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2-27 09:11: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自然地理信息技術教學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信息技術被引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主要表現在從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的幻燈機、投影到現在的電子計算機、網絡和實驗設備,并且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擴大到微課和電子課堂,等等。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準確掌握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成為高中地理教師重點研究課題。
一、高效課堂下信息技術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興趣引導下的學生,其學習效率遠遠高于普通學生,但是對于高中生來說,只有對地理學科有興趣,才能夠從心底里激發(fā)學習的動力。高中自然地理具有抽象性,強調空間位置、研究地球運動、物質循環(huán)等等,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學生的理解能夠具有差異性,很多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地理學科的知識點,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這就會導致學生的地理成績長期提不上去,影響高中地理的整體學習質量。但是通過信息技術的結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束縛,將高中地理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一方面,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地理課堂。例如,學習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視頻的演示,加強學生對水循環(huán)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理解與記憶,視頻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將抽象的自然界水循環(huán)通過視頻的形式變得具體化,更加易于學生的理解。
2.有利于構建高效地理課堂
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在這樣的條件下,地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采用聲文圖并茂的形式,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幫助高中學生提高地理成績,降低學習難度。教師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點通過課件的形式進行整合,為學生構建生動的地理學習資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上出現很多自然地理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在業(yè)余時間反復學習,對有困惑的地方進行重點標記,方便學生隨時進行暫停,可以不斷進行重復觀看。能夠彌補課堂上的不足,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例如,學習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網絡上優(yōu)秀的視頻資源,地球運動是自然地理中的教學難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下,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視頻的演示可以簡單直接的為學生展示地球自轉公轉的意義以及地理想象,深化學生的認識,提升教學效率。
二、高效課堂下信息技術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方法
1.使用信息技術豐富地理教學的教學手段
現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微課等教學方式和工具進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以教學視頻為主。教師要合理控制視頻的時間長度,將教材的內容進行重新的設計,使教師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拓寬教師的教學手段。例如,學習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氣壓帶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教師只能通過圖示的形式為學生解釋這一特點,但是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在十分鐘內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演示說明,并且動畫的形式不會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知識點。
2.使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自然地理的實踐能力
地理屬于自然學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通過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完成知識的遷移,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地理優(yōu)秀素養(yǎng)。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運用地理知識,就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的重要性,并將所學知識靈活使用,深化對知識的記憶。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夠獲得更高層次的發(fā)展。例如,學習到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中氣候的相關知識點時,學生潛意識認為緯度較高的地區(qū)溫度會比較低,這是一般的規(guī)律。但為什么臺北冬天的氣溫卻比廣州地區(qū)更高呢?學生可以通過微課進行學習,找到答案,因為臺北在冬天受到季風的影響較小,溫度相對更高。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把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實現知識遷移,進而提升學習地理的興趣。
3.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力度
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自然地理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地理優(yōu)秀素養(yǎng)的提升。但是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需要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力度,防止使用的過于頻繁。信息技術的使用,需要堅持適度的原則,教師在日常的課件設計中,要針對自然地理的知識點進行設計,不要過多的追求浮夸的視覺效果。信息技術的使用要與教師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結合,雖然信息技術能夠提升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效率,但是不可否認,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結合,只有將兩者有效融合,才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地理的綜合素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進而在課堂教學時科學的將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有機結合。例如,學習到“地球的自轉偏向力”時,可以對曾經學過的初中地理知識進行復習,中學學習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學習的重點主要在于方向的偏移(北半球水平運動的物體向右偏,南半球水平運動的物體向左偏,赤道上水平運動的物體不發(fā)生偏轉)。對于地球自轉偏向力存在的原因,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師在選擇視頻時,需要注重視頻使用的時間(課前預習、課中講解、課后復習),進而選擇視頻的難度,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降低學習的難度。綜上所述,想要提升高中學生的自然地理學習成績,就需要加強對該學科的重視程度,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地理高效教學課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性,提升學生學習自然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地理優(yōu)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怡平.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青少年日記,2018,(03):36.
[2]楊淑霞.“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2018,(01):116.
[3]王印芳.探討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8,(01):89.
[4]高海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17.
[5]王園園.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技能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弓凱華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