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07 09:34: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探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的危險廢物管理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隨著《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陸續修訂等都顯現出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對危險廢物染防治的工作力度的加大[1]。
2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1)前置性預測存在不足與缺陷。相關危險廢物的處置,在包括環境影響評價等立項文件對危險廢物的定性和處置存在過于固定模式化,部分的項目立項之初對于危險廢物的就處置措施缺少可行性或者合理性及科學性。現有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所有企業的危險廢物處理立項和環評文件對危險廢物的處置幾乎都是運輸至該企業處置,即使該企業的常規處理能夠滿足處理要求,但是遇見突發狀況時就會較難滿足規范化處置的需要[2]。2017年內蒙古東部一個地級市發生非法傾倒有毒物質,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查處后,責任者對受污染的土地進行清理時產生的10016.59噸受污染的土壤作為危險廢物,該公司一時很難短期內完成處理任務,對于已清理的受污染土壤的臨時存放又產生了新的環境隱患。(2)危險廢物回收體系目前仍不健全。對一些規模以上企業和特定行業的危險廢物處置現在已經有固定的運營模式,但是對廢熒光燈管、廢鉛蓄電池和實驗室廢物、發動機廢機油回收等非工業源危險廢物由于產生源分散,回收體系不健全,污染防治問題也日益突顯,并成為危險廢物管理的新難點和社會關注熱點。內蒙古東部的某市已在其南部一縣的危險廢物集中利用的工業園區,建設了一家年處理5萬噸廢潤滑油再生循環利用項目,基本解決了本轄區內的廢機油的回收利用,但此類企業在現有的覆蓋區域,但本項目廢潤滑油收納范圍僅為內蒙古東部一兩個地級市及周邊地區,覆蓋范圍有限。(3)危險廢物的委托監測與鑒別在實際工作中較難開展。由于大量新的危險化學物質出現、同時現有的查處危廢廢物的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發現的混合物質,初步進行分析鑒定都存在技術難題,個別案件的查辦過程中需要補充司法鑒定意見,導致了有些危險廢物性質鑒別在實際監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如內蒙古東部某縣在查處一起危險廢物的涉嫌污染犯罪案件時檢察機關要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對案件所涉的環境污染專門性問題難以確定的,依據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或者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公安部門指定的機構出具的報告,結合其他證據作出認定。”(4)部分法律條款的適用問題亟待明確與細化。2016年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貯存危險廢物必須采取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防護措施,并不得超過一年;確需延長期限的,必須報經原批準經營許可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目前有些地區對于此類危險廢物超期貯存行為認定為管理計劃內容有重大改變,應當及時申報,環保部門可按中不按規定申報的規定予以處罰,但這種查處方式在對法律的適用上目前也存在爭議。《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對于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防范措施管理均為結果罰,而非行為罰,如第七十五條“未采取相應防范措施,造成危險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造成其他環境污染”對未采取相應防范措施的但未造成相應結果在監管執法時,對相應的責任單位約束力不強。(5)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工作存在不足。根據現有報道的已查辦的案件經驗來看,很多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很難被執法人員直接發現,主要還是靠群眾舉報。但由于公眾對危險廢物的分辨能力不足,而且危險廢物的污染有隱蔽性和滯后性,因此,違法處置危險廢物的行為很難被及時發現。
3建議采取的措施
(1)科學合理完善前置性預測工作。可研立項文件包括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充分合理的確定其危險廢物處置方式和去向,同時針對環境污染事件或突出事件,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建立合理的相應格局可操作的應急預案,以方便處置在短時間集中產生的危險廢物的處置,包括突發過程中的應急暫存和運輸及最終處置等環節。(2)進一步健全危險廢物回收體系的建設。對廢熒光燈管、廢鉛蓄電池和實驗室廢物等非工業源危險廢物由于產生源分散,危廢來源多、部分企業產生量較少等的地區,一方面要進一步健全回收體系,同時可以探索建立危廢的規范臨時儲存、集中轉運處理等相關制度,既可以降低運輸的成本又減少了環境風險。對不可利用的加大督促其規范處置,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散亂污”涉危險廢物的作坊企業加大執法監管力度以減少環境污染隱患。(3)進一步完善危險廢物的鑒別體系建設、簡化鑒別程序、統一受案標準。一方面困難在于在相關認定機構的資質,法院審理涉及危險廢物的環境污染犯罪案件時,認可的有資質的認定機構較少,鑒定機構緊缺,宜盡快授權一批有資質的新機構來認定危廢,并縮短認定周期,以此保證環保執法及時到位。另一方面,地方應再明確一些對環境污染犯罪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公安部門、檢察院、法院的各系統的統一受案標準,以進一步縮短涉案危險廢物的鑒別周期,有利于提高危險廢物的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辦案效率。(4)明確并細化相應法律條款適用。一方面要針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相關條款的適用工作,國全人大或國務院部門明確相應的法律條款的對應適用情形,明確相應的法律義務并對應相應的法律責任,讓執法者在查處此類案件時有相應的法律抓手,另一方面具有立法權的地方人民政府出臺或者修訂相應的地方管理地方立法,明確相應的責任,地方立法權的應注重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完善對相關法律的補充和細化工作,比如自由量的依據和幅度等。(5)加大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工作。“信息公開是最好的監督”,一方面環境監管部門要督促危險廢物相關企業加大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力度,結合《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要求使用危險物質或排放危廢的企事業單位必須披露相關信息,有利于社會公眾的監督,也有利于危廢廢物的環境違法案件線索的發現;二是環境監管部門要強化對危險廢物企業的環境違法信息的主動公開,有利于對此類行環境違法行為起到懲戒和震懾作用。
[1]儲成君,王依,臧宏寬,李新.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環境保護2016,44(19).
[2]喻海松.污染環境罪若干爭議問題之厘清[J].法律適用,2017,(23).
作者:姜立志 單位:赤峰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