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30: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生論文致謝,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剛剛過去的研究生答辯讓博主感慨頗多,尤其是論文已經過嚴禁審查,貌似還不錯。由于致謝部分未經審查,許多同學出現了十分“雷人”的段子。我自己帶的學生也對我說論文后的致謝是否可不要,博主回答當然可以不要,因為致謝不是必須的。但當我指導的研究生論文完成之后心中沒有一絲感激之情時博主還是有一點傷感。不感謝導師,也應該感謝黨和多年的教導吧。另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是致謝中出現嚴重雷同,有兩位同學竟然是完全一樣的,可能采用了相同模版吧。
這里轉發20XX級XX同學的論文致謝,寫得不能算十分出彩,但表達的感情卻是真摯的,當然博主也沒有她說的那么好,“那只是一個傳說”。蘇醒同學是我校首批(4+2)全日制碩士畢業生,2006年由我校初陽學院保送成為我的門徒。蘇醒同學讀研期間品學兼優,多才多藝,深受師生愛戴,學位論文“基于歷史發生原理的新課程高中概率教學研究”獲2008年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現供職于浙江一所黨校。
致謝
此刻的窗外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昨天還烈日當空高溫30度,今天卻溫度驟降,天色大變。來金華六年,早已習慣了這反復多變的氣候,也習慣了許多原來的不良習慣。然而至今卻仍沒有養成輕松地表達自己情感的習慣,正如此刻的自己,直視電腦屏幕上那簡簡單單的“致謝”二字良久,卻始終沒有鍵下一個字。我己經能夠深切體味魯迅“說不出話來”的境地,只不過他是被太多的憤懣壓抑胸口,而我卻是因太多的謝意感動而哽咽。
感謝我的恩師——張維忠教授。清楚地記得二年前的那個秋天,一個電話,五分鐘考慮時間,我做下了有生以來最有意義的抉擇,放棄區域經濟的保研機會,選擇了數學課程與教學論。于是,我得以有機會投在張老師門下,開始走上了一條饒有趣味又不失深度的學術之路。張老師常吝于言敏于行,寥寥數語卻總能醍醐灌頂,用無聲的行動來展示治學為人的五彩哲學,他用嚴謹治學扎實研究的實踐來詮釋靛青般深厚的學術態度,用火紅熱情的赤誠之心來教育我們待人接物之道,用黃色雛菊般溫暖關愛的教學方式讓給予我們有了家庭式的幸福感,用有如藍天般廣褒寬容的胸襟來提點我們如何笑面生活,正視挫敗,用青春活力積極樂觀的綠色生活來告訴我們快樂其實可以隨時隨地。張老師用他那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從最初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迷茫到今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覺醒,從彼時的搜腸刮肚、生搬硬套堆砌文字,到此刻為這四萬余字的畢業論文點擊保存,是張老師引領著我一路成長。在我為前途擔憂迷茫,為論文焦灼困頓時,又是張老師一次次無私給予慈父般的關愛——讓我挺過了那些難關。在這短短的兩年間,我曾在心里無數次的默念謝謝,但是今天,在面對著這從選題伊始到最終定稿都飽浸張老師無數心血的四萬余字時,卻發現這簡單二字已經無法負荷內心那無限的感激,我想唯有用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才是對張老師最為真切的回報。
感謝傅克昌老師,您的風趣樂觀、豁達睿智常深深地感染著我,每次看到您那充滿童真的笑容總會不由自主在您面前裝嫩起來,真的很慶幸三年前能成為您指導的實隊的隊長,使我能夠更多也更早地向您學習。
感謝楊光偉老師,您的認真細致、嚴謹執著讓我看到了一個學者對于學術的無限熱愛,您所作的研究更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震撼,為我們開闊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感謝徐元根老師,您那豐富的人生閱歷,低調的處事原則都給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潛移默化的指導。
感謝蔡鐵權老師,您那深厚的專業素養使我們這些晚輩為自己的淺薄而汗顏,您那嚴謹的教學態度以及對白己近苛刻的學習要求都讓我們為自己的懈怠而愧疚,您那曲折的求學經歷,執著的治學精神更讓我們對您崇敬不己,雖然在師大不過短短六年,卻有幸二度聆聽您教授的課程,大一的《科學史導論》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感謝溫州二中的謝樹光老師對問卷的指導與建議,感謝溫州第二中學、溫州中學以及溫州第十一中學師生,是他們的積極配合才使得本論文的實證部分得以順利地進行。
此外,還要向我敬愛的師兄師姐,親愛的七仙女以及可愛的師妹們致以最為真摯綿長的謝意,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讓我體味到了團結的力量,或許明天我們將會各自天涯,但我相信總有那么一根感情線牽引著我們,讓我們彼此不會疏遠;同時,還要感謝我們“4+2”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其它十二位友人,在他們身上我收獲的不僅僅是互幫互助的同窗之情,更是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 過程管理 質量保證
研究生教育作為我國最高層次的教育,一直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主要渠道,在某種意義上可以代表國家科學技術的研究水平,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任。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持續擴大,2007年招生規模為44.9萬人,2010年招生規模為53.4萬人, 2013年招生規模為60.8萬人。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張,研究生教育從傳統意義的精英教育逐漸轉為大眾教育,擴大招生數量和提高培養質量之間的矛盾開始逐漸顯現,如何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保證學位授予水平,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過程管理是相對于目標管理而言,目標管理更注重成果,使人們明確自己的目標與方向,一切活動都緊密圍繞目標展開。其不足之處在于使管理者急功近利,將管理重心全部放在目標的實現上,而缺乏對目標實現過程的管理。而過程管理則彌補了目標管理的不足,它更強調過程的設計,將最終目標分解為若干個環節,注重對各個環節發生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和處理。基于過程管理的研究生質量保證體系,其核心是通過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和控制,包括修訂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注重課程教學,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舉辦學術交流活動,嚴格論文審查和答辯工作等,通過全過程,多方位的管理來實現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目標。作者通過自己的研究生培養管理經驗,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介紹過程管理對于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作用。
1 重視培養方案修訂,完善個人培養計劃
培養方案是進行研究生培養的指導性文件,是研究生制定個人培養計劃,進行培養工作的主要依據。培養方案應涵蓋研究生從入學到完成學位論文答辯的整個過程,包括所在學科的培養目標、培養年限、研究方向、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要求等。對于具有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專業,要求按照一級學科制定培養方案,對于目前沒有一級學科授予權的專業,按照二級學科制定。在每個學科、專業設置若干個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設置應適合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要科學、規范、寬窄適度,相對穩定,提倡學科之間相互滲透與交叉。所設研究方向應屬于本學科專業領域,且具有前沿性、先進性和前瞻性,并能體現學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是在本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下制定的,既要符合培養方案的總體要求,又要體現個人的培養特點。導師指導研究生制定培養計劃時,要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和課題,還要結合研究生個人的特長和學術興趣。培養計劃一旦制定就要嚴格執行,凡中途調整計劃,要經研究生培養部門審核。
2 優化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
課程學習是研究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要通過課程學習,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通過課程體系建設,形成多樣化與專門化,廣度與深度、教師教學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學術性、探究性的研究生課程體系。除了本學科的專業課程以外,相關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選修課程也應進入新的課程體系[1],鼓勵研究生結合本人的興趣特長,跨學科,跨專業選課。研究生的課程設置還應考慮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在課程體系上的連續性、系統性與層次性,體現研究生教育層次的特點。
加強核心課程建設。研究生院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研究生核心課程建設。核心課程包括公共課與基礎理論課,以及各學院具有一定輻射性和影響力的專業課和反映學科前沿的選修課。鼓勵任課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要求能及時反映本學科的前沿及最新科技成果,廣泛吸收先進教學經驗,能較好適應和體現研究生教育特點和發展趨勢;鼓勵任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科特色,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形成案例式、講座式、研討式等多種不同形式的“立體化”教學;鼓勵任課教師出版高質量的精品研究生教材,將國內外最新科學前沿融入其中,使其在同類教學用書中具有先進性和廣泛的適用性。
為了檢查教師授課的效果和質量,建立研究生課程評價系統。研究生上完課后,可以對所學課程在校園網上進行無記名評議,評議結果可以及時地反饋給任課教師,所在院系和研究生院。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責任心,學校還可以將評議結果作為教師聘任、獎懲和晉升的依據。
3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在培養研究生學習中,導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導師的知識水平和文化創新淵源對于研究生的學習具有關鍵的作用,直接決定著研究生的研究學習成效,所以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對于促進研究生教育制度具有關鍵的作用。
首先,要嚴格導師遴選制度。要選拔優秀的導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政治素質,遵紀守法,學風正派,治學嚴謹;二是要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可供研究生作為學位論文課題的科研、設計和科技開發的任務,能承擔較重要的科研課題;三是應有獨立支配的科研經費,保證研究生進行課題任務,有必要的科研設備、科研環境和研究手段。其次,規范導師招生制度。嚴格規范研究生導師的招生制度,保證導師招生范疇應該與其研究相關課題相關,規范招生數量,不允許招生的數量超過相關制度的規定,并且嚴格審查導師的招生資格,對于沒有相關課題研究的,要取消其招生資格;對于有利于學校、社會或者國家支持的科研項目,學校要給與導師一定的資金支持,鼓勵其招生培養更多的相關研究生[2]。再次,建立學術梯隊。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也可由學科帶頭人帶領中青年教師組成學術梯隊,以指導小組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既可以形成良好的學術討論氛圍,也可以優化導師結構和資源配置,解決由于研究生規模擴大造成導師數量不足的問題。最后,建立新增導師培訓和導師經驗交流制度。對新增導師進行崗前培訓,使導師了解研究生培養的整個過程,明確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責任,并與資深導師進行交流,分享他們指導研究生的經驗,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作出貢獻。
4 加強學術交流,營造學術氛圍
研究生的學術交流能力是研究生學術水平的一種體現,對于研究生開闊學術視野,提高學術素養,豐富專業知識,活躍學術思想,提高科研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定期舉辦相應的學術活動,如專家講座、學術論壇、學術會議等來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并制定一系列定量指標,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參加若干次學術活動,來保證研究生積極參與其中。此外,為加強研究生的國際競爭力和開闊他們的國際視野,學校還應加大對研究生出國訪學、短期學術交流、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的支持力度。
5 嚴格論文審查和答辯,把好學位授予關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是評價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從論文選題報告、中期檢查、評審、答辯到學位申請都應該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來保證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
首先是選題環節。成立由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組成的開題報告評議小組,對研究生開題報告的內容進行評議審查,并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以確定其選題是否先進,合理,以及可行性如何,最后決定其通過與否。為了保證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的創新性,要求博士生在進行論文開題報告之前,在導師指導下,在教育部認定的科技查新工作站進行論文選題查新工作。其次是論文中期檢查環節。研究生須向中期檢查考核小組提交論文工作的階段性總結,包括已完成的研究和實驗以及所得的初步結論,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等,并由考核小組提出進一步的工作意見。再次是在論文評審環節。積極推行學位論文的盲審制度,導師不參與學位論文評閱以及論文評閱專家的提名。研究生論文送審時,由管理人員隱去研究生及其導師的姓名以及致謝和參考文獻等幾方面內容,由研究生院統一送校外專家評審。博士論文送審前,須收取學位論文電子版,進行學術不端檢測,并將結果返回院系和導師,決定其論文是否送審。最后是論文答辯環節。邀請校外知名專家擔任答辯小組主席,嚴把學位論文質量關。實行答辯委員論文質量保證責任制,答辯結束后,所有答辯委員必須在研究生學位論文上簽字,如果通過答辯的論文受到質疑,除了研究生和導師以外,答辯委員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3]。
6 結束語
過程管理是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將研究生培養過程細化為若干環節,通過規章制度的不斷創新與完善,加強對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和管理,才能穩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薇.過程控制思想下的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11(3):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