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18 05:26: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的運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和道德心理教育等,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尤其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更多的思考,有更多的成長。關于社會行為的選擇,尤其關于道德行為的思考和決策,更是可以結合語文學科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對相關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語文教學中德育作為重要組成,是伴隨著語文基礎知識學習,伴隨著基本技能的操練逐漸滲透開展的。語文學科中的德育要避免說教,要帶有啟發的特點,讓學生自己感悟其中的道理,逐漸做到對健康道德理念的思想認同和行動上的遵從。所以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工作,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
一、教師要善于挖掘、運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著非常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所以教師要能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在日常授課中適當地滲透道德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我們可以以教材的某一個故事或者一句話作為引子向學生提出問題,看似是在考查學生能否理解文章的含義,實際上是在引發學生對道德現象的思考。如《示兒》,教師讓學生反復讀這首古詩,同時提出一些相關問題。從詩人的詩句中深刻體會詩人的愛國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所以,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提前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才能在課堂上自然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并且讓學生內心受到感染。
二、理解文本思想內涵,進行道德教育滲透
到了初中階段,學生對很多的道德現象有了自己的思考。他們受到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影響,經常會產生一些困惑,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道德方面的引導。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本身就包含著深意,學生可能因為欠缺社會經驗和人生的閱歷,無法理解到較深的層次,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課文的表面信息去了解更深層次的思想內涵,逐漸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理解課文的深意。讀一篇文章要把握主旨,因此,道德教育經常需要有一個對文章含義進行整體把握并且加以升華的過程。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學生會學習到很多愛國英雄的事跡,無數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和平安居,英雄身上的品德、事跡都會使學生受到深深的影響。通過學習這樣一些文章,學生內心容易受到觸動,要讓學生試著將自己置于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如果是自己處在當時的境遇之下,該做出如何的選擇。從而試著去尋找英雄當時的選擇背后的歷史必然性,也讓學生內心受到更多的震撼,從思想上得以升華。
三、結合生活實例,進行道德教育滲透
處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社會的大背景下,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道德現象,這些道德現象大多與我們的主流價值觀相符,也有很多與我們的主流價值觀相悖,學生在多元價值觀的環境中經常會感到困惑。尤其當自己喜歡的名人出現一些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行為時,學生更是感到困惑。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做,自己到底該向誰學習。那么,為了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自己的困惑,教師就要結合這些現實生活中的案例來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站起來》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主人公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被打倒,一次次站起來的那種毅力和勇氣。然后聯系實際,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長不愿讓孩子承受一點壓力,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將孩子的未來都規劃好。但是當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如果不自己去面對試著解決,那么孩子就永遠難以成長。而孩子終將會離開家庭,擁有自己的生活和一片獨立的天空。因此要讓學生從這些角度去理解獨立勇敢的價值,并且在生活中勇敢地挑戰一些不可能,鼓足勇氣提高本領,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境和實例來進行教學,重點在于引發學生的思考,尤其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這樣才能讓德育思想最大程度地進入學生的認知系統之中。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道德教育要善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采取一些互動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內在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理解良好的道德之所以被我們所推崇背后的原因何在。作為社會的一名成員,我們遵守良好的道德守則,維護社會的和諧,這是我們每個成員的責任。教師要讓學生從自我做起,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為社會主義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鄒德文,楊麗超.談初中文言詩文教學的德育效應[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11).
[2]代朝鳳.淺析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策略[J].課外語文,2016(1).
作者:夏安 單位:河北省霸州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