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3 09:20: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學科競賽與法律實踐人才培養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法學的生命在于實踐,加強法學實踐教學改革,提升內涵式發展,是培養卓越法律實踐人才的重要途徑。法學的專業性和實踐性這一學科性質決定了高校法律教育要尊重學科發展規律,在加強專業性、實踐性人才培養方面提升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牢固樹立“以德樹人”的教育思想,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卓越法律實踐人才。
一、卓越法律實踐人才培養基本理念
1.人才培養理念與國家依法治國目標相契合
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聯合實施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指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是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重點?!薄耙尫▽W專業學生多走進社會,在實踐中提升法律素養;也要請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治工作者來到學校,把法治建設和法律實踐的最新經驗和生動案例帶進課堂。
2.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改革目標相契合
2018年,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發展之本,內涵發展更深一些,要著力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推進課程內容更新,推動課堂革命。創新發展更緊迫一些,要不斷推動高等教育的思想創新、理念創新、方法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狈▽W屬于專業性、實踐性、復合性較強的學科,它不僅需要掌握比較專業的法律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類法條法理,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實踐中如何專業、熟練地應用法理,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合規、專業高效地解決社會經濟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法律問題。這就決定了高校要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創新教育改革,探索實踐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法律人才培養質量。
3.教師職業技能發展與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相契合
加強法律實踐型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目前,“雙師型”法學教師所占比重較低,法學教師學歷較高但法律職業技能不足,重理論、輕實踐,法學專業學生也是以學習理論知識為主,法律職業技能不高。通過引導教師到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公司企業中兼職鍛煉,或聘請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專業人士擔任實踐導師等,促進理論與社會實務相融合,提高教師的法律職業技能,通過學科競賽不斷實戰和演練,提高學生的法律職業素養和技能。
1.以賽促學—提高學生專業自信、團隊協作和職業技能
法學學科競賽主要有法庭模擬大賽、辯論賽、速記比賽、法律文書比賽等,其中,較為常見、全面綜合的當屬法庭模擬大賽。一般經過大一年級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后,學校可有計劃地培訓大二年級至大四年級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實訓,在全面備賽中學生能切實感悟法律專業的神圣使命,明白法律學習的價值,堅定法律公平正義要義,增強專業使命和專業自信。參加法庭模擬大賽這類比賽,需要從教師到整個學生參賽隊伍的團隊配合,在教師的案例選取、隊員選拔、案例分析、實戰指導,學生團隊的個性分工、角色扮演、研討案例、實戰模擬等環節,都需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不斷溝通協作,整體作戰、密切配合,這種實訓有利于增強團隊協作和集體榮譽感。[1]通過學科競賽學生能快速提升法律職業思維和職業技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法律應用能力,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辯論對抗、案例分析、文書寫作、調查研究、應急處理等實訓,讓學生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再是固化地死記硬背法理法條,而是活學活用,迅速提高職業技能。
2.以賽促教—提高教師職業技能、競賽指導和科研能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睂W科競賽為法學教育工作者與法制實際工作者間搭建了橋梁。在參賽培訓中,法學教師可以聘請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實務部門經驗豐富的校外導師親臨現場指導大學生模擬訓練,不僅彌補了專業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而且極大提高了學科競賽指導實效,易于打出水平、賽出風采、提高成績。教師也在指導學科競賽中總結理論教學的不足和經驗,為促進教學改革和提升科研水平提供基礎。
3.以賽促改—促進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和培養模式改革
學科競賽是全面立體展示教學效果的平臺,也是檢驗評價教學效果的一種舉措。學科競賽注重的不是比賽結果,而更重要的是整個比賽過程和比賽引發的教學模式改革。在學科競賽過程中,學校和教師不斷思考教學理念創新,提升教學手段,改革評價方式等。另外,促進相關職能部門制定優惠政策,調動教師指導學科競賽和實踐育人積極性,從而全面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三、“三位一體”卓越法律實踐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以學科競賽為依托,搭建“三位一體”卓越法律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即“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建立激勵機制”“確立保障機制”,形成“質量監控與反饋機制”,共同促進卓越法律實踐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
1.加強頂層設計,促進實踐教學改革
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有利于實踐型人才培養。構建分層次、分階段的人才培養方案,將與學科競賽相關的課程及結構進行科學設計和總體規劃,包括開課順序、開課學期、開課門數、課程學分、考核方式,對學科競賽獲獎學分認定、實踐學時和學分、實習時間和學分等進行總體考量和設計,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課程特點、學科競賽的要求以及法學學科學習規律,提高實踐教學比重,循序漸進、科學合理地規劃培養方案。同時,以學科競賽為依托,對各個教學模塊進行優化調整,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滿足不同階段學生和不同競賽項目需求。另外,對第二課堂教學內容,如學術論壇、技能培訓、日常競賽等活動進行整合,使之融入到教學計劃之內,構建一支由不同年級學生組成的梯隊型競賽隊伍,根據競賽時間安排,對學生適時集訓,確保每個階段成員訓練得當,有效提升法律職業素養和實踐技能。[2]
2.搭建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
學科競賽是一項艱苦漫長且有風險的工作,不僅需要參賽教師和學生們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還要面臨承擔比賽失利的風險和壓力。在目前考核晉升體系下,大部分教師忙于應付教學檢查和科研任務,而指導學生參賽、培訓這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如果沒有相應激勵機制,就會挫傷教師積極性。學校人事、科研部門要建立激勵機制,對于指導學科競賽的教師要根據其工作量考核折算,在教師聘崗、職稱評聘、年度考核、績效獎金、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優惠政策傾斜,激勵教師投入到實踐人才培養中來。對于參加學科競賽的學生,除了對競賽獲獎給予學分認定、減免學分之外,還可以考慮物質獎勵、優先推薦就業、保送研究生等優惠政策,調動學生參賽積極性。通過激勵政策不僅肯定了參賽教師和學生們的辛勞付出,而且也為促成以賽促學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改革提供了動力。然而,激勵措施要避免唯成績論,畢竟培養、培訓的過程比競賽的結果更重要。
3.搭建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
第一,建立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以賽促學、促教、促改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保障學科競賽促進教學改革的合理合法地位,完善學科競賽促進教學改革的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實施相關保障、激勵制度,建立以學科競賽為依托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長期、穩定、高效的教學管理模式。第二,營造優化學科競賽人文環境。通過法學文化月、法律講壇、學科競賽月等活動,營造“人人想參與、個個想比賽”的學科競賽氛圍。通過開展多樣的法學學術交流活動,推動建設模擬法庭協會、辯論隊等學術社團,加強校外導師與學生的業務交流和實際案例分析研討,激發學生的參賽熱情,從而形成一種共同價值取向和進取的學風,進而形成一條培養卓越法律實踐人才的有效途徑。第三,加強競賽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積極性高、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優的競賽指導教師隊伍,對于提高學生法律職業素養有重要保障作用。通過激勵制度調動中青年教師指導學科競賽的積極性,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與校外實務部門建立長期互動交流機制。一方面,讓專業教師到實務部門兼職實踐鍛煉,提高教師法律職業技能;另一方面,聘請實務部門經驗豐富的業務精英到學校擔任實踐導師,運用豐富的案例和實踐技能指導學生學科競賽,提高實踐技能。第四,加強法學教學條件建設。無論哪種形式的學科競賽,都需要有實驗室保障培訓。建立校內和校外實踐實習基地,提供必要的場地、設施和工具等,為參賽教師和學生提供活動場地和實戰演練設施,保障參賽隊伍有一個設施完善、開放有序的硬件環境。同時,加強教學軟件、實訓教材的選取,保障實訓的效果。第五,建立專項經費保障機制。參加學科競賽,參賽和培訓經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學院要根據辦學條件,制定管理辦法,將參賽經費納入年度經費預算中,設立專項經費,??顚S?,確保參賽的經費來源穩定、分配合理、有效利用,這樣才能保證參賽師生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
4.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控與反饋機制
以賽促學人才培養模式涉及到理論教學、實踐培訓、組織管理等諸多方面,環節多、周期長,過程復雜,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教學效果,要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監控和反饋機制,使得教學質量可考評、可監管。一方面,要請法學專家建立并完善相關制度,制定法學實踐教學的教學計劃、培養標準、技術規范等文件,確保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教學管理各部門要分工明確、加強協作、及時整改,確保教學質量監控嚴謹有序、重在實效,要重反饋與重整改,教學質量監控不是目的,是通過監控與反饋及時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保障法律實踐人才培養質量。北京教育
參考文獻:
[1]代艷麗. 學科競賽與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探索[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6,26(5):89-92.
[2]李國鋒,張世英,李彬.論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3):24-26.
作者:王輝 常靜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物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