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公文范文 小學語文教學思考3篇

小學語文教學思考3篇

發布時間:2022-12-20 10:39: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小學語文教學思考3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學語文教學思考3篇

小學語文教學思考篇1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是學校、教師、家長關注的焦點。小學階段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起步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對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有重要意義。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新課標要求與新時代教育發展目標,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自主參與對知識的分析、探索、建構過程,是其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關鍵。因此,若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改變教學模式,合理定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揮。在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紤]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能力,我針對閱讀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以《鎮定的女主人》一課為例,在閱讀后,我給學生布置了自主學習任務: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保姆神態與動作的句子,并對句子進行分析,圈出其中關于描寫的詞語;通過全文閱讀,分析女主人對保姆做了哪些吩咐,可與同桌、前后桌進行交流。第一項任務通過認真閱讀即可完成,很多學生并沒有與同學進行交流;而第二項任務需要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的情感與脈絡,需要與同學進行討論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應干預或強制改變學生的想法,而應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反饋了解其學習能力及存在的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不斷產生探究的興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自主學習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2基于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隨著學生理解與分析能力的發展,所學內容難度也逐漸升級,不少學習任務都需要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此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利用所學知識共同解決問題。這是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合作探究任務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完成,還可以在課下完成,最終由師生共同點評、總結。以習作教學為例,習作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但小學生習作常出現表意不明、邏輯混亂、語句銜接不暢等問題。與其他教學內容相比,習作需要學生獨立完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充分利用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我組織學生成立了習作小隊。每個小隊有4~6名成員,每周選定成員感興趣的話題寫2個片段。一名成員朗讀自己的習作時,其他成員要寫出感受與改進意見。這種習作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下活動,使學生的課下活動時間得到了有效的利用,還使學生理性、客觀地認識習作,克服畏難心理,逐漸產生習作興趣,養成自主習作習慣,提高習作能力,有效地發展了自主學習能力。綜上所述,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不僅對提高小學階段學習效率有著重要意義,還影響著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穩步發展。

作者:王萍

小學語文教學思考篇2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1]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落實課程思政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在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將直接影響到課程思政達成的效果。本文擬以高職院?!缎W語文新課程教學法》課程教學為例,探索在課程思政背景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

一、理論基礎

“以學生為中心”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提出。該理論源自于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觀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倡讓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體,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創新的能力?!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教育者要承認:學生是發展的人,是獨特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需要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承認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認識到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同時,要認識到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學生的言行舉止是獨立于教師頭腦之外的,是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

二、現狀分析

在我院小學教育專業開設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課程教學中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融入課程思政改革,無疑是對當下課堂教學的一種挑戰。當下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學生根據所學理論知識撰寫教學設計、制作PPT—教師指導—學生練習試講—教師點評”這種模式展開,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相對較弱。雖然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也一再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總是會因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而淡化。例如:在理論課講解過程中,往往都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識,至于理解了多少、接受了多少、有多少內容能夠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這類問題很難考評。學生的實踐活動:撰寫教學設計、制作PPT、試講,大多時候也會受到老師對課程的理解角度、評課、學生學習經驗等的制約,雖然學生在此項教學過程中是全程參與的,但由于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理解不到位,加之實踐經驗缺乏,所以很多時候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淡化了甚至是放棄了自己是學習的主體這一角色。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就無法得到落實。其次,我院小學教育專業是培養小學教師的,當下他們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任課教師所秉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他們后期在工作中對待小學生的觀念和教育教學態度。

三、改革探索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關注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筆者經過多年的課堂教學探索和實踐,探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條路徑進行改革:

1.教學目標的設計融入課程思政,做到明確目標、有的放矢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而且是教學活動的調節者。[2]合理的教學目標會對整個教學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是教學目標的指向作用。二是教學目標的激勵作用。三是教學目標的標準作用。因此,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就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融入課程思政進行設計,對整堂課的教學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具體到《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課程,以閱讀教學的一般程序這一節為例,我們首先了解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個體差異,在充分分析了學生的學情之后,我們結合本堂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導入、揭題、讀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深入領悟,熟讀回顧、遷移運用”,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融入課程思政,將教學目標擬定為: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本節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探索,領會閱讀教學的一般程序包括哪些內容,并能夠就某一篇閱讀教學課文進行閱讀教學的一般程序分析,在試講中熟練應用;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自己喜歡的一篇語文課文,分析閱讀教學的一般程序并主動識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閱讀教學一般程序的理解、識記和應用,嘗試不同課型的閱讀教學設計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大膽創新,推陳出新。

2.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學生為主導,開闊思維,激發潛力,集知識學習與思想教育于一體教學過程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分階段完成教學任務,以實現教學目標的發展過程。[3]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主體由任課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但任課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參與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實施,從學生層面的以被動接受知識為主,轉變為以知識學習為主線,在教學中共同探討,讓學生的選擇權、話語權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出來,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了閱讀教學的一般程序之后,在教學中我們以主題為模塊,引導學生撰寫教學設計、制作PPT、練習試講、進行評課。在講到描寫動物類的課文如何進行教學時,我們給學生布置的學習任務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從小學語文課本中選擇描寫動物的課文,組內充分研討后,撰寫教學設計、制作PPT、組內試講,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匯報小組學習成果。學生擁有了自己選擇的權利,積極性高漲,在選課時充分閱讀教材中提供的課文,在小組研討中各抒己見,圍繞閱讀教學的一般程序就本組所選擇的課文如何進行教學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撰寫教學設計、制作PPT時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在組內試講中積極踴躍,在評課時忠于教學設計的初衷。其中有一個小組選擇了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6課《麻雀》,這一組在匯報學習成果時講到:“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保護著小麻雀,盡管它很害怕,渾身發抖,絕望地尖叫著,但它愛自己的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由此可以看出母愛的偉大?!?,但其他組成員在聽完后就產生了疑問:“你們為什么說這篇課文是贊揚母愛的偉大?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我認為這篇課文也可以是贊揚父愛的偉大?!睂W生對同一問題持有不同的觀點,于是閱讀教學中如何點明主旨又不限定學生思維的討論就開始了。大家積極參與討論、各抒己見,最終同學們討論出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但不劃定范圍,也就是不限定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鼓勵創新性思維。由于是學生參與討論得到的結論,在后期的試講練習中,學生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并且能夠把這種觀念貫徹到自己的試講中去,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就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了。

3.課堂教學評價、總結由學生參與完成,鞏固效果、提升能力課堂教學評價是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所做出的價值判斷。課堂教學評價既包括對教師教的評價,也包括對學生學的評價。在實際評價過程中有三類評價方式:一是形成性評價,二是診斷性評價,三是總結性評價。這些評價方式學生在大一教育學課程上已經學習過,但如何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使學生的思考和見解充分表達出來,還需要教師的準確引導。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運用三種不同的評價方式。例如,在一堂課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就當前任課教師所講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理解作出評價,尤其是當學生對當下學習的某個知識點或使用的某種教學方法有自己的認知時,形成性評價既可以給學生答疑解惑,又可以促進任課教師的教學趨于完善;在學生試講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使用診斷性評價,即:就某個學習小組學生試講的內容、講課的方式方法、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等進行評價,也就是我們在課堂上常見到的:我對你們學習小組教學設計的某一部分有不同的意見,如果我來講這一部分,我將采哪種教學方式、將如何設計教學;在一個單元或者一個模塊學習結束后,我們鼓勵學生采取總結性評價,就這一單元或者這一模塊的學習進行“回頭看”,分析優點、查找不足、后期改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評價、總結,可以了解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同時,提升學生聽、評課的能力。

4.考核方式以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為導向,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高職院校學生學業水平考核主要有考試和考查兩種形式,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定是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或考查成績兩部分構成。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課程成績的評定中,我們主要以學生在日常教學中的學習參與程度為參考依據,對學生進行動態評價,即每一次課上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學生的成長程度、在課堂上的收獲和表現等都是成績構成的一部分。這樣評定成績,可以有效降低一考定高低這樣的弊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各自的優勢和特長能夠充分得到發揮,使教學真正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耙詫W生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課程的內涵所在。高職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通過親自體驗課堂教學的改變,不僅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鍛煉、才能得到發揮、思路更加開闊,更重要的是可以將這樣的理念帶入自己今后的教學中去,培養更多有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作者:郭樂

小學語文教學思考篇3

傳統戲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學界對于戲劇起源與發展的說法眾說紛紜[1],但是大致可以看出,早在先秦,戲曲就已經萌芽,唐宋之際逐步成型,至元代走向成熟,直到20世紀引進西方的話劇,中國戲劇發展史才算完備??梢哉f,中國戲劇發展史,是中華民族發展史的重要見證。中國戲劇本身蘊藏了中國人的智慧和精神,其富于魅力的表現形式,喜聞樂見的表現風格,促成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成熟和完善。傳統文化,從中國革命開始,乃至中國的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一直注重弘揚、傳承和提升。在小學語文教育領域,采用戲劇教學法,設計富有情趣的戲劇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和感知戲劇文化,認同戲劇背后蘊藏著的中國人的智慧和精神,同時促成學生在生活中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實現文化傳承與理解,不但能強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而且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一.戲劇教學法的含義

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戲劇產生的歷史都比較早,跟祭祀、慶祝、娛樂、教育等有關。然而,戲劇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卻是近代以來的事兒了。20世紀60-70年代,英國戲劇教育學者DorothyHeathcote從表演中獲得啟發,設計和規劃了一系列戲劇教學程序,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和教學效果的提升[2]。DorothyHeathcote創立的戲劇教學法概念由此在歐美各國興盛,并傳播到東南亞。在我國,曾任南開大學校長的張伯苓曾經針對當時國人精神渙散,無團結力的現狀,提出利用課外活動鍛煉學生,編排新劇就是活動之一[3]。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曉莊師范工作,期間支持成立了曉莊劇社,還親自擔任社長并登臺演出。直至現代,在語文教育領域,也有不少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在推進戲劇教學法的應用。有的著眼于整體應用,有的著眼于某個分支領域。但是總體來說,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還不夠全面和深入,尤其是從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科素養培養角度討論戲劇教學法的研究還不多見。

二.戲劇教學法的文化傳承與理解價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學科四個核心素養之一,指的是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育學生弘揚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吸收外來優秀文化[4]。眾所周知,傳統戲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對中小學生開展戲劇文化教育,是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傮w來說,從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角度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戲劇教學法,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促進學生感知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戲劇教學法,既需要從技術層面對相關的課文或者教學環節進行戲劇化改造,也需要讓學生了解戲劇這種藝術形式,以及這種藝術形式背后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對戲劇教學法予以認同并配合執行。例如在開展戲劇教學法之前,配合視頻、圖片對學生簡要介紹戲劇的由來,以及豐富多彩的地方劇種,讓學生對戲劇知識有一個感性認識,進而調動他們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有了對戲劇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戲劇文化要素的感知,學生對教師即將開展的戲劇教學法自然而然就能接受。

2.增進學生認同傳統文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戲劇教學法是一個有效的手段。因為小學生對模仿和表演有著天生的敏感,正好契合戲劇表演的內在要求。例如我們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摒棄以往陳年老套的“講授+操作”的教學模式,先請學生把要寫的作文情景表演一遍,然后請學生把表演的情景寫下來。學生從此不僅會愛上寫作文,同時也會對戲劇表演感興趣,這樣自然會增強對戲劇這種傳統文化樣式的認同感。

3.推進學生弘揚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要做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絕非一朝一夕一人一事之功。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戲劇教學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效果,學生才會認同戲劇,以至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傳播和弘揚戲劇這種傳統文化樣式。例如在語文課戲劇教學法應用的基礎上,小學課外活動環節開展相關戲劇表演活動,把語文課上學到的表演方法直接搬到課外,策劃故事會、詩歌誦讀、課本劇匯演等等。通過戲劇文化的學習和踐行,小學生的心中一定會埋下傳統文化的種子,將來遇到合適的土壤,就會開花結果。

三.落實“文化傳承與理解”的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踐,學界已有不少討論[5][6][7]。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的戲劇是小學生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借助該載體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從而真正落實“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的研究目前還不多見。為此,我們認為,可以從教育觀念、教材、教學方式、課內外互動等四個層面,將戲劇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進一步落實“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1.轉變教育觀念,提升學習素養目前,由于戲劇教學內容在考試中鮮少涉及,教師自身對戲劇教學沒有給予足夠關注,因而對戲劇教學篇目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知之甚少,就談不上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戲劇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與此同時,學生不僅會因為教師對戲劇教學篇目的漠視而忽略對戲劇的學習,也容易受到新媒體時代文化快餐的沖擊而迷失自己,對戲劇這種藝術形式產生疏離感,更談不上理解和傳承戲劇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自身的戲劇文化素養,并身體力行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感化學生,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努力實現。從宏觀層面來說,新形勢下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精華,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中國人都應該在理解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語文教師更是應該跟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在教育領域傳承中華文明。從中觀層面來說,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學科四個核心素養之一,在語文教學中落實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培養工作對于語文教師來說責無旁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首先應該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了解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于語文學科教學標準的要求,其次要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提升教學技能,最后要注重對學生文化品格的塑造,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對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因勢利導。從微觀層面來說,戲劇教學法是經過實踐檢驗并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無論是對于中學語文戲劇課文篇目的教學,還是針對小學語文相關課文篇目的教學,都已經發展出了一整套可復制推廣的教學程序。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積極了解舞臺說明、懸念、沖突、結構、臺詞等基本戲劇元素,并深入研究戲劇知識背后蘊藏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將之應用到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之中。

2.挖掘教學資源,豐富學習路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材凝聚了無數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的心血和智慧,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語文教育教學各項活動的開展必須而且應該以教材為基礎。以戲劇教學法的應用而言,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挖掘教學資源,進一步豐富戲劇文化學習的路徑。首先,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篇目類型豐富,散文、詩歌及小說多種體裁皆有,童話、寓言、神話、古詩、文言等多種類型兼備。但從戲劇教學法的角度來說,并非所有類型的課文篇目都適合采用戲劇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作為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基于“文化傳承與理解”視角,深入挖掘各類型課文中的文化內涵,靈活選擇教材內容,融入戲劇教學法。大概來說有以下兩種類型:一是課文的內容有矛盾沖突。像小說、童話、寓言、神話都能滿足需求。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課文《小英雄雨來(節選)》有描述雨來與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片段,情節曲折一波三折,非常適合采用戲劇教學法。二是課文的人物個性鮮明。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課文《獵人海力布》中,海力布為了幫助鄉親,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課文中的人物個性十分鮮明,如果學生創編戲劇進行表演,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其次,小學語文教材從學段目標與內容來看共有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方面的內容,戲劇教學法也可以從這五個方面開展設計。如小學低段的學習動物類漢字環節,可以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模仿力強的特點,讓他們模仿漢字所代表的動物的聲音、動作和外形特征等,既讓學生對動物類漢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加深了對漢字文化的了解,這也是戲劇教學法的體現。再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小學生的社會經驗缺乏,社會認識淺薄,對寫作缺乏熱情。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也可以利用戲劇教學法創設直觀生動、富有文化特色的寫作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豐富其生命體驗,促使其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

3.改變教學方式,增強學習興趣戲劇教學法的本質不在于戲劇,而在于教學。這種方法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旨在激發兒童學習天性,增強戲劇文化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能。目前的研究將戲劇教學法或者教育戲劇無條件、無差別融入小學語文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這樣的研究往往沒有認識到兒童的立場,沒有區分兒童的發展階段性特征。我們在利用戲劇教學法開展語文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學段特征[8],差異化地將戲劇元素有機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在第一學段,小學生心理發展上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特點,自控力較差,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低下。根據這樣的心理發展特點,在應用戲劇教學法時,就不必拘泥于劇本編寫、角色扮演的戲劇化流程,而主要采用“游戲”的方式,對簡單的童話或寓言進行戲劇化改造,通過角色扮演、即興表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專注力和自控力。在第二學段,小學生在心理發展上既具有形象性和具體性,又向抽象性和概括性發展,自控力加強,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初步提升。這個階段可以對學生介紹戲劇以及戲劇文化常識,讓學生了解戲劇的由來和發展,對戲劇有一個感性認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結合課文進行簡單的劇本改編,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人物特征,繼而可以開展簡單的戲劇表演,這樣學生必然會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第三學段,小學生具備了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專注力和自控力大大增強,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這時可以在前兩個學段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戲劇教學法。對于可以采用戲劇教學法的課文或環節,首先要分析人物,讓學生了解和揣摩人物的外貌、性格、語言、動作等特征,其次是改編劇本,將人物和情節進行戲劇化表現,確定角色、臺詞、動作、場次,再次是實踐展演,可以以教室為舞臺,運用投影儀設置表演背景,學生分角色按場次上場表演展示,最后是師生點評,就表演效果進行總結提高。

4.融入課外活動,拓寬學習視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課內教學,課外活動也非常重要。語文教學不能囿于教室這一方天地,而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和生活。因此,除了在語文課內應用戲劇教學法,還可以將戲劇元素融入課外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我們認為,戲劇教學融入課外活動,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開展。一是增設戲劇類校本課程。校本課程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特色發展的基礎上,及時吸收最新教研教改成果,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開發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創造性,受到多數學校和師生的歡迎。結合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培養,我們認為小學語文課程之外,可以開發和增設戲劇類校本課程,講授戲劇和戲劇文化知識,讓學生在課外也能接受戲劇文化的熏陶。二是組建校園戲劇社團。在增設戲劇校本課程的基礎上,還可以把校園內的戲劇愛好者聚集起來,組建校園戲劇社團,開展戲劇展演相關活動,加深學生對戲劇文化的認知,升華學生對戲劇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做好戲劇文化的傳承。不少學校的實踐案例給我們啟示,在語文課上應用戲劇教學法,還只是傳統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初步形式,真正要培養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還必須從課堂走向課外,使得戲劇這種藝術形式走進學生的校園生活。綜上,傳統戲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育領域,基于兒童認知的立場,采用戲劇教學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不僅能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承。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挖掘教學資源,改變教學方式,讓自己的課堂呈現出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徐慕云.中國戲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馬利文.戲劇教學法的起源、表現形式、類別與作用[J].中國教師,2011,(17):19-21.

[3]徐大軍.張伯苓的戲劇教育觀及現實意義[J].上海戲劇,2004,(11):27-2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賈飛雪.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戲劇,2016(9):152-155.

[6]徐征.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科幻畫報,2019(11):151+153.

[7]徐俊霞.戲劇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實踐與運用[J].語文建設,2020(18):78-80.

[8]袁麗.淺談小學語文學習的三個學段的評價[J].才智,2009(21):81+211.

作者:劉鈴鈴 謝萌 單位:重慶市沙坪壩區紅糟房小學校 重慶科學城第一實驗小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白玉县| 西充县| 潜山县| 阳西县| 当涂县| 孟津县| 肇庆市| 西昌市| 申扎县| 榆中县| 天津市| 塘沽区| 林芝县| 剑川县| 马尔康县| 日喀则市| 兴宁市| 大悟县| 鄱阳县| 涡阳县| 巴彦淖尔市| 瑞昌市| 淮北市| 辛集市| 镇巴县| 宁德市| 翼城县| 白银市| 三都| 江达县| 石渠县| 衢州市| 科尔| 丹寨县| 横峰县| 克拉玛依市| 马公市| 屯昌县| 东至县|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