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公文范文 眼科學本科教育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眼科學本科教育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發布時間:2022-10-10 09:06: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眼科學本科教育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眼科學本科教育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深度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臨床醫學生將來行醫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眼科學課程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醫學生不僅有扎實的臨床技術,更具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醫德。因此,對醫學生的教育不僅要注重專業教育,還要重視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關懷理念的培養,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顯得格外重要。為達成眼科學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目標,課題組對眼科學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及思政教育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匯報如下。

1眼科學思政教育現狀及思政教育改革探索

1.1眼科學思政教育現狀

1.1.1授課教師思政教育方式單一

大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最大,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臨床學習是醫學生首次接觸患者的重要時期,學生近距離地接觸患者,能感性地認識到疾病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的痛苦,是學生今后職業生涯中人文關懷理念建立的開始階段。然而對于如何將思政元素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融入臨床學習過程中目前仍無成熟經驗,更多采用的是顯性思政教育,即生硬突兀地插入思政內容,不僅打斷專業知識的連續性,影響專業知識的教學效果,更無法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1.1.2學生缺乏人文關懷理念及防盲治盲的社會責任感

盲和視力損傷不僅對患者本人造成巨大的心理痛苦,也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學生尚未進入臨床實習,對失明患者的痛苦缺乏感性認識。我國為防盲治盲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例如,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消滅了沙眼[1]。但是防盲治盲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眼與全身疾病緊密聯系,例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在臨床容易被誤診為顱內高壓、胃腸炎等,從而耽誤患者病情;糖尿病患者如果在內科診治初期就得到正確的指導,早期、定期到眼科檢查眼底并得到相應的治療,能大大減少眼盲的可能性。在很多基層醫院,沒有開設專門的眼科,通科醫師如果能對各種致盲性眼部疾病的患病群體做出恰當的指導及治療,能改變整個患病群體的視力預后,也能大大減輕社會的負擔。由此可見,通科醫師擔負著重要的防盲治盲社會責任。但是目前很多醫學生沒有樹立人文關懷理念,也沒有意識到肩上防盲治盲的重要責任。

1.1.3學生對課程本身重視不足

在臨床本科教學中,眼科學這門課程比較特殊,既自成系統,又與全身疾病密切相關;既有獨立的理論體系,又有大量的實踐操作。但是由于在大部分高校眼科學是考查科目,課程學時不斷被壓縮,教學內容不容易拓展;學生學習眼科學的時候面臨考研、就業雙重壓力,無暇投入更多精力,因此主觀上對該課程重視不足。

1.1.4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自學能力欠缺

眼科學相關內容涉及面很廣,知識點煩瑣,初學者比較難理解和掌握,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傳統的眼科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傳授,忽略學生主動性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同時學生的自學能力不足,對知識點死記硬背,缺乏臨床思維,難以建構整個知識體系。由此容易引起各種不良后果:一是醫學生畢業的時候由于眼科知識儲備不足,不會首選眼科,這樣不利于優秀眼科人才的培養;二是由于本科階段缺乏眼科專業知識,導致后續眼科醫師的培養周期延長;三是工作以后通科醫師缺乏眼科相關知識,在全社會防盲治盲工作中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也缺乏相應的社會責任感。為擺脫目前的眼科教學困境,課題組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將思政元素與眼科學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1.2眼科學思政教育改革探索

1.2.1開展基于建構主義的線上、線下混合式病例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的特點是“滿堂灌”,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講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而建構主義理論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現和建構知識體系,近年來在各教育領域廣泛應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2-3]。因此基于布魯姆的“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認知模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不僅要求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分析、評價甚至是創造的高階水平,最終自行建構整個眼科知識體系。教學過程中以典型的臨床病例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實行組內及組間討論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前線上發布學習資料,小組討論形成組內意見,部分章節以PPT的形式呈現;線下課堂教學主要以學生圍繞病例引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解答,部分章節以選派代表到講臺講授的形式教學。

1.2.2挖掘病例蘊含的思政元素,以潤物無聲的“隱性”思政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醫學素養的熏陶

在挑選病例的時候,遵循以下幾點原則:(1)真實性。只有真實的病例才經得起細節的推敲,也只有真實的病例才能創設最接近臨床氛圍的環境。真實的病例中患者可能會因為各種現實的原因,如經濟原因、家庭原因等,無奈選擇并不是最優的治療方案。例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眼底病變已經達到第Ⅳ期,合并臨床有意義的黃斑區囊樣水腫,需要進行全視網膜激光光凝,同時也需要進行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治療。但是,抗VEGF治療需要重復多次,而且費用昂貴,盡管已納入醫保,但是仍然需要自付很大一部分費用,最終患者及其家屬商量后只選擇了全視網膜激光光凝。學生接觸了這些真實的病例之后,能更深刻地認識到臨床醫生治療的是患者,而不僅是疾病。(2)典型性。典型的臨床表現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相應的疾病特點,更好地幫助學生建構眼科知識體系。(3)代表性。診治過程充滿曲折,經歷誤診漏診的病例更具有思政教育的意義。例如,講解眼外傷的時候,給出病例:兒童被剪刀戳傷角膜后,家長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自行用草藥治療,同時當地基層醫院沒有眼科專科,未得到及時救治,加上當時新冠疫情發生,增加了轉診運送難度等,延誤了病情,導致患兒角膜潰瘍,后經人工角膜暫時過渡治療,最終進行角膜移植而保住了眼球。這個病例就蘊含了科普政策、全科醫師政策、科學探索精神、人文關懷理念等多個思政教育元素。

2眼科學蘊含的思政元素及思政元素融入眼科學教學的具體形式

2.1眼科學蘊含的思政元素

2.1.1學習大師為人治學的理念,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

眼科學屬于臨床醫學的一部分,醫學生擔負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因此,首先要讓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良好的醫德醫風和人文關懷理念。眼科學每個領域都有出類拔萃的領軍人物,例如白內障領域的劉奕志教授,青光眼領域的葛堅教授,視網膜疾病的黎曉新教授等,他們無一不是德藝雙馨的大師,他們治療救人的情懷、嚴謹治學的理念、開拓進取的精神時刻像燈塔一樣指引學生前行。

2.1.2分析臨床漏診、誤診病例,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除培養學生高尚的醫德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精湛的醫療技術。正如每位醫學生步入神圣的醫學學府時的莊嚴誓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每位醫生的行醫生涯貫穿始終且不可或缺的就是科學探索精神。只有對被漏診、誤診的病例不斷進行仔細的研究分析,才能不斷提高診斷和鑒別診斷水平。

2.1.3引入相關領域最新診療前沿,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增強民族自信

每個章節都引入相關領域最新診療前沿,例如,講解視網膜疾病時引入奧克纖溶酶(溶解玻璃體的藥物)[4],在青光眼章節引入2020年最新的基因療法[5],在屈光不正章節引入香港理工大學發明的新樂學眼鏡等,既增加了課堂趣味性,又讓學生潛移默化地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開拓創新精神,同時引導學生客觀地看待國內外學科研究的差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而國內學者在國際領域取得的成就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

2.1.4關注國內外各種防盲治盲行動,讓學生更理解和擁護國家政策

向學生介紹國內外防盲治盲的行動,如為保障和改善城鄉居民健康,國內推出全科醫師政策;為普及大眾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國內大力開展醫學知識科普活動;為防治青少年近視,我國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等,在病例分析的同時適時穿插點評各種政策,加深學生對各種政策的了解,促使學生更好地擁護國家的方針政策。

2.2思政元素融入眼科學教學的具體形式

2.2.1課前線上

眼科學每一章節課前1周,教師在學習通發布相關的國內最新診治指南,同時發布課題組自行錄制的相關章節的微課,每個微課約5~10分鐘,學生課前自行學習。同時發布測驗題,以了解學生對于基礎知識點的記憶及理解程度,以便線下課堂進行針對性講解。除課本內容之外,讓學生學習最新的國內前沿診療標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發布兼具高階性專業內容及思政教育內容的病例討論,例如發布討論題目:患者已經到疾病的終末期,如果你是他的主治醫師,該如何救治?如果你是他的親人,制訂的救治方案是否會有所不同?引導學生站在患者的立場思考,從而樹立人文關懷理念。由于理論課程知識點比較多,線下課堂時間緊迫,引入三年級眼科研究生充當每個小組的學習顧問,及時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知識體系。同時也發布相關領域榜樣人物的訪談或傳記,將其前沿研究成果在線下課堂講解。課前學生對榜樣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課上通過教師講解其研究成果,促使學生產生興趣,課后再去看訪談或傳記,從而引領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榜樣人物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提升自身人文素質修養。

2.2.2線下課堂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與情境相聯系的,因此線下課堂盡可能地利用各種資源創設情境,例如,組織學生到盲人中心開展義工活動,播放患者自述視頻、網絡上的科普小電影、自行錄制的情景劇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資源,既為學生創設情境,也讓學生感性地了解視力受損或喪失的患者的困境,從而產生共情,進一步樹立人文關懷理念。引入課前的討論任務,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分組將課前討論形成的觀點以PPT的形式講解,或通過小組選派代表到講臺上進行講解。再通過課堂CBL+TBL教學,進行組內討論、組間交流,教師最終點評,通過這樣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的形式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教師在進行點評時,適時引入思政內容,注意改進思政教育方式:(1)結合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思政素材、恰當的切入點和切入方式,使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2)嚴格把握課程中思政內容的量,一般用簡單的幾句話切入作為思政內容點題比較合適,長篇大論會影響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講究點到即止,可適當引導學生課后自行思考一些社會問題。(3)注意引入熱點事件,做到與時俱進,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例如,講授角膜移植病例的時候,向學生展示捐獻者生前的心愿,并向學生講解取角膜植片前儀式的意義,這樣會在學生的心里播下敬畏生命的種子。

2.2.3課后線上

課后討論“作為一名醫學生,你能為相應領域的患者做些什么?”促進學生思考自己防盲治盲的社會責任。學生經過課堂的隱性思政教育熏陶后,就會自行思考,得出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義工活動、投身科普事業、進行科普宣傳、向身邊的人宣傳國家政策等答案。

3思政元素融入眼科學教學的困境及成效

3.1初期遭遇的困境及解決辦法

在教學改革初期,如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我們首先面臨的問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翻轉課堂模式需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精神,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剛開始的時候必然會耗費學生很多課余時間。部分學生習慣了“填鴨式”的被動學習模式,對新穎的學習模式還不習慣,覺得壓力比較大;部分學生覺得眼科學只是考查科目,沒必要花費這么多的精力。與此同時,翻轉課堂對教師課堂掌控能力要求也比較高,部分班級學生比較活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而部分班級學生則比較沉默或者害羞,站在講臺上詞不達意。對于過分活躍的班級,需要教師適當掌控引導;而對于過分沉默的班級,則需要教師適當啟發和鼓勵,這不僅要求授課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講授能力,更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掌控能力。針對這些問題,課題組授課教師進行了多次授課能力培訓及集體備課,大大提升了教師的授課水平。課程成績構成為平時成績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由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翻轉課堂的學習。從課程的“眼與全身疾病”這個章節試點,從一開始部分內容精講,部分內容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上課,慢慢地過渡到整個章節的內容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到最后完成面向臨床本科所有學生眼科學課程內容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同時將思政元素適時地穿插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完成了教書育人的任務。

3.2取得的成效

通過課前發布病例討論,巧妙設計討論問題,引領學生自行思考思政相關的內容。如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章節,給出病例:患者一眼已經無光感,另一眼視力降至眼前手動。經過討論后,大部分學生認為要積極救治,并思考如何進行醫患溝通,甚至延伸至水滴籌社會救助話題,這些思考的背后都涉及人文關懷內容。也有小部分學生認為患者是獨眼,救治的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無光感的情況,如經濟許可,建議轉診至全國最好的眼科醫院,為患者爭取最大復明的機會。這表明學生學會了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是人文關懷理念的體現。又如,在青光眼章節,在診療方案討論中,也體現出了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思考醫師的作用“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些思政教育內容由學生分組討論得出,比教師枯燥的說教效果更好。課程最終采用“三結合”的評價方式,即綜合問卷調查+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重點。綜合問卷調查以“隱性”的思政教育調查的形式開展,如讓學生在課程評價中列出6件印象最深刻的事件;列出作為醫學生目前能為患者做的事情。這樣的課后調查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課堂上哪些思政元素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又有哪些思政元素與課程教學的融合更能觸動其心靈。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如很多學生會提到與人文關懷相關的內容及對國家防盲治盲政策的理解和支持,這樣的反饋提示我們在這方面達到了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同向同行的目的,在其他方面還需改進完善。另外,采用行為學觀察法,如觀察臨床學習中,學生對待患者是否體現出人文關懷,對專業知識是否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形成性評價包括線上線下討論、網絡平臺成績以及課后作業。終結性評價中,課程思政不作為獨立評分模塊,而是在技能考核評價中增加職業道德、人文關懷理念、社會責任感等思政指標。最后進行教學反思,完善教學設計。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追求,從而達成眼科學教學“立德樹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愛蓮,王寧利.中國消滅致盲性沙眼的歷程[J].國際眼科縱覽,2020,44(5):289-295.

[2]韓清娟,張夢軍,劉明.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12):1923-1925.

[3]劉欣,周衛為.思政教育在眼科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蛇志,2021,33(1):113-114.

[4]張威,劉賢,楊海軍.藥物性玻璃體融解的研究進展[J].國際眼科縱覽,2019,43(2):100-104.

作者:龐燕華 陳丹娜 周舟 單位: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芒康县| 康保县| 镶黄旗| 辉南县| 临夏县| 通河县| 江津市| 河曲县| 望江县| 吉首市| 沽源县| 高碑店市| 上虞市| 乐平市| 钟祥市| 荆门市| 湖南省| 郴州市| 增城市| 武城县| 泗水县| 德清县| 交城县| 长治县| 达尔| 都兰县| 香港 | 中江县| 宁蒗| 阿瓦提县| 花莲县| 托里县| 炎陵县| 阿尔山市| 中卫市| 万源市| 九江县| 阿克苏市| 嘉峪关市|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