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0 03:02: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大數據的內涵
大數據自誕生之日起,飛快的推動各行業的發展,是一種巨大的生產力。大數據這個名詞最先是由美國麥肯錫公司提出的,最初是針對普通計算機無法處理的超大量數據而提出的概念。英國的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教授對大數據是這樣解釋的:“大數據建立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人們可以對事物產生新的認識,會發現新的規律,創造性新的價值,這些都是小數據無法完成的。”美國國家互聯網技術中心把大數據定義為:通過搜集、存儲、分析等方式獲取大量數據,再從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這個技術就是大數據。阿里巴巴副總裁徐子沛在闡述大數據時指出:“大數據是普通計算機工具難以發現、捕捉、分析的一種海量數據,它的大不僅指容量大,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整理分析大數據,發現新特點,產生新價值,為社會帶來新的大發展。”大數據的特征可以總結為四點,分別為:海量化、多樣化、快速化和價值。海量化: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全世界的數據量迅猛增長,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在65%以上,根據權威機構預計,到2020年,全世界的數據總量將突破5萬億GB。多樣化: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類似圖片、聲音、視頻等非結構化的數據飛快增長,使數據形式變得多樣化。海量的數據可以揭示一些隱秘的規律,人們可以利用規律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做出準確判斷,這就是大數據的預測作用。快速化:傳統的書信、報刊、廣播、電視等信息傳播方式需要一個制作和傳播周期,隨著移動通訊和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制作和傳播變得異常便利,幾乎是瞬間完成,不受地點、時間的限制,實現了信息數據的快速傳播,比如發微信微博,只需拿出手機動動手指頭,就可以瞬間完成。價值:大數據的最終目的是獲取價值,這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如果不能產生價值,大數據就變得毫無意義。我們需要分析篩選,根據真實數據做出準確的預判。比如,美國有的學校根據學生平時學習數據,準確的預測了學生的升學率。
(一)大數據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據信息更豐富
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坦白的承認,學校對于學生的了解遠遠不夠,不能準確的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是過去獲取、存儲和分析數據技術限制造成的。大數據時代,由于數據異常豐富,在調查分析時不用再委曲求全的進行抽樣分析,可以直接進行全數據分析。目前,我國大學生都具備了上網條件,都屬于網民范疇,而且大部分大學生每月上網時長超過了60個小時,大學生在互聯網上產生了大量的文字、圖片、視頻信息,這些海量信息能夠反映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心里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學習,跟上時代步伐,使用特定的工具收集大學生數據信息,采用全樣本分析,準確的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會使用微信、QQ、微博、論壇以及其它視頻社交軟件,通過這些網絡平臺收集大學生的各類數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獲取豐富的大數據資料后,可以從深層次上分析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采用更具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數據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通過分析大數據,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關注熱點,將這些熱點帶入到思想政治課程中去,能夠讓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濃厚興趣。思想政治教學可以根據大數據的分析,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走向,及時補充新知識和調整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比方說,針對不同時段開展不同的教育活動;調整教學方法適應學生實際需求;教學成果的鞏固方式。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師在分析大學生思想大數據時,可以及時發現有害思想和行為,立即進行干預,避免事故發生。通過大數據分析,思想政治教師的教育活動更具有主動性,使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占據有利地位。
(三)大數據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預見性
大數據時代下,人們開始爭先恐后的發掘其中的價值,期待能盡快做出正確的決策。在科研方面,數據密集型學科的地位上升非常快,已經能和理論科學、實驗科學、計算機科學不相上下。通過使用大數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對未來的教學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更富有預見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怎么做來迎合大數據時代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數據方面的素質素養
數據素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利用數據的能力:科學采集和管理、分析處理、共享和創新,同時,它還包括在數據信息收集、管理和過程中需遵守的規則和制度。進入大數據時代,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放生重大變化,在分析問題時,會越來越傾向于從信息數據分析入手,來探究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擁有好的數據素養,來利用好大數據這個強大的工作助手。目前,數據來源很豐富,收集數據的工具也非常完善,但是,很多人不能做到“用數據說話”。所以,高校思想政治需要做好以下面幾個工作: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主動收集整理數據的習慣,要有認真分析數據的良好態度,要對數據信息有很強的敏感性。大學生無論通宵玩網游也好,視頻社交軟件也罷,都反映出大學生精神世界的空虛與寂寞,也反映了大學生的生活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想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指數,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就要真實掌握大學生的心理想法,跟蹤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逐步引導大學生走向成熟。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能發現各類大學生數據信息之間的聯系,便于思想政治教學的開展。例如,通過分析大學生興趣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組織形式,適應大學生不斷邊化的需求;通過對比每個大學生的校園消費情況,以此來掌握貧困大學生的信息,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助學金、勤工儉學等方式的扶貧工作;通過對人才招聘市場的需求分析,幫助大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做好人生職業規劃。最后,高校應有計劃的對思想政治教師進行大數據知識技能培訓,促進思想政治教師提高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具備從龐大繁瑣的數據中尋找有價值的數據信息的能力,這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深入透徹的分析教育數據,并充分的應用于教學活動中,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思想政治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分析教學數據的能力,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要求。
(二)根據大學生思想需求打造網絡教育平臺
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已經在教育領域展現了其強大的魅力,高校思想政治也要緊跟新媒體發展腳步,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種信息數據可以自由在各部門間流通,實現了數據的共享。各高校要加強數據之間的共享,建設網絡教育平臺。首先,利用新媒體技術,將文字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轉變成更加形象的圖片、音頻、視頻信息,形成多種形式的數據信息模式。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要從以往的單調刻板的模式,轉變為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新模式,以更沖擊的視覺和聽覺引起大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其次,各有關高校思想政治的政府部門、高校、社會機構之間要實現數據共享,根據大數據分析大學生需求,以此來不斷完善網絡教育平臺。伴隨著網絡上各種媒體的發展,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已經逐步實現網絡化。Moodle就是一款非常出名網絡課程制作工具,它簡單易用、安全精巧,深受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基于大數據的在線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授課教師可以根據大學生的興趣變化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為大學生提供十分便利的學習條件。在線教育也使得教學活動范圍超出傳統的學校范疇,慕課、微課等新的授課模式也不斷涌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據大學生思想特征,運用網絡教育平臺向大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逐步使大學生建立起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向大學生灌輸黨的理論和民主法治知識,使大學生具備免疫西方不良思想的能力。
(三)對大學生思想進行定量研究
由于社會的多元化和復雜化,以及大學生思想活動多變,高校對大學生思想的定量研究變得很困難。在以前,我們都是先對大學生思想情況進行假設,然后再收集小數據對此進行驗證。但是到了大數據時代,一切都不一樣了,一切都可以輕而易舉的進行量化,不再是抽樣而是全數據。通過大數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可以具體的了解到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及變化規律,還可以揭開一些大家不曾發現的聯系,以此來進一步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作者簡介】戴雅杰(1986-),女,本科,職稱助教,研究方向為法學。
【參考文獻】
[1]蔡偉,李子碩.論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作用[J].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1).
[2]梁哲睿.大數據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15(7).
[3]張天福.大數據對思想教育的變革發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