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30 09:19: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許多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受到了巨大的挑戰,而計算機作為時代的領軍專業,其所受到的沖擊和影響不容小覷。這其中,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育體系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以往的教學體系中,許多教師會將課堂作為傳授知識的地方,但新的時代要求新的教學水平,單純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課程設置已經不能趕上社會的發展速度,況且許多院校的專業教材還存在陳舊、落后等問題,更影響了學生吸收新知識的效率。因此,改革高職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體系刻不容緩。在本文中,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具體案例,提出了五種革新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方法,以期為更多的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
1更新內容,調整專業課程
計算機是一門更新速度快、內容繁雜的學科,其專業知識與社會的發展和互聯網的進步息息相關。但在以前的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中,內容的更新并不是一件得到學校和教師重視的事情。他們認為,計算機的更迭速度太快,所以課程的教學無法追上時代的步伐,因此他們只在教學過程中教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而沒有將內容的更新放在重要的位置。其實不然,計算機本身就離不開互聯網,所以對于“更新內容有難度”這一問題,完全可以依靠互聯網來解決。眾所周知,書籍的更新速度不是很快,所以如果每一個學期都給學生換上最新版本的教科書,這并不現實。原因有兩點:一是書籍的版本并不容易更新,它需要出版商、作者、發行商等多方的配合;二是成本太高,一本教科書雖然不貴,但每個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都去換最新版本的教科書,不僅增加了學校的運轉困難,還增添了學生的負擔。因此,為了更新專業知識,教師可以使用互聯網手段。如今流行的多媒體設備,高效課堂都是有效的更新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手段,而且操作簡便、成本低,教師可以隨時隨地使用這種方法向同學們傳授新的內容。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骨架,連通了學生的理論與知識,所以各大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及時更新知識內容,調整專業課程的方向,使它更加務實和創新。
2改革結構,使課程體系更靈活
長期以來,課程作為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受到了各大院校的嚴格把控。不只是課程表的設置,還包括各門課程的教學頻率、考察方式等。但這樣嚴格、死板的課程結構,不僅不能使學生積極學習、廣泛參與,還會影響他們思維的活躍性,使他們的思考方式逐漸僵化。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參與課堂、積極學習,高職院校必須改革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使其更靈活、更創新。在具體的改革過程中,應當主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應當根據每門課程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從而使學生能夠充分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成為高素質人才。二是科學的課程設置。設置課程除了考慮學生的注意力等,還要考慮他們的學習狀態和吸收水平。例如,像“計算機應用基礎”這樣的基礎類學科就應當放在課程前期,而像“編程語言”“軟件應用”這些課程應當放在課程的后期,配合學生的學習狀態,使他們更容易吸收知識。三是及時調整課程。互聯網時代下,信息五花八門,市場瞬息萬變,各種事物都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各大院校應當根據社會的變化,積極調整課程的設置,而不是故步自封,使課程設置變得陳舊、落后。改革結構,不僅是為了追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更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成為專業的高素質人才。
3加強實踐,使課程設置更科學
不僅是計算機,目前現存的許多專業課程設置都具有“頭重腳輕”的毛病。各大院校中有關理論性的課程非常多,而有關實踐的課程卻寥寥無幾。許多院校將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付諸于社會,付諸于各大實習公司,只將傳授計算機專業的理論知識作為學校的任務。這樣的做法不僅扼殺了學生培養實踐能力的機會,更使學生產生“理論為主,實踐不重要”的想法,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只關注理論的提升,而不去動手實踐。理論是實踐的基礎,但沒有實踐的理論只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實際作用。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他們擁有在社會上立足的本領,學校不能只寄希望于社會、公司,而要從源頭出發,徹底解決學生實踐機會少、實踐能力差的問題,使他們成為理論與實踐雙方面優秀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具體的解決方向應當注意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增加實踐類課程。例如,軟件應用類的課程,使學生在專業的指導下獨立完成一個個問題,從而在挑戰中強化自身的實踐水平。二是增加實踐機會。對于計算機這樣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學校應當盡量向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比如與各大公司合作進行培訓、安排互聯網公司到學校招聘實習生等,從實習、就業等多方面來為學生創造機會,使他們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4突破限制,完善學科交叉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門學科之間的邊界開始相互融合,“互聯網+”這一概念也成為如今的流行,而計算機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成為社會和院校關注的重點。在以往的教學環境中,每門學科為了保持自身知識的專業性,維護自身的專業邊界,常常將與其他學科作區分和劃清界限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但隨著網絡的發達,學科與學科之間開始出現互相融合、互相交流的現象。例如,心理學和社會學融合后產生社會心理學,新聞學和傳播學融合后產生新聞傳播學,圖書館學和信息學融合后產生圖書情報學……每一門學科的知識似乎都開始與其他學科產生關聯,并能給學界帶來新的體驗和新的方向。因此,計算機專業作為一門“萬金油”學科,更不應該故步自封,與其他學科劃清界限,而應當注重學科的交叉教育,突破以往的專業限制,從而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可能。比如,現在流行的共享單車、電子商務、3D打印等,都是技術與理論結合、計算機與其他學科交叉所帶來的結果,這說明學科之間的交叉不僅不會破壞它們的專業性,還會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創新性,或者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或者加快社會前進的步伐,都是學科交叉帶來的好處。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計算機專業也應當加入其他學科的專業內容,使學生能吸收到多方面、多角度的知識。
5提高教師素質,為專業教育打好基礎
對學生來說,高職院校應當提供靈活、創新的課程設置;而對教師來說,素質教育也必不可少。科技的進步給每個人都帶來了挑戰,不只是學生應當積極更新自身的知識,老師也應該以身作則,將“終身學習”作為自身的準則。只有老師的教學知識、職業素質全面提高,才能影響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從而認真地對待學習這件事情。為了提高教師的素質,各大院校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科學的管理。教師除了是教書育人的教育者,也是一份光輝的職業,所以為了激發教師們努力向上、終身學習、提升自我的精神,必須為他們配置科學的管理制度,讓他們在自由的環境下研究學術、在輕松的狀態下教授課程、在合理的制度下提升自我。在此期間,教師的教學、科研成果都應當記錄在案,并根據教師們的完成情況給予一定的獎勵和懲罰,以此激勵他們的教學和研究。二是完善的培訓。除了教師個人的努力,學校也應當為他們配備完善的培訓體系,使他們掌握最新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從而將這些知識傳授于學生。在培訓期間,無論是到場還是缺席,培訓中期還是培訓完成,都應當進行記錄,從而使培訓的成果更加有效。三是引進先進的人才。計算機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其與社會接觸和理論更迭的程度很大,所以為了活躍學校的教學體系,必須向院校內注入新鮮的血液。
6結語
互聯網的發展使各大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的缺陷逐漸顯現出來:內容陳舊、結構僵化、教學方式死板等,影響了計算機專業前進的步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和具體案例,提出了五種改革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策略:更新內容,調整專業課程;改革結構,使課程體系更靈活;加強實踐,使課程設置更科學;突破限制,完善學科交叉教育;提高教師素質,為專業教育打好基礎。從多方面改革計算機的專業課程設置,以期為學生創造一個靈活、創新的學習基礎,從而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并使他們在各種學科的交流中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陽暉.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
[2]陳英,付麟.“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10).
[3]劉立靜.“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7(4).
作者:劉金蓮 單位: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