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10 08:59: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層建筑結構穩定性探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高層建筑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對高層建筑的定義不同,美國將建筑高度大于24.6米或高于7層的建筑稱為高層建筑;而中國把住宅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和其它非單層民用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建筑定義為高層建筑;從建筑定義的角度來分析,高層建筑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建筑形式。對于高層建筑的結構分析,高層建筑的結構體系是隨著結構設計理論的進步和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而不斷發展的,其結構設計越來越巧妙,新結構建筑物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二戰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建筑能力大大提高,越來越多的建筑形式已經橫空出世。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于實體結構的樓房,想要跟隨時代的潮流,搬進了高層住宅。高層建筑一般都是框架結構,這樣的結構穩固,比起實體結構的建筑物,框架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更好一些。但建造框架結構的建筑時,要考慮進去許多因素,比如水平風力與豎向剪切力。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論文的研究方法和結論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到高層建筑結構穩定的重要性,讓更多的青少年重視建筑力學,有助于我們去培養對建筑結構的興趣。高層建筑的力學分析作為一個值得探討的研究課題,我們既可以從中發現有關高層建筑的創新點,也嘗試發掘當今時代高層建筑中能夠突破的點。
2結構及設計特點分析
2.1基本結構分析方法
常見的建筑結構的分析方法有彈性分析;彈塑性分析;塑性內力重分布分析和試驗分析等。在此將簡單介紹其中的一種分析方法—塑性內力重分布分析。內力或塑性內力重分布指的是:超靜定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非彈性特性引起的各截面內力間不再服從線性彈性關系的現象。靜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存在塑性內力重分布。高層建筑結構穩定性計算中的彈性假定,關于風荷載、豎向荷載及多地震作用下內力和位移的計算,結構方面的塑性內力重分布需要加以考慮。大體原因有以下兩點:(1)建筑中的彈性內力與理論不符(混凝土開裂等)。(2)試圖減少或增大一些部位的配筋,期望合理施工及破壞機構。能考慮使用的方法:調整內力幅度(調幅)(1)建筑結構彈性的計算中將內力乘以某一系數,如框剪結構中框架的內力調整,框架梁豎向荷載的調幅等。(2)建筑結構的彈性內力計算時嘗試降低構件本身的剛度,如聯肢剪力墻中的連梁,框剪結構中的框架與剪力墻間的連梁等。
2.2影響高層建筑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高層建筑結構存在以下特點:首先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大,位移加劇增加;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側移也會隨之急劇增大;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同時建筑的結構高寬比增大,水平荷載下的整體彎曲影響隨之變大,軸向變形的影響越來越大;與多層建筑的結構穩定性計算相比,高層建筑結構的最顯著的特點在于水平荷載成為設計結構穩定性的首要因素,有些構件除需要考慮到彎曲形變,還需要考慮軸向形變和剪切形變,地震高發區的高層建筑結構穩定性的計算還應該控制構件和結構延性的指標。任何一個建筑都要同時承受豎直荷載和氣流、氣壓產生的荷載,還要具有抵抗地震的能力。在較低樓層中,由于豎直高度不算太高,墻體也比較厚,受到的普通風力對建筑的影響也不是特別明顯,這時候就需要著重考慮豎直方向上墻體產生的剪力。在前些年,樓房多為五層,六層,之所以不再加高,就是因為樓層越高,其上部對下部的剪力越大蓋到六層為止。而高層建筑普遍為框架結構,這種框架結構抗震效果更突出,設計出的建筑也朝著“小震能用,中震能修,大震不倒”的標準建造。但高層建筑能“攔截”更多的風,因此,對于高層建筑,我們不得不認真考慮風荷載等水平荷載產生的影響,水平荷載逐漸成為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2.3結構的抗震概念設計
在對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對結構的抗震概念設計有所思考,并整理了我搜集和探討的相關內容。框架結構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節點處彎矩、剪力、軸力較大,受力復雜,箍筋配置不足,錨固不好等。結構選型原則:(1)建筑功能要求;(2)結構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要求;(3)建筑材料及施工要求;(4)經濟及美觀要求。高層建筑總體結構的布置,指的是對高度、平面和體型等的選擇,除應考慮到建筑使用功能、美學要求外,在結構上還需要滿足剛度、強度及延性的要求。地震高發區域的高層建筑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應努力保證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3高層建筑模型與實例分析
3.1基本模型
從本文引言部分的敘述可知,建筑力學涉及了一些物理中的基本定理和公式,這些定理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基本模型,從而對建筑力學的結構穩定性有更好的了解。在此,我們簡單介紹幾種物理公理和定理。
3.2典型高層建筑結構穩定性的幾點討論
對高層建筑而言,水平荷載的影響不容忽視。在結構設計中必須考慮水平荷載的承受能力。水平荷載指的是物體受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在高層建筑中最常見的水平荷載是風荷載,還有地震荷載等。下面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計算風荷載的值,看看對建筑的影響。
3.3一個建筑物的穩定性也可通過其抗震能力反映出來
地震反應在不同情況下有明顯差別,也意味有著不同的抗震要求。人們為了方便設計和區別不同的情況,對建筑結構延性要求的嚴格程度可分為四級:很嚴格/嚴格/較嚴格/一般,這稱之為結構的抗震等級。
4結束語
高層建筑的結構穩定性的研究是當今建筑領域較為熱門的研究方向。抗震能力是反映結構穩定性的一個指標,目前一部分建筑的抗震性能已經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但仍然存在一些危樓,對其居民的安全有很大的威脅。必須在預算和施工之前,對建筑的穩定性進行合理準確的分析、計算和評估。當然,怎樣更好地定量分析建筑的結構穩定性,也需要我們不斷進行理論和思維的突破。高層建筑結構穩定性力學分析是一個清晰的方向,希望以此為出發點的研究能促進高層建筑理論和實踐水平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方明.高層建筑樓板開洞結構分析力學模型選擇[J].結構工程師,1998,1(4):16-23.
[2]蔣曉明.高層建筑結構力學模型仿真系統[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6(10):2433-2434.
[3]林春哲.高層建筑結構空間協同分析的力學模型及其提高計算效率的途徑[J].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1987,6(25):19-23.
[4]吳曉琳.淺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特點[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1).
[5]韓建勇.高層建筑地基基礎方案優化設計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7,9(28):1-3.
[6]古今強.高層建筑復合地基穩定性分析[C].第二十一屆全國高層建筑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2010.
[7]王睿智.超高層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與要點[J].建筑知識,2016,(1).
作者:劉學通 單位:濟寧市兗州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