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21 03:05: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督導教學評價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基于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巨大改變,督導對教學的評價必須做出相應調整與改革。教學評價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為制定的標準,對教師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的判斷,并給予教師真實的反饋。傳統的教學評價以走進教室、進行課堂聽課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依據,有很大的主觀性。為了使教學評價更具科學性和信服力,可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傳統教學評價相結合,給教師教學效果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教師從教學評價中更加準確地了解自己在教學上的特點與不足,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全面構建全新、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是目前高校督導工作的首要任務。
1現有評價機制及其弊端
我校現有的理論課教學督導評價體系(以100分計)包括課堂管理(10分)、教學內容(35分)、講授方法(20分)、教學互動(10分)、教學改革(15分)和教學效果(10分)六個方面。學院督導根據學校制定的打分原則,根據課程表的提示,隨機選擇一節課進行課堂聽課,并在聽課后給該教師打分。每個學院2-3名督導,取平均分,作為最終得分。該套評價機制學校已經運行了多年,總結起來有如下弊端。
1.1聽課的隨機性難以衡量教師真實的講課水平
一門系統的學科總會有難點、重點以及非難、重點,講課過程中會有一些課程講解起來得心應手,啟發式、案例式教學應用得體,但難免也會有一些課程講解起來深奧晦澀,不適合采用一些評價時容易得分的教學手段,例如一門36學時的課程,督導隨機聽2-3次,有時可能就一次,評價難免偏頗,不能客觀地衡量出教師的真實教學水平。
1.2關于課程評價體系觀測點評分的不確定性
我校現有的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一共有6個方面的觀測點,暫且不論分數分布是否合理,僅就單一觀測點進行打分,就難以準確掌握合理的分數,比如對教學方法的評分標準為:講授具有邏輯性、條理性、直觀性、系統性和啟發性;語言、文字準確,生動,流暢;多媒體輔助教學效果好。督導很難根據這些給出的標準打出合理的分數。再如教師講授的課程性質不同,缺少準確的橫向比較的依據,也難以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性。
1.3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缺少合理的評價體系
互聯網技術在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對高校教師的課堂教學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傳統教學所借助的教學工具只局限于黑板和PPT課件,或者一些視頻教學。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教學手段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翻轉課堂的出現,甚至使教師和學生離開了傳統的課堂。如何評價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是擺在督導面前的一大難題,首先督導要了解翻轉課堂,還要進一步參與到要評價課程的翻轉課堂,其后還要給出一個評價,這對現階段的督導隊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再比如師生通過學校自主平臺、微信群、QQ群、學習通等網絡互動的教學,同樣面臨如何正確進行教學評估的問題。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對這些新興的網絡教學做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2“互聯網+”背景下對傳統教學評價的幾點思考
2.1如何更真實地反映出被聽課教師的水平
為了改進隨機聽課帶來的系統偏差,使督導聽課能夠全面地考察出教師的真實水平,同時也使評價結果得到教師的認可,筆者認為可借助學校構建的網絡自主學習平臺(需要根據不同課程性質進行完善),任課教師需要將本人授課的教案、周歷、大綱、課件等以每一節為單位上傳到指定的功能齊全的網站,督導、學生都可以看到,學生可以根據上傳的教學文件進行預習和復習,督導可以根據這些上傳的文件進行更全面的課程評估,尤其是可以根據隨機聽的這一節課,與網上的教學文件進行比對,從而確定講授內容、講授方法在本次聽課過程中教師的發揮程度,從而更真實地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
2.2如何使觀測點打分更具合理性
教學評價的觀測點無非都圍繞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都屬于粗線條的評價方式,如何使打分更公平合理,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加強督導自身關于教學評價的學習,規范督導的打分規范,建立一支專業化的督導隊伍。除了要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學術造詣深、品德素養高等一般性要求,還可以更具體在職業素養要求的知識與能力上,如具有指導教師撰寫教學大綱、教案和開展課程設計的能力;能夠診斷教師的教學特點及不足,并找到相應的改進策略;能夠示范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精通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督導隊伍建設還要建立學習制度,定期組織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使督導不僅是學科專業的專家,還是教學研究和實踐以及現代網絡教學的專家。其次將原有的教學評價修改為教學文件評分和隨機聽課評分相結合,二者可各占50分,與2.1所述相結合,督導在互聯網上根據細化的觀測點對教師上傳的課件、大綱、周歷、教案等依據標準逐一進行評分,并給出指導建議,同時對隨機聽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根據網上本節課的上傳的教學文件進行細化評分,并在課程內容和講授方法上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教師可隨時在網上看到自己這門課的教學評價,并及時進行調整。
2.3如何評價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的課程
2.3.1樹立“互聯網+”背景下現代督導觀念,做教師及其教學發展的引領者
翻轉課堂、慕課、微課、混合式、跨越式等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方式并建立了新的師生關系,重塑了教學的時空結構,也改變了教學評價的方式。督導不僅要熟悉本學科和專業的知識,還要具有高等教育互聯網教學的理論知識,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對互聯網教學的應用。同時,可以通過網絡評課,網絡考核等形式對教師進行監督,并通過網絡將教師教學的優缺點進行點評,教師通過網絡既可以得到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又可以得到督導專業的點評,避免了督導與任課教師面對面點評帶來的尷尬。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指導教師,需要從一般規范化督導轉為教師教學提高的引路者,并且成為網絡教學的專家。
2.3.2.如何評價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在我校教師中應用的比重逐步增加。在翻轉課堂中,由于學生在課前可以先行學習教師在網上預先布置的學習內容,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更深入地進行討論式教學,拓展專業深度和廣度,大量進行案例式和研究式教學,從而提高課程的信息量。使用翻轉課堂教學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學效果,但如何評價翻轉課堂的效果,如何確定適合翻轉學習的內容,是教學評價中的一個大問題。首先要確定需要翻轉學習的內容。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適合翻轉,如在本人發酵工程課程之雙酶法糖化的教學中,酶的性質、水解過程、水解目的、水解過程中的副反應,都可以進行翻轉學習,但雙酶法糖化的工藝流程圖解,卻不適合翻轉,這樣一個工程問題,初學者無法根據教材和一般的參考書以及教師上傳的文字課件得到思路清晰的答案,所以類似這樣的教學內容還是建議必須進行傳統的課堂教學。其次,翻轉學習后,回到傳統課堂,討論學習的內容非常重要,一定要有研究式教學和案例式教學,也就是說,在學生翻轉學習后,課堂教學一定要體現出知識的后續深入性,這樣才能體現出翻轉課堂的優勢,也是翻轉教學評價的重要因素。
2.3.3混合式教學中對教師信息素養的評價
教師的信息素養從最基本的PPT的恰當使用到MOOC、網絡微課、自主學習平臺、學習通等信息技術授課的不斷涌現,都要求高校教師應該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身負教育和科研雙重重任的高校教師,要主動提升掌握信息化技術的能力,強化自身的信息化素養。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在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不斷學習新涌現出來的信息技術,能夠將信息技術和專業技能完美結合。信息技術使用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培養層次,而不單單是機械地使用某種手段、技能,去迎合一些不合理的評價。所以必須根據教師所采用的互聯網教學技術的合理性給出教師一個互聯網技術的素養評價,乃至總體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利于教師不因信息技術使用的偏差影響正常的教學。
3通過督導教學評價促進學院的教學管理
“互聯網+”背景下,督導對每堂課的評價和診斷也為教師個體的發展指明努力方向,整體評價則對群體的專業發展指明方向。每個學期對督導聽課筆記的匯總,課程教學優良率的統計,動態監測教師整體教學質量,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科學、合理、服眾的評價體系。督導在學校層面服務于解決一些普遍性問題外,最為重要的就是根據各自的專業背景,服務于學院需要,督導可利用教學評價獲得的數據,作為顧問參加學院的課程、教材、教學團隊建設,以及青年教師導師的工作,有針對性地深入學院教師、學生和管理工作,有力支持學院層面的教師發展工作。
參考文獻:
[1]林聰.“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教師信息素養及構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268(8):54-56.
[2]宋朝霞,俞啟定.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1):96-104.
[3]付靜,高安妮.“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管理變革探析[J].時代金融,2016,619(3):260-266.
作者:趙輝 田春竹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