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2 05:42: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微課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處于一個特殊的位置,一方面要銜接中小學基礎教育,另一方面要為大學高等教育做準備。“多媒體技術應用”屬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范疇,涉及很多實用性軟件的學習,包括圖片處理軟件Photoshop、動畫編輯軟件Flash、聲音處理軟件GoldWave和視頻處理軟件VideoStudio等,這些軟件和技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信息素養,還能為將來的學習提供幫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即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優秀。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簡單易行以及主題突出等特點,方便錄制和操作,能很好地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而且微課本身就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設計的,把它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體技術應用”微課資源建設知識點的選擇
“多媒體技術應用”這門課程前半部分是關于多媒體技術理論知識的,從第四章開始進入實踐操作部分。在選擇微課知識點的過程中,筆者以學生為中心,綜合考慮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如在教學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中關于蒙版的使用方法時,知識點的設計不僅包含如何插入蒙版和使用蒙版,還設計了如何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個人寫真或者婚紗照中的環節,一方面鞏固學生的技能,另一方面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微課的教學設計微課的知識點選擇完畢之后,就要開始進行微課的教學設計。以Photoshop中的蒙版為例,微課的時間一般在5~10分鐘之間,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講完所有的操作技巧,在微課教學設計方面,筆者結合現實中的一張圖片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和學習,進而引出主題——蒙版,然后一起學習蒙版,進而拓展到生活中實際的圖片案例,最后總結鞏固。微課的錄制與上傳由于錄制的課程是關于軟件類的演示過程,因此,在錄制工具上選擇屏幕錄制專家這個軟件。為了讓學生進入教室后直接進行學習,課程全部共享在每臺學生機上。除此之外,還將部分視頻上傳到中國微課網,便于學生課下觀看和學習。
3微課導學模式在“多媒體技術應用”中的應用:以“4.3.3圖像的調整”為例
教學模式的選擇與確定微課從開始興起到現在,出現很多有關微課教學的模式,其中應用比較廣泛且成熟的有四種,分別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學后教教學模式、微課導學模式、混合學習微課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將傳統的教學方式顛倒過來進行教學的方式,即讓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通過觀看提前錄制好的教學視頻并且完成相應的練習題,在教室內上課時通過小組協作學習、教師答疑解惑的方式進行。國外將這種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而且已經被美國不少中小學采用[1]。研學后教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三個研究(即研究教學目的、研究教學對象以及研究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學習質量,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習和研究問題的方法[2]。微課導學模式主要應用于實踐性操作課程中,分為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三個教學環節。除了這三個橫向的過程設計,還有縱向的設計,包括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教師在課前設計導學案和微課,學生在課前通過導學案和微課進行學習[2]。混合學習微課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混合學習理論的教學模式,強調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導的理念,在教學方式上強調線上和線下相互融合?!岸嗝襟w技術應用”這門課程屬于高中信息技術課。高中生學習任務重,學習時間緊,無論是走讀生還是住校生,想要在課前通過電腦觀看微課進行預習不太現實??紤]到實踐過程中的現實因素,本文選擇微課導學模式,在一節課內讓學生完成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內容。微課導學模式結合了翻轉課堂模式和研學后教模式的優點,既能充分發揮微課導學的功能,又能讓學生在學習和復習時更好地利用微課進行鞏固。以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多媒體技術應用》第四章中的“4.3.3圖像的調整”為研究案例,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分析微課導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具體應用。1)課前。課前教師需要根據“4.3.3圖像的調整”內容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水平和學習需求制作導學案,如表1所示。導學案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學,另一方面可以檢測學生本節課的完成情況。教師除了準備平時上課的素材資源、教學設計和課件之外,還需要分析學生的學情,準備導學案和制作相應的微課。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準備階段,團隊做出計劃,分工制作,每位教師負責一個軟件的教學內容(包括素材、課件、教學設計、導學案和微課)。這樣一方面可以做到術業有專攻,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課堂教學的安排。在本節課中,根據“4.3.3圖像的調整”一節的教學任務,制作三個微課教學視頻,分別為“如何調整色調色彩”“抽出濾鏡的使用”和“如何利用蒙版進行整體調整”,每個微課時長3~5分鐘。上課前,教師需要將微課分享到每一臺學生機上,同時上傳到中國微課網,便于學生進行課后網絡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中心和主體,所有的設計和安排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在進入微機室之前首先要熟悉課本內容,進入微機室之后利用導學案和微課進行自主學習,以實現預習和微課導學的功能,培養自學意識和學習的興趣。2)課中。課前學生通過導學案和微課自學課程,課堂上教師利用個人寫真相冊制造學習情境,對學生提出問題或者任務,讓學生利用學到的內容來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可以通過多小組協作學習完成,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完成。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對于有問題的學生,可以一對一解答,也可以一對多解答,并及時對學生用軟件做出的東西進行評價。學生通過導學案和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后,在正式上課時要能運用自己學到的內容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任務,帶著任務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去探究,也可以與小伙伴一起研究,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通過微課反復進行學習和研究,這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中心的教學理念。3)課后。課后是總結與反思的時間,教師可以自己進行總結和反思,可以通過與學生交流獲得信息,也可以通過與聽課教師交流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從而進一步改進導學案和微課上的不足與問題。對于學生來說,課后是總結和鞏固學習效果的時間,微課可以作為學生鞏固學習的工具,它就像一位家庭老師,可以隨時指導學生學習和鞏固知識,隨叫隨到,隨用隨學。
4結語
將微課導學模式應用到“4.3.3圖像的調整”這節課的教學中,對教學效果通過課堂觀察及訪談的方式進行調查。首先,將微課應用到該課程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改變,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幅度提高。其次,學生更加明確自己通過本節課要學會哪些內容,可以通過導學案和微課提前預習本節課的內容,也可以通過導學案和微課來檢查自己學完本節課的內容后效果如何。筆者希望通過本研究,微課可以更好地被運用到信息技術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11-13.
[2]王同聚.“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中小學機器人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2):112-117.
作者:薛靜靜 郭敏 張毛毛 梁心榮 單位:介休市第四中學校 山西汾西礦業集團孝義煤礦管理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