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22 09:31: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小學階段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當前小學生文化自信現狀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文化自信”宏觀而言,是指對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認可和自豪感;具體而言,文化自信是指一個國家的人民群眾對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理想的一種崇尚、一種堅守。然而,許多學生認為西方的科技發達,引領全球,而中國的科技水平還不值一提,他們一味的羨慕國外生活方式,認為那才是完美的,甚至他們連過節也追逐“潮流”,把圣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過的津津有味,而對我國傳統節日卻越來越不感興趣。由此想想看,我們的下一代在如此的環境里耳濡目染,還會有多強的文化的自尊與自信。文化自信從娃娃抓起已迫在眉睫,教育者應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重大意義
在小學階段加強文化自信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文化,樹立對我國文化的自信心。尤其在當下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之間的競爭在文化方面凸顯出來,國外的一些意識形態開始向我國滲透,當代學生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堅持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的主導地位,不斷進行文化創新,將來才能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接班人。
三、發揮學校文化自信教育主陣地作用
1.有效的利用多元課程進行文化學習
新課標中要求教師要創造性的活用教材,要在教學中適時、恰當的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了解以至于感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別要上好《傳統文化》這門課程,將課程上扎實,擺脫過去對“副科”的認識,突出學科特點。讓學生領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有的魅力。文化的學習僅僅依靠單一課程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拓寬傳統文化課堂的廣度。要在多元學科中適時、恰當的滲透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內容,讓學生開闊視野,提高認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2.利用學生社團組織,開展民族文化學習
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已融入師生的心里,學生的課外活動越來越被重視,學生社團也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它在校園建設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力求將社團活動與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利用社團活動在學生中進行培養民族自信的有效途徑。學校藝術組教師在保證藝術教育的前提下,積極組建學生藝術團隊,豐富了校園文化。主要的社團組織有民舞蹈社團、合唱社團、書畫社團、剪紙藝術社團、小郭泥人社團、藤藝編織社團、柳琴戲社團、武術社團等。
3.學習鄉土文化資源,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
優秀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托的智慧結晶,讓優秀鄉土文化走進校園,讓學生對所熟悉的家鄉藝術有深刻認識和了解,讓學生在鄉土文化的傳承中陶冶情操,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培養民族自信心,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我縣有著豐厚的文化資源,如小郭泥人、層山顏車、城前過門簽等。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認識鄉土文化資源不能僅靠說教,更應增強學生實踐與參與。我縣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小郭泥人”的產地,我們依托這優秀文化資源,每年均聘請“小郭泥人”傳承人尹芳利到我校為學生授課。我們還安排泥塑社團學生到“小郭”親身體驗泥塑制作。在尹老師的示范下,學生們學會了從捏坯、按哨、修坯、洗坯、粉坯、彩繪、裝飾的每一道工序。學生在提高實踐操作的能力的同時,讓孩子也感受鄉土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就無從談起。
四、強調文化自信,還要注重文化創新
文化自信并非一味的傳承,傳承的同時還要注意甄別與文化創新。惟有創新才能促進文化進一步向前。創新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創新和文化自信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增強文化自信,必須要從創新中汲取養分,不斷推進我國先進文化的建設,這是實現文化與時俱進、實現文化和時代進步、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必然要求。同時,通過文化創新逐漸形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這是增強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養好接班人,傳遞好“接力棒”,這個民族才能真正振興,真正富強。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于文化的積淀,還要不斷傳承和發展。
作者:王增善 單位:山東省蘭陵縣莊塢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