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15 09:37: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專業教師在就業指導的優勢,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引言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事關近千萬高校畢業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黨的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1]。國家和各高校始終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保障大學生就業工作的穩定,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組建專業的就業指導教師團隊,開設多樣的就業指導課程,舉辦各級各類招聘會,等等。但是,即使各地政府不斷出臺各項政策措施以招賢納士,高校也都采取“一對一”、“保姆式”服務,畢業生就業情況仍不容樂觀,“最難就業季”等字眼屢見報端。與此同時,“某高校就業率造假”“名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等負面報道也為高校就業工作回應社會期待帶來新挑戰[2]。高校畢業生如何適應市場就業、如何緩解就業壓力等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從國家到學校、從家長到學生都十分關注的焦點、熱點和難點問題[3]。
2大學生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2.1就業人數逐年上升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7年1月2017年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歷史最高的795萬人[4],而2018年已經到達820萬。每年畢業的應屆大學生一方面要面對同屆畢業學生的競爭,另一方面還要與往屆未就業、跳槽再就業人員競爭工作崗位,導致本就嚴峻的就業形勢更加慘烈,應屆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難度逐漸上升,在壓力面前,部分畢業生就業積極性又逐漸下降[5],就業矛盾愈發突出。
2.2就業區域結構不合理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學生就業區域結構不合理。由于我國經濟發達地區主要位于沿海省份以及省會城市,這些區域經濟發達,工資待遇高,就業環境好,發展機遇多,成為全國各地大學生就業首選地,但畢竟這些區域能夠承載的就業人數有限,這樣造成了部分大學生寧愿在發達地區待業也不愿意去其他的城市工作的現象,使得人力資源無法合理分配,造成了大量的浪費;而與此同時,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要想實現產業升級,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但能夠提供的薪資和環境又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期望,致使大量的崗位尋求不到合適的大學生,企業發展受限,形成缺人、少人的惡性循環[6]。
2.3就業觀念不夠理性
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學而優則仕”,考公務員熱仍然是大學生心目中就業的首選,但受制于極低的錄取率,使得每年大量學生錯過就業黃金期,甚至部分大學生一年考不上來年再考,總之就是不就業。二是“白領情結”,現在大學生普遍成長環境條件較好,吃虧能力欠缺,遇到需要經常出差,或是下車間等類型工作,往往自動屏蔽,一律不考慮。三是“工作輕松、工資高、離家近”,這也逐漸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標準,這方面受家長影響較大,當代大學生基本是獨生子女,家長們不希望孩子離自己太遠,更不希望子女干一些“不太體面”的工作,反正以他們的條件也能繼續供養子女,這就使得學生的就業觀不理性,不是所謂的好工作根本不考慮。上述這樣原因都會導致學生就業時不積極、不理性,最終導致就業困難。
3專業教師在參與學生就業指導的優勢
在目前很多高校中,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的絕大部分是政工系列教師如書記、學生輔導員等,專業教師參與很少,而實際上專業教師在就業指導工作上有很多獨特的優勢,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3.1專業優勢,讓學生深入了解本專業
相對于政工教師,專業教師長期置身于本專業、本行業之中,他們不僅具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對本專業認識更全面,對本領域的發展動態了解更及時,對本行業中具體工作崗位的設置及要求更清晰,他們在指導學生就業擇業時,能夠告訴學生什么崗位需要什么樣的技能,什么樣的性格,具有什么發展前景等等,這樣學生在就業時就不會那么迷芒,在公司和崗位的選擇上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尤其是對于一些自身經驗豐富的教師,更是可以為學生現身說法,提高學生的信任度。筆者作為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名專業教師,曾帶過《食品感官鑒定》這門課程,課堂上我給學生介紹了與課程相關的品酒師、品茶師、咖啡師等職業,有些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從而以此為職業目標,課下自己報班考證,找對口單位實習,畢業后不乏從事相關工作的學生,而且這些學生畢業后無論是在公司上班還是自主創業,由于在校時就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一些積累和準備,發展都比較順利。
3.2資源優勢,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專業教師是高校的主力軍,專業教師在本專業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后,往日的同學、朋友、校友、甚至是學生都可能已經成為了單位的領導、專家或骨干,即便是普通員工,也是寶貴的就業資源,他們可以及時提供單位用人信息,進而學校可以邀請用人單位來校招聘畢業生,也可以由老師直接推薦畢業生就業,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求職成功率,這也是目前我校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之一。經專業老師推薦的就業信息,安全可靠,可以避免學生在一些非正規的就業市場、就業網站上求職被騙的可能性。此外,學校每年會舉辦大型校園招聘會,專業教師也會利用自己的資源廣泛邀請企業來校招聘畢業生,為學生的就業牽線搭橋。也正因如此,長年的積累使得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就業基地,畢業生到這些單位工作后大部分都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比如武漢的一家食品企業,2013年從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招聘了4名學生過去就業,工作不到一年,4人中就有2人升為了部門主管,并主動要求筆者推薦應屆畢業生過去,此后幾乎每年本專業都會有2-4名畢業生選擇到該單位就業,充分發揮了校友的“傳幫帶”作用,因此推薦過去的學生工作適應過程往往更愉快、更短暫,并且穩定性高。
3.3時間優勢,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
目前在針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中提出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個性化”指導,也就是我們要根據畢業生的實際情況,比如籍貫、家庭背景、性格、身體條件等等方面綜合考慮,引導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幫助他們分析自己適合在什么區域、什么類型企業、什么崗位去擇業,使他們對自己的職業期望有一個科學的定位,從而減少他們擇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就業成功率[7]。個性化就業指導需要老師結合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性格特長給出針對性的就業指導,這就要求老師對學生有非常全面的了解,這一點對于一人管著上百號人的輔導員而言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對于專業教師尤其是畢業論文指導老師而言可行性則很強。從大一到大四,專業教師或多或少都給學生上過課,帶過實習實訓,還有一些老師指導過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等課外項目,四年級時還會指導他們的畢業論文,因此有相當多的機會接觸認識學生,通過課堂表現、私下接觸,可以了解學生的專業素養、性格特長、就業意向等,在此基礎上,給出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或者推薦到合適的工作單位,就業質量一般都較高,筆者自身有過很多真實案例。比如,一次校園招聘會上,筆者碰到一名學生拿著簡歷在眾多招聘展位前轉悠卻投不出一份簡歷,由于對他的情況比較了解,筆者跟他簡要分析了一下,建議他試一試某單位,后來他被該單位錄取,并且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對于尚未走出校門的學生,他們對于社會中工作單位,工作性質,工作崗位,工作特點甚至自己的就業優勢等并不是很了解,找工作時可能比較盲目,以食品專業為例,家庭經濟壓力比較大的男生做檢測,個性比較內向的學生做生產管理,這些都是不太適合的,合適的工作則可以讓人如魚得水信心倍增,不合適的工作會讓人事倍功半或頻繁跳槽,個性化的針對性指導則可以讓畢業生少走很多彎路,提高其就業成功率,順利完成從大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型。
4提高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積極性的建議
綜上所述,專業教師自身具有很多獨特優勢,若能積極參與到學生就業工作中來,其作用不可小覷。如何調動專業教師參與就業工作的積極性呢?筆者有以下兩點建議:
4.1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兼任就業導師工作
畢業論文是大學最后一份作業,是大四學生在論文指導老師的密切指導下完成的,耗時長,難度大,師生之間接觸的頻次和深度都是其他課程所不能及的,導師對學生的了解深入全面,并且論文的完成與求職就業在時間上剛好同步,非常適合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倘若論文指導老師同時也是學生的就業導師,有義務承擔就業指導工作,則將對學校的就業工作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
4.2建立專業教師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的激勵機制
比如將專業教師就業指導工作折算計入工作量,或將其指導成效納入年終考核體系中,或對參與就業指導工作突出的專業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報酬或榮譽獎勵等。相信只要教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讓更多的專業教師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到就業指導工作中來,那就業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1]劉益迎,王浩.新形勢下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若干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8,35(2):28-31.
[2]楊惠.就業優先戰略背景下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困境與治理[J].教育評論,2018(4):68-71.
[3]黃權標.淺議大學生就業現狀和就業指導機制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209-211.
[4]陳華鋒,賁愛玲.“三位一體”就業指導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評論,2017(10):84-89.
[5]張軼輝,畢亞玲,杜小明,等.“慢就業”成因探析及其應對策略[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8,20(4):103-108.
[6]唐詩潮.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8(16):194-197.
[7]王芹,肖斌.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難點與解決途徑[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6):66-68.137
作者:范露 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