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26 09:16: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探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針對高等教育機構中工程類專業教育所實施的專門性認證,它可以實現工程教育的國際互認,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遵循產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和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能夠有效地保障高校的工程教育質量。計算機網絡課程是網絡工程、通信工程和信息工程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有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的工作原理,具備一定的組網和網絡應用能力。在目前的信息化時代,網絡技術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對社會各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本文針對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探索。該課程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特點,在培養復合應用型定位的高校中,將工程教育理念融入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內容與學生工程能力培養之間的相關度不夠
首先,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知識點分散。計算機網絡課程教材中涉及網絡體系結構、數據通信、網絡安全等內容,在體系結構的每一層都存在一系列的協議。如果簡單按照教材框架對知識點進行講解,雖然可以保證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和學術性,但是知識內容抽象和分散,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次,相關領域技術發展快,教材中部分知識陳舊。隨著各種新型網絡技術出現,在課程教學中需要梳理和刪減已經淘汰的知識,適當引入前沿的網絡技術。再次,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該課程本應該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可是在教學中實踐環節偏少,這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不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面向產出導向的理念。
1.2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多數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設計方法,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動施教者,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態。這種教學方式沒有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同時,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中,學生很難主動發現和探索問題,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1.3考核方式不合理
首先,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踐性強,目前以考勤、作業和期末考試為主要依據的考核方式不能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期末考試沒有根據該課程對應的畢業要求指標點進行設計,不能很好地體現課程對畢業要求的支撐關系。再次,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并沒有根據課程達成度對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和反思,無法改進后續的教學活動,不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持續改進的理念。
2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建議
為了解決計算機網課程教學中的上述問題,提升教學效果,我們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課程教學提出改革措施和建議。
2.1制定面向產出導向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
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以產出為導向的理念,教學內容服務于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進一步講,教學內容的選擇是以學生畢業五年后應具備的能力為導向,應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的達成,面向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1)教學內容需要突出工程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例如交換和路由)、各類網絡協議配置、企業網絡構建和典型網絡應用等。教材內容的選取,可以按照計算機網絡課程對畢業要求的支撐關系,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畢業要求二級指標點規劃課程教學內容。另外,避免課程內容的理論性太強,在講授網絡體系結構和數據通信等抽象內容時,可以根據分層結構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引入各層知識點,注重知識點的系統性而非全面性,重點讓學生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2)教學內容需要與時俱進。教學內容需要包含本領域的最新技術進展,例如移動互聯網、云網絡和物聯網等前沿技術,使教學內容融合基礎、實用和前沿于一體。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學生能綜合利用專業知識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并體現創新意識。在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中融入本領域的前沿進展和新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本專業領域的認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3)教學內容需要加強實驗設計等實踐內容。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學生要能夠針對本領域內的復雜工程問題,選擇與使用恰當的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在實驗中,學生可以通過數據包的捕獲與協議分析、虛擬局域網(VirtualLocalAreaNetwork,VLAN)配置和訪問控制列表控制等實驗,熟悉PacketTracer和Wireshark等網絡分析工具的使用,掌握計算機輔助軟件進行網絡設計的工作流程。學生通過搭建和配置域名系統(DomainNameSys-tem,DNS)協議服務器和文件傳輸協議(FileTransferProtocol,FTP)服務器等實驗,可以熟悉Windows和Linux系統環境下的網絡協議配置方法和流程,提升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4)教學內容需要面向工程問題。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學生需要掌握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知識。因此,除了計算機網絡教材上的基礎知識點外,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面向計算機網絡領域的工程問題,尤其是相關企業技術難題,以實際應用和項目課題為驅動,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設計解決方案。
2.2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方法
(1)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和協助學生學習。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使得學生不再單方面被動接收知識,而是圍繞老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過程,主動參與交流互動和各個教學環節。針對課程的知識難點和重點,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啟發,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例如路由協議配置、DNS或者FTP服務器配置等內容。面對更加復雜的實際工程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慕課和微課等形式提前將問題布置給學生,并講解該問題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和基本原理。在課堂上,教學活動主要以學生和教師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師引導對問題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保證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2)從以教材內容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強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各個環節要注重培養學生建模、分析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不應僅局限于課堂。學生在有了計算機網絡的知識背景以后,教師可以適當邀請行業專家開展技術講座,還可以深入信息領域相關的企業調研技術難題和具有工程價值的課題,鼓勵學生與企業技術人員一起討論和制定解決方案。這種與實踐充分結合的教學環節,既可以使學生了解課程知識的實踐應用和最新進展,又能夠培養學生處理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以企業網絡搭建問題為例,問題可能涉及到虛擬專用網絡、優先級、端口跟蹤、計時器設計和狀態檢查等操作,同時還需要了解問題所涉及的各種潛在非技術因素,以保證所提出解決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在任何環節出現失誤,學生都有可能不能順利完成課題。這要求學生必須經過問題分析、制定方案、協作討論、反復驗證等環節,才可能解決本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因此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形成合理有效的計算機網絡課程考核反饋機制
(1)為了適應所提出的教學方法,計算機網絡課程的考核不局限于期末成績,還應該包括課堂小組討論、專題報告、工程應用、實踐環節和報告撰寫等方面的具體表現。在以上各個教學環節,分別制定評價規則并折算成相應的分數值。(2)期末考試的題型和考查的知識點應該符合畢業要求的支撐關系。例如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和簡答題等題型通常是為了考查學生工程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而分析題、綜合題和設計題等題型側重于考查學生知識運用和創新能力。考查的知識點,需要根據計算機網絡課程所對應的畢業要求指標點來確定。(3)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把持續改進作為優秀理念之一,要求建立一種以評價、反饋和改進為特征的考核機制。因此,在該課程結束后,教師需要根據課程達成度情況,對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和反思,進而調整后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質量,并形成持續改進的閉環機制。
3總結
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探索。制定了面向產出導向的教學內容,突出工程基礎知識和引入前沿知識,加強實踐環節和面向工程問題。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了合理有效的考核反饋機制,持續改進教學過程。培養學生了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提升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謝希仁.計算機網絡(第7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
[2]周凌波,王芮.從《華盛頓協議》談工程教育專業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6-14.
[3]張東民,尚慧琳,鄭剛,等.應用型本科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探討[J].價值工程,2017,36(32):138-140.
[4]高光,王寧,任國恒.應用型地方院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7,34(5):112-115.
[5]翟婭菲,禹曉,相啟森,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食品酶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輕工科技,2018,34(3):173-174.
作者:王小明 賈霞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通信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