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組詞法

組詞法

時間:2023-05-29 17:30: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組詞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文言句子翻譯堅持一個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在文言翻譯中應盡量直譯。直譯,就是要求考生對給定的文句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風格與原文一致。一個詞不管有多少種意義,當它一進入具體環境后,就只能有一個恰當的含義。所以在文言文的閱讀中,利用漢語詞語的構成特點、根據已經學過的相關知識、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和題目的具體要求進行詞義的推斷和解釋是特別必要、特別實用的,也是特別有用的。下面就這個問題簡單地列舉些實用的文言翻譯的技巧。

推導總原則還是“詞不離句”,具體有如下幾種。

1.利用音形的分析來推導

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檣櫓灰飛煙滅”,中“櫓”是常見字,是木制的船具,“檣”是冷字,但“檣”從木,與“櫓”聯合成詞,可知“檣”也是木制的工具。又如:覲,從“見”旁,可以推出“拜見”;“造 ”,“辶”與走有關,解為“到”或“去”。

2.利用語法結構推導

此法即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的意義。在句子中,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一般由副詞充當等,根據詞語在句子中的位置可以推斷詞義。例如:“自放驢,取樵炊爨”,“樵”字前有動詞“取”,后有動詞“炊爨”,上下聯系起來,不難推斷出它處于賓語的位置,是名詞,應該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動詞,明顯不當。

3.利用聯想的方法推導

平時我們學過不少文言文和成語,在解題時,利用學過的知識并遷移過來,也是不難解決的。

例如:“不以外夷見易”中的“見”,我們可以聯想課文中“府吏見叮嚀”來推斷,“見”是放在動詞前,是對自己怎么樣的一種用法。“不以外夷見易”意為“不因為我是外夷而輕視我”。“勢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可以聯系到成語“出類拔萃”,“拔”為“超過、超出”之意。

4.利用組詞來推導

這主要是針對文言實詞而言的。文言文詞語都是單音節詞為主的,現代漢語則是以雙音節詞為主的。將文言文中的單音節的文言實詞,作為語素組成雙音節的現代漢語詞組,然后根據上下文語境去選擇一個最合適的。

組詞的方法有兩種:

①輻射式引申,如:“節”可以組詞為“節約、節省、節操、節制、氣節、關節”等。

②鏈條式引申,如:“朝”可以組詞為“朝見、朝拜、朝廷、朝代”等。

下面我們就拿高考試卷(2008全國Ⅰ卷)中的一句文言翻譯來具體說明一下。

例如:“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

應用組詞法

以下實詞后面括號中的詞語是用組詞法可能組出的雙音節詞,虛詞后括號中的詞語是該虛詞的常用義項,加點的詞是根據語境選出的較為合適的詞義。

例如:兄(兄弟、兄長)為(是、替、作為、被)君(君子、君王、國君)則(就、那么)君(意動用法)之(他、的),己(自己)為君則兄(意動用法)之可(可以、可能)也。

譯為:兄長是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是國君時就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

解釋文言實詞的意義,是高考文言文閱讀必考內容,要提高推斷文言文實詞詞義的能力,只有把知識的積累和方法巧妙運用和有機結合在一起,方能奏效。理解文言實詞的基本原則是依據語境,即上下文。上列四點只是把“語境”具體化,應當讓學生在文言翻譯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進行大膽而又合理的想象。

第2篇

關鍵詞:構詞法 越南語 近義詞用法

中圖分類號:H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388-01

越南語近義詞的存在具有客觀性與普遍性。構成詞離不開“語素”,因為語素是構成詞的基礎要素,所謂構成詞也就是語素構成詞的方式或者說詞的結構方式。本文對越南語近義詞的探討分析,希望對我國相關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一、了解相關知識

構詞法:語言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些舊詞的過時則意味著人們需要創造出新的詞匯,而這些新詞匯的產生在大體上服務一定的規則,語言的這種更新換代、“廢舊創新”的過程體現出的就是一種規律,即構詞法。

1.從單音詞(單純詞)和雙音節合成詞方面進行分析

需要知道的是,單音節詞都是單純詞,在這個基礎上添加符合一定條件要求的自由語素或不自由語素便可以組成與原詞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近義詞,例如giúp―giúp?E?簟,ban―ban bè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自由語素與不自由語素才是符合條件要求的?其中符合條件的自由語素就是指添加與單純詞意思相近的語素,而符合條件的不自由語素則指添加沒有詞匯意義但具有削減或增加詞義的語法意義的語素。越南語中存在許多單音節語其相對應的雙音節合成詞之間往往存在許多近義詞,但是仔細研究這些看似接近的詞語,其實他們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并且具有規律可循,具體分析如下:

1.1雙音節合成詞具有抽象化與概括化的特點:

雙音節合成詞與原來的單音節詞相比,其在詞義上具有明顯的抽象性與概括性,例如?Eep 與 ?Eep ?E?d,這兩詞語相比較,前者較為具體,可用于具體的場合中;后者則具有明顯的抽象性與概括性,可用于具有抽象特征的場合中或者具有較強概括性的事物中。除此之外,具有較強概括性的詞語代表還有聯合式合成詞,尤其是該合成詞中還包含著自由語素,其概括性的特點就更為明顯了。典型代表詞組有 báo chí與 báo、binh lính與 lính,這兩組詞含義分別為報刊與報、士兵與兵,比較下來我們可以明顯看出這兩組詞的前者詞義都具有顯著的概括性,而后者詞義則更加具體。需要注意的是,在越南語當中一些聯合式合成詞是經過漢語演變而來的,或者說是從漢語借過來的詞,例如gia ?Eình、anh hùng等,類似這種詞其本身的詞義概括性就不那么明顯。

1.2“單+單”“雙+雙”的規律:

如何理解這個規律?其實這個規律只存在于單音節與雙音節合成詞之間。在越南語中,例如giúp―giúp ?E?g這樣一組詞,其單音節與多音節詞義表達相同,并且可以在許多條件下可以進行詞語互換,例如一句話可以表達為Anh Hai thu'ò'ng giúp em hoc tiêng Viêt,同樣可以表達為Anh Hai thuòng giúp ?E?g' em hoc tiêng Viêt。類似這樣的詞組還有很多,那么這些同義的單雙音節詞難道真的完全沒有區別嗎?當然不是!一般而言,各自在選詞造句時體現出“單+單”“雙+雙”的規律,也就是說單雙音節近義詞之間在進行造句時,要認真分析其前后涉及的詞匯,若涉及對象為單音節詞則應選單音節詞,若涉及對象是雙音節詞,相應的就選擇雙音節詞。例如①Cam o'n anh ?E?b giúp em r?\t nhiêu.②Cam o'n anh ?E?b giúp ?E?g' chúng t?hi vu'o't qua khó khǎn.其中句①當中涉及到的“幫助”詞為單音節詞em,因此,這兒的“幫助”選用單音節詞giúp;句②中的“幫助”涉及到的對象為chúng t?hi,是個雙音節詞,所以這里的“幫助”用到“giúp ?E?g”也是雙音節詞。

二、從漢越詞和純越詞之間看近義詞的用法規律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漢語也逐漸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越南語也漸漸受到漢語的影響,越南語中的借漢詞也特別多。在這種背景下,大量近義詞出現在純越詞與借漢詞之間,那么這些近義詞之間的區別及用法規律有哪些呢?

1.漢越詞和純越詞在同義詞之間的選擇,保持“純越詞優先”的原則:

隨著漢語的不斷發展,漢詞對越南語形成極大影響,目前越南語當中借漢詞與純越詞之間的比例已經失調,前者遠超過后者。借漢詞發展“過于泛濫”現象無疑對越南語發展造成嚴重干擾,針對這種情況,越南人開始采取措施,越來越多的越南人號召提高純越詞的使用率,從而減少借漢詞對本國語言的干擾,最終達到保持越南語純潔的目的,這便是“純越詞優先”原則。例如在qu?hc gia―nhà nu o c 的選詞中,人們往往選擇 nhà nu o c而不選擇qu?hc gia,這便是越南人踐行“純越詞優先”原則的一個簡單體現。

2.純越詞更顯口語化,漢越詞更顯書面化:

純越詞與漢越詞同義詞相比,前者更傾向于口語化,而后者則更側重于書面化,這就要求人們在選詞時進行區別對待,選出最合適的詞語。例如phu nu ―?Eàn bà,前者是借漢詞,后者是純越詞,兩者都有“婦女”的意思,然而從感彩角度進行分析,前者是對女性的一種尊稱,適用于正式場合,而后者含義則稍顯諷刺,具有不尊重的意味,因此不適用于正式場合。

3.注重“詞義改變”現象以及同義詞之間的通用

現代越南語使用當中,要注意到一些漢越詞的詞義改變,如kh?\n tru o

ng―cǎng thǎng,前者是漢越詞、后者是純越詞,兩者原本都有“緊張”的意思,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改變,越南語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其中“kh?\n tru'o'ng”的意思就發生了改變,變成了“盡快完成,加快”的意思。類似詞語還有很多,這就要求人們在實際的學習與運用中一定要注意到這些詞義的改變,以免不必要的錯誤出現。

結語

上文中對越南語近義詞用法規律的分析具有相對性,而不是絕對的,對于一些特例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莫子祺. 從構詞方法看越南語同義近義詞的用法規律[J]. 學園,2014,28:57-60.

[2]武忠定. 越南語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3]鄭氏永幸. 漢語、越南語量詞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第3篇

[內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在教學中,如何強化閱讀基本功的訓練,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訓練?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濟南市教研室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調查,認為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呆板的現象,這也是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他們在探索小學閱讀教學基本模式的同時,又進一步研究了強化閱讀基本功訓練的各種教學操作方法。

            一、操作方法的形成

        1.兩條線索。

    一是依據學生學習方法的線索,即指導學生學習字詞句段篇和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線索;二是依據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線索,即如何導入新課、引導點撥、激感等的線索。

        2.兩條渠道。

    一是借鑒全國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二是將廣大教師教學中積累的成功課例和精彩片斷進行歸納、整理,從中提煉出帶有規律性的教學方法。

        3.五條標準。

    為了保證教學操作方法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實效性,他們又將整理、總結、歸納出的大量的教學方法,逐一地用以下5 條標準進行了論證:①教學思想是否端正:②是否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③是否能體現強化語文訓練;④是否有實效;⑤是否便于操作。

    在論證中,對不符合上述標準的,再集思廣益,進行修改、補充,力求為廣大教師提供出比較合理、可行、有效的操作方法。

            二、操作方法的概述

    表一:

    項目                  閱讀基本功訓練的操作方法

  識字訓練      據詞定音法、據詞釋義法、演示釋義法、看圖

                釋義法、以形悟義法、游戲識記法、擴詞鞏固

                法等

  詞語訓練      直觀解詞法、描述解詞法、隨文釋義法、同義

                換言法、詞語歸類法、以字組詞法、選詞填空

                法等

  句子訓練      突破重點詞語法、上掛下連法、句式比較法、

                動作演示法、創設情境法、縮句理解法等

  段落訓練      一點突破法、結構分析法、關系分析法、逐層

                分析歸納法、品讀法、想象還原法、對照比較

                法等

  分段訓練      提取重點段法、整體分割法、部分歸并法、分

第4篇

關鍵詞:語法;詞法;句法

中圖分類號:H314.3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2-16

語法(grammar)、語音(phonics)與詞匯(lexicality)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為語言的基礎。語法是組詞造句的語言規則和邏輯結構。忽略語法或者語法運用不當,組成語句的各種詞匯必然雜亂無章,難以清晰、準確地表達句意。

高中英語教師圍繞詞法、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句法、從句五個主題開展語法教學,既能拓展語法結構教學,又能緊扣語法重點,學生能較好地掌握語法規則,熟悉語法結構,構建語法體系,從而準確獲取信息,理解句意,表達觀點,進行交流情感,增強英語學習與應用的能力。

一、詞法主題

詞法(morphology)包括詞的性質(詞性)、形態及其變化(詞態)和詞的運用(用法)。詞匯研究單詞的構成、來源和詞義,而詞法研究單詞的性質、形態和用法,即詞匯在句子中的運用。基本內容見表1。

詞性是詞法的基礎,詞性不同,則詞法內容不同。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能單獨回答問題,有詞態變化。詞態表達事物數量、屬格(genitive)、時序等。語言學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N. Leech)指出,“除不規則形式外,英語詞形有四種常用后綴:‘-ed’(動詞過去式或過去分詞)、

‘-e(s)’(名詞復數和動詞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er’(比較級)和‘-est’(最高級)”。詞的運用是詞法核心,體現不同性質的詞在句中的位置、順序及詞態變化,使句子表達準確、恰當和得體。如:“But me no buts.”(別老對我說‘但是’。)句首but是動詞,意為“對……說‘但是’”,句尾but是名詞,意為“借口”,有詞數變化。再如,單詞“last”有不同的詞法內容:①形容詞(late最高級):“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他決不會干那事。)②副詞:“It is an age since I saw you last.”(好久不見。)③名詞:“He was the last to leave.”(他最后一個走。)④動詞:“We can't last (out)without water.”(沒水我們活不下去。)

二、謂語動詞(Predicate verb)主題

謂語動詞是充當句子謂語的動詞,說明主語的動作或狀態。基本內容如表2。

謂語動詞是句子的核心,無謂語動詞則無句子,謂語動詞決定時態(tense)、語態(voice)、情態(modal)、虛擬態(subjunctive)、主謂一致、并列句、主從復合句、非謂語動詞等語法規則的運用。特定情形可省略謂語動詞:①“The 13 horizontal stripes symbolizes the 13 colonies and 50 stars the 50 states.”(13條橫紋代表13個殖民地,50顆星代表50個州。)②“He was injured,but he just slightly.”(他受了傷,但很輕。)謂語動詞中的時態和語態是教學難點。如:“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r 9 years.”(九年來我常常來北京。)瞬間動詞come的現在完成進行時與一段時間連用,說明行為反復發生。被動語態與系表結構形式相同,被動語態表動作:“The article was written with care.”(這篇文章寫得用心。)系表結構表狀態:“The article was well written.”(這篇文章寫得好。)注意主動形式表被動意義情形,如:①“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這本書值得讀。)②“He persuades easily.”(他易被說服。)

三、非謂語動詞(non-finite verb)主題

非謂語動詞有不定式(infinitive)、動名詞(gerund)和分詞(participle),不充當句子謂語。非謂語動詞由動詞衍生,是動詞的一種變化形式,既具動詞特性――有邏輯主語或賓語,有時態和語態變化,有否定形式,具有動作或狀態意義;又具非動詞特性――沒有人稱和數的變化,不能獨立作句子謂語,只充當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基本內容見表3。

同一動詞接不定式和動名詞作賓語時意義可能不同:①“I forgot to tell you about it.”(我忘了要告訴你那事。)②“I forgot telling you about it.”(我忘了已告訴你那事。)不定式中可插入副詞構成分裂不定式:“I like to half close my eyes.”(我喜歡半閉著眼睛。)非謂語動詞復合結構有自己的邏輯主語,其中分詞復合結構即獨立主格結構:①不定式復合結構:“It's kind of you to say so.”(你這樣說真好。)②動名詞復合結構:“Your coming to help was a great encouragement to us.”(你的支援給我們極大鼓舞。)③分詞復合結構:“Time permitting, I'll go there on foot.”

(若時間充裕,我徒步去那里。)句子省略不定式邏輯賓語時,因形容詞描述事物的內容不同,語義關系也不同:①“He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聽他講話很有趣。)主語he作“listen to”的邏輯賓語,interest描述“談話”這一事件(events),句子可改成“it形式主語+不定式”結構:“It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him.”②“The water is warm to swim in.”(水暖,里面能游泳。)主語“the water”作介詞in的邏輯賓語,warm描述“水”這一事物(things),句子不能改成“it形式主語+不定式”結構。

四、句法(syntax)主題

句法研究詞匯與句子的模式及關系,研究對象包括句子種類、類型、句子成分和句子結構。基本內容見表4。

英語屬線形結構的形合語言,注重句型與語法結構的完整。英語句子中主語和謂語不可或缺,特殊情形可省略,如:“What a silly thing (you have done)!”(多蠢的事!)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句子由基本句型擴展而成,如:“Her work in genetics won United States scientist Barbara McClintock the Nobel Prize in 1983.”(美國科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因在遺傳學方面的成就而獲得1983年諾貝爾獎。)系“win sb. sth.”結構和“主+謂+間賓+直賓”句型。注意句子否定轉移:“Don't cry because it is over, but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不因感情結束而傷心落淚,而因曾經經歷而微笑面對。)系否定原因狀語從句而非謂語。獨立主格結構由“名詞/代詞+分詞/分詞短語”構成,自身有邏輯主謂關系。如:“There being no bus, I had to go home on foot.”(沒車了,我得徒步回家。)句中分詞being與邏輯主語there構成獨立主格結構,作句子原因狀語。“with復合結構”由“with/without+賓語(名詞/代詞)+補足語(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分詞)”構成,其邏輯主語即句子主語。如:“He entered the hall with a book in his hand.”(他手拿一本書走進大廳。)句中with復合結構的邏輯主語即句子主語he,作句子伴隨狀語。

五、從句(subordinate cl-ause)主題

不同從屬連詞引導名詞性從句時,其意義可能不同:①“I wonder whether he did it.”(我想知道他是否做了那事。)②“I wonder that he did it.”(我奇怪他做了那事。)連接代詞和連接副詞引導從句并擔當句子成分:①“This is what he said to me.”(這是他說給我的話。)連接代詞what引導表語從句并作從句的賓語;②“Fall is when fruits become ripe.”(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連接副詞when引導表語從句并作從句的狀語。定語從句限定先行詞(Antecedent):

“It's a fact that you can't deny.”(這是你無法否認的事實。)同位語從句補充說明先行詞:“It's a fact that he did it.”(事實是他做了那事。)as、than、but可引導定語從句:①“I want to have such a pen as he has.”(我想有支和他一樣的筆。)②“Don't order more food than (what) can be finished.”(點的食物夠吃就行。)③“There is no man but errs.”(人都會犯錯。)強調句型不同于it從句。強調句型:“It is he that can't swim.”(是他不會游泳。)it從句:①形式主語:“It's a pity that he can't swim.”(很遺憾他不會游泳。)②形式賓語:“I take it he has been out.”(我想他已出去過。)③時間狀語:“It's 5 years since he lived here.”(他搬走已五年。)

詞法是句法的基礎,句法是詞法的擴展,兩者緊密聯系,相互影響,不可割裂。詞法、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句法、從句五個主題整體呈現了英語語法體系和語法要點,能幫助學生從繁雜的語法知識中梳理語法規則,理解語法結構,增強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滿勝.英語語法新思維[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

[2]薄 冰.高級英語語法[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3]Geoffrey N. Leech,藍 純.英語語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2):1-6.

[4]蔡 曄.高中英語詞法全解全練[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0.

[5]孫軍偉.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新嘗試――新議高中階段謂語動詞的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4,(34).

[6]豐華煥.淺談高中英語非謂語動詞的含義及句法功能[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4).

[7]郭士永.高中英語句法應試指導[J].新一代月刊,2010,(2).

第5篇

在英語教學中,詞匯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也是學生感到最枯燥無味的內容之一。甚至今天記住了,明天又忘了。學生掌握詞匯的不足會嚴重阻礙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影響英語方面的閱讀,同時也給寫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實際上,面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若能采用適當的方法,不僅可以縮短記憶詞匯量所需的時間,而且能提高記憶單詞的效率。我抓住了新課程改革這一契機,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創新、反思,總結出一些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促進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下面談談我的做法。

(1)初學生詞時,必須要讀準它的發音。音標的掌握便于學習每一個單詞。因此,每一學期的開頭幾節課,我就借助部分單詞讓學生著重學習音標或復習音標,充分發揮音標的功能作用,為這個學期的單詞學習奠定基礎。在學生朗讀書后詞匯表時,第一遍要求看著音標讀好每一個生詞,并力求讀準它的發音。在讀的訓練中,總結出一些單詞的拼讀規則及拼寫規則,特別是一些常用的要及時歸納,反復提醒,便于記憶。

(2)掌握構詞法,舉一反三。所有的詞匯多數是根據構詞法來構成的,掌握構詞法,是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的有效學習方法之一。在單詞的學習中,我習慣把不同的詞綴補充或歸納在一起,并要求學生學會區分和運用,如在教學success這個名詞時,可以歸納在一起學習的詞有: succeed(動詞)、 successful(形容詞)、successfully(副詞)。這樣,學生在學一個生詞時,同時記住了多個,大大擴充了詞匯量,也相對減少了記憶的難度,真可謂一舉兩得。

(3)創設情景,積極思考,加深記憶。多媒體技術的推廣是目前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在教學中充分、積極地將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進行整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和學習。我充分發揮多媒體形象性、直觀性和趣味性的特點,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學習任務,巧妙地突出重點并引入生詞來進行學習,加深學生對生詞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教學身體某部位的單詞時,幻燈片上首先出現的是一張簡筆畫的臉,引導學生學習了face這個單詞;接著在圓圈中出現了眼睛,學習了eye這個單詞;又出現了鼻子(nose)、嘴巴(mouth)、耳朵(ear)、脖子(neck)、手(hand)等部位。用這樣的方法逐漸把一個完整的人顯現出來,學生從中學到了很多的單詞,增加了趣味性和新鮮感,也實現了教學單詞的知識目標。

(4)游戲法。以往的教師在教學單詞時,常習慣采用集中識詞法,使學生學起來感到乏味,興趣不濃。而如今,我們則注意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體會到學習的成功感和喜悅感。教學生詞中,我嘗試了游戲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采用了拼詞游戲比賽法。把全班分為兩大組,將26張字母卡片分配到每組學生手中,每組一套。當每組聽到老師所讀的或所提示的單詞時,比賽就正式開始。誰手里的卡片字母是這個單詞中的其中字母,就立即把卡片粘貼在黑板上,并要求每組所擺放的字母順序要正確,要組成所要求的那個單詞。最后,通過看哪組動作最快、配合最好、組詞最準確來分辨出勝負。總之,只要我們善于利用各種游戲來教學,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和提高競爭意識。

(5)書面檢查缺少不了。學是一個過程,但也不能忽視學習的結果,書面的檢查也很重要。平時學生每天學的生詞相對較少,不光要記,還要會用。為了加強鞏固,課后要求學生不僅要記憶生詞,而且要知道生詞出現在課文中的哪個原句,因為通過句子的理解可以幫助記憶這些生詞,第二天就采取聽寫原句的形式來掌握單詞。當結束一個話題或一個單元的學習時,就進行單詞檢測,其中有漢譯英、英譯漢的題型。遇到拼寫較長、不便于記憶、書中也不要求掌握只要求理解的單詞盡量放在英譯漢的題型里,這樣就減輕了學生的考試壓力。批改后,及時反饋信息,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平時的常規書面檢查使學生記住了單詞,同時也弄懂了課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實踐證明,只要勇于創新,不斷摸索,總結經驗,一定能找到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的好方法。我相信,經過共同的努力,學生能輕松地記憶單詞,會由懼學、厭學的心理轉變為樂學的心理,會對英語感興趣,并逐漸深愛這門學科的。

第6篇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初中是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黃金時期”,英語作為初中階段主要的文化課程之一,搞好英語教學活動是初中學校的重點工作。新課標頒布之后,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面臨了新的調整,制定“高質量、高效率、高成效”的英語詞匯教學計劃是每個教師應當考慮的問題。

1詞匯教學,提升英語價值

詞匯是英語語言的基本構成要素,不同詞匯組合到一起構成了英語語句。因而,初中生在學習英語課程時必須要掌握相關詞匯的具體含義,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根據新課標提出的具體要求,英語詞匯教學應注重學生理解、應用、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培養,這對于初中英語教學有著顯著的教育價值。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英語課程時容易混淆知識內容,對小學、初中英語的差異性把握不準,這對后期初中英語學習是不利的[1]。英語詞匯教學對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大有幫助,教師在詞匯教學中能讓學生接觸到不同詞匯的具體運用方式,對各詞匯的具體含義有深刻的理解。此外,當學生掌握足夠的詞匯量以后,教師也可為學生搭建詞匯應用平臺,使其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英語才能。

2探究引導,鍛煉詞匯能力

詞匯是英語知識的基本構成,綜合培養初中生的英語詞匯知識是新課標的重點要求。“探究引導”是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方式,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詞匯學習以激發其大腦潛能,對英語詞匯能有充足的記憶與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為學生搭建廣闊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探究活動里提煉詞匯知識。

2.1創造探究機會。初中英語詞匯內容豐富多樣,不同學生對詞匯知識的理解存在差異。為了讓所有學生的詞匯能力得到鍛煉,教師應努力創造探究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面對初中新教材改革,我則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對新、舊詞匯進行總結,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special economic zone(經濟特區),yumcha(飲茶),realwoman(淑女);eyeball(觀察),cowboy(莽撞鬼/標新立異的人)等[2]。經過詞匯對比探究活動,學生不僅回顧了舊詞匯知識,對新詞匯也有一定的了解。

2.2引導探究環節。為學生搭建探究平臺之后,教師需對探究的具體流程進行規劃,以保證各探究環節的有序進行。通常英語詞匯探究活動需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次序,逐漸引導學生掌握詞匯知識。對于某些詞匯而言,學生經過深入探究可獲得不同的組詞方式,如:合成法組詞,typewriter,gentleman,evergreen;轉化法組詞,rain,water,cool等名詞、形容詞均可以轉化為動詞使用;教師可通過單一詞組教學,再進行詞匯轉換教學。

3指導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當注重傳授學生詞匯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實現輕松教學,也利于學生的終生學習。 這里,筆者試列舉一些詞匯學習的方法:

⑴歸類記憶。在記憶單詞的時候,可以將單詞進行分類、歸納,系統的學習。如:在學習“livingroom”的時候,可以啟發學生:除了livingroom,家中還有哪些房間。引導學生將bedroom,sitting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詞匯聯系起來記憶。同時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話題,讓他們去歸納。比如家中有哪些設施,我們學了哪些科目等。

⑵圖形記憶。 圖形是最為直觀的方法,也是在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一些學習卡片,正面是圖畫,反面是單詞。這樣的學習較為直觀,易于學生的記憶,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當然,教師應當考慮其可操作性,不能超出學生的繪畫能力。

⑶圖表記憶。 圖表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它可以清楚的描述詞與詞之間的關系。

⑷對比記憶。 在英語中有很多詞的意思相近或相反。在學習中有意識的將這些近義詞或反義詞聯系起來記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old—young;heavy—light;tall—short等相反意義詞,還有like,love,enjoy,befondof等相近意義

。學生可以自己將這些詞進行整理,專門記錄在某個地方。也可以同學間開展游戲,考考對方是否知道某個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⑸構詞法。 在英語中有很多詞都是在某一個詞根的基礎上進行某種變化而成的。如果將這些變化的規律告知學生,他們就能舉一反三,幾倍的擴大詞匯量。

⑹猜詞法。 所謂“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要讓學生學會利用語法、語境等多種手段,在上下文的環境中猜測某一個詞的含義。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掌握所有的詞匯,而且絕大部分的詞是可以通過上下文猜測出含義的。這項技能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頗為重要。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不能用呆板的方法來教授詞匯,應當遵循規律幫助學生科學記憶,同時教師還應積極思考,綜合考慮詞匯的難易度,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精心設計課堂,采用各種恰當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參考文獻

[1]萬啟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揚州大學學報,2010,19(60):33-35

第7篇

關鍵詞:中國菜;菜名;利與弊;翻譯方法

1、引言

舉目世界,中國可謂是一個美食大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日益強盛。我國對外的窗口愈加擴大了,不少西方人士都紛紛競相來華。無論是貿易往來,還是文化傳播,品嘗中國美食都是來華人士的目的之一。由此中國菜名的英譯規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中國菜名的英譯有很多版本,但也存在諸多問題。當然其中也不乏有譯得十分精妙的。本文將透過對中國菜的英譯現狀,對中國菜英譯進行剖析,評論其優劣所在,并從中尋找中國菜英譯的一些策略和規律。

2、中國菜英譯的背景和現狀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國美食遍布大江南北。在遙遠的古代,雖然各個朝代也實行“對外開放”,但那僅僅是一部分開放。總體來說,還是一個較為封閉的狀態。由此形成了一個根生蒂固的文化圈。從近現代至今,對外開放才逐漸擴大趨于達到一個頂峰。在中國大地上形成了菜系: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且也各自有了新的生機。為了迎接新時代的挑戰,跟上新時代的節拍,中國菜名被納入了翻譯的行列。

而接受挑戰之初,難免慌忙“迎戰”。中國菜的英譯菜譜被擺在餐館中時,有很多地方讓人看了大惑不解,比如,有的英譯菜名讓人忍俊不禁。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這其中有的因為翻譯者眼光不夠長遠,有的因為對中西文化的差異理解不夠深,還有的純屬知識面太窄,從而鬧出不少笑話。

3、中國菜名的英譯方法概念及實例解讀評論

鑒于中國菜英譯需規范的必要性,下面就一一舉例分析翻譯得比較成功的例子和一些不是很適當的翻譯。下面共分五小節來對中國菜名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前會分別對一些概念進行闡釋。

3.1.1 直譯

直譯,即偏重于照顧原文字句的翻譯(《現代漢語詞典》1999:1615),“能保留原文的情調與風格”(矛盾語)。

下面就拿中國菜的英譯作為例子分析,如“酸辣湯”被譯為“hot and sour soup”。中英文一對比,不難發現此時的“酸辣湯”等于“又酸又辣的湯”,這樣一看讓人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這道菜的內容,這樣的翻譯就叫直譯。直譯在中國菜名中的英譯是一種常用的手法。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翻譯者翻譯得太過隨意而失內涵。有些翻譯者雖知道某道菜該直譯,卻不知道怎樣才能恰如其分。如“叫花雞”的翻譯,有人將其翻譯成“beggars chicken”。于是有了“叫花雞”=“beggars chicken”就成了“叫花子的雞”。這乍一看,倒是符合了中文的組詞方法,但仔細一推敲,這樣的菜名拿到外國食客的手中,他們一看就嚇跑了,哪還有什么食欲可言。而明智的翻譯者將其翻譯成“mud-baked chicken”,這一看就知道該道菜是用土烘焙的方法焙出來的。這樣,外國食客一瞧不但一目了然,而且由于此做法少見,由此還能勾起他們的食欲。

在直譯和意譯的選擇上應遵循的原則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意譯作為直譯的補充。(田傳茂:《漢英翻譯策略》)

所以,像以上這種情況就不宜采用直譯的手法了,而應該采用意譯。

3.1.2 意譯

意譯,指根據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譯(區別于“直譯”)。通常在翻譯句子或詞組時使用較多,主要在原語與譯語體現巨大差異的情況下使用。(百度百科)

縱觀中國菜的英譯中有不少采用了意譯的手法。如“百花鳳翼”是這樣翻譯的“stuffed chicken wings with shrimp paste”。這道菜的中文名“百花鳳翼”很有意思,極具中國特色,其中洋溢著濃烈的詩意氣息。“鳳”在中國是一種較為吉祥的象征,所以,在中國很多文化中都屢屢可見“鳳文化”。中國人俗稱“雞爪”為“鳳爪”,所以國人看來,“鳳翼”很容易懂。但在翻譯成英文時,就必須明了其真正的內容,即“雞翅”,所以應將“鳳翼”翻譯成“chicken wings”。而該道菜中還有兩個字“百花”,這里的“百花”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百種花,而是指該菜裝盤后,白色的雞翅均勻地分散在多彩的蝦醬四周,一眼望去就像百花盛開一樣美麗。〖BP(〗所以將“百花鳳翼”翻譯成“stuffed chicken wings with shrimp paste”,既有義又有形,可以說是達到了形和義的完美結合,這在意譯中是比較難得的翻譯典范。〖BP)〗

3.1.3 音譯

音譯,指用發音近似的的漢字將外來語翻譯過來,這種用于譯音的漢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百度百科)

菜名“豆腐”翻譯為“Tofu”,這運用了完全音譯法。現在“Tofu”這個詞已被約定俗成地匯編進了各類英漢字典。但早在通商口岸還未被開放之前,由于語言文化的差異性,大多數時候人們只好采用音譯的方式將中文音譯出。這樣音譯出來有一個好處就是,外國人來華到中國餐館點餐,當他說出要一份“Toufu”時,服務員可以很迅速的了解到他們的需求。

3.1.4減詞法

減詞法,即翻譯時在詞的數量上比原語有所減少。來看一個例子,中國菜中有一道菜叫“八寶雞”,而翻譯過來成了“rice stuffed chicken”。很明顯,當我們把譯語再翻譯成中文時,變成了“裝滿米飯的雞”。即“八寶雞”=“裝滿米飯的雞”。顯然,譯者是采用了減詞法。眾所周知,中國有一種食品叫“八寶粥”,而“八寶”不單指大米,還包括其他數種食材。所以,這里把“八寶雞”翻譯成“rice stuffed chicken”是采用了減詞法,省掉了一長串食材。這樣翻譯的妙處在于化繁為簡,避免了冗長累贅,顯得簡潔大方。

3.1.5增詞法

增詞法就是在翻譯時按意義上(或修辭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詞來更忠實通順地表達原文的思想內容的一種翻譯方法。(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2009)

下面來看一組中國菜名的翻譯。“栗子雞”的譯語是“stewed chicken with chestnuts and green pepper ”,從中可以看出將原語‘“栗子雞”翻譯過來時,首先,此的數量上增加了,原語有兩個名詞,而譯語有三個名詞;再從語法上看,還多了兩個銜接詞“with”和“and”。所以,這就是典型的增詞法。這種方法好就好在,一方面它將兩種毫不相關的食材有機地“攪拌”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又使原語的內容更加豐富。這樣的翻譯還有很多,比如,“蛋花湯”的翻譯是“egg and vegetable soup”,說明該湯不僅有蛋還加了蔬菜作為配料,蛋花是白中夾著黃,而蔬菜大多是綠色或紅色的,稍加想象,可想而知該道菜的“鮮”與“美”無處不在。

4、總結

中華美食綿延數千年,中國菜的精髓的傳承,需要我們的不懈努力。而中國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平臺。為此,本文剖析了中國菜的英譯的現狀,評論了各種優劣,還一一舉例分析了一些個人認為比好的翻譯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作者單位: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胡庚申.翻譯與跨文化交流[M]:嬗變與解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田傳茂、楊先明.漢英翻譯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第8篇

關鍵詞: 英語詞匯 詞匯特點 記憶方法

一、引言

語音、語法和詞匯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沒有詞匯就沒有語言。Widdowson(1992)提出,在語言環境豐富的情況下,詞匯與語法的交際功能相比,則詞匯是主要的,語法是次要的。在他看來,語法的作用是調節性的,與詞匯相比,它是服務于詞匯的。詞匯表達實際意義,語法表達關系意義。但是在外語教學研究中,由于受結構主義理論的影響,外語教學過分強調句法結構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從而忽視了詞匯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往往側重從篇章結構、句子層面方面幫助學生加強對整體文章的理解,而對詞匯的講解往往不給予太多的重視。由于語言文化的差異,以及英語詞匯本身的特性,許多學生對很多單詞和詞組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認識。只知其義,不知其用,越學越難。隨著現代語言學的發展,人們對詞匯學習有了新的認識:詞匯學習不再被認為是簡單的詞匯表的記憶和學習,而是學習者積極參與的一種過程,是學習者需要掌握的一種技能。對于本族語者是這樣,對于外語學習者更是如此。

二、英語詞匯的特點

英語詞匯的最顯著特點是英語詞匯數量的龐大。英語的詞匯包羅萬象,并且很多情況下同一個事物或者狀況可以使用好幾個不同拼寫但意義相近的詞來加以描述。

英語詞匯的另外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隨著社會和歷史的發展不斷地變化發展。例如在電腦病毒和惡意木馬猖獗的今天,我們把未經許可“侵入”計算機程序系統、或是懷有惡意破壞計算機程序系統、或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而制造計算機病毒的人稱為“黑客”,即hacker,這便是一個詞匯發展的典型例子。

由于具備上述特性,學生在日常詞匯學習中勢必會遇到種種困難,詞匯的記憶也因詞匯的數量龐大和靈活多變而備受阻礙。因此,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詞匯學習方法顯得至關重要。

三、英語詞匯記憶方法舉例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英語詞匯本身固有的特征,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體會,提出下列方法,以供商榷:

(一)詞根詞綴記憶法

詞綴法就是通過在詞根添加詞綴來構成新詞的一種構詞法。加在詞根前端的是前綴(Prefix),加在詞根末尾的為后綴(Suffix)。例如,通過在happy前端添加“un-”這個否定前綴就可以把happy變成它的反義詞unhappy。常見的前綴有in-,en-,un-,im-,ir-,dis-,pre-,re-,non-等;后綴有-ment,-ation,-tion,-less,-ful,-en等。

(二)聯想法

在英語詞匯里,有許多單詞可以根據一定的規律進行分類組合。通過掌握這種規律,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更高效率地掌握單詞。下面就三種方法進行闡述。

第一種:多詞意義相似組。

此種方法指的是把英語詞匯當中具有同義或者近義的一組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運用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是,不僅使學生能在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下同時掌握很多單詞,而且能使學生在對本組單詞進行細微差別的了解與分析中掌握一組單詞中每個單詞具體的用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英語中assessment,estimate,evaluation這一組名詞都含有“評估”的意思。但又各有所指:assessment側重于對財產評估,estimate強調評估結果,而evaluation則是對能力等的評價。

第二種:多詞拼寫相似組。

運用這種方法是將拼寫較為相似的單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記憶。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效率,又可以提高學生對形似單詞的辨析能力。例如access和assess、accent和accident,這些單詞雖然在形式上相似,但在意義上有著很大差別。通過提高辨識能力也可以有效解決類似考題。

第三種:多詞讀音相似組。

顧名思義,這類單詞讀音很相似,但意義不同。例如cheap(廉價的)和cheep(吱吱地叫)。這種記憶方法也可以起到提高學生記憶效率的作用。

(三)合詞法

合詞法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構成新詞的辦法。用這種方法構成的新詞叫做復合詞(compounding words)。

在整個英語發展過程中,合詞法在構詞方面起著積極作用,為英語增添和補充了大量詞語。如:blackboard(黑板),dragonfly(蜻蜓),blueprint(藍圖),hot line(熱線),stand-up(豎著的),hand-wash(手洗),warm iron(溫熨)等。

(四)拼綴法

對原有的兩個單詞進行剪裁,取舍其中的首部或尾部,然后連成一個新詞,這種方法叫做拼綴法(blending words)。如brunch(由breakfast和lunch變化而成),motel(由moto和hotel變化而成),smog(由smoke和fog變化而來)。

(五)縮略法

縮略法是現代英語中一種主要的構詞手段,縮略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原來完整的詞進行加工,縮略其中的一部分字母,構成新詞,這種詞叫做縮短詞(clipped word)。類似的詞如quake(由earthquake縮合而成),phone(由telephone縮合而成),flu(由influenza縮合而成),memo(由memorandum縮合而成);一種是將詞組中主要詞的開首字母聯成一個詞,這種詞叫做首字母縮略法。例如首字母縮寫法,通過將單詞的開頭第一個字母組合形成的新詞。這一類的詞在英語詞匯里不勝枚舉,例如VOA,USA,WTO,APEC等。

(六)語境法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它依存于語境并受之影響,離開語境孤立地看一個詞是很難準確地理解該詞的真正含義的。在一定語境中出現的新詞往往是鮮活的,離開了語境的孤立的詞猶如離開了水的魚。教師要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時,不僅知道詞匯的基本意思,而且能通過句子、段落、篇章語境推測它的內涵意義,真正做到既見樹又見林。例如:在大學英語第三冊第5單元有這樣一個句子:Coming home from school that dark,winter’s day so long ago,I was filled with anticipation.I had a new issue of my favourite sports magazine tucked under my arm,and the house to myself.文中有這個短語“filled with anticipation”,讀者不禁要問:“期待什么?”要理解其真正的涵義,就要靠語境。從上下文我們可以看出anticipation是指reading his favourite sports magazine without being disturbed,進而可理解該詞的意思是“a feeling of excitement about something pleasant that you know is going to happen”。可見,能否正確理解詞的內涵意義取決于對文中語言環境的分析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語境意識,使他們正確、全面地理解詞匯。

(七)詞性變換法

通過詞性轉換構成新詞,稱為詞性變換法。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把握源詞和新詞同形,僅僅存在詞的性質的變化。例如juice,作名詞的時候意思是果汁,而當它用作動詞時,意思則變成榨汁了。又如nurse一詞,名詞釋義為護士,動詞意義則成了護理。

(八)閱讀法

學習英語詞匯不是單靠教師課堂的講解就能解決問題的,更多的工作需要學生在課后自覺進行。通過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讀文章的過程中了解新詞,而且可以鍛煉學生在具體篇章當中運用上下文語境以及英語構詞法的知識探索新詞釋義的能力。同時,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極大地開闊眼界,了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諸多方面的信息。

四、總結

英語單詞記憶方法眾多,除以上列舉之外,還有諺語記憶法、歌訣記憶法、卡片記憶法等。學生應遵循記憶的原則,把記憶單詞視為一種樂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多想多聯系,并對涉及的某方面知識作必要補充。其實英語單詞記憶學是一門非常有趣、非常吸引人的學問,多積累,多回顧,多探索,把握規律,就一定可以走出“死記硬背”的泥沼。

參考文獻:

第9篇

然而客觀地反思我們近年來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看到學生忽視了對單詞的朗讀和對話活動,只是拼命苦記單詞。這種狀況導致一部分對英語學習本來就存在困難的學生因記不住單詞而對應于需誒產生了強烈的微距感,致使班級教學中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有學生說:“我喜歡英語,可是我不喜歡聽寫背單詞。”作為一線英語教師,從學生的這句話中不難看出:其實學生對于英語對話、英語情景的學習中都存在著濃厚的興趣,對英語的聽說技能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對于單詞的學習、記憶都存在一定的困難。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讀、寫、記憶等方面才能掌握,學生出現了筆試成績不理想、整體情況不好的狀況,于是產生了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所以,對于如何才能使學生搞好單詞的讀寫教學,培養學生對單詞的認讀能力、對單詞記憶能力,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大幅度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一個現實問題。為了提高學生記憶英語單詞能力,我做了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現總結如下:

一、 瞬間記憶法

目前,低年級開展的“腦功能開發”實驗對記憶英語單詞有較大的幫助。我抓住這一有利契機,用“呈像”的方式記憶單詞,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坐正、坐直、坐舒服,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額前,盯著某個單詞看2——3秒,緩緩閉上眼睛,在額前呈像,逐漸清晰。一開始并不順利,經過反復練習,學生記憶單詞的能力提高了,也有興趣了。但是過了不久,我發現學生記得快,忘得快。依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采用多看多練的方法,利用單詞卡片,讓學生隨時鞏固,甚至在臥室足進步。學生笑了,我也笑了,他們風趣地叫這種方法“過目不忘法”。

二 、音形義記詞法

音形義記詞法的關鍵是發音準確。因為它是一種根據語音記住單詞的意義,再按語音記住它的拼寫形式的方法。比如pen一詞,你聽老師說pen,看到的是一支鋼筆,聽到/p/,想到的是字母p,聽到/e/,想到的字母是e,聽到/n/,想到的字母是n,這樣,聽音看字記詞義,一氣呵成,大大提高了記單詞的效率。

三、以舊帶新記詞法

小學英語中很多單詞在詞形上十分相近,有些詞可以通過在已經掌握的舊單詞基礎上稍加改動即可輕松記住,無疑大大降低了難度。例如:

old—cold; shirt—skirt; rice—nice

通過加加、減減、變變等方式記單詞,學生十分喜愛。

四 、組詞記詞法

英語中有些復合詞是由幾個簡單詞組合而成,。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規律,減輕學生記單詞的壓力。例如:

class(班級)+room(房間)——classroom(教室)

bed(床)+room(房間)——bedroom(臥室)

T + shirt (襯衫) ——T-shirt (T恤衫)

五、聯想記詞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極易產生聯想,利用這一規律,引導和幫助學生把詞匯有機地聯系起來,可以收到加深記憶的效果。某些單詞可以根據其特殊詞形進行有趣的聯想,是學生在會心一笑中記住單詞。例如:

book book仔細看,中間兩只大眼睛

foot foot頓頓腳,中間兩只大腳板

here here在這里,踢(t)了一腳到那里(there)

六、 游戲輔助,樂記單詞

在學完單詞后,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游戲,讓學生在高昂的情緒中回顧單詞。如claping game: h-o-m-e, x-o-m-e, x-x-m-e, x-x-x-e. (x代表拍手)讓學生一邊背誦一邊拍手,在趣味操練中不知不覺掌握單詞。此外,還可以開展spider web, chain drill, hang man等游戲輔助教學。

七 、拓寬渠道,及時鞏固法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則。因此,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預防遺忘。單詞遺忘率高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它阻礙著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影響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有計劃地重現單詞。

(一)聽寫

聽寫無疑是老師們教學中最常用的鞏固四會單詞的手段之一。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單詞聽寫也應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則,及時鞏固。

(二)練筆

學習詞匯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記住單詞的音、形、義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夠在聽、說、讀、寫的實際活動中準確熟練地使用詞匯。讓學生用已學單詞造句、編對話、編故事、寫簡單日記,可以讓學生在不斷的筆耕中學以致用。

(三)閱讀

從人類學習語言的次序來看,聽說是開端,然后是讀寫。教學中有這樣的體會:一個曾經出現過的單詞學生記起來更得心應手,原因就在于在學生有意識的背記這個單詞之前,大腦皮層已經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讀取了無數次信息,有了信息的輸入,輸出也不是難事了。收看電視英語節目,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學習鞏固,如看報紙、雜志等。 “學而后用”何嘗不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呢?它能夠充分發揮無意識記憶的功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又重新投入學習和記憶的過程。

第10篇

關鍵詞:中學英語;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0-0120-01

英語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如果沒有詞匯,任何形式的交流都無從談起。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在《語言學與語言教學》中說:"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可見,作為語言建筑材料的詞匯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詞匯量越大,其閱讀正確率就越高,其聽力水平和寫作水平也隨之提高。

1.利用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掌握單詞的拼寫形式

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是詞存在的基礎,是各 個詞相互區別的第一要素。在詞匯教學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統一與結合,使學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對應的形聯 系起來,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對應的一定的音聯系起來,通過反復練習在大腦中建立起來一類一類詞的音、形 模式聯系,如讓學生把長元音[i:]和she,see,sea,piece等單詞中的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組合的形聯系起來。

2.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三在要素之一(語音、詞匯、語法),是語言的建筑基石。語言學家威爾金斯說過: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語言學家博林格也曾說過:任何一個掌握了一門外語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主要時間都是花在掌握這門語言的詞匯上面的。因此詞匯教學的任務是:不僅要使學生學到規定數量的單詞,而且要讓其掌握學習詞匯和快速高效記憶詞匯的方法;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或構詞法知識推測詞義和理解句意的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時能夠準確地掌握同根詞或多義詞在文章中的意思并準確地理解文章。因此,詞匯教學對于英語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詞匯教學貫穿整個英語教學的始終,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所以,在教育改革新的《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前言部分就明確地提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同時也明確提出了每一級學生應掌握的詞匯及習慣用語在數量的和使用上的要求。這些都說明詞匯教學的改革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

2.強化語音教學,為詞匯教學打好基礎

詞匯教學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義的順序。音是學生接觸一個詞的最初印象,如果讀不出音就記不住形,無音無形就談不上什么義,因此,要牢記一個單詞首先應把音念準。聽是語音教學的根本方法,先聽音,后開口和發準音是語音教學的基本步驟。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呢?采取模仿性的聽和辨音性的聽,有助于學生準確掌握語音知識。所謂模仿性的聽,即在語音教學中,教師可以自己讀,也可用錄音帶,要求學生靜靜地聽,并告訴學生聽后進行模仿。辨音性的聽是要求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比較和區別上。教師可以把兩組或幾組音先讀給學生聽,讓學生辨出哪一組發的是哪個音,也可以把音標寫在黑板上,讀一個句子或一組詞,讓學生辨出含有該音的詞。

語音教學雖然重點是語音,但不能就音論音,而應把單音放在詞和句中,反復練習,不斷糾正。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備,以電視、錄像、錄音、幻燈等多種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模仿、練習發音的機會,以達到最終準確發音的目的。

談到語音,并非指音的每個音素,它還具有更深的內涵。例如,單詞、句子重音、語調、詞的連讀、失去爆破等讀音規則,也統屬語音這個范疇。要使學生養成良好地發音習慣,讀音規則也是語音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教師要把語音教學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的始終,為詞匯教學打好基礎。

4.培養學生的語言產出意識,調動其語言運用的主動性

詞匯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而不是儲存。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詞匯后,教師就要鼓勵其積極運用,培養其產出意識:既要又主動創造現有條件加以運用的意識,也要有主動創造環境和條件進行操練的意識。實踐表明,已學的單詞也只有通過反復的言語實踐才會掌握得更為牢固,才會成為實際運用的語言材料。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給學生創造“輸出”詞匯的環境,給學生提供表達“輸出”能力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言語實踐,盡快將“輸入”轉化為“輸出”。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方法和手段積極培養學生的產出意識,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大膽實踐,以期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

4.1 組詞造句,連詞成段。組詞造句是運用詞匯的初級形式。在詞匯教學中,對于所學的新詞,要通過組詞造句的形式激活學生的思維,達到溫故知新的教學目的,進而強化產出意識,生成“輸出”能力,為發展其語言運用的主動性奠定基礎。

第11篇

關鍵詞: 法語詞匯教學詞匯量

詞匯是語言三大要素之一,學習法語離不開詞匯。詞匯如同建房所用的磚,是最基礎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不喜歡外語的學生,不是天生不喜歡,而是枯燥乏味的單詞使他們望而卻步,這就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閱讀、聽說和寫作。由此可見,一定的詞匯量和運用詞匯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法語學習效率和語言運用能力。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有效地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呢?唯一的途徑就是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一、強化語音教學,為詞匯教學打好基礎

詞匯教學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義的順序。音是學生接觸一個詞的最初印象,如果讀不出音就記不住形,無音無形就談不上什么義,因此,要牢記一個單詞首先應把音念準。聽是語音教學的根本方法,先聽音,后開口和發準音是語音教學的基本步驟。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呢?采取模仿性的聽和辨音性的聽,有助于學生準確掌握語音知識。所謂模仿性的聽,即在語音教學中,教師可以自己讀,也可用錄音帶,要求學生靜靜地聽,并告訴學生聽后進行模仿。辨音性的聽是要求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比較和區別上。教師可以把兩組或幾組音先讀給學生聽,讓學生辨出哪一組發的是哪個音,也可以把音標寫在黑板上,讀一個句子或一組詞,讓學生辨出含有該音的詞。

語音教學雖然重點是語音,但不能就音論音,而應把單音放在詞和句中,反復練習,不斷糾正。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設備,以電視、錄像、錄音、幻燈等多種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模仿、練習發音的機會,以達到最終準確發音的目的。

談到語音,并非指音的每個音素,它還具有更深的內涵。例如,單詞、句子重音、語調、詞的連讀等讀音規則,也統屬語音這個范疇。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讀音規則也是語音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二、注重語境教學

語言作為人類表達思想和交流思想工具是在實際運用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因此,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運用。將單詞放在情境中進行教學,既容易理解其意義,又有利于在交際場合中正確使用單詞,有助于提高學生利用語境進行猜詞的能力。眾所周知,孤立的東西不容易記憶。教師要從詞匯教學入手,積極創造生動、有趣的語言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多動口、動手、多讀、多聽的機會,讓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法語,以求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為此,教師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教師要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力求用較短的時間講授知識,以較多的時間實行操練。采用法漢對譯、師生對話、學生間問答、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對講授知識進行練習。

2.課堂教學,教師要堅持用法語授課,盡可能用學生所學單詞、短語、句型進行提問、對話,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興趣。

3.閱讀是增加詞匯量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可以開擴學生眼界,增大知識面。要制定閱讀計劃,提出目的要求,編寫口頭和書面練習。選擇的材料要力求知識性強,趣味性濃,詞匯適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要定期檢查,要求學生留有讀書筆記。這樣,精講多練相結合,精讀、泛讀相配合,長此以往,堅持不懈,必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構詞法介紹

法語詞匯量龐大,浩如煙海,但它本身卻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掌握基本的構詞法有助于突破記憶單詞的難關。法語構詞法主要有:合成法、派生法、截短法和詞首字母縮略法。合成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諸如journaliste,artiste,styliste等單詞。派生法就是在詞根前面加前綴或在詞根后面加后綴構成一個與原單詞意義相近或相反的新詞,其前后綴可以幫助學生記很多單詞。如表示“再,又”的前綴re-,學生可以記住refaire,relire等詞。截短法和首字母的縮略法也為學生掌握詞匯提供了不少樂趣,學生喜歡探究HLM,ABC,SOT,TGV,OPEP等詞的意思。為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構詞法的基本知識能大大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效率。

四、聯想法

聯想法是指從新單詞與學過的單詞之間的聯系入手,將詞匯按一定的關系放在一起,同時記憶。

1.讀音相同的詞匯。讀音相同的詞匯可以是同音詞,例如:mère-mer。

2.同類詞匯。例如:couleur:rouge,bleu,noir,jaune。

3.同義詞。例如:habit,vêtement,linge。

4.反義詞。例如:cher-bon marché。

把有一定關系的詞聯系到一起通過對比、比較,加深印象,詞匯會記得更清楚,更能提高學生使用詞匯的準確率。

五、法語釋義法

法語釋義法是指用學生學過的簡單、熟悉的詞匯解釋新單詞,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法語知識掌握新單詞。這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能反復呈現舊單詞,使學生加強對同義詞的復習鞏固,一舉兩得。如可以這樣解釋下列單詞:

(1)vacances:période de repos d’une personne qui travaille

(2)inviter:prier qqn de venir en un lieu,d’assister

(3)devoirs:travail,exercice écrit que doit faire un élève

(4)après-midi:entre 12:00 et 6:00 dans la journée

當然用簡單法語解釋法語單詞,要求教師在課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簡單的詞匯。

六、文化介紹

了解講法國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使用法語詞匯,詞匯是語言的基石,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不同,語言也存在著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詞匯所體現的中法差異。比如,出現“individualisme”這個詞時,通常在詞匯表對應的漢語為“個人主義”。由于受文化定型的影響,中國的學生一看到“個人主義”,腦海里就將這個詞的意義等同于漢語文化中的“個人主義”的定義:“一切從個人出發,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錯誤思想。”但“individualisme”這個詞在西方文化中,在不同的時期,代表不同的涵義,而且通常與我們中國文化中的“利己主義”大相徑庭。比如在二戰期間、經濟大蕭條的西方國家中,“individualisme”是指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成功。今天,在法語中“individualisme”還有另一個重要意思是“個性、獨特性”。因此,法語詞匯教學應注意加強其文化學習,把詞匯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注重比較,讓學生了解法漢兩種文化的差異,以及在語言中的不同表現形式,理解其內涵,以排除自身文化的干擾,不斷糾正自己在詞匯理解和運用上的偏差和錯誤。教師介紹講法語國家的文化、比較中西文化差異,不僅有助于學生擴大視野,提高領悟法語和正確運用詞匯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他們詞匯學習的興趣。

七、結語

總而言之,法語教師必須按照有關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地分析學生學習法語詞匯中存在的問題,因應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詞匯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法語詞匯學習感興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樣可學、積極學習,從而達到提高法語詞匯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湯昱.英語中法語外來詞的來源及演變[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6):39-41.

[2]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第12篇

一、要善于抓住規律,幫助理解和記憶

有些同學抱怨記不住單詞,其根本原因就是方法不對,方法正確的同學,會巧用拼讀規則、音標和構詞法知識來拼讀記憶;會按詞義、詞性、讀音或構詞法等將所學單詞歸類來成串記憶;會通過閱讀英語圖書和報刊、聽英語廣播等,不斷記憶舊詞和吸收新詞;會時常記錄,時常復習,有意識地擴大詞匯量。學習詞匯要抓住規律性的東西,學習語法更要如此。首先要清楚,學習語法忌諱的是死摳語法或鉆牛角尖。我們要善于通過廣泛閱讀、語篇分析和語言實踐,自己去發現、感悟新的語法結構(可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注),或在老師的點撥下歸納出語法規則,如含有過去分詞作賓補的句子:At the center of the park they are having some new trees planted. 還可背、記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句,如含有定語從句的句子:Who is the boy that is reading over there?等,并認真完成語法作業,對自己練習中的錯誤要弄清原因,然后訂正。總之,只要同學們善于歸納,善于發現、揣悟其內在的規律并加以運用,終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二、記憶單詞勿忘將其進行組詞造句

將認識的單詞進行組詞造句,記住一些常用的的詞與句子。記憶在語言的學習中占領著統領地位,這是不容置疑的。在進行表達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好的記憶,將平時學到的點點滴滴都運用好,是說不好英語的。在英語單詞中,有一些單詞具備廣泛的用法,比如“thing、get、place、do”等等,但也有一些只限于某種特定意義的用法,比如“export、endanger、identify、interrupt”。有學者研究過,只要掌握800個(甚至有人說500個)主要單詞,就可以自如地用英語進行溝通。就算碰到溝通上的困難,他們也可以通過改變表達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應該將那些最實用、應用最廣泛的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反復練習,之后再循序漸進地去掌握好那些稍為復雜和少用的詞語。如:學習了“May I come in?”之后,可以用“May I”進行造句:May I help you? May I have a seat?在句子中理解英語單詞的意思,在句子中體會單詞的用法,舉一反三,提高效率。

三、 注重復習和預習的重要性

學習英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要循著三步走,即預習、學習、復習。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每一步都不可或缺。然而大多數人都把關注點放在了學習這個“中間步驟”上,忽視了甚至更重要的兩個步驟:預習與復習。課后先復習當天學的新課,然后完成作業就比較順利。例如在預習課文時,應要求學生在預習單詞的基礎上,先仔細聽幾遍課文的錄音帶,如果一下子聽不明白也不要氣餒,可以要求學生把課文當閱讀材料來用,認真閱讀幾遍,對于剛才沒有聽明白的地方,要特別留意,然后再聽一遍朗讀帶,看看原先沒聽清楚的地方是否已經明白,接下來再細心研究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要知識點。可以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先畫上標記,然后再去查閱相關資料,看看能否自己解決。這種帶著問題聽課的過程,聽課的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如果還有時間聽錄音帶,模仿朗讀,跟讀課文,培養自己的英語語感,鍛煉自己的朗讀能力。初二以上年級的課文難度逐漸加大,需要預習。可借助單詞表、課文注釋及詞典,先默讀一遍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畫上問號。帶著問題聽講,就容易集中注意力,提出問題,積極主動的學習。

四、學習英語語言,就要學習西方文化

相信大家都難忘電影《Titanic》中令人震撼的一幕幕災難場景。是什么造成這艘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堅固的客輪沉入深海?是一座冰山。一座冰山之所以有如此威力撞沉Titanic,不是因為它有多高,而是在海面之下掩藏著相當于冰山水上體積4倍的冰山主體。同樣的,英語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吸引無數英語愛好者終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并非完全源于語言本身,更引人入勝的是語言外衣之下沉積數百年豐富的西方文化內涵。學英語并不僅在于學語言本身,而更需要學習西方那一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作為中國人,我們當然也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把中西文化比較一下,就會當即發現很多有趣之處。對同一件事,西方人想問題和我們想問題有什么不同?他們有哪些生活習慣和我們不同,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等。事實已經證明,掌握更多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生,在英語成績和大小考試中表現更優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在閱讀英語文段,聽對話或短文和在語法題中體驗語境都有非常明顯的幫助。

五、主動而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學習

實踐證明,真正的知識主要是靠自學,而不是老師教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有必要自己了解課程標準中設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甚至是學年或學期的教學要求),制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分階段測評與小結,以肯定自己的進步,反思并找出尚存的問題,而且在爭取老師幫助的同時,自覺而獨立地采取措施自我矯正,解決問題。

六、平時積累更多單詞,做好儲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台东市| 慈溪市| 潼关县| 竹山县| 泾阳县| 繁峙县| 镇江市| 尚志市| 张家港市| 舞阳县| 仁化县| 姚安县| 城固县| 台东县| 揭东县| 綦江县| 竹溪县| 锡林浩特市| 横峰县| 鲜城| 离岛区| 绥德县| 惠东县| 信宜市| 阳原县| 甘孜| 毕节市| 临清市| 上犹县| 沽源县| 屯昌县| 济宁市| 金坛市| 阿克| 越西县| 滕州市| 阿巴嘎旗| 安塞县| 柘荣县|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