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25 03:42: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村鎮銀行經營模式探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農村地區具有廣闊的資源,目前而言金融服務在農村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如何深入農村,如何有效重構村鎮的資源變現為自身的金融優勢這是一個難題。而村鎮銀行的設立可以有效彌補農村金融服務業與城市金融服務業之間的差距,因此政府大力提高在農村金融服務、電商、農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06年,國家就開始出臺了關于農村銀行新政策措施。2007年3月,全國第一家農村銀行的成立正式拉開了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的序幕。2007年新成立19家村鎮銀行。村鎮銀行發展的首要目標是“立足縣域,支農支小”,主要服務對象是村鎮企業家的資金貸款和農村農戶的農資貸款。2007年—2018年6月底,村鎮銀行發展迅速,村鎮銀行已覆蓋全國31個省份1300多個縣域,縣鎮覆蓋率近70%。從區域分布來看,村鎮銀行在進一步向中西部區域擴展,有效解決了農村銀行整體發展不平衡整體的問題,且發展質量良好。據數據信息統計,到2017年底,中西部地區村鎮銀行數量為1018家,占比為65%。其他地區村鎮銀行數量為549,占比35%。它已成為扎根縣域、支農支小的新生力量,在激活農村金融市場、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發展普惠金融和支持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村鎮銀行的發展中,我們也發現了中西部地區村鎮銀行存在金融服務薄弱,銀行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信息不匹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實質是無法與當地環境相融合。當地村鎮銀行利潤率近幾年來持續下滑,村鎮銀行產品單一,由于個體單一、網點少、覆蓋面小,創新能力弱。此外,村鎮銀行利差小,盈利不強,風險承受度較小,且不能形成規模效應。2018年,中國銀監會開展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和“多縣一行”制村鎮銀行試點,進一步加強對“三農”、偏遠地區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促進村鎮銀行可持續健康發展。
2中國村鎮銀行發展問題分析
在近十年的快速發展中,村鎮銀行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并且由于自身身處農村,所面臨的金融環境因素制約了自身發展,而且也會使這些問題變得更具特殊性。
2.1沒有真正融入農村環境,不能因地制宜服務于客戶
農村銀行自營、自擔風險、自籌資金,因此從本質上說,村鎮銀行和其他金融類機構之間沒有區別。在村鎮銀行成立之初,它們會以服務于三農和小微企業為使命,并且認真恪守有關政策和規定。它們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目標,但是由于身處農村,風險高,收益低,且深受自然環境和市場變化影響,在維護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村鎮銀行難以實現“以鄉鎮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從村鎮銀行設立地點來看,大部分將總部設立在縣城行政中心,而不是設立在靠近農村的郊區。它們把大部分目光放在大額貸款的企業身上,而沒有將注意力放在高風險、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額農業貸款業務上,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疏遠了農村真正要服務的客戶,更偏離了村鎮銀行開立之初的本意。因此,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發生了變化,它們并沒有深入農村金融環境,無法滿足農民的多樣性需求,不能因地制宜的服務于廣大農村市場客戶。而村鎮銀行真正融入農村金融環境,因地適宜服務好客戶,才是村鎮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2.2村鎮銀行存貸比高,流動風險大
村鎮銀行地處農村,可以說是“草根”銀行。首先,由于地域限制和經濟約束,農民和小微企業的閑置資金有限,這就會導致村鎮銀行無法吸收一定的存儲資金。其次,村鎮銀行是屬于小型農村銀行,農民對其缺乏信任度,而且它們所提供的業務服務比較單一,這也進一步限制了村鎮銀行的資金吸入。此外,村鎮銀行就地理分布方面相對獨立,網點較少,缺乏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對農民客戶的吸引力不足。因此我們通常會發現現實中的村鎮銀行往往會面臨可貸資金不足(即吸收存款量較少,無法提供更多的貸款資金)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無法實現相應的規模效應。但村鎮銀行從接受客戶貸款到客戶拿到貸款最多需要4個工作日。對于縣內資金需求明顯的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這一特征會導致村鎮銀行存儲額度與貸款額度比嚴重高于銀監會的監管高限。相關文獻對此也有所體現。張海峰(2008)以吉林誠信村鎮銀行為例發現其存貸比嚴重超過合理標準,這會增加自身的流動風險性。因此,村鎮銀行規模較小,要注意并及時應對存貸比的異動風險。
2.3經營管理理念陳舊,抗風險能力差,信用風險高
村鎮銀行主要針對“三農”提供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因為農村農戶占比很高,是村鎮銀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潛在客戶。村鎮銀行在農村雖然擁有著豐富的客戶資源,但是農村客戶依賴于自然環境。他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這將導致農村銀行信貸風險增加。加之村鎮銀行發放的貸款多以信用貸款為主,一些借款人缺乏守信用及遵法律意識,極易增加信用貸款的壞賬風險,信貸資金安全面臨很大挑戰,一旦出現風險,村鎮銀行也沒法做出補救挽回措施以減少損失。謝金樓、萬解秋(2010)發現村鎮銀行作為新生事物,存在發展遲緩、不能真正服務于三農、陳舊經營觀念無法滿足現有客戶多樣化需求、信貸風險大等問題,他們認為村鎮銀行風險來源于他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他們所面對的客戶信用。本文認為村鎮銀行的信貸資金存在嚴重隱患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村鎮銀行的經營觀念落后,傳統的經營方式無法面對變化的農村金融環境。周海燕(2016)認為,農村銀行希望在廣闊的農村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找到自己獨特的服務理念及創新的管理方式。
3我國村鎮銀行改善經營方式的對策與建議
3.1加強政策扶持,準確定位市場,真正融合農村
農村地區村鎮銀行分布零散,銀行業務活動成本高且利潤空間小,客戶積極性較低。政府可制定因地適宜的政策對部分村鎮銀行給予支持,例如降低營業稅、減免所得稅、針對三農提供貸款優惠等。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村鎮銀行的盈利能力,另外也能夠提高農村客戶對于村鎮銀行的認可度和信譽度。其次,村鎮銀行要準確定位市場,明確自己的最終客戶是農村中的農民和村鎮上的小微企業主。針對客戶做到有的放矢。章芳芳(2008)根據收入狀況把農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文化程度低、勉強維持生活的人;第二類是從事務農自給自足的人;第三類是已經從事商業活動的人。本文認為村鎮銀行應主要針對文化程度低、勉強維持生活的人和已經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由于生活環境的特殊性,它們將成為農村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同時這也為村鎮銀行扎根農村發展金融服務,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奠定了基礎。通過政府引導村鎮銀行創新服務試點,他們把握市場定位,真正的服務于廣大農民群眾,改善農村金融環境,使村鎮銀行擺脫了盈利能力差、客戶積極度低的局面。
3.2增加融資渠道,提高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
農村具有很多的客戶資源,這也就意味著農村具有非常高的資金儲置量。村鎮銀行應充分運用當地資源,以優惠利率吸引客戶手中富余資金,積極主動吸收農村市場資金,并將其投入到其他市場,使得資源再度創新。其次提高村鎮銀行的服務質量。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農村客戶的小額活期存款,其他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導致很多農村資金“外流”,這不利于村鎮銀行的發展。此外,村鎮銀行的知名度遠低于國有的商業銀行,如何吸引客戶資源是解決村鎮銀行資金吸存難問題的關鍵。所以從吸引客戶資源入手,改善服務質量就成為了吸引資金的有效手段。
3.3強化風險管理措施,建設良好信用環境,完善股權結構
村鎮銀行的股權應表現出結構多樣化的態勢,不是由銀行起到控制作用否則村鎮銀行就會變成了其他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鄧春宏(2010)認為,村鎮銀行股權結構的優化可以有效提高經營效率,避免了管理層不作為的現象。其次村鎮銀行提供貸款可以采取聯保貸款手段,通過自愿原則進行內部評估并相互監督,貸款人員要承擔對貸款資金的安全保護,這樣可以降低村鎮銀行的信用風險,同時還可以提升客戶體驗。村鎮銀行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完善小額農戶貸款和聯保貸款管理機制,來維持自身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海燕,陳渝.村鎮銀行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人民論壇,2016,(2).
[2]謝金樓,萬解秋.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0,(10):69-73.
[3]曹藝,才鳳玲,苗閆.關于我國村鎮銀行經營模式的現實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09,(7):81-82.
[4]張海峰.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基礎與出路探析[J].金融管理與研究,2008,(11):55-57.
作者:李春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