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10 10:28: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的識別探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引言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促使互聯網金融企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并且由于互聯網金融發展得日益成熟,已經融匯于人們的生活方式中不容忽視。雖然它提高了人們工作的效率,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但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并且在金融方面威脅了商業銀行的主導地位。國外對此方面的研究比較早,Monroe(2018)通過對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研究,認為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為人們帶來了許多的好處,不僅包括給客戶精準的定位,還讓客戶擁有良好的科技體驗,當然對于企業也是如此。Andreou&Anyfantaki(2020)首次調查了金融素養對受訪者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影響,特別是互聯網銀行。他們以塞浦路斯為重點,因為在2013年這個國家經歷了一場金融危機,但是這個國家消費者的金融知識水平還是偏低。研究結果強調了金融素養和數字熟練程度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對個人使用電子銀行服務的影響。和國外相比,中國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比較晚,但是發展比較快。謝平和鄒傳偉(2012)的研究第一次引出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概念,研究結果表明可以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讓互聯網金融模式促進經濟增長,這可以為社會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喻海鋒和鄭建峽(2021)的研究內容是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付息成本與存款規模的流動性之間的相關性關系,結果表明互聯網金融主要通過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內和表外兩種存款競爭途徑影響商業銀行流動性創造,并且在這兩種途徑中存款規模和付息成本都發揮著顯著的中介作用。綜上所述,隨著商業銀行傾向于在網絡金融方面開展業務的趨勢,其面臨的問題越發多種多樣,這就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挑戰。找出并總結商業銀行現階段面臨的問題迫在眉睫,并且根據問題得出解決方法,對商業銀行具有戰略性意義。
文章選取了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在內的國有商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在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在內的城市商業銀行,通過財務報表分析法分析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產生的財務風險。
2.1互聯網金融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風險的識別
文章主要通過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前十大客戶貸款率和單個大客戶貸款率四個指標來分析評估樣本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以及抗風險能力。根據對9大銀行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中國各大商業銀行在2016—2020年受到《巴塞爾協議》和互聯網金融經濟的雙重影響,不良貸款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而撥備覆蓋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大大超過監管標準的150%。撥備覆蓋率的不斷增加雖然可以提高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但是卻在無形之中擠占了商業銀行的利潤。商業銀行需要在今后的財務風險管理中注重不良貸款的管理,警惕不良貸款壓力的上升,增強核銷能力,提高資產質量管理能力,讓資產質量水平保持平穩,使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的競爭下平穩發展。前十大客戶貸款率和單個大客戶貸款率兩個指標是用來評估信用風險的集中度,尤其是貸款客戶集中度。各大商業銀行近五年在這兩個指標上基本保持穩定。但是由于商業銀行在貸款審核制度上相對嚴格以及發放速度較慢,導致很多用戶因為互聯網金融的方便快捷性而放棄選擇商業銀行貸款造成客戶分流的現象,致使商業銀行后續可能會因為爭奪優質客戶引發放貸客戶過于集中的問題,給商業銀行帶來極大的風險隱患,最終可能導致資產質量問題。所以商業銀行必須要重視客戶資源的管理,特別是重點客戶的管理,防止因為資源管理的不足而導致客戶流失。
2.2互聯網金融下資本充足性風險的識別
文章主要通過三個指標來分析評估樣本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性,依次是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和杠桿率。通常用資本充足率來評估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該指標對應著商業銀行對負債的最后清償能力。通過監控這個指標可以防止商業銀行的風險資產過度擴張以及新增加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風險,從而達到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以及保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正常經營和發展的目的。根據以上的指標分析可以看出,各大商業銀行的資產充足率整體呈上升趨勢,指標均符合銀監會規定標準,說明以上商業銀行具有良好的抵御風險的能力。但是從核心資本充足率這個指標可以發現,有些商業銀行數值臨近最低監管標準8.5%,有可能是因為商業銀行擴張太快導致的,如果任其發展可能會導致較大的風險。說明處在互聯網金融這個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該提高應對壞賬的抵補能力和抵御違約風險的能力。在杠桿率這個指標上商業銀行整體都是上升的趨勢,但保持較高的杠桿率可能會導致流動性風險,所以商業銀行應該重視經營安全,合理控制資產擴張速度,避免主動負債,防止因為開展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業務導致財務風險。
2.3互聯網金融下流動性風險的識別流動性
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破產倒閉時壓倒銀行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加強流動性風險對于商業銀行非常重要。文章采用兩個指標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進行分析評估:流動性比率和流動性覆蓋率。通過對以上兩個指標的分析可以得出,各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率和流動性覆蓋率5年內都一直在增加,基本可以滿足銀行的流動性需求。雖然一些商業銀行的比例遠遠高于25%的監管標準,但是流動性的問題還是經常出現,是由于資金錯配引起的流動性危機。所以商業銀行需要注重活期存款量與定期存款量和中長期貸款量與短期貸款量之間的比例,以及要避免發行短存長貸的理財產品。
2.4互聯網金融下盈利性風險的識別
盈利性是指商業銀行盈利的能力。文章采用兩個指標:總資產報酬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根據總資產報酬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數據五年的變化,可以看出除去招商銀行外,各大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報酬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每年都呈下降趨勢,反映商業銀行利用資產盈利方面的能力比較差,還有待加強。這可能是因為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造成金融脫媒,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商業銀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導致近幾年商業銀行競爭愈發激烈,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并且由于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存貸款利差和中間業務實現盈利。然而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更多的用戶因為互聯網金融的便捷性和快捷性而選擇互聯網金融企業,這導致了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持續下降,最終可能引發財務風險。因此,商業銀行應該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或者找尋其他盈利方式來增加利潤。
2.5互聯網金融下管理水平風險的識別
在商業銀行的競爭中管理水平是一項主要競爭技能。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獲取其他戰略資源的能力和效率,還是商業銀行獲得財務效益的重要保證因素。提高商業銀行管理水平效率,雖然不能直觀感受到為商業銀行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上分析可以發現它不但節約了商業銀行的成本支出,還提高了商業銀行處理突發風險的能力,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根據近五年數據變化可以看出,雖然各大商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都低于監管標準45%,而且近五年也保持著下降的趨勢,但是還是存在著下降空間。與成本低的互聯網金融相比,商業銀行費用的劣勢更加凸顯。雖然商業銀行對于職工學歷要求不斷上升,但是仍然缺乏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并且通過各大商業銀行年報數據可以發現,商業銀行職員年齡的平均水平正在同比增加。為了防范老齡化的風險,商業銀行必須要及時引進新鮮血液,這對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招聘新員工不僅能夠提升商業銀行的創新水平,還可以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積極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
3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的應對策略
3.1提高核心競爭力
作為商業銀行核心的信貸業務由于受到網絡金融的沖擊,對商業銀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例如余額寶因為其收益高以及隨時存取的快捷性,短時間內就吸引了大量用戶,沖擊了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也影響了小額貸款領域,因為商業銀行在放貸要求上非常嚴格以及放貸速度慢,因此就給了互聯網金融產品機會吸引了大量需求者。對此商業銀行應該改變以往單一的業務模式,采用特色化的業務模式來提高自身競爭力,增加商業銀行盈利性。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營業網點涉及范圍廣、數量多、資金雄厚等優勢,及時彌補自身發展的劣勢,不斷對傳統業務進行創新,與時俱進,推出用戶滿意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以適應當今的經濟形勢。
3.2善于運用大數據
商業銀行由于自身缺乏創新能力以及管理層改革意識不足,沒有及時站在客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導致商業銀行在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刺激下,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且針對這個問題作出回應,最終使商業銀行沒有在關于互聯網金融建設方面取得滿意的結果,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以及給客戶帶來更好的服務享受。而互聯網金融企業之所以能夠迅速處理問題服務大量客戶群體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大量的交易數據以及行為數據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商業銀行應該借鑒此經驗把大數據互聯網思維運用在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中。利用科學定量的方法,并合理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庫的建設,提高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的水平。針對風險提前開展分析并且發布預警,這樣能夠給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活動帶來更好的引導,以及更好地控制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為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
3.3與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展合作
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以及整體經濟環境下行的影響,導致商業銀行核心信貸業務受到威脅,大大縮減了商業銀行的利潤。并且由于商業銀行內部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導致商業銀行有時候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利潤水平來維持自身經營發展。但如果商業銀行能夠在這個時候積極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將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好處。首先,在互聯網企業的幫助下商業銀行可以吸取前者的經驗教訓,這樣就可以把互聯網金融的思想快速地融入商業銀行的創新發展中,使商業銀行少走彎路。其次,在與企業合作時應實現優勢互補達到共贏。最后,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互聯網企業技術,讓客戶通過網絡直觀理解整個業務操作流程,達到方便客戶的目的,讓客戶得到高質量的服務。
4結論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十分迅速。文章首先對互聯網金融下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管理展開了詳細的分析,得出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于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商業銀行也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解決可能出現的風險,確保商業銀行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有以下三種策略:一是要提高商業銀行自身核心競爭力,適應當前經濟形勢。二是在商業銀行的運營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大數據,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三是要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積極開展合作,實現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喻微鋒,鄭建峽.互聯網金融、存款競爭與銀行流動性創造[J].西部論壇,2021,31(2):106-124.
[2]李梅.“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再造[J].經濟問題,2019(7):45-53.
[3]郭品,沈悅.互聯網金融、存款競爭與銀行風險承擔[J].金融研究,2019(8):58-76.
[4]王學武.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反思[J].新金融,2018(10):37-40.
作者:萬晶 單位:長沙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