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11 02:57: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會計實務翻轉課堂教學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互聯網+”翻轉課堂會計實務教學模式的提出
“互聯網+”翻轉課堂授課模式是指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將課內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活動和課外以學生為主的自由學習活動進行時間、場景互換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外利用互聯網設備(包括手機)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和學習習慣獨立完成授課內容的學習,課堂時間用于教師提供個性化指導,解答學生疑問,挖掘學生潛力,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進行思考。會計實務工作復雜、多變,翻轉課堂以學生為導向,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授課內容,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提高會計實務教學效果。我國目前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最新的“00”后學生已經踏入大學校園,這部分大學新生屬于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手機和電腦已經成為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與其限制他們在課堂中使用手機,不若因勢利導,將互聯網技術引入課堂,改變授課模式,將學生的碎片時間、業余時間利用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改善教學效果。
2“互聯網+”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授課流程對比
筆者選取了經管學院2015級財務管理本科三年級兩個平時學習成績類似的班級作為研究樣本,兩個樣本班級分別命名為A班以及B班,A班(49人)按照傳統課堂模式進行授課,B班(50)人按照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授課,以《現金流量表的編制與分析》教學為例,對二者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2.1傳統課堂的授課流程分析
抽取的兩個樣本班級中,A班按照傳統課堂進行授課,筆者提前制作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PPT,PPT的章節順序和內容與學生使用的教材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包括現金流量表的定義、現金流量表的作用、現金流量表的結構、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以及現金流量表的簡易分析等內容。為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各個學習環節中都加入了典型案例和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練習題。正式授課時,筆者將學習內容按照教學大綱所制定的學習順序向學生講授,并在各個環節安排隨堂練習供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練習題學生完成后,任課教師同時給出答案,并逐題進行解答。全部理論學習結束后,安排習題課,由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練習內容包括現金流量表主要項目的編制以及現金流量表的數據分析。整個課程講授完畢,大約需要8個課時。
2.2“互聯網+”翻轉課堂的授課流程分析
抽取的兩個樣本班級中,B班按照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授課,為便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監控,將全班50位同學,劃分為10個學習小組,每組5個成員,由學生選舉小組長一名,并建立了QQ學習群,要求全班同學加入,用于學習過程中的溝通交流。(1)筆者提前在學院錄播教室錄制授課視頻,視頻錄制完成后與教學大綱、課程PPT、章節練習題以及其他從網絡下載的學習資源,一并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放給學生并上傳至互聯網站,由每組的學督促本組成員利用課下時間觀看學習視頻,并將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以電子郵件或QQ的形式及時向筆者反饋。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筆者一般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圖書資源,自主分析解決問題,再將答案總結匯總后發至QQ群上進行討論、共享。(2)在課堂作業的設計上,筆者將提前印制好的簡化后的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兩張報表的附表以及空白的現金流量表按照小組發放給學生,由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編制工作,對編制中出現的問題現場進行解答,這一過程大約需要四個課時。學生完成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后,每組學生選派一名成員制作PPT向全班同學講解小企業現金流量表編制的注意事項,這一過程大約需要兩個課時,總共上課時間六個課時。
3“互聯網+”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效果對比
(1)在傳統教學課堂中,由于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加之現金流量表編制與分析的學習內容較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整體課堂較為沉悶。在第一次授課時,筆者選取了以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簡易報表分析作為導入案例,讓學生直觀地看出來這兩張傳統報表的缺陷,學生聽課效果較好,反應熱烈,但涉及現金流量表理論知識學習時,學生和任課教師的互動開始消失,并且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放棄學習。從教師角度進行觀察統計,全班49名同學,大約只有10名同學能夠堅持學習到課程結束。從學習效果來看,學生課后習題的完成效果也不盡理想。經課后簡單回訪大致可以確認全班大約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通過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來完成任課教師的要求在要求同學現場談一下對現金流量表的看法時,有部分同學在全部授課結束后依然對現金流量表沒有最基本的認識。(2)同傳統課堂相比,“互聯網+”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效果有所提高。由于教學視頻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反復觀看,在小組組織統一觀看視頻后,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要求,利用個人時間反復觀看教學視頻,鞏固學習效果。在筆者和學的反復督促下,全班50位同學都能至少保證觀看一遍教學視頻,有40位同學通過QQ正確提交了學習作業。在課上練習過程中,真實的企業現金流量表編制資料同單純的練習題相比對學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全班學生基本都能夠參與到編制過程中,對編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討論熱烈,筆者匯總典型問題進行講解時,由于問題有針對性,多數學生都能夠認真聽講。全部課程結束后,筆者隨機抽取了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普遍反映基本掌握了小企業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技巧。但上課時筆者也發現部分學生在課下未能認真學習相關內容,甚至有個別學生從未觀看過學習視頻,這些學生在上課時不能跟上班級學習節奏,學習效果要明顯低于傳統課堂模式。
4“互聯網+”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要求對比
(1)任課教師需要認真的甄別和選擇適合“互聯網+”翻轉課堂的授課內容。并不是所有的會計教學內容都適用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潛在優勢在于其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在脫離教師的指導和監控下獨立完成相對更多的工作,因此學習內容不宜過難,否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因此,針對翻轉課堂的這一特點,任課教師可以選擇流程性較為明顯且難度適中的會計實務處理工作作為翻轉課堂教學內容,比如所得稅的會計處理、融資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會計報表的編制、財務預算的編制等教學章節作為“互聯網+”翻轉課程的授課內容。(2)任課教師需要合理制定“互聯網+”翻轉課堂的授課流程與考核機制。脫離教師的實地監管后,多數學生都存在學習懈怠的情況,如果不加以控制,由于任課教師不再進行課堂授課,這部分學生必然只能通過抄襲的方式完成課堂作業,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無所獲,學習效果比傳統課堂模式下還要差。為避免這一現象,任課教師需要嚴謹設計授課流程,可以通過同步作業和課前檢測以及課后考核來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對于未在課下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加以督促、警告,對學生課程成績的評定,應側重于過程性考核,由單一的期末考試轉變為考核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3)學校需要重新制定對任課教師考核機制。翻轉課堂將教學重心從課堂轉入課外,看似減輕了教師負擔,其實壓力更大。“互聯網+”翻轉課堂下任課教師除去需要完成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工作外,還需要制作教學視頻、搜集網絡資源、與學生實時互動,授課時間從課堂內擴展到了課堂外,延長了教師的工作時間。因此在對任課教師工作量和教學效果進行考核時,應當采用有別于傳統課堂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可以從教學視頻的制作、教學材料的提供、與學生的溝通等方面分別進行考核、評價,制定出等課時量標準,比如制作一個課時的教學視頻可以視為完成了兩個標準課時量。
5互聯網+會計實務教學翻轉課堂模式的演進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授課模式發生改變已經是必然的事情,高等院校應當抓住時機,借助互聯網平臺,不斷拓展翻轉課堂模式的實施方式,比如利用線上實時課堂、彈幕技術,達到任課教師與學生實時互動的效果。會計實務教學因其較強的實踐性,同其他純理論學科相比更為適合翻轉課堂授課模式。同單純的網課不同,在高校開展“互聯網+”翻轉課堂授課可以將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更為緊密的結合,更為充分地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監督和考核,也可以在課堂外由教師帶領學生去企業、稅務、工商、審計等部門進行現場考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適當的時機,開設會計實務課程的高校可以聯合起來開發會計實務教學APP軟件。利用APP軟件,任課教師可以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作業完成情況,并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也可以由軟件對學生提交的作業自動進行批閱,從而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學生在將軟件下載后,可以使用手機在課外時間在任意場合進行碎片式學習,并將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及時通過網絡向任課教師進行反饋。高校聯合開發APP軟件的另外一個優勢在于可以實現不同院校的師資共享,任課老師只需錄制上課視頻并上傳至網上,學生便可以通過軟件選擇適宜的教師進行授課,而不必局限于本校的指定任課教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緩解高校之間教學資源的不平衡,使更多的學生可以享受到一流院校的名師授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將會計實務APP軟件與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以及審計軟件、納稅申報平臺相關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直接將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加深對會計實務工作的理解。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怡,趙呈領.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49-54.
[2]喬琛.移動新媒體時代的翻轉課堂教學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8(37).
[作者簡介]陳立云(1976-),女,山東棗莊人,棗莊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