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20 09:03: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保險證券化風險管理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自然災害是無法避免的,無論是旱澇天氣,還是地震、火山等,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增速明顯,但巨災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也在急劇贈漲。如何有效規避巨大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如何合理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積極研究和探索保險風險證券化的合理路徑,建立我國的巨災風險保險補償機制,已經成為巨災風險管理的應有之意。
1利用證券化產品化解巨災風險的緊迫性
巨災風險是比較大的,一旦發生巨災,將出現前所未有的災害和損失。為了有效緩解巨災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亟需要運用科學的方式來應對巨災,有效降低巨災的經濟損失。一般而言,巨災的補償方式主要是政府的無常賑災和救濟。但這種救濟方式的整體能力不高,整體數額也較低,很容易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因此,積極通過證券化產品來化解巨災風險是一條快速且有效的途徑。
1.1巨災損失補償機制比較
補償巨災損失的內生方式主要有國家補償和市場轉移與分攤兩種方式,科學合理、全面有效的巨災損失補償機制應以激勵、效率和公平為目標。相比國家相對固定的補償機制,相比國家補償范圍的局限性,后兩者補償機制往往更加注重效率,也更加注重激勵。因此,可以說這種融入市場機制的補償方式,能夠在激勵方面得到體現,但卻無法體現出公平性。但這恰恰是國家補償機制所具備的特點之一。但縱觀近些年來,我國巨災所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是非常龐大的數量,但國家補償的數額確實相對比較小,兩者之間的差距是一條巨大鴻溝,僅僅依靠國家補償來有效補償巨災損失,顯然是九牛一毛。這種相對比較科學的方式,能夠真正實現風險的轉移,這對淡化政府作為“最后再保險人”的角色,改善了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資本結構,實現保險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資本的有效流動。
1.2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
我國是一個災害頻發的國家,巨災發生的次數更是屢屢可見。為有效降低巨災的風險損失,為有效轉移風險,人們逐步提升了對保險的重視和認知。相比依靠政府來承擔風險,或者獨自承擔風險,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通過保險來分擔風險和降低損失。通過投保等方式,能夠有效降低自身的損失,同時還能夠有效降低自身的經濟損失,進而實現風險的合理轉移,進而實現巨災損失的有效補償。所以,從市場方面的角度來講,人們對于巨災風險的認識逐步提升,人們對于巨災風險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但巨災損失是非常龐大的,在投保數量不斷增加的今天,一旦發生巨災,那么保險公司的壓力也是非常大。因此,積極探索保險公司風險的再轉移機制,能夠有效分擔保險公司的壓力。通過運用風險證券化技術,保險公司可以將超出自身承保能力的風險業務出售給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實踐證明,這種科學的風險轉移方式,能夠有效緩解政府的壓力,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風險共擔和風險轉移。
1.3能夠有效緩解供需之間的矛盾
巨災的經濟損失是非常龐大的,甚至是難以估量的。一旦發生巨災,那么保險公司可能會面臨巨額的賠付,這無論對于哪一家保險公司而言,都是難以承擔的巨壓。因此,很多保險公司為了緩解壓力,為了降低自身的損失,往往在辦理保險的過程中,增加不少的附加險。比如還有不少保險公司在巨災投保的過程中,將一些自然災害作為免除責任,如地震、海嘯等。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關鍵在于這部分保險的額度非常巨大,保險公司無力承擔。比如當發生地震災害時,受災人群也是相對龐大的,若這些人都在同一家保險公司進行投保,那么這家保險公司將可能面臨巨大的賠付壓力,甚至可能會發生破產。當前我國保險市場的整體供給量明顯不足,難以滿足市場的切實需求。為有效提升財務的整體安全與穩定,保險公司亟需要進行風險轉移,并盡可能擴大投保范圍,有效優化投保能力,切實滿足保險市場的需求。在保險市場蓬勃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雖然不斷增加,但保險公司的能力卻明顯不足,保險公司的財務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在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今天,保險公司的承受能力明顯不足,但保險公司卻可以將風險轉移給日益發展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資金是非常雄厚的,資本市場的潛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保險公司優化自身的保障能力,完全可以依托于資本市場來尋求資金支撐,進而滿足保險市場的實際需求。
2保險風險證券化視角的巨災風險管理
保險風險證券化實際上就是將保險公司的風險轉移給證券市場和資本市場,雖然資本市場的資金力量是雄厚的,但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如何有效強化巨災風險管理,真正發揮保險風險證券化的真正效用,這就需要加強巨災風險管理,提升巨災風險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2.1合理劃分政府和保險企業的職責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巨災保險的市場份額是非常龐大的。一些沒有保險和保障能力的保險公司為了分得一杯羹,往往肆意進入保險市場,這本身擾亂了保險市場的經營秩序。因此,加強巨災風險管理,需要率先明確政府和經營企業的權責。一方面,積極構建巨災保險制度,明確保險公司的資質和權限。保險公司在經營巨災保險時,需要依托于制度規劃予以科學審批,有效審核它們的資質,科學明確它們的經營范圍和權限,加強認證管理和資質把控,避免不符合資質的保險公司亂入保險市場;另一方面,加強政府引導,明確政府職責,放寬政策準入,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政府作為保險公司的宏觀指導者,應該加強保險公司的認證,提升保險公司的補貼范圍,加強保險公司的認證管理,積極實施特許經營,明確經營巨災保險所應補貼的項目及比例,享受稅收優惠的范圍與比例等。此外,在保險公司的經營過程中,政府部門還應該明確自身的職責,合理劃分自身的界限,明確自身最后保險人的角色。比如在巨災發生后,應該合理劃分保障機制,明確各自承擔的一部分,做到權責清晰、比例適當、保障有效、全面精準,綜合性提升保險風險的管理水平。
2.2健全資本市場的運作機制
保險風險證券化實際上就是將保險公司的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上,依托于資本市場雄厚的資金,依托于資本市場完善的機制,有效提升風險保障能力。基于此,為真正加強巨災風險管理水平,優化巨災風險管理能力,應該建立健全資本市場的運作機制,確保資本市場高效穩定運行。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還處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相關機制不完善,相關體系不科學,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資本市場的運行質量,同時也影響著保險風險證券化的穩步推進。因此,加強巨災風險管理,提升巨災管控能力,應該建立健全資本市場的運行機制。一方面,積極創新金融產品,不斷優化金融方式,穩步推動資本市場健康、合理、有序運行。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還比較低,金融產品的種類也比較單一,巨災風險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加強巨災風險管理,提升保險保障能力,積極推動保險風險證券化,這就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資本市場運行機制;另一方面,保障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提升資本市場的管控能力,嚴格打擊資本市場上不規范的行為。同時,明確資本市場的主體行為,嚴格監管資本市場不合理行徑,保障信息披露的科學全面與及時有效,綜合性提升資本市場的運行水平。
2.3構建規模化的市場供給體系
保險風險證券化作為我國資本市場上一種全新的投資模式,產品的供給方和需求方亟待通過市場渠道建立交易關系。當前我國巨災風險管理面臨著比較嚴重的挑戰,關鍵在于供需之間缺乏平衡性和科學性。基于此,加強巨災風險管理水平,應該構建規模化的市場供給體系。一方面,在資本市場運行過程中,應該構建一大批投資機構,有效規范資本市場的運行,合理調整資本市場的供求關系,以保障保險風險證券化的穩步推進。同時,加強投資機構的宣傳引導,明確這些投資機構的主體責任,有效提升投資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及市場調節能力。另一方面,合理有效推動保險業和證券業的交流與合作。保險風險證券化是保險風險轉移和分擔的有效途徑,推動保險業和證券業的高度融合,能夠提升保險公司的整體保障能力,能夠有效實現巨災風險的科學管理。
2.4科學創新巨災證券產品
保險風險證券化的科學實施,離不開創新化的巨災證券產品,離不開證券市場的全面創新。基于此,加強巨災風險管理,應該科學創新巨災證券產品,有效提升巨災證券產品的種類。一方面,保險公司可以積極主動投身于資本市場,結合市場需求,結合發展方向,有效創設巨災證券,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險公司對于證券市場,實際上就是一種風險分擔的方式;另一方面,積極借鑒國外經驗,保險公司還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及投保范圍,有效創新巨災證券產品。國外發達國家在發行巨災證券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國保險公司完全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巨災證券的類型和種類,實現保險風險轉移。此外,保險公司在發行巨災證券的過程中,還可以結合投資機構的需求,發行一些符合投資機構的巨災證券。相比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具有較強的風險應對能力,機構投資者具有較完整的信息分析能力,能夠有效規避風險,實現巨災風險管理。
3結語
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為有效降低經濟損失,應該加強巨災風險管理。為提升保險公司的風險防控能力,應該積極推行保險風險證券化,有效對接保險市場和證券市場,綜合性提升巨災風險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子耀.我國巨災風險證券化實施路徑研究——以巨災債券視角[J].經濟視角,2017(1).
[2]段昭.巨災保險證券化研究——以我國地震災害為例[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3]韓霜,李曼曼,鞠亞雙.我國農業巨災風險證券化研究——以巨災債券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3).
作者:柴莎莎 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