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9 04:56: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大數據時代大學生群體特征
一是學生主體意識及主張愈加鮮明。信息實時共享,每一位學生可以隨時從互聯網搜取自己所需要的各類信息。新媒介形式的出現,徹底打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單一性,全面彰顯出大數據時代學生的精神主張。二是學生樂于表達自我想法。大數據時代打破信息壁壘,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體成為大學生愈加依賴工具,他們可以在網絡上實時發表想法及建議。三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模式日趨主流。實體資源和虛擬資源優化整合,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充分結合,大學生學習日漸網絡化、自主化。自主學習成為大學生主流模式,個性化學習成為他們日趨接受方式。[1]
2大數據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第一,教育觀念現代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養學生雙創精神、科學精神,使他們在正確理論的引導下,開拓進取,勇于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打破傳統教育觀念,堅持問題導向,關注學生“主體性、個性化”發展,由“劃槳者”向“掌舵者”轉變,真正成為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第二,內容需求多元化。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不斷豐富和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一方面,內容的全面性和時代性。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緊緊圍繞黨的政策方針,快速適應大數據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內容微小化和生活化。內容微小化、模式生活化成為千禧一代更加青睞和喜愛的教育形式,當代大學生更加注重信息的時效性和快捷性。因此,學生日常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日漸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思想保障。第三,教育載體數字化。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一支筆”和“一張紙”的傳統階段,而要與時俱進,實現教育載體數字化。高校應順應新時代新業態下的發展趨勢,從提高供給教育和人才培養質量出發,加快教育模式改革,提高其對人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要發揮“用戶思維”、“大數據思維”,打造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教育平臺。
3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途徑
3.1健全組織管理體系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綜合管理體系,強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確保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進行。高校主抓意識形態部門應落實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促進組織變革,打造學習型組織,勇于實踐,不斷創新,構建“以人為本”組織隊伍;明確責任,統一權責利,對于工作中有突出業績的部門和教師予以表彰和獎勵,對于失職教師和部門予以批評和教育。
3.2優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
高校切實遵照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模式,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平臺建設步伐,優化資源組合,促進大數據教育與傳統教育方式緊密結合,數據收集與工作相互融合;堅持問題導向,及時解決整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資源共享程度,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優化。
3.3提高高校教師數據化水平
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3]大數據時代,高校教師要提升數據化優秀能力優秀,樹立互聯網+思維,提高自身網絡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校相關部門豐富多種培訓形式,幫助高校教師掌握大數據運用的手段和方法、不斷提高隊伍的信息分析和處理能力。
3.4正確看待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性
網絡時代的大數據多元性對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意識和知識結構產生了深刻影響。自古以來,所提倡和追求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當代高等教育要傳承好中華民族傳統教育思想的精髓,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尊重多元,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作者簡介:崔志強,1990年生,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熊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發展和完善[J].思想理論教育,2018(7):82-85.
[2]付揚.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D].四平:吉林師范大學,2017.
[3]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