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16 08:20: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抽屜式管理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抽屜式”管理是西方國家一種非常流行的企業管理方式。“抽屜式”管理形象地描述了企業管理中的“職務分析”過程,形容每位管理人員在抽屜里都應存放一本詳細的職位工作準則或者規范。這對于治理中國企業和政府中普遍存在的權責不清問題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一、“抽屜式”管理簡述
“抽屜式”管理主要從四個維度進行規范與界定。首先,這種管理模式強調明晰每名員工“職、責、權、利”四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并且保障四方面的有機統一。其次,“抽屜式”管理模式注重合作機制的構建,也就是要求與每名員工相對應的對口人員、窗口或者部門的存在,促進員工之間的相互配合。“抽屜式”管理遵循著“自上而下”的內生機理,即首先明確企業績效目標,以此為基礎界定各部門職責與權限,設置部門管理職能與基礎業務,并將其分解、細化成為工作指標,進行層層推進與落實。再次,“抽屜式”管理明晰各員工權責與職務,比如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工作方式、工作能力、任職條件與要求等,同時,建立相應的員工考核標準。最后,“抽屜式”管理還注重企業與部門、部門與員工的權力配置與權力關系的處理,也就是強調合理進行權力分配,實現集權與分權之間的有效結合。
二、“抽屜式”管理的實施步驟
具體來說,“抽屜式”管理模式是按照以下步驟實施的。第一,建立部門權責考評小組。考評小組的組成人員包括:企業領導者,其可以保障部門權責設定與企業整體目標一致,保障部門權責考評小組的權威性與決策有效性;人力資源管理領導者,其可以說是“抽屜式”管理模式運行的主管者,有利于人力資源管理精準性的提升;各部門領導者和員工代表,其可以促進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考評小組的主要工作是以企業整體目標為基礎對部門、員工的職務劃分進行總體分析,規劃職務管理與權力配置流程,形成“抽屜式”管理模式的整體框架,為各部門具體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第二,正確處理集權與分權之間的關系。在哪些領域或事項上集權?在哪些工作上分權?部門權責考評小組要以整體績效為基準,根據不同部門及其員工的具體職務工作進行確定與協調,促進集中管理和分權管理的共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聽取部門領導和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將集權與分權落實到部門內部,避免權責不一致和集權、分權模糊不清的狀況。部門權責考評小組要制定用權協議書,明確規定部門和員工職責與工作范圍,做到集權與分權一目了然。第三,整體目標層解與職權落實。層層分解與逐級落實是“抽屜式”管理模式的優秀環節,或者說是管理落實與職權細化的關鍵性步驟。整體目標指的是企業戰略總目標,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管理績效與職權分解、落實是目標與手段的關系。實現“職、責、權、利”的真正統一,光喊口號是不行的,要以實際落實來推動目標達成。部門權責考評小組應制定職務責任書并要求部門管理者簽訂,從而有效保障分解后的目標能夠真正落實到基層管理中,同時,規定部門管理者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范圍,要求部門管理者明確管理重難點,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第四,制定職務說明書。職務說明書包括兩部分,即對部門領導者和員工的職務都進行規范化說明。首先,制定領導者職務說明書,將領導者管轄范圍、管理內容等進行規范與界定。其次,制定員工職務說明書,通過書面化的形式將員工工作相關內容進行明確規定。這種形式有兩方面好處,一方面,便于領導者和員工對工作內容和范圍進行記憶。只要拿出放在抽屜內的職務說明書即可進行查詢。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對領導者和員工的監督與考核。部門成員遵循了哪一條職責,違反了哪一項規定,都可通過職務說明書進行核查,增加監督與考核的科學性。第五,制定與職務相匹配的激勵機制。績效考核與獎懲制度是“抽屜式”管理模式的保障性措施,也是提升管理有效性的配套手段。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聯合部門權責考評小組要在企業整體目標的統一指引下,在明確領導者和員工工作職務的前提下,制定與權、責相配套的獎懲、晉升制度。以職務說明書為依據,通過績效考核反饋給予認真履職者獎勵,給予玩忽職守者相應的懲罰。
三、實施“抽屜式”管理的領導思維
“抽屜式”管理模式對組織變革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因此,領導者要轉變思維,提升“抽屜式”管理實施的精準性。第一,領導者應具備整體協同思維。雖然“抽屜式”管理模式強調目標分解與權力下放,但對于領導者來說,這是一種企業管理戰略,需要從整體視角對部門、員工進行界定,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部門與員工之間的相互合作。目標細化并不意味著相互分離,而是要求員工在明確自身職責的基礎上通力合作,促進企業整體績效目標的實現。第二,領導者應具備“一盤棋”思維。正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上文論述了“抽屜式”管理的五個步驟,領導者要盡可能地保障每一個步驟的完整、有效。比如,在確定部門考評小組人選時,應兼顧權威性與民主性,從而使得后續工作能夠順利展開;在處理集權與分權之間的關系時,應明確區分標準,對那些直接管理更加靈活的部門給予相應的權力保障;在制定職務說明書時,應明確規定職務標準等級,可劃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等幾個層次,以便后續考核工作展開;績效考核要具備及時性,強化員工績效管理等。另外,注重各個步驟之間的有效銜接,保障工作的有序性。第三,領導者應具備層級思維。“一級管一級”是“抽屜式”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之一,這與目標層層分解是相對應的。領導者應要求員工做好本職工作,并向直屬領導負責。為避免秩序混亂,越級管理、匯報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被允許的。當員工發現工作問題或者制度漏洞時,應首先向直屬領導匯報,再由直屬領導層層上報。當部門領導者發現其他部門員工出現問題時,應向該員工直屬領導反映并與其進行溝通,由該員工直屬領導做出決定,節省管理資源,同時,也避免部門或領導者之間的矛盾沖突。需要指出的是,對于一些緊急的重大安全事件,可以授予員工一定的越級上報權力,以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第四,領導者應具備人本主義思維。明確規定部門與員工權責,對員工加強監督與管理,這是“抽屜式”管理的一個層面。但“抽屜式”管理還蘊含著另外一個層面的內涵,也就是人本管理。在層級管理、權力下放或者績效考核過程中,領導者要將員工視為重要資源,實現企業目標與員工利益之間的調和,以權力轉移和績效考核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增強員工公平感知,提升其內在工作動機,在促進企業目標達成的同時也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
四、“抽屜式”管理在行政體制改革中的遷移
“抽屜式”管理的可操作性很強,明確的內容與標準規定有利于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模糊性,防止相互推諉扯皮問題的出現,對職權濫用、以權謀私等問題的治理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抽屜式”管理的內在邏輯與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具有很強的一致性。領導者可積極借鑒這種模式所體現的思維方式,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一)“抽屜式”管理與行政
體制改革的邏輯契合性第一,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明確部門機構的權力與職責。這與“抽屜式”管理所強調的“職、責、權、利”統一在邏輯基點上是相似的。傳統行政體制很少進行部門與機構的重組,部門重疊、職權交叉的情況非常普遍。黨的強調的黨政部門和內設機構的權責明確使得行政體制改革更加深入,這正是基于政府整體治理目標(提升行政效率、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出的,可通過協同思維促進職能融合,變政府部門機構的“加減法”為“乘除法”,通過機構聯動產生倍增效應。第二,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抽屜式”管理部門考評、目標落實的管理思路正迎合了這一任務目標。針對現階段編制管理中存在的僵化固化、忙閑不均、剛性過強等問題,相關部門應進行職能評估,初步界定某部門的人員需求與工作數量,以此為基礎調動人員,使得各類編制資源“動起來”。目標分解與層層落實又能夠保障政府工作人員職務與權限的均衡性,促進不同工作需求部門之間人力資源的合理調度與統籌使用,實現編制資源盤活與優化。第三,給予基層政府更多的自主權,優化權力配置。“抽屜式”管理強調的集權與分權在這一層面也能夠得到良好的運用。權責悖論依然是中國行政體制的一大問題。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地方政府所承擔的事務呈現出日益增多的趨勢,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方面內容使得地方政府面臨多重壓力與責任,但地方政府的權限又是有限的,因此,分權進程仍需加速。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授權,將地方需要且能夠承接的事項下放,避免地方政府成為中央政府的“二傳手”。
(二)行政體制改革中“抽屜式”管理的運用
2018年8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并制訂了任務分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中體現了“抽屜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方案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任務分工,第二部分為工作要求。方案描述了“放管服”工作的整體目標,即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任務分工即將整體目標分解為多重任務,交由下屬機關進行落實。比如,簡政放權是方案提出的一大任務,措施之一為“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減并工商、稅務、刻章、社保等流程”,明確規定了該項措施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等按職責分工合作,明確了權責,也體現了合作。在工作要求部分,明確提出要狠抓改革舉措落實和督查問責,規定了工作標準與獎懲措施,是與任務分工相配套的激勵機制。
【作者簡介】林萍(1972—),女,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