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05 09:11: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安徽經濟發展與宜居水平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宜居城市研究現狀
城市宜居的相關研究,相比較西方國家,中國的起步較晚。國內學者開始從多個方面研究宜居城市。劉星光等在宜居性的研究上主要選取了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發現宜居性因素會根據區域差異產生不同。張文忠對宜居城市建設提出了四個基本方針:社會穩定、生活便利、生態優美、文明和諧。黃江松發現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思想與社會生活共同發展的情況下,可從滿足5個層面入手來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本文的研究路徑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構建一套安徽省城市宜居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礎上,建立城市宜居水平綜合評價模型,得出安徽省16個城市宜居性建設的綜合表現,并且分析經濟發展與宜居城市之間的關系。
2宜居城市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套宜居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經濟發展:人均GDP、各市地方財政收入、各市上市公司數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礎設施:年末公共交通運營數、萬人擁有醫院床位、各市普通高等學校和中專學校數;生態環境:各市人均水資源量、各市造林面積;社會民生: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各市教育資金。
3實證分析
選取安徽省16個地級市作為研究對象,評價其城市宜居水平。本人使用Bartlett檢驗和KMO檢驗方法進行分析,評價指標體系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本文的KMO值為0.885,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4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對策建議
對于當今城市建設來說,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占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經濟的不斷發展是一個城市壯大的重要基礎。在正常情況下,經濟相對落后的城市,其宜居水平也相對處于低下的位置。只有在經濟健康發展和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更快速完美的解決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問題,才能更好的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文忠.宜居城市建設的優秀框架[J].地理研究,2016,35(2):205-213.
作者簡介:陶麗娜(1986-),女,漢族,碩士,講師,安徽新華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經濟、指標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