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六年級小學生差差差

六年級小學生差差差

時間:2023-05-29 17:38: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級小學生差差差,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Pupils'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and Test Anxiety

HU Rui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us quo and its orientation and test anxiety among rural primary school achievement goals. Methods of Test Anxiety Scale and the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Scale 270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Get data results by analysis of variance,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est anxiety rural pupil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rade.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factor in performance avoidance and anxiety, emotional factor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grasp avoidance and anxiety, emotional factor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grasp approaching and anxiety, emotional factor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Conclusion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of each variable on test anxiety has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Key words pupils;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test anxiety

0 前言

從現在眾多的動機理論來看,成就目標理論是近20年來最有影響的動機觀點之一(Elliot,1997;Pintrich和Schunk,1996;Weiner,1990)。該理論關注的是個體為什么被激發,強調個體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任務本身,以及對自己取得成績的重要性的看法,并根據個體知覺到的目標特點,劃分出:掌握目標和成績目標。農村小學生的成就目標定向是其學習心理狀態的重要表現,對農村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習生活有著極其重要影響。成就目標定向無疑會對個人對任務完成時的焦慮情況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研究探討農村小學生考試焦慮現狀及其與成就目標定向之間的關系,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將有助于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同時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有借鑒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以某農村小學的三到六年級小學生為被試,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70份(90%)。其中男生144人,女生126人,三年級64人,四年級62人,五年級60人,六年級8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成就目標定向量表

采用劉惠軍和郭德俊編制的成就目標定向量表,該量表共29道題目,分為四個維度:成績趨近、成績回避、掌握回避和掌握趨近。該量表采用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點等級記分,得分越高則表示掌握趨近、掌握回避、成績趨近及成績回避越強。該量表的掌握趨近、掌握回避、成績趨近以及成績回避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系數分別為0.80,0.69,0.80,0.79,因此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考試焦慮量表

考試焦慮量表(TAI)包括20道試題。量表共有兩個分量表,憂慮性量表和情緒性量表,各包含8個項目,這兩種因素是考試焦慮的主要組成部分。該量表采用Likert4 點量表形式,其內部一致性:憂慮性、情緒性和總量表的Chronbach 系數分別0. 80、0.84和0.90,因此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統計處理

將數據輸入裝有SPSS16.0的計算機中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

2 結果

(1)農村小學生考試焦慮的性別差異,見表1。男生在憂慮性方面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具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農村小學生成就目標定向的年級差異分析。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在成就目標定向的四個因子均上表現出顯著差異。在成績趨近因子上四年級的學生得分最高,五年級學生得分最低。在成績回避因子上,六年級學生得分最高,說明六年級學生比其他年級更容易出現成績回避。

表1 農村小學生考試焦慮的性別差異(M?SD)

注:*表示 p

(3)考試焦慮各因子與成就目標定向各因子的相關分析。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考試焦慮與成就目標定向進行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成就目標定向與考試焦慮進行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

注:*表示 p

成就目標定向的緯度中成績回避和掌握回避與考試焦慮的憂慮性、情緒性在相關性上呈顯著正相關。可以看出成績回避與掌握回避的行為越高,反映出其焦慮程度就越高。相反,成就目標定向中的掌握趨近與考試焦慮兩個維度均成顯著的負相關。說明小學生掌握趨近的程度越高,其考試焦慮程度的就會越低。

(4)成就目標定向問卷各維度與考試焦慮各因子的回歸分析,見表3。為進一步探討考試焦慮諸因子與成就目標定向問卷各因子之間的確切關系,以考試焦慮各因子為變量,成就目標定向問卷各因子為預測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有成績趨近、成績回避、掌握回避、掌握趨近。

從表3可以看出,成就目標定向中的成績回避、掌握回避、掌握趨近是憂慮性的有效預測變量;成就目標定向中的成績回避、掌握回避是情緒性的有效預測變量。預測考試焦慮的各因子中,都有成績回避、掌握回避變量,且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成就目標定向的因素中成績回避、掌握回避是考試焦慮各因子中的最重要的預測變量。

3 討論

3.1 農村小學生考試焦慮的情況分析

3.1.1 農村小學生考試焦慮的性別差異分析

在農村小學生考試焦慮的性別差異中,可以看出男生在憂慮性上方面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具有顯著性差異。更多的男生對考試結果的認知存在更多的憂慮,原因可能是認為自己無法取得更好的成績所致,加之學習壓力偏大,學業負擔重,而在中國,男性往往被要求承擔更大的責任與義務,家庭與社會不斷的給男生傳播這種思想,加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將成績的好壞與未來好壞化成直接關系,從而產生畏懼心理,又缺乏必要和及時的指導與支持,學習較盲目。而在情緒性這一緯度上男女并無顯著差異。主要是因為小學生心理發展尚不平衡,情緒控制力沒有差異所導致。

3.2 農村小學生成就目標定向的情況分析

3.2.1 農村小學生成就目標定向的年級差異分析比較

成績趨近緯度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其中四年級得分最高,說明四年級的小學生對高分成績本身的追求很高,更加關注于自己要表現得比他人優秀和勝過他人。

在成績回避因子上,六年級學生得分最高,說明六年級學生比其他年級更容易出現成績回避。這主要是因為六年級的學生馬上就要面臨小升初的壓力,這是其人生的第一次的升學,會面臨來自家長、老師期望,同學競爭等各方面的壓力負擔。所以學生更加關注避免在成績或考試中自己表現得比他人更差或愚蠢。

掌握回避分析結果顯示,掌握回避也存在年級差異。這可能主要是由于進入四年級以后,學生的學習任務愈來愈重,教學評價機制也發生了變化,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這些會導致學生有較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導致他們掌握回避目標的得分高于三年級學生。所以關注避免自己完不成任務或避免出現錯誤。

在掌握趨近緯度上存在年級差異:三、四和五年級的農村小學生顯著高于六年級的學生,三、四和五年級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這說明三四五年級的農村小學生關注掌握新知識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這與一般研究結果相違背,一般來說因為小學階段為學生第一個發展迅速期,由于隨著年級的增長,小學生的心理生理會獲得快速的發展,尤其是進入五年級后,思維由具體運算階段逐漸到形式運算階段,記憶、理解能力都會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在三、四年級時,孩子以老師為權威,想取得好成績以讓老師對自己產生好感,來贏得老師的關注與經歷上的投入,這也與老師的期望效應有很大的關系。但是當到了五六年級時,學生已經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了,與老師無關,這樣很多成績不好的農村學生就不愿意在學業上努力了。這也看出在由于學校、家庭環境與個人的影響,像農村教師數量較少、孩子父母又在外地打工掙錢的原因,讓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孩子缺乏必要的父母的教育指導與心理上的關懷。于是有一部分的農村小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困難后,家長、老師因為照顧不及時便破罐破摔。

3.3 農村小學生成就目標定向與考試焦慮的關系分析

成績回避、掌握回避與考試焦慮的憂慮性因子呈顯著性正相關。一般看來,成績回避得分高的學生其目標更加關注于如何避免表現得比他人更差,這樣無疑會表現出對考試過程的憂慮,因為他們的對考試的好壞顧慮更多,考慮事情的角度更多地從他人出發。而掌握回避得分高的學生關注于如何避免完不成任務或在執行任務期間力求避免出錯,他們把考試當成一項任務,必須要好好完成的,在學習上不易有較高的成就感,因此才會有對考試成績的更高憂慮。掌握趨近與考試焦慮的憂慮性因子呈顯著性負相關。掌握趨近高的學生更加關注掌握新知識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對考試成績的好壞并不過度計較,因此并不存在很高的考試焦慮,也沒有對考試成績的過度憂慮。

4 結論

農村小學生在考試焦慮的憂慮性緯度上存在性別的顯著性差異,男生相較女生考試焦慮憂慮性較高。

第2篇

關鍵詞:小學生;創造性思維;學業成績;影響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0-0130-04

一、問題的提出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它能夠引領著時展的潮流,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因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它為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是教學改革的要求[1]。

創造性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獨特性、精致性、敏感性和再定義性等特點,其中流暢性、靈活性、獨特性是創造性思維的三個主要的特點[2]。學業成績是學校、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注的焦點話題,那么創造性思維與學業成績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目前有關創造性思維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的現狀如下:少數研究者認為,學業成績與創造性思維的相關處于較高水平;還有一部分研究者認為,學業成績與創造性思維之間的相關處于中等水平;大部分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創造性思維與學業成績的相關處于較低水平[3]。研究者王瑞玲認為,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必須通過后天的培養才能獲得,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4]。研究者賈香花運用《中學生創造性思維測驗》量表得出如下結論:語文成績除圖形外與創造性思維的其他各因素之間的相關都達到了顯著水平;數學成績主要與思維的流暢性相關[5]。

筆者認為,已有研究的理論基礎尚不成熟,特別是有關小學生創造性思維對學業成績的影響研究還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特點,以便分析創造性思維對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問題。

二、研究對象與工具

1.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運城市學苑實驗小學和東郭小學四、五、六三個年級的學生為樣本,共發放問卷306份,回收有效問卷268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87.58%。無效問卷分為兩類:一是人口學信息不全或沒有完成問卷全部題目;二是在學業成績統計過程中缺少某一學科的成績或沒有學業成績。研究對象的年級、城鄉、性別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有效樣本的分布情況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托蘭斯(E.P.Torranee)創造性思維測驗量表為研究工具。該量表共有四道測驗題,分文字測試和圖形測試兩部分。文字部分:用簡短的話把圖中人物可能發生的事情寫下來;寫出報紙的用途。圖形部分:用給定的兩個形狀任意組合不同的圖形;在半圓上添筆成畫。每道題目分別從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上計分[6]。

(1)信度分析

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735,說明信度較好。

(2)效度分析

由表2可知,除圖形的流暢性與語言獨特性方面相關顯著、圖形獨特性與語言流暢性相關非常顯著外,小學生創造性思維各分維度之間以及各分維度與流暢性、靈活性、獨特性的相關均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說明該問卷效度很好。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城鄉差異

表3 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城鄉差異比較

由表3可知:城市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各維度得分均高于農村小學生;在流暢性、獨特性上差異非常顯著;在圖形流暢性、圖形獨特性、語言流暢性、語言靈活性上差異顯著。

2.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性別差異

圖1顯示,創造性思維各維度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 表4顯示,男女生在靈活性和語言靈活性上差異非常顯著。

表4 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性別差異比較

3.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年級差異

表5 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年級差異比較

由表5可知,流暢性得分:六年級最高,五年級最低;六年級流暢性得分非常顯著地高于四年級和五年級;六年級靈活性得分非常顯著地高于四年級;獨特性得分的年級差異不顯著。圖形流暢性得分:六年級最高,四年級最低;六年級顯著高于五年級,且非常顯著地高于四年級;五年級

四、原因探討

1.城市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各維度得分均高于農村小學生

流暢性是指面對智力任務能在短時間內做出迅速而眾多的反應,強調的是多而快。城市小學生流暢性得分顯著高于農村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相比,城市小學生接觸外界事物的渠道更多,接觸的事物也更多;大部分城市小學生會花較多的時間參加一些競技對抗性活動,學習一些思維培訓課程,比如奧數、智力大闖關等。

在圖形測試部分,雖然城市小學生得分高于農村小學生,但二者的答案卻有著很大的不同。農村小學生的答案更接近生活,更親近大自然;城市小學生的答案則跟一些新興事物、卡通人物有關。分析其原因,農村小學生有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大自然是天然的觀察室,而他們則是自覺的觀察者;而城市小學生接觸更多的是整齊的高樓大廈,面對的是海量的信息,缺少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2.創造性思維各維度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

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均早于男生。調查顯示,女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分比男生高,這與小學階段女生學習成績比男生優異的現象比較符合。

3.創造性思維在各維度上的得分隨年級的變化有所不同

創造性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得分四至五年級呈加速上升趨勢,五至六年級呈減速下降趨勢;獨特性得分四至五年級出現急劇下降,五至六年級基本持平。

第一,小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表現在小學生身高、體重的增加,思維、記憶能力的加強等方面,但不同個體存在發展差異,而且個體在不同時期自身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7]。筆者認為,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轉折期——五年級。

第二,隨著年級的增長,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再單純,學業負擔越來越重。如小學五、六年級取消了音樂、美術、計算機、興趣小組等課程,周末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寒暑假會參加各種培訓等,致使獨特性得分四至六年級整體上呈下降趨勢。

4.語文、數學及學業成績總分與創造性思維各維度得分之間呈正相關

第3篇

【關鍵詞】 視力,低;患病率;流行病學研究;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2 R 778.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7-0616-03

我國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狀況相當嚴重,且視力不良率呈上升趨勢[1-3]。視力不良成為六大重點防治的學生常見病之一,對學生視力不良橫斷面調查或對群體視力狀況的追蹤調查也較為多見[4-6]。為探討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流行規律和發展趨勢,筆者對2004-2008年銅陵市中小學生視力狀況和視力減退情況作追蹤研究,以便為學生視力保護工作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4-2008年銅陵市城區和郊鄉的中小學在校學生共計195 089名。

1.2 方法 由當地疾控專業人員每年對全市中小學在校學生進行體檢,體檢按《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實施方案》要求,采用“標準對數視力表”進行視力測定;檢測器具經統一校驗,測定過程實行質控管理。以單眼裸眼視力≥5.0為視力正常,

1.3 統計分析 應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視力不良狀況 2004-2008年中小學生總體視力不良率為55.93%~73.03%,各年級學生視力不良率逐年上升。其中初中生的視力不良率上升較快(58.12%~67.22%),高中生視力不良率在80%以上居高不下(82.36%~85.53%),初小、高小學生近3 a的視力不良率無明顯進展。見表1。

各年級女生視力不良率均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男、女生視力不良率在初二、初三和高一年級階段出現快速升高,男生在小學六年級、女生在小學五、六年級視力不良率也有小幅升高,小學女生視力不良率快速升高比小學男生提早且增幅大于男生。

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總體上隨年級增高而上升。小學二、三年級時視力不良率出現下降,此年齡段中的假性近視隨著視覺發育逐漸完善,其視力恢復正常[8];在小學三年級后視力不良率逐年級升高,其中小學六年級和初二至高一年級升幅較大,各年級間視力不良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隨著年級的升高,重度視力不良率逐漸升高、輕度視力不良率逐漸降低,視力不良輕度、重度構成比的消長約在小學五年級處于均衡狀態。見圖1。

2.2 視力減退進展情況 將中小學生分為視力正常、視力不良2組,每年追蹤觀測各組學生視力減退情況,結果顯示,視力不良組學生視力減退率明顯高于視力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小學六年級之前,學生視力減退率呈上升趨勢,在初中和高中階段視力減退率呈下降趨勢;小學二、三、四年級和六年級視力減退率升幅較大。見圖2。

2.3 城鄉學生視力不良率比較 城鄉間學生視力不良率在小學階段差異不大,初中和高中階段城區學生明顯高于郊鄉學生;視力不良率依次為郊鄉男生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銅陵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狀況十分嚴重,中小學生總體以及分年齡組的視力不良率均高于全國學生水平[1],低于北京西城區同期水平[8];初中、高中學生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重度視力不良構成比高于有關報道[9];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隨年級增高而上升、女生高于男生、城區學校高于郊區及鄉鎮學校等視力不良特點與各地報道[5,10]一致。

追蹤觀測顯示,小學二至四年級(視力正常組在小學二、三年級)在視力不良率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下,學生的視力減退率快速升高,說明此年齡段相當多視力不良學生的視力在恢復正常,同時也有一定比例學生的視力出現減退。提示此年齡段是學生視力不良發生及進展的特殊時段,是預防近視的關鍵時期[12-13]。同時此階段也是養成良好的學習姿勢和用眼習慣重要時期,不良的學習姿勢和用眼習慣將導致視力持續減退。

在小學五、六年級階段,學生視力不良率有小幅快升;重度視力不良構成比在小學五年級后大幅超過輕度視力不良;對學生個體的視力追蹤檢測也顯示小學六年級視力減退呈快速進展。多種跡象均提示,小學五、六年級應是預防和遏制視力減退進展的重點階段,此年齡段視力減退率升高應與中小學生身體和視覺的發育規律相關。視力不良組學生的視力減退幅度較大存在多種原因,一是視力發育個體差異或遺傳因素通常無法改變;二是除假性近視外視力不良的發生發展具有漸近、累加、不可逆等特點[14];三是學生形成不良學習姿勢和用眼習慣后難以糾正,對視力減退有相當大的影響,從而加劇視力進一步減退。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培養學生保持正確的學習姿勢和用眼習慣尤為重要[9,12,15]。城區學校高于郊區及鄉鎮學校的現象,除郊區及鄉鎮學生生長發育相對滯后外[16],城區學生戶外活動較少應是主要原因。

基層大規模的中小學生視力檢測因工作量和條件原因,通常未能做串鏡檢查和散瞳檢影等進一步的檢查,不能確切的診斷為近視,因此初步篩查出視力不良后,應安排或通知視力不良學生作進一步檢查,

以區分視力不良性質并明確診斷[1],不可急于佩戴近視眼鏡,避免誤診錯過矯治的最佳時期和促使假性近視發展為真性近視。

(致謝:銅陵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衛科及學生體檢組成員在本次調查中承擔了大量辛勤工作,在此表示感謝!)

4 參考文獻

[1] 季成葉.我國中小學生視力不良和疑似近視流行現狀.中國學校衛生,2008,29(2):97-99.

[2] 鄭榮領,翟黎東,徐廣第,等.學生近視眼的綜合防治.中國學校衛生,2005,26(26):1 066-1 067.

[3] 張麗華.兒童青少年視力不良的流行現狀及其成因的研究進展.中國學校衛生,2005,26(5):410-411.

[4] 王智勇.學生視力監測統計評價指標之我見.中國學校衛生,2008,29(2):100-102.

[5] 林國楨,陳清.1991-2005年廣州市中小學生視力變化.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7,8(4):434-436.

[6] 張俊賢,王琳,張海霞,等.河南省三門峽市267名小學生視力不良5年動態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8):573.

[7] 葉國昌.視力不良的分度標準.中國學校衛生,2001,22(6):488.

[8] 王俊麗.北京市西城區2002-2006年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3):244-245.

[9] 羅艷.成都市初中學生視力不良患病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 2006,27(12):1 055-1 056.

[10]張健琴.2000―2006年徐州市鼓樓區小學生視力分析.中國校醫,2008,22(2):210.

[11]阮青,劉玄華.2005年廣西中小學生視力狀況分析.中國校醫,2007,21(6):674-675.

[12]張銳.珠海市779名視力不良學生假性近視情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0):902.

[13]覃巧玲.視力不良小學生遠視、近視與年齡的關系.中國學校衛生,2004,25(5):611-612.

[14]徐文燕.上海市低年級小學生近視發生的危險因素評估.中國學校衛生,2008,29(8):681-682.

[15]趙明清.徐凌中.我國中小學生近視流行特點與用眼行為干預的主要技術.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7,21(6):60-61.

第4篇

【文章編號】: 1004-597X(2007)12-0109-04

【摘要】 目的:了解海口市小學生視力的整體分布狀況,分析學生近視發生和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為進一步做好小學生視力保護工作提出對策和建議。方法: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監測學校和監測班級,對海口市三所學校2975名在校小學生的視力狀況進行了檢查。結果:被調查的2975名小學生中,視力低下率為51.97%,其中男生視力低下率為45.21%,女生視力低下為61.12%,女生高于男生( p

【關鍵詞】 小學生;近視;視力低下;影響因素

Analysing of the pupil's the low inquisition in sight in Haikou City

Liu Liang Chen Guiho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that Haikou City grade school living sight distribute the condition, analyzing the myopic occurrence in student with develop the trend and affect the factor, for further work well the grade school livings the sight protects the work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plan with suggest.Methods The method of the adoption layering the whole flock method that draw samples makes sure to monitor with the machine school with monitors class, proceeded the check to Haikou City three schools 2975 sight for in the school grade school livinging condition. Results Were livinged the inside by 2975 grade schools that investigate, the lowly rate in sight is 51.97%, among them the lowly rate in boy's sight is 45.21%, girl's sight is lowly for 61.12%, girl higher than boy( P

【key words】 Pupil;Nearsighted;The sight is lowly;Affect the factor

青少年視力低下已十分普遍。在視力低下的現狀方面, 教育部和衛生部2000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學生近視率已居世界第2位[1],其中小學生近視患病率為30.04%。視力低下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今后就業,不僅是學校衛生的重點課題,也成為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話題。為了解海口市小學生視力低下的流行情況,我們采用分層整體抽樣的方法,抽取海口市3所小學大約3000名小學生進行視力檢查,并將資料整理統計,分析其視力低下發生和發展趨勢及其影響因素,為今后能更好地防治小學生視力低下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海口市三所小學學校,一至六年級,6~13歲,共2975人接受了視力檢查。其中,男生1712 人,女生1263人。

1.2 調查方法及內容: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確定監測學校和監測班級,按年級隨機抽足受檢人數,對海口市三所學校2975名在校小學生的視力狀況進行了檢查。視力檢查按《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實施方案》和《檢測細則》統一標準,統一方法,由專業人員檢查,使用單個視標燈顯示標準對數視力表,逐個測定左、右眼視力并分別記錄。以雙眼中視力較低的一眼列入統計。

1.3 視力判定標準:雙眼遠視力均在5.0及5.0以上者為視力正常,凡有雙側或一側裸眼遠視力低于5.0者視為視力低下,并劃分三度:輕度視力低下(4.9),中度視力低下(4.6~4.8),重度視力低下(≤4.5)。

1.4 數據分析:用檢驗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小學生視力低下率:本次調查2975名小學生,視力低下的學生為1546名,視力低下率為51.97%(1546/2975),不同學段中視力低下率在一年級最高,六、二年級次之,三年級視力低下率最低為43.85%,以后隨年級的升高視力低下率呈上升趨勢,至六年級達60.24%。一到四年級的平均視力均為4.9,而五、六年級的平均視力均為4.8,各年級視力低下率差異有極顯著意義( =2741.16,P

2.2 小學生視力低下程度分布:2975名學生中輕度視力低下有869名,中度視力低下有484名,重度視力低下有193名,分別占56.21%、31.31%、12.48%。輕度視力低下構成比隨年級的上升減少,而中、重度視力低下構成比隨年級的上升而提高。見表2。

2.3 小學生視力低下性別分布:在2975名受檢學生中男生視力低下率為45.21%,女生視力低下率為61.12%,女生視力低下率高于男生,差異有極顯著(2=71.74,P

2.4 小學生視力低下率與年級、性別的關系:在不同年級段中男女生視力低下率均大體表現為在一二年級時較高,三年級較低,但從三年級起呈逐漸上升趨勢。在一、六年級中男、女視力低下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值均>0.01),在二、三、四、五年級中男、女視力低下率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值均

3 討論

3.1 小學生視力低下包括弱視、近視、遠視以及由于其他眼病引起的視力下降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近視[2]。學生視力低下是目前我國學校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但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3.2 本次調查顯示,全部學生的視力低下率為51.97%,明顯高于1995年海南省小學生視力低下率(12.60%)及2000年國內小學生視力低下平均水平(30.04%)。從表1可知不同學段中視力低下率在一年級最高,六、二年級次之,三、四、五年級較低。三年級后隨學習年限的升高而增加。這與一般報道相似[3,4],這可能由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7~8歲視覺發育敏感的年齡段,人眼在發育過程中,生理上可能有不同的關鍵時期,視覺功能的發育(包括視覺、立體覺、融合功能等),可能始于出生4個月時,直到8歲左右才能穩固建立,所以此時的學生眼球尚未發育成熟,眼球屈光發育不全,處于遠視狀態,故視力低下率較高。另據了解幼兒園檢查視力是使用“兒童視力表”,可能對“標準對數視力表”不太適應等原因影響了調查結果。以后漸趨發育正常,而使發生率下降,但隨學齡的增長,學習負擔逐漸加重,六年級學生又面臨小學升初中的巨大壓力,畢業考試的好壞關系到能否升入重點初中,在這種壓力下,學生只有更加努力的學習,長期的視近作業,必然使視力低下率顯著增加。

3.3 從學生各年級視力低下程度情況來看,各個年級中視力低下人數均以輕度居多,中重度次之。輕度視力低下構成比隨年級的上升減少,而中、重度視力低下構成比隨年級的上升而提高。這是由于學生的視力低下一般呈現為輕-中-重的發展趨勢,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負擔逐漸加重,持續用眼時間過長,造成眼過度疲勞,由于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學生的視力不可避免的朝著一個方向發展,視力低下程度勢必逐年嚴重。

3.4 從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視力低下率情況來看,在各年級中除一、六年級男、女視力低下率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他年級男、女視力低下率均有顯著性差異。全體男生視力低下率為45.21%,女生視力低下率為61.12%,女生高于男生,男女差異有顯著性,與國內其他研究報道相似[3,4,5]。女生視力低下率高于男生這可能與以下三方面因素有關:

3.4.1 近距離操作時間女生比男生長。受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女生大多好靜不好動,在靜態中做精細操作多,有條件花在學習上時間比男性多,眼睛處于近視環境相對比男性多。

3.4.2 高年級女生年齡大約12~13歲,是生長發育旺盛時期,發育比男性旺盛,變異性大,在同等持續閱讀條件下,女性的眼睛更容易發生病理生理改變而致屈光改變,因此近視率高。

3.4.3 相對來說女生缺乏體育鍛煉,身體調節能力差。其中,在一年級男、女視力低下率無顯著性差異,可能該年齡段男、女生的性別意識不強,在課間或課外玩耍的時間和強度幾乎一致有關。而在六年級中男、女視力低下率無顯著性差異則可能是與臨近畢業男女生學習都比較刻苦,課外活動明顯減少,用眼負荷大致相同有關。

3.5 造成學生視力低下的原因除與先天遺傳因素外,還與學習環境采光條件差、不良的用眼衛生習慣 、市場上驗光配鏡質量不合格、不合理的營養膳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6]等有關。此外,在現階段,另外一些因素也應引起重視:①學業負擔過重。作者認為目前的“應試教育”應負主要責任,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學生競爭激烈,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課外體育活動明顯減少,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學生用眼時間過長,睫狀肌和眼外肌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造成睫狀肌痙攣,進而形成近視。②顯示屏對學生視力的損害。滿街的電子(電腦)游戲廳,每天的精彩電視節目,對小學生都是一種誘惑。特別是電子游戲的顯示屏,同電視機一樣,沒有任何的視力防護措施,小學生的眼睛在非常近的距離內遭受輻射和靜電的損害,再加上間歇性光源過度刺激,視力可在短時間內很快下降。③體育鍛煉及眼保健操的重視不夠。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增加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而且在適當延長鍛煉時間的同時,可以使學生的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因此對視力有保護作用。眼保健操是目前被廣泛應用的一種自我按摩法,通過對眼穴位按摩,增強眼窩內血液循環、改善神經營養,使之氣血暢通,以達到緩解和消除睫狀肌疲勞或解痙的目的。但觀察小學校中,課間操和眼保健操,認真做的學生很少,敷衍了事的人多。做操等于沒做,沒有起到應有的鍛煉和保健作用。

4 結論與建議

依據調查結果可知海口市小學生的視力狀況不容樂觀, 全部學生的視力低下率為51.97%,明顯高于1995年海南省小學生視力低下率(12.60%)及2000年國內小學生視力低下平均水平(30.04%)。海口市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其影響視力低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結合實際情況,就改善海口市小學生視力狀況提出如下建議:

4.1 鑒于兒童期間眼部各屈光的經常性變化,兒童正視化發育過程的敏感期對早期兒童視力的影響,因此應把兒童眼保健工作提前到學齡前,通過加強對幼兒視力的監測,并建立視低檔案,為從讀小學一年級開始對學生實施監測、預防、提供保健治療依據。

4.2 促使學校主管部門全面落實《保護學生視力工作實施辦法(試行)》,遵照國家有關標準主動改善學校及其他工作場所的視覺環境(包括采光照明、使用符合衛生要求的課桌椅、班級人數、定期輪換學生座位等),衛生部門應加強學校衛生監督工作的力度。

4.3 做好視力保護的科學普及宣傳工作,并將視力健康教育作為學校衛生工作和日常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學生自己了解到,近視可導致個人記憶力下降,反應遲緩,對今后的升學、參軍、職業選擇都有嚴重的影響,促使他們從被動預防近視到主動預防近視的質的改變。

4.4 注意社會綜合防治,充分發揮學校和家長共同監管和相互協助的職能。一方面,學校應在合理安排教學計劃下把“減負”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認真、確實地開展素質教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輕松有趣的課外體育活動,減少學生對游戲機、電腦、網絡游戲的迷戀。另一方面,家長和學校應相互協作,注意學生的生活起居和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培養學生正確的用眼衛生習慣,有效控制學生看電視、玩計算機、電子游戲機的時間;注意學生的營養狀況,通過合理的營養搭配,適量攝取蛋白質、必需微量元素、維生素等,供給學生平衡膳食以防止營養不良及視力低下。

4.5 鑒于女生視力低下發病率較男生高,工作中應加強女生視力保護,如加強對女生的用眼衛生指導,并相應增加適合女生活動的項目,鼓勵女生多運動等。

4.6 小學生的視力保護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其影響深遠,需要全社會、學校、家庭、個人長期的重視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汪芳潤.近視眼研究的現狀與存在問題[J].中華眼科雜志,2003,39(6):381-384

[2] 孫相玉,李衛東,王延華.1996~2001年赤峰市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的動態分析[J]. 包頭醫學院學報,2002,8(4):280-281

[3] 曹雪玲,杜慧,郭廣華.蚌埠鐵路地區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狀況調查分析[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1,7(5):377-378

[4] 梁日華.玉林市小學生視力低下狀況分析[J].廣西醫學,2005,27(2):270-271

[5] 董淑英,張峰.泉山區小學生視力低下情況調查[J]. 中國校醫,2004,18(5):450

第5篇

【中圖分類號】 R 383.35 R 179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1-0117-02

【關鍵詞】 裂頭蟲幼病;感染;學生;健康知識,態度,實踐;農村人口

曼氏裂頭蚴病是由曼氏迭宮絳蟲的幼蟲――裂頭蚴寄生于人體組織和器官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國內已有21個省市報道了500余例[1,2]。2007年初杭州淳安縣發現首例眼部曼氏裂頭蚴病患兒,并對患兒居住地蛙體感染情況進行調查,蛙體內裂頭蚴感染陽性率高達45.63%[3]。為了解該地區小學生曼氏裂頭蚴病預防知識、行為及感染情況,為制定曼氏裂頭蚴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筆者對患兒所在小學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血清學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淳安縣臨歧鎮卸嶺完小三~六年級學生142名為調查對象,獲有效問卷136份。其中男生72名,女生64名;三、四年級學生66名,五、六年級學生70名。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人員發放調查表,學生進行自填式問卷調查。調查前先向學生說明調查目的與要求;學生當場填寫調查表,隨即收回。調查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年級、曼氏裂頭蚴接觸史、曼氏裂頭蚴病知識、態度、行為情況等。

1.2. 2 血清學檢查 在問卷調查的同時,采集每名學生靜脈血3~5 mL,分離血清后置于-2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曼氏裂頭蚴IgG抗體,檢測試劑由深圳康百得生物公司提供,批號為S.m050201。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錄入計算機,采用SPSS11.5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2 結果

2.1 曼氏裂頭蚴預防知識知曉情況 曼氏裂頭蚴預防知識總知曉率為50.2%。三、四年級學生知曉率為41.7%,五、六年級學生知曉率為5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曼氏裂頭蚴預防行為形成情況 曼氏裂頭蚴預防行為總形成率為66.0%,其中三、四年級學生形成率為61.7%,五、六年級學生形成率為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預防知識與行為形成情況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曼氏裂頭蚴預防知識總知曉率為50.2%,預防行為總形成率為65.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血清學檢測結果 采用ELISA檢測的136人中,發現1例血清曼氏裂頭蚴IgG抗體陽性者。

3 討論

人體感染裂頭蚴病的方式和途徑[4,5]可歸納為4種:(1)局部敷貼生蛙肉、蛙皮,將搗碎的生蛙肉或蛙皮敷貼在患眼、傷口或膿腫上造成直接感染;(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蛇肉或其他轉續宿主的肉類;(3)喝生水和游泳誤食感染裂頭蚴的劍水蚤或原尾蚴直接從皮膚、粘膜侵入;(4)經母體胎盤感染胎兒。

調查顯示,五、六年級學生的裂頭蚴病預防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三、四年級學生,且五、六年級學生的裂頭蚴病預防行為形成率高于三、四年級學生,表明曼氏裂頭蚴病預防知識、行為與文化層次有關。提示從小學低年級開始開展健康教育有助于預防知識的豐富與預防行為的形成。其中“生吃沒有煮熟的蛙肉會患曼氏裂頭蚴病”,“曾經在電視、報刊、廣播里或其他方式看到或聽到過生吃或半生吃蛙肉會患寄生蟲病”,五、六年級的知曉率明顯高于三、四年級。2007年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現裂頭蚴病患兒后,迅速開展了該地區蛙體內曼氏裂頭蚴感染率的調查,并聯合媒體進行了防病科普宣傳。高年級學生通過收看電視,對該病有了較具體和直觀的認識,表明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重要性。

各年級小學生大部分都無生吃或半生吃蛙肉(90.4%)及用青蛙敷貼傷口史(98.5%)。盡管該地區蛙體內裂頭蚴感染陽性率高達45.63%,但人群血清陽性率較低。且裂頭蚴病預防行為總形成率高于知識總知曉率,考慮與當地不生吃或半生吃肉類的飲食習慣有關。

調查結果還表明,各年級小學生都有飲用生水的習慣(86.03%)或游泳的習慣(39.0%),因此誤食受感染的劍水蚤或原尾蚴直接經皮膚和粘膜侵入而患病的可能性很大。學生感染該病的危險性仍處于較高水平,若不加強健康教育,很可能再度出現疫情。

4 參考文獻

[1] 楊文川,周霖,侯金英.我國當前重要人體食源性寄生蟲病原.廈門大學學報,2006,45(21):163-165.

[2] 吳冠陵.人體寄生蟲學.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72-582.

[3] 朱素娟,徐衛民,王佳,等.杭州市1例裂頭蚴病例與蛙體內裂頭蚴感染情況調查.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08,3(4):附頁1-3.

[4] 周本江,王文林,雷霖.云南省曼氏裂頭蚴病流行概況.熱帶醫學雜志,2005,5(2):207-208.

第6篇

關鍵詞:思維習慣;團隊合作;應變能力

小學六年級是小學生活的收尾階段,此時的數學學習成果不僅是對整個小學學習的總結,對中學數學學習也具有重深遠影響。教師要更加負責,幫助小學生調整形態,提前進入中學數學學習的狀態。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質量呢?

一、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習慣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的學習中,比較重要的是積累做題經驗,從中尋找數學思維的感覺,而到了六年級,小學生該做的數學題目已經做得差不多了,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一個正確的數學思維習慣。

教師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習慣,可以選擇比較典型的數學題目,讓學生從中分析涉及的數學知識點,從數學知識點的角度讓學生體會出題人所考慮的數學角度,也可以綜合相關知識讓學生自主編寫有價值的題目。

二、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

進入中學之后,學生的課前準備和課后復習也變得愈加重要。在小學中,數學學習的課業負擔較輕,知識點也較好理解,相關任務一般在課堂上就可以完成,但中學的課業負擔加重,學習難度加大,學生如果只在課堂上跟教師同步進行課本學習,難免會感到吃力而收不到好的效果。

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在課前對即將進行的章節提前預習,在課堂上以提出小問題的方式檢查學生是否認真預習;課后復習在前期階段教師可以先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相關習題,后期階段學生就能自覺形成做題復習的習慣。

三、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

中學階段教師和學生的教學任務、學習任務都會有所加重,學生不可能每道題都找教師幫助解決,這時候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就發揮了巨大作用。

教師要在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對整體學生劃分小組,既有數學學習優秀的學生,又有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小組之間團結協作、共同進步,彼此之間根據學習情況形成良性競爭與合作雙重局面,比教師單純講題更具有明顯的效果。在教師抽不開身的情況下,這一學習方式就發揮了重大作用。

小學六年級數學的學習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升華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化被動為主動,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切實實現數學學習的高標準化。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 小學生 零食 零食安全 分析與建議

1前言

通過調查問卷研究了解廣州市小學生對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識、態度和行為的現狀;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發現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認知中的缺陷,分析造成這種缺陷的因素,在豐富小學生及家長合理營養的知識,減少兒童食源性疾病的發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1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采用自行設計的不記名調查問卷方法對研究對象(廣州市羅家橋虹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小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1.2變量的定義

本研究的結果所獲得的資料為計數資料,知曉率一對問卷中問題回答正確的人數/有效回答該問題的總人數,形成率一持久擁有有利健康行為的人數/受調查的總人數態度,正向率一持有利健康態度的人數/受調查的總人數。

2結果與分析

2.1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

總人數156人,其中男生共82人,占52.6%;女生共74人,占47.4%。五年級學生共87人,占55.8%;六年級學生共69人,占44.2%。

2.2受調查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認知、態度和行為

2.2.1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曉情況

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調查報告的知識內容,參與人數,知曉人數,知曉率情況詳見表1。

2.2.2小學生選擇零食時的態度

小學生選擇零食態度的調查的態度詳細情況詳見表2。

2.2.3小學生的零食行為

小學生零食行為調查行為內容,參與人數,該行為形成的人數及其形成率情況詳見表3。

2.4受調查小學生的家長對于孩子零食消費的態度和行為的情況

家長對孩子零食消費的態度以及調查情況詳見表4。

2.5受調查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認知和行為

2.5.1性別及年級與態度的關系

性別及年齡與態度的關系調查情況詳見表5。

2.5.2不同性別及年級的小學生在是否會用零食來代替三餐上的差異

不同性別及年級的小學生是否會用零食代替三餐上的差異調查情況詳見表6。

2.6受調查小學生家長對零食食品安全的認知和行為

不同性別及年級的小學生家長在孩子吃零食上的態度差異調查情況詳見表7。

3討論

3.1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和行為結果分析

3.1.1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識的掌握有待提高

調查顯示,接近八成小學生知道食品色彩不是越鮮艷越好,食品不是味道越好越對身體有利,零食配料中沒有食品添加劑不一定是安全的;但是,能后理性看待零食對身體健康影響,知道造成零食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存在著生產商、銷售商和自身原因這三方面因素的綜合,知道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的小學生較少,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如此低的知曉率是有待提高的。

3.1.2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選擇的態度是正向的

雖然在前面我們分析發現小學生對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識掌握不夠,但是,調查顯示,小學生在選擇零食時普遍能持正向態度,超過八成小學生買零食時會看廠家及品牌的相關信息,會認準了食品安全標志(Os)才購買零食,會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能夠注意到其中的食品添加劑配料表和營養標簽。但是我們發現,還有少部分小學生不會在意這些問題。

3.1.3廣州市小學生在零食行為方面是有喜有憂的

行為指人類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外部活動,飲食的健康相關行為包括對自身和他人健康狀況的影響。

喜的方面,調查顯示,82.1%的小學生不會用零食來代替三餐:同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廣州市的小學生從路邊攤購買零食的形成較低,僅有2.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廣州市有89.7%的小學生的家長只允許孩子偶爾吃一下零食,這就會導致孩子不會有習慣去路邊攤買零食;另一面,62.3%的小學生的零食來源是有家長的參與;第三,廣州市經濟發達,72.3%的小學生會從專門的零食專賣店或大型的連鎖超市。

憂的方面,僅有48.7%的小學生在口渴時會選擇喝水。

3.2廣州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和行為分析

3.2.1性別與態度和行為的關系

通過對男女性別態度的卡方檢驗,得到X=2.478,P=0.298>0.05,可以認為不同性別的小學生在零食對身體健康影響的態度上沒有差別。

通過卡方檢驗,得至X=7.731,P=0.021

3.2.2年級與態度和行為的關系

通過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態度的卡方檢驗,得到X=0.298,P=0.682>0.05,可以認為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在零食對健康影響的態度上沒有差別。

通過卡方檢驗,得到X=5.564,P=0.018

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知識上的知曉率是沒有差別的;但是,在形成率上五年級的小學生要高于六年級的小學生,可能的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理會產生一定的變化,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

3.3廣州小學生家長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和行為結果分析

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認知的形成有賴于家長的正確的引導,調查顯示,2.7%的家長對兒童零食持支持態度,6.4%的家長持反對態度,89.7%家長持允許偶爾吃一下的態度。

4結論

(1)廣州市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認知的總知曉率為51.3%,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曉率沒有差別。(2)有89.0%的小學生對零食食品安全持有正向態度。(3)廣州市小學生對健康的零食消費行為的總形成率為69.2%,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小學生對零食上癮和解渴方式的行為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小學生在零食代替三餐上沒有顯著差異,而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在此方面就有顯著性差異。(4)有89.7%的家長允許偶爾吃一下零食。

第8篇

摘 要 生活方式是影響人類體質與健康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民的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同時,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人們對物質及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以青島市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入手,通過發放問卷調查,并查閱國內外有關小學生生活方式與健康的報告和文獻,并對調查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發現多數小學生生活習慣良好,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部分小學生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足及上網時間長,影響身心健康,需引起社會、學校和家長的共同關注。

關鍵詞 生活方式 小學生 身心健康

一、前言

“生活方式”這一術語,是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提出的,他認為:生活方式是人們長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經濟、社會、風俗、規范等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習慣、生活態度和生活制度, 包括個人嗜好、認知方式和業余時間的行為活動等[1]。

當前,國內外學者對小學生健康的研究報告很多,其中基本是針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而對在校小學生生活方式方面的研究則很少。更為遺憾的是我國小學對生活方式的認識剛剛開始,仍處于一味的強調應試教育,而沒有確實的做到素質教育;看重升學率,而沒有做到全面的素質教育。故本文以青島市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入手,通過發放問卷調查,并查閱國內外有關小學生生活方式與健康的報告和文獻,并對調查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力求把握小學生校內外的生活現狀,并提出建議。

(一)小學生現狀分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小學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影響,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研究表明當代小學生良好的生活方式有以下幾點:①合理膳食: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引導,能夠做到飲食規律。②適當的體育活動:參與學校安排一些體育活動和課余活動項目來提高身體素質。③良好的行為習慣:多數小學生能夠做到走路姿勢正確,坐姿合理,文明有禮貌等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④合理的情感宣泄:通過學校和家長的教育,一些小學生能夠做到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感情宣泄,比如寫作,和大人溝通,和同學傾訴等。

當代小學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可歸納為以下幾點基本特征。①“消費主義”觀:小學生的消費行為變得情緒話、感性化,大部分都脫離了商品本身,熱衷于附加值。②娛樂網絡化:有些小學生把閑暇時間花在網絡上,網絡使得小學生拋棄了很多積極向上的戶外活動,把娛樂深度網絡化。③追求時尚文化:在時尚文化影響下,小學生吃的是KFC,穿的是NIKE,玩的是PSP,看的是日韓劇……“網友”,“網戀”一大堆[2]。長時間熬夜,對身體是一種極大地傷害。國外流行病學、社會醫學和臨床社會調查證明,制約人類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占50%—55%[3]。

(二)研究小學生生活方式的意義

俗話說:“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說明了加強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指的就是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地位。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時是人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12歲以后,孩子已經形成很多習慣,新習慣要想扎根就很難了。所以要對小學生的生活方式進行研究,找出不足,及時糾正,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青島市小學三年級、六年級學生各100名,其中三年級、六年級男生女生各50名,共200名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范圍在9~13歲之間。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與小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相關研究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概括和提煉,了解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研究的現狀,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

2.調查問卷法

本次調查是利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三年級,六年級的學生共發放200份調查問卷,全部問卷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效完成。回收有效問卷200份。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為本文提供數據資料。

三、小學生生活方式的調查與分析

(一)日常飲食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在一日三餐按時進餐方面,三年級學生基本都能按時進餐,比六年級學生飲食有規律;六年級有10%的學生飲食規律較差,存在不吃早飯,節食、偏食,暴飲暴食等現象,無規律的飲食是造成消化系統疾病和頭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影響身體健康。需要家長和老師加強引導。

(二)日常生活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三年級學生基本不上網,而一半以上的六年級學生有上網習慣,并且其中多數上網時間超過一小時,說明六年級學生沉迷網絡的情況比較嚴重,需引起老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絕大多數小學生看電視,但多數時間都控制在2小時之內,三年級和六年級學生比較,70%以上的六年級學生看電視,需引起老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謹防網絡沉迷及電視沉迷。

(三)睡眠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八小時的睡眠時間,只有26%的學生睡眠時間少于七小時。說明大多數學生睡眠時間還是合理的,要加強對少數學生進行監督。

(四)體育鍛煉

調查結果顯示,有17%的學生每天鍛煉20分鐘以內,33%的學生每天鍛煉30分鐘以內,有50%的學生每天鍛煉30分鐘以上。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小學生有課外運動習慣,根據體育研究,每個人每天必須堅持半個小時以上的體育鍛煉,才能起到鍛煉效果,不過還有一半同學達不到要求。

(五)生活自理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能自己整理書包,準備學習用品,說明現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強。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時在一定范圍內流行著超前消費的社會思潮,這使得家長們的生活觀念也產生了一定變化,很少對孩子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教育。家長要讓孩子學會一些基本能力,慢慢培養動手能力和吃苦能力,加強挫折教育。

四、小結

本研究通過隨機抽取青島市小學三年級、六年級學生各100名,其中三年級、六年級男生女生各50名,共200名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入手,通過發放問卷調查,并查閱國內外有關小學生生活方式與健康的報告和文獻,并對調查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研究結果表明,多數小學生有規律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能夠保證8—9小時的睡眠時間。

(二)近一半小學生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時間,缺乏運動對小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必須引起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重視。

(三)少數小學生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每日上網和看電視的時間過長,應謹防網絡及電視沉迷,需進行管理和約束。

(四)多數小學生自理能力較強,家長、老師正確引導的同時,應加強挫折教育和吃苦耐勞教育。

參考文獻:

[1].陳青萍.現代臨床心理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432-441.

第9篇

六年級學生已經確立了較穩定的性格,但是對自己本身個性的認識不是很清楚。

一般心理特點

1、重視敘述理由

六年級學生處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過渡期,既帶有少年的天真,有時常表現出青年人的成熟。

隨著知識的積累和對事物體驗的深化,六年級學生內心世界比較豐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對事物的分析和主觀體會,對很多問題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六年級學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關鍵。同時表現出不服輸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長說服不了孩子。

孩子討論問題時所尋找的理由主要來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沒有更大范圍的論證能力。

2、記憶力迅速增強

六年級學生的短時記憶力不低于成年人。記憶準確率也比較高。記憶力增強,使大腦中存儲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進行比較復雜地推理和運算。記憶力增強也是辨證思維的一大前提。

3、對報刊感興趣

六年級學生一般都關心報刊,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信息。討論文藝表演、體育比賽成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蹤社會熱點,崇拜偶像,表現出作為社會一員的責任心和浪漫色彩。

六年級學生應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在參與社會事務過程中,逐漸理解自己作為普通社會成員的地位和角色,開始確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們開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學生懂得應做適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4、學會討價還價

班級選班干部時大多數人會立即表態:“我可不愿意當班干部,累死了”,“選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選上了,他內心會很高興,而且會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需要什么東西不是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通過其它手段與對方達成交換條件,“換取”所希望的東西。

六年級學生容易短時間失去自信,這是進入青年期的心理恐慌。要正確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務和將來的作為,把生活目標與這些有目的的行為結合起來,把“力所能及”作為自己的行為座右銘,不要因為困難太多而失去進取的勇氣。

六年級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學,學習壓力很大。生活方面也不那么隨便,受到更多的約束。城市六年級女學生中大約有一半都出現了月經現象,心理活動更復雜。這些都表明,六年級學生實際上已開始進入青年時期。

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確立學習目標,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如何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獲取“一份辛勤一份收獲”的愉悅感;形成正確的集體意識及友誼觀,克服不良的小團體意識,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適當態度;進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主題:獨立

第一學期建議,掌握學習要點

1、提高學習效率

由于課程增加,六年級學生完成作業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占有許多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顯得十分重要。

2、主動擴大知識面

除了主要課程之外,六年級學生還應涉獵一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內容,作為以后學習的基礎。有精力的學生可以對接觸到的新知識進行主動的鉆研。在學習中遇到的許多疑難題目,不要輕易地尋求一個答案就放過去。

六年級學生注意社會新聞事件,對于社會動態、自然災害、交通環境等都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對歷史上一些重要時期和名人軼事也比較關心,有些學生可以運用查閱的資料寫作,正面評論社會事件,對此,老師、家長應積極提高幫助。

3、學會合作

六年級是小學生活最后一年,所以這些學生是小學生中的大哥哥、大姐姐,集體觀念比較起來應該最強。在家里也是小大人,應該理解大人做出的選擇,同時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且應該懂得集體合作的意義。

第二學期建議,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

讓六年級學生敢于承擔責任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前面提過的力所能及。整理房間、擦拭家具用品、清洗衣物等內務應該主動及時地做好。購買糧食、維修電器、勸阻成年人吵架等已經超出了他們能力范圍,不要勉強去做。

為了指導孩子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可以選擇一些事情讓他做一做看,判斷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可以讓膽大的孩子收斂一些,另方面可以讓膽小的孩子增強自信心,在許多事情上并不比別人差。另外,也讓孩子明白,通過多次訓練,可以達到較高的水平。在嘗試做新的事情時,失敗是難免的,不過多次失敗會傷害自尊心,應注意保護孩子的積極心態。

耍心眼兒

五年級后半學期開始,學生們變得伶牙利齒,能說會道,學會耍心眼了。

六年級學生懂得一些游戲規則和行為準則了,有時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制造假象迷惑家長或老師。六年級學生也學會指揮比自己小的孩子做事。坐在一邊等著讓小同學給自己買吃的,或者讓人家做事,自己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指揮。(班主任 banzhuren.cn)也有的故意小同學之間打架,在一邊看熱鬧。這是受社會不良現象和電視動畫片影響,開玩笑尋求刺激帶來的行為結果。喜歡指揮別人,凌駕于他人之上,也許表現出領導才能,但是如果孩子總是出壞主意,讓比他小的孩子做事,就要注意引導,必要時嚴厲制止,避免出現不良后果。

集體做壞事

六年級形式的團體意識很強,在集體活動中可以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但是由于不能清楚地區分自己和集體的關系,常常為了團伙的利益冒險做壞事。根據對幾百名兒童行為的跟蹤調查,發現孩子們在課余時間、特別事假期成幫結伙的很多。在9——12歲的小學生中幫派意識很重,一些家庭條件好、身強體壯、喜歡支使他人的男孩子;模樣漂亮、家里管教很松、有錢有物、行為自由散漫的女孩子都永遠成為幫派的小頭目。十歲左右的孩子價值觀念本來就不穩定,加上小頭目的胡亂指揮,使孩子們手足無措,心理偏激,經常盲目做事。一些膽小的孩子害怕受欺負,故意加入一個團伙給自己壯膽,但在團伙內又不敢說話,盲目服從。

第10篇

現行小學英語教材大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的PEP實驗教科書,是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的整套教材,若未學前三年的教材,直接學習六年級的英語教材無異于空中樓閣。而很多農村小學的英語課程學習正是從六年級開始。六年級英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復習前三年的小學英語基礎知識,又為學習初中英語打好鋪墊。六年級英語教師在教授教材的時候,面對毫無基礎的學生,和有一定難度的內容頭痛不已。筆者認為小學六年級英語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明確每一堂課教學目標,做到一滴雨一點濕

教師要上好一節課,就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并靈活機動的加以實施,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成效,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合理的發展。

農村小學六年級學生基礎差,上課的內容不宜多,要學生當堂課便能掌握課堂內容,不把任務留到課后,使英語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去。比如,一節課可以只教授五個單詞,學生要在四十分鐘學會聽,說,讀,寫。由于教學內容少,學生學起來會簡單地多。在課堂上,教師要尤其注意落實學生的讀寫情況。農村很多小學班級少,人數多,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由每一組的小組長對組員進行檢查。教師檢查小組長就可以了。

隨著學生能力的提高,課堂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另外,每堂課要留點時間做小結,讓學生明白本堂課學的內容,加深印象。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方式多樣化

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原動力,在英語教學中使用游戲是激發興趣的一個重要手段。游戲能使呆板的課變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會所用的知識。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過去式短語就可以用到“舉一反三”游戲,師生一起進行動詞原形與動詞過去式快速轉換的搶答賽,如:

T:Go to a park.

Ss: Went to a park.

T:Go fishing.

Ss: Went fishing

師生快速問答,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鍛煉他們的反應能力,又能讓學生熟練說出動詞短語的過去式。

課堂上的游戲是學習知識的一種手段,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活躍氣氛,而沒達到學習知識的作用。

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方式也應多樣化,要把學生的聽說讀寫結合起來。上課多播放錄音,讓學生跟讀,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標準的語音。學生在課堂上,除了讀,還要注重寫。很多學生讀書背課文十分流利,但當你單獨句子寫到黑板上時,他未必認識。小學生善于模仿,但是不懂思考。農村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不具備分析句子的能力,教師除了教單詞,還應該講解一些簡單的語法知識,如be 動詞,動詞的第三人稱等,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學生對句子背的多,寫的多,對于他們寫作文很有幫助。

三、多做題,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

第11篇

語文的考到了小學中高段就已開始離譜,照理說,只學書本上的知識,只考書本上的內容,學習就可以輕松很多,但若只有這些,便看不出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所學知識能否靈活應用,由此,語文考試中總有許多課外的東西出來,漸漸地,越變越多,也就沒有邊際了。開始時,上面考什么課外內容,老師課內就補什么課外知識,像成語啊,古詩啊,歇后語啊,等等,后來就成了什么都要考了,內容寬泛得很。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年級的界限也越來越淡,有些內容三年級的小學生在考,六年級的小學生也在考,而且完全一樣。就像這次縣里的期末考試卷,五年級的閱讀內容就是六年級在第一次摸底考時的內容,五年級的作文題又明顯難于六年級,在要求上也幾近相同,字數都在400左右。試卷上除了幾題按課文內容填空不同之外,根本沒有區別可言。

作為語文教師,多是越來越摸不著頭腦了,雖然試卷不難,學生易做易答,也還能分出各種檔次(這是學生的差異造成的,不是試卷難易的梯度),但這樣的考也讓教師和學生無從入手了。教師就只是教著書本,并不知道教這些有什么用,卻用大量時間來為學生補習課外知識。事實上,現在的試卷上什么題目題型都出來了,內容五花八門、稀奇古怪,很多像學生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成語也都作為考試的內容,甚至對聯、古文等也都出現在小學試卷上了。為了體現語文的生活性,試卷上頻頻出現的是各種生活語文,比如情境填空、廣告指錯、用字規范等等。

語文究竟該考什么?許多老師也不明白。只覺得現在的試卷越來越難,就像其他所有學科一樣,似乎人的素質在不斷提高,人的潛能在不斷增長,知識的接收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所以考試的內容也要不斷加難。第一個難,便是教材難。變了幾回教材,教學的老師直說現在的教材越來越難了,很多低段老師都抱怨學生接受不了,于是差生不斷增加,老師也都是匆匆教過,不能讓孩子細細咀嚼,同時,由于教學上任務繁重,對于低段學生的各種習慣養成就忽視了,幾乎沒有幾個人的握筆姿勢是正確的。另外,為了迎合小學生活開始時的這種緊張忙碌而又頗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家長們都已在孩子幼兒時期開始灌輸小學知識了。競爭從幼兒園開始已擺在眼前。還有的孩子因為家長育子心切,都提早入學了,所以導致孩子更加接受不了這么難的新知了。而這些知識有沒有必要在小學低段就進行“輸入”?很多專家都持否定態度,覺得孩子的成長規律告訴我們,他們在到了一定的年齡以后,自然就能輕松接受這些知識了,而在他們的心智還未成熟到一定程度時,這無異于拔苗助長。第二個難,就是考查難。小學一二年級的題目,大學生都做不出來,這是完全的事實。拿那些猜字、填字題來說,看著這些像詩一樣的題目,和那么多的比喻、擬人手法的表述,以及那曲折的思考方式,沒有經過專門學習的大學生是做不出來的。于是,家長也常抱怨輔導不了現在孩子的作業。而考核是經常有的事,題目里出一些怪題、思考題、課外題是家常便飯,很多知識有著新的表現形式,課外的東西有時能將老師難住,往往自己也不會做,需要借助網絡和其他媒體的幫助才能解決,甚至還有懸而未決的題目,只能做放棄論處或作模棱兩可的敷衍了。

教的還是教著,學的還是學著,考的還是考著,這幾方面什么時候能夠更和諧些,更能有章可循呢?亟待語文教學的進一步改革。

(時2007/06/27)

第12篇

那么淮陰師院附小是如何去做的呢?筆者愿意講幾個事例,說說德育回歸之路上的道道風景。

課間追打催生“魔王爭霸賽”

淮陰師院附小有近60年的辦學歷史,校園各功能區的設計受制于時代因素,學生活動區域離教學樓比較遠,加之課間時間有限,學生只能在教室門前狹窄的走廊上休息游戲。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的孩子們很自然的就追打嚷叫起來,課間充滿了吵鬧的聲音,也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學校先后推出了加強常規教育和檢查,要求教師課間“無縫對接”等措施,但是效果均不理想。

究其根源,是沒有去“理”吵鬧追打的根本原因,把解決這一問題的“寶”押在“管”上,也缺乏“導”的意識。理清問題的實質后,德育處精心策劃,開展“魔王爭霸賽”活動。所謂“魔”,就是益智玩具魔尺,魔尺小巧,攜帶方便,對場地沒有要求;魔尺千變萬化,難易適中,在時間上沒有限制。“魔王爭霸”,就是把握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以一個響亮的名頭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要想變出與眾不同的事物,能夠在高手如云中脫穎而出,那就必須去思考、嘗試和交流。為期一個月,一方面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比賽的規則,學習變化的技巧,和家長一起開發自己的“獨門絕技”;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良好習慣。

“魔王爭霸賽”是基于學生的客觀需求、融合學校常規要求,激發學生內在動力、提升綜合素質的一次有意義、有成效的德育活動。它將原來的“頭痛十分鐘”轉變為“成長十分鐘”,更加成為學生自然生活的真實部分;真實的事物,才有生命力。生態德育,一定首先就是這樣的真實。

差異資源成就“一六手拉手”

一年級和六年級是小學階段兩個比較特殊的年級。一年級學生剛剛入校,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角色有待轉化。六年級學生將要畢業,學業重了,思想活了,自信心出現反復,逆反心理也悄然生發。老師在這兩個年級教育教學上面臨的問題也更為復雜與棘手,同樣“壓力山大”。

在一次新少先隊員入隊儀式上,我看著六年級學生為一年級孩子莊重地佩戴上紅領巾,一個設想油然而生:讓一、六年級“手拉手”!想法好不好,需要實踐的檢驗。在學校例行的春游活動中,這個設想得到了落實。

六年級和一年級各班一一對應,建立“手拉手”關系,六年級學生的責任意識被激發,好像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大人,對老師平時講的“大道理”有了切實的體會。一年級學生感受到了來自校園內部的濃情關懷,對行為規范的認同也更為主動。老師們在“袖手旁觀”之余,紛紛驚嘆于學生的神奇轉變。嘗到了甜頭后,“一六手拉手”活動得以系列化延伸,學習少先隊知識、傳授魔尺技巧、互寫新年祝福……在火熱的溝通交流中,一年級學生的成長自不必說,六年級學生也在暗自注意言行、努力提高寫作水平、增強資料收集和講解能力。

這是“有意”的德育,但不是“刻意”的德育。大自然中,只要有合適的環境,無心插柳而成的美好風光,往往給人帶來驚喜。生態德育,應該有這樣的意識。

還校于生啟動“我是妙語王”

當代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多次親臨淮陰師院附小,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予以點評和指導。在一次來訪中,葉老師開玩笑的對校長戚桂榮說:“你們附小的校園文化叫做‘向陽’文化,但是在學校的環境中,我看不到多少學生的痕跡,看來陽光還沒有照到學生的身上。”話語詼諧,但寓意深刻。學校立即進行了反思,校園是老師工作之所,但歸根到底,校園更是學生成長之地。把校園還給學生,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上和組織活動的方式方法上有轉變,在環境文化方面也同樣要凸顯這種理念。

為此,德育處啟動了“我是妙語王”活動。大幅的宣傳畫面上,兩行字格外醒目:“別看我們年齡小,聰明的頭腦中,有你想不到的精彩!我的思想,等你來分享!”在為期半個月的活動中,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發揮想象,積極參與,寫出了一句又一句充滿童真和智慧的話語,有些妙語中蘊含的思想,讓大人看了都贊賞不已,自嘆不如。借用孩子的妙語: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充滿活力,則淮陰師院附小充滿活力!小小妙語,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學生成長的足跡!“我是妙語王”活動帶給學校的是喜悅和反思,帶給學生的,則是一次“當家作主”的生命體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临湘市| 晋宁县| 信阳市| 雅江县| 怀来县| 新河县| 永吉县| 阿鲁科尔沁旗| 抚顺县| 方正县| 济南市| 伊川县| 武冈市| 沂源县| 太仓市| 黄骅市| 吴桥县| 德昌县| 上林县| 宝丰县| 余姚市| 康保县| 雅江县| 盘山县| 侯马市| 白河县| 连平县| 利辛县| 永年县| 赤水市| 治县。| 辽阳县| 永靖县| 罗田县| 长丰县| 石林| 合作市| 闸北区| 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