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定語從句課件

定語從句課件

時間:2023-05-29 17:38: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定語從句課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定語從句課件

第1篇

【關鍵詞】語法教學 presentation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111-01

一、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認知

眾所周知,高中英語新課改已有一定進程,閱讀課研究頗具成效。教師在晉級說課,公開課等活動中,傾向于閱讀課,因為閱讀課研究有體系可循,語法課研究并不那么成熟。學生也認為語法棘手。高中英語語法內容為時態,被動語態,非謂語動詞,構詞法、句中詞性成份、從句、間接引語、省略、倒裝、強調、虛擬等,難度大,學生語法薄弱,導致單選、改錯、閱讀、寫作等題失分嚴重,因此教師要探索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與策略,使語法課堂也高效。新課改背景下,使語法教學呈現多樣化。傳統模式教師講、練,學生被動接受,機械訓練,課堂沉悶,采用有效教學方法與策略很必要。本文著重從教學實踐以下方面來探索。

二、呈現語法

教師呈現語法現可用多種途徑,如brainstorm,借助圖片、歌曲、影像等。在高三學倒裝句時,筆者從“江南style”導入“我班style”讓學生回想他們運動會入場的情景,比較A、B兩種解說的優劣。A : Students of Class 14 come here. They are energetic. B: Here come students of Class 14. So energetic are they that they attract our attention.如此呈現(presentation)倒裝句,激發興趣,學生躍躍欲試,很有成效。可以說,A good presentation is half done.

三、運用教學媒介

多媒體教學使語法教學有新突破。教師可運用多種媒介,錄音機及電腦音頻、視頻,或靜或動,可聲音、圖像、文字同步,資源豐富。課件使抽象的語法生動、直觀,課堂容量加大。在教情態動詞時,我引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片段,讓學生學must 和can?蒺t:When you eat fish you must be careful with the bones.…That can?蒺t be true. 學生喜聞樂見。在教句首否定詞倒裝句時,我播放歌曲Rhythm Of The Rain顯示歌詞:“…little does she know that when she left that day…”。而歌曲Here I Am幫助學習主語是人稱代詞的倒裝句。播放《大話西游》唐僧片段及歌曲Only You,學生跟唱,記住了only加主語不倒裝,使語法教學事半功倍。

四、溫故知新

學生常混淆非謂語動詞和時態,have done 和 have sth. done、定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等。因此盡管每單元聚焦一種語法,教學卻不能孤立,要根據學情,溫故知新,理清概念。在學必修3 Unit 5同位語從句時,我利用教材Page37第二部分表格,讓學生造句,朗讀,發現特點,回顧前兩單元從句作賓語、表語、主語,學生歸納,以口訣辨異同,之后引出定語從句,作比照,如此,學生充分了解所學語法,概念清晰,融會貫通。

五、結合單元知識學習

高中英語每單元語法并不孤立,閱讀部分為語法打下基礎,在選修6 Unit 2 Poems閱讀文中,詩歌B即是本單元語法――虛擬語氣的句子,可以閱讀和語法融合,在閱讀時刻強調虛擬,讓學生發現句型,使學生背誦We would have won if we had trained harder.以此為模板,運用歸納、演繹,學習此虛擬句型。可套用框架仿寫詩,在學虛擬之中寫詩,在寫詩之中學虛擬,事實證明,收效甚好。同樣在listening,speaking和writing環節都可融合語法,強化單元詞匯、語篇的學習及鞏固加深。

六、情景呈現

根據語法內容,用影像,創設真實情景,使學生如置身其間,能激發學習積極性, 達到讓學生參與的目的。語法是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總結并運用規律的過程,以具體情境為依托,使語法具體、明了,印象深刻。在學習間接引語時,我用課件顯示人物對話,讓學生重現情境并彼此轉述,學生表現積極,主動吸收運用語法,學習效率高。在一次教現在完成進行時態時,課堂上有兩個女生一直說話,我適時利用這一情形說:They two have been talking. 正是這一備課時未料到的插曲,創設了身邊真實情境,使學生易學易懂。

七、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語法規則是從具體的語言中抽象概括而來,學語法要觀察、分析、總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教師呈現語法不必一語道破、全盤托出,要給學生以思維空間,激勵學生思考,探究規律。使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發展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能夠使學生互相促進。在互助、競爭中有更佳表現。

八、練習鞏固

語法學習要經歷呈現、分析、總結運用的過程。學生運用所學,可以通過聽說口頭練習,也可以書面習題來練習。如學定語從句,可以由簡到繁,先從填寫引導詞that、which 等入手,再找定語從句,而后用定語從句連接兩個句子,文章改寫及至寫含有定語從句的句子、語篇。根據學生狀況設定不同層次的練習,有針對性的訓練,有效適當的練習能鞏固語法,使學生掌握語法。“Perfec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九、結束語

教無定則,得法至重。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及學情,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及策略,只要教師潛心鉆研,勇于探索,就能增強語法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第2篇

一、利用課件、動畫等創設情境練習語法知識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要“以人為本”。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教學媒體營造出人性化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踐中感受和掌握語法規則。多媒體輔助英語語法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能夠發現語法點的情景,解決了傳統語法教學中語言輸入質量不佳的問題,也給學生提供了運用語法知識的情境。

初次學習某個語法項目,學生主要通過模仿、機械運用、有意義的操練及模擬交際練習等方式來運用該語法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等創造情境,讓學生運用語法知識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教學定語從句為例,教師可以投影出電影演員照片、某地的風景名勝或播放視頻片斷等,引導學生在說或寫的語言實踐中運用定語從句。比如,看到南京城的圖片,學生會說:“This is the city that I have visited several times.” 看過汶川大地震的視頻,學生可能會寫下:“This is a building which was destroyed in the earthquake.” 來源于現實生活的素材使學生感到真實,從而產生交流表達的愿望。

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語法教學的難度。在復習情態動詞用法時,課前可讓學生學唱Michael Jackson的歌曲Earth Song,課上讓學生根據該歌曲Flash動畫上所反映的環境問題,用“We must do…”等句型來造句。這種方法降低了任務的難度,使語法復習更具操作性。把語法規則和交際原則有機結合起來是語言教學的趨勢,為了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在模擬交際活動中運用語法知識,還可用幻燈片的形式提供情景。如給一幅學生上學遲到的圖片,理解語境后,兩人一組用“You must get up early.”等句型來編對話。學生在有意義的情景中感知語法規則,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操練語法知識,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中進行模擬交際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學得快、用的活、記得牢,也是多媒體教學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二、通過電影片斷或歌曲呈現語法點

英語語法概念和規則是抽象的,學生普遍反映語法學習較枯燥乏味,所以要使它變得易于接受,必須盡量使語法教學形象化和趣味化。借助信息技術是語法教學的有效途徑,它能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利用電影片斷或歌曲來呈現語法點能夠迅速抓住學生的心,使他們立刻進入求知的狀態。

定語從句是初中英語語法中的難點,是一個令學生十分頭痛的語法項目,雖然中考不作為考察的項目,但是在新目標英語教材中從七年級到九年級貫川始終。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會影響他們的閱讀能力。學生對關系詞的用法總是搞不清楚。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播放比較流行的美國電視連續劇《越獄》片斷或預告片,然后截取邁克爾與林肯兩兄弟在一起的畫面,口述“The man who is standing on the right is Michael Scofield.”,接著打開制作的課件,呈現句子“The man that is standing next to Michael is Lincon Borrows.”與“The man who is speaking to Michael is Lincon.” 關系詞that和who以鮮亮的紅色閃現出來,被關系詞替換的先行詞慢慢消失。反復幾次讓學生進行觀察然后四人一組討論關系詞的用法。之后教師進行簡單但概括性、條理性極強的講解。學生在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輕松地理解并記憶了關系詞的實質與用法。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利用電影呈現語法點給學生很強的親切感,從而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傳統的語法課堂上教師講得唇干舌燥,學生聽得索然無味。通過學唱英文歌曲則使枯燥的語法課堂變成了學生們施展才華的舞臺。教師課前挑選含有即將學習的語法點的歌曲,安排學生學唱。課堂上使用課件呈現歌詞,師生合唱,然后重點學習含有語法點的句子。例如,學唱了歌曲“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之后,學生對于不定式標志“to”的用法印象深刻,學習記憶起來感覺十分輕松。語法教學變生動了,學生們也變活潑了。他們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發生了變化,由厭煩懼怕語法變成了企盼上語法課。

需要注意的是,語法教學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文化。英語電影或歌曲中的有些句子違反了語法規則,但在英語文化中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這就要求教師備課認真,選擇素材時,要考慮到科學性與實用性。初次接觸語法點時宜選用語言規范的素材,學生熟練后再讓學生了解英語的口語特點,從而增強他們運用語法知識解決實際語言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三、運用課件解決英語課文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第3篇

關鍵詞:多媒體 課堂效率 激發興趣

素質教育的廣泛開展對傳統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多媒體教學就應運而生了。多媒體課件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不受時間、空間、微觀的限制,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學生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將課堂教學引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等。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作為內驅動系統中積極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習起著催化劑的作用。筆者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興趣,讓一節課有多個興奮點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下面談談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創設英語語言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興趣

中學生學習第二語言不是其生理發展的需要,加之缺乏語言環境,又有許多單詞需要記憶,有許多語法需要掌握,學生經常產生厭煩的情緒。要改變這種情形,就必須啟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學科越來越有興趣,學起來才會越來越自覺,越學越愛學,掌握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興趣也會隨之增強,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為了激發學生上英語課的興趣,在課前幾分鐘可以給學生播放優美動聽、歌詞清新的英文歌曲,不僅使學生的心理得到了放松,而且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同時還在某種程度上鍛煉了聽力,潛移默化中聽力也會隨之提高,聽得懂才樂意聽。課上還可以根據需要播放一些清晰的美文,有利于學生對語音語調的把握,激勵他們模仿,還能糾正某些發音,同時還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同時,聽的多了,了解的多了,知識面廣了,對于他們的寫作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課堂效率,化難為易

心理活動的規律告訴我們: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體的興趣,并被作為重點對象去感知。單詞的學習和記憶,歷來是學生學習外語的一大難點,尤其是記憶單詞。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只是為教單詞而教,造成學生死記硬背單詞,而且很快就遺忘了。單詞就像蓋房子用的磚,要想蓋好房子,必須有足夠的磚,學好英語,首先必須記牢單詞。為了克服這一困難,筆者把學單詞和多媒體結合在一起。把某些單詞放在情境中,并結合適當的圖片、畫面、音像效果來幫助理解、記憶單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tortoise和turtle這兩個詞的時候,都和龜有關,筆者分別把這兩種龜的圖片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并運用海底動畫效果展示一下這兩種龜的生活差異,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在選擇圖片和動畫的時候盡量和課本內容有關,這樣也有利于學生預習課文。上課時利用多媒體把這些圖片展現給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提高,注意力也集中了,這種狀態對于學習新知識是非常有益的。同時,他們也能夠爭取機會來表達自己所了解的知識,這樣,學生不僅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口語表達水平。

三、創設情境,身臨其境

創設情景,就是借助一定物質媒介,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組織課堂教學,激活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認知內驅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鉆研教材,發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圖像和幻燈片,以最佳的情景、畫面、音樂、色彩和語言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人教版高二英語《A New Dimension of Life》一文中,教師如果利用多媒體先向學生展示海底奇觀及海底奇異生物的圖片、動畫效果并配以英文解說,以此引入課題,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文字于一體,從不同的感官刺激學生,能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語言氛圍,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同時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色彩鮮明,聲情并茂。這就改變了以往在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教師講的單調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各種信息,將一些抽象的、難學的知識,通過圖、文、聲、像等教學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教學內容趣味化,形象化,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

四、增大課堂容量

英語知識有繁、多、雜的特點,因而個別同學若不注意方法,學起來就可能會逐步感到困難,甚至漸漸失去興趣。由此筆者發現,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可進一步吸引學生,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境中,節省了教師課堂大量板書的時間,只需用鼠標點擊或用鍵盤操作,就可以使教學內容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利用節省的時間可以根據需要加強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練習。加快課堂節奏,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聽說訓練機會,有效地提高聽說能力。可提供更多閱讀、寫作材料,并加以分析講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在一節課中獲得的知識更多,更深入,更全面。如教學英語語法時態,可能是大多數教師的一個難點,不但知識點多而且內容繁多,但只要運用多媒體對比課件便可簡單輕松解決,可以把英語中3年才學完的時態在幾節課中輕松學完,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還可以設置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根據情景運用時態,既能加深理解,還起到了鞏固的效果。

五、及時反饋,矯正偏差

每個單元結束后都應有一堂復習課,總結、復習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并通過大量的練習來使學生鞏固掌握所學知識,利用電教媒體建立反饋渠道,能及時、準確、真實地獲取對教學的反饋信息。它能增強“反饋―矯正”次數,能在課內組織學生多做練習,縮短“課后練習,考試檢查,下一輪教學調查”的檢測周期,及時檢測學生,改進教學。電教媒體能夠提供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多種反饋方式,比起傳統的反饋方式,如,提問、到黑板前書寫、留家庭作業、考試等,電教媒體所能獲得的關于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信息會更加活潑、更加生動、更加及時、更加準確、更加真實。

如復習定語從句時,在第一張幻燈片上用表格的形式打出定語從句的引導詞;第二張幻燈片上打出一些特殊規則;第三張幻燈片上打出10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定語從句的用法選擇適當的引導詞填空;第四張幻燈片上打出10個選擇題,把定語從句運用到題目中去,分析定語從句的多種變化形式;第五張幻燈片打出10個翻譯句子,讓學生根據掌握的情況,各盡所能地去翻譯這些句子,進一步提高對定語從句的理解和掌握。在練習中,學生出現錯誤,教師可以及時幫助糾正。

六、結束語

多媒體的運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速度和教學效率,是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之一。但制作課件并非容易的事,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計算機,要動腦筋,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要做大量的準備和多次的試驗,因此不太可能每課都有課件。而且,多媒體教學并非常規教學的全部,它只是常規教學手段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通過展示電腦的奇妙,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習興趣和開口的欲望。說到底,多媒體教學主要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語境,這樣才能真正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料和精良的設備幫助學生最高效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英語教學 教學方法 激發興趣

目前在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兩種尷尬現象,一種是傳統的英語語法教學,通常老師會很用心地將總結好的語法規則,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闡述,學生呢,課堂上認真聽講,并在筆記本上記下這些條條框框,課后背語法規則,接著老師便準備了大量的單項選擇形式的語法題目,讓學生反復做練習,進行題海戰術訓練,以為這樣做,學生就能在考試中就考得高數,滿足應試教育的要求。其實,這種呆板單調,形式單一的做法是弊大于利的,因為學生是被動的接收者,他們只能在老師的思維影響下來機械地完成任務。隨著各種語法信息的加入,他們勢必會產生混淆,然后在作業或考試中就會表現出正確率不高,之后就容易產生思維定勢,認為語法難學,進而讓老師產生出英語難教的觀點。另一種現象走“淡化”語法的極端,認為不講或少講語法知識就是素質教育,就是符合新課標要求,誤認為現在的中學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已經不重要了,有的教師不關注和研究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最多就是對教科書上的語法部分照本宣科地過一遍。這樣一來,導致了許多學生由于基礎語言知識和結構掌握不牢,不僅不能用準確、得體的英語進行口頭表達,更寫不出幾句沒有語法錯誤的完整的英語句子。殊不知,這兩種現象都是忽視語言能力的培養,都背離了語言學習的本質。因此,我們不單要教語法,要重新認識語法教學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更要重新探索和研究與現行新教材配套、與教學改革理念一致的高效率的語法教學方法,使之更好地為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服務。

那么,高中英語語法應該怎么教?如何使英語語法課堂活起來呢?

我的總體思路是:教無定法,要巧教善教,勇于嘗試。只有每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拘一格,勇于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綜合學生、教材、自身的特點及現有的條件,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自信,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潛能。因此,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始終關注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與提高,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的熱情,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圖片、圖表、播放動畫等形式創設情景,使其形象化,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語法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想方設法讓語法課堂鮮活起來。我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實踐總結出這樣幾種方法與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一、設計游戲的方案,引入競賽機制,激活課堂教學

以人教版新課標必修一Unit One Earthquakes為例,本單元的語法項目是定語從句,主要介紹關系代詞that,which,who,whom,whose及關系副詞when,where,why在從句中的作用。我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初中階段所學定語從句的基本結構,接著進行猜謎活動,從而重現定語從句的功能與結構;再鏈接近年來的高考單項選擇題,讓學生搶做習題,展開競賽,既復習了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的用法,又對近年的高考對定語從句的影射有了初步的接觸和理解;最后在Talking about friends的活動中收尾。具體操作如下:

1.復習回顧

我先以ppt形式呈現定語從句的基本結構――先行詞+關系詞+從句,并輔以例句,借此檢查學生對基本結構及關系詞的熟悉情況,也有利于快速激活他們已有的知識。接著帶領學生完成關系詞的表格填空。

2.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猜謎競賽:老師用課件呈現幾組圖片和謎語,要求學生根據謎語快速選出相應的圖片

I can well remember the date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由于猜謎游戲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游戲中鞏固和理解了定語從句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同時也對語法知識的復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呈現高考單項選擇題,展開搶做,允許討論,之后各組選派代表闡述討論結果并給出理由

(1)Women ________ drink more than two cups of coffee a day have a greater chance of having heart disease than those ________ don’t.(2006北京高考題)

A.who,/ B./,who C.who,who D./,/

(2)――What do you think of teaching,Bob?

――I find it fun and challenging.It is a job ________ you are doing some thing serious but interesting.(2009北京高考題)

A.where B.which C.when D.that

(3)We are living in an age ________ many things are done on computer.(2003北京春季高考題)

A.which B.that C.whose D.when

(4)Villagers here depend on the fishing industry, ________ there won’t be much work.(2008北京高考)

A.where B.that

C.by which D.without which

(5)The visitor ________passport was stolen was on his way to the US.(2009北京高考題)

A.one’s B.his C.who’s D.whose

通過練習和討論,學生們進一步理解了關系詞選擇的規則――“瞻前顧后”,增強了對定語從句的理解和掌握,也培養了他們自助、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4.談論身邊的同學,運用定語從句的結構描述班級里的人物或事件

把話題轉移到學生非常熟悉的身邊的同學、朋友身上,學生易于接受,也有話可說,更能自信從容。老師先做個示范,如:Now we are in the classroom whose windows face the south.又如:Lin Hongwei is the most clever student in our class that is always praised by the teachers.接著老師向學生明確下一步的任務:要求每個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每人至少要說出三至五個句子,描述身邊一位同學的性格特征、習慣及平時的表現,讓其他同學猜。就此進入了一個Guessing Game游戲,讓全班同學按照說話者的介紹猜猜到底說的是誰,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更濃,聽起來也更集中精神,整個課堂氣氛非常輕松活躍。學生們在完成任務和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覺使用目標語言,既避開語法規則的條條綱綱,又能在輕松的體驗式學習模式下自然地形成語言習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聽歌學語法,奇妙的音樂柔化呆板乏味的語法課堂

音樂的旋律震撼人們的心靈,優美的曲子往往使人記憶猶新。歌詞和旋律能夠激發人的想象力,有助于情緒記憶。而英語歌曲由于其內容豐富,節奏明快,加上優美的旋律,它可以讓學生在吟唱之中不需要做出多大的意志努力就能記住其中大部分內容,所以,歌曲本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英語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我的語法課堂中,我也采用了聽歌學語法的嘗試。

首先,我在眾多的英語歌曲中找到相應的語法教學內容。比如,我在教虛擬語氣時(新課標人教版選修六Unit1Art的語法項目),本單元介紹的是與現在事實相反的虛擬語氣,如果按照傳統的教法,一般是老師先介紹一下概念,然后舉幾個常見的例句,引出虛擬語氣的結構:if+動詞過去時,would+動詞原形;最后做題、操練、講評。如此一來,簡單而機械,毫無新意,學生很快就遺忘。而我是這樣教的:

上課開始,不提語法,先聽音樂,播放Tears in Heaven的MP3,讓學生欣賞一遍。

Tears In Heaven

Would you know my n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ill it be the s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I must be strong,and carry on.

Cause I know I don’t belong here in heaven.

Would you hold my hand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ould you help me stand if I saw you in heaven?

I’ll find my way,through night and day.

Cause I know I just can’t stay here in heaven.

Time can bring you down;time can bend your knee.

Time can break your heart.Have you begging please?

Beyond the door there’s peace I’m sure.

And I know there’ll be no more tears in heaven.

Would you know my n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ill it be the s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I must be strong,and carry on.

Cause I know I don’t belong here in heaven.

然后呈現歌詞,事先抽空了使用虛擬語氣那部分,讓學生邊聽邊填歌詞,就勢引入本節課的目標語言結構,聽了二至三遍之后同學之間互相對照結果,獲取更全面的信息,然后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所填單詞的形式,發現其中的規律:即從句if部分動詞都用過去時,主句都用would+動詞原形。這時老師及時指出,虛擬語氣還有其他兩種形式,今天只是學習其中的一種,也就是與現在事實相反的虛擬語氣。

最后,老師稍加解釋這首歌創作的背景及歌詞大意,帶領學生反復吟唱幾遍,感受歌中父親那種痛失愛子的心碎與悲愴,體驗出歌曲中所營造的痛苦和滄桑的氣氛,學生因此能夠深刻地理解虛擬語氣的含義及形式,在歌聲中他們體驗著歌曲帶來的快樂和美感,也感受著英語學習的無窮樂趣,不知不覺地也掌握了虛擬語氣的用法。

三、放開想象翅膀,大膽聯想,積極主動歸納,巧記語法規則

當我們講到多個形容詞作定語修飾一個中心名詞時,語法書是這樣闡述的;“當兩個以上的形容詞修飾一個名詞時,與被修飾的名詞關系較密切的形容詞靠近名詞;如果幾個形容詞的密切程度差不多,則音節少的形容詞在前,音節多的在后。”修飾詞排列順序一般為:限定詞(冠詞、代詞性形容詞)數量形容詞(序數詞、基數詞)描繪性形容詞(觀點形容詞)大小、長短、高低、形狀新舊、長幼顏色國籍材料用途被修飾名詞。

如何把這么長的沒有規律的一句話記下呢?學生都說難,記不住。其實,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教學生記住這么一句荒謬的話:大型年夜飯在中國漳州中山公園木屋舉行!學生們哈哈大笑。我是這樣解釋的:大(大小)型(形狀)年(年齡)夜(與頁諧音,顏中含頁,故指顏色)飯在中國(國家)中國漳州中山公園木屋(材料)舉行。

例如:_______ lessons were not difficult.

A.Our few first English short B.Our first few short English

C.Our few first short English D.Few our first English short

答案是B。因為它符合這樣的順序:Our限定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first few數量形容詞(序數詞在前,基數詞在后)+short長短+English中心詞,可見,如此冗長乏味的規則也可以上得有趣,學生也可以記得很牢。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只要你能記住規則,會應用,就不錯了。

總之,只要我們正確認識語法教學的重要性,用心設計語法教學課堂,在語法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教學時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語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參與、學生的活動、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放在首位,不斷更新方法、勇于創新,調動各種可以調動的因素,采用各種可以采用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熱情,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探究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體驗進步和成功帶來的快樂感、滿足感。這種快樂感和滿足感能夠給予學生無窮的動力,促使他們在進一步的探索學習中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能力。同時也使語法教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覺得學的有用、學的有趣、學的有效,使語法教學“活”起來。

參考文獻:

[1]陳艷華.《高中英語新教材中的語法教學模式及評價策略》.

[2]劉洪姣.《讓英語語法乘上歌聲的翅膀》.

第5篇

關鍵詞: 先行組織者 正遷移 中學英語教學 有效性

1.引言

英語作為是一門語言,具有與其它課程不同的特點。學好英語基本上是按照“聽、說、讀、寫、譯”的先后順序及層次進行。中學英語教學在給學生打好“聽、說”的基礎上,還要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讀、寫”的綜合能力,應大力提倡“培養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這一教學要求。這就要求每一位英語教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如何充分地利用教育心理學的有關概念,有效地解決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成為當今教學改革研究的新熱點。我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采取一種情景式導入的優化策略提高教學效果[1、2],成功地運用了“先行組織者”策略,設計并構建了幾種“先行組織者”策略[3、4]的模型,運用于中學英語教學中,提高了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2.“先行組織者”的概念

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蘇伯爾曾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5],又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意義學習,并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地接受學習。所謂意義學習[5],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而實質性的聯系,是指表達的語詞雖然不同,但卻是等值的。而非人為的聯系,是指有內在聯系而不是任意的聯想或聯系。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地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為此,他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所謂“先行組織者”[5],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其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著點,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以促進學習的遷移。

一般來說,“先行組織者”的實施,是在課始向學生提供的引導性或背景性知識材料,由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而成。“先行組織者”的實施,主張以較抽象概括的囊括性材料,給學生以適當的上位觀念,再遵循從一般到個別的漸進分化原則,最終使新舊知識融匯貫通,以形象具體的模型充當組織者,為新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準備[6―9]。

3.設計并合理構建“先行組織者”應用策略,提高中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設計“先行組織者”,將最容易與新知識建立聯系的觀念,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嵌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確保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實質性聯系,這將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實現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并逐漸構建可兼容更多新知識的開放的知識框架。

在設計“先行組織者”時應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并且深刻剖析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然后對新舊知識進行加工、提煉,形成組織者。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概念教學、規則教學等)及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變換“先行組織者”的運用策略。以下是筆者在構建“先行組織者”時所總結出來的一些教學策略。

3.1英語構詞模型策略

詞匯教學的呈現方式直接影響詞匯教學的效果。中學英語教學沒有專門的詞匯課,而詞匯對語言來說又非常重要,因此,教學中詞匯呈現方式的科學性值得探討。由于中學英語課本單元詞匯不是按其在課文中的出現順序編排,如果說呈現方式采用集中識字有利于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那么具體到每個單詞的識記呈現方式將對學生牢固地記憶詞匯、擴大詞匯容量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實驗表明:面對密密麻麻的新單詞,多數學生思想處于焦慮和抑制狀態,這種狀態特別不利于學生認知新單詞。如果教師僅僅領讀兩遍新單詞,再給學生一些例句,然后就讓他們死記硬背單詞的話,即便學生傷透腦筋,暫時記住了這些單詞,數小時后還是殘留無幾。

運用英語構詞模型的“先行組織者”策略,并結合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去呈現單詞,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即,交代任務―構建“先行組織者”并激趣―實施“先行組織者”鼓勵聯想并記憶。

(1)轉化構詞模型(conversion):不添加任何成分,不改變詞型,把一個單詞由一種詞類轉用為另一種詞類的轉化模型。比如:名詞變動詞、形容詞變動詞、動詞變名詞、形容詞變名詞、副詞變名詞等。教師在授課開始時要呈現出單詞的第一種詞類,然后在鼓勵并激發學生想象的同時,講授單詞的另一種詞類。例如:

button(紐扣)――to button(扣紐扣)?搖名詞變動詞(n-v)

correct(正確的)――to correct(改正)?搖形容詞變動詞(adj-v)

to feed(喂)――feed(一頓,一餐)?搖動詞變名詞(v-n)

(2)合成構詞模型(composition):把兩個或以上的詞組成一個新詞叫合成構詞模型。教師在授課開始時要呈現出兩個已經學過的單詞,然后再鼓勵并激發學生猜測兩個單詞合成之后的詞意,并講授新合成單詞的詞意及用法。例如:

合成名詞?搖notebook(筆記本)?搖classroom(教室)

合成形容詞?搖life-long(終生的)?搖wide-open(張大的,展開的)

(3)縮略構詞模型(shorting):把一個詞縮短,不增減意義,也不改變意義。例如:

exam(examination考試)?搖Fri(friday星期五)?搖phone(telephone電話)

P(page頁)?搖U.N(United Nations聯合國)

(4)前后綴構詞模型(affixation):由詞根附加前綴、后綴構成新詞的構詞模型。由綴合法產生的新詞稱之為派生詞(derivations)。前后綴構詞模型產生的詞匯是英語詞匯的主體。

加前綴re+uniterenuite(再聯合)?搖dis+honestdishonest(不誠實的)

加后綴tract+ortractor(拖拉機)?搖flu+entfluent(流利的)

加前后綴un+friend+lyunfriendly(不友好的)?搖pro+gress+iveprogressive(進步的)

通過以上幾種構詞模型建立“先行組織者”,可以使學生很容易與以前學過的單詞建立聯系,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單詞的意義及構成,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并很快地記憶新單詞,并且這種記憶是長久牢固的。

3.2講解敘述策略

以敘述故事的方法呈現先行組織者。前提是先行組織者本身具有情節且富有趣味性。該方法常在學習材料較長、但又有故事性的情況下使用。該方法的使用,從英語教學的角度上講,既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材料的可理解性,又可以練習學生的聽力,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好奇感。講解敘述策略即教師用生動詳細地講解的方式呈現事先設計好的組織者,如講解英語課本上出現的外國歷史作為組織者,向學生介紹外國歷史人物的小故事,從學習態度上影響學生,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有研究表明在態度的學習和改變中,榜樣人物是最主要的條件之一。

例如在講述中學英語課本第五冊第2課“Nathan Hale”(《內森?黑爾》)這一課時,首先向學生介紹美國歷史名言: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我唯一遺憾的是我只能為我的祖國獻出一次生命。)向學生提問這句名言是出自于哪名英雄人物?然后向學生講述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民族英雄內森?黑爾的故事,呈現出本課文的背景故事,從而引出本課的內容。以上內容就是在引出本課開始時呈現給學生的“先行組織者”。學生通過這個事先設計好的“先行組織者”,可以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并且能培養他們努力學習的精神。

3.3類比策略

類比策略就是設計的組織者將準備學習的新知識與以前學過的相似的知識進行比較。該法的主要特點是能夠指出新舊學習材料之間的異同,提高新舊知識的可理解性,從而保證學生獲得精確的知識。該方法適宜在原有觀念不夠清晰或不夠鞏固且新舊知識間的關系辨別不清、理解上易產生障礙的情況下使用。

例如在學習定語從句時,各關系代詞(who,whom,that,which,whose)的用法上,采用類比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如果學生已經學習了關系代詞who的用法,那么在進一步學習關系代詞which的用法時,就可以把學生認知結構中有關who的用法當作“先行組織者”呈現出來,然后通過類比策略進行講解關系代詞which的用法。

首先在課始時呈現出“先行組織者”,即向學生復習有關關系代詞who的用法:若先行詞指人,則代替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主語或賓語(如果前面帶介詞則必須用whom),并舉例說明如下:

The man who is wearing a white suit is my brother.

上句中“The man”為先行詞,who是關系代詞,指人代替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主語。

The man who/whom he wanted to see last week is in Shanghai.

“The man”為先行詞,who/whom是關系代詞,指人代替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賓語。

She is the girl with whom I went there.

“the girl”為先行詞,whom是關系代詞,指人代替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介賓且介詞于前。

然后,再通過類比策略進行講解關系代詞which的用法:若先行詞指物則代替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主語或賓語,并舉例如下:

This is the pen?搖which was given by my friend.

先行詞?搖?搖?搖?搖指物代替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主語。

This is the pen?搖which my friend gave to me.

先行詞?搖?搖?搖?搖指物代替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賓語。

這樣,通過建立“先行組織者”,并進行類比策略,使學生很清楚地認識到which主要是指物,而who主要是指人,它們在定語從句中都可以充當主語和賓語。

4.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地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先行組織者”,在中學英語的實際教學中有機地應用,“先行組織者”可以在新課開始時引入,也可以穿插于授課的過程中,并注意合理地結合CAI或Flash課件優化教學效果。我們在應用“先行組織者”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先行組織者”策略確實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在認知結構中找到支撐點,對學生的思維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激發學生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幫助學生建構良好的知識結構,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瓊.情境式導入的一種優化策略――由先行組織者引發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7,(03).

[2]張瓊.結合先行組織者的情境式導入及其案例分析[J].江西教育,2006,(20).

[3]張連云.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教學理論述評[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09).

[4]張麗冰.對先行組織者策略的一些認識[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01).

[5]奧蘇貝爾等著.佘星南,宋鈞譯.教育心理學――認識觀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王國華.淺談“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的實驗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03).

[7]李陽.基于“先行組織者”策略的大學物理教學經驗總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1).

第6篇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PPT課件設計

前言

隨著多媒體信息的發展,教師被要求和鼓勵使用課件等一些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在功能強大的各項課件制作軟件如PPT,AuthorWare,VisualBasic中,PPT以其易于掌握,編輯方便的優勢擁有絕大多數用戶。相較于實驗操作性課程,PPT的使用已經能較好體現實現英語教學目的,但廣大教師在使用PPT課件后,教學效果一般,甚至還不如傳統課堂。其中課件設計的問題和思路值得研究。

一、高職英語課件制作現狀

較長一段時間以來,高職英語教師在課件設計中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問題:

1.目的性模糊

許多教師對“課件”的理解有偏差,認為這是一種教材形式,所以他們課件設計的

目的只是把大篇幅的課本內容搬到PPT上,這樣的課件不但體現不出現代化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的優勢,還會束縛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上課就是讀大段的英文,沒有講解也沒有板書。還有人認為“課件”是多種媒體手段的展現,所以他們在課件設計中融入了太多與教學內容無關系的動畫、聲音,圖片等要素,這樣的課件設計僅僅是為了表現技術而使用技術,根本輔助不了教學。

2.藝術性差

PPT課件制作雖然很容易上手,但是大部分課件在藝術性上缺乏表現力,沒有美感。要么單調乏味;要么布局混亂,花里胡哨。不同于其他追求色彩和動畫的多媒體作品,雜亂隨意的英語課件會干擾學習者對教學內容的注意力,同時降低課件的易用性。

3.技術水平較低

由于PPT入門簡單,有辦公軟件操作基礎的教師都會制作。一般來說,界面簡潔,有文

字、圖片、能解決教學中重點和難點的課件就能算得上合格的課件。但非專業的身份也制約著課件設計的水平,比方說單調而淺顯的表現形式。更多的時候,課件是在技術上沒有考慮到運行的兼容性和穩定性。有的課件制作時運行正常,但換了個計算機,設計的英文單詞卻發不出音,或者出現內容加載速度極慢,聲音與畫面不同步,無法與操作者進行交互等情況。

二、學習理論與課件設計。

如何使學生學習效果達到最優化是課件設計主要考慮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習理論基本原則來設計課件。譬如,在講解定語從句時,可以運用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來設計教學程序。先用多個例句來解釋定語從句的概念、類型,然后通過由易到難的變式練習刺激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牢固程度。課件中可以設計人際交互模式,及時向學生提供學習反饋信息,運用糾錯和獎勵等強化手段。又例如:在口語課談論興趣愛好話題時可以借鑒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先與學習者共同回憶已有的知識經驗,即談論興趣愛好的簡單句式,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進行補充、擴展,通過呈現知識結構和不斷的信息加工,組塊化話題或課件內容,以符合學習者認識規律的方式實現教學目標。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接受和運用。課堂里學生不再僅僅是“聽講者”,而是處于課件設計的與學習主題相關的真實的學習情境里,基于任務與問題參與學習活動。例如“我在麥當勞的第一天”這課的課件設計中可以利用視頻片段多角度展現大學生現實中的兼職生活,讓學生從“假如我是…”、“假如我在…”的情景中思考問題和完成任務。像“環境”、“災難”話題的課件完全可以采集近年來真實發生的案例與圖片,通過這些真切的極富感染力的資料來喚起學生們對人與自然的思考。

三、課件設計思路與方法

通過對優秀課件的觀察和分析,一個好的課件要有如下思路:首先要對教學對象進行分析,試著回答下面幾個問題:學生基礎如何?接受能力如何?他們適應何種學習方式?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然后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找出重點難點,以及他們間的聯系。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梳理教學知識,對課件的框架結構與導航設計也有幫助。接下來要確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用教學理論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教學設計體現科學性。由于教學過程充滿不確定因素,針對一次課設計的課件往往缺乏靈活性。如果教師能將語言點或知識點做成一個個獨立的小課件,那么這些小資源既方便課上隨時調用,也方便教師們課后資源共享。在教學目的明確之后,再考慮藝術性,通常只要做到界面簡潔且教學設計有較強的邏輯性就可以了。在技術方面,素材的積累和在線學習交流必不可少,這能大大簡化課件制作時間且能把握流行脈搏,與時俱進。

四、總結

PPT課件是一種能多層次,多角度展現教學內容,豐富英語課堂的教學手段,是用來輔助教學的,教師切不可本末倒置,過分依賴多媒體而忽略了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的講解及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一堂課的成功絕不在于多媒體有多精美,教師課前對教材內容與教學對象的分析,課件設計時對學習理論和教學法的適當應用,以及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才是優質英語課堂的關鍵。(作者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第7篇

【關鍵詞】探究學習 高中英語教學 語法學習 英語閱讀

引言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本文通過簡介探究學習,探討探究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廣大的英語學習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論和實踐依據。

一、探究學習

(一) 探究學習的含義。什么是探究學習呢?探究學習的倡導者施瓦布認為,探究學習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探究來教學,二是作為探究的科學。筆者認為,探究學習應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

(二) 探究學習的特點。探究學習體現出六個方面的特征:綜合性與開放性;主動性與自主性;探究性與創造性;實踐性與過程性;互動性與靈活性;層次性與超越性。筆者認為,探究學習具有以下特征:問題性、生成性、開放性、真實性、引導性。

二、探究學習的分類

(一) 歸納探究和演繹探究。根據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探究學習分為歸納探究和演繹探究。在歸納探究中,學生從某個或某類事例出發,經過探索得出一般結論,學生經歷了從具體事實和觀察到推理的過程,在演繹探究中,教師給出概念或原理,學生探索它們具體的實質性聯系,體驗從抽象的一般規律到具體例子的轉變。

(二) 自由探究和定向探究。根據師生在探究活動中的作用程度,探究學習分為自由探究和定向探究。在自由探究中,學生自主獨立完成各種探究活動,極少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定向探究指學生在教師的大量指導和幫助下,完成各種探究活動。

三、探究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 探究學習與語法學習。現在英語學習強調聽、說的同時也不忽視語法。語法是語言的框架,要掌握一門外語離不開語法。高中英語語法規則多,如果采用傳統的講授法——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埋頭記筆記,不一會兒,師生都會疲憊不堪。這樣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課堂氣氛沉悶,所學的內容也會顯得枯燥無味。學生覺得內容多難記,學起來覺得困難痛苦,毫無樂趣可言。倘若采用探究學習方法,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下面以采用定向歸納探究學習定語從句為例。在定向歸納探究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具體的實例,讓學生觀察、分析,在此基礎之上做出歸納。教師所提綱的材料為學生歸納探究學習確定了方向和路徑。例如,教師提供下列句子,讓學生歸納總結定語從句的規則。

A plane is a machine that can fly.

They planted the trees which didn't need much water.

The foreigner who visited our school yesterday is from Canada.

He couldn't give the teacher a good reason why he was late for school.

……

讓學生觀察這些句子并進行分析,試著歸納出定語從句的概念、引導詞、引導詞的功能。帶著問題觀察這些句子能否激起學生的興趣,當他們能正確分析句子的特點,較科學地總結出定語從句的規則時,他們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未能歸納出正確規則的同學也能及時得到其他同學的糾正幫助。學生主動探究學習不僅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且學會怎么學習。

歸納探究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采用歸納探究教學,學生不僅能有效地學習科學知識,而且能培養過程技能和探究態度,促使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是一種有效的探究教學方式。

(二) 探究學習與閱讀。在閱讀中采用探究學習,把閱讀課當成探究活動,把課文主題當成探究主題,那么學生提高的不僅僅是閱讀能力。下面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4 Unit12 lesson4 The New Australians為例。

第一,進入問題情景階段。在上本單元閱讀課之前,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學生興趣和愛好,與學生共同確定探究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在此基礎上學生建立探究小組,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探究方案、方法和時間并根據小組成員的愛好和特長進行分工,如文字、美工、設計、編輯、資料圖片收集等。學生討論后,確定了探究范圍: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發展歷史、自然風景、旅游勝地、氣候特征、文化習俗、獨特動物和澳大利亞的大學等。

第二,實踐體驗階段。學生確定探究方案、時間范圍后便進入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此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收集資料。小組成員圍繞主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例如,上網、查閱報紙雜志、利用課本教材、調查訪問等方式,分析、整理、篩選資料。(2)組內交流。小組成員把各自收集篩選的資料先在各小組內交流,然后分工合作把信息資料匯總整合,以各種形式制作探究成果。

第8篇

【關鍵詞】初高中 英語語法 銜接方法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英語教師都不同程度地對語法教學進行了處理。語法的學習并不是單純、機械性的記憶,它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長難句及課文,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應靈活地安排課程,從具體的語境出發,從實際出發,將初中學生更好地引導到高中課堂。

一、初高中教材語法的異同點

初中語法在編排上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則,它符合初學者的認知規律,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難度,如時態的學習貫穿三個年級,比較零散,這對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不利于歸納與總結。與初中相比,高中語法的編排相對集中,并且安排了大量的循環復習(如定語從句多集中在必修1、2),構建了完整的知識體系。但初高中的語法知識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如直接與間接引語就安排在必修1第一單元,有助于學生復習時態人稱等;如接下來的定語從句學習,在初中階段籠統地學習了其含義,在高中階段進一步地比較了其關系詞的區別及詳細的規則,這充分體現了用學過的知識帶領學生步入高中課堂的原則,有助于學生心理上更好地適應課堂,更快地熟悉課本,從而促進了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

二、初高中語法銜接的技巧與方法

1 符合認知規律,以舊帶新,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高中教師應充分掌握初中知識,多和初中老師交流,多聽他們的課,以便用已學的知識帶入新的知識,形成新的課堂。這樣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便能有的放矢,分清主次,這樣對以前的知識既起到了鞏固作用,又對學習新知識打下了基礎。教師成功駕馭課堂的同時又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知識的熱情。有了學生參與的課堂才不至于顯得枯燥,學生對于新知識也不再顯得手足無措,無從下手。

2 充分利用多媒體,注重知識呈現與歸納。語法教學一直被人們認為很枯燥,充分利用多媒體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大課堂的互動。如定語從句的教學便可利用課件將先行詞――關系詞――從句,先行詞在從句中所做的成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呈現得一清二楚,將原本靜態的語法變得動態,生動活潑,使學生印象深刻。另外,教師可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的題目進行鞏固,因此多媒體又加大了課堂的容量,可以將知識體系更好地呈現。

3 指導學生用好一本語法書。中國有句古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鼓勵學生經常翻閱語法書,結合老師講解及書上知識,總結出自己的體系,能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學生自己查閱語法本身就是一種動手及理解的過程。

4 情境教學,發揮想象力。任何的事物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只有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也才能更好地了解它的語法作用。如強調句式的學習,可設置一個對話,對其時間地點等進行強調。時態的教學可以利用不同的畫面來表示,或利用時間軸,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時態特點加深印象。在虛擬語氣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如If I were a bird,I would…If I were a piece of cloud,I would……進而讓他們完成一首詩,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語法,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 教學中的情感交流。高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師生間和諧而良好的關系,是教育學生的重要前提,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微笑,都可能流露出對學生濃濃的關愛,要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學生們往往會因為喜愛老師而自覺遵守紀律,主動學習。每一位學生都渴望進步,正如每一條小魚都渴望海洋。我們要在課堂內外不斷地了解他們的內心,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融入他們,和他們創造和諧良好的關系,促進學習。

第9篇

關鍵詞:微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學習者;教學內容;教學媒體

微課在國內得到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和認同,并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教學實際中,這與移動技術、視頻壓縮與傳輸技術、移動終端等技術的進步和應用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在“以學生為中心”、個性化學習以及非正式學習的理念指導下,學習者更傾向于采取符合自身的學習方式,以實現學習目的,這就為微課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一、微課的內涵

國內學者對微課的研究有不同的闡釋。張一春教授認為,微課是利用流媒體,將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內容“簡短、完整”地呈現在學習者面前,達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1]。廣東佛山教育信息網絡中心胡鐵生老師指出:“微課又名微型課程,是基于學科知識點而構建、生成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而微課的焦點是“微視頻”,同時包含相關的“微教案”“微練習”“微課件”“微反思”及“微點評”[2]。焦建利教授將微課的目標鎖定為某一知識點,表現形式側重“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3]為主。專家盡管對微課研究的視角和應用的方向不同,但有其共同的特征:即微課是目標單一、用時短暫、內容集中、結構緊湊、以微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活動。

二、職業院校英語課程微課的教學設計

良好的教學設計有助于更好地指導英語課程微課開發教學資源。職業院校英語課程微課的教學設計應從教學目標、學習者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媒體選擇等方面進行設計,以確保微課程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1.教學目標的制訂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出,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培養的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因此,職業院校英語課程微課的教學目標要按照基本要求,根據學習者的特征,分解并制訂具體而細致的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2.學習者分析

制訂適合職業院校學生英語發展的教學目標,不僅要了解英語課程微課的教學內容和媒體使用形式是否適合學生學習的需要,還要對職業院校學生是否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準備情況進行分析,才能更好地開展微課教學。

以我校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的數控技術英語微課為例,在設計課程之前,考慮到選課的學生以數控專業大二學生為主,在完成一年的基礎英語學習后,在后續課程數控技術英語學習中,他們已經掌握機械制圖、公差、數控基礎等專業知識,同時還經歷過校內實訓,下廠實習,學生對未來崗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認知。因此,數控技術英語微課設計應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對知識點進行篩選,增加一些實踐操作環節或是三維動畫;同時,教師的英語教學不宜太多、太復雜,應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突出崗位常用的專業詞匯和句式;線上客觀題不宜過多,應精選精練,提供數控、機械等方面學習的PPT課件和英文說明書的下載。

3.教學內容設計

不是所有的英語課程內容都可以制作成微課,精心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作為微課素材,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職業院校英語課程微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

(1)英語課程中的重難點。如,學生在專業英語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定語從句,卻不知道如何正確翻譯,這個問題時常困擾著學生,這也成為專業英語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因此,教師在講解翻譯的過程中,可以進行科技文中定語從句翻譯技巧的匯總,如前置法、后置法、融合法等,并分別找到恰當的專業英語例句進行說明和應用。然后教師把每種翻譯方法制作成生動有趣的微課,上傳到網上供學生下載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

(2)學習過程中的易錯點。如對英語詞匯的記憶,無論是基礎英語還是專業英語詞匯,學生在記憶過程中,由于不懂常用的構詞法,常出現造詞現 象;同時也不會根據詞根對陌生單詞進行推測和判斷詞義。教師發現學生學習詞匯中的易錯點時,應進行構詞法梳理,將最常用的構詞法,如派生、復合、轉化等方法通過微課形式逐一錄制出來,幫助學生記憶詞匯。

(3)專業英語現場實踐環節。如數控技術英語課程中,介紹車床機構和功能時,如果讓每位同學都到現場去實際感受車床的結構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受課時和教學計劃的局限而行不通。所以教師可以預先在車床等機床的現場完成教學內容并錄制成微課,然后在課堂上選擇播放,或是上傳到網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側重點進行觀摩學習,然后將問題帶回課堂進行討論,以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

4.教學媒體選擇

媒體設計決定微課最終的表現形式,其優劣性直接決定了微課的質量。目前微課視頻的媒體呈現形式多樣,分別有攝制型微課、錄屏型微課、軟件合成式微課以及混合式微課。

依據職業院校英語課程微課的特點,筆者認為,以實踐類型的微課,應優先選用攝制型方式。以數控技術英語微課的實操環節――現場數控機床編程為例:首先,教師針對微課主題“現場數控機床編程”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形成教案。其次,教師在黑板上將數控機床編程的一些程序列舉出來,展開教學過程。隨后,到實際的數控機床上進行實踐演示,與此同時,攝像人員利用便攜式錄像機將整個過程拍攝下來。最后,對視頻進行簡單的后期制作,可以進行必要的編輯和美化。

另外,以理論為主的微課,擇優選用錄屏型制作方法,即“屏幕錄制軟件(如Camtasia Studio)+PPT”的制作組合。用屏幕錄制軟件可以完整地錄制PPT課件內容,教師只需要按一下“錄制鍵”,就可以完成微課視頻的自動錄制。對部分細節問題,如間隔太長,時間太短,字幕標題、聲音處理、畫面鏡頭變化等問題,可以在該軟件中編輯修改,最后合成并輸出教學視頻。

三、結束語

職業院校英語課程微課的教學設計,要充分抓住學習者的特征,突出職業院校的職業性,重實踐教學,確保“夠用”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媒體方式,確保微課程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實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這樣才能實現“讓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運用最恰當教學方法和策略講清講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掌握和理解一個有價值的知識點”的微課目標[4]。

參考文獻:

[1]張一春.微課是什么?[EB/OL].http:///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37,2013-12-08.

[2]胡鐵生,黃明燕,李 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第10篇

[關鍵詞]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六步教學法;創設情境;拓展延伸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712(2014)08-0013-03

[作者簡介]袁也晴(1983―),女,河南鶴壁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廣東省珠海市第三中學教師,中學一級。

一、優化傳統語法課堂的必要性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普遍存在“耗時多,收效小”現象。不少教師通常以考試作為終極和唯一的評價標準,因此即使是練習也是主要練跟考試相關的題型,教師引用各種規則去解釋語法現象。這樣的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局面,因而感到索然無味,教學效率很低。相反,曾有一段時間,由于誤解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新課標》)中的“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部分教師片面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淡化語法教學,希望學生在輕松的體驗式學習模式下自然形成語言習得,結果導致不少學生因為基礎語法掌握不牢,不能運用準確得體的語言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而有些教師雖然通過交際語言教學實踐認識到了語法教學的重要性,但不知道該怎樣教,只好重蹈覆轍,使語法教學重又陷入“講解規則、舉例說明、練習印證”的刻板教學模式中,從而造成了學生學習方法死板,不會靈活運用語法,導致了語法教學處于尷尬地位。

從教材角度看,新教材采用循環式編排語法項目的方式有優點也有缺點。它中斷了語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忽視了語法知識結構的連貫性和系統性,無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整體概念,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一缺點加上教師教學模式、方法陳舊,訓練方法機械落后,致使很多學生語法知識薄弱,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語法體系。因此,優化語法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勢在必行。

二、語法教學的必要性之理論依據

描述語言學認為,人們在學習語言時應研究語言是怎樣的,而不是語言該怎樣。學習者應該從眾多的例句中總結規律,這無論對習得(acquisition)還是學習(learning)都是行之有效的。Michael H. Long 和Jack C. Richards 在其合著的《非本族語英語教學方法論中》中說:“語法在語言教學中一直擔任著重要的作用……盡管對于語法要求的熟練程度在當今被弱化,但是其在聽說讀寫技能方面依然承擔著重要的作用,絕對不能忽視。”Larson Freeman在她的[WTBX]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WTBZ]中提到三維語法,即語法教學需包括某項語法的“Form, Meaning and Use”,并且重點強調“Use”。

基于以上語法教學現狀及語法教學必要性之理論依托,若既要改革語法教學,同時又能使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和運用語言結構,通過實踐,英語課堂的六步教學法可以做到。

三、高中英語課堂六步教學法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主要提出了六個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選擇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要求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習潛能,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高中英語課堂六步教學法”對于實現這樣的目標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高中英語課堂六步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語言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學習方式和課堂形態。其主要任務是通過“提煉目標――創設情境――探究問題――啟發思維――建構知識――拓展延伸” 來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開啟學生的心智,引導學生掌握英語文化和語言知識,習得英語學習策略,提高自主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四、課堂教學實施

(一)教學內容

以 Module4 Unit3 的語法項目――V-ing為例。V-ing的運用一直是學生們認為比較難掌握的語法項目之一。單純的講解和練習作用甚微,學生容易忘記,但通過創設情境,探究問題,啟發思維,建構知識,拓展延伸等方法,學生體會到V-ing在生活中的運用,能幫助學生順利地解決難題,正確使用該項語法。

(二)課前準備

教師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動漫故事“柯南智偵少女綁架案”來進行課件制作,其中為了更多地使用V-ing短語,案件內容有所改編。

(三)提煉教學目標

知識和過程:學生通過創設情境,探究問題,啟發思維,建構知識,拓展延伸等一系列活動理解并掌握V-ing的部分用法,使學生能在實際生活中合理運用。

能力和方法:運用六步教學法幫助提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和學生共同感受社會正義感,樹立生命意識。

(四)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創設情境

開篇以偵探的角度,講述他所聽到的一則綁架的新聞,新聞摘要如下:

This is EMC news. A good-looking girl named Lily is kidnapped(綁架). According to her parents, in her [CD#4] room, the [CD#4] girl left a message saying she would go to meet a net friend named “[CD#4] fish” on April 1st and her cell phone is put in her uniform which had been put into the [CD#4] machine. The very night his parents receivedphonecall from the kidnapper,whose voice couldn’t be clarified. And the girl was last seen beside a [CD#4] pool.

根據上文可知綁架的基本情況:被綁架者是一個名為Lily的女孩,與剛認識不久的朋友見面后被不明人士綁架。這個故事是有關“青少年安全”的話題,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感受“生命意識”的珍貴和社會責任感。

Step 2: Definition of V-ing――探究問題

聽原文錄音并填空。學生很快觀察到文中填空部分為動詞現在分詞做定語,而且需要填的都是動詞現在分詞表事物功能做前置定語,于是引入V-ing這一語法現象,并由學生概括使用V-ing的各種情況。

Step 3: Patterns of V-ing in Senior School――探究問題

在學生對于這起案件有大致了解之后,提供學生更多案件信息:警方已經鎖定三個嫌疑人,對這三個嫌疑人的描述如下:

1.An old woman: a retired water ballet player. Someone found that she argued with the girl Lily on very afternoon.

2.A young lady: famous dancer. Some witnesses(目擊者) said she watched the girl Lily secretly.

3. A young man: without job. People said he followed the missing girl for a long time.

此時,教師請學生分組,根據所給信息,判斷哪一個嫌疑犯是真正的綁架者,同時要求學生陳述觀點時須使用V-ing描述罪犯,這一要求就使得學生在陳述過程中頻繁使用到V-ing做前置、后置定語和狀語,這為Step 6“構建知識”環節做好了知識鋪墊。

Step 4: V-ing and Attributive Clause――啟發思維

學生在陳述過程中可能運用到定語從句,教師以此引入定語從句和動詞現在分詞的互換問題,并將學生陳述的定語從句列在黑板上,與轉換后的含有V-ing短語的句子進行觀察和比較。如:

1.A.We consider the old woman who wasarguing with the girl Lily on the very afternoon is the criminal.(學生)

B. We consider the old woman arguing with the girl Lily on the very afternoon is the criminal.(教師)

2.A. We think that the young man who followed the missing girl for a long time is the one. (學生)

B. We think that the young man following the missing girl for a long time is the one.(教師)

Step 5: Students’ Note time――開發思維

教師給出學生做筆記的時間,使其能夠有時間去記憶和消化所學知識,以開發其思維。

Step 6: Practice――建構知識

教師公布真正的 “罪犯”,并將其自述書展示給學生,但文中有語法錯誤,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自述書,找出錯誤并訂正。原文如下:

We met on the internet and “got married” in a fake community(虛擬社區). Last week,I suggested to have an appointment face to face. But when I stood in front of her,she cried she can’t imagine got married to a person like me though through internet.

第11篇

一、大學英語語法教學

1.為了讓學生能完整地了解語法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設法將語法內容進行適當的有機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況下,刪除一些瑣碎的部分,采用聯系、歸納、演繹、圖示和對比等多種方法。例如:將主語從句、賓語從句及表語從句聯系起來講解,將定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一同加以講解及區別,將動名詞和現在分詞進行比較,將過去分詞與現在分詞進行比較等。這樣能使學生融會貫通,真正懂得語法知識的橫向聯系和它們之間的差異。

2.由于中英文的語法結構在某些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處比較多,因此,教師應時常對中英文的表達進行對比,以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如“公園里又建了一個游樂場”這個句子,學生很容易把作狀語的“公園”誤作為主語。只要經過分析,學生便能明白這實際上是屬于主動形式、被動意義的結構,動作的執行者并沒有出現,用英語表達時應采用被動語態。這時教師須向學生強調此類句式必須加上系動詞作謂語方能成立。

3.語法在語言學習中既體現為語法知識條文的掌握,又體現為語言活動中語法結構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學生是否學會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獲取有效信息,解決實際問題,是檢驗語法學習是否有效的標準。換言之,語法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法的能力。應用技能的掌握是靠大量的操練和運用而獲得的。在語法練習中,教師應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改錯、英漢互譯、應用性的寫作等,而且采用的句子應多以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工作為主,與時代、潮流緊密相關。這樣不僅會激發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和參與率,而且能培養他們注重結構的辨識與運用,在應用中掌握規律的能力。

二、大學英語聽說教學

1.把聽說當作是一種交際手段,進行交際型教學,即聽要寓于說,說是聽的發展。教師應針對本單元的內容,提供一些簡短對話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交際場景,利用人物、角色、語境、話題開展教學。教師應利用對話和語境,讓學生以個人經歷或有關話題圍繞學習內容進行對話或小組討論、課堂發言乃至角色扮演,由于生活中有很多具體的語言場景,因此學生能進行具體的語言交際鍛煉,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2.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充分開展課外教學活動。教師應通過課外指導,將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進一步鞏固、落實,并使之深化和個性化,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如進行英語專題講座、組織英語競賽、開辦英語角、觀看錄像、成立英語協會或課外學習小組等。課外活動多樣化能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與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活動中創造性活動的成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有效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加大課堂容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并富有藝術性。教師可以制作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中,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欲望。這樣還能大大減少教師講解和板書的時間,使教師傳授更多的知識,增加學生課堂聽說實踐的機會。

三、大學英語閱讀教學

1.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加強對閱讀的基本技能的訓練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師應避免“滿堂灌”,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對閱讀的速度、技巧和猜詞技巧等作相應的指導。為提高閱讀速度,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泛讀、速讀、略讀、尋讀等。泛讀是指廣泛閱讀大量涉及不同領域的書籍;速讀可采用計時方式,每次進行5―10分鐘即可,不宜太長,因為在計時閱讀時學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時間一長容易疲勞,精力分散,反而低效。

第12篇

關鍵詞:中職學生;計算機英語;課堂教學

一、計算機英語在中職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

原本高深莫測、令人望而卻步的計算機領域,如今早已成了人們競相涉足的領地。對計算機的無知,被視為“現代文盲”;計算機學習熱潮遍及中國。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計算機專業英語,如計算機屏幕的信息提示、操作軟件的工具菜單、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統,這些都是用英語來描述的。由此英語水平的差異對于能否好的掌握計算機課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因此很好的掌握計算機專業英語對于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以至于將來踏上工作崗位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使得21世紀的計算機英語“昂首挺胸”地立足于職業教育的前沿陣地。

二、中職學生學習現狀

中職的學生也可以說是被高中“拋棄”下來的學生,他們首先在心態上對于學習就存在強烈的抵觸情緒,而對于英語更是讓他們加強了自身的挫敗感,英語水平可以說是極差,有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單詞的儲備量為零。每當我走進新生課堂,看到的都是學生不自信的眼神和厭倦的表情。但是出于對于計算機感興趣,或者對于游戲的熱衷,才選擇了這個專業。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難易程度,英語知識掌握好的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也相對容易一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現在提供的計算機相關軟件都有漢化包,所以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學習計算機英語上,但計算機是一門實用性強而且更新極快的學科,當有新的軟件開發出來,并應用到各個領域的時候,漢化是跟不上這個速度的,而且漢化并不是很精準的,有可能誤導人們在進行軟件操作的步驟, 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自己掌握計算機英語專業的知識總是可以讓自己處于領先的境地,不僅可以不用依賴于漢化,而且能夠提前完成相關的電腦操作。這對于以后在從事計算機工作崗位上學生來說就意味著效率和效益。所以說對于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學習好計算機英語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計算機英語的特點

詞匯: 1945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了世界第一臺電腦,計算機技術以不可抵擋之勢迅猛發展起來,并廣泛應用于軍事,科學,教育,醫學等各行業領域。英語作為計算機行業的專業用語,以其行文嚴謹周密、概念準確、表達客觀為特色。語言學家Wilkins說過:“沒有語法,表達甚少;而沒有詞匯,表達為零。計算機英語詞匯具有自己的特點。

①轉義詞較多。計算機英語詞匯中有大量的轉義詞,有很多詞匯是根據計算機的某些特點而產生運用的。如:mouse—鼠標,memory—內存,bus—總線。

②縮略詞。對于拼寫過長的單詞用幾個字母來表示其含義,更簡潔明了。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示,VCR—videocassette recorder 錄像帶,DLL—dynamic link library 動態鏈接庫。

③合成專業詞。對于太多新興的內容沒有明確的詞匯來表達,所以用含義接近的詞匯拼接合成,變為一個新的專有名詞也是計算機英語詞匯重大的特點之一。如desktop桌面,keyboard鍵盤,overwritten覆蓋。

④詞匯重復出現機率高。例如:在Java中,從第一次看到programming 我們就確定是編程的含義,直到這篇課文學完,這個詞就是這個意思,這樣每堂課不斷的重復,學生雖然會覺得單調,但單調的詞讓學生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下次再出現,學生會說,那個詞叫編程,換個解釋學生都會覺得麻煩。

語句特點 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基礎,在計算機英語教材中并沒有太難的語法知識,但各種句式的結合運用更清楚的表述了計算機專業知識內容。其特點如下:

①多用簡單句:Different computer manufacturers use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Users can then purchase this new version and upgrade the part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計算機英語56頁第1.2段)

②被動句多:計算機知識側重敘事推理,為了達到客觀準確,多使用了第三人稱來敘述,這樣在計算機英語教材中被動語句占了三分之一多:The binary numbering system and its related systems are used to measure just about everything in computer system.(計算機英語64頁第1段)

③祈使句多:在英語中沒有必要說明主語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祈使句,在計算機英語上機指導,設備使用說明上多用了祈使句:Save the file ,Enter the data. Browse through messages quickly and easily.

④雖然在計算機英語中多用簡單句,但不是絕對,也會有一些復雜的長句子在文章中出現,這類句子常用非限定動詞:分詞短語代替定語從句或狀語從句,使用介詞+動名詞代替定語或狀語從句。You can save names and addresses in the Address Book automatically by simply replying to a message.(計算機英語112頁5段)

⑤有時為了交流習慣,計算機英語中的簡單句有的根本不符合語法規則,是一個不完整的句子。我們常常能在計算機屏幕上看到這樣的“錯句” Configuration too large for memory , 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這些不符語法的句子也清晰的表達了其準確的

含義。

四、計算機英語教學目的及要求

由于計算機的特殊性,對于教材的要求也很高。計算機技術是每天都在更新的,如果學生還是停留在幾年前的技術水平面上那對于計算機英語的學習就會產生很大的障礙。新技術市場化周期短,要使學生能夠掌握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和實用工具軟件,就必須考慮教材內容的時效,達到與時俱進。所以教材內容的時效性就是選擇教材的第一重要的。同時根據計算機新的技術發展和應用情況,特別是實用性的技術和新軟件功能等,適當補充一些介紹計算機新技術的內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在掌握計算機英語的基本詞匯和專業術語的同時,掌握計算機硬件、軟件、電腦安全和網絡等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識;通過聽、說、讀、寫練習,使學生能聽懂較常用的有關計算機英語方面的簡單句子,能掌握基本的涉及計算機專業知識的簡單會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職學生閱讀和翻譯本專業英語材料的水平。內容要涉及硬件、操作系統、計算機系統的計量、文字處理與表格、電子郵件、數據庫、電腦安全、網絡基礎、萬維網和網站等計算機領域的基本知識。此外結合中職學生在上計算機專業課上發生的跟英語相關的問題來進行解答,如出現藍屏,會有相應的錯誤代碼,錯誤代碼的含義以及應怎么應對,這些都是中職學生在計算機英語課上要掌握的。

課堂教學

詞匯理解:針對計算機英語詞匯的特點,在詞匯學習上我們可以結合單詞的基本含義與計算機的相關特點進行“猜詞”。比如說mouse我們都知道這個單詞的意思是老鼠,但在計算機英語中它會表達什么含義呢?我們就可以根據老鼠的外在形像特點與電腦聯系起來,不難猜出mouse就是鼠標的意思。對于這類詞匯就要掌握其基本的意思,用適當的聯系而不用強性記憶。當然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單純的靠猜詞來學習。計算機英語中縮略詞則要求必須知道每個字母所代表的單詞含義,這是理解和記憶這類詞的關鍵。計算機專業英語比一般的普通英語學起來要枯燥乏味,特別是記憶專業詞匯更困難一些,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毅力,不怕吃苦,還要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巧學巧記,這樣才會事半功倍,收到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手段的運用: 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除了粉筆、黑板和毫無生趣的教材,完全可以用我們已經掌握的計算機技術來給學生授課,讓學生在學習計算機專業英語中不僅可以脫離枯燥還可以看到他們所選擇的專業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運用之廣,也加深了中職學生一定要學好計算機專業英語的信念。

①PPT課件。現在的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輔中都有很好的PPT課件,多彩的圖片再配以單詞,短語比學生低頭看自己的課本效果要好多了,這樣老師與學生有了互動,完全可以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到反饋,可以加速講解速度。

②音頻與視頻的結合:學生在計算機專業課上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音頻和視頻的制作方法,在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錄制單詞或者課文的錄音,當作專業英語的聽力材料,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專業英語的聽力和口語。此外在知名的計算機網站上都會提供介紹新產品的英文版視頻和動畫,發音純正,制作精美,形象直觀,時間為幾分鐘,讓學生觀看這類視頻短片或動畫,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也學到了新的技術,效果非常好。

中職學生在計算機專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提高其就業競爭力。作為教師就要廣開思路,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利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讓中職學生更好的學習并掌握計算機專業英語的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和硕县| 罗平县| 闸北区| 大兴区| 赣榆县| 民勤县| 登封市| 北流市| 潮州市| 台东县| 宁夏| 共和县| 甘德县| 社旗县| 益阳市| 阳新县| 嘉祥县| 中牟县| 江北区| 上思县| 青州市| 普兰店市| 泽州县| 桃园县| 会东县| 鹿邑县| 巢湖市| 论坛| 普定县| 沂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同德县| 祁门县| 玉屏| 若尔盖县| 古交市| 越西县| 乌鲁木齐县| 米易县|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