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06 08:31: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運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為推動我國建筑工業化進程,各地區出臺相關政策明確指出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減少施工現場的環境污染,縮短建造工期。裝配式建筑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如縮短工期、方便施工、提高質量、保護環境、控制成本等;但是要充分發揮其以上優勢,必須具備較高的施工技術水平和現場管理水平,傳統的建筑施工場所僅僅是在工地,而裝配式建筑的施工場所要延伸到構件預制廠,場所的增加使得質量控制變得更為復雜。另外,裝配式建筑的施工作業模式也由傳統的濕作業轉變為干作業,由現澆為主轉變為裝配式為主,施工作業模式的改變也造成質量控制模式的改變。基于以上特點,如何更有效地對裝配式建筑全過程的質量進行管理,成為裝配式建筑的研究熱點。bim技術在建筑施工中應用日益廣泛,其優秀就是采用三維數字信息技術為基本手段對建筑工程的信息進行集成、管理與共享,從而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BIM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裝配式建筑的推廣,也是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必然選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兩者相輔相成,也是我國傳統建筑行業發展的突破口。接下來,本文將從裝配式建筑設計、構件生產、構件裝配以及運營管理等4個階段全過程中BIM技術對質量控制的應用進行探討。
1BIM技術在設計階段中的質量管理
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圖紙不同于傳統建筑,因為設計圖紙出圖以后,需要進行構件尺寸優化、構件拆分、構件深化配筋、構件碰撞檢查等多個方面,然后提供給預制構件廠進行生產,而在設計方案深化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圖紙錯誤或者前后信息不一致、以及某一專業的設計圖紙改變后會影響其他專業的設計圖紙,采用BIM技術,設計人員可以在設計階段將構件的信息輸入BIM模型中,如果構件的某個參數改變,整個模型中的其他構件會相應變化,從而減少了設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利用BIM平臺,各個專業人士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更便捷的溝通和修改,利用BIM平臺,可以快速找出各專業設計之間的沖突,各專業設計人可以隨時查看其他專業的設計資料,進行跨專業設計的溝通,避免了圖紙傳遞不及時、圖紙誤差等問題,從而提高了設計工作效率。其次,BIM技術平臺屬于開放式平臺,每個項目的設計者可以通過“云端”服務器將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共享,這樣云端服務器中的數據會越來越豐富,有利于在云端服務器設立標準的裝配式建筑規范,設計者也可以通過此平臺獲得及共享自己的設計思路,從而提高設計工作效率。裝配式建筑要真正實現工業化,也需要建立起建筑設計規范及標準,實現標準設計,從而滿足居住者多樣化的需求。最后,設計者可以利用BIM技術的三維可視化特點及碰撞檢查功能,對裝配式建筑結構進行精細設計,如預制構件的尺寸,內部的鋼筋數量、位置、直徑、保護層厚度等等,通過BIM三維模型,可以直觀看到預制構件之間的契合度,以及內部鋼筋連接節點的可靠性,從而排除構件之間的沖突。
2BIM技術在構件生產階段中的質量管理
裝配式建筑中,預制構件的生產是其起點,構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現場的安裝,甚至關系到整個建筑的質量,所以在構件生產過程中,對構件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尤為重要,通過BIM技術,設計者對深化設計階段對各個構件進行了“深化”工作,并可利用碰撞檢查功能消除可能發生的沖突。通過了深化設計之后的圖紙,利用BIM技術建立三維數據模型,通過BIM信息平臺將需要生產的預制構件信息傳送到工廠,預制工廠利用BIM信息平臺獲取構件信息,減少信息傳遞中間環節,從而避免在傳遞過程中的信息流失。另外,BIM三維模型也為工廠提供更加直觀的信息,避免因二維圖紙的讀圖差異影響構件生產的精確度。在構件生產過程中,每個構件植入RFID芯片,每個芯片作為構件的“身份證”,通過將質量管理信息錄入內部芯片,再通過無線局域網傳入BIM模型,使模型中的這些構件數據得到實時更新,這樣,質量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通過BIM平臺來查看構件質量情況,并實時對構件質量進行控制。
3BIM技術在構件裝配階段中的質量管理
3.1優化施工方案
在預制構件裝配階段,特別是在制定施工吊裝方案時,可以事先利用BIM技術進行吊裝模擬,優化施工吊裝流程,通過模擬發現施工安全隱患,從而制定安全管理方案,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另外,通過模擬施工過程,可以找出施工中的難點和質量控制點,在技術交底過程中提醒工人施工,并對其進行重點監控。
3.2可視化技術交底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通過掃描構件內置芯片,獲取構件的所屬位置、質量控制點等信息,針對復雜節點,可以組織一線施工人員觀看BIM5D施工模擬,并進行三維可視化交底,讓工人更直觀地了解施工步驟和施工要點,從而減少因技術交底過程中的信息傳遞流失而造成的質量問題。
3.3高效的質量信息控制
由于項目工期時間長,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變更以及驗收報告較多,會產生大量的質量信息,在傳統的質量信息傳遞時,采用的是記在紙質筆記本或電腦中,這種信息獲取時間長,具有一定的延遲性,如果再有新的信息產生,需要再次記錄時,容易造成信息丟失,時間一長,用紙質文件所保存的質量信息,重復利用率低。通過BIM技術,施工人員可以隨時將質量問題信息輸入模型中,并實時反饋給責任人,由責任人通過BIM信息平臺獲取相關問題,組織人員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形成電子版進行存檔,這樣縮短了質量問題的反饋與整改時間,同時管理人員還可以通過模型實時了解到項目的質量情況,并使不同的質量問題具有可追溯性。在項目質量信息溝通中,通過BIM技術,不同的參與方可以通過BIM平臺隨時查看并整改質量問題,相關管理人員也能做到心中有數,為工程經驗共享帶來方便。
4BIM技術在運營管理階段中的質量管理
在運營管理階段,由于前期BIM模型的應用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工程質量信息,在后期的運營管理階段,可以將之前所產生的質量問題進行梳理歸類,在運營階段中,找出重點監控點,在此基礎上結合FM技術,管理人員可以利用BIM模型對項目進行構件維護、設備管道檢修、住宅小區智能管理等。另一方面,對于建筑項目來說,施工方對項目最為了解,但在運營管理階段,又是由對項目不太了解的業主方的管理人員進行運營,通過BIM模型,業主方可以很輕易地獲取相關的質量信息,從而對項目能夠更快地了解,在后期的維修中,通過BIM可視化功能也可以為維修人員提供可視化指導。
5總結
隨著我國建筑工業化的進程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必然選擇,BIM技術為建筑工業化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在裝配式建筑全過程質量管理中,利用BIM技術可以很大程度上為質量管理提供便利,為項目的眾多參與方提供了有效的溝通方式,并減少裝配式建筑在設計、構件生產、以及安裝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建筑工業化進程在信息技術的沖擊下,也將引領我國的建筑業從“建筑大國”走向“建筑強國”。
參考文獻
[1]孔麗婧,郭麗麗,李瑾等.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建筑施工階段管理應用[J].科技經濟導報,2018(5):66-69.
[2]吳水根,柏建韋.裝配式建筑結構部品施工的質量評價[J].建筑施工,2013,35(2):116-117.
[3]張立.淺談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施工質量控制[J].住宅建筑,2014,34(6):73-76.
作者:戴海香 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