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33: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一件令人感動的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我們的多個地方遭受了地震的侵襲。其中,遭受地震最嚴重的地區有4個:汶川、青川、茂縣和北川,那里的人,有的被廢墟壓成了重傷,有的雙腿殘廢了,有的失去了親人,有的成了孤兒,還有的雖然幸存了下來,但房子塌了……
我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上街買東西,地震的時候,她們倆剛好走到一堵墻下,那位母親和她的孩子被壓住了。當武警部隊趕來救援她們的時候,才感覺異常困難:這對母子被一堵重十噸的墻面壓住,要想把它搬起來,必須二十個身強體壯的人一起搬才能搬起來。武警部隊里面怎么有這么多強體壯的人?隊長想了想,決定通過媒體向廣大群眾發送求救消息。僅僅兩天的時間,武警部隊的官兵們就籌齊了二十個身強體壯的人去營救這對母子。等他們把墻搬起來以后,看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場面:那位母親用自己身子去擋住了那堵墻三天,使自己的孩子重獲新生。
我看了,深受感動,覺的母愛很偉大,能讓自己的孩子重獲新生。每當我想到這里,就不知不覺的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入媽媽的懷抱,幸福的不得了……
令人感動的一件事
那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
那一次,我得了腮腺炎,在衛生所輸了好幾天液都不見效,又到長街去找醫生看,接著輸液。有一次,由于去得晚了,快輸完了液,天已經黑了,我手上扎的針又跑針了,媽媽一直陪我輸完液才回去。這就是愛。
由于一連輸了好幾天液還是都不見好轉,無奈又到縣醫院。醫生開了藥方,我們沒有時間,就托了關系,回來配藥輸。輸一次大約要五個小時,有時候一直輸到晚上12點,媽媽一直陪著我。
要知道,那段時間,爸爸不在家,媽媽一個人要做學校的事情,還要給上兩個班的課,回來還要給我做飯,洗衣服,很不容易,現在我生病了又這么熬夜照顧我,怎么不令我感動呢?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媽媽對我的這份濃濃的愛意!長大后一定要好好地孝敬她!
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感人的事。就讓我來給你們講一件吧!
小時候,在路上,看到這樣一件事。有兩條小狗在公路上玩,玩著玩著,一條狗跑到公路中間去了,一輛貨車迎面開來,剛好撞上了那條小狗,只聽見急剎車,但是還是撞上了那條小狗。那條小狗命喪黃泉,另一條小狗在那只小狗旁邊站了半個多小時一直看著那條小狗,最后試圖把小狗拖到馬路邊上去了,經過它好幾分鐘的努力,終于拖到了馬路邊,那只大狗一直趴在小狗的旁邊,直到傍晚才淚流滿面的離去。
原來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我覺得開車的人根本沒有資格跟這條小狗相比,這條狗的同伴死了,還知道把同伴拖到安全的地方,而這個開車的人直接就開走了,而不停下來把小狗給埋了,真是令人可恨啊!
五年級:祁蕊
也許有很多同學都有過或者經歷過令人感動的事吧,當然,我也不例外。
那是我只有三四歲的時候,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我生病了,當時,我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頭非常的痛,還不停地咳嗽,流著鼻涕。爸爸媽媽見我病成這個樣子,二話沒說,連忙拿起雨傘背著我朝著醫院的方向奔跑。當時,沒有車,爸爸媽媽也不知所措,但是管不了那么多,背著我繼續向前奔跑,不知跑了多久,終于到了醫院,可是爸爸已經是累得筋疲力盡了。
醫生連忙給我量了體溫,過了幾分鐘,把體溫計拿了出來一看,高燒40度,醫生說:“得趕緊打退燒針。”我聽后,懼怕地說:“不,不打針,我不打針。”可媽媽的臉色變了,回過頭來對我說:“不行,不打針病怎么會好,快,讓醫生給你打針。”我突然想起來:咦!媽媽不是很害怕我哭嗎?那我就哭。我哭了起來,可媽媽始終沒有答應。倒是醫生插話了:“小朋友,不打退燒針可以,但不用做皮試的吊針還是要打的,懂嗎?”我聽后也只能不情愿的接受醫生的治療方案。
在打針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不是給我端茶,就是給我買好吃的,總是對我體貼入微,細心呵護。當時,我還小,不懂得什么,但現在回想起來,我小時候是多么的任性,給爸爸媽媽添了多少麻煩,讓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為心。但爸爸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細心照顧我,鼓勵我,我還是那樣任性,我真是后悔極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后回報我的父母,回報社會。
爸爸媽媽做的事情雖小,但是卻始終讓我感動不已,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指導老師:廖儒學
我家住在豐臺區,離六十六中很遠,即使這樣,每當在路上回想起學校,心中總會有絲絲感動涌上心頭,也就不覺得有多遠了,我雖然來到六十六中只有一年多,但我卻深深地愛上了這里。
我從這片校園中得到了母性般的呵護,使我在這里得以成長,感恩的心,使我深愛這里。有了不足,聽到的更多是鼓勵;犯了錯誤,看到的還是寬容。難以忘懷,XX年年9月,剛開學,學校的開學典禮叫做感動校園,隨著音樂聲,我們回憶了更多在去年發生的感動校園的故事,雖然我沒有經歷過卻依然被感動著。
記得在高一的時候,有一次我不舒服,仍然上學了,中午的時候,媽媽打電話到教師辦公室詢問情況,老師得知后,就來詢問我,還說如果實在不行就去醫務室看看,之后一直關心我,問我還不能不能堅持。這雖然只是簡單的一件小事,但當它發生的時候,卻那么令人感動,生活在這樣一個令人感動的校園里,怎能不心存感動呢?
我愛我校,因為這里有辛勤工作的老師,為了我們獲得更多的知識,他們認真地備課,悉心的準備各種工具。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在他們的精心教導下,我們不但積累了許多知識,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他們在引導我們進入知識圣殿的同時,為我們樹立人格的楷模,精神的豐碑!我愛我校,這里是知識的寶庫,是我們獲取力量的源泉。是我們踏向社會的第一扇大門。我愛我校,在這里我們健康的成長,把心中的理想放飛。為了明天的輝煌,我們要現在打下基礎去充實自己,終有一天我們會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春天是一個令人遐想的季節,它不像夏天炎熱逼人,而是氣溫適宜;不像秋天草木都枯黃了,而是勃勃生機,一片綠意;也不像冬天大雪紛紛,而是微風陣陣。我喜歡春的遐想,更喜歡春天的故事。
小草有著這樣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春天到了,它在泥土中經過多次痛苦的掙扎,破土而出,迎接第一天的陽光雨露,呼吸第一口新鮮空氣,它微笑著,在微風中盡情地搖擺,它灑脫自如,嫩嫩的綠葉點綴著大地。不管風吹雨打,它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春天送上最美的祝福與歡笑。小草的堅強令人感動,它的不怕吃苦的精神令人振奮。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詞人、作家贊美過小草,它的一生雖然短暫卻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奉獻給了春天,它是偉大的!
山坡有著這樣一段動人的故事:隨著春天的鐘聲響起,山坡上的所有東西都像被施了摸法般復活了,本來的死氣沉沉變成了生機勃勃,它們都伸了個懶腰,洗掉了臉上的塵土,涂上了光滑的油,個個都容光煥發。它們也像搶地盤似的占領了山坡上的每一個角落,小草小花們相輔相成;蝴蝶蜜蜂們同心協力;高樹低樹們俯仰生姿,這些美麗的圖景與其他景物相映成趣,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小河有這樣一段美麗的故事:隨著小河周圍的景物不斷復蘇,于是它也想展示一下它最美麗的一面。它叮咚地流淌著,聲音比以前亮了許多,在燦爛的陽光的照射下,它發出耀眼的光芒,好像穿上了一件閃裝,光彩奪目。河水清澈極了,還有甜甜的味道與散發出來的純正的清香。小河啊!小河!沒想到你還真有一的套。
春天的故事有很多,只要你留心身邊的一點一滴,你會發現它們惟妙惟肖、神秘而美麗,帶會帶給你十足的震撼與驚嘆,它們渾身都散發著一種高貴的氣質,令人賞心悅目!
春天,神話般的季節!
逸夫小學三年級:于志文
《十年后的禮物》這個故事令我非常感動,深受啟發,就讓我來給大家講一講我看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吧!
這個故事贊揚了愛德華.格里格遵守諾言的精神,都過了十年了,愛德華格里格卻還記得十年前的諾言,真是令人佩服!如果換了別人,說不定一轉頭就忘的一干二凈了!在奧斯陸的音樂會上,他獻了一首歌曲作為禮物送給達格妮,真是令人感動,這是他花了十年的精力才創作出的一首歌!我不禁疑惑到,花費了十年的精力就為了送一件禮物給一個才見了一次面的人這值得嗎?不過,我非常欣賞他的品德!
愛德華,我非常佩服你,相比起你來,我非常慚愧,我有過很多次沒有遵守諾言的經歷!不過,將來我也一定會好好的遵守自己的諾言的!
“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每當我吟詠這詩句,心中便有說不出的愉快,心也朦朧,眼也朦朧,眼前也真個展現出一幅畫來:
靜靜的夜。深藍色的夜空,猶如天鵝絨,溫柔、神秘。空中鑲著一盤月,月光輕輕地灑在湖上,樹上,灑在我的臉上。樹枝上,兩只小鳥兒相互依偎著,甜甜地編織著自己的夢。一陣微風吹來,水氣撲面,眼睛慢慢閉上,這月色和這鳥兒也都朦朧在水汽里。而我,也融入畫中……
許久,張開眼,剛才的感覺都揮之不去,而萬物,也因這感覺,變得愈發美了。
讀書,我真快樂。
“曾經給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當我明白意思時,不禁為之動容,若真有來生,希望他們能再做夫妻。
讀書,我真感動。
當我遇到挫折時,我想到沈從文,想到“花開花落”,我就從心底生出一股豪氣。挫折,算什么?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好像與許多高尚的人交朋友”。
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讀書使人快樂——美麗的景色令人心馳神往,美好的詩句令人回味無窮;
讀書令人感動——美麗的心靈似清泉蕩滌污濁,美好的情感似陽光融化寒冰;
雖然中外都有“代溝”這個東西,但好像沒有一種代溝比中國“60后”和“70后”與他們父母之間的代溝更深。依我看,這是一條世界頂級水平的代溝,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在這兩代人成長的過程中,中國經歷了全世界都未經歷過的超高速發展,在短短30多年中從“一窮二白”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代際之間價值觀自然也會產生分歧。
“60后”和“70后”的父母---現在70歲以上的中國老人,經歷了作為外國人的我想像不到的人生起伏和艱辛,并由此養成了不怕勞累而怕浪費的獨特習慣,其中一部分老人幾乎是以極端的方式省錢。對他們來說,花錢并不是享受,而是一種負擔和一種“犯罪”。為了買超市里打特價便宜兩毛錢的餅,他們愿意排幾小時的隊,買到了還特別高興。如果有哪里發免費的東西,他們會牢記“不要白不要”的信條,無論如何都要拿到,哪怕自己根本用不上---這其實和經濟條件無關,就是一種心態。
另一方面,老人的孩子們,生活和消費方式已經跟我這個日本人差不多,一杯咖啡二三十元,想用蘋果產品隨時去買,不會為了一點小錢心疼。
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以致于溝通好像已經無濟于事,只能用“不正常”的方式來敷衍,比如撒謊。我經常看到身邊這一年齡段的中國朋友在父母(好像常常是母親)因極端省錢而不樂意他們花錢的時候,無奈地撒謊,結果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比如,一位自己經常坐飛機出差的中國朋友想讓一直坐火車硬座的母親更舒適地回老家一趟,就對她說:“我有里程兌換的免費機票,這個月不用就作廢了,要不你坐飛機回老家一趟?”結果他母親不僅不回去,還擔心“浪費”兒子的“免費”機票,就動員周圍的親戚們回老家,讓打算給母親花錢買票的兒子干著急。
最近跟一位出租車師傅聊天,他告訴我,他哥哥花5000多塊錢給母親買了新上市的iPhone,但對節儉的母親不敢說真話,只告訴她“就幾百塊,隨便用吧”。后來,母親把這話說給鄰居聽,鄰居說;“太便宜了,我給你兩千,賣給我吧!”母親很高興地答應了……
聽了這兩個故事,我的第一反應是對母親們的行為難以理解,但仔細一想,兩個兒子的態度更令人感動---不僅不抱怨,還帶著笑容繼續“ 撒謊”下去,絕不讓母親擔心。
肯包容與自己有如此之大“代溝”的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所有國家的子女都愿意這么做的。在我看來,這是中國子女和父母特有的親密關系,比日本兩代人之間親密多了,即便是無奈的撒謊,也令人感動。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很多令人感動的事。記得在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很感動。
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出去散步,街上有很多晨練的老人,有的在慢跑;有的在蹦蹦跳跳;還有的在做操。我和爸爸在街上繞了一圈快要到家了,看見了一個老爺爺在人行道上邊走邊跳。這個老爺爺可真厲害呀,這么老了手腳還這么靈活。可是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那個老爺爺好像被什么東西絆倒了,一下躺在地上,起都起不來。
有很多人路過,就回頭看了看就走了。可是這時爸爸跑過去扶那位老爺爺,好不容易才把老爺爺扶起來,可是他的腳很痛,好象受傷了,根本走不成路了,那個老爺爺給爸爸了一個手機叫爸爸幫他給他兒子打個電話,叫他兒子來接自己。打完電話不久,就見他兒子開車來把老爺爺接走了,還感謝了爸爸。
這一件事令我很感動,爸爸那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我覺得每一個人看見那種事都應該去幫助,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只要你幫助了別人,別人反過來也會幫助你。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要把它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
新疆烏魯木齊市99小六年級:柳源
每當我看見汶川我很感動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卻令無數人刻骨銘心。
那時,很多學生正在教室里上課,就在地震發生的一霎那間,一位教師將身體趴在課桌上,保護躲在下面的4個學生,4個學生都活了,他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個班的31名孩子正在四樓教室里上英語課,地板突然劇烈地搖晃起來,老師很快意識到了危險,他一個箭步沖到門口,用力扳住搖晃不止的教室門,然后扯開嗓門,對一屋子驚呆了的學生喊道:“是地震,不要慌,大家快下樓!”他守護著學生一個接一個跑過三樓的樓梯口,當發現還差兩個孩子后,他趕緊轉頭,逆著人流方向拼命往樓上跑去,結果,在同學們撤離了教學樓之后,一聲巨響,小樓轟然坍塌,這個老師就和兩名同學被淹沒在廢墟中了;還有一個女老師自己的身體被砸成了三段,而她雙手環抱著三名學生緊緊摟于胸前,用自己的身體將三位學生保護于身體下,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軀抵抗災害……
這一件件令人感動的事情,時時在我們身邊。地震無情,天災難避!但是,縱然地震可怕,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地震,震不垮我們的!
世界因幫助而有愛,也因為感激而美麗。令人感動的也許是幫助,但是最有可能的卻可能是感激。
在公共汽車上,我做了一件幫助別人的事情,然后又因為幫助而被感激的事情。。一個小男孩提著一大堆東西上了車,卻發現車上并沒有座位了,他無奈,只好站在扶手旁。正巧我在他的身旁,我正躊躇不前,想著究竟要不要讓座。經過三思,我下了座位,打算讓給那位小男孩。沒想到一個大姐姐坐了上去,似乎是故意的。我站到她面前說:“姐姐,這個座位是我的,你不能做。”她說:“這個座位上有沒有你的名字,怎么證明是你的?”這個姐姐似乎不肯讓出座位。“那好,那姐姐能讓給他嗎?”我指了指那位一聲不吭的小男孩。她說:“我憑什么讓給他?這個座位,我坐定了。”說完再也不看我。我們的爭吵吸引的人們,他們議論紛紛。無非就是議論大姐姐的行為。最后大姐姐終于面紅耳赤離開了。我將座位讓給了小男孩。最后我快下車時,小男孩拉住了我。從袋子里拿出一包糖。小男孩示意我接住,他說:“謝謝你的。”我那時是多么激動。
幫助亦是讓人感動,但是幫助過后的感激,也會讓人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