由市場調查發現,目前銷售的散裝蛋普遍沒有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只有品牌的盒裝雞蛋才有保質期。一周內的新鮮雞蛋才是最好吃、最有營養的,如果存放時間過長,一方面細菌會透過蛋殼侵入內部,另一方面營養也會大大流失。所以,大家最好適量購買雞蛋后,并在放入冰箱儲存前進行徹底的清洗,盡量于一周內進食。
干貨
紅棗、香菇、杭白菊、香菇、章魚干……各種各樣的干貨不但方便美味還營養豐富。可是,這些東西也是可以放壞的。干貨只是水分少了點而已,但并不能殺菌。就算是真空包裝,里面也有潛伏的蟲卵。遇到合適的環境,蟲卵很快就能生長。再加上許多干貨是散裝的,沒有保質期的約束,一遇暖、潮濕就很容易讓干貨霉變、生蟲。干貨買回家后,要先在太陽下暴曬48小時,確保真正干透,殺死蟲卵。也可以放入微波爐內加熱,溫熱時取出,冷卻后再封存。干貨曬完以后,最好放進密封的儲藏器皿中。然后再放冰箱的冷藏格儲存。
調料
9個月后,干辣椒中的辣椒素會持續降低。其他的干香料也一樣,如果顏色變暗,香味變淡了,營養價值也會損失不少。要買罐裝,而不是散裝的。保存香辛料都要避光和放在陰涼處。此外,掛面在光照下一天內維生素B2就會損失50%,就算光線很弱,3個月后維B2也會損失80%。桂圓、干豆等干貨,其中的核黃素也會損失,所以保存這些放在不透明的陶器中,并遠離爐灶的高溫。
茶葉要分類、紅酒條件高,飲品存儲不簡單
茶
喜歡喝茶的朋友都知道,目前我國的各茶廠大多是靠品茶專家通過現場鑒定來敲定一批茶到底屬于哪個級別、值多少錢的,制訂的保質期也未必非常準確。所以“保質期”這個詞就成了一個曖昧不清的話題,有的說一年,有的說半年,有的就干脆不在產品包裝上標明保質期。實際上,茶葉當然有保質期,只不過茶葉的種類不同,保質期也不一樣。如果是散裝茶葉,最好不要超過18個月沖飲。茶葉過了保質期或者存放不適當,茶葉會霉變,茶葉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質和韻味,如果受潮發霉還對人體有害。
綠茶是所有茶類中最易陳化變質的茶,通常密封包裝的綠茶保質期常溫下是1年,但保存不當極易失去光潤的色澤及特有的香氣。所以存儲時要選擇密封容器,如瓦缸、瓷壇或無異味的鐵筒等,將生石灰塊裝在布袋中,置于容器內,茶葉用牛皮紙包好放在布袋上,將容器口密封,放置在陰涼干燥的環境中。有條件的還可以將生石灰吸濕后的茶葉用鍍鋁復合袋包裝,內置除氧劑,封口后置于冰箱中,可兩年左右保持茶葉品質基本不變。
花茶是綠茶的再加工茶,含水量高,易變質,保存時也要注意防潮,盡量存放于陰涼干燥、無異味的環境中。而紅茶與烏龍茶,相對于綠茶來說,陳化變質較慢,較易貯藏。避開光照、高溫及有異味的物品,就可較長時間保存。像普洱茶、黑茶,陳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質期可達10-20年,前幾年有些廠商進行商業炒作,弄得許多人收藏存放較長的普洱茶,實際上普洱的存放要求有專門的貯藏室,溫度保持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75%左右。另外室內要通風,不與有異味物品一起擺放,每隔3個月還要翻動茶葉一次。這些條件,一般茶葉愛好者、收藏者都很難做到,所以沒必要刻意追求。
紅酒
大部分人的觀念里,葡萄酒既然是酒,當然就越久越好。可惜,愈陳愈好的觀念不適用葡萄酒,葡萄酒有最佳飲用期,葡萄酒在其巔峰期時飲用是最理想的。而保存不當會造成酒質粗糙或變得酸苦有異味,葡萄酒的保存要求同樣很高,國外關于葡萄酒保存一般建議開瓶后一年內要喝掉,封瓶普通的保存方法只能存兩年以內,長期保存要在酒窖中橫置存放。同時國外比較大的超市中一般都設置有酒窖,專門用來擺放長期存放的酒,國內目前還遠遠做不到。也就是說,對于已經裝瓶出廠的葡萄酒,無論在市場上還是在消費者家中儲存,即使時間再長,也基本上不再有陳釀的作用。陳釀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保存的,也就是說有特定的濕度、特定的容器要求,而消費者家里酒柜里存放的葡萄酒是達不到陳釀效果的。普通消費者保存紅酒要注意以下幾點:開過的酒應該將軟木塞塞回,把酒瓶放進冰箱,直立擺放;白葡萄酒開過后可以在冰箱中保存一星期;紅葡萄酒通常在開過后可以在冰箱中保存2-3星期。
蜂蜜
蜂蜜也是老年人常備的保養品,由于用量少、包裝大,保存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通常的蜂蜜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保質期一年。如果是純蜂蜜,可以保存3年。存放蜂蜜的容器最好用玻璃或陶瓷器皿,不要用鐵、鉛等金屬器皿儲存,以免游離重金屬污染蜂蜜。用塑料瓶存放的蜂蜜,時間也不宜過長。裝入容器的蜂蜜,最好加蓋密封,避免與潮濕空氣接觸,以免發酵。蜂蜜的存放應放在清潔、陰涼通風的地方,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注意避免污染。需要注意的是,蜂蜜每次取用時一定要用干的匙舀,或者直接由蜂蜜瓶往外倒,以免混入雜質容易變質。
日用品,最容易被忽視的保質期
洗發精、沐浴露、洗手液、牙膏,這些統統都是超市經常打特價的商品,也是人們最喜歡從超市一堆一堆買回來的東西,可是,你注意過它們身上的保質期了嗎?對此很多人會說,沒事兒。中國人最愛說“沒事兒”,實際上這里的“沒事兒”通常意思是“我不在乎”,并不是真的沒事兒!而正是這些東西,在悄悄地危害你的健康。
如果沒有標注有效期,多數藥物洗發水和沐浴露至少能保持3年的有效期。但有些人在它們只剩一點時,習慣往空瓶子里加水以用完最后一點。但這樣會稀釋防腐劑,從而降低效果。
一雙筷子用了半年后,上面細小的凹槽里就會殘留許多細菌和清潔劑,在這種情況下致病的機會大大增加。所以除了要對筷子勤消毒外,至少半年要更換一次。 廚房抹布上的細菌數以萬計,必須每隔一兩周就更換一次。每次用后還應用熱水徹底清洗,在陽光下曬干,每隔一天用微波爐消毒一次。
牙刷的工作總時長不宜超過6小時。按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兩分鐘計算,牙刷使用壽命約為3個月;每天刷牙3次的人,應每月換一次牙刷;患有牙齦炎等口腔疾病的人,最好3周換次牙刷。如果你記不清牙刷已經用了多久,可以根據刷毛規整程度判斷。若患上感冒和其他傳染性疾病,等病好后,就應該換個新牙刷。
毛巾是纖維織物,使用時間長了,深入纖維縫隙內的細菌很難清除,清洗、晾曬、高溫蒸煮等方式只能在短時間內控制細菌數量,并不能永久清除細菌。長期使用舊毛巾的話,會給細菌入侵造成機會。所以,最好三個月左右換一條新毛巾。
枕頭也是很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久不清潔容易滋生霉菌、螨蟲,還可能引發過敏、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解決此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兩年換一次。此外,遇到枕套變色、睡醒后脖頸酸痛,或早上起來常覺得氣喘,都應馬上更換枕頭。
眼鏡也會過期。很多人覺得視力已經定型,近視鏡只要不壞,戴幾年沒問題,甚至一些老年人有“一副眼鏡戴幾十年”的習慣,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不管是佩戴近視鏡還是老花鏡,都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出現不適要及時更換。老人的老花鏡也要定期更換。老花是由于晶狀體老化所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老化程度會增加,繼而升高鏡片度數。老人戴眼鏡看報吃力、眼睛酸脹時,就應更換。
可見,家里的一些東西用得時間一長,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周期性地對家庭物品進行清洗更換,對健康更加有益。
特別提示
卦卦:在討論本期的主題前,我想先問問我們的茶友:有遇見過“偽新茶”嗎?
石上草芥:的確有遇到過一次。現在逛茶葉街,不管你買不買茶葉,經銷商都會先泡一杯茶讓你品一品。去年在茶葉街,我喝到了同一種類的新茶,卻有著不同的味道,一種有著淳厚的清香,而另一種卻很刺鼻,香味太濃了,明顯不是綠茶的清香味,而是香精的味道。
Miss林:自己倒是沒有遇見過,不過在網絡和報紙上看到過類似的報道。不少都是陳茶翻新或是冒牌名茶的事件。
卦卦:新上市的綠茶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品質呢?
陳金水:綠茶,是以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制成的茶葉。綠茶的特性較多地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我國的綠茶種類很多,依據殺青方式的改變,主要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和曬青綠茶三種。品質優良的綠茶其特點是干茶色綠,沖泡后湯清葉綠,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甜花香等,滋味鮮醇爽口,濃而不澀。
有茶友問過我:新上市的綠茶有的會有些“草青味”,放置一段時間后這個味道就沒有了。為什么?我想,這是一個品鑒上的誤區。因為優質的綠茶在制成之后,它的口感就已經確定了。所謂的“草青味”往往是殺青、干燥時水分的掌控沒有到位而引發的結果。這種茶放置一段時間后,草青味會隨著茶葉自然發酵被帶走,其色澤、口感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卦卦:聽說通過現代技術能使隔年的綠茶保存完好,甚至和新上市的綠茶難分新舊。有這回事嗎?
陳金水:我想茶友們先要了解一下基本的鑒別茶葉品質的原則,總結起來就是“色、香、味、形”四個字。色澤貫穿了整個品鑒的過程,尤其是綠茶,新茶色澤一般都較清新悅目,或嫩綠或墨綠。綠茶以顏色翠碧、鮮潤活氣為好;炒青茶色澤灰綠,略帶光澤。若干茶葉色澤發枯、發暗、發褐,表明茶葉內質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這種茶往往是陳茶。
新茶與陳茶在色澤上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通過所謂的現代技術能使隔年的茶與新茶完全一樣,那就說明我們成功地抑制了茶的氧化和陳化,那么它們應該是沒有區別的,也就沒有所謂的新舊之分了。不過,目前我還沒有發現有這樣的一項技術。
卦卦:那么我們能夠從哪些方面來辨別新舊綠茶呢?
石上草芥:新茶的特點是色澤、氣味、滋味均有新鮮爽口的感覺。新茶含水量較低,茶制干硬而脆,手指捏之能成粉末,茶梗易折斷。而存放一年以上的陳茶卻是色澤枯黃、香氣低沉、滋味平淡,飲時有陳舊味。陳茶儲放日久,含水量較高,茶制柔軟,手捏不能成為粉末,茶梗也不易折斷。
Miss林:在外觀上,新茶的條形更緊湊,而陳茶則發散;色澤上新茶比陳茶更鮮艷、更有光澤,陳茶往往顏色偏暗;用開水將茶葉泡開后,新茶顏色明亮,而陳茶顏色發黃、混濁;新茶聞起來有股清香,口感鮮爽,而陳茶沒有清香,喝起來還有陳氣。特別是龍井茶和碧螺春這兩種新茶各有明顯的特征,前者顏色綠中帶黃,葉面上會有些斑:后者幼嫩的芽尖背面長有白色茸毛。
陳金水:新舊綠茶,其實在色澤上就能明確辨別。茶友們說得都很好。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就是:茶葉的內質是關鍵。如果在外觀上大家不能明確地分辨茶葉的新舊,不妨把茶葉泡飲,細細品鑒對比之后,茶的優劣新舊就一目了然了。
卦卦:剛剛大家都說了分辨綠茶的新舊,那對于“翻新茶”大家又有什么應對之道嗎?
石上草芥:每年新茶過季后,一些商鋪會將賣剩的茶葉放入冷庫存放,等到來年用食用染色劑加烹調油將陳茶翻炒一下冒充新茶,還有少數商販用工業顏料鉛鉻綠給陳茶染色,并噴上香精,加工成賣相極佳的“新茶”,這就無疑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要分辨它們也很簡單,可取少量的茶放在手心,用手指蘸點冷水捏一下茶葉,如果手指上留有綠色的痕跡,就說明這種茶葉是染過色的;如果茶水顏色碧綠,而且泡過幾次后仍是碧綠色。這種茶葉就很可能是“染色茶”。
Miss林:有一些像碧螺春那樣芽毫很多的綠茶,不少商家就會將陳茶混上滑石粉來冒充。分辨它們也很簡單,就是取一些茶泡進玻璃杯里,鮮茶的芽毫會在水中上下翻滾,茶湯也是透明的。反之,摻雜有滑石粉的假茶,在杯底會留有渾濁沉淀物且茶湯也比較渾濁不透明。
陳金水:不少茶友問過我,如果把綠茶冷凍起來,不就可以保持新鮮了嗎?的確,降低茶葉的溫度,隔離其與空氣的接觸是能夠保持茶葉的鮮度。但是這種茶的保鮮度并不高,只要將它放置在空氣中,不出30分鐘,它就會迅速氧化變黃了。
卦卦:感謝大家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多鑒別綠茶的方法。最后,幾位還有什么關于購茶的經驗要與我們分享的嗎?
石上草芥: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綠茶真正上市的時間,因為除了海南這樣特殊的地區,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綠茶搶先上市的時間還是要靠近“清明”時節。不少為搶占市場而早發上市的綠茶大多噴施有葉面肥、催生素等,飲用這樣的茶品。恐怕會危害大家的健康。
Miss林:茶葉的價格有很大的差別,即使是同一款茶,其價位也有天壤之別。撇開商家的營銷手段不談,我希望大家還是要注意購茶的價格,尤其是所謂的“超低價名茶”更應引起警惕。有道是:一分錢一分貨。現在不少茶葉專業網站都有價格指南,掌控好想購買的茶葉價格,才不至于被忽悠。
還有什么能比得上18世紀法國著名畫家弗朗索瓦布歇的油畫如此精妙地再現出歐洲下午茶時間的情景?還有什么能比17至20世紀的海運貿易公司更能代表歐洲航海業的黃金時期。他們的船員繞過好望角,遠渡重洋到達亞洲,帶回琳瑯滿目的商品,還有那一箱箱利潤巨大的茶葉。
17世紀,以東印度為媒介,茶葉開始出現在歐洲大陸,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將茶葉引入歐洲。18世紀,歐洲人只能在馬塔維亞(今印尼首都雅加達)和廣東購買茶葉。由于當時中國的對外貿易仍處于半封閉狀態,許多中國商販都是乘坐小艇前往爪哇的港口被迫對外開放。同一時期,英國人把中國政府割讓給他們的香港建成港口,從此,歐洲船只可以直接從此進貨。
各國的快速帆船在大洋間展開的激烈競賽表現了當時歐洲人對茶的迷戀以及茶葉貿易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19世紀,印度――歐洲的海洋之路是商船們最不常走的路線。
茶葉的海洋歷史隨著荷蘭和英國向美洲移民而逐漸在大西洋上展開,可是不久,商人們由于無法忍受北美茶葉的沉重賦稅,開始抵制進口,直到1773年12月的一天波士頓茶葉工黨揭竿而起……
與葡萄牙的貿易
與一個傳播甚廣的觀點恰恰相反,茶葉在歐洲的最初傳播并非通過英國人。在歐洲,首先是因為航海強國葡萄牙和荷蘭,然后是法國和英國,歐洲的皇室才形成了品茶的習慣。
1517年葡萄牙的一支船隊在中國廣東靠航,從而打開了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貿易。當時正是中國明朝時期,葡萄牙人在中國沿海建立了一個葡萄牙機構。當時的明王朝,把茶葉當做主要的出口商品。
1580年至1640年,葡萄牙與亞洲之間的貿易因葡萄牙的歸屬而受到嚴重影響,葡萄牙的殖民地位嚴重減弱,海外貿易活動大受影響,使得新教勢力荷蘭和英國得到了好處。
中介荷蘭
1640年左右,在荷蘭,草藥醫學推薦人們喝茶,并把茶葉這種稀少昂貴的植物當做退燒藥和補藥。茶葉在藥店出售,并被作為“貴族的樂趣”與朋友共品。從17世紀60年代起,一場真正的飲茶風潮被掀起,茶葉進入了全國的貴族家庭。漸漸地,茶葉也成為了阿姆斯特丹整個社會的飲品。
在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通過巴達維亞的茶葉貿易確立了霸主地位,并保證了用它自己的船只將茶葉運往歐洲港口。茶葉通過更曲折的途徑從中國、馬尼拉和中國澳門運達。茶葉貿易的金額是非常巨大的,每年為東印度公司帶來100000盾到500000盾。
英國的成功
英國茶葉貿易的開展要晚于歐洲大陸上的國家(葡萄牙、荷蘭和法國)。他們之間的差距一個世紀后才消除,到18世紀末期,英國成為了茶葉消費量最大的國家。最簡樸的階層包括農村的居民每天都要喝兩次茶。
英國的船只在1637年就曾到廣州,但是直到17世紀末期通過東印度公司英國才與中國大陸建立了穩定的貿易往來,并馬上在廣州建立了商務處。
在17世紀60年代,倫敦市場上的茶葉主要來自于荷蘭,茶葉還沒有能夠直接由英國商船從亞洲引入英國。茶葉是東印度公司一種其數量持續增長的進口商品。東印度公司檔案記載:茶葉可能是借1661年英國的查理二世與葡萄牙凱瑟琳公主的婚禮之際才被引入英國皇室的。到18世紀,茶葉在英國獲得極大的成功,從1720年開始,茶葉的需求量迅猛增長,茶葉受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追捧,成為全國性的新型飲品。
歐洲的茶葉進口
歐洲的茶葉進口發展于東印度公司的壟斷地位。這些強大的歐洲貿易公司從當局獲得了在歐亞之間的商品運輸的“特權”。從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丹麥、法國、荷蘭和瑞典都建立了各自的東印度公司。
在法國,進口的茶葉有四分之三被再出口。進口茶葉在法國只能消費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的轉賣國外,從中賺取高額利潤。
由于昂貴的價格,飲茶的主要是首都或者外省大城市的精英人士。茶葉自1630年登陸法國以來,一直就受到上流社會人士的青睞,盡管茶價昂貴,但它還是在歐洲站住了腳,法國人或者荷蘭人到中國的遠航也促進了歐洲對茶葉的需求。
英國的進口茶葉不同于歐洲其他國家。歐洲國家的進口茶葉中,70%到80%屬布衣品種,也就是說其質量是大路貨的品質:價格不貴而且能夠保存較長的時間。而英國正好相反,布衣茶所占比重還不到一半,大部分茶都是上等茶。這種差別明顯體現了各種消費者的需求。
歐洲大陸再出口的茶葉,最終流入了英國。英國的茶葉關稅一直在提高:18世紀上半葉進口關稅為進口價格的53%,而到了1783年,漲到了114%,這導致了走私的猖獗。18世紀,茶葉走私淹沒了英倫群島,數量巨大。走私成為了中國和歐洲之間茶葉貿易的一大動力。
18世紀80年代,走私活動已經威脅到了島上的整個經濟,從1783年起,茶葉的關稅大幅度降低(從售價的106%降到了12.5%),同時茶葉的銷售價格也在下降,這些促使茶葉銷售在4年里增加了兩倍。
中國的茶葉出口
在18世紀,中國唯一開放的對外貿易口岸是廣東。當時的歐洲商人沒有權力在中國到處流動,一旦進入廣州,必須告知行商。“行商”是享有特權的中國商人,是唯一能和外國人通商的人。行商們屬于十三行,負責與外國商人洽談生意,負責為國家征收貨物和船只賦稅。當時對茶葉至少要征收40%的從價稅。
1880年,中國的茶葉出口的發展達到了頂峰,數量達到了大約10萬噸。茶葉需求量的升高使中國開始大面積種植茶葉,中國商人在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降低了大宗交易商品的質量。因為茶葉在英國的賣價有所下降,進口商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這促使他們去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尋找市場更好及質量更高的茶葉,以更有效的方式與中國茶葉進行競爭。
古詩詞里讀財經
織婦辭
(唐) 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當年嫁得君,為君秉機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機。
如何織紈素,自著藍縷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樹。
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唐代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調研的時間:2009年9月5日
調研的地點:福建福州天福茶業
調研的對象:福建福州天福茶業
調研的范圍:
調研人員:張潔敏、邵博、韓昭
一:包裝:
現在市面上對茶葉的包裝過于的單一,顏色方面也是過于簡單,不能讓人過目不忘,讓人感到很市場化。沒有什么特點,南北兩地的包裝的喜愛也有很大的差異 北方人喜歡大氣包裝 ,并喜歡將這種茶作為禮茶贈人。喜歡大氣的包裝,與他們的審美情調相承,主要體現于包裝規格、包裝物顏色選擇,以及質地喜好上。
1.顏色:大多喜歡金色或大紅色,特別是包裝盒和包裝袋更是如此。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品飲水平有限,他們對沖泡方法和飲用方法格外看重,應當在內外包裝上明顯標示。茶包裝色彩更直覺的印象,設對包裝色彩和印象直接描述:如刺激的/平常的;新鮮的/陳舊的;現代的/懷舊的;都市的/鄉土的;簡潔的/繁瑣的;明朗的/模糊的;高檔的/經濟的等,有人曾把四份同樣品質的綠茶倒人紅 、綠、藍、棕色的茶罐中,然后請人飲用四個茶罐中的茶水,結果表明:80%的人認為:紅色茶罐里的茶氣味較濃郁,回味持久,茶葉檔次較高。96%的人認為:綠色茶罐里的茶氣味清新、香醇,品質純正,茶水顏色清澈,是新茶。87%的人認為:蘭色茶罐里的茶有酸澀感,風味不佳。92%的人認為:棕色茶罐里的茶氣味濃郁、醇厚,回味持久,品質純正,是陳茶。茶葉作為食品,包裝顏色必須符合色彩對人食欲的刺激。紅茶湯色紅艷清亮,應選用暖色調,讓人有濃郁、味厚之感;綠茶色澤翠綠,應選用綠色這樣的冷色調,使人有一種清新鮮爽的感覺;白茶的特點是白毫滿身、湯色杏黃,所以宜選用清淡,柔和的色調。
2.質地:外包裝用紙袋居多,用木盒、鋁合金盒也可。從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硬包裝、半硬包裝和軟包裝三類,如硬包裝有鐵罐、錫罐、瓷瓶、玻璃瓶及工藝小木盒、小竹盒、工藝刻花鍍金盒等;半硬包裝有各種硬紙盒;軟包裝有紙袋、塑料食品袋和各種夏合袋等,
3.規格:喜歡一斤裝或半斤裝兩種,要求上仍然要進行真空包裝;包裝盒、罐、袋喜歡偏大號,總之體積稍大者,他們相對更喜歡。
大多數茶葉品牌都有vi(視覺識別系統),但是往往沒有在包裝上進行運用。對標準色、標準字體隨意改動。這就造成了消費者記憶的混亂,淡化了品牌個性。一個不斷推出爛廣告但訊息一致的品牌,要比一個時常有好廣告但訊息顛三倒四、錯亂不已的品牌具有更大的成功機會。
比如同一個品牌的鐵觀音,雖然因為茶葉級別的不同,要采用不同的視覺設計以作區別,但是在整體風格上應當是統一的,只做色彩的調整,或者采用同一系列的主畫面進行替換,而字體、各元素位置、廣告語等,都不應當隨便改變。
而茶葉得包裝也是極有潛力的,有著精美包裝的茶葉更適合于作為禮品,因此有了一定規模的茶葉 企業 應委托制作或自制包裝盒,由于小包裝茶是直接供消費者使用的,固在包裝上要多加講究。在設計中,應力求使廣告宣傳、 藝術 欣賞、禮品器具融于一體,集多功能于一體,使包裝既具有良好的保質作用,又能宣傳茶葉,傳遞商業信息。品牌和標簽文字優美,商標突出,字形、符號、圖案得體,使消費者一看就能產生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內容 符合食品標簽通用標準的規定,標明品名。質量等級,凈重,單價,出廠單位和地址,生產日期,保存期限和品飲方法等。如果是外銷的,其外包裝的文字,圖案要充分考慮銷售對象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 經濟 發展 水平,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色彩也要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的需求和民族習慣而定。
要提升茶葉包裝的檔次,真正提升茶葉企業的形象,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茶葉包裝要符合品牌識別的統一性
茶葉是一個包裝不斷更新換代的行業,設計開工前,我們不妨花點時間去研究:原來的包裝上的哪些優點需要繼承,如果對包裝進行重新設計,它是為了開發新的市場還是為了扭轉日趨下滑的銷售狀況,其同類產品銷售如何,有何優劣。
二、如何將文化內涵運用到包裝上
要做好茶葉包裝,必須理解東方的茶文化。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如何有效利用當地的文化元素,在茶葉包裝設計中加于運用,是表現品牌內涵的關鍵。
1、研究當地的歷史建筑、自然景觀,巧妙的運用到包裝上。
就閩西而言:永定土樓,堪稱建筑史上“一絕”,其客家風情、民俗,令人流連忘返;連城冠豸山,國家級風景名勝,觀者無不贊嘆“令人如身在仙境;會址,福建省十佳風景名勝之一,讓你在歷史的腳步聲中沉思。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如果能在包裝上運用,都能突顯產品的文化價值,在禮品茶的開發上,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但是可惜,并沒有一家企業很好的運用這一題材。
也可以根據各類茶葉的不同產地,將各產地的人文景觀,體現在包裝上,既讓消費者了解了茶葉產地,又體會到了異域風情。如云南的普洱茶,留給人的是熱帶雨林的一縷清香;而杭州的西湖龍井綠茶,留給人的是對西湖煙雨的眷戀;安徽的黃山毛峰,帶給人的是“一品黃山,天高云淡”。共3頁,當前第1頁1
2、對書法、國畫、年畫、水墨等元素的引用。
在消費者心理研究中發現,悠久的歷史能帶來對商品的信賴感。我們在分析日本企業的包裝時發現,其中并沒有常見的文字夸耀,倒是包裝上簡樸古拙的"白描"插畫,在視覺精神上吸引了消費者。利用我們所熟悉的傳統文化運用在包裝上,往往更能打動人心。
茶葉是一種民族性的商品,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如中國畫、水墨、吉祥圖案這些具有強烈民族文化氣息的元素來表現茶葉的傳統性,利用其中的“傳情、含蓄、細膩”等內涵融入其中,使之含蓄地表現出來。
二.店面選址
合理的選址是商業經營最注重的是“地氣氣”,這并非迷信,“地氣”[nextpage]主要是看這個地方有沒有商業氛圍,這種商業氛圍對我們所經營的商品合不合適,“人氣”主要是指我們經營的地方有沒有顧客流這些顧客是否有購買我們商品的心理動機。
茶葉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飲用保健功能,還能體現它的文化藝術價值,它能使人清心、雅凈、回歸自然——茶葉店的選擇要根據茶葉的特性,歸納起來一般有以下地段
1、繁華商業中心:這些地區商業氛圍濃,客流量大,購物層次復雜,購買頻率高,消費者大多有較強的求質、求好、求美的特點,但房價或租金的費用比較高,競爭尤為激烈,所以進入前須經仔細考慮,分析自己的人力、財力、物力是否具備,如若有條件,進軍“商業中心”當然正確,何謂搶占“制高點”呢!但實力不具備,千萬不能冒然行事,這些地方要求茶葉品位高一些,要注意品牌、名茶品種要豐富,與茶葉有關的茶具、茶書要配套,如紫砂、瓷器、玻璃茶具等。
2、賓館飯店群附近:賓館飯店是商旅居住的地方,他們大多不帶茶葉,隨時購買,而且,為了走親訪友,捎一點茶葉,顯得雅而不俗,飯店也要用茶,“客來泡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禮節。賓館飯店群旁開茶店,是比較劃得來的,房租不宜過高,同時還可以租用賓館飯店的經營大廳,從提高格調并可以與茶藝結合起來。
3、交通大道:這些地方人口流動量大,主要是能吸引顧客,所以這些地方注重茶店的外部吸引力,品種要新穎,價格要優惠,適合一些字號較老的,無形資產較大的客商進入,剛剛入門的客商最好不要盲目開立茶店。
4.、 高檔物業區:這類人群是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人,他們生活水平高、節奏快,這個地段開茶葉店,品位應偏高一點,價格也應高一點,要求營業員素質更佳,包裝應精致,茶葉包裝時速度要快,同時可多上一些高檔禮品、高檔茶具,營業時間放長一些。
5.:如旅游景點,不適應大規模經營,適當經營一些紀念性包裝茶等等。
三、茶店裝飾:
葉店的裝飾主要是突出茶葉經營的特點,使顧客產生一種和諧美的心理,茶葉店裝飾分為外裝飾域內裝飾,外裝飾主要能吸引顧客進店瀏覽,內裝飾主要是能激起顧客的購買動機。”“人
外裝飾有以下幾個要素:
1、 外部造型:外部造型一定要突出“茶”的素雅、清心的特點。
2、 招牌:招牌是永久性的廣告,要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便于消費者記憶,同時也能體現茶店的格調,一般茶店大都采取傳統風格,長方形匾額,用黑色大漆作底色,鎦金大字作點名,請名人書寫,雕刻而成,莊重堂皇:或用清漆涂成木質本色,用名人題的字,雕刻后,涂成綠色,古樸典雅:再者可以用現代裝飾材料做成大的內裝通明燈光,外面用醒目大字,構成現代氣息的招牌,具體則根據你所經營的場所而定。
3、 對聯:如果用一副好的對聯,則更能體現茶店的文化與藝術氣息。
4、 櫥窗:櫥窗是茶店的第一展廳,它能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櫥窗盡量設計大一些,里面可以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茶葉,如保鮮茶、花茶、廣告打得響的保健茶,適量的放一些茶具,可以將外形好 看的茶用透明玻璃杯泡上幾杯,隔幾天在換幾個品種,櫥窗內燈光要亮一些,擺設的茶及茶具和茶水要組成一副美的圖畫,且不斷的變動。
5、 店門:茶葉店的店門盡量留大一些,采光要好一點,同時要考慮到安全性。
6、 外部燈光:茶店外部燈光一定要明亮,最好以白色或綠色,不宜用紅色,如若用一兩只綠色的射燈則更能突出茶店的吸引力。
7、 店名:茶店的命名主要是體現經營者的個性與茶文化和諧的統一,起好一名字是關鍵,可利用傳統的老字號,也可以按照茶葉的特點結合經營者的思維,或請茶文化專家起一個好名字,如北京的“吳裕泰茶莊”、“信裕泰茶莊”、“滿堂香茶莊”、“仙山茶行”、“綠茶世界”、“五福茶藝館”、“天福茗茶”都是很不錯的字號。
內裝飾的幾個要素:
1、 貨架柜臺主要是大方的題,線條流暢,一般應采用木質,可以漆成仿紅木,也可以用清漆做成木本色,這樣能體現余茶葉和諧的統一,同時可以做幾個多寶格何一個小書柜,以便擺茶具和茶書用,有條件可以擺一張八仙桌或茶幾以便品茶用。
2、 墻面:茶店的墻面應該素雅,一般用木質裝飾板,漆成原色為好,同時合理的配合茶字畫或介紹有關茶葉知識的宣傳材料。
3、 地面:地面主要保持干凈、整潔,用大理石、水磨[nextpage]石,也可以用地紙,如若鋪地毯最好用綠色或灰色,千萬不能用刺眼的色調。 共3頁,當前第2頁2
4、 燈光:頂部燈光一定要明亮,一般用電子日光燈,越亮越好,柜臺、貨架最好也配上綠色燈管,不能用紅色燈光。
5、 點綴:店內點綴很重要,可以適當放一些花草、盆景或大紫砂、瓷瓶,關鍵根據不同茶店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創意,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切不可盲目堆砌。
內裝飾的布局結構與交易、休閑,外部環境一定要協調一致,給人以整齊、高雅、舒心的感覺。
四.茶葉的擺放
一、商品全方位立體結構:
商品立體結構與品種齊全是有區別的,一是在品種齊全的基礎上增加茶葉不同等級,如“黃山毛峰”有明前特級、特級、一級等;“牡丹繡球”有“頭春”“二春”“三春”。二是經營茶葉同時經營與茶葉有關的商品,如茶具、茶書、茶點、茶水、茶保健品、茶字、茶畫及文房四寶,茶具有紫砂、瓷器、玻璃、不銹鋼等等,而紫砂有高、中、低,有套壺、單壺、怪壺,有黑泥、白泥、紅泥等,茶點有瓜子、開心果、牛肉干等。三是采取與眾不同的包裝與儲存,如花茶錫箔袋包裝,綠茶可以放在冰柜里保鮮出售等,茶葉的主體結構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消費者而定,須經市場調查,不能盲目模仿,盲目拼湊。
二、商品陳列有序:
商品的陳列好壞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茶葉店的感覺。種類不同的茶葉及與茶有關的商品一定要合理的陳列,首先是分類,如花茶區、綠茶區、紅茶區、保健茶區、極品茶區、茶具區,再次是檔次,是消費者一目了然,最好在各個區內放上茶葉的簡介(產地、品位、特點等)然后是整體的布局,要根據你經營點的整體環境,將茶葉、茶具等與你店內店外結構起來,使陳列的商品協調一致,構成一副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立體畫面,給顧客一種流連忘返的感覺,同時體現井然有序,繁多而不亂。
三、有條件的茶店可以與品茶、茶店、茶藝連為一體:
臺灣蘇活創意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以敏銳洞察力,扮演企業的知音、教練與經紀人,將人文、美學、創意融合商業營銷與媒體傳播,捏塑牽動人心又能賺錢獲利的商業臉譜。自創人文品牌心法,并將多年領悟之實戰經驗與案例集結成《人文品牌心法》一書。
文化是生活經驗的積累、沉淀與淬煉;創意是生命視野的跨界、突破與想象。
文創便是透過創意,把死板的文化從社會公共資產轉化為有生命力的品牌專屬智慧資產。
文化的體現包括藝術、圖騰、儀式、習俗、節慶、建筑、古物、傳說、技藝、典籍、詩詞、歌謠、戲曲、舞蹈、語言等,它們就如種在菜園里的食材,是社會的公共資產,需要靠政府和民間的力量去耕耘與保存。
只是會種菜的不一定會做菜。文化資產的保存是一回事,文創商品的開發又是另一回事。一個仿古復刻版青花瓷花器,做工再細也稱不上文創;而方文山作詞、周杰倫譜曲的《青花瓷》則是文創。文化公共資產如何轉成品牌智慧資產?一個成功的文創品牌,除了懂得向所屬的文化借鑒取材,還會加上自己的人生洞察、時代觀照,搭配最新技法、調控火候來重新演繹,最后擺盤上桌。這個過程需要對應品牌自己的心靈軌跡,將文化重新解構、顛覆與轉譯。如果只是把一些文化元素堆砌拼湊,頂多像生菜沙拉,讓人嘗到食材原味,但無法讓味蕾驚喜。
將文化加以轉化,其實是為了找出商品背后的概念或情境,并產生與消費者可以深層溝通的語言,這就是我在兩岸進行人文品牌再造的常用手法。物化境、境容物;實若虛、虛作實……從景物到景象,從景象到意象,從意象到意境,讓文化脫離歷史語境,以全新生命出現在你我眼前。
例如在臺灣素有“活的茶葉博物館”之稱的知名百年茶行有記名茶。為了呼應店里炭火熊熊的“焙籠間”、濃厚的藝文古風與人文氣息,店里的四款主力茶葉分別被命名為琴韻(文山包種)、棋心(奇種烏龍)、書痕(鐵觀音)與畫影(高山烏龍),以如詩的文案巧妙地將制茶過程、茶韻風味與人生體會融于一爐,讓茶葉變身為文創商品。以書痕為例:
書痕?鐵觀音
懸腕走筆,漢隸雍容
書被催成,墨色正濃
狂草入喉有如奔雷飛鴻
飲盡風霜無關筆劃輕重
有記四代傳人王連源總是一襲唐裝,滿腹茶經。他的泡茶姿態極為熟練優雅,為來客傾注茶湯時,手勢有如懸腕走筆書寫。而漢隸、狂草,一穩一疾,以之形容茶韻層次。“奔雷、墜石、鴻飛、獸駭”則為魏晉書法美學上的比喻,用來形容狂草的速度與激昂。“書被催成,墨色正濃”出自李商隱的《無題》詩“夢為遠別啼難喚香,書被催成墨未濃……”。
再如琴韻(文山包種),靈感源于茶行二樓常舉辦的南管演奏與掛在墻上的琵琶,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詩句,“輕攏慢捻,婉轉悠揚;間關鶯語,流泉下灘……一曲回旋,喉間繞梁”,以音樂的聽覺來形容回甘的喉韻。
儒雅茶商泡茶、斟茶的大氣手勢,與口感由穩重到濃烈的鐵觀音,令人想到漢隸狂草;而濃淡有致、余味裊裊的茶韻茶香,與詩人們的百轉柔腸應該相和吧?
但其實,文創意涵不一定都得耍弄詩詞歌賦。在苗栗南莊山里有個原住民手作染織品牌,從“石壁染織”改名叫“太陽有腳”。創辦人熱情堅毅,設計功力深厚,工作室對面是一大片巖石山壁,日日面對太陽光影的挪移,或是雨打樹葉的痕跡。我建議主人,就讓大自然來幫織品上色吧。晨曦紅、山壁灰、雨后綠……這些只有身在此山中才能感應到的色澤,伴隨泰雅族部落古老的太陽傳說,化為都市人身上穿的、桌上擺的時尚,于是大家分到了一方陽光,一瓢原山氣息。
自人類誕生以來,食物便成為其賴以生存的基礎,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在飲食文化中,茶文化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具有幾千年的茶文化歷史,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我國對茶文化的研究也一直不曾懈怠,一般我們都是將漢族茶文化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但是中國有許許多多的茶文化是貫穿在少數民族內部的,對少數民族茶文化研究更能夠深刻的表現出茶文化的內涵,這不僅豐富了中國茶文化歷史,也可作為中國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以貴州省為例,從法律的角度入手,深度分析了其茶文化遺產景觀的保護機制。
關鍵詞:
茶文化;遺產景觀;法律保護
中國的茶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作為最早發現茶的國家,我國許多地區都能夠生長喬木型的野生茶樹。我國西南地區盛產茶,是我國出產量最大的地區,占據了全國產茶量的75%,不僅僅是云貴川,在廣西、廣東、海南、福建、湖南等十余個省都生長有大量的野生茶樹群,最老的樹齡更是達到了兩千七百余年。若追溯茶文化的具體記錄時間,可以從先秦記起,當時的人類沒有具體的烹茶經驗,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茶,只是單純的將茶葉從茶樹上采摘下來,放在口中咀嚼,或者在喝水的時候加入少量的茶葉直接飲用等。而在西漢時期,巴蜀一代就出現買賣茶葉的市場,在歷史的發展之中,隨著人口的遷徙,茶葉的食用也流傳開來,到了唐代更為盛行,飲茶之風流傳到日本、韓國境內。從此,茶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逐漸提升。本文主要是以貴州為例,研究我國茶文化遺產景觀的法律保護機制,為保護我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提出切實有效的方法,使得茶文化在現代多元文化的發展中建立起自己的地位。
1貴州茶文化的起源
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巴郡之地的茶葉都會運送到甘肅地區販賣,而古時的巴郡之地就是如今的貴州境內,根據當代茶圣的巨作《茶經述評》之中的不斷研究,已經確定了茶樹的原產地就是貴州。云貴高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了茶樹原產地的主要區域,慢慢的演化到了其他的山脈山區,貴州作為人類最早從事茶事活動的地區,在貴州世代居住的少數民族聚集區之中還找到了最古老的茶籽化石。那里居住有苗族、布依族、彝族、回族等等十分古樸而又勤勞的少數民族人民,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因此,貴州的少數民族人民格外愛茶、嗜茶。流傳下來的傳統手工藝制茶技術也十分的原始又多彩繽紛,至今完好無損的保留至今。貴州的農墾茶文化也極其豐富,貴州地區還具有極具個性的茶文化。在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茶葉的種植與栽培技術都開始漸漸的走向成熟,在科研和技術推廣中,貴州留下了十分寶貴的茶文化精神財富,有許多的勞動生產工具都是現代人民想象不出來的,比如一些特殊的茶葉加工車間和制作的機器,茶文化豐富程度足以讓我們領略到貴州茶文化歷史的悠久。貴州山高,而且氣候較為溫暖,時不時出現濃霧天氣,空氣中也沒有什么污染物,因此產出的茶葉品質上佳。具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中生長出來的茶葉,在古代已經成為了皇宮中的貢茶,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但是茶葉雖好,貴州茶卻是難賣,因為現代很多人都對貴州茶葉知之甚少,知名度不高。主要是由于貴州的茶文化知名度不如浙江、福建等地區,要想讓當地的茶文化走的又遠又響,不僅僅是需要身后的文化積淀,也需要讓不斷宣揚貴州的茶文化,讓文化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同時又讓經濟的發展反作用于文化,以此推動茶文化知名度的提高。
2貴州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我國,飲茶和品茶都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自唐代以后,茶就已經進入到了尋常的百姓家中,成為“國飲”。從歷史的方面來看,飲茶和品茶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傳統,它能夠從特殊的角度反映出中華民族在民風和民俗上的不同,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的基本方式,更能夠幫助人們陶冶情操,在生活之中享受樂趣。
2.1泡茶、選茶和飲茶技藝
貴州的茶文化在古時就已經十分的興盛,在宋元時期,其茶藝之精華就在當地掀起了一股飲茶的新風尚。以往的飲茶都是采用茶餅,將茶碾成粉末進行沖泡,而現如今都是采用條形的綠茶,全葉進行沖泡,在六百多年的歷史中,泡茶采用的是不分四季的下投法。“泡茶”的技藝能夠追溯到茶在制作時的過程,技藝高超的制造者能夠將茶的色香味全部保留下來,在品的過程中,感受到茶的清香,而茶壺在飲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它能夠起到媒介的作用。明清時期開始盛行用紫砂壺來飲茶,它能夠留住茶的清香。除了壺,我們還需要其他的茶具,這樣才能將所有重要環節一同構成,進行茶與壺的完美配合。依據我國傳統的泡茶方法看,一般泡茶要分為九種工序,分別是燙壺、倒水、置茶、沖水、燙杯、倒茶、分杯、奉茶、去渣,這一整套連續的工序缺一不可,飲茶除了能夠發揮解渴的功能之外,更能愉悅人們的身心,提高人們的藝術生活,因此我們需要了解的就是,飲茶是有學問的。
2.2茶文化中的茶詩文學
中國的茶詩在茶文化中作為標志性的產物,堪稱一絕,古代的茶文化在文人墨客的渲染之下,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存在。例如,《茶國行吟》,這本書中收錄了從未公開出版的浙大“湄江吟社”蘇步青、劉淦芝等著名學者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創作的茶詩詞,讓人在奇異的氛圍中感受到茶文化的美,從中作一次獨特的茶文化之旅。而《茶的途程》記錄了許多不被多人知曉的中國現代茶業和貴州茶業的故事。不僅是從貴州茶詩中可以窺見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西晉之后,中國涌現出不下千人的茶詩作品,創作出的文章詩篇更是難以列舉,因此茶詩成為了茶文化的重要標志。
3如何對我國茶文化遺產景觀進行法律保護
3.1加大茶文化遺產景觀的保護力度
將出產優質名茶的地理位置進行標注,用特定的標記來確定產品的來源,這樣就可以幫助人們辨清茶名稱,不至于和國家名稱混淆,或者被誤認為是行政區劃和地域的名稱。我們在進行地理標志的時候,也要著重保護國際的貿易秩序,在對產地的聲譽進行維護的同時,也要對消費者的權益進行保護,這樣才可以對該地的商品質量和信譽特征進行保護,這些保護一般由自然和人為的因素決定的。我們可以通過法律的形式對這一地區的茶葉進行商標的注冊,可以對當地的地理標志加以保護。我國為了保護原產地地理標志的權利,采用了兩種方式,其一是將茶的地理標志來源地域表明;其二是讓茶冠以地理標志,在質量和聲譽、特性上與地域聯系在一起,保護其不受侵害。由于茶葉的原產地域在自然氣候和地域條件等的不同,我們無法利用人力和勞動來創造出地域茶品種,因此這樣可以幫助解決地理標志的產權問題,有利于進行茶的產品質量管理。例如,“鳳岡鋅硒茶”、“余慶苦丁茶”、“正安白茶”等,這些都是貴州較為出名的茶葉,都使用地理標志作為茶葉的名字,為了防止茶葉被假冒,我國將龍井茶列入了國家的原產地保護行列,就是由于2001年的這次茶文化保護條例的出現,我們才對龍井茶有了清晰的界定,對其原產地域的范圍有了深刻的認識,若是在其他地域出現了假冒地域的龍井茶,那么就是違反條款規定,應該受到懲罰。因此,為了幫助貴州的茶葉在質量品質上無法被其他不法商家偽造,我們可以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商標法》、《產品質量法》等對不法商家進行處罰。
3.2加強對優質名茶商業機密的保護
茶葉的商業機密就是指茶的生產工藝和科學的配方,具有高強度的機密性,要想對此進行保護,就需要進行長期的機密保護。由于商業機密不需要政府進行保護,只要在不泄露的前提下就能夠長期的將秘密保存下去,因此茶文化的知識產權就能夠突破時間的限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若是保密的證據則可以不公開呈現,因此每一種茶的工藝都是一種機密,在流傳的過程當中,若是被他人侵犯,將會有損名譽和品牌,所以必須予以保護。破壞商業機密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正是這種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行為對社會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必須加以嚴懲。例如,貴州的茶文化多種多樣,若是不同茶葉之間的機密被泄露,那么當地茶農的經濟效益將會被侵害,而199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就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原產地域。但是現如今茶葉的制假集團層出不窮,我國茶農的經濟效益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仿冒品的出現讓消費者不敢再相信當地的原產茶葉,而目前的市場是賣家市場,在這種不平等的關系下,消費者常常買到假茶,因此我們要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規定,讓販賣假茶者得到應有的處罰。
4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茶文化的表現形式也在不斷的延伸、擴大、發展和創新。通過對貴州省茶文化進行分析,進而研究我國茶文化遺產景觀的法律保護機制,力求從法律的角度幫助茶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播。
作者:周婷婷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法學部
參考文獻
[1]張秋.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機制構建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27:275-276.
[2]陳林.對貴州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09,06:103-106.
[3]周必素,陳黔珍.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環境保護探索[J].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3:66-70.
[4]陳政.貴州茶資源與茶業經濟發展分析研究[J].貴州茶葉,2011,01:10-13.
[5]羅時琴,廖鳳林.貴州茶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現狀與發展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371-374+376.
縉云縣地處浙江省中南部山區,具有較好的生態環境,是浙江省扁型綠茶的重要產區,有著近十年多的輝煌歷史,在生產規模,產品質量,營銷網絡,品牌創建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升,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和勞動力報酬的升高,茶農效益相對下滑。在新的形勢下,縉云茶葉必需進行轉型升級,通過科技攻關,茶園優化,特色提升,多品種開發,進一步整合培育壯大茶葉企業等途徑,全面有效推進縉云茶葉產業的健康發展。
縉云縣位于浙江省中南部山區,境內茶園具有孕育名茶的優越生態條件,茶葉是縉云縣重要的優勢特色產業之一,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當前農村勞動力日趨緊張、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縉云茶業如何轉型升級,走好持續發展之路, 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為了有效推進縉云茶葉產業的發展,我們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和研究工作,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建議。共大家商榷。
一、縉云茶業產業現狀
1.產業規模快速擴大
20世紀90年代初期時,全縣茶園面積在2萬畝以下,2012年,全縣茶葉面積達到5.5萬畝,茶葉產量1206噸,實現農業產值1.88億元,茶葉加工貿易綜合產值2.62億元,平均畝產值為3774元。與2002年相比,茶園面積翻了一番多、茶葉產量翻了二番多、茶葉產值則翻了六番多。同時積極推廣機械化加工,加大機制名茶推廣力度,取代了手工名茶,目前全縣名茶加工機械達6790臺,名茶機械加工率達98.26%。
2.龍頭企業快速發展
全縣現有年產值百萬元以上的企業7家,茶葉合作經濟組織50余家,獲得QS認證的茶葉企業7家,延伸到茶園的加工車間12家,縉云縣石上菊薯茶專業合作社等3家企業被評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茶葉清潔化、連續化加工走在全市前列。
3.產品創新取得新突破
在傳統綠茶的基礎上,新開發出縉云黃茶等系列產品,由于縉云生產的“仙都筍峰”茶的形狀、顏色與西湖龍井茶過于相似,自身特色不夠明顯,經濟效益不夠高,急需尋找新的出路,因此,縉云縣發展了3000畝有鮮明特色的縉云黃茶,進一步提升了縉云茶產業的經濟效益。
4.銷售網絡初步形成
隨著面積擴大和品質的提升,從事茶產業的人員不斷增加,不但在縣內形成了多個從鮮葉到干茶的茶葉市場銷售網絡,而且培養了大量的茶葉營銷人員遍布全國各地,使“仙都筍峰茶”順利進入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批發市場行列,縉云縣茶葉交易市場功能不斷完善,成為我縣及區域性茶產品銷售主要平臺。
5.品牌建設卓有成效
首先是統一品牌,“十一五”期間,縣委、縣政府對全縣10多個茶葉品牌進行整合,統一打造“仙都筍峰”品牌,并由縉云縣茶葉產業協會按照“仙都筍峰”茶地方標準進行品牌建設與管理。其次是打響品牌,有針對性地組織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參加區域性茶葉博覽會和農產品交易會,并到各地舉辦各類宣傳和促銷活動。到現在,“仙都筍峰”茶先后榮獲“世博之旅?浙江十大旅游名茶”、“浙江名牌農產品”、“中國文化名茶”、“ 中國名茶之鄉”等稱號。最后是大力挖掘茶文化與黃帝文化內涵,進一步擴大縉云黃茶在全國范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縉云打造養生休閑之都提供文化活動和現實依據,使縉云茶葉在全省、全國的知名度不斷提高。
6.標準化建設有新進展
首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縣農業局、縣茶葉產業協會共同制訂了“仙都筍峰”茶地方標準規范,對產地環境、育苗及栽培技術、加工技術等作出明確要求,并由縣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予以,為全縣茶園建設、生產管理、采摘加工、市場營銷、品牌創建和茶企等提供標準規范依據。其次是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不斷加強茶農的生產加工質量意識,全面有效控制農藥殘留問題,到目前,全縣通過有機茶認證的基地面積達2225畝。最后是拓展良種茶園,縉云縣在2003年和2008年,兩次被評為“浙江省茶樹良種化推廣先進縣”。
7.政府扶持有新舉措
“十一五”期間,縉云縣共投入資金520萬元用于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和品牌建設等各個環節。首先在基地建設上,投入資金170萬元扶持全縣茶葉基地建設項目,建成壺鎮伽塘、溶江黃西弄、三溪厚仁等茶葉基地,總面積達4000余畝。其次在設施建設上,投入資金121萬元扶持全縣茶葉加工環境優化改造項目,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標準化加工廠24家(其中有7家通過了QS認證)。最后在品牌建設上,縉云縣投入資金229萬元用于茶葉產業標準制訂、傳媒宣傳、品牌營銷等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縉云茶葉雖然在全省有一定名氣,但與國內茶業發達地區相比,跟百億產業規劃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1.品種開發單一,茶葉資源利用率低
目前全縣茶葉99%以上是純手工采摘春茶,加工中高檔龍井類扁型茶,夏、秋茶基本不采,茶葉資源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茶園效益不明顯。
2.標準茶園面積小,機械化生產程度低
茶葉生產中,單家獨戶的現象十分普遍,茶園零星分散且穿插交差,難以開展標準化的統一管理,也難以形成規模生產效益。
3.組織服務化程度仍然偏低,主要表現在專業技術人員少專業化服務有待加強;產后營銷服務組織化程度不夠,缺少統籌規范的茶葉交易市場。
三、推進縉云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展望“十二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茶業富民工程,打造中國黃茶之鄉,創建茶葉科技示范縣,為加快推動縉云縣茶產業轉型升級,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推進。
1.切實加強茶產業的領導
加強組織建設,成立縉云縣茶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重點產茶鄉鎮配有一個及以上技術人員,以加強技術指導和信息交流。修訂完善《關于加快我縣黃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扶持縉云黃茶特色品種。同時,在“仙都筍峰”品牌建設、茶葉加工廠建設、清潔化生產流水線推廣、龍頭企業培育、品牌專賣店開設、茶葉市場建設、標準化茶園創建等方面加強政策扶持,用好縣政府計劃“十二五”期間安排的扶持茶產業發展資金2000萬元。推進茶葉產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系列化服務,促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實現茶農持續增收。
2.大力發展專業服務組織
一是繼續實施扶優扶強政策,通過財政貼息、以獎代補等形式,加快培育一批上規模、科技水平高、帶動性強、且與茶農建立穩定產銷協作關系的茶產業合作社服務組織;二是壯大茶葉經紀人隊伍,鼓勵一批能人走出縣外設點、布網、建窗口,以此加快與上海、西安、北京、濟南、沈陽等大中城市的對接,拓展“仙都筍峰茶”的國內茶葉市場,形成以龍頭企業為支柱,營銷大戶為基礎的縉云茶葉經營群,把茶葉企業、合作社、經紀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共同打造“仙都筍峰”、“縉云黃茶”品牌。
3.依托縣產業協會打造知名品牌
首先,用“仙都筍峰”來統一縉云茶葉的標準和品牌,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以協會和合作社的形式延伸加工車間,保證質量,提高產量。其次,由協會組織會員單位,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定期開展省內外茶企業的交流合作,擴大縉云茶葉的知名度。第三,要安排一定的縣級財政資金用于“仙都筍峰茶”集體品牌打造和市場開發。
4.開發特色茶葉,打造精品名品
根據縉云黃茶產業的發展規劃,加快探索縉云黃茶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要求和加工產品形狀等,開發提升產品及包裝的多樣性,全力打造縉云黃茶特色產業,同時充分挖掘黃帝文化與黃茶淵源關系,打造中國黃茶之鄉稱號。
5.推廣先進技術,加強示范帶動
圍繞栽培、加工、營銷等內容進行培訓,大力培育茶葉專業技術人才,提升縉云茶產業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快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共建茶葉科技示范縣的步伐,全面實行標準化、規模化和生態化生產經營,全面提高現代農業園區茶產業示范區的生產水平、產品質量和品牌效應。
6.加快現代農業標準茶園建設步伐
一是對分散到戶的集中連片茶園,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或轉包流轉給專業大戶或合作社,提高茶園的規模化、標準化程度,節約生產成本,提高茶園生產經營效益。二是根據縉云老茶園多、單產低的現狀,分批分期進行改造,挖掘增產提質潛力。三是改種換植,再提高縉云無性系良種茶園比率。四是鼓勵茶葉企業、合作社及大戶投資建設 “仙都筍峰”、“縉云黃茶”現代化生產示范園。
7.開發適銷對路的中低檔茶葉品類,提高機械化操作水平,著力提高夏、秋茶產品開發利用
朋友飯局,失戀33天的某男突然感嘆。買到好的普洱茶就像交到了一個靠譜的極品女友,得加倍珍惜,同時保持“幸福額度”。沒有一種茶,比普洱茶的收藏和保存要繁瑣和講究。可是如若不然,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神韻也不會輕易交給你的嗅覺味覺視覺。簡單說。你保存好了茶,茶才對得住你的唇舌。愛情如此,存茶也一樣。
早前,《普洱》雜志推出過怎樣收藏和保存普洱茶的“普適版”和針對家庭存茶的“家庭版”,眼下寒流來襲,北方進入寒冬,而南方如廣東相對溫暖,以中國地大物博來論,同一種茶在不同的地方就意味著面臨不同的存茶環境,由此有了普洱茶收藏南北差異的問題。去年,一位資深茶友同時向分布在全國20多個不同省份的朋友寄發同一款普洱茶,試圖探尋普洱茶在不同倉儲、濕度、溫度等等因素之下的滋味差異。而地域環境的差異,就決定了保存普洱茶方法的不同。
普洱茶屬后發酵茶,不但可以長期存儲,而且可以把存儲過程視作普洱茶加工制作的一個延伸。總體來講,南方因為濕熱,存儲的普洱茶發酵速度較快,生茶的湯色比較容易轉紅,熟茶的口感比較容易出現“滑”,陳茶的香氣不論生熟,多出現樟香、參香。而北方四季分明,天氣寒冷的時間較多,存儲的普洱生茶湯色轉紅非常慢,二十年的老生茶湯色都未必會紅,熟茶則很少出現較“滑”的口感,但不論生熟,香氣的保持都比較好,老茶香高而且富于變化。所以有人總結為“熱存熟、冷存香”。
適宜的濕度、恒定的溫度和流通的空氣,是普洱茶貯藏的條件。而濕度,是普洱茶收藏南北差異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廣東為例,廣東天氣比較濕熱,特別是在每年一月到四月間的梅雨季節,相對濕度特別高,有時達到或超過100%這時要特別留意不要讓普洱茶因太潮濕而發霉,要注意“防潮防霉”。可以說,防潮防霉是南方收藏普洱茶的關鍵問題。每年梅雨時節,一些茶友因為自己的粗心,而讓普洱茶長了白色綠色的霉,再好的普洱茶也OVER了。
那么,如何防潮防霉?首先,梅雨期間,要把窗、門關緊關好,防止潮濕的空氣入侵普洱茶的肌膚。而這個時候,普洱茶吸收空氣中的適量水分,是自然發酵、自然陳化的最佳時候,所以更要特別留意。當濕度過高時,比如高達75%以上仍不能通過開窗通風等方式加以解決時,可以用除濕器,加以人工干預。
相反,北方的濕度就要低很多,不有利于普洱茶的收藏和保存。以北京為例,天氣預報顯示,12月11日至15日白天的濕度分別為45%、48%、70%、36%、39%,晚上分別為59%、78%、60%、36%、69%,白天濕度普遍偏低,而晚上濕度則略微偏高,總體濕度明顯低于南方。普洱茶在如此濕度環境下,陳化就變得十分緩慢,因此同樣需要“人工增濕”。在較為干燥的環境里,我們可以在茶葉的旁邊擺放一小杯水,或是
盆清潔的水,或開動加濕器,令空氣中濕度增大。當然過猶不及,年平均濕度不要高于75%。關于普洱茶保存的最佳濕度,雖然還存在不少爭議,但很多藏家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平均濕度不超過75%是一個理想狀態,而超過85%,茶品就會產生霉變。
這么說,普洱茶是不是太嬌氣了?其實,與綠茶紅茶比較起來,普洱茶算是堅剛的。前面說普洱茶保存的濕度可以人為控制,但是溫度卻不能刻意提高或降低,雖然太高或是太低的溫度都不利于普洱茶的存儲,太高的溫度會使茶葉加速發酵,泡出來的茶湯有一股酸味,破壞口感。其實,普洱茶放在自然的常溫環境下存放就好,如果能使自然的溫度長年保持在20至30攝氏度之間,則是最理想不過。有人為了提高溫度而在存茶室安裝空調,我覺得大可不必。因此,北方的寒冷和南方的酷熱,都不用過分操心。
至于流通的空氣,南方和北方并無太大的差異,操作起來十分簡單:打開門窗,讓風吹進來。想一想,你的寶貝茶在室內憋久了,也難受吧。不過,實現起來,我還是有一個困惑,求教普洱茶得收藏達人:現在北京的冬天用上了暖氣,為防寒流,門窗緊閉,室內的溫度升高,但是空氣并不流通,普洱茶怎么辦?讓茶暫且冬眠?
伯爵茶的前世今生
要講伯爵茶,就繞不開英式下午茶這個話題。顧名思義,英式下午茶是以英國方式享用的下午茶。最早在維多利亞時代流行(公元1837~1901)的英格蘭貴族圈子。之所以只在貴族圈子里流行,是由于茶葉當時在英國屬于舶來品,普通平民階層根本無法接觸到昂貴的茶葉,自然只能在貴族中流行。
一首英國民謠這樣唱:“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此時,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恭候英國人喝完了下午茶再說,這是雷打不動的規矩。
這是由于英格蘭在高緯度地區,日落時間晚,晚餐時間通常在天黑之后,導致早餐與晚餐之間間隔良久,且不吃午餐。在這樣的條件下,19世紀四十年代,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在一次下午的貴婦沙龍聚會時,決定為來賓提供茶水和點心緩解饑餓,由此開啟了經典英式下午茶的時代。
跟中國人習慣喝單品茶所不同的是,英國人的茶一般會通過拼配和調味的處理,這也是英式茶跟其他茶之間最大的不同。而在所有英式茶中,伯爵茶將拼配和調配完美統一結合,成為既是拼配茶,也是調配茶的英式茶之首。
伯爵茶在泡制過程中,會散發出淡淡的香柑氣息,配上微調的辛辣氣,十分迷人,一度風靡歐洲上流社會。到了現在,伯爵茶自然不再是專屬于貴族的茶飲,大多數超市都能買到伯爵茶的茶包,只需往水杯中一泡,在怡人茶香的誘惑中靜靜等待幾分鐘,讓茶和水在奇妙的化學作用下充分融合。這時,空氣中飄著佛手柑濃郁的香味,馥郁得讓人陶醉其中――一種來自維多利亞王朝的味道,一種紳士的典雅,在空氣中氤氳悠然。
伯爵茶的得名自然與伯爵有關。1830年到1834年間,一位英國的外交大使來到中國,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偶然救下了一位中國清朝官員的性命,這位官員處于感謝,于是托人將一種味道非常好聞的茶葉和配方送給派出這位大使,時任英國威廉四世國王首相的格雷伯爵二世。
這種加了佛手柑油,味道好聞又好喝的茶葉受到了格雷伯爵的喜愛,于是將配方交給了當時他的茶商川寧(Twinings)公司為他一直調配這種茶,并且用它來招待來訪客人。得到客人喜愛后,他們將詢問茶葉的客人介紹給川寧店,而格雷伯爵茶由此得名。
此類傳說的真假已不可考,唯一可以確定的便是“伯爵茶”之名的由來確實和伯爵有關。而在英式茶中,伯爵茶是最為知名的茶葉之一,這一點亦是無可辯駁。
茶葉也調香
就像香水有調香師一樣,在歐洲,特別是英國有一種特殊的職業:茶葉拼配師。英式茶最重要的就是拼配和調味,而茶葉拼配師就是拼配和調味英式茶的專家。在對茶葉進行拼配調味時,拼配師需要通過自己的感官經驗和拼配技術將茶湯進行拼配,使之口感、色澤和香氣都能夠達到完美的理想狀態,使茶湯能夠彼此融合協調。
一個優秀的茶葉拼配師,對于其味覺,嗅覺和手感的要求都非常高,既要經過多年歷練,也要儲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其難度不亞于香水調香師或者高級釀酒師。
正如錢鐘書在《吃飯》一文中所寫:“原來是天涯海角、全不相干的東西,而偏偏有注定的緣分,像佳人和才子、母豬和癩象,結成了天造地設的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屬。到現在,它們親熱得拆也拆不開。”茶葉拼配師在制作伯爵茶時,最開始就是將中國的祁門紅茶中加入意大利的佛手柑精油。紅茶和佛手柑一個原產中國,一個產自意大利,湊在一起便是“格雷伯爵茶(Earl Grey Black Tea)”。
現在的伯爵茶一般是以錫蘭紅茶、阿薩姆紅茶和大吉嶺紅茶作為茶基。錫蘭紅茶使伯爵茶色澤明亮,香氣柔美;阿薩姆紅茶則有著麥芽的香甜,使茶口感濃郁;而大吉嶺紅茶則使其優雅度加倍,并帶來一種順滑感。
各家茶商都有自己密不外傳的伯爵茶配方,一般分為傳統茶商、現代派茶商和殖民地版茶商。傳統茶商的茶基一般是祁門紅茶或者正山小種;現代派茶商則是把錫蘭紅茶、阿薩姆紅茶和大吉嶺紅茶按比例拼配,使茶色,茶味和茶香都能趨于完美;而將錫蘭紅茶、阿薩姆紅茶和大吉嶺紅茶做三等分當茶基則是殖民地版茶商的典型做法。
不管各家茶商用何種茶葉作為茶基,也不管不同茶商對于茶基的拼配比例如何,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會在茶葉中加入香柑精油。
對于不少人,特別是沒有喝慣英式茶的人來說,伯爵茶屬于口味比較重的英式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伯爵茶的“重口味”。于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有茶商將伯爵茶的配方里加入了更多香柑或柑橘,降低茶葉的濃郁味道,使伯爵茶口味更加清淡,這就是伯爵仕女茶。另外,伯爵仕女茶中含有檸檬、苦橙和橘子皮精油,因此伯爵仕女茶沒有伯爵茶中的辛辣味。這個新配方受到了喜愛清淡茶味的北歐人的歡迎,也更適合喜清淡愛果香的女性飲用。
而在伯爵仕女茶獲得成功之后,伯爵茶開始接受更多拼配,得到了更多不同種類但也同樣受歡迎的茶。如加入玫瑰花瓣就變成法式伯爵茶,加入茉莉則是茉莉伯爵茶。甚至有的伯爵茶連茶基都不再使用紅茶,而是索性換成了綠茶或者白茶。這些沒了紅茶茶基的茶之所以仍然被冠以“伯爵茶”的名頭,僅僅只是因為它們仍然會添加佛手柑精油。總之,對于伯爵茶來說,最重要的特點大概就是其中的佛手柑精油了。
發展到如今,伯爵茶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茶,就像抹茶被制作成各種各樣的食品與飲品一樣,伯爵茶也經歷了各種改造,不再是單純的一種茶飲。
有人在雞尾酒中加入伯爵茶,將伯爵茶泡在Gin酒之中,再用泡過伯爵茶的Gin酒來制作馬提尼,就能得到一杯經典雞尾酒:伯爵茶馬提尼(Earl Grey Martini)。
就像抹茶元素在甜品中被廣泛應用一樣,伯爵茶也被制作成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糕點。將伯爵茶加入馬卡龍,或者制作成伯爵康司、伯爵檸檬撻、伯爵蛋糕……甚至還可以做成伯爵茶冰淇淋。
作為英式茶中的傳統茶飲,伯爵茶在幾百年的發展之中,不斷創新與包容,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一款經典英式茶。
喝功效 更飲情懷
從一開始出現英式下午茶,乃至出現伯爵茶,其出現和傳播都是因為當時的英國貴族。因此,即使現在英式茶已經同倫敦一年到頭的陰雨霧氣一樣,成為幾乎所有英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伯爵茶在不少人的認知里,仍然被奉為貴族的象征,歸為上流社會的茶飲。
飲茶,不止是為了止渴,也不僅是為了品味,作為天然植物拼配而成的飲品,伯爵茶不止好喝,更是對人體有著許多益處。
作為一種將天然紅茶、特別的佛手柑精油混合在一起的茶,伯爵茶的主要成分有:紅茶、佛手柑精油、金盞花。正是有了后兩位“外援”的加入,除了和其他茶一樣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之外,伯爵茶還擁有了一些其他效用。
提神消疲功效:以傳統伯爵茶為例,它在制作過程中加入了中國的祁門紅茶,還從佛手桔和其他桔類水果表皮萃取出的油脂香味,所以香味特別,聞之使人精神大增。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喝伯爵紅茶,能很快讓不悅之事煙消云散,心情隨之輕松愉快起來,而紅茶中的咖啡堿也有使人興奮的功效。
解毒功效:伯爵茶中含有金盞花的成分,而在印度人眼中,金盞花被尊奉為神圣之花。因為金盞花具不但有發汗、利尿、清濕熱解毒的功效,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緩和酒精中毒,有益補肝的功效。
消炎殺菌功效:伯爵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經由實驗發現,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使蛋白質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滅病原菌。而且伯爵茶中含有紅花的成分,紅花中富含亞油酸和維生素E,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奇效。
生津清熱功效:夏天飲伯爵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并且產生清涼感;同時咖啡堿控制下視丘的體溫中樞,調節體溫,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
不過,時至今日,英國人喝伯爵茶,喝的不止是功效,更是情懷。
在英國,下午茶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它擁有固定的禮儀:在維多利亞時代,男士穿燕尾服,女士則穿長袍,現在的白金漢宮的正式下午茶,男性仍穿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傘,女性則穿白色洋裝,戴帽子;通常由女主人穿正式服裝親自為客人服務,以表示對來賓的尊重;享用下午茶前要先將茶杯溫過,讓80℃的茶湯不因溫度變化而走味兒而伯爵茶的精致浪漫,透露著一種英國獨有的嚴謹和優雅范兒。
偶尋時光,不妨約上三五好友,用甜美的糕點,搭配上一壺英式伯爵茶,識茶香,品茶味,盡享閑暇。
那些值得推薦的伯爵茶
伯爵茶的評測按照專業標準來看,是按照干茶香氣濃淡、茶味甜澀、茶味濃淡、精油濃淡依次評品。而又有哪些值得推薦的伯爵茶品牌呢?
川寧(Twinings)――最經典
伯爵茶自出現以來,便是格雷伯爵命茶商川寧公司為其特別制作的茶飲。在后來貴族中流傳開來的也是川寧公司生產的伯爵茶。所以,川寧自然當之無愧的成為最值得推薦的伯爵茶之一。
細碎的干茶茶葉,清爽的口感,融合了數種上等茶葉,并添加了地中海風味淡淡的佛手柑芬芳,在閑暇舒適的午后慢慢品味,享受美好的時光。
皇家婚禮(Mariage Freres)――最獨特
Mariage Freres的茶點位于法國盧浮宮倒金字塔商場,在下午茶時間總是爆滿,排隊等到天荒地老。這家已經160多年的茶商公司,最大的特色就是帝國伯爵茶。最大的特點就是加入了相當多香柑精油,味道熱情奔放。用大吉嶺紅茶作為茶基,不會被精油蓋住,也能夠凸顯精油,算是重口味伯爵茶中一個不錯的選擇。
David’s Tea――最具顏值
加拿大品牌,它們的品牌特點就是天馬行空,敢于嘗試各種拼配和調味,傳統茶經常批判此家公司,但是也抵不住它與Mariege Freres并列成為最受歡迎第二名。它們的伯爵茶更接近仕女伯爵茶,茶體偏厚,甜感明顯,因為添加了黃色萬壽菊和藍色矢車瓣,干茶的顏值特別高。但最大的特點是加入了香草調味,如同喝奶油蛋糕一般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