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09 02:42: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1體育俱樂部的建設拓展了高中體育教學的發展
高中體育教育的俱樂部模式已經成為高中體育教育中普遍開展的教育方式。在這些實踐性教學的開展中,從資料收集可以得出,俱樂部式教學取得了卓越的成效。這為高中學生的課外活動提供了很多的內容和方式,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提高了他們的興趣。這不但符合中央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而且有效的拓展了體育課程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更適應了新時期中學生對體育教學開展的要求。
1.2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方式是對傳統高中體育教學內容的拓展
根據資料的整理可以看出,傳統高中體育教學模式要求每周不少于兩節體育課,這個教學量和同學們高度的運動需求之間有著明顯的差距,很難達到國家對健康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求。學校為了增加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使高中生身體健康得到保障,充分利用了課間時間和課外時間開展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可以充分保證每一個高中生每天有不少于1小時的體育運動時間。
2.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2.1場地器材等硬件設施制約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發展
調查發現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大都需要場館和設施的支持,如羽毛球、排球、足球、網球等。政府投入不足和學校擴招在加之學校擴建教學樓使本來就不多的場地器材變得更加緊張,甚至有的學校連一些基本場地都沒有,因為整個學校面積就不大,更不用說投資建設需要大面積的體育場地了。有的高中學校對體育運動不夠重視,對體育場地和器材的投資經費較少,連一些基本體育器材都沒有。這充分說明硬件設施直接影響了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發展。
2.2高中體育教師對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理解不夠徹底
在和一線的多位體育教師的溝通中,可以感覺到大多數高中的體育教師在思想上和模式上雖然已經接受了俱樂部教育模式,但那些只是體育教師單方面的意識,并沒有真正的傳達給學生,思想上學生依然按照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上課,實質上只是覺得體育課的內容和方法有所不同,根本沒有真正的體會“快樂體育”的內涵,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并沒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2.3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在組織和管理上不健全
目前各學校所開展的俱樂部式體育教學,都是由體育教師參考學校要求,借鑒其他省地的組織方式進行開展,沒有自我研發的能力,從而對各種組織活動的指導性不強,對各種組織指標數據收集分析不足。在體育俱樂部式教學中體育教師只承擔設計、輔導、檢查、指導等任務,缺乏對各項目成績綜合評定的尺度及相應的獎懲制度,對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沒有約束力,會影響上課效果。在高中體育教師人數不足,實施跨年級、班級、性別等分層次教學,教學分散不集中,不便于管理,制定成熟完善的組織和管理體系相對困難。
3.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開展中需要體現的原則
3.1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學生的興趣培養起來,學生才能從體育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學生才愿意去嘗試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從而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從訪談可以看出,很多老師和同學都表達了對俱樂部式體育教學的喜愛,充分提升了他們對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所以在俱樂部式教學活動的設計、開展和考核中,體育教師要充分考慮如何激發和引導同學們進行體育興趣建設。
3.2健康原則
體育俱樂部式教學要求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由于高中生的學習負擔逐漸加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成了一個問題。所以體育俱樂部式教學要求師生配合,在體育運動中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充分鍛煉。根據訪談的結果,可以看出,在實施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高中里,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健康指數都更高,越是開展俱樂部式教學活動多和種類多的學校,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要更高。所以,在體育課堂中體育教師應與學生積極溝通,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給予引導幫助,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樣俱樂部式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養成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3.3理念原則
現在從教育部到地方教育機構,都非常注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其中讓學生養成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和自我運動的理念也是俱樂部式教學所積極開展的。體育俱樂部式教學能培養高中生在體育運動方面的自我運動能力,可以從內在到外在對學生進行塑造,而理念塑造就是內在塑造的優秀。所以,在各高中開展體育教學改革,特別是引入俱樂部式教學方式后,更要特別注重現代體育教育理念的輸入,幫助學生建構現代的生態的體育運動理念是促進學生終身成長的一件事情。
3.4效性原則
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充分的體現了多樣化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育技巧的傳達和訓練的中介作用。高中生能在學習中能掌握一項體育活動的專長后,將極大提高該學生對該項目的熱愛,甚至激發他們了解這一項目,研究這一項目,最終將這一項目轉化為自身的一項終身所從事的體育活動。
4.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具體改進建議
4.1在體育俱樂部式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主體性特征
學生是體育活動的主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一個或兩個合適的專業體育項目參加教學訓練活動,體育教師則是一個誘導啟發的作用。在高中體育俱樂部活動的組織形式中,主要表現在對原有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突破,由統一的單調的整體的教學模式轉化為多樣的協調的豐富的可選擇性體育教育模式。在這些活動的開展中,最能體現學生作為具體的特征,消解原有的教師和教學作為主體的理念,使教學內容和形式多彩、多樣,使高中生通俗易懂。
4.2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中可以實施分層式教學模式
分層式教學模式是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和不同特征的學生主體,在開展俱樂部式教學中進行分類安排開展不同活動的一種方式。在訪談中可以看到,因為性別不同,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類型開展的需要是不同的。原有的傳統體育教學,由于學校存在體育場地和器材的不足,無法照顧到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和性別不同,而只能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極大的傷害了少數學生群體的運動積極性,甚至給他們的身心帶來傷害,體育俱樂部活動的開展,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調研中,發現男同學對籃球足球的熱愛讀遠遠超過女同學,女同學對排球乒乓球的熱愛遠遠超過男同學。高年級的同學運動熱情遠遠低于低年級的同學,個子矮小的同學更加注重技巧性學習,個子高的同學更多注重力量型訓練。家庭背景較好的同學更加注重一些少數運動項目,如高爾夫、保齡球的需求,家庭背景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更關注學校能否提供充足的器械。所以高中俱樂部體育活動開展中,必須充分調研分析不同群體的需要,在應對大多數同學的基礎之上,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適當照顧少數群體的需求。
4.3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中施行學生成績評價體系
學生最終考核成績由體育技術技能、理論知識、課堂表現、上課考勤狀況、認知實習、期中和期末成績所決定,在高中3年實行學分制度,未能修夠學分則需參加課外體育實踐活動。
4.4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需要有配套的教學環境
學校體育教師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和維修自己經常使用的器材,減少器材維修和場館管理費用,也可以帶領學生制作簡易的體育器材。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靈活多變,合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學校同時也要加大對體育資金的投入。
4.5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需要加強師資建設、打造特色體育師資隊伍,提升體育教學水平
專業教師缺乏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重要原因,學校可適當引進專業體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在訪談中可以發現,大多數學校的體育教師都是大學本科畢業,有一些老教師的學歷可能稍微低點,不過整體都開始走向了現代性的教育階段,都有開展俱樂部式教學的意識,甚至有的教師開在總結俱樂部教學的基礎上發表過專業的論文,這是高中開展俱樂部式教學的良好師資基礎。但是如此相反,我們也發現有些老師對俱樂部式教學模式的抵觸心理,因為這些活動的開展需要新的理念學習,新的技術學習,新的組織模式學習,需要占用很多的時間。開展這些活動也會占用他們更多的額外時間,讓高中體育教師進入到忙碌的教育崗位,這都對新時期的體育教師群體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建議各學校要提高俱樂部式教學師資隊伍的配備,特別是新的思想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創新。
4.6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組織和管理體系需要繼續完善
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發展離不開有效的體育組織和體育教學管理,學校要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體育組織形式和體育教學管理,制定符合該校的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加強學校各部門跟體育教師組之間的合作,制定一套完整成熟的教學體制。學校在體育部之下在設立一些相關部門,如:教學大綱編制中心、體育場地器材管理中心、財務部等。使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在組織和管理部門上更加系統化,各盡其能各負其職。同時體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個體的管理,只有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學生才能更加熱情的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
5.結論
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這是基于對人的教育的理解和對人的培養的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的體育運動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健康觀、體育觀、自我健身意識等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要求高中學校在體育鍛煉的項目上必須給予更多的選擇性和新型體育教育理念的養成。本文通過走訪、調研和分析,可以發現高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起步較晚,理論層次不高,教師隊伍缺乏,管理比較混亂,所以需要從上到下進行一場高中體育教育的改革,建議從制度、人事、管理、設施、動員、評價體系和組織模式進行全面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迎頭趕上,才能與當代社會的發展相適應。
參考文獻:
[1]肖建忠.廣東高中體育俱樂部組織與活動的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06.
[2]侯振英.對北京市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1.
[3]湯顯鋒.浙江省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4]陶曉斌.湖南省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5]趙小坤.河北省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開展現狀[J].知識經濟,2016,(3):111.
[6]柴新.河南省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現狀研究[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60-62.
[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S].中共中央國務院,1999.
作者:劉慶 單位:河南省球類運動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