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03 08:44: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養策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語言文字能力是通過口頭或者書面形式與他人進行雙向信息傳遞、相互溝通的能力,是大學生職業優秀能力之一,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石。當前,高職院校畢業生語言表達、文字能力,以及溝通協調方面的欠缺,已成為學生的通病,不能滿足企業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需求,甚至影響到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基于職業發展的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大力提高學生交流溝通能力,已成為高職院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養的現實沖突
(一)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現狀調查
筆者于2018年3月針對廣西某建筑類高職院校2017級學生開展了一次關于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問卷調查[1]。該調查采用等概率整群抽樣方法,抽取3個專業4個班級的學生,發放問卷195份,回收有效問卷190份。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81.1%)認為語言文字能力對個人學習、發展及未來的就業很重要,或者比較重要(見表1)。超過50%的學生對個人語言文字能力自評良好,自評不太好或者不好的比例不足10%(見表2)。但是,在對學生語文水平與能力測試中,得分情況并不令人滿意。得分優秀和良好的合計比例為32.1%,不及格比例卻高達32.6%。這一數據與學生的自評結果相差甚遠,說明學生對自身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自我評價與實際水平相差較大。此外,調查組還通過訪談、觀察等方式對該校學生進行了補充調查。調查顯示,該校畢業生在語言文字應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口頭表達能力不容樂觀,演講、辯論、談判等即興表達能力尤為欠缺。比如在進行就業的面試時常常無話可說,在公司上臺講話時常常語無倫次。二是書面寫作能力欠缺,面對專業性應用文寫作更顯捉襟見肘。無論是在考試簡答題的答題中,還是在課后作業、課程總結和報告中,常常錯別字連篇,“由其”“混泥土”“承單”、“因該”等錯別字屢見不鮮。用人單位反饋,學生在撰寫工作總結、調查報告等專業性應用文時常出現詞不達意、邏輯不清、口語和書面語使用混亂,綜合概括能力明顯不足。
(二)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養的現實沖突
1.能力先天不足與后天學習動力缺失的沖突
從某種程度上說,相比本科學生,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和心智水平普遍不高,語言文字應用水平相應較低。此外,應試教育下的中學語文教育,存在重知識輕應用、重理解輕表達、重文學輕實用的誤區,導致高職學生語言表達和書面寫作的實際應用能力普遍“先天不足”[2]。實用主義指導下的高職教育,強調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學生基本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普遍缺乏動力。這種沖突使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在大學階段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培養成效難以立竿見影與高職學制短的沖突
中國高職教育屬于大專層次,學制為三年,以培養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以就業為導向,強調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诟呗毥逃倪@一定位,高職院校普遍實行“2+1”或者“2.3+0.7”的模式,盡量增加畢業頂崗實習時間,學校的學習時間被縮短到2年左右。在有限的2年在校時間里,學校普遍把重心放在能立竿見影的專業技能培養上,搶占了以“潛移默化”為特征的語文類課程的空間。在這一辦學理念的影響下,學生更愿意專注專業技能等能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的學習,而不愿在語言文字能力鍛煉上下功夫[2]。
3.復雜的社會語言環境與語文教育引導缺失的沖突
以信息化和網絡化為特點的現代語言環境下,QQ、微信、電話等便捷的通訊方式取代了書信交流,使得人們生活中使用書面表達的機會大大減少,直接導致了大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逐漸衰退[3]。電腦的使用,鍵盤代替鋼筆,使得大學生書寫能力大為減弱,對錯字的敏感度越來越低,時?!疤峁P忘字”。此外,由于QQ、微信交流方式的粗糙化和簡單化以及網絡語言流行等因素,對大學生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帶來沖擊,打破漢語構詞規律和語法規則的自創新詞不僅活躍在網絡上,也常常出現在正式的書面表達中,被當成新的語言表達方式[4]。但是,由于高職院校語文類課程的缺乏,教師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足,難以對學生語言文字應用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做出要求和正確引導,導致高職學生語言規范問題愈演愈烈。
二、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養的對策研究
(一)轉變觀念轉變觀念,明確語言文字能力在學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
國際職業教育界關于職業優秀能力的認定,都把語言交流能力作為重要能力要素[5]。德國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關鍵能力”的概念,世界各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優秀能力體系。1998年,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國家技能振興戰略》把職業優秀能力概括為交流、演算、創新、自我提高等八項,稱為“八項優秀能力”,其中交流能力列為八大優秀能力之首[6]。在學校層面,首先要改變教育觀念,把語言文字能力放在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并將其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總體規劃,從教師意識深處認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
(二)建立建立“三層次、兩融合、一貫通”的立體化語言文字能力培養體系
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必須牢牢把握高職學生的特點,貫通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建立一套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三層次、兩融合、一貫通”的立體化語言文字能力培養體系?!叭龑哟巍奔幢匦拚n程、選修課程及實踐平臺;“兩融合”即與文化基礎教育融合、與專業知識教育融合;“一貫通”即將語言文字能力培養貫通于高職教育的整個過程。
1.構建以語言文字優秀課程為中心的三層次構建以語言文字優秀課程為中心的三層次、立體化的教學體系
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是一門課、幾十個課時就能夠實現的,必須課內課外結合,構建以語文類必修課程為中心、選修課程為輔、第二課堂實踐平臺為補充的三層次、立體化的語言文字教學體系。語言文字相關課程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主陣地。然而,由于高職院校重技能輕人文情況的普遍存在,《大學語文》等高職院校語文類課程不斷被邊緣化、弱化,甚至被取消。必須明確語文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設置1門及以上的語文類必修課程,并確保相應的課時和學分。這1門必修課程在語言文字教學體系中應起到優秀的主導作用,除完成教學大綱中明確的教學內容之外,還應在對高職學生大學階段的語言能力培養進行全面的引導和指導。同時,開設豐富多樣的語言文字類選修課程,如《應用文寫作》《現代漢語》《文學欣賞》《演講與口才》《寫作基礎》等。第二課堂實踐平臺是高職語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有效拓展途徑。高職教育學制短,大量專業課程都難以安排,現實中不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安排語文類基礎課程。因此,必須為學生搭建豐富的第二課堂的實踐平臺,充分利用主課堂之外的時間,提供更多語言表達技巧訓練和實踐的機會。一方面,搭建豐富的校內實踐平臺。通過開展校園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鍛煉學生口頭表達、即興演講能力;開展主題征文活動、文學社團、記者團等方式鍛煉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還可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鼓勵學生通過閱讀促進語言的學習。另一方面,搭建社會實踐平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頂崗實習機會,在社會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語言溝通能力、文字撰寫能力。
2.將語言文字能力在文化教育將語言文字能力在文化教育、專業教育中隱性滲透
語言文字能力的教育與文化教育、專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文化教育和專業教育,同時,文化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無形中培養語文和文字技能的過程。因此充分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在傳統文化教育和專業能力培養中滲透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便捷而有效途徑。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文化載體。通過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比賽、古詩詞書法大賽等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引導學生誦讀、書寫經典,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也能讓學生在誦讀和書寫經典的過程中,體會漢語的無窮魅力,在中華經典作品中領悟語言和文字的奧秘。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講授與語言和文字密不可分,充分利用專業教育各個環節,不斷滲透語言文字應用的培養,可以“潤物細無聲”地實現語言文字能力的鍛煉。比如,在專業課程講授中,有意識地增加學生自學的內容比例,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專業書籍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上臺總結發言的方式,實現學生口頭表達技巧訓練;課程結束要求針對性地撰寫總結報告,提高寫作能力。說、讀、寫等多種方式的運用,不僅可以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還能夠全面鍛煉語言文字能力。
3.建立語言文字能力培養的全過程教育理念
語言文字能力的養成必須歷經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不可能在幾十個課時或者1門課內達成。因此,必須建立起語言文字能力培養全過程教育理念。學校層面,要將語言文字能力的養成教育寫入人才培養方案,搭建全過程的教育教學體系。教師層面,要提高對語言文字能力養成教育的意識,教師授課時有意識地進行強化和引導。學生層面,有必要讓學生在入學教育中就設定目標,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養教育環節的自我意識。
(三)建立以標準化測試為基礎的語言文字能力的考核評價體系
語言文字能力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的終端就是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統一的高職院校語言文字能力評價體系,普及漢語水平測試,不僅能進一步明確目標、考核能力,更能作為指揮棒引導學生自我培養的方向。中國目前漢語水平方面的測試主要有“PSC”“HZC”“HSK”“ZHK”4類,其中,PSC(普通話水平測試)是考察普通話的使用規范性和熟練程度的口語考試,全國范圍內普及。ZHK(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是目前唯一的漢語能力部級測試,主要測試職業漢語實際運用能力,包含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兩部分,但是普及性不高,目前只在北京、遼寧、湖北等少數省份開設了考點。這兩個測試項目在高校的普及,可以較為全面地測試漢語口語和文字水平,使學生獲得市場認可的職業能力證書,是目前高職院校利用現有條件快速搭建語言文字能力評價體系的有效途徑。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要切實轉變觀念,明確語言文字能力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建立三層次、兩融合、一貫通的立體化語言文字能力培養體系,構建標準化的考核體系,占據語言文字能力培養的主陣地,拓展第二課堂實踐途徑,重視文化教育、專業教育中隱性滲透,實現語言文字能力培養的全過程教育,切實有效地強化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梁金鳳.廣西南寧市高職院校學生漢語應用能力狀況調查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2.
[2]仲崇霞.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4(11):113.
[3]陸純梅.廣西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漢語能力培養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107.
[4]屠國平.大學生漢語言文字能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9(12):76.
[5]倪娟.“優秀素養時代”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10):94.
[6]伍學雷.論高職職業優秀能力的培養[J].百家論苑,2013(15):32.
作者:唐未平 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