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33: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巡檢服務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RFID; 電力巡檢系統; 傳輸距離; 抗干擾分析
中圖分類號: TN915.853?34; TN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12?0159?03
Abstract: Aiming at the low analysis efficiency of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anti?jamming analysis method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spection system, and poor optimiz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a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anti?jamming analysis method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spection system based on RFID is put forward.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spection system based on RFID and inspection process ar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analysis direction for this method.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o obtain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optimization func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spec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mode of input coil winding and output coil winding in system circuit. The anti?jamming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chieve the high?grade, medium?grade and low?grade anti?jamming analysis schemes according to the disturbed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transmission channel. The medium?grade and high?grade anti?jamming analysis schemes are used for the forward?direc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the system. The low?grade anti?jamming analysis scheme is used for the reverse?direc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superior optimization performance for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spection system, and high analysis efficiency.
Keywords: RFID; electric power inspec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ti?interference analysis
近年來,數字化領域發展迅猛,各行各業以及居民的用電量明顯增加,電力設備的穩定運行關系著國家經濟命脈,也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如何合理解決電力設備故障、維持其穩定運行,是人們關注的重點[1?3]。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能夠及時發現電力安全隱患,是保障電力設備穩定運行的基礎。隨著科研組織對電力巡檢工作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傳輸距離及抗干擾能力的重要性,ζ浞治齜椒ǖ難褚渤晌科研組織的重點關注內容[4?6]。
1 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沖突式的通信技術,能夠直接使用無線射頻信號對目標進行特殊信息識別。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數據容量大、體積小,并且自動化水平較高,可有效減少用工成本。圖1為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結構圖。
由圖1可得,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處理芯片和RFID手持終端。其中,電力設備射頻標簽來源于被巡檢區域中的電力設備,RFID手持終端是巡檢人員在巡檢工作中使用的無線射頻終端,它具有攜帶方便、使用環境無限制的優點;軟件部分包括數據庫服務器和控制中心。
在電力巡檢工作中,電力設備射頻標簽會被實時采集并自動寫入到RFID手持終端中,RFID手持終端將對電力設備射頻標簽進行定位和巡檢時間的填制等處理。經RFID手持終端處理后的電力設備射頻標簽含有設備故障、故障產生時間、故障設備定位等信息,這些信息將傳輸到處理芯片中進行分析。
2 電力巡檢系統傳輸距離及抗干擾分析
2.1 系統傳輸距離分析方法
2.2 系統抗干擾分析方法
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擁有兩條傳輸通道,分別是電力設備射頻標簽采集通道和RFID手持終端處理通道。所提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抗干擾方法將電力設備射頻標簽采集通道的方向標記為正向傳輸,反方向的傳輸方向則為逆向傳輸。
根據第1節的描述,可知正向傳輸通道要長于逆向傳輸通道,因此所提方法構建出如圖2所示的系統傳輸通道干擾模擬圖。
由圖2可知,正向傳輸通道的距離較長,因此比逆向傳輸通道更易受到干擾。干擾因素主要包括:不明身份人員對巡檢方案的非法變更、電力設備電子編碼的非法盜用、電力設備射頻標簽的未授權復制、系統運行流程的變更、數據庫服務器的信息泄露等。因此,應該對系統的信息存儲、通信傳輸以及巡檢方案的具體實施等方面進行重點抗干擾設計。在信息存儲工作和通信傳輸工作中,應維持信息的完整性和隱私性;在巡檢方案的具體實施工作中,應維持實施流程的隱私性和準確性。所提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抗干擾方法將根據上述信息,在保證方法分析效率的基礎上對系統抗干擾模型進行構建,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所提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抗干擾方法的抗干擾模型給出高、中、低三個等級的抗干擾方案。低等級抗干擾方案包括密鑰驗證和詢問機制,中等級抗干擾方案為真實ID保護,高等級抗干擾方案則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低、中等級抗干擾方案進行融合。通常,對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中的正向傳輸通道使用中、高等級抗干擾方案,對逆向傳輸通道使用低等級抗干擾方案。
3 實驗驗證
3.1 系統傳輸距離優化性能驗證
在電力巡檢系統傳輸距離優化性能驗證中,選擇GPRS分析方法和智能診斷系統分析方法作為本文方法的實驗對照組。實驗先對未使用任何方法進行優化的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的傳輸距離進行采集,再對使用上述三種方法進行優化后的系統傳輸距離進行采集,繪制成如圖4所示的曲線圖,并進行對比。
由圖4可知,優化前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的傳輸距離隨輸入/輸出線圈半徑差值的增長而下降,優化后的系統傳輸距離則較為穩定。在三種方法中,經本文方法優化后的系統傳輸距離下降現象明顯改善,并且傳輸距離比優化前平均增長15.3 m,證明本文方法對系統傳輸距離的優化性能較強。
3.2 系統抗干擾能力優化性能驗證
在電力巡檢系統抗干擾能力優化性能驗證中,選擇5種能夠對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產生較大程度干擾的干擾因素,使用第3.1節中的三種方法對系統進行優化,優化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GPRS分析方法和智能診斷系統分析方法的優化下,系統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擾。而在本文方法的合理優化下,系統并未受到干擾,證明本文方法對系統抗干擾能力的優化性能較強。
3.3 方法分析效率驗證
對第3.1、3.2節中三種方法的分析時間進行統計,如表2所示。
對比表2中的數據可知,本文方法的分析時間非常短,表明本文方法具備較高的分析效率。
4 結 論
本文提出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傳輸距離及抗干擾分析方法,其通過對基于RFID的電力巡檢系統進行研究,給出系統傳輸距離分析函數,以及密鑰驗證、詢問機制和真實ID保護等系統抗干擾分析方案。實驗將本文方法與GPRS分析方法、智能診斷系統分析方法進行對比,證明了本文方法能夠合理優化電力巡檢系統的傳輸距離和抗干擾能力,并具備較高的分析效率。
參考文獻
[1] 安樹,陳永利.船舶電力系統界面特性仿真[J].現代電子技術,2016,39(2):101?103.
[2] 和方方,皇甫軍紅.RFID技術在石油化工建設項目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5,38(21):130?132.
[3] 王建波,邵文權,張艷麗,等.電壓差特征引起電壓暫降的故障類型識別[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5,29(5):617?622.
[4] 王慕之,趙思臣,王奔,等.PEMFC電池堆單體電池電壓巡檢系統開發與實驗[J].電源技術,2016,40(1):84?86.
1巡檢需求計劃
以某次全省無線電專業設備實際巡檢工作為例,擬共需巡檢設備種類有4種,分別是頻譜分析儀、信號源、綜測儀、集成測試控制箱,共計64臺(套)。其式頻譜分析儀21臺、便攜式頻譜分析儀15臺、信號源10臺、綜測儀9臺、集成自動測試系統9套。在所有擬巡檢儀表中,使用年限在1年內的有8臺,使用年限在3年內的有18臺,使用年限在5年內的有20臺,超過5年的有18臺。本次巡檢任務目標為發現擬巡檢設備在功能性能方面存在的問題。擬巡檢設備儀表的配置和分布情況見表1。上述設備目前配置在某省無線電管理機構和9個無線電派出機構及其工作站。由于省無線電管理機構和各派出機構地理位置較為分散,需要專業檢測人員分別前往各機構辦公地點開展巡檢,綜合考慮前往各地的行程,巡檢需要在1個月內完成。
2巡檢方案安排
根據該省巡檢需求,巡檢服務提供方設計巡檢方案如下:為對擬巡檢設備儀表進行全方位的功能性能檢查,提供下述三項巡檢項目:一是儀器儀表單機巡檢;二是系統軟件及運行維護巡檢;三是系統正確性驗證測試巡檢。其中單機巡檢項目的主要內容有:儀表信息、校準狀態、自檢狀態、功能按鍵、屏幕顯示、內部組件與控制端口、電平測量誤差(頻譜儀)、輸出信號電平誤差(信號源)、信號類型輸出(信號源)、DANL(頻譜儀)、trace方式(頻譜儀)、檢波方式(頻譜儀)、內置衰減、分辨率帶寬(頻譜儀)、外部增益補償(頻譜儀)、測量套件、選件驗證。系統軟件及運行維護項目主要內容有:系統安裝檢查、軟件版本檢查、模塊檢查、報告模板與引用標準檢查以及軟件平臺測試檢查。系統正確性檢查項目的主要內容是:對于由多臺儀表搭建的自動測試系統,將系統自動測試的結果與手動操作儀表得出的結果進行不確定度計算,以確定測試系統結果的偏差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根據方案,巡檢服務提供方擬派出專業測試人員1名,由巡檢需求方派出專業技術人員1名。巡檢診斷用檢測設備包括校準溯源的功率計、信號源、射頻線纜、GPIB連接器、測試用筆記本電腦終端等。
3對巡檢異常儀表的說明
在全部64臺設備儀表中,經巡檢發現問題的有13臺,占所有巡檢設備儀表總數的20.3%,詳見表2。在有問題的13臺儀表中,問題較為嚴重的儀表有4臺,分別是兩臺MS2687B儀表射頻輸入口和配套轉接頭損壞;1臺MS2724B模擬解調功能損壞;1臺MG3693B輸出FM/AM調制波形失真。問題一般的有9臺,分別是7臺MS2721A由于儀表老化在某頻點出現虛假信號;1臺N9030A儀表墊腳和窗口鍵丟失;1臺N9020A后面板一USB接口故障。故障原因分析診斷:對于問題較嚴重的兩臺MS2687B,由于儀表射頻前端存在1個高出前面板5~6cm的專用連接器,射頻前端的損壞可能為野外作業時由于車輛顛簸碰撞造成。MS2724B模擬解調功能失效可能由解調模塊損壞或揚聲器損壞造成。MG3693B出現波形失真是由于使用年限較長,性能老化造成。根據以上診斷結果,巡檢服務提供方建議:對于使用年限較短、功能性能尚好的儀表應積極安排返廠維修,對于使用年限較長且功能性能均已嚴重老化的儀表應考慮作停用或報廢處理。
4對受檢正常儀表的評價
一是頻譜分析儀,是此次巡檢中受檢數量最多的一類儀表。以歸一化DANL測量峰值指標為例,詳見表3。在日常無線電監測工作常用的超短波頻段,臺式頻譜儀指標最好的為N9030A,其次是N9020A和MS2692A。由于測量不確定度影響,巡檢中N9030A和N9020A的DANL指標在超短波頻段(30MHz~3GHz)最大相差3dB,而最小只有不到1dB。這說明僅對日常測試測量超短波頻段的工作能力來講,N9030A與N9020A差別并不大,只是N9030A略好。從表3可以看出MS2692A和N9020A的指標不相上下,但在實際巡檢中發現,相同設置下MS2692A需要更長的積分時間,才能獲得與N9020A相同的DANL指標,因此N9020A要略勝一籌。便攜頻譜儀指標最好的為MS2724B,MS2724B在該指標上甚至超過了臺式儀表MS2687B、N8563EC和MS8609A。二是信號源,此次受檢的兩種信號源,MG3693B為模擬信號源,其只能發射模擬調制類型的信號,使用年限較長,而MG3700A為矢量信號源,能發射CW信號和各類數字信號,且支持自定義數字信號文件的輸入。三是綜測儀,受檢型號只有IFR3920一種,巡檢結果顯示均正常,能夠滿足日常測試工作需要。四是集成控制箱,受檢型號均為DC系列,巡檢結果均正常,能夠滿足日常測試工作需要。
5結束語
為了發揮無線電管理機構專業設備儀表的最大效能,確保固定資產完好率,滿足日常無線電管理監測檢測、重大活動及應急保障工作的需要,以往無線電工程師主要通過以下3個途徑掌握在用專業儀器儀表功能性能指標:一是自檢;二是由供貨方售后維保協議提供;三是交第三方檢定校準機構檢測。從本文介紹的案例可以看出,由無線電行業設備供應商和無線電管理機構聯合在無線電管理機構駐地開展專業設備儀表巡檢的方式,發揮了設備供應商的專業和無線電管理部門的經驗兩大優勢,在時間、人員和地域集中的情況下,對專業儀器儀表功能性能驗證數量更大、范圍更寬。既克服了自檢受限于缺少專業系統的檢測工具,只能開展簡單項目的檢測和判斷的問題;又避免了維保協議適應維保對象單一、對使用期限較長的儀表鞭長莫及的缺點;同時也回避了邊遠省份儀器儀表需要長途運輸,送檢周期長的問題。不足之處是上門式巡檢服務,檢測手段較在實驗室內單一,巡檢內容深度不夠,且對巡檢發現問題的解決上還有待提高。因此,還需要無線電管理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作進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張宸 單位:青海省無線電監測站
沃爾沃建筑設備作為扎根中國十余年、對于中國市場用戶需求有著深刻洞察的行業領導品牌,也在業內率先開始了用戶服務與產品管理的新探索,先后推出了多項融合互聯網思維的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得到了用戶的積極反饋。
在第八屆工程機械CIO暨產業營銷高峰論壇上,沃爾沃建筑設備憑借近年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投入,榮獲組委會評選的“電商應用先鋒獎”。本次獲獎標志著行業各方對于沃爾沃建筑設備力主創新、開拓服務新模式的認可,也代表著沃爾沃建筑設備緊貼用戶需求轉變、扎根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隨著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數字化、網絡化的不斷深入,工程機械行業也立足在了產業數字化升級的風口浪尖。沃爾沃建筑設備作為扎根中國十余年、對于中國市場用戶需求有著深刻洞察的行業領導品牌,在業內率先開始了用戶服務與產品管理的新探索,先后推出了多項融合互聯網思維的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得到了用戶的積極反饋。
其中,2014年起便逐步醞釀、直至2015年正式成熟上線的“沃+”線上平臺,就是沃爾沃建筑設備力主創新的集大成者。該平臺為機手、機主量身打造了全面多樣的功能渠道,為工程機械從業者們的生活、工作多方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專業服務。普通機手可以在此獲得行業咨詢、招工信息和設備保養知識;而機主可通過平臺了解產品促銷、維修、保養巡檢等一系列重要信息。通過平臺的信息交互,無論工程機械用戶、經銷商抑或廠商自身都有效地提升了信息溝通速度,擴展了信息互動渠道,獲得切實的利益。除此之外,“沃+”還成為了一個生活社交的線上互動平臺,有效地豐富了行業從業人員的業余生活。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沃爾沃建筑設備后市場客戶關愛體驗升級活動中,還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巡檢e報告”服務內容。這是在服務工程師完成設備巡檢后,將電子報告上傳至用戶平臺,機主僅需通過手機就可訪問報告,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同時也利于設備管理人員綜合分析制定設備保養使用規劃。
“在不斷演變的市場需求面前,惟一不變的就是沃爾沃建筑設備服務用戶、堅持創新的基本理念,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緊跟市場發展的潮流。”沃爾沃建筑設備后市場及客戶解決方案副總裁王業峰說道,“沃爾沃建筑設備將繼續秉持‘品質、安全、環保’的核心價值觀,聚力數字化發展,引領行業的轉型與升級。”
關鍵詞:GPRS;城市配網;運行巡檢;提升方案
中圖分類號:TM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29-0112-02
1 概述
隨著我國近年來生產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城鎮化進程步伐的加快,電力建設與城市建設之間的協調發展日益受到各地方政府乃至國家的重視。在針對配網的運行以及城市巡檢方面,隨著配電自動化的發展,開發出了相關的智能監測和快速故障診斷、隔離,饋線遠方終端被越來越多地安裝在配電網饋線回路的柱上開關和開關柜等處,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等功能。簡化了人為巡檢的麻煩,為實際工作提供了方便。
GPRS通訊技術的電力設備遠程監控系統是集計算機網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無線遙測、遙控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于一體,具備遙控、遙測、遙信、遙視功能,通過GPRS通訊技術遠程傳輸至電力調度中心,建立相關的實時數據庫;結合GIS平臺,可在聯網的計算機上遠程實時查看系統內電力設備的相關動態信息。
上位機軟件通過采集的數據,自動分析、計算不平衡率和三相電流平均值,通過對負荷相位較重的判斷,計算需要調整多少負荷,系統通過查找該相上的換相開關的平均負荷量,計算需要調整哪幾個換相開關,運維人員只需要在電腦前一鍵執行,就可以實現對線路負荷的調整。并可統計出臺區的電壓、電流峰值、三相負荷率、電壓合格率、分支線路的負荷等信息。
2 可行性分析
首先在選擇監控系統通信的方式上,國內外目前有許多應用于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通信方式。但是由于不同的局限性存在于各種通信方式中,配電自動化所有層次需求不能都得到很好的滿足。對于分布很廣且測控點眾多的配電自動化系統來說,不需傳輸線、覆蓋面廣、可與停電區通信,又可以利用公共無線通信網實現雙向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是非常適用的,因此,無線數據傳輸業務是一種較為理想、經濟的方式。GPRS在電力通信網中的可行性包括有技術上和經濟上的可行性兩個方面:(1)從技術角度分析,GPRS是中國移動在其現有GSM網絡上開通的一種分組數傳輸性術,它所依托的網絡穩定可靠、組網簡單、迅速、靈活,系統擴容方便、覆蓋面廣,中國移動可與配電管理中心間采用數據專線連接的方式,保障了數據系統的安全性和傳輸的可靠性,降低了傳輸延時,同時經過的網絡環節有所減少。數據傳輸速率理論的最高值可達到171.2kbps,實際中雖達不到,但根據中國移動的網絡情況,目前可提供20~40kbps的穩定數據傳輸,仍遠高于目前配電自動化監控的數據傳輸速率(一般為1200~9600bps)。(2)經濟學的角度出發,GPRS的收費是按照使用者發送和接收的數據量來進行收費,數據流量為零時則采用包月制或者不收費。這樣可以減少專用網絡和通信信道的大量投資,而且用電力企業自己維護,經濟上是合算的。
其次,近年來,組件式GIS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壯大,其特有的圖形編輯、設備管理、地理查詢、網絡分析、輔助決策等管理功能,對于整個電網的合理布局與規劃、整個系統的優化調度以及控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GIS的動態數字電網和基本設備管理可視化必將掃除以前連續地與純數字打交道的枯燥,將極大提高工作效率。
綜合上述兩個方面,基于GPRS配網自動化監控系統在技術和經濟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3 具體方案的設計
從圖1的系統結構可以看出,該系統是由多個GPRS數據終端GPRSDTU和設在配電管理中心的1個主控服務器共同組成的,配電監控終端智能一體化FTU通過標準RS-232接口與GPRSDTU傳輸模塊連接。主控服務器主要完成報表打印、電子地圖顯示、系統維護、數據檢索、故障分析、遙訊、遙測以及遙控等功能,另外,安裝于電力設備現場的配電監控終端FTU為對電力設備電壓、電流,控制電力設備開關,實現遠程通訊,實時在線控制機等檢測與獲取參數的
功能。
3.1 硬件系統
城區配網10kV及以下線路,采用了許多柱上開關。老式柱上開關僅能實現帶負荷合跳閘功能(人工合/跳)。可采用智能一體化FTU。該FTU是運用基于GPRS的無線通訊技術、微機控制、微機保護和測量技術、電能計量技術于一體的高科技產品。它應具備的功能包括有:微機保護功能、數據采集功能、無線數據通訊、無線遙控。
智能一體化FTU硬件構成包括:(1)“四遙”模塊:能對4路狀態量進行采集;對9個電氣參數進行測量;4路遙控量輸出;諧波記錄;事件記錄(SOE)等。(2)通信模塊:即具有GPRS功能的實時透明傳輸模塊,采用國際通用的MODBUS通信協議,向下通RS232/RS485接口和測控模塊相聯。向上則利用GPRS模塊通過天線發送/接收數據。
(3)電源模塊:雙重電源供電,除有系統提供交流220V電源外,另配有免維護電池和逆變模塊,確保系統失電時,FTU能正常工作。
3.2 軟件系統
為完成配網自動化功能,配電管理中心可采用前置機和主控服務器模式組成局域網,兩臺工作站監控、分析配網工況。遙控工作站用于監視、控制終端設備的運行工況;GIS工作站反映地理信息、設備管理及故障區域顯示。配電管理中心的主控服務器軟件系統包括有網路通信軟件系統及數據庫服務器系統,用以完成TCP/UDP鏈路建立、維護、數據接收、存儲等功能。遙控工作站軟件系統包括有基于城區配電網主結線、配工業組態軟件等軟件,完成對配電網的實時數據采集、監控和報警;GIS工作站軟件包括配GeoStar組合模塊軟件,通過TCP/IP網絡,以Client/Server(客戶機/服務器)方式,SCADA系統向GIS系統開放實時數據招測函數。SCADA系統向GIS提供的實時招測函數為Windows格式,在GIS的配電網圖上刷新顯示開關狀態、數據信息小于5s。此外電力負荷灰色預測軟件、配電網絡系統“網絡重構”決策支持軟件、配電網故障區段判斷算法軟件、FTU的重合閘控制策略軟件等是在供電專家知識決策基礎上生成的。
3.3 測量數據
通過智能一體化FTU硬件的測量,以某條10kV城市配網線路為例,在每個桿塔之間加裝一個該裝置,將數據的傳輸周期設置為每30min更新一次。通過GPRSDTU的接口,以GPRS的傳輸方式為方法,通過對配網運行頻率、電壓和負荷的相關節點情況實現了實時傳輸,實現了巡檢的功能。
新型的配網巡檢作業提高了供電可靠性。近年來,各單位積極開展配網巡檢工作的深化,要求各地區持續擴大城市配網巡檢范圍,增加巡檢項目,據某城市供電局統計,截止2012年共計完成無線巡檢裝置80%以上,其中新型的巡檢方式所檢測出的故障問題是故障總數的60%,有效地減少了設備故障停電時間,為全面開展狀態檢修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4 系統特點
城區配網自動化配置方案落實為可靠的一次設備,并集現代化的設備、數據通信傳輸、計算機技術以及遠程控制技術于一體的電力自動化控制與信息管理系統。
系統中智能一體化FTU具有遙信功能、遙測功能、遙控功能、保護功能、事件順序記錄、定值的遠方修改和召喚定值、自檢和自恢復功能、遠方控制閉鎖與手動操作功能、抗惡劣環境、可靠的電源措施。
所采用的是“無線數據終端”,是基于目前覆蓋面積廣且技術成熟的GPRS網絡接入到Internet(以太網)上,全面支持TCP/IP協議,實現RS485與TCP/UDP/IP協議全透明轉換的專用接入設備終端,為遠程FTU終端數據通訊提供數據交流平臺。用戶只需設置參數即可實現配電網的饋線自動化,終端單元直接與以太網絡相連,實現網絡的互通。這種通信具有明顯的以下特點:實時在線;按量收費;傳輸速度快;快速登陸,連接時間短;具有心跳功能,防止網絡異常、掉線自動撥號。
5 結語
系統不僅可以采集變壓器臺區的相關數據參數,在線實時監測,控制剩余電流斷路器分合動作,還可以對支線的各個電流、電壓進行相應數據的采集;同時配合相位自動切換開關,實現三相線路負荷的自動調整,實現線損分析及設備故障自動保護、遠程抄表、電壓合格率的統計分析、設備巡檢監控分析等功能。
靈活多用的系統組建:終端裝置獨立運行和全面的邏輯判斷功能,使該系統沒有數字計量表、數據服務器主站也可以靈活提供以供電所、單臺變壓器為管理單位的組建系統方案,進行一系列的組建運行。
綜上所述,本系統中的技術關鍵有三點:其一為智能一體化FTU;其二為基于GPRS的通訊技術;其三為含基于供電專家知識的決策支持軟件的配網自動化的軟件系統。
參考文獻
[1] 張皓陽,等.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含量在線監測技術
綜述[J].東北電力技術,2006,(8).
[2] 梁俊.變壓器在線監測技術的應用[J].廣西電力,
2006,(5).
[3] 秦申蓓.電力變壓器狀態在線監測技術[J].電力需求
關鍵詞 二維碼 隧道管養 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63
Tunnel Custody System Applications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Phone and Two-dimensional Code
DAI Pengfei[1], SUN Jingjing[2]
([1] Jiangsu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Limited Company, Nanjing, Jiangsu 210014;
[2] Nanjing Yangtze River Tunnel Limited Company, Nanjing, Jiangsu 211800)
Abstract Highway tunnel as a major public works. Since the tunnel complex itself, combined with a wide range, a huge number of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to grasp their operational status, and critical scientific conserva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obile phone based on constructing a tunnel through the two-dimensional code scanning mode custod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aking the process more efficient custody, management decisions more scientific.
Key words two-dimensional code; tunnel custody; information system
0 概述
公路隧道為交通網絡中的關鍵節點,隨著我國越來越多的公路隧道進入運營階段,其運營服務水平廣受矚目。而時刻保障隧道處于安全運行的狀態則是其能否正常運營服務的決定性因素。在持續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對隧道的土建結構、機電系統等進行科學的管養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
但是我國公路隧道養護管理起步較晚,還處于原始的低效率階段,在養護巡檢的過程中,大多使用人工進行紙質記錄。因此,構建實用、高效的養護信息化系統對公路隧道的科學養護至關重要。由于隧道本身結構復雜,加之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設施及設備,要及時掌握它們的狀態并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就必須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
二維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手機攝像頭的掃描即可獲得相應的信息。利用二維碼對隧道數量巨大的設施設備進行標注并作為系統信息輸入入口可以使得管養過程更簡單、更高效、更準確。
1 管養信息系統功能
如圖1所示,管養信息系統主要由4部分組成:(1)B/S結構的管養信息系統軟件功能模塊,包含設施設備基礎信息、巡檢標準管理、二維碼及映射管理、評價體系維護、巡檢任務管理、查詢統計及系統管理等;(2)內部接口:與手機APP進行養護數據交換,完成設備狀態數據采集并傳輸到數據庫中,為系統的數據分析提供數據源;(3)外部接口:與其他各系統(SCADA、OA、消防監控系統等)進行數據交換;(4)預留擴展:為新需求或后建其他功能系統提供擴展接口預留。
圖1 管養信息系統功能圖
系統涵蓋管養全過程,除具備基本信息、標準管理、養護、報表、運營管理等功能外,還可拓展統計分析、庫存管理、績效考核、綜合評價、決策建議等功能。
2 二維碼的特點及優勢
矩陣式二維條碼它是在一個矩形空間通過黑、白像素在矩陣中的不同分布進行編碼。矩陣式二維條碼是建立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組合編碼原理等基礎上的一種新型圖形符號自動識讀處理碼制。
二維碼應用于隧道管養信息系統,具有如下的特點:(1)高密度編碼,信息容量大:可容納多達1108個字節(500多個漢字),比普通條碼信息容量約高幾十倍。(2)編碼范圍廣:圖片、聲音、文字等各類信息均可以經過數字化編碼后進行存儲。(3)容錯能力強,具有糾錯功能:二維碼因穿孔、污損等引起局部損壞時,照樣可以正確得到識讀,損毀面積達50%仍可恢復信息。(4)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偽性好。(5)形狀、尺寸大小比例可變,便于結合現場情況按需靈活定制;(6)成本低,易制作,維護便利,持久耐用。
目前,人工電子化巡檢中,使用較多的為RFID電子標簽配合手持式終端。手機結合二維碼形式與RFID結合手持式終端形式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二維碼標簽與RFID標簽對比表
結合二維碼的特點以及表1比較,總的來說,二維碼具有儲存量大、保密性高、讀取設備通用性高、易于制作、維護更換方便、系統總體成本低廉等特點,更適用于在養護信息系統中使用,是對RFID電子標簽配合手持式終端的電子化巡檢系統的有效補充或升級替代。
3 二維碼在管養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3.1 管養巡檢子系統
巡檢子系統是管養信息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圖2)。該系統由二維碼標簽與巡檢手機及巡檢應用軟件構成。系統是基于以可靠性為中心的設備維修管理理念基礎之上的,提供提高設備維護管理水平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該系統,實現對關鍵設備技術標準、技術參數、操作規程提供隨時檢索和下載存儲;可以建立故障代碼體系,支持故障診斷輔助;可以建立基于PDA的安全管理系統、點巡檢系統、檢修管理系統、定置管理和設備綜合數據通訊管理系統,可以利用二維碼掃描進行定位,智能系統進行任務單下發和數據記錄、分析工作,從而實現巡查養護的綜合管理。
圖2 管養巡檢系統示意圖
3.2 設備編碼規則
設施、設備的科學編碼是對其進行正確定位的依據,應根據實際情況對養護區段進行劃分,并對巡檢單位進行編碼。編碼與日常養護進行緊密結合,涵蓋土建類和機電類的基本信息及土建結構和機電設施數據。編碼分類清晰、便于識別、方便管理和調整。
編碼采用6組15位數字字母編碼:第一組:兩位,代表單位名稱;第二組:兩位,代表管養區域;第三組:兩位,代表對應的系統名稱;第四組:三位,代表設備類別;第五組:三位,代表具體單個設備;第六組:三位,代表設備部件。
采用數字字母編碼模式的優勢是可以和二維碼結合起來,通過二維碼標簽標識設施的唯一身份證明,并通過數據采集器的掃描,獲取二維碼身份信息后經數據庫查詢即可知道設施的詳細描述,可以很準確、快速地進行設施設備的定位及信息獲取。
3.3 二維碼標簽
二維碼標簽是設施設備進行定位的載體。如圖3,二維碼標簽樣式由三部分組成:(1)二維碼圖案區域:根據設施設備的編碼規則,確定其具置,由此制作出的包含位置信息的二維碼圖案;(2)文字表述區域:位于二維碼圖案下方,對該設施設備進行詳細描述,標明其具置、名稱、檢查內容、檢查頻次等基本信息;(3)空間屬性標記:位于二維碼圖案兩側,使用帶顏色區分的圖形進一步標注設施設備的空間位置。使用手機對二維碼進行掃描識別的同時拍照并進行圖像識別,用于輔助定位及巡檢防作弊,作為現場記錄憑證,導入巡檢養護考核機制。
圖3 二維碼標簽示例
二維碼標簽可通過打印機直接打印制作不干膠貼紙或定制金屬銘牌,粘貼于待檢設施設備附近。同時,在系統數據庫中對二維碼圖案與對應的設施設備進行映射關聯,構建一一對應的關系,并對二維碼圖案進行保存,便于在二維碼標簽損壞后可以及時進行重新制作。巡檢過程中應保持二維碼標簽的清潔和完好,如有破損應及時進行更換。
3.4 巡檢應用軟件
配置攝像頭的智能手機已經完全普及。巡檢應用軟件基于智能手機平臺開發,運行于巡檢手機終端,使用觸屏軟件界面,用于獲取二維碼信息、執行巡檢養護操作、建立網絡通信與后臺管養信息系統數據庫進行交互,是巡檢子系統的核心應用。
3.4.1 軟件功能
軟件圍繞巡檢養護操作定制其功能,主要分系統功能和業主功能兩部分。
圖4 軟件功能圖
3.4.2 軟件流程
(1)軟件啟動,進行身份驗證;(2)啟動攝像頭進行二維碼掃描識別,并拍照;(3)對照片進行圖像識別,作為現場記錄憑證;(4)對二維碼信息進行數據庫查詢,對設備進行定位;(5)檢索該設備巡檢維護任務;(6)操作人員進行養護作業,通過軟件進行資料檢索,養護信息錄入,對養護過程進行拍照記錄;(7)數據提交,養護結果反饋至后臺服務器,利于后期進行綜合評價及決策分析;(8)記錄巡查路徑;(9)返回第2步,進行下一個巡查點作業;(10)巡查養護作業結束,注銷登陸,退出系統。
3.4.3 軟件界面
結合智能手機的使用特點,巡檢養護手機端軟件以簡潔的列表與圖標按鈕為主,風格統一、具備良好的美學完整性,其軟件界面設計注重簡單、易懂、易操作。界面元素隨需而變,在一個界面上盡可能減少功能選項,突出重點功能,減少使用者尋找和思考的時間。同時,考慮到智能手機觸屏操作的特點,軟件具備良好的單手操作性。
圖5 軟件界面圖
關鍵詞:電力工程信息管理智能化
0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力工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電力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產業的基礎,承擔著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
據統計,2009年1月至10月我國電力工業生產簡況如下:
“十一?五規劃”即將完成,從電網的“十二?五規劃”可知,在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高速的態勢,伴隨著社會對電力工業也將保持旺盛的增長需求。電力項目按照超前規劃、適度發展原則進行建設,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推動能源的高效開發及利用,是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發電廠、變電站等電力工程項目建設的任務繁重,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項目信息管理,對提高電力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造價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電力項目信息管理
對于電力工程建設項目,隨著電力項目的計劃、啟動、規劃、實施等項目生命周期活動內容的展開,大量項目的文件、報告、合同、照片、圖紙、錄像等各種各類信息會不斷地產生,需要對其進行諸如收集、分類、加工、過濾、歸檔、儲存等處理,以實現對項目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所謂電力項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個電力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和輸入、輸出活動的總稱。項目信息管理過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傳輸、信息加工和信息儲存等內容。
電力項目信息管理直接影響項目管理工作的效率、風險、質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組織地對電力項目全生命過程的信息資源進行管理,是電力項目管理的重要環節。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電力項目信息處理技術在電力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又為大型電力項目信息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和控制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管理理念、技術支撐平臺和全面解決方案。
1.1項目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項目信息管理是涉及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參與活動的人員等要素,是多要素、多學科、多手段的管理活動。項目信息管理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管理活動,它要運用許多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四大基本原理:
1.1.1信息增值原理信息增值是指項目信息內容的增加或者信息活動效率的提高。它是通過對項目信息的收集、組織、存儲、查找、加工、傳輸、共享和利用來實現的。
1.1.2增效原理項目信息管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開發信息,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對包括信息和知識在內的各種社會活動要素的滲透、激活與倍增作用,從而能夠節省社會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創造企業效益,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1.3服務原理項目信息管理與一般的管理過程相比,具有更強烈的服務性,項目信息管所有過程、手段和目的都必須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必須通過服務用戶來發揮作用。
1.1.4市場調節原理信息管理也受到市場規律的調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信息產品的價格受市場規律的調節,信息資源要素受市場規律的調節。
1.2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的特征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例如,管理的基本職能是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管理的對象是組織活動;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等,在信息管理中同樣具備。但是,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作為一個專門行業的管理類型,又有自己的獨有特征:與電力企業制度緊密結合,設備及人員信息需要高度集中。正是有了信息的集中統一,才使得信息真正成為一種資源,并且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使電力項目管理人員隨時掌握設備、人員的相關信息,使電力運行安全可靠。
2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
“電力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是向電力企業內各級主管部門(人員)、其他相關人員,以及組織外的有關部門(人員)提供信息的系統。它通過提供作為決策依據的統一的信息來為企業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以及日常的作業服務。電力項目信息管理系統應向主管部門提供四種主要的信息服務:確定項目信息、搜集項目信息、處理項目信息及使用信息為項目服務。
以“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為例:
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采用了“條碼(無線射頻鈕)”作為設備標識器,各個需要巡檢的設備上安裝一個“條碼”,內部存儲特定的代碼,標識著設備的狀態、參數等所有內容。當工作人員巡檢時只需帶著巡檢器(掌上電腦)到現場讀取各設備標識器的數據即可,由于巡檢器機身小巧輕便、操作簡單方便,十分適合現場使用,同時它還解決了巡檢到位問題以及省去了大量的數據錄入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對提高設備的運行維護水平及減輕數據的輸入工作量起了很好的作用。當需要進行設備狀態檢修、設備缺陷管理和設備性能動態分析時,將工作站數據庫的相關信息調出,設備的歷史狀況便一目了然了。
2.1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的硬件組成
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主要由無線射頻設備標識器(條碼)、巡檢器(掌上電腦)、客戶計算機和網絡服務器組成。
2.2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的特點
2.2.1巡檢內容的編制靈活
巡檢路線按部門、專業、巡檢員分類;
每一條巡檢路線按設備、部件、項目分層組織;
每一條巡檢路線可定義巡檢或點檢兩種模式;
2.2.2巡檢項目齊全,巡檢工作人員錄入方便
系統設定了“觀察類”、“記錄類”、“代碼類”、“測溫類”、“測振類”五種巡檢項目類型。
2.2.3強大服務器軟件的信息處理與統計功能
①信息查詢信息查詢是系統對信息進行處理的主要部分,通過不同的查詢功能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對信息進行處理、分析獲得所需的結果。系統提供五種查詢方式:工作查詢、異常查詢、缺陷查詢、結果趨勢查詢、漏檢查詢。
②考核統計功能主要功能是對巡檢工作人員的日常巡檢工作的統計,以便考核巡檢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主要包括:路線統計、到位檢查、工時統計、異常統計。
異常統計用于統計設備有無異常情況或是有哪些異常情況;路線統計、到位檢查、工時統計用于統計巡檢工作人員到達巡檢現場各個檢查點的時間,以及在各個檢查點耗費的時間。
漏檢統計用于巡檢人員在應巡檢周期內未檢查項目的條數,以及哪些已派發而未下傳的點檢計劃。
③報表功能系統設計有各種完善的報表,并且用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定制各種報表。
④缺陷管理系統可以按巡檢人員、巡檢日期、缺陷類別、設備等方式作為檢索條件,方便地統計設備的缺陷情況,同時也可以將設備缺陷轉給其它系統,以便與其它系統集成。
3結論
電力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承擔著保障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電力工程建設都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電力工程項目投資大,任務緊迫,環境復雜,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應用,業主對項目質量、工期、安全、投資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電力工程項目管理應當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手段,實現項目管理的現代化,促進工程建設規范有序、優質高效、安全可靠的進行。信息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對電力工程項目管理的好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在電力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而且提升了工程管控水平。目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深入工程信息的挖掘利用,可以強化工程信息整合處理能力,推進工程效益的有效管控。本文結合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來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完善的管理程序。新晨
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是變電設備運行維護單位用來輔助對變電設備及其附屬設施進行日常巡視和檢查工作的信息系統。此系統的使用將改變以往設備大修制定計劃需要再三催促各部門上報計劃,而各部門進行上報時又需要翻查大量資料統計設備信息,不但工作效率低還有可能漏報的狀況,現在大修計劃的制定只是舉手之勞的事,設備的安全運行水平、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借助系統的幫助不但可以及時掌握設備的第一手現場資料,而且可以快速地進行處理。變電站智能化巡檢信息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健康水平,保證了各項生產任務優質高效地完成。
參考文獻:
[1](美)維埃拉著,董明等譯:《SQLServer2005高級程序設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年.
[2]劉,熊璋,王劍昆.《基于智能標簽的射頻識別系統的研究和實現》計算機工程.2003,29(20):162-164.
[3]國家電網公司.《變電站管理規范》,北京科文圖書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
[4]董士波編著,沈維春主審.《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年.
[5]楊旭中,張政治.《電力工程項目管理(第二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年.
[6]《電力工程項目管理便攜手冊》,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
[7]徐莉,賴一飛,程鴻群.《項目管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RolandGareis.HappyProjects!MANZ,Vieena,2005.
關鍵詞:NFC;巡檢;Android;Java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7)02-00-03
0 引 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應用需求不斷增加,用于支撐網絡通信的設備規模也日益擴大,為了設備持續高效的運轉,并及時排查存在的安全隱患,制定高效、便捷的巡檢方案變得越來越重要[1]。目前常用的巡檢方案多為粘貼標簽、紙面記錄和拍照記錄等方式,其弊端顯而易見。巡檢人員的操作流程繁瑣,不能實時有效的反饋并進行科學管理等。本文基于NFC技術設計了一套智能巡檢系統,該系統能夠實時高效的對巡檢進行管理,及時發現隱患并反饋安全問題。NFC技術自2003年被提出以來,在各大領域均發揮了重大作用,如防偽溯源、移動支付和名片管理等[2]。NFC技術成本較低、方便易用,它可以通過芯片、無線和軟件的組合來實現各種設備間的小范圍通信[3],并滿足巡檢系統的各種設計需求。在智能手機上集成NFC模塊也使得本方案的實現成本得以降低,并不需要特別定制的讀卡器等設備。本文手機端的設計基于Google公司提供的Android系統平臺。
1 相關技術介紹
1.1 NFC技術介紹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術為非接觸式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一種擴展,與互聯互通技術相互結合演變而來[4],在ISO/IEC 18092定義了與NFC相關的技術細節[5]。由NXP公司提議發起,Sony、Nokia等國際著名硬件廠商聯合推出。共作用頻帶為13.56 MHz,大約可傳輸距離為10 cm[6]。
NFC技術在單一芯片上結合了感應式讀卡器功能、感應式卡片技術,能夠在短距離范圍內迅速與其它兼容設備建立p向連接和識別,因此安全性相對較高。同時,NFC技術定義了多種工作模式,其主要區別在于設備間通信的RF射頻場是否由本設備發出,如果由NFC設備自身產生,則其工作在主動模式,在該模式下,當一臺NFC設備向另一臺發送數據時,通過對等網絡通信標準模式發起,通信的發起設備與目標設備都需要發出RF射頻場,并通過該射頻場進行通信[7];如果由其他設備產生射頻場,則該設備工作于被動模式。目標設備利用感應的電動勢提供自身工作所需電源,應用負載調制(Load Modulation)技術進行數據收發。主動模式的設備通常具有自己的供電單元,如NFC的讀卡器和具有NFC功能模塊的手機等。而被動模式無需供電單元,如NFC的卡片和標簽等。此通信機制與基于ISO14443A、MIFARE和FeliCa的非接觸式智能卡兼容[8]。
1.2 Android技術介紹
Android系統由Google公司于2007年11月正式。該系統后迅速擁有廣大的用戶數量和應用市場。通常,Android系統自下向上分為四層,分別為Linux內核層、系統庫層、應用框架層、應用層[9]。其中,Linux內核層包括安全機制、內存管理、進程管理、網絡堆棧以及相關的驅動模塊,位于硬件和軟件之間,提供與硬件的交互。系統庫則包含了運行提供服務的一項C/C++庫,核心庫中包含了Java核心類庫的大多數功能及Java運行的虛擬機環境。應用框架層則為系統的應用提供了調用庫函數的API框架。應用層是數目繁多的Android應用程序[10]。Android架構圖如圖1所示。
2 系統概述
本文設計的NFC智能巡檢系統將移動終端和待管理設備緊密結合,可通過掃描帶有NFC標簽的工牌確認巡檢人員的身份。巡檢人員掃描在設備上貼有記錄設備信息的NFC標簽,即可記錄信息及巡檢路線,當出現安全問題時,也可以通過系統及時反饋問題,極大地簡化了人員的操作流程,達到了科學高效管理設備的目的。系統共分為六大功能模塊:
(1)后臺監控系統。后臺系統可以管理、監控各模塊的運行情況,在數據庫中記錄、比對各信息。
(2)身份識別模塊。通過掃描巡檢人員帶有NFC模塊的工牌,比對NFC的加密信息,實現識別巡檢人員,明確責任人的目的。
(3)設備管理模塊。該模塊用于記錄各設備的型號、參數等基本信息和是否運轉正常等管理數據。
(4)路線巡檢模塊。該模塊用于記錄、顯示巡檢人員的巡檢路線,查看是否存在遺漏或者未到達等情況。
(5)信息記錄模塊。該模塊用以實現巡檢人員記錄、反饋各設備運轉信息及巡檢結果等功能。
(6)問題告警模塊。當設備運轉發生異常,存在安全問題時,實現及時反饋、告警功能。
系統功能框架如圖2所示。
3 系統設計
3.1 系統架構設計
NFC智能巡檢系統由NFC標簽、可讀取標簽信息的App、管理記錄數據的Web后臺三部分組成。NFC標簽分為兩類,一類置于巡檢人員的工牌中,用于識別巡檢人員身份,明確責任。另一類置于待巡檢維護的設備上,記錄設備信息。通過App掃描NFC標簽,上傳巡檢人員的工牌數據用于登錄,比對人員身份信息后則成功登錄。巡檢人員持裝有該App的移動設備依次巡檢并觸碰位于各設備上的NFC標簽,上傳設備信息,記錄巡檢結果。Web后臺用于與移動設備的通信,根據上傳設備信息的先后確定巡檢路線并記錄巡檢結果,當安全問題發生時可及時發現并告警。系統整體架構設計如圖3所示。
3.2 系統特點
該系統具有如下特點:
(1)采用NFC標簽記錄設備信息,無需手工記錄,簡化了操作流程,極大地降低了出錯幾率。
(2)使用帶有NFC模塊的智能移動終端作為讀寫端,無需專門定制的讀寫器,設備攜帶方便,易維護更換。
(3)通過GPRS、3G、4G等技術,及時將數據上傳到Web后臺,保證系統的實時性。
(4)智能移動終端的App基于Android系統平臺開發,保證了系統的可開發性和可移植性。
(5)App通過JSON數據格式訪問服務器前端的Java Servlet,并與MySQL數據庫進行通信,具有安全、高效、通用和數據量小等特點。
3.3 各模塊具體設計
3.3.1 NFC標簽設計
目前提供的NFC標簽可分為以下四種:
(1)第一類型標簽基于ISO14443A協議,標簽內存最小為96個字節,通信速率為106 Kb/s,可存儲URL、電話號碼等小量數據。
(2)第二類標簽僅支持由phlips公司提供的MIFARE UltraLight類型卡。其內存大小為48 B,也可擴充到2 KB字節,通信速率為106 Kb/s。該類標簽同樣基于ISO14443A協議。
(3)第三類標簽為SONY公司提供的Fecila類型卡。內存大小為2 KB,通信速率為212 Kb/s。此類標簽適合較為復雜的應用場景,成本較高。
(4)第四類標簽同時兼容ISO14443A和ISO14443B兩種協議,應用APDU指令接收數據。相較于其他三種標簽類型,可擁有更大的存儲空間及安全加密認證模塊,完成更為復雜的操作。
考慮到需要存儲的信息較大及后續可能進行的安全模塊擴展,本設計采用第四類標簽。
3.3.2 移動端App設計
移傭App通過巡檢人員嵌入NFC標簽的工牌登錄,App界面根據后臺提供的巡檢列表任務顯示巡檢路線。到達目標地點后,巡檢人員使用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緊貼NFC標簽,通過NDEF格式讀取標簽信息。并通過HTML協議將巡檢信息傳送到后臺。其通信設計如圖4所示。
3.3.3 Web后臺設計
Web后臺使用MySQL對用戶登錄、巡檢任務進行管理。通過HTML網絡通信協議與移動端App進行信息交互。包括用戶信息注冊模塊、用戶登錄模塊、巡檢任務列表模塊、異常設備告警模塊、權限管理模塊等。實現人員身份對比校驗,巡檢任務下發與核對,異常問題匯總等功能。使得巡更地點的情況被實時監控,管理人員可據此采取有效措施。
4 結 語
本文設計了一個基于NFC技術的智能巡檢系統,該系統主要由NFC標簽、智能移動終端App和Web后臺三個模塊組成。同時簡要介紹了NFC及Android技術的優勢及發展趨勢。將傳統的巡檢工作與NFC及物聯網技術相結合,極大地簡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出錯幾率,完成了對巡檢任務地點的實時監控及措施反饋。
參考文獻
[1]劉善鋒.統一EMS在電信運營商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3(20):78.
[2]趙飛龍,楊慰民.基于NFC的移動應用[J].中國新通信,2008,10(1):22-25.
[3]厲經坤.高速客專中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的安裝與調試[J].鐵道建筑技術,2010(7):55-59.
[4] Liu Fagui, Lin Yuedong, Ruan Yongxiong, et al. Lightweight-ALE-Based Embedded RFID Middleware[C]. Beijing:24-26.
[5] ISO/IEC 18092.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Near Field Communication-Interface and Protocol (NFCIP-1) [S]. 1st Ed. Geneva, Switzerland: Joint Technical Committee ISO/IEC,2004.
[6]趙波鋒.基于RIFD技術的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軟件學院,2010.
[7]韓麗英.基于NFC系統的SWP接口設計與實現[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0.
[8]趙宇楓.RFID與NFC技術與應用淺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5):75-76.
[關鍵詞]視頻監控、分布式、視頻異常診斷、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 TN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3(a)-0000-00
1背景
目前,隨平安城市視頻監控項目的推進,無數的攝像頭遍布在城市的角落,晝夜不停的監視和錄像,為改善社會治安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由于一些外界的原因,比如供電故障、網絡故障、惡劣天氣、設備故障等等,都會導致視頻無法正常使用,一旦在故障期出現案件,就無法提供關鍵視頻數據用于事后分析和判斷。
傳統的做法是使用人工巡檢,安排一定數量的人員每固定周期巡檢各個設備,這種方法不僅效率低,而且及時性差。
根據目前監控行業運營的現狀,我們提出了一種智能化的視頻質量診斷系統,它按照診斷預案自動對攝像頭進行檢測,使用智能算法,對視頻進行分析,記錄所有的檢測結果并產生預警。
利用這套系統,用戶能夠有效預防因視頻采集設備、視頻傳輸等環節導致的圖像質量問題及所帶來的損失,并及時發現破壞監控系統的不法行為。在設備、傳輸發生問題后,可以迅速進行處理,保障監控系統有效運行,輕松維護大型監控安防系統。常見圖像異常問題
2常見問題及關鍵技術
常見的視頻異常類型有視頻清晰度異常、視頻亮度異常、視頻噪聲異常、視頻偏色、視頻抖動以及其他視頻信號異常。
1,視頻清晰度異常檢測,檢測由于聚焦不當、鏡頭損壞、異物遮擋或人為蒙蔽引起的視野主體部分圖像模糊/遮擋。
解決方法:
攝像機清晰度檢測,采用頻譜分析方法,通過圖像頻域各頻段的比例關系,得到圖像的清晰度指標,當視頻清晰度指標低于設定閾值,啟動報警程序。
2,視頻亮度異常檢測,檢測由于攝像頭故障、增益控制紊亂、照明條件異常或人為惡意遮擋等原因引起的畫面過暗、過亮等。
解決方法:
以視頻圖像的灰度直方圖為特征,采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分別對畫面過暗和過曝兩類視頻圖像的直方圖進行學習,得到亮度檢測分類器,對視頻進行實時監測。
3,視頻噪聲異常檢測,檢測由于線路老化、傳輸故障、接觸不良、電磁干擾等因素造成的視頻圖像疊加噪聲。
解決方法:
分析視頻中的高頻區域,與無噪聲視頻的經驗高頻區域進行比較,進行一次篩選。篩選后的視頻圖像,進一步做噪聲位置分布統計,如果圖像中的高頻分量占比較大并且位置分布均勻,則判斷為噪聲異常。
4,視頻偏色檢測,檢測由于線路接觸不良、外部干擾或攝像頭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視頻畫面偏色
解決方法:
將視頻圖像的顏色空間變換到HSV空間,并將視頻圖像分為m×n個區域,分別統計每個區域內的圖像飽和度和色度,與在該場景下的正常視頻的飽和度和色度進行比較,當所有區域的飽和度和色度都與正常視頻出現差異且持續一段時間,則判定視頻偏色。
5,視頻抖動檢測,檢測攝像機抖動引起的畫面抖動現象。
解決方法:
通過提取視頻中的特征點,并對特征點進行跟蹤,得到每個特征點的運動軌跡。綜合所有特征點的軌跡,得到畫面的整體移動軌跡,當絕大多數的特征點運動軌跡一致,并且軌跡呈往復運動,則判定視頻出現抖動,往復運動的振幅強度判斷視頻的抖動程度,當抖動劇烈時及時報警。
6,其他視頻信號異常檢測,檢測因前端攝像機工作異常、損壞、人為惡意破壞或視頻傳輸環節故障而引起的間發性或持續性的視頻缺失、畫面凍結等現象。
解決方法:
攝像機運行過程中,持續統計圖像的直方圖分布的信息量,視頻幀間差異等特征,如果發現直方圖分布信息量出現異常,或長時間的無幀差現象,則輸出報警信號。
3系統特點
系統結合當前視頻診斷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實際需求,是一套整體性價比極高的設計方案。
系統采用分布式結構,從監控網絡獲取視頻信號后,利用視頻診斷服務器完成視頻診斷功能,視頻診斷服務器將診斷結果通過Web服務器發送給用戶,并在數據庫服務器中記錄有關信息,用戶可以通過Web頁面監控系統狀態,進行信息查詢、統計,設置診斷預案,維護設備信息,進行系統管理等各種操作。利用Web服務器完成用戶交互,利用數據庫服務器存儲診斷結果和系統配置。
依據用戶網絡狀況和部署規模、需求,上述各個服務可以采用一臺或多臺服務器實現,可以集中部署在監控中心,或分布在各個分中心。
界面友好
系統功能強大,界面友好,軟件設計人性化,易于被普通用戶掌握、操作和使用
算法優異
采用領先的視頻圖像處理算法,能夠檢測幾乎常規使用狀況下的所有視頻異常情況。
運行安全
作為已有監控系統功能的完善和擴充,質量診斷系統只需要從原有監控系統中獲取視頻數據即可,不會對已有系統的運行造成影響。
系統具有多級安全級別控制、操作人員權限控制、數據傳輸安全控制等,保障操作的安全和數據的安全。
易于擴展
系統采用模塊式結構,擴展非常容易。隨著診斷路數、診斷任務的變化,只需要調節業務處理服務的數量即可。每個業務處理服務支持的診斷數量根據并發診斷數量和服務器硬件配置而不同。在通常的業務模式和正常網絡環境下,采用一臺高性能服務器,一個業務處理服務可支持超過2400路/小時的視頻診斷任務。
系統所采用的技術手段遵循業界標準,特別是提供了標準接口,使系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夠與其它系統連接,同時可適應今后的升級或擴展。
維護簡單
系統具有完備的功能,易于升級擴展,具有較長的使用周期,能夠在較長的時間段內滿足應用需求
4總結
通過近四周的生產實習,我們從中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對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向的確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次實習豐富了理論知識,增強了操作能力,開闊了視野,并使我對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認識,真是讓我收獲頗多。
現將本次實習就實習內容以及未來自己努力的方向兩方面作自我鑒定。
在實習的1個月時間里,我擔任工程部里面的巡檢工作,學習最基本的cdma網絡知識、gsm網絡知識、室內分布系統知識。nokia手機工程模式和 三星常用工程模式的認識跟應用。nokia測試手機使用的bcch、cid、rx、rq跟tx測試g網的網絡信號,三星手機使用的pn、ec/io、rx 和tx測試c網的網絡信號。巡檢組員關于測試的方法和要求,室內分布代維服務內容和要求,用戶感受要求,網絡指標要求,工藝要求等。室內分布系統總臺賬中 巡檢站點信息查找。分析c/g網絡信號系統設計方案,繪畫系統原理圖跟設備安裝圖,從而弄懂網絡的覆蓋區域,饋線的走向,設備器件的參數等設計方案的要 求。
學習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應用于室內分布系統整改、優化工程:結合更高的網絡質量要求和大網變化、有必要對已建的室內分布系統進行全面的測試評 估、系統指標調測、整改方案實施、系統優化網絡優化。用戶投訴分析處理、室內日常通信保障獲得更大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實際巡檢操作要掌握的要 領:gsm的通信測試用nokia移動電話的工程模式名稱為“netmonitor"分組畫面為改錐、鐵錘和手機,諾基亞的工程模式啟動后可以通過命令開 啟或關閉。工能選擇-netmonitor-01進入畫面00退出的程序一樣,只不過后面的01該成了00。記錄 bcch﹑ci﹑rxlve﹑rq﹑tx-pwr(等級)最強鄰居小區1跟最強鄰小區2的數據,以及切換測試。打通10010電話,對數據變化進行記錄。 主要記錄數據為菜單1﹑3和9。cdma用三星移動電話第三行的pn數值是代表者手機信號接收基站的代碼。
在建筑物內或者室外大家可以嘗試著播打。看看pn值的變化。后面的d0xx數值就是下行rx接收電平值。也就是手機信號接收功率的強弱數值。數值越 小,代表功率越大,信號也就越強。反之也亦然。正常范圍應該是50~90之間。后面的-0x數值代表者ec/io值,通俗的說就是擾頻值。數值越大說明手 機受到外界干擾越大。超
過+10幾乎無法正常通話了。第四行的數值t-xx代表了手機上行也就是手機發射功率數字。數字越大代表發射信號的功率越強。關鍵 就是第一頁的cdmamonitor,是工程測試人員必看的一頁。如果要判斷信號問題還是手機故障,依據都來自與此。完成了這些的數據記錄后,還要對電表 位置/讀數以及主機設備的具置進行記錄。
通過實習,我才有了機會去面對著專業性人員,聽著他們對專業性的講解以及親自看到了許多的大型通信設備,這些都很有助于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與實際 相聯系,很益于我在以后的工作。實習讓我體會通信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對通信工程在生產生活中的感性認識,了解這些企業生產和運 營的規律,學習這些企業組織和管理知識,鞏固了所學理論,培養了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此次實習通過各種形式我了解當前通信產業的發展現狀以 及美好的前景。感受到了信息科技給今天帶來的美好生活,當然以后自己也要立志獻身于通信事業,重點研究移動通信新技術。
通過近四周的生產實習,我們從感性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對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向的確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次實習豐富了理論知識,增強了操作能力,開闊了視野,并使我對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認識,真是讓我收獲頗多。現將本次實習就實習內容以及未來自己努力的方向兩方面作自我鑒定。
在實習的1個月時間里,我擔任工程部里面的巡檢工作,學習最基本的CDMA網絡知識、GSM網絡知識、室內分布系統知識。NOKIA手機工程模式和三星常用工程模式的認識跟應用。NOKIA測試手機使用的BCCH、CID、RX、RQ跟TX測試G網的網絡信號,三星手機使用的PN、EC/IO、RX和TX測試C網的網絡信號。巡檢組員關于測試的方法和要求,室內分布代維服務內容和要求,用戶感受要求,網絡指標要求,工藝要求等。室內分布系統總臺賬中巡檢站點信息查找。分析C/G網絡信號系統設計方案,繪畫系統原理圖跟設備安裝圖,從而弄懂網絡的覆蓋區域,饋線的走向,設備器件的參數等設計方案的要求。學習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應用于室內分布系統整改、優化工程:結合更高的網絡質量要求和大網變化、有必要對已建的室內分布系統進行全面的測試評估、系統指標調測、整改方案實施、系統優化網絡優化。用戶投訴分析處理、室內日常通信保障獲得更大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實際巡檢操作要掌握的要領:GSM的通信測試用NOKIA移動電話的工程模式名稱為“Net monitor"分組畫面為改錐、鐵錘和手機,諾基亞的工程模式啟動后可以通過命令開啟或關閉。工能選擇-Net monitor-01進入畫面00退出的程序一樣,只不過后面的01該成了00。記錄BCCH﹑CI﹑RXLev﹑RQ﹑TX-PWR(等級)最強鄰居小區1跟最強鄰小區2的數據,以及切換測試。打通10010電話,對數據變化進行記錄。主要記錄數據為菜單1﹑3和9。CDMA用三星移動電話第三行的PN數值是代表者手機信號接收基站的代碼。在建筑物內&室外大家可以嘗試著播打。看看PN值的變化。后面的D0XX數值就是下行RX接收電平值。也就是手機信號接收功率的強弱數值。數值越小,代表功率越大,信號也就越強。反之也亦然。正常范圍應該是50~90之間。后面的-0X數值代表者EC/IO值,通俗的說就是擾頻值。數值越大說明手機受到外界干擾越大。超過+10幾乎無法正常通話了。第四行的數值T-XX代表了手機上行也就是手機發射功率數字。數字越大代表發射信號的功率越強。關鍵就是頁的CDMA Monitor,是工程測試人員必看的一頁。如果要判斷信號問題還是手機故障,依據都來自與此。完成了這些的數據記錄后,還要對電表位置/讀數以及主機設備的具置進行記錄。
通過實習,我才有了機會去面對著專業性人員,聽著他們對專業性的講解以及親自看到了許多的大型通信設備,這些都很有助于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與實際相聯系,很益于我在以后的工作。實習讓我體會通信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對通信工程在生產生活中的感性認識,了解這些企業生產和運營的規律,學習這些企業組織和管理知識,鞏固了所學理論,培養了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 此次實習通過各種形式我了解當前通信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美好的前景。感受到了信息科技給今天帶來的美好生活,當然以后自己也要立志獻身于通信事業,重點研究移動通信新技術。
下發了《xx聯通集團客戶分級服務規范指導意見》、《xx聯通集團客戶服務聯動機制管理辦法》兩份主要文件,建立、完善集團客戶全業務服務體系。
建立集團客戶分級服務體系,加強服務細分;強化集團客戶服務規范,提升服務水平;建立服務質量監控機制,促進服務提升;完善服務流程,提升服務響應能力
二、深化集團客戶分層分級管理,推動特色標準化服務,實現服務帶發展,發展促服務的良性循環
強化集團客戶名單制營銷服務制度,落實《關于實行集團大客戶名單制管理的通知》的各項工作要求,對72家省級集團客戶單位,做到每一個集團客戶都有指定的客戶經理負責其營銷和服務工作,確保集團大客戶的服務,整理明確了省、市二級集團大客戶、核心客戶名單,實現了有系統支撐的集團客戶服務管理。
按照客戶類別屬性(行業客戶或商企客戶)、業務屬性(純移動業務集團、純數固業務集團、純行業應用類集團和綜合業務集團)、規模屬性(按照集團客戶收入和用戶量規模分級),建立多維度客戶分層分級管理體系。
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針對不同類別集團客戶的標準化服務要求, 整合集團客戶俱樂部服務平臺和客戶服務熱線,加強對俱樂部客戶星級服務規范、客戶經理服務規范以及客戶故障響應綠色通道等相應流程的落實;要進一步加深集團客戶的服務深度和廣度, 增強客戶感知,體現服務差異化,提升集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最終實現集團客戶和企業的雙贏。
繼續利用好公司星級客戶俱樂部這一平臺,加強對各類集團客戶關鍵人物的通信外服務,特別是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客戶行業推廣、年會等客戶關懷活動,達到持續提高大客戶滿意度的目的;面向中小企業客戶拓寬服務渠道、完善集團客戶積分體系、利用俱樂部資源支持客戶的商業運作,以延伸服務為核心打造商務客戶的特色服務。
三、以服務促發展,突破行業客戶市場發展瓶頸
完善行業客戶的服務體系,加強客戶經理服務規范以及行業故障響應
綠色通道等相應流程的落實;客戶需求結合為客戶提供不同等級的服務,加深集團客戶的服務深度,體現不同類別客戶的服務差異化,增強客戶感知,提升集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最終實現集團客戶和企業的雙贏。
在此基礎上,對存量的行業客戶進行深度開發,通過行業解決方案的應用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滿足黨政軍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對信息化和通信的需求。
四、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完善集團客戶服務支撐響應體系,不斷提升對集團客戶的服務支撐能力和水平,努力提升客戶感知
1、推進集團客戶服務支撐響應體系建設
按照省分公司組織機構調整的要求,今年各市分公司全部成立了集團客戶響應中心,按照服務客戶數量配置了響應工作人員,負責各市分公司集團客戶售前、售中、售后響應工作。進一步完善了集團客戶服務支撐流程及制度,對售前技術支持、業務開通、故障處理等流程進行了修訂,先后制定下發了《中國聯通xx省分公司集團客戶售前技術支持工作實施細則(試行)》、《關于下發集團客戶故障申告處理預案的通知》、《xx聯通關于為集團客戶提供項目交付報告的通知》、《中國聯通xx省分公司省內數字、數據產品等級服務(sla)工作實施細則(試行)》、《關于xx聯通集團客戶重大項目及跨域業務營銷管理工作相關要求的通知》等文件,進一步規范集團客戶運營支撐工作。通過建立省、市兩級集團客戶響應體系,較好地落實了全省集團客戶響應工作。
2、組織開展了集團客戶網絡巡檢
按季度組織集團客戶光纜線路及客戶端接入設備的巡檢,共完成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陽光保險等400多家客戶的機房巡檢工作,提升了客戶對xx聯通服務的滿意度。
3、做好黨政金融等重要客戶的通信保障工作
繼續做好國家、省級電子政務網絡、四大國有銀行等黨政、金融重要客戶的服務支撐工作,細化大客戶重點通信保障方案,分解落實各級責任人,提高保障業務可用率。全年共完成質檢總局、國土資源部、中國農業銀行、蘇寧電器、建設銀行等重點客戶78次重保需求,合計完成重保工作3142小時條。
1.1概念
電網GIS系統即電網地理信息系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并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以電子地圖、衛星定位為背景,以電網設備的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為基礎數據,為電力行業量身打造的圖形化管理系統。
1.2特點
它充分利用局域網快速、穩定、方便、安全的特點,實施網絡化結構設計,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和數據同步等電網信息管理功能,它的最大優勢是將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相結合,將屬性數據通過圖形的方式顯示在屏幕上,方便、直觀地進行查詢。
結合電力系統的特點,電網GIS系統采用B/S和C/S相結合的結構進行設計, C/S體系結構具有在客戶端功能強大的特點,客戶端可以直接對數據圖形進行操作打印等功能,而服務器端只進行數據圖形維護等功能。C/S結構的系統主要針對數據管理人員,在每個用戶處安裝客戶端,實現數據管理的功能。B/S結構的系統可以通過瀏覽器進行訪問,不需安裝任何客戶端,主要完成相關領導或其他人員對數據的瀏覽、查詢、統計等。
1.3數據采集
利用GPS手持機對電網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進行采集、定位,現場搜索衛星,填寫線路、變壓器、電桿等設備屬性信息,通過數據線或編輯模板導入地理信息系統。精確的電網地理信息數據為電網地理信息系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4主要功能
電網GIS系統圖層選擇具有多重選擇性,可以單一選擇線路層、桿塔層等,也可以同時選中需要顯示的圖層。可以方便的對電網信息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分析匯總,同時還可以進行斷電電模擬、線損計算、剖面圖自動生成、施工圖和施工預算自動生成、智能報表等高級的輔助決策功能。
2 電網GIS系統在農村配網中的實際應用
2.1 為農網升級改造、大修基建等工程提供準確、完整的數據基礎
農網升級改造、大修基建等工程調改需要到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做好各種數據的統計與整理,根據轄區內的電壓質量、用電負荷、設備等情況,統計出輸配電設施、線路等需改造升級的項目,繪制詳細的規劃圖紙,編制內容廣泛、技術全面的項目規劃,以及工程概預算、項目建議書等基礎資料。
電網GIS系統有強大的地圖查看打印功能,可以任意打印某單條線路、多條線路或者某個供電區域的地理接線圖,同時也可以適當放大縮小地圖,打開任意線路的圖紙進行查詢統計,為農網升級改造及大修基建工程等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如可以查詢到需要改造導線原有型號、長度,需要切改線路的位置、搭接方向及長度,自動生成剖面圖、施工圖、平面圖,同時與預算軟件相接軌,計算出工程所需的材料、費用,避免發生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浪費。
2.2 在SG186系統和生產MIS系統中的應用
SG186系統業擴報裝手續是有嚴格時間節點限制的,利用電網GIS系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到該業擴的具置,查看周圍電網環境,以此作為參考,經過現場核實后制定正確合理的供電方案,保證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完成業擴手續。
生產MIS系統與SG186系統設備信息是一一對應的,新增業擴供電方案除了在生產MIS系統中電源方案映射環節進行映射以計算線路是否超負荷外,同時需要在調改、驗收完成后及時錄入系統,而電網GIS系統可以方便地進行GPS采集數據的導入和轉出,導出數據應用EXCEL表格模板更加方便統計和匯總,所以直接從完善好的電網GIS系統中導出電桿、變壓器、斷路器等設備所在的坐標錄入到生產MIS系統,既保證了生產MIS系統數據的準確性,又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線損管理
線損率是供電企業一項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它不僅表明供電系統技術水平的高低,而且反映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好壞,所以必須大力加強線損管理工作,實現線損管理的規范化,達到"機制創新、管理規范、考核科學、成效顯著"的目標要求。
選擇電網GIS系統線損管理功能,在地圖上選擇要計算的線路,輸入有功電量、無功電量、投用時間等信息參數,即可計算出所選線路的理論線損。也可選擇 "多線路計算"按鈕計算多條線路線損,以Excel文件形式輸出。管理人員可以形象直觀的借助電子地圖和基礎數據對理論線路資料進行整理和計算,正確編制線路線損指標和線路改造方案,短時期內有效降損。
2.4 "低電壓"治理
隨著農村地區用電量的增加,導致在用電高峰時段,部分區域的居民電壓偏低,個別地區問題非常突出,構成較大的安全隱患,造成報修停電次數多、用戶投訴多;用電卡脖子,電氣設備發熱,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繼續運行,導致"低電壓"現象嚴重。
農村"低電壓"問題涉及面廣、用戶數量多,通過電網GIS系統基礎數據方便查詢每個臺區的低壓供電半徑,電表箱數、用戶數等信息,認真分析每個電源點的分布情況,以"多布點、小容量、短半徑"為原則,低壓嚴格按照"縣城低于300米,農村低于500米"的供電半徑進行配變布點,導線選型等按照規劃新標準進行設計。盡量改善線路迂回、線路過長、交叉供電、功率倒送等不合理的供電狀況,系統解決"低電壓"問題,提高農網供電能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5 供電可靠性管理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發展,人們對電能的依賴越來越大,而停電所造成的社會損失也越大,社會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就越高。供電可靠性指標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個供電企業的設備狀況及管理水平,它與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利用電網GIS系統線路巡檢管理系統及刀閘模擬可以有效減少停電,保證供電可靠性。
缺陷管理是日常運行維護管理的重要內容,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認真制定切合實際的相關方案制度,加強巡視工作的管理,盡可能使缺陷消除在萌芽狀態,限制故障擴大,減小停電范圍,降低線路及設備故障搶修率,有效保障線路及設備安全可靠運行,全面提升農村配網供電質量。設備巡視檢查不到位,缺陷未及時發現、消除,就會引起線路損耗大、壓降大。線路管理人員巡檢完畢后,導入線路巡檢管理系統,提交任務,完成巡檢任務,即可根據反饋信息對線路進行消缺,同時也可對巡檢人員巡檢情況進行監督。
在地圖上選擇要進行刀閘模擬分析的線路。選中線路后,對話框中將顯示選中的線路名稱及線路當前的狀態,并顯示可以改變當前線路狀態的刀閘的類型、狀態和位置。"操作刀閘"將根據刀閘的不同狀態顯示為"斷電"或"供電"兩種狀態,同時受影響的線路和變壓器將在地圖上以選中狀態標識,可以直接查看到某個刀閘所控制的線路,也可以直觀地查看到線路走徑,利用"距離測量"工具測量出線路供電半徑,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合理方案縮小停電范圍,減少停電時間,如增加隔離開關、調改線路電流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