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31 03:16: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外貿企業進出口通關思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對我國資本市場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由于我國對外進出口貿易一直處于順差地位,經濟危機的爆發,導致國際社會需求大幅度下降,我國出口貿易額下降,對以進出口貿易為主營業務的企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導致大量企業破產倒閉。為了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海關總署實施了區域海關一體化、通關作業無紙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以及減免通關費等制度變革,打通對外貿易發展的各個環節,在進出口通關征稅、查驗等方面取得不錯的進展。然而,新興的經濟模式———跨境電商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關的工作難度,導致外貿企業進出口通關存在一定的阻力。為了穩定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海關需要簡化審批程序、優化進出口通關流程,提高企業進出口通關速度。
一、新時期進出口通關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已經形成一個整體,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政治、貿易往來更加頻繁。我國海關為了滿足國家對外貿易出口需求,優化海邊通關流程和制度,盡量減少對外貿易企業進出口通關問題。目前我國外貿企業進出口通關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海關監管方式多樣化
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需求,海關總署建立了多種監管方式。根據貿易企業類型一共分為四類監管方式: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海關特殊監管類貿易以及其他類型。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相對,它是指單邊輸入關境或者單邊輸出關境的進出口貿易方式,交易的貨物是企業單邊銷售的進出口貨物。加工類貿易主要是來料加工、來料深加工、加工貿易設備等。海關特殊監管貿易主要是保稅倉庫發貨、保稅間貨物、保稅區倉儲轉口、成品進出區、設備進出區等。其他類型主要指減免設備轉結、合資合作設備、其他進出口免費、退運貨物等[1]。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為了滿足跨境電商多樣化發展,海關總署為跨境電子商務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保稅跨境電商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和優惠政策。為了更好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海關總署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2.進出口通關更便捷
2014年海關總署開始實施區域通關一體化政策,并在北京、天津兩地進行試點。2015年擴大到長江經濟帶、廣東沿海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東北地區海關一體化。2017年7月1日海關總署《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海關一體化改革公告》,將征收征管方式改革擴大到全國海關口岸,在上海黃埔建立風險防控中心,在京津、上海、廣州建立征收征管中心。海關通關一體化以后,企業可以自主選擇通關模式,企業從某口岸進口的貨物,可以選擇在另外一個口岸進行申報進口。之前由于各地海關具體實施政策和方法不同,所以經常出現同一個貨物在不同口岸被處以不同征稅決定[2]。全國海關一體化以后,稅管中心統一審核全國進出口貨物,減少各地海關口岸執法不統一的情況,便于企業集中管理通關業務,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全國實行通關一體化政策以后,企業通關時間平均縮短了三分之一。
二、新時期外貿企業進出口通關存在的問題
1.單一窗口通關技術水平低
單一窗口指參與國際貿易、運輸各方,通過單一的平臺遞交標準化信息和單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2013年世界貿易組織在巴厘島會議上要求加入WTO的各個國家必須積極建設單一窗口。會議結束以后,我國先后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山東、江蘇、大連等城市開展單一窗口建設工作,進一步降低企業進出口通關成本。雖然我國的單一窗口建設工作卓有成效,但是與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單一窗口通關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差異。當前,我國很多對外貿易企業進入平臺管理申報時,服務器進程緩慢。由于各地的單一窗口信息平臺標準不同。我國單一窗口沒有與相關對外貿易監管部門對接,各地單一窗口數據無法實現共享[3]。
2.對外貿易企業對通關新政策理解程度不夠
跨境電商是近年來對外貿易發展增長最快的業務,為了滿足跨境電商的發展,海關總署出臺了《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對跨境電商活動的進出口通關做出了相關規定。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問題。一些企業認為所有的跨境電商活動都可以享受國家進出口關稅優惠活動,有的企業在開展跨境電商活動時對海關監管方式、申報方式、海關檢驗制度等通關新政策一知半解,無法理解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物流中心企業開展的保稅跨境電子商務活動通關新政策要求。我國從事跨境電子商務活動的都是一些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人缺乏對外貿易以及電子商務相關知識和技術[4]。
3.外貿企業過分依賴通關服務商
海關通關程序以及相關業務的辦理程序比較繁瑣,大部分中小企業無法將人力投入到通關手續的辦理,因此涌現出一大批通關服務商。這些通關服務商的服務范疇已經超越了傳統的進出口通關業務,包括進出口、貨物檢驗、報關、出口退稅、申請進出口貨物等所有外貿業務環節。通關服務商的出現,解決了中小企業在進出口通關辦理業務花費的時間和人力,讓外貿企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人力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但是過分依賴通關服務商,很容易造成企業機密信息的泄露,將增加國家審計部門對外貿業的管理難度[5]。
4.進出口通關監管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
為了促進我國外貿企業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明確要求各個監管對外貿易活動的部門要相互協調,需要商務部門、海關部門、檢疫檢驗部門、財政部門、外匯管理部門等監管單位相互溝通,協調處理好商品進出口報關、出入境檢驗檢疫、進出口退稅、進出口許可證辦理等業務,簡化行政手續,為外貿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各個監管部門沒有將政策法規落實到實處,對外貿易活動監管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協作,導致企業辦理進出口通關遇到很多阻礙[6]。
三、新時期外貿企業進出口通關問題的解決策略
1.建立對外貿易單一窗口通關技術標準
當前我國各地對外貿易單一窗口的信息系統供應商不一樣,導致了單一窗口信息平臺無法有效的兼容,單一窗口信息平臺和進出口通關業務監管部門無法實現共享等問題。海關總署要加強對單一窗口通關技術的研究,制定統一的標準系統,確保平臺的兼容性和開放性。同時,海關部門還要積極與國內其他部門進行協調,實現財政、稅務、外匯等部門的信息共享[7]。
2.外貿企業應重視通關便利信息的獲取
進出口貿易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穩定我國外匯儲備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簡化外貿企業通關手續,加快企業通關手續的辦理速度,防止因為通關手續辦理流程繁瑣,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銷售,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第二,為了降低企業的關稅,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國門,加入國際競爭中,國家取消了企業通關過程中服務費用以及企業在通關過程中的進口付匯單、稅款滯納金以及在通關檢疫檢驗的費用,海關驗收時采用大型集裝箱設備嵌入式檢驗,降低了企業向第三方支付倉儲、轉運、吊裝過程中產生的費用。第三,建立通關信用等級制度。我國與新加坡、韓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建立“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合作制度,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進出口信用管理暫行辦法》,根據企業在進出口通關的出錯率、進出口業務量等數據信息建立信用等級制度[8]。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可以在進出口通關中享有一定的優惠,從而降低海關部門的工作量,加快外貿通關速度。外貿企業要及時關注國家外貿的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從而降低企業通關費用。
3.企業應降低對通關服務商的依賴
通關服務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貿企業的通關時間和成本,但是增加了企業信息泄露的機率。因此,外貿企業一定要引起重視,涉及到企業優秀的商業機密內容,外貿企業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由企業專人負責處理。要了解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對外貿易制度的改革,降低通關成本,從而減少對通關服務商的依賴,讓企業在通關過程中獲得優惠政策[9]。
4.降低外貿企業通關成本
2013年10月我國對AA類實行海關匯總征稅措施,海關匯總征稅改變原來的逐票審核、先稅后放的措施,實施先放后稅、匯總征收的模式。這樣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通關時間,提高了海關通關效率,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為了讓海關匯總征稅措施惠及更多的企業,2015年海關總署將匯總征稅制度在全國進行推廣,一般認證且一年月均納稅次數大于4次的外貿企業享有海關匯總征稅的便利措施。同時,海關總署還出臺了海關匯總征稅操作規程,如果發現企業違反了海關匯總征稅操作規程,在復查的時候發現企業涉稅金額巨大存在征管風險時,海關部門可以取消企業的匯總征稅資格,采用過去的逐票審核、先稅后放的措施[10]。因此,外貿企業必須學習外貿活動相關法律法規,并及時了解國家政策變化,利用優惠政策通關,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基金項目:2016年廣西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東盟自由貿易區背景下北部灣經濟區通關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7KY1449)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素琳.新時期外貿企業進出口通關存在問題及化解辦法[J].對外經貿實務,2016,(3):67-69.
[2]賈振龍.外貿企業進出口通關存在問題及化解辦法[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13):9-9.
[3]李前,黃帥.海關通關一體化后,如何避免無意識違規?[J].進出口經理人,2018,(4):30-31.
[4]黃婧,馮杰恩,劉黎明.信息化提升“區港一體化”模式[J].中國檢驗檢疫,2017,(10):158-160.
[5]李瀟.以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進出口服務模式打造外貿中小企業的“全程管家”———深圳一達通構建全國首家中小企業外貿一站式服務平臺的經驗做法[J].廣東經濟,2017,(13):14-17.
[6]孫康.我國外貿企業應對海關查驗的策略研究[J].經貿實踐,2017,(6):42-44.
作者:陳廣曉 單位: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