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20 08:53: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生命在于運動,生命與體育活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體育運動對于人的健康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教育體制也在不斷的變革和發展。高職體育教學作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結合“生命”的角度來對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和討論如今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熱潮。體育學科存在的主要意義和作用是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精神品質進行鍛煉和培養,從“生命”視域下對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進行分析和探究,有助于發掘體育與生命之間的緊密聯系。生命是人存在根本,也是人們展開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重要前提。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應當充分重視對“生命”意義的強調以及教育,在教學改革中注重對學生生命質量的提高,讓學生通過體育的途徑來豐富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高職體育教師要能夠注重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充分彰顯學生的生命活力,要能夠明確教育的初衷和根本是為了促進人的生命品質的提高。體育學科較之其他科目而言與生命最為貼近,所以在高職體育教學與改革要貼合“生命”的角度。怎樣促使學生的生命價值在體育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幫助其生命健康茁壯成長,是高職體育教育工作需要考慮的重點。
1高職體育教學的生命意義
生命是萬物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對于人類而言生命更是最寶貴的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生命有多層含義及屬性,生命最淺顯的含義便是自然生命,除此之外還包括價值生命以及社會生命兩種內涵。所謂自然生命,簡單的可以概括為生命體存在的狀態;價值生命主要是指生命體在生活中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主要包括了生命存在的趣味、熱情、愛好等多種層次的生存價值;社會生命則主要體現的是生命體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因此,社會生命可以說是自然生命與價值生命兩者的融合,也可以視為是價值生命的拓展和延伸。人類的生命價值無法用簡單的生命概念來加以解釋,它的形成需要由生命體逐步的積累和沉淀才能夠產生。較之其他學科而言,體育是與生命最為貼近的學科,體育教學與生命質量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高職教育中,很多的學科的設置都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或其他能力,為了學生日后的社會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而體育教學則沒有那么多的功利性,其存在的主要意義便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意思與習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增強。面對著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現狀,體育科學的地位和重視程度遠低于其他科目。針對這種現狀,應該結合生命的角度來看待體育學科,充分考慮學生的生命特征,從而逐步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的開展。
2“生命”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在自然生命基礎上缺乏崗位體能以及安全意識的教學
崗位體能簡單的可以概括為人類在日常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其身體素質能夠抵御外界帶來的負擔和壓力,能夠較好的應對來自職業崗位的壓力,勝任自身職務的負擔,從而保障工作質量與效率,保障自身身體與心理健康發展。從生命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國高職體育教學通常會對學生造成相應的負擔,很多學校體育教學的周期比較短暫,而教學任務偏大,通常學生要在有限的學時中學習并掌握較多的體育運動項目和體育技能,還要進行大量的訓練和練習。而高職院校又缺乏對崗位體能訓練的關注與重視,導致崗位體能方面嚴重缺失,學生無法在步入社會之前得到有效的崗位體能訓練。除此之外,體育課程較之其他科目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尤其是在一些訓練項目中具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只有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與習慣,采取合理的運動方式才能夠有效的規避運動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所以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現今高職體育教學中安全教育方面仍存在較大的不足,導致許多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常有意外發生,使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一些學生在受損之后可能不會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不恰當的處理傷口極容易造成更惡劣的損傷。
2.2在精神生命基礎上缺少對職業心理以及挫折的教育
職業心理教育屬于心理教育的范疇,對于人在社會工作中的心態及意識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有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思想來參與社會活動。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應當注重對學生的職業心理教育,從職業、技術等多個方面展開教育活動。結合現今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現狀來看,高職體育教學中關于職業心理教育的層面并不夠重視,大多數心理教育只是浮于表面,缺乏深層次的滲透和實施。結合實踐情況,高職體育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開展職業心理教育的較為稀缺,而心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和不足通常會對學生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甚至會阻礙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除此之外,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中關于挫折教育方面也存在較多的不足,挫折教育通常被淺顯的執行或被直接忽視,大多也是浮于表面的開展挫折教育,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導致很多學生缺乏對挫折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心態不夠好,遇到困難容易退縮或逃避,
2.3在社會生命力層面缺少對服務意識的教育
服務意識簡單的可以理解為生命體在自主意識的驅動下,不受任何利益與壓力的束縛,能夠主動加入到為他人服務的活動中,在活動過程中能夠以自主、主動且熱情的態度服務。結合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對于服務意識層面的教育仍不夠完善,甚至學校和教師都不曾重視過服務意識教育,在體育教學結束后也很難發現學生在服務意識方面有提升或長進。在體育教學中存在為集體服務的事情,很少有學生會主動積極的參與,大多都是由教師分配或者指定才會有人去做。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服務意識的培養,學生更不會有這方面的意識和想法,導致服務意識很難得到提升,學生日后步入社會實踐也很難形成良好的服務意識,不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由此可見,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對于服務意識教育匱乏仍是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3“生命”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策略
3.1體育教學中強化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崗位體能
高職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體育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體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在課堂中滲透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引導學生將體育學習與職業規劃相結合。在體育活動和訓練中,促進學生崗位體能的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特別是遇到一些突發意外時能夠掌握自救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教授學生規避風險與傷害的有效方法。因此,高職體育教學中應當加強對安全教育方面的關注與重視,多增設關于崗位體能方面的教學內容,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結合其未來就業的方向展開針對性教學。舉例來說,針對一些專業與服務有關的學生可以對其進行一些站姿訓練和培訓,這樣有助于他們在未來工作中以飽滿專業的身姿開展工作,更有耐心去應對工作中的問題。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教師可以模擬一些突發狀況或事故,讓學生做出反應和訓練,指導學生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來處理一些常見的意外事故,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安全教育的效果。
3.2將體育生命教育與職業拓展訓練相結合,注重挫折教育
高職體育教育不應當只注重學生體育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培養,更應當關注學生生命教育與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不僅指職業相關的技能和知識,還包括職業規劃和職業素養等多方面內容,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與心態來應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舉例來說,對于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而言,體育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對其進行身體鍛煉,增強其體質健康,還要能夠多組織戶外活動和訓練,對學生的戶外生存能力和協作求生能力進行訓練,讓學生利用有限的條件來共同合作完成一些挑戰和任務。通過這種戶外訓練或情景演練的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體能訓練以及職業素質的提高。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明確體育教學目標,還應當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主動去了解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就業觀以及價值觀。這些也是體育教學團隊、健康以及娛樂性質的體現。教師應當滲透生命式體育教學,這不僅有助于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溝通能力進行鍛煉,養成自信與獨立的習慣,還能夠促進學生客觀的看待自己,善于發現自身不足與缺陷,并努力反省和改進,從而提升學生的生命意識與素養。
3.3幫助學生樹立服務意識,提高生命價值
高職院校是社會人才培養重要渠道,其主要職責是為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培養技術型專業人才,所以在培養過程中要能夠注重對學生的服務意識與能力的強化。服務意識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舉例來說,在體育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一些搬運體育器材或場地布置和打掃等工作,可以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承擔這些工作,從而對學生的服務意識與能力進行鍛煉,讓學生體會到服務他人的滿足與樂趣。教師還可通過角色扮演的模式營造特定的情境或者借助游戲方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或情境模擬中形成自覺服務意識以及團結協作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會有互幫互助以及服務他人的環節,還要遵循特定的要求和規定,幫助其養成遵守崗位職責與規范的習慣,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意識與習慣,以便更好的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活,在體育活動中促進生命價值的提升。
4結語
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也在不斷創新與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理念顯然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肯定和認可,體育改革也取得了較多的成果。然而,體育教學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與缺陷。本文簡要對高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生命”視域下對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進行探究與分析,以期對促進高職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駱映.論體育教學中的“生命體驗”及其意義[J].體育與科學,2007(4).
[2]童錦,縱艷芳.“生命”視域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10(1).
[3]丁有鵬.“生命”視域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5(4).
[4]吳憶秋“生命”視域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策略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2).
作者:廖志凡 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