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11 14:39: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云杉種植常見病蟲害防治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云杉作為一種優質樹種在,在青海地區得到廣泛種植。為了提升云杉種植質量,種植人員要充分了解病蟲害防治內容,保證云杉生長不受病蟲害影響。
1云杉的生長條件、價值和病蟲害原因
1.1生長條件
云杉屬于我國的一種特有樹種,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區。云杉對生長條件有嚴格的要求,但對低溫、干旱的適應性更好,極度怕水澇。因其根系發育不夠發達,不能抵御強風,一般在海拔1750m~3100m的山陰坡地或山谷中,多見于干旱潮濕地區。
1.2價值
1.2.1生態價值極高。在涵養水源和保護土壤等領域,云杉是一種高價值的生態資源。我國西北土地的貧乏,除了由于海拔高、大氣匱乏外,還有由于西北多年來的強風,土地難以維持土地的養分,導致了莊稼的產量下降。云杉的固沙作用很大,將泥土“抓”得嚴嚴實實,不會隨著水流而流失。此外,還能有效地減輕長江“地上河”的影響,長江下游地面河流的成因主要是長江流域土壤侵蝕的加劇,導致了下游河道的水位不斷升高。西北是大江南北的源頭,維護好西北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證水源的潔凈,對于地處低洼的東部地區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我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1]。
1.2.2經濟價值較高。云杉是國內特有的樹種,由于其生長條件惡劣,云杉的成長速度很慢,木材質地細膩而結實,是國內家具木材的優良材料,選用云杉制成的家具具有更好的使用年限和外觀[2]。
1.3出現病蟲害原因
1.3.1種植方法不正確。云杉適合西北山地的寒冷和干燥條件,但在幼苗時期容易發生病蟲害。所以,在人工培育過程中,必須充分掌握其生長習性,進行科學的管理,并按照其生長的規律和自然法則進行專門的訓練[3]。
1.3.2林區規劃不合理。在森林生態體系中,必須保證物種的多樣化,而在林域內,要使其空間得到最大化的使用。在不同的海拔上,必須要有典型的植物,如草地、矮灌木、寄生植物、藤本植物、高大樹木等都應在同一區域共同生長。但在栽種云杉的時候,為了提高產量,森林工作人員將整個區域都用云杉覆蓋,忽視其他植被,違反了生態平衡原則,導致云杉樹在沒有與它抗衡的條件下,身體抵抗力會降低,很可能會患上蟲害[4]。
2病害的防治技術
2.1枝干病害的防治
2.1.1真菌是導致赤枯病的主要原因。溫度急劇變化、濕度增加時,樹木會發生病變。病葉先有一個褐色的小點,然后擴展到深褐色,在雨水和潮濕的天氣下,會形成很多細小的黑點,這些都是病原體的子囊和分生孢子。通過風、雨等途徑傳播到主干表面,通過對綠主莖桿的直接侵襲,由幼芽向青主莖部蔓延,形成褐色、赤褐色、略微凹進的潰爛斑點。該斑點形成后環繞著莖干一周,整個上部全部死亡。有時主莖上的潰瘍斑蔓延速度很慢,但是不會愈合,隨著主莖的成長,逐漸地進入到樹身中,從而造成了一個凹陷病部。這種樹木雖然沒有死亡,但是容易被風吹倒。采取以預防為主的措施,強化管理、保根育葉、提高抗病能力。選擇具有較高抗病力的樹種,例如,青綠型油杉。對土壤要求適度的土地,應選擇具有良好滲水性的土地。施肥要適度,切勿破壞直徑大于0.3cm的通氣根莖。在炎熱的天氣里,要注意不要進行播種,以免造成根系的損害。同時使用藥劑防治灌根和噴霧效果會更好。噴霧是在幼苗初期,在幼苗上噴灑波美度石硫混合液。在5月上旬和8月,用50%的乙生600倍液加增效王,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植物源生物殺菌劑600倍液的混合液交替噴灑,每5d噴1次,一共噴2次。灌根是在幼苗萌發后和結束后,用55%敵克松700倍液,50%金消康1000倍液輪流澆灌2次,每5d噴1次[5]。
2.2葉部病害的防治
2.2.1葉銹病是我國云杉林區苗圃和人工林中常見的一種常見的病蟲,發生在2700m~2800m的高緯度地區。經調查,此種病原缺乏夏孢子,其性孢子、銹孢子(I)期為云杉針葉,而在其寄主的葉背則為冬孢子(Ⅲ)和擔孢子(IV)。病菌冬孢子堆從每年2月底~6月初開始突起,6月上旬到中旬孢子的萌芽會形成一種擔孢子,感染了云杉樹的幼苗。7月中后期,在感病的針葉處有性子器,隨后在性子器周圍有銹子器,銹子器裂開并放出銹孢子,侵害寄主變成冬孢子堆。防治方法:預防幼樹葉銹病最有效的辦法是在6月10號左右4d在苗床上搭建一個50cm高的塑料薄膜棚架,避免塑料薄膜貼在幼苗上,以免日曬后灼傷苗木。大棚的兩側要敞開,以降低葉銹菌的冬季芽孢與幼苗的接觸,同時也能改善幼苗的溫度和濕度,使幼苗的芽孢不受病菌的感染,從而有利于幼苗的生長。在防治晚霜期的時候,可以有效地防治晚霜害,節約除草人力,改善幼苗品質,降低幼苗的費用。從6月10號~7月20號,大棚40d就可以見效。采用上海或四川地區的國產粉銹寧500倍~600倍的水溶液,可在兩個拱棚的苗床上于6月中旬噴灑1次,取得較好的效果。云杉幼林葉銹病的控制應著重于強化撫育,使其盡早郁閉化,從而減少病蟲發生。在靠近農村和供水地區的小樹林,在6月中旬用500倍~600倍粉銹寧進行治療。針對大范圍的葉銹病,采用化學方法很困難,僅靠當年的控制,成本過高,無法根治。因此,在防治云杉葉銹的同時,必須采取營林的方法。通過對林地的撫育間伐量進行適當的調控,使林分郁閉度大于0.7。盡量在適宜的林地中建立一種針闊混合林帶[6]。
2.2.2葉枯病的病原體分為三類:半知菌亞門;子囊菌亞門;屬于半知菌亞門的病原菌以菌絲體與孢子在病葉處越冬。第二年,在適宜的環境下,幼苗在6月上旬發病,大樹在7月開始發病,在7月~8月是病蟲的高峰期,到10月較緩慢。病前葉片呈枯黃狀,葉片發黃后呈褐色,呈枯萎狀。從部分向全脈伸延,表現為褐色到褐紅色的病斑,病斑的邊緣有波浪形,色澤更暗。病斑分界線清晰,邊緣常出現一條或寬或細的淡黃色條紋,接著,病斑擴展到葉子的底部,直到全葉變成褐色到灰褐色。接著,在病葉片的后部或前部會有一些黑斑。防治方法:第一,通過強化土壤的肥料和水分的調控,可以促進樹木和幼樹的健康成長,增強其抗病能力。第二,在病株早期,用25%多菌靈可濕粉600倍~800倍,或1∶2∶200波爾多,或70%代森鋅600倍,根據情況,每5d~20d噴灑2次~3次。
2.2.3落葉病是一種云杉葉部病害,主要是由云杉散斑殼菌造成的。病菌僅對當年生的針葉造成傷害,在密度高、衛生條件不佳的人造云杉幼林中,受害程度較高。菌絲體的適宜生長環境為20℃~25℃,pH6~pH7為最優,葡萄糖為最好的碳源,蛋白胨、天門冬素為最好的氮源,對光照和維生素反應不靈敏;子囊孢子發芽適宜于15℃~20℃,80%~100%;在水中不發芽,以葡萄糖和蔗糖為最好;孢子萌芽對光照條件要求極高。第一個感染來源為子囊的孢子,以天然的孔隙(氣孔)為主,子囊通過空氣和降雨進行傳播,子囊孢子在4月中旬~7月上旬是其擴散的高峰,5月中旬~6月底是最活躍的時期。防治方法:選擇具有抗病能力的樹種造林,營造混交林,適時進行幼林的培育,能有效地抑制落針病的發病,對于0.5以下的林分,可用消毒劑進行防治;對郁閉度在0.5以下的林分、散生木或幼林,使用75%百菌清粉劑、40%多菌靈粉劑、50%甲基托布津粉劑、60%代森鋅粉劑等藥劑進行噴灑,藥量是200g/667m2~300g/667m2。采取營林和化學防治的方法,是對云杉落針病進行有效控制的基本方法。
2.3根部病害的防治
2.3.1以幼樹為食,在成熟期也可發生。在發病的早期,只有一些枝條和根莖的感病,并逐步蔓延到主根,在主根感病初期,幼苗無明顯的癥狀,但隨著根系的潰爛,其對水分和營養的作用也隨之下降,土壤中的營養物質供應不足。在正午前后光照強、蒸發量較大時,植株的上部葉開始枯萎,但到了晚上就會重新生長。在病情較重的情況下,在晚上也無法復原。這時,根表皮褐色,并與髓分開,最終整株枯萎。其臨床表現與漚根的表現類似,屬于一種真菌病害。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蟲體內越冬,通常在3月末~4月初發病,5月為最大的病蟲,其發生與天氣狀況有很大的聯系。防治方法:第一,對種子進行殺菌處理在播種之前,可以選用0.3%的退菌特或0.1%的粉銹寧混勻,或以80%的402防霉劑2000倍溶液浸泡5h。第二,對苗床土進行殺菌處理,用50%多菌靈1.5g在地面上覆蓋,或用75%五氯硝基苯3g,對猝倒病和立枯病都有很好的效果。第三,藥物控制。在病害發生時,可以采用40%的根腐寧水1000倍液噴灑;也可以采用80%的402型乳油1500倍液進行灌溉。第四,對土壤中的有害生物、線蟲進行了適時的控制。
3云杉蟲害防治措施
3.1食葉害蟲的防治
3.1.1在主要發生地區和林場建立了蟲情監測和預測監測點,對各地區的云杉林進行了害蟲監測,并對監測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3.1.1.1蟲情監測。第一,根據去年蟲情,采用踏查法對云杉食葉蟲害進行了檢測,并對其進行了病態、病狀和排泄物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第二,采用燈誘法,在薄片林地和條形林中,以云杉為主要害蟲的趨光力,18:00~24:00在林緣處設置了一盞黑色電燈,以監視其發生情況。第三,采用性誘捕方法,以活體母蟲為誘餌,對云杉食葉害蟲的危害進行監控。3.1.1.2蟲情預報。云杉食葉蟲害控制規模大、成本高,因此,正確把握好控制措施是十分有意義的。所以,對幼蟲時期的蟲情預測是十分必要的。在每個監測站,以每年的越冬時間為起點,對其進行系統的蟲情監測,以確定其發生時期及發生數量。其發生的范圍和危險等級是:發生范圍:平均50cm的標準枝條有2只幼蟲;危險等級:一級在50cm的標準樹枝上有2只~5只幼蟲,二級的有6只~8只,三級的有9只。
3.1.2防治措施。在對云杉食葉害蟲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對不同蟲態的發生時間進行了預測,從而為控制時機的選擇提供了科學參考。
3.1.2.1人工物理防治。越夏越冬是采取有效的人工控制方法,因為云杉個頭大,因此,對幼蟲和成蟲的控制將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為了減少幼蟲的數量,采取了大量的人工采收和耕作方法,在成蟲羽化期采用滅蟲燈進行誘捕,可以有效地降低后代的數量。3.1.2.2化學防治。通常采用噴灑藥劑來控制食葉蟲害。對于高度較大且難以噴灑農藥的樹木,可采用鉆孔灌注藥劑進行控制。采用穿孔器,在樹木的胸徑上各打3個~4個小孔,分別噴入40%的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殺蟲雙水劑。用量為每10cm的胸部直徑2mL~4mL,使用原藥或1次稀釋。注完后要把注藥口密封起來。
3.2蛀干害蟲的防治
天牛害蟲是一種被稱作“無煙的林火”,它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天牛的主要控制途徑是:以營林為主,藥物控制為輔,綜合運用人工、物理措施,減少被害株率和蟲口數量,并逐漸縮小危害的面積和范圍。
3.2.1化學藥劑防治。對集中為害的樹木,以常規或超低濃度的綠威雷150倍液~250倍液進行防治。對難以進行噴施的樹木,使用40%的樂果、20%康福多等藥物進行處理。方法:在距地面30cm的地方,從主莖兩側向下挖出深淺至木質部分的下斜孔洞,藥劑用量通常為0.3mL/cm~0.9mL/cm。
3.2.2生物防治。在有啄木鳥的地方,可采用掛巢、設餌木等方法,以吸引啄木鳥,營造適宜啄木鳥的生活環境。適宜于人工干擾較少的天牛種群密度低的片林和部分防護林。
3.2.3人工防治。在某些地區可以采取其他輔助手段,例如人工捕獲成蟲、人工錘打或抓打蟲卵或插入毒刺等。
4結束語
云杉種植人員要充分了解云杉種植環境和種植規律,進而了解云杉可能發生哪些病蟲害,針對不同病蟲害特點總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在日常種植管理中,種植人員要做好檢查工作,盡量將危害扼殺在初期,合理使用藥品劑量,在保證藥效的前提下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曾雪花.青海云杉大苗的移植栽培與管理[J].種子科技,2021,39(24):94-95.
[2]陳梅.云杉育苗栽培及造林管理技術[J].種子科技,2021(23):129-130.
[3]趙燕芳,李玲斌,杜婷.探析云杉的營林措施和病蟲害防治[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9):15-16.
[4]顧復香.探析云杉的管理與栽培技術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21(11):213.
[5]宣鋼.探析云杉的營林措施和病蟲害防治[J].花卉,2021(6):197-198.
[6]楊偉軍.云杉育苗管理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2021(3):87-88.
作者:周曉東 單位:青海省林業工程監理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