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03 10:02: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探究非遺工藝美術展品的美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在前進步伐中留下的智慧結晶,后人沿著非遺的腳步能夠讓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與發揚。非遺工藝美術展品以其具體的形象向人們傳遞著獨一無二的美,展示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與智慧。以東陽木雕為例,對非遺工藝美術展品中的美學進行探究,希望能夠以此對以原木為材質的非遺工藝美術美學有更深層次的探究。
[關鍵詞]非遺工藝美術;美學;展品
東陽木雕是浙江省的傳統美術。傳統的東陽木雕以原木為主要材質,依形就勢,在保留原木天然紋理、色澤的情況下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2006年便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的東陽木雕屬于裝飾性雕刻,以平面浮雕為主,有薄浮雕、淺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層疊雕、透空雙面雕、鋸空雕、滿地雕、彩木鑲嵌雕、圓木浮雕等,層次豐富而又不失平面裝飾的基本特點,且色澤清淡,不施深色漆,格調高雅,被稱為“白木雕”。其多采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銀杏木等材質[1]。以其作為裝飾藝術,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第一,原木材質屬于天然環保的健康裝飾材料,既能夠體現出色彩的時尚,同時又能夠實現室內裝飾的無污染,實現真正的健康家居。第二,材質都來自自然,使用這些原木材質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尚觀念,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給人一種身處自然的舒適之感。第三,從加工上來看,其他材質的裝飾材料一般都是由人工加工而成,這些人工加工都離不開對于膠水的使用,膠水是含甲醛等物質的化學產品,必然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但是東陽木雕以原木為材質,純手工制作,絕對安全。
一、原木材質的使用歷史
原木材質作為建筑材料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上古舊石器時代,人少而禽獸多,為了躲避禽獸的侵害,有巢氏帶領人們棲居于樹上。這便是人類將原木材質作為建筑材料的最早印跡。隨后,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逐漸發展,人們從樹上又陸續遷居到了樹下,此時人類學會了建造房屋,當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仍然為原木。《禮記》有言:“山節藻棁,復廟重檐……天子之廟飾也。”這里的“山節”就是斗拱。《詩經》有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這里的“如矢斯棘”便是指“戟”柱頭上的“山字形”,和《禮記》里面的山節是一個意思,即斗拱。“斗拱”是中國木質結構古建筑的特有構建,在橫梁與立柱的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名拱,而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斗拱的概念進一步證明了原木材質在我國的使用歷史悠久,并且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發展。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再到封建社會,在中國的建筑中原木材質始終處于一個不可替代的地位。直至工業社會的到來,鋼筋、混凝土的普遍運用才逐漸代替了建筑材料的主角木材,但是原木材質并未因此而退出歷史舞臺,東陽木雕便是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堅持以原木為材質來進行裝飾工藝創造的主要代表,它以一種倔強的、傳承的、創新的姿態在工藝美術展品中呈現,充分展現了非遺工藝美術美學的主要內涵。
二、東陽木雕的美學表現
(一)質感表現
所謂“質感”是指對一種實物的感覺,這種感覺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它是一種物體通過自身的表面特征所呈現出的幾何尺寸、材料材質。它表現了人們在視覺上、觸覺上對這個物體的判斷。物體的不同質感會傳遞給人們不同的關于軟、硬、虛、實、韌度、透明、混濁、光滑、粗糙等的感覺。在現代室內裝飾藝術中,原木材質的使用非常頻繁,東陽木雕以原木為材質,通過自身的質感展現出非遺藝術的魅力。原木材質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針葉樹,另一種是闊葉樹。針葉樹的木質相對而言比較清晰、勻稱,紋理相對而言也比較順直,它在裝飾中傳遞出的是一種比較硬朗、實在、光滑的質感。闊葉樹又有環狀闊葉樹和散狀闊葉樹之分,一般來說,環狀闊葉樹所傳遞出的是沉重的質感,比如榆樹和槐樹;而散狀闊葉樹的木質松散,傳遞出的是粗糙的質感,比如楊樹和柳樹。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會通過原木材質所形成的產品中來欣賞這種質感,詳細地審視之后會發現這樣的質感往往能夠帶給人們結實、堅硬的質感,并且能使整個作品的骨架分明,原木的質感能夠帶給人親近自然之感,仿佛邁步在叢林之間,一種腳踏實地的質感油然而生。與此同時,也能夠通過原木質感傳遞出厚重的感覺,比如,用原木的屏風可以隔絕現代都市的喧囂,讓人身心放松的同時又能有足夠的安全感。東陽木雕通過原木的質感,總能流露出自然界中的天然氣息,給人最大限度的精神放松。
(二)肌理表現
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紋路,它能給人一種視覺享受,不同的紋路能激起我們對相關事物的聯想,可以是簡潔的,也可以是華麗的。在非遺裝飾藝術中,東陽木雕的藝術魅力往往通過它的肌理美呈現出來。原木材質的肌理是指木材在其生長的過程中形成的天然紋理,這種紋理具體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木材內部的紋理,它包括橫截面的紋路和縱截面的紋路;一類是指原木材質表面的紋路。原木材質的橫截面主要通過它的年輪來展現,年輪呈現出不規則的橢圓形,永遠不會相交的一組組曲線讓人們在欣賞大自然神奇的同時也能感悟到幾何圖形的線條美。另一種肌理美主要體現在原木材質的表面紋路以及縱截面的紋路上。在非遺裝飾藝術中,設計師往往直接對其外表的紋路加以利用,比如對沒有經過蛻皮的樹干的運用,將粗糙和原始的味道融進作品中,體現出作者的隨心所欲以及與自然相融合的返璞歸真之感。東陽木雕保留了原木材質的紋路,讓紋路時而有規律,時而比較繁雜,但無論是哪一種紋路,被運用到藝術作品中都能夠展現出一種粗獷的、野性的自然之美。在室內裝飾藝術中,原木材質肌理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原木材質的縱截面紋路,它仍然與年輪有關,但它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組組近乎平行的直線美。在非遺工藝美術展品中,人們所采用的原木材質并不是單純地只采用其中的一種肌理來展現其藝術魅力,而是采用兩種或者多種肌理來展現非遺藝術的魅力。比如,在東陽木雕中,桌面的紋路一般采用原木的橫截面,那么與之相對應的,桌面的邊沿部分就會采用原木材質的縱截面與之相呼應。再比如在一些比較有個性的原木地板中,設計師往往通過集中比較有規律的原木紋理,對其進行拼接,以構成不同的圖案,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例如,東陽木雕常將橫截面與外表紋路結合應用,讓人仿佛置身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原木三角凳利用其原木本身的粗糙紋理,稍做打磨,再配上光滑、平整的橫截面,營造出簡潔、樸素大方的原始自然風格,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2]。
(三)色彩表現
我們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世界也因為有了色彩的搭配而顯得五彩繽紛。有的色彩能傳達出奢華、繁復之感;有的色彩能給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脫俗之意。東陽木雕通過其本身的自然色彩展現了非遺工藝美術的魅力。因為其材質為原木,而樹的種類有很多,所以顏色也有很多,如白色、淺白色、淺黃色、暗紅色、深紅色、深褐色、紅褐色、黑色、黑褐色等。在非遺工藝品中通過冷色調展現出高雅、莊重、沉穩的氣勢,通過暖色調展現出歡快、輕松、活潑之美。原木材質本身的色彩已經是豐富多彩的,所以人們在使用原木材質作為主要材料時,一般都采用原木材質的本色,這一方面是從經濟、環保的角度來考慮的,另一方面也是從設計理念來考慮的。使用原木材質的本色,符合人對自然和時尚、個性的追求。在欣賞美術展品的過程中,通過色彩能夠充分調動人們的情感。比如,在室內裝飾中,原木材質的色彩是多種多樣的,從具體情況來看,我們會發現采用暖色調的原木色彩,能給人營造出溫暖、柔和的家居環境;如果采用冷色調的原木色彩,則會給人營造出清雅、高冷的氛圍。所以,工藝美術展品中常常會用色彩來進行情感的傳遞,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借助色彩來直擊內心深處的情感,讓人們能夠在欣賞美術展品時從情感方面有更為全面的理解,從而發揮工藝美術展品表現情感、愉悅人身心的作用。
三、非遺工藝美術展品的美學運用
(一)拼接
拼接是指將兩塊相同材質或者不同材質但是形狀相同的物體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非遺工藝美術展品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與時代發展需求相結合,積極應用于大眾的生活之中,所以其藝術元素也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運用。比如,作品中常常會采用拼接工藝,每一塊原木材質都有不同或相近的紋路,藝術家通過其紋路的走向和規律,將一塊塊材質拼接,形成大面積的幾何圖形,營造出流利、自然以及幾何圖形的美。從工藝美術展品來看,拼接的運用不僅能夠讓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得到全面的展現,還能夠讓作者所要宣泄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呈現,同時也能讓欣賞者在進行美的賞析的過程中以拼接為載體來實現全面、有效的理解。
(二)分隔
分隔是當前工藝美術作品的主要作用之一,一般情況下會被運用于室內裝飾之中。比如,采用東陽木雕將室內空間進行有效的分隔,讓偌大的空間在東陽木雕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劃分,成功地讓空間在藝術作品的作用下彰顯出不同的層次、不同的作用。比如,在客廳之內擺放木雕作為屏風,便能夠使客廳的隱私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同時也能夠使整個空間展現出文藝、儒雅的氣息。再比如,在電視墻上采用木雕作為空間的分隔,這樣便能夠讓整個空間在木雕的作用下展現出濃郁的藝術氣質。非遺工藝美術展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繼承了原有的精髓,而且在不斷地與當今社會進行著融合,并力求既展現出大氣婉約之美,又彰顯出現代時尚的意義。
(三)裝飾
從當前以東陽木雕為代表的非遺工藝美術品來看,一般情況下在室內裝飾中被運用得更為廣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越來越追求平靜安寧、樸素自然的生活,在室內裝飾中多用返璞歸真、親近自然的元素來裝飾自己的生活居家場所。東陽木雕所采用的原木材質因其來源于自然,經濟環保,同時又易于加工,所以在家居中被廣泛利用。在進行實用性探究的過程中發現,藝術家在進行設計時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采用原木本身的質感、肌理、色彩來作為室內裝飾,對內部進行合理的加工。對原木的直接利用彰顯了現代室內裝飾藝術的個性化,更體現了人們親近自然的美好愿望。比如,一棵樹的一截可以直接改造成一個圓凳子;一根稍做修飾的樹干,可以改造成一張長凳子;一塊大的木板,帶著它獨有的年輪,可以改造成一張漂亮的飯桌或者一張極具個性的辦公桌,甚至還可以變成一張漂亮的咖啡桌。這些都是東陽木雕在現代室內裝飾藝術中有趣而樸素的運用。另一方面東陽木雕對原木的應用主要是對原木的基本面貌進行加工處理。這樣的家具既彰顯了自然的形態,同時又體現了現代工藝中的審美情趣。例如,東陽木雕設計的床,在保留原木材質固有紋理、質感和色彩等基本元素的基礎上,將其進行組合,轉化成了一張擁有自然氣息的床,讓人可以完全和大自然的元素相融合。又如,一塊塊原木材質的木板在經過人工的加工和處理后,組合成了一套辦公桌椅,這樣的室內裝飾設計完全可以讓人們緩解壓力,身心愉悅地工作[3]。
四、結語
非遺工藝美術展品中蘊藏著豐富的美學思想,展現了人們對于美的基本需求。我們在欣賞非遺工藝美術展品的過程中,所關注的不僅是作品本身所呈現出的美學內涵,還應該以創新的、實用的理念對非遺工藝美學中所呈現的現實之美、實用之美進行賞析,這樣才能夠讓美與現實生活進行融合,才能夠讓非遺工藝美術展品中的美真正地得到全面、有效的展現,從而體現中國文化的內涵,特別是中國非遺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陳玉,李輝.現代生活美學觀念下的手工藝非遺產品創新設計研究[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22(3):49-55.
[2]容婷,雷甜.設計美學:非遺瑤繡的傳承與創新的新視角[J].西部皮革,2022,44(7):41-44,78.
[3]竇麗蓉.美學經濟時代非遺影像審美探析[D].溫州:溫州大學,2019.
作者:權晶 單位: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陳列展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