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08 10:33: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很多鄉村都具有豐富的自然風景和農業資源,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能夠開發出來,一定能成為重要的鄉村文化旅游區。很多鄉村擁有一定的紅色資源和自然風景資源,氣候適宜,空氣清新,非常適合旅游度假。但其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中卻存在著一些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旅游產品價值較低
我國部分鄉村在進行旅游行業發展時,主要針對自然風景和歷史文化兩方面進行了開發,對自身的特色產品缺乏一定的挖掘,鄉村旅游產品類型比較單一,所開發的旅游項目還不夠多,無法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當地的旅游產品缺乏一定的內涵,不能為游客帶來更高的價值,導致當地旅游業無法進行大規模發展。很多比較有價值的資源因沒有進行充分挖掘,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從深處吸引游客,對當地旅游業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鄉村旅游業的產業鏈條較短,主打項目較少,不能很好地推陳出新,限制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1.2鄉村旅游規劃較落后
很多鄉村在旅游規劃中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只注重眼前利益,沒有進行長遠發展規劃,導致鄉村旅游行業發展步伐比較緩慢,無法為當地村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缺乏科學的旅游建設規劃,并沒有與整個地區的旅游業發展進行有效銜接,導致當地發展比較滯后。進行鄉村旅游規劃時,沒有針對吃、住、行、游、購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亦沒有制定具體規則,無法對當地經濟目標進行確定,缺乏精心設計的產品,旅游資源不夠集中,這對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3鄉村旅游保障不足
一個良好的鄉村旅游行業發展不僅需要豐富的旅游資源,還需要一定的人才資源和交通資源等相關要素的支撐。但是,鄉村旅游行業缺乏保障措施,這給旅游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資金方面,鄉村旅游行業中所投入的資金比較少,沒有進行相關宣傳和推廣,從而造成游客數量較少,很難提高當地旅游業的影響力。有些地區的土地資源比較緊張,很難綜合進行土地開發利用,導致鄉村旅游業發展停滯不前。
1.4缺乏鄉村旅游經營人才
旅游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對相關資源進行開發,還需要專業經營人才來進行管理,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的包裝,為鄉村旅游招攬更多的游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通過人才培養能夠更好地實現對旅游行業的整體把控,實現鄉村振興。但是大部分鄉村人才都去往城市發展,缺乏專業的旅游管理人才,管理方法落后,不利于旅游經營和發展。
1.5鄉村居民旅游發展意識不強
鄉村居民對新興事物普遍存在排斥心理,缺乏一定的經營意識,對項目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懷疑。農民的收入水平較低,手里的資金有限,大多數人都是通過種地獲得收入,很多人都是從事農業經濟發展,對經濟謀生手段不了解,對旅游業投資有一定的擔心。農民一般所處的地區比較偏僻,對世界發展了解不夠,信息比較閉塞,對旅游業的內容了解較少,不知如何才能進行市場發展。當地農民的創新能力較低,無法實現旅游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發展難度。
1.6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氣氛不足
鄉村地區主要通過農業種植來獲取收益,缺乏商業氣息,旅游業發展氣氛不足,無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旅游業發展宣傳力度不夠,當地村民沒有對其未來發展具有正確認識,導致旅游發展氛圍不足,還需進一步提升。
2鄉村旅游發展經驗借鑒
集濕地、農耕、文化于一體的杭州西溪濕地距離杭州市中心16km,占地面積60km2,整個園區6條河流縱橫交匯,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沼澤等水域,構成了獨特的濕地景致。針對這一特點,園區交通一律采用舟楫,充分讓游客體驗“以船為車,以楫為馬”的從容。在觀光基礎上,西溪濕地推出了“漁夫之旅”的特色項目,讓游客充分體驗搖櫓劃船、捕魚撒網、蔬果采摘的樂趣,同時與農家樂相結合,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來準備農家生態菜肴。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東,春河與白露河匯流處的黃湖農場曾經是團中央“五七”干校所在地,是進行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紅色文化基地。其不僅歷史建筑保存完好、文獻資料豐富,在生態環境上,還擁有“水網密布、與水共生”的濕地田園風光,除了有天然氧吧、成片楊林,還擁有500畝的休閑垂釣中心,600畝黃湖蓮子生產基地,在規模化的田園風光之下,小龍蝦、稻田、蓮藕、水禽等“蝦道”共養方式得以發展,從資源上看,是紅色文化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的完美結合。但是由于黃湖農場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占地面積廣,歷史建筑分散,通村道路條件差,游客參觀游覽耗時耗力,加上公共服務設施欠缺,缺乏一定的休閑性。針對這種情況,當地為提升休閑度、觀賞度和體驗度,增設了旅游觀光車及船只,用這類帶有一定體驗感和趣味性的交通項目串聯每個參觀點,借助自然環境優勢,開發參與度強的休閑活動,借助水域優勢打造捕魚、挖藕等活動項目,借助田園風光開展采摘、收稻等體驗項目,并請游客嘗試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做出美味菜肴,在游玩體驗的同時感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將紅色文化深入人心。
實施鄉村經濟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既要根據當地特色來進行相關產業發展,因地制宜,使其能夠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還要進行人才隊伍建設,充分開發鄉村豐富的旅游資源,利用旅游資源來促進全國各地游客消費,從而實現經濟發展。
3.1樹立村民旅游發展意識
為了有效促進鄉村振興,農民要樹立良好的旅游發展意識,這離不開宣傳指導,應讓農民對旅游業發展有一定的認知,提高農民經濟思維,充分轉變農民觀念,有效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可開設旅游經營培訓班,對農民講解旅游管理知識,讓當地村民有信心、有底氣,讓更多的人投入到鄉村旅游項目中去。
3.2打造鄉村旅游精品路線
旅游行業的發展與當地交通情況具有非常重要的關系,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要進行精品交通路線設計和建設,通過合理的路線選擇有效開展相關旅游項目。要對當地旅游項目的數據和類型進行分類,通過路線規劃來進行相關項目的選擇,給游客提供更多的選擇,使游客充分體驗欣賞鄉村風景,結合相關路線進行游玩。當地旅游特色景點應成為各個路線的必經之地,為游客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
3.3挖掘鄉村特色文旅產品
良好的文化旅游產品是鄉村旅游的名片,能夠為鄉村打開知名度,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進行鄉村旅游特色產品設計時,不應只做到“全”,而應做到“專”,形成旅游品牌。如開發一定的文化衍生品,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打起了“創意牌”,從衍生品的設計到銷售平臺的改變,如固體香水、花鑲手鐲、藏畫系列真絲團扇、故宮彩妝等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博物館爆款頻出,很多“藏品”變成“商品”,以新零售的形式垂直鏈接客戶端,真正實現了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對傳統文化也起到了宣傳和推廣作用;在特色文旅產品的推廣上,延安為游客打造了延安革命舊址紅色手繪明信片、陜北民間手工藝紀念品等禮物,井岡山也有以紅軍文化為主題的冰箱貼、搪瓷碗等。文旅產品不僅可以作為紅色旅游的伴手禮,還可使沒有來過的人通過另一種方式了解當地文化,對形成品牌效應和促進鄉村旅游宣傳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3.4注重鄉村旅游宣傳推廣
建立旅游開放平臺,統一發布鄉村旅游資源信息、產品信息等,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推進鄉村旅游服務、管理、體驗智能化。運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鄉村旅游線上推廣,如依托短視頻平臺進行鄉村風景拍攝與發布,提升鄉村旅游品牌形象,擴大鄉村旅游客源市場。打造當地旅游特色,培育一批鄉村旅游特色村、特色旅游度假區、特色小鎮,提高影響力。
3.5強化專業經營人才培養
專業的經營人才能夠更好地帶動當地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因此需要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可以對當地旅游管理人才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通過實踐來不斷提升其能力,有效促進當地旅游行業的發展。可進行相關人才引進,引進高學歷、實用型人才,鼓勵高校和旅游研究機構開展鄉村旅游人才培訓。
3.6加強鄉村旅游政策保障
一是加強鄉村旅游資金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大鄉村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二是加強鄉村旅游用地保障。讓其能夠以優惠的租賃價格進行使用,有效幫助當地村民進行場地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謝珈,馬晉文,朱莉.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鄉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企業經濟,2019,38(11):88-92.
[2]夏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利川市主壩村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3]鐘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衡陽市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8.
[4]宋慧娟,陳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提質增效路徑探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8,(06):76-81.
[5]銀元,李曉琴.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邏輯與路徑選擇[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05):182-186,193.
[6]王慶生,張行發.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現實困境與路徑[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05):77-82.
[7]向富華.鄉村旅游開發: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振興”的戰略選擇[J].旅游學刊,2018,33(07):16-17.
作者:魏瑋 單位:中共信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