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05 10:33: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仲景精神在天津醫學高校中的作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張仲景作為一名出色的醫學家,其醫學思想博大精深,經過歷代醫學專家的提煉與總結,升華為以崇仁、厚德、恒志、精術為優秀的仲景精神。仲景精神的出現彰顯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并重,在21世紀這個注重優秀素養的時代,優秀的醫學人才務必要在擁有專業科學素養的基礎上,兼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大學生作為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希望,醫學生則是未來醫療事業的棟梁之才。但是基于我國當前的醫學高等教育而言,教育過于重視技能教育,從而忽略了人文思想的影響,這就造成學生出現道德缺失或創新精神匱乏的現象。以下就仲景精神在醫學高校內涵式發展中的實踐與應用進行分析。
1仲景精神內涵與人文價值
張仲景,中國偉大的醫學家、世界級醫史偉人,曾著下《傷寒雜病論》,為后世開辟了醫療事業先河。這部《傷寒雜病論》中將醫理、醫法以及藥方等融為一體,通過論證的方式構建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思想體系。在這部醫療著作中,第一次完整地敘述了各種內科雜癥以及流行病的病因與治療原則等,為后世醫療事業發展提供了諸多科學參考依據。張仲景也因此被稱為“眾方之祖”,將“醫圣”的美譽流傳千古。自唐代以來,仲景學說就已經在世界各地進行傳播與應用,張仲景也因此在國際醫學界中擁有了較高的聲譽。經過系統的整理,仲景精神被概括為“崇仁、厚德、恒志、精術”四個方面。身為醫者,不僅要體恤民間疾病痛苦,身懷仁愛精神,同時也要擁有救濟蒼生的醫德醫風,在勵志成為名醫的基礎上,不斷鉆研與創新醫療技能。我國傳統醫學思想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基于當前醫學高校教育而言,如何將傳統醫學思想內涵融入到當代醫學人才培養中,已經成為高等醫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張仲景的醫學思想不僅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同時也對后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精神影響。張仲景一生嚴謹治學,積極創新,秉持著救死扶傷的優良醫德,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長久以來,高等醫學院校十分注重張仲景的學術精神傳承與發揚,但是并未對其醫學思想的精神內涵進行挖掘。只有積極整理與總結張仲景的醫學精神內涵,才能保證大學生在接受醫療教育的同時,拓寬教育途徑[1]。通過“仲景精神”教育提高當代醫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以此改變當前醫學人文教學現狀。由此可見,以仲景精神為優秀,強化學生的人文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現狀
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滲透,教育部對醫學院的教育改革更是十分看重。屢次強調高等醫學院校應始終堅持以育人為優秀,秉持著德育教育先行的教育理念,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教育目標,堅持黨的領導與智慧,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將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融入到醫學教育中去。醫學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與法治教育,時刻遵紀守法,切實培育出現代化社會建設的所需人才。然而立足于當前的高等醫學院人文教育現狀,由于社會轉型期間所帶來的價值觀沖擊,導致教育工作的開展過分強調技術教育的工具性特質,影響醫學院的人文教育開展,不僅對醫學教育價值造成了偏差引導,同時也造成了極為邊緣化的教育教學思想誕生[2]。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矛盾也在逐漸凸顯出來。尤其是近年來的大學擴招現象,人才競爭的加劇,導致醫學人才的全面素質教育受到嚴重削減。部分高等醫學院校過于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人文情操熏陶,導致我國未來醫學事業暗流涌動,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身為醫學生缺少對未來進步的追求,以及對社會的認同感與責任感,若放任這種人文教育的缺失,將會直接造成學生綜合素質的下降,必將會對未來社會建設發展造成嚴重后果。
3仲景精神在醫學高校內涵式發展中的實施路徑
3.1課堂教學滲透仁愛情懷
在高等醫學院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醫學院校可將醫者仁心的仁愛教育作為教學重點,并適當增設傷寒論、醫學倫理學以及護理倫理學等有關必修課程。融合當代醫療體系的變革,結合高等醫學教育發展趨勢,組織好醫學專業教育門類的同時,不斷調整與完善課程設置,增設人文修養、美學教育、大學語文以及醫學寫作等多樣化人文科學教育課程,旨在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仲景精神,并將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根植于豐厚的土壤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張仲景故事的講解方式,為學生分析張仲景在中國醫學發展史中的巨大推動作用。通過趣味性的故事講解,讓學生以生動的方式感受張仲景在醫者生涯中的仁愛情懷。永遠將民族發展置于首位,始終秉持著懸壺濟世的精神對待患者。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堅持教學相長的教育方式,通過平等討論的環節讓學生更加理解仲景精神的寶貴。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思想研討,并交流心得體會,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學會相互尊重,懂得和而不同的可貴。通過對人文精神與內涵的學習,在專業基礎課程學習中,融入仁愛情懷。教師的教育要始終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并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醫學倫理觀,以此實現學生的職業道德規范,旨在為學生的仁愛情懷夯實基礎。
3.2實踐活動彰顯醫德醫風
高等醫學院校應努力將張仲景的醫學精神融合到校園文化中來,讓學生在校園文化中感受仲景精神醫德醫風的洗禮與感染。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加以醫學為主題的書法、繪畫等活動,歌頌仲景精神的價值。增設以“醫德”或“醫術”為主題的小組辯論賽,在活躍校園文化氛圍的同時,深入人文思想的滲透[3]。高校可以將仲景節精神視為優秀,并以此為基礎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通過文化節活動的舉辦,構建校園文化的長效機制。并利用專業學術講座等方式,提升高校活動的層次。高等醫學院校可以投資建立文化長廊,并舉辦廣場文化或寢室文化的活動,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生活氛圍。對于醫學院而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醫圣祠等地,鼓勵大學生參觀與學習,真正感受傳統醫學的魅力所在,并理解仲景精神的文化內涵。通過醫學展等演出活動的開展,將仲景精神融入其中,更好地引領人文教育走入校園實踐[4]。
3.3學習活動堅定醫者志向
為了進一步堅定醫學生的從醫志向,醫學院可誠摯邀請專家學者來校進行講座學習,通過對醫學專家學者風范的感受,領悟仲景精神的優秀內涵,并通過其精華部分激勵自身未來發展,堅定從醫志向。積極鼓勵學生誦讀《傷寒雜病論》以及《大醫精誠》等優秀醫學名著,通過自身的學習,進行讀書筆記的記錄,保證集中討論時效性的同時,切實提高全體醫學生的精神素養,以此將內涵式教育滲透到醫學教育細節中。
3.4專業訓練強化醫療技能
在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學實踐中,學校可開設專門的綜合技能展示課程,鼓勵學生通過師徒的教導方式,對學生進行按摩推拿的實踐訓練,并通過診斷技能的操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醫療技能。利用學生的技能表現等,突出身為醫者的工作作風,在崗前學習中強化技能教育,并通過臨床實驗教學,開展手術觀摩、病例展評以及臨床技能競賽等多樣化實踐活動,保證學生全方位提升專業醫療技能,推動醫療事業發展進步。
3.5優秀培養強化人文教育
高等醫學教育應首先以豐厚的醫學文化資源為基礎,根據當代大學生教育的思想特點,秉持著弘揚行醫救人的人文教育理念,通過對傳統醫藥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強化醫藥文化,并切實加強大學生人文教育。仲景精神作為醫療學者最為崇高的行醫理念,高等醫學院校應充分尊重仲景精神的價值與作用,力爭做到科學發展的同時,豐富仲景精神內涵,創新人文精神載體,更好地發揮傳統醫藥文化價值,建設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醫學校園文化[5]。
參考文獻
[1]蘇明勇,趙慶香.論臨床醫學中的醫學人文精神[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3):202,205
[2]肖躍紅,龐景三,劉洪波,等.以“仲景精神”為優秀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可行性探索[J].光明中醫,2014,29(10):2216-2218.
[3]梁順平.張仲景精神與醫學生素質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40(20):140.
[4]李紅普,赤光春,劉俊麗,等.借助“仲景精神”培養和教育醫學生之實踐探索[J].國醫論壇,2009,24(1):39-40.
[5]姚斌.關于培養“仲景學子”的幾點探討[J].光明中醫,2016,31(23):3516-3517.
作者:燕遠偉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