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18 09:15: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創業責任教育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自2015年6月11日,國務院以國發〔2015〕32號文件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實施至今已經三年多了,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逐步進入正規化、系統化。從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可以看到眾多教育專家從多方面給出不同的創業教育內容體系,但是對創業者的各種責任卻落筆不足,在各種教材和指導書中提及較少。下面,筆者僅就大學生初次創業教育中的有關責任進行簡單的探討,以期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創業教育水平。
一、創業者定義
創業者是指某個人發現、創新某種機會、項目、資源、信息、利用或掌握某種技術,利用或借用有關的平臺或媒介,將其發現的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的技術,以合法的方式,轉化、創造成更多的財富、價值,并實現某種追求或目標的人。為簡明起見,本文以下所指的創業者是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依法成立的初次創業的企業主。
二、創業者的責任分類
創業者的責任具體可以分為企業內部責任與企業外部責任兩類:(1)內部責任是指為股東投入的資本負責,保證本金保值與增值;給員工合理的薪酬與晉升空間、不斷提升員工職業能力與素質等。(2)外部職責是指依法納稅、促進技術進步、使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發行股票的企業要對股東投入的資本負責、維護國家統一等社會責任。
三、正確對待創業者應盡的責任
(一)內部責任
1.資本責任:創業者要對籌集的資金保值、增值等負有責任。首先,企業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的規定,對本企業股東的資金安全與增值負責,盡力給股東以合理的投資回報。其次,企業必須向股東提供真實、可信的經營方面的信息,不得瞞騙投資者。初次創業不宜使用貸款或盡量少使用貸款,因為初次創業成功率不高,建議初次創業使用的資本或籌集的資本(包括銀行貸款)數量應在創業者能承受的范圍內。創業者應該避免出現創業失敗影響正常生活籌資方式,尤其要遠離高息貸款等風險較高的融資方式,最好是在創業失利后3-5年內能東山再起為好。
2.人員責任:首次創業的企業一般人員較少,同學、朋友、親戚較多,剛開始的時候一般沒有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也很少有論及加班費、休假、補假等問題的。建議創業者在企業人員正常以后逐步正規化,同時在季度、年度總結的時候予以精神表揚或物質獎勵,并說明獎勵的事由、根源等,最好做到每季、每年功過兩清。同時,企業還應該給員工提供學習、技能提升等個人能力提高的渠道,愛護本企業的員工,做好必要的勞動保護,不斷提高工人技能水平,在企業的建立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進一步提高本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外部責任
1.企業之間的責任:按照中央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承擔企業間存在相關責任與義務,遵守國家所有的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法和勞動保護法等。創業者往往對有關法規、事宜不清楚、不了解,建議咨詢相關專業性強的單位:如聘請法律顧問,對有關商業合同、人員招聘合同等進行審核;咨詢有關工商、稅務、衛生等部門,對國家的新規定、新文件、新政策能及時了解,避免出現意外情況;聘請會計事務所,處理有關財務方面的問題。尤其要咨詢當地人力與社會保障部門,了解對創業有哪些最新的政策支持,相當多的創業者對當地創業政策了解不透徹就匆忙創業。現在政府對創業者支持力度大,國家和當地政府支持創業的政策多,包含勞動保險、貼息貸款、商業貸款等,創業前一定要弄清楚,在創業的每個環節都要爭取用好、用足國家政策支持,努力爭取首次創業成功。
2.社會責任:首先要照章納稅,然后完成政府規定的其他責任和義務,并接受政府的監督和依法干預。社會責任較多,包括維護國家統一的責任、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責任、保護企業當地的生態環境的責任、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服務于當地經濟產業的責任、提高本企業生產科技的責任、服務于公共產品和文化事業發展責任等。創業者應該在企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參與到各項社會責任當中,履行本企業的社會責任,為本企業爭取良好的社會聲譽。從大學生個人的發展來講,創業責任教育能幫助大學生認識自己、認清自己,能在社會上正確定位自己的企業;學習就業創業過程中所必需的政策、技能;能培養良好的創業修養,能挖掘自身多方面的潛力;能從多角度了解創業的相關要求,有利于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參考文獻:
[1]駱南峰.企業社會責任測量與評價[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
[2](英)大衛?格雷森,簡?尼爾森著.殷格非,于志宏譯.企業責任聯盟:過去、現在和未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王吉明(1971—),男,漢族,山東威海人,講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