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16 14:48: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鄉村振興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我國幅員遼闊、生態環境優良、豐富多樣的物產資源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保障,是農產品供給的重要來源。在鄉村振興戰略思想指導下,借助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關鍵時期,提升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品質,迎合農產品市場綠色性、安全性、時尚性的發展趨勢,挖掘農產品發展中的存在瓶頸,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強農產品供應鏈的市場競爭力,推動農產品向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現代技術催生新型行業的發展,全球獨角獸企業近一半分布于電子商務、金融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及物流等五大行業。2020年新冠病毒大暴發,不僅僅考驗國家醫療系統,更多是改變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習慣,傳統的經營模式遭到重創,消費者更喜歡通過手機等通信工具登錄網上電商平臺實現居家購買日常所需的衣食住行,各大電商企業紛紛推出各種APP平臺滿足市場需求,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行業,利用現代技術結合計算機科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法學以及現代物流等多學科多行業于一體的新型行業。農產品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與農產品及其相關產業的融合,借助互聯網技術圍繞農產品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服務等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同時融合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
一、農產品上行帶來歷史機遇
2018年出現的主要生鮮電商企業一共22家,其融資近120億元(人民幣)。包括:百果園、食范、鮮世紀、彩虹星球、天馬便利、有好生鮮、壹號餐桌、三蛋生鮮、宋小菜、十薈團、呆蘿卜、誼品生鮮、華和生鮮、天鮮配、每日優鮮、食得鮮、生鮮傳奇、美菜網、每日一淘、農政齊民、快鮮網、食享會等平臺上榜。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在全世界爆發,為有效控制疫情,國家出臺許多相關政策,呼吁人們減少外出,減少接觸,人們逐漸養成居家少外出的生活習慣,更多人偏愛網購,消費者希望足不出戶可以買到所有生活用品,新零售企業迎來新的發展高峰。2020年除夕到初七春節期間日常生鮮果蔬類小程序交易次數相較平時提高149%,社區電商業態交易次數增長322%。2020年主要到家類平臺春節期間實現的業績較2019年平均增幅超過400%。其中,叮咚買菜春節期間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增加600%,京東到家在春節期間成交額較去年同增加470%。每日優鮮小程序春節七天內訂單量比去年同期的增長309%,實收交易額增長465%;福州地區永輝生活到家APP訂單同比增長率超過450%,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600%;步步高better購到家業務春節期間同比增長1000%;錢大媽華南線上團隊通過小程序實現的到家業務成交增長了5倍,訂單量增長了3倍。2020年生鮮電商預計突破2000億元。農產品及加工產品利用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蘇寧、阿里巴巴、拼多多、抖音、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快手、火上小視頻等電商平臺以及本地O2O電商、便捷商超等區域化平臺,與城市銷售端對接成功,實現延伸農產品分銷渠道,擴大市場范圍,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最終實現農民創收增收的目的。
二、農產品電商發展的代表性模式
電商賦能農產品營銷模式種類多樣化,區別在于每種模式下主體不同。種植戶、專業農產品企業、第三方電商平臺等不同主體從不同角度出發,利用電商賦能,通過網絡平臺,搭建完整的農產品產銷供應鏈。
(一)合作社統購統銷模式。合作社統購統銷的模式是可以由廣大農民自發的聯合起來共同生產、共同經營的一種合作方式,當地政府給予政策的支持。例如渭南市大荔縣在2007年組建“果農果品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設有技術服務部、農資供應部、資金互助部、果品銷售部、扶貧資金互助社、聯眾惠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科達農化有限公司、倉儲物流中心、果農協會等10個機構。注冊有“一品緣”商標,建立了122個農資農技服務站,28個資金互助工作站,15個果品銷售服務點,為社員提供技術、資金、農資、電商、果品銷售等一系列服務。合作社也可以由地方村支兩委帶領農民成立專業的農產品合作社,例如,茅石鎮團結村村支兩委帶領農民成立“桐梓縣楠木橋富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主要開展“龍頭企業與農戶對接”的統購統銷形式,合作社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依托,采用技物融合、技物配套、跟蹤服務、會員方式的服務運行機制,實行技術指導、農資配送、資金幫扶、電子商務、果品銷售一條龍服務新模式,相關技術指導人員常年入住種植園,幫助農戶解決問題;建立技術交流平臺,代表性的有三秦果農技術信息平臺和大荔瓜果信息發布平臺。2016年以來,共舉辦冬棗、葡萄、桃、蘋果、早熟梨等技術培訓班640余次,55800人次。合作社領導農戶,為社員制定農產品訂單,指導社員種植符合要求的優質農產品,打造合作社自有品牌,對種植戶統一培訓,提升農產品質量;統一加工包裝,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統一銷售,多元的銷售模式利于農產品的推廣;統一結算利潤分紅,切實為農民社員增收。
(二)農業經營主體自建網銷渠道模式。隨著農業創新技術的普及,滋生許多高素質的,有文化,懂技術的新型現代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大型農產品生產企業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新型農業主體利用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等多種渠道,農產品的電商銷售渠道隨著信息技術發展促使越來越多的經營者加入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當中。線上平臺自建網銷渠道的農業經營主體一般是家庭農場、典型農產品企業,通過第三方網絡管理與網絡科技企業合作獲得農產品電商營銷的技術,進行平臺建立,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推送、抖音社交短視頻等網絡社交平臺推廣。農產品通過農產品企業聯合經營或自建的物流渠道展開配送,借助線下農產品生鮮超市、專賣店為網點提供服務。
(三)第三方專業電商企業經營模式。電商賦能農產品產業發展,農產品從傳統的營銷方式向新型的網絡營銷轉變。電商企業紛紛搭建農產品網絡平臺———APP、微信小程序,公眾號、推進農產品的電商銷售。電商企業與村鎮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和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等新型農業主體以契約的形式達成合作,以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等方式進行收購,聯合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配送。第三方專業電商企業通過網絡平臺能夠準確掌握農產品供應商與消費者雙方的發展動態,及時調整農產品供應方的種植規模,迎合農產品市場的變化。電商企業顯然成為農產品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第三方專業電商企業經營渠道模式利用農產品的質量提高,規范農產品電商市場秩序、及時調整市場價格、降低農民種植成本,保障收益最大化,加快農業經濟發展。
三、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優勢分析
供應方與銷售方通過電商平臺,利用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及時準確的銷售農產品及加工農產品,樹立正確優質的銷售理念,提高銷售量,擴大銷售額。與傳統的露天市場、大棚農貿市場對比,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過程具有更透明化和虛擬化、同類產品品類繁多、更容易對比等特點,更能迎合與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生活狀況。農產品電子商務更適合農產品相關企業便捷快速尋找合作伙伴,壯大農產品供應鏈條的長度與深度。
(一)不受地域與時空限制。企業或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交流交易,進入的不是面對面的實體接觸,而是一個虛擬空間,它不受時間、時空的限制。企業不需要擁有實體店鋪、倉庫、物流設施設備等高成本的情況下,通過電商平臺進行交易獲取很高的利潤。第三方現代物流的普及提高了農產品及加工產品在供應鏈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及簡單加工速度,通過網上商城或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交易信息準確無錯漏,成本低廉,交易簡潔、縮短農產品流通時間。
(二)個性化服務更突出。農產品電子商務能根據企業或個人需要調整服務,搜索關鍵字通過云計算技術找到企業或消費者需要的同類或類似產品,購買者對比挑選最佳產品。相比線下實體店鋪購買,線上購物品種繁多齊全,聚集全國各地和國內外,消費者可選性更多。農產品種植戶和農產品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掌握農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與消費者的偏好變化,種植生產針對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
(三)信息傳遞完全對稱。買方與賣方通過電商平臺,采用文字圖片表述完成線上交易,信息傳遞準確不易出錯。我國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渠道主要是農貿市場、露天市場、果蔬超市、商場超市為主,大多數消費者依然習慣于現有的小范圍、就近農產品實體中選擇購買。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電商平臺形成,使消費者通過家中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通信設備,直接與供應商、生產者聯系溝通,原產地直接發貨、冷鏈物流的全程運輸的銷售方式,能夠有效消除消費者對實體店銷售農產品質量的不滿情緒,一次消費體驗就有可能使消費者更愿意、更習慣去選擇足不出戶的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完成農產品交易,并感受更好的上門與售后服務支持。
引用出處
[1].合作社簡介-大荔縣果農果品專業合作社
[2].團結村:以“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的統購統銷發展模式促農增收
[3].李圣狀,翟悅彤,宋麗微.《農產品供應鏈應用淺析》[J].營銷界,2021(8)
[4].朱嬡玲,陳羽欣.《吉林省農業品牌發展要素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評價》[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1)
[5].艾美杰.《探討吉林省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7(9)交通運輸在我國的各個領域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推動我
作者:喬良 姜康康 張嘉琳 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