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12 08:45: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內部審計發展思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云計算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展,加之與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相融合,各種數據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大數據也影響著內部審計的發展。它是一門隨著時展的學科,對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內審工作與以前的傳統方式相比有著極大的不同。當前的社會環境充滿了創新和復雜性,這就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提出了諸多挑戰。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大數據審計的變革成為了可能。接下來審計工作的重點就是進一步的推廣和深入大數據在審計中的應用。在當今社會,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受益于大數據時效性這個特點,這對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一、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對內部審計的信息化重視度不高
雖然大數據時代離我們并不遙遠,但是企業卻并沒有重視審計信息化的建設,也還沒有完全認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大多數企業縱然完成了會計電算化這一過程,卻只是將其用作簡化會計核算的一項輔助工具,沒有發揮財務軟件的潛在用處。因為企業沒有意識到內審的重要性,所以只是對數據進行簡單收集、處理的過程。而且收集的信息也僅僅是來自企業的財務數據,因此企業現有的數據庫數量在規模上和性質上都離大數據時代企業的發展需求十分遙遠,企業想做也沒有辦法做到審計信息化的建設工作。
(二)內部審計對象缺少信息化
對審計對象的有關要素進行內容的分析、總結和歸納是傳統審計模式開展工作的方法,沒有辦法發現數據之間潛在的聯系,也不能窺探到問題的本質。雖然企業也開始重視審計信息化的建設,但是在審計的全過程中信息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很多工作仍然用的是傳統的手工方式進行的,企業沒有一個能夠整理分析數據的平臺,且收集到數據的來源也十分局限,數量也不夠,所以不能有效的提升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發現識別到企業存在的問題。同時,企業在開發軟件或者引進外來財務軟件時,沒有能夠有效地根據自身的狀況進行設計,導致軟件并不能完全的應用到企業中去,而且更新速度也不夠快。
(三)內審隊伍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需要
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特征是數據和信息,這對組織內的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內部的審計人員普遍面臨著晉身、薪酬等方面的問題和工作不受重視的狀況,導致許多人才流失,企業內部審計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而且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下,內部審計這項工作更多是強調要不斷積累財務方面有關知識,不太關注對于員工在數據化、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能力,這也脫了企業的后腿,讓內部審計信息化這塊成為企業的一塊短板,使得內部審計工作無法買入大數據時代的大門。這就要求企業要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給與審計部門更多的資源傾斜,這樣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而且企業不僅要找會財務知識的,還要找通曉財務和信息化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但是現在企業仍然以傳統的抽樣方式進行內部審計得到工作,審計隊伍中缺少懂得數據統計和處理的IT人員。
(四)內部數據泄露風險較大
在大數據這個背景之下,內部審計的數據數量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但很多企業卻不能夠迅速地識別各種安全風險和漏洞,內部信息的監察控制系統十分薄弱。在傳統的內審中,大多是紙質數據,員工難以對數據進行更改變換,比較安全。現在由于企業信息系統監控能力太差,對其全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許多弄虛作假的事件,這樣數據的安全性就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證,審計證據的可靠性也受到不小的影響。再加上大量的數據匯集和存儲,給動態數據的安全監督控制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是,企業信息安全保護方式中更新升級業務的速度跟不上數據量的非線性增長,進一步加深了數據泄露的風險。這就給企業管理人員敲響了警鐘,給他們在數據安全性這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數據時代下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建議
(一)建立能夠處理大數據的平臺
海量的數據給企業來準確性的同時也給內部審計的處理系統造成了巨大的挑戰。因此,企業要想更好的利用大數據這個技術就必須要在企業內部建立數據分析平臺。平臺需要具有及時獲取、有效管理、全面共享各種信息資源的功能,這樣就會使得這個平臺成為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重要輔助工具。通過這個平臺就可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并且可以對有關的審計信息和數據進行追蹤。若企業在審計過程中出現了某些問題時,則能及時的追查并且找到問題的源頭,減少了核算的時間。此外,企業對數據分析平臺硬件和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設也要注重,讓硬件設備的可以正常的運行,不被病毒入侵。
(二)改善內部審計的管理模式
企業要想讓大數據這項技術能夠進入到內部審計中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審計管理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模式,新的內審模式要從單向審計變成全面性的審計,突出審計的同步性、時效性和協同性,并結合現場審計和非現場智能化審計,使得高度信息化的技術能夠提升企業內部審計的執行能力。此外,大數據技術的加入讓內部審計管理變得更加信息化,增強了審計的延伸性和縱深性,內部審計工作日益規范,有力地促進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審計信息化使數據資源的分配變得更加高效和妥當,提升了數據的處理效率,最終促進了管理質量的提升。
(三)改進企業內部審計的分析方法
企業傳統的內部審計由于受到了時間和審計人員的限制,大多是以抽樣的方式進行的。審計的質量往往與樣本量的選取息息相關,有時誤差較大,并且選取的也多是財務數據,數據會有片面和單一的情況,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的深廣度都不足。因此,企業應當要完善內部審計的方法,將企業數據的處理方式向著整體、關聯分析進行轉變,使其朝著更加系統和全面的方向發展。企業也要建立自己的數據庫,應用數據挖掘的技術,這樣就可以將各個部門的數據整合起來進行審查,打破部門之間存在的隔閡,對企業的數據進行更加全面的深層次的剖析,也方便找到數據之間潛在的聯系,從而能夠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同時,有了大數據這項工具,審計人員就可以對企業的業務進行實時監督和控制,對可能發生的業務進行可行性的分析,從而讓內部審計真正的能夠為企業管理的決策做出貢獻。
(四)培養出能夠適應大數據時展需求的審計師
在大數據時代下,能否處理大量的企業財務數據將會成為評判內部審計人員好壞的一項重要標準,因此企業需要培養具有數據發掘和信息技術創新運用能力的數據分析師,能夠熟練的操作業務和擅長解剖分析數據的專業人才,同樣的,還需要具備互聯網、物聯網、數據庫等方面知識的人員。在這一需求下就要求企業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小組人員架構的多元化。人力資源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專業的人才將會使企業能夠提高自身內部審計的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能夠培育出適應大數據時代需求的內部審計師是非常重要的,審計人員專業能力的好壞對企業審計工作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人才的培養要從專業能力和道德修養這兩個方面進行培養。在專業能力方面,企業應當定期安排有關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講座,還要對審計人員開展專業的培訓,并定期考核,對考試優秀的員工給予適當的獎勵;在道德培養方面,企業應設立榜樣來提升企業職工的職業道德水平。同時,公司必須認真吸收和引進與內部審計相關復合型人才,不斷為公司內部審計團隊注入新鮮血液。
三、結語
大數據時代離我們不算遙遠,它給我們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造成了許多的困難,這就要求企業迎難而上接受挑戰,學會利用大數據這項技術,將其運用到企業的內部審計中,協助內部審計人員開展高效的審計工作,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壁壘,讓數據能夠被整合到一起,這也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著深遠的意義。雖然現在大數據技術還沒有完全融入到內部審計中,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內部審計的質量會越來越好,也會促進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若文.大數據環境下的內部審計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6.
[2]焦鈺,管亞梅.云計算環境下地云審計系統設計與風險控制[J].財務與金融,2017/
[3]李康平.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化審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
作者簡介:嚴剛(1986-),男,河南信陽,碩士研究生,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為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師慧,陜西省信用再擔保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