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29 09:13: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綠色交通規劃方法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建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隨之帶來的資源消耗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環境承載力不斷降低的情況下,我國人民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逐漸提高,這就給我國交通規劃的發展帶來一定挑戰。同時,交通運輸是一個具有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大、資源消耗量較多、環境污染源較多等問題的基礎性產業,在支撐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時,也造成了與我國城市環境和資源的沖突,極大制約了我國社會經濟和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此外,相比較一些發達的西方國家,我國交通運輸的綠色化水平相對較低,如何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了我國當前的重要研究課題。因此,有必要對綠色交通體系的內涵進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夠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綠色交通規劃的順利實施,為我國社會經濟和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綠色交通體系的內涵
1.1綠色交通的基本理念
在進行綠色交通規劃的時候,整個過程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僅要滿足我國人民的出行需求,也要實現低公害、高效率、景觀優美、建設安全及有利于環境保護等各項目標[1]。同時,為確保城市交通系統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也要以公共交通作為主導,以提高交通效率、凈化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傳統風貌、保護城市歷史文化及推動城市建設與交通協調發展為目的,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技術和方法營造出良好的城市交通環境,為我國人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環境,有效促進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
1.2綠色交通的具體指標
為實現高效、和諧的交通建設目標,需要積極鼓勵城市居民選擇公交車出行,不斷降低機動車的日常出行比例。當車輛經過城區的交叉路口時,應確保車輛的等待時間在2個信號之內,遵循連續性和舒適性原則對城市步行道路進行科學布局。同時,為實現環保、低碳的交通建設目標,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獨立的城區主通道,對其使用時間也要合理設計,科學控制污染問題較嚴重的車輛出行時間和路段,不斷提高對清潔型能源車輛的使用率,使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應合理設置公交線網,確保各個公交路線的換乘距離在200m以內,盡可能減少車輛換乘的時間,對于人流量較大的交通區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立始末站,對于交通環境過于復雜、交通流量較大的交叉路口要進行渠化設計,有效實現機非分離、人車分離的交通建設目的,使城市交通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1.3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定位交通運輸體系
為我國人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環境,使人和物之間的移動更加便捷,是我國城市交通規劃的優秀目的,是我國城市建設發展的基本要求,整個交通規劃過程都要嚴格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交通運輸體系進行準確定位,使交通規劃更加符合我國人民的出行需求[2]。對于交通線路的設置、交通設施的建設、交通工具的選擇、交通管理的措施等各方面都要體現出較好的“以人為本”思想,實現低公害、高效率、建設安全及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城市交通系統??傊?,在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過程中,對“以人為本”理念的運用,是構建可持續發展交通體系的重要因素,是我國綠色交通規劃中要充分考慮到的關鍵內容。
2可持續理念下綠色交通規劃的改進措施
2.1交通需求與供給的關系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運用過程中,需要將質量、公平、質量及發展作為基本原則,在保護自然資源、提供服務的條件下,實現最大化的經濟利益,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支持。而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交通發展效率及資源環境代價的協調發展,且轉變觀念是實現交通發展效率的重要前提,不能僅僅依靠增加投入成本提高交通效率,而是要注重從數量擴張到運行品質上的提升[3]。其中社會經濟發展是我國交通發展的主要目標,資源環境的代價是實現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而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就是發展方式的轉變、資源環境代價的減少,繼而促進社會、經濟、環境、資源和交通的和諧發展。一般交通運輸系統可以區分為交通需求、交通供給及相關制度框架等幾個部分,交通需求主要就是根據社會經濟活動等多種因素決定的;交通供給是基于相關制度框架,由交通系統供給的;而相關制度框架發揮著對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給進行調節的功能[4]。為確保城市交通系統能夠實現供給平衡的目標,交通需求在交通供給的能力方面體現出一定的決定性作用和關系,可以根據交通需求對交通運輸供給、交通運輸裝備及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進行有效確定。但是這也會造成各種交通方式的自發式增長,無法保證交通結構的綠色化程度,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交通供給問題。因此,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也要認識到管理手段對交通需求結構的調整和控制,通過科學的管理辦法對交通需求與供給關系進行有效控制,使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得以順利實現。
2.2綠色交通規劃的流程
對交通結構進行合理優化,是促進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能夠有效實現不同運輸方式的協調發展,使交通規劃方法更加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5]。改進之后的交通規劃流程如下所示:①對交通分析進行劃分,做好交通生成和吸引量的預測,做好交通分布的預測,結合通道的劃分情況得出各個通道特征年的運輸量,繼而對各個通道特征年的運輸需求能力進行有效確定。②根據交通路段所在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對資源環境的承載力進行科學分析和預測,在此基礎上對各個運輸通道的交通結構發展目標進行合理確定,之后將其作為基礎得出通道方式的劃分,對各個通道內不同方式的需求能力進行有效確定。③將各個通道內不同方式的需求能力作為主要依據,根據通道內各個路徑建設環境的約束要求進行科學的交通配置。④設定路阻函數,在針對各個交通路徑的政策、技術和費率參數進行調整之后,對交通進行合理分配,確定各個通道特征年的各個路徑需求能力。⑤在交通分配之后,對通道內的各方式是否滿足發展要求進行判斷,若是不符合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目標,就需要重新回到第四步驟,反之可以進入下一步驟。⑥對交通規劃方案進行有效的生態評價,若是不符合要求就要重回第三步驟,反之可以確定交通規劃方案的結束,將其作為交通運輸建設的主要依據。
3結語
綜上所述,為滿足可持續理念下的綠色交通規劃,必須要對交通需求與交通供給的關系進行有效調整和控制,促進交通需求、交通供給及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科學改進綠色交通規劃的流程,使綠色交通規劃的各項要求得到有效滿足,為我國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支撐。
參考文獻:
[1]劉瑞瑞.城市“綠色交通”規劃理論及其實施措施探究[J].藝術教育,2017(Z6):213-214.
[2]王明華.基于綠色交通的城市交通規劃方法改進[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7,40(2):209,211.
[3]賈軍委.城市綠色交通規劃理論與實施措施[J].科技傳播,2016,8(19):169-170.
[4]胡興華,黃偉宏,章玉.可持續理念下綠色交通規劃方法研究[J].綜合運輸,2016,38(6):35-39.
[5]歐陽吉祥.城市綠色交通規劃的研究及發展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5(49):274-275.
作者:王俊艷 單位:秦皇島市公路工程定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