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21 09:05: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程度不斷深化,世界經濟環境已逐步成為影響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國有企業所面臨經營風險的加劇要求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發揮出更為有效的作用。我國國有企業依舊處在改革過程中,企業內部控制仍不完善,這就導致了國有企業內部國有資產流失、風險預判能力弱、企業內部管理層官僚主義盛行等問題頻繁發生,改善國有企業管理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本文對國有企業的發展現狀,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希望對今后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與發展提供借鑒。
一、內部控制概述
(一)內部控制定義
內部控制,是指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提高其經營效率,充分有效地獲取并使用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的管理目標,而在內部實施組織管理、計劃管理和程序管理,是促使各個經營環節充分發揮其相互制約、相互協調作用的管理方法,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管理的基本職能之一。2008年6月,我國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和保監會五部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該體系將內部控制定義為:“以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為主體,以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為目標,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
(二)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內部控制包含五個方面: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其中控制環境是基礎、風險評估是依據、控制活動是手段、信息與溝通是載體、監控是保證。
1.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內部環境組成要素的基礎,一個組織的控制環境受組織歷史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包含治理環境和管理環境,對設立、增強或者減弱程序、政策和效率產生重大影響。主要包括:組織機構、權責分配、治理結構、人力資源實務、企業文化與溝通等要素。
2.風險評估
風險管理的流程包括信息收集、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四個階段。組織需要首先明確風險監控目標,對可能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原因進行識別、分析,并制定必要的解決方案。使企業風險應對角色由被動應變者轉為主動思變者,找出風險控制點,建立完善的風險應對管理體系,在風險發生前就對其進行遏制。
3.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幫助管理階層確保指令能被執行的政策和程序,是內部控制體系中最具體和最重要的方面。企業的各階層、各職能均有不同的控制活動。所采取的措施一般體現在授權審批、財產保護、會計系統以及不相容的職務分離等方面。控制活動的靈活性決定了由于各類企業性質及規模的不同,控制類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以適應企業的特殊性。
4.信息與溝通
信息與溝通主要作用在于通過建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及時、準確、完整地將收集到有效的各類信息,能夠在組織內各階層之間有效傳遞并使用,從而保證內部控制有效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信息主要分為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都有可能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執行產生影響。
5.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主要是通過監督和檢查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和完善的情況,對內部控制的設立、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的過程,以賬目間的彼此核對為主要內容,以職務及崗位分離為手段,以查錯防弊為目的一種控制機制。其主要作用在于及時發現內部控制體系中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完善。在企業中,一般由內部審計機構或者相關機構履行內部監督職能。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控制環境不完善
建國初期,我國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要求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向聽從國家的指示,政府管理色彩濃郁。經濟制度改革后,國有企業并未徹底執行國家關于政企分離的要求,國有企業管理獨立性較差。高層管理人員觀念陳舊,國有企業依賴于政府管理,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管理方法逐步變得不合時宜。國有企業因其特殊的經濟地位,政府通常對經營不善的企業采取的保護機制,使企業的發展環境較為安逸,國有企業管理者危機意識的缺乏加重了這種現象的影響。其次,國有企業組織機構設置不當,內部機構冗余,人員配置不合理,多有出現一崗多人或重復操作的現象。
(二)風險管理薄弱
風險一般可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在企業經營環境變化多樣的條件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變得日益復雜。然而,國有企業因為自然資源、企業規模或者其他原因,通常會達到壟斷規模,眾所周知,壟斷企業的獲利能力和獲利速度遠遠高于普通企業。此外,國有企業因其特殊的經濟支柱地位,政府對經濟利潤負增長甚至虧損的國有企業采取保護機制,使國有企業的發展環境較為安逸,危機意識的缺乏最終造成國有企業風險管理薄弱。我國諸多企業并沒有建立相應的風險應對體系來應對一些比較重大、特殊的業務風險。對于某些風險應急能力較弱的企業來說,風險處理不當很有可能造成企業重大損失甚至導致企業內部面臨重組的局面。
(三)信息與溝通效率較低
國有企業由于其龐大的管理幅度和復雜的管理層次,部門與部門間缺少聯系。國有企業在逐漸擴展業務范圍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信息傳遞鏈。這兩個是增加了保持信息與溝通及時性和有效性難度的主要原因,從而破壞了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其次,每個人都會若有若無地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當基層人員想要向高層管理者匯報情況時,必須要經過基層人員的直接上級管理者,而基層人員的直接管理者會過濾掉對自己不利的信息,即信息傳遞中發生的層層篩選,使得高層管理者獲得的消息并沒有較大的實用性。結果就是,信息與溝通成效的不足,造成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按照計劃實施。
三、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完善對策
(一)完善信息流通渠道
第一、國有企業機構龐大、管理層次較多,企業需要拓寬信息流通渠道來保證信息溝通中的順暢,具體表現在:增加信息傳遞媒介(口頭傳遞、下發文件、公告欄通知等);縮短信息傳遞流程,企業要善用法約爾跳板———允許員工越級報告;企業內部非正式組織的在信息溝通中是可以降低溝通成本,是提高企業溝通效率的重要組織,因此企業要善用非正式組織來傳遞企業信息。第二、要將企業內部橫向溝通與縱向溝通相結合,信息由上、下級傳達的效果與同級間傳遞效果并不相同,上級向下級傳遞更具有可信度,使信息接收者更能保持信息的完整性;而同級間傳遞少了命令的成分,使信息接收者更易接受,信息的傳遞更具可接受性。所以,國有企業需要促進縱向聯系同時確保橫向聯系。
(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國有企業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主要體現在人才的引進與留用,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組織目標,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計劃,設置準確的人員配置。第一、國有企業選拔優秀管理者時,應向全社會招聘信息,而不是拘泥于企業內部人員。只有通過擴大招聘范圍,才更有可能招聘到有能力并且有良好職業操守的優秀管理人才。其次,企業內部普通員工的招聘也必須采用公平、公正面向全社會范圍內的招聘,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提高國有企業內部活力,從而提高企業工作效率。第二、在招聘到符合企業發展的人員后,員工能否充分發揮工作效率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國有企業需要采取合理的激勵機制,理想的激勵機制要求企業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物質激勵方面,企業應當設立以業績為導向的分級制薪酬管理體制,對業績出色的員工給予更高的工資報酬。
(三)塑造完善企業文化
首先,企業文化是企業使命、經營理念和方向目標的體現,它對組織內部員工的行為產生約束性影響。國有企業首先需要創造一種與企業特點相契合的企業文化,真正挖掘企業內部所表現出的優秀價值觀,結合優秀價值觀形成不同于規章制度又具有約束性的獨特文化。其次,管理者要想企業文化發揮應有的效果,應當將企業文化所傳遞的內涵傳播于整個組織內部,使企業內部員工對企業文化做到真正認知與接受,增強企業內員工的個人責任感以及對企業的歸屬感,使整個企業內部凝聚成一種無形的合力。再次,國有企業可以在全社會范圍內發揚品牌文化,提升企業影響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具體可以通過外部招聘來增加公眾對企業文化的認知,企業需要多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中,樹立企業敢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形象,增強社會公眾對企業形象的認同。
四、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內部控制現狀、問題及對策
(一)內部控制現狀
中石油昆侖燃氣公司(以下簡稱昆侖燃氣)為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編制并向各個分公司分發《企業內部控制手冊》,以下就內部控制的五個內容為出發點來觀察昆侖燃氣內部控制現狀。
1.控制環境
昆侖燃氣通過對本企業的業務進行分類,共有儲運設施建設、油氣銷售、工程設計、工程建設、裝備制造、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資本運營、物資管理、信息管理、合同與糾紛管理、發展規劃、經營計劃、運營監控、質量節能16個業務類型。公司針對16個業務類型,設立了權限指引表。以下就油氣銷售為觀察點來說明該組織的權責分配問題。通過表格觀察得到,各類業務類型中的細致業務也有不同的部門來負責,由集團公司規定各部門職責范圍,部門經理負責本部門的主要業務。當涉及到企業全局性問題時,又由分公司總經理決策。既保證了各個部門的業務處理的相互獨立,又處在彼此聯系的系統中。
2.風險評估
通過編制業務流程目錄、風險數據庫以及制度索引,每項業務被劃分為五級,其中基本業務流程末級流程共計213個,重要業務流程目錄末級流程141個,關鍵控制點263個。較為細致的風險數據庫,為企業的風險預估與處理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
3.控制活動
根據企業編制的內部控制手冊,昆侖燃氣針對各個部門操作的具體業務,編制業務流程圖,并針對每種不同的情況進行具體的規范,同時估計每個步驟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并與風險評估中的處理措施相結合。
4.信息與流通
昆侖燃氣設計信息流匯總表、業務活動與應用系統索引目錄等有關信息與溝通的匯總表和索引表,旨在對組織中各部門的信息流向進行指引以及指導信息處理步驟,同時依據集團制度規范,編制有關信息與溝通的制度索引。通過對財務部門的信息流匯總表的分析,企業對于有關財務的內部信息與外部信息內容、來源、處理方式、傳播載體已經下一步的去向都有詳細的指示,避免了信息流通中的盲目性,節省了時間成本,提高了企業信息溝通的效率。5.監督監督包括持續監督、獨立評估和缺陷報告等。公司應以影響企業全局的決策和程序和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風險和事件為要點,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實施監督。昆侖燃氣針對持續監督、獨立檢查和權限明確三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制度索引與明確的文件編號,來保證監督過程中操作的嚴格性。
(二)昆侖燃氣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形式重于實質
昆侖燃氣公司作為中石油的下屬分支機構,為了迎合集團總公司的上市計劃,照搬COSO內部控制框架來建立本公司的框架制度,未與企業具體情況結合,包括文化氛圍、發展規模和環境背景的不同。昆侖燃氣只是想要建立內部控制體制,并未真正重視內部控制機制。這種生硬地將薩班斯法案框架嵌套至本企業的做法,既造成資金的大量浪費又犧牲了部分執行效率,最終結果就是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未達到預期目標而又消耗了不必要的成本。
2.控制與效率關系處理不當
如何在保證內部控制效果的同時又使工作效率最大化是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一大挑戰,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被檢查時和日常工作兩方面。昆侖燃氣為了迎接檢查,會在短時間內進行準備工作來應付企業檢查人員,付出了較多的人力、物力資本,外部審計固然在短期內提升了管理水平,但付出了一定的效率成本。企業內部門往往為了應付檢查保證工作的無誤性,往往會對一項工作進行重復操作,增加了工作量的同時也影響了日常工作。
3.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不合理
人力資源作為一種能為企業帶來正向增長的資源,逐步成為企業發展的優秀競爭力。目前,昆侖燃氣公司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依舊滯后,在人才招聘、選拔、培訓等方面難以做到任人唯賢、公平公正。企業缺乏完善的人員招聘和選拔制度、缺乏公平的績效考核機制、缺乏富有成效的激勵體系,這就導致員工在所在崗位并未充分發揮作用,影響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較大程度上削弱了內部控制的執行能力。
(三)昆侖燃氣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1.建立與企業文化相符的內部控制制度
要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必須將內部控制體系與企業本身的背景結合。企業文化促進內部控制的發揮,而內部控制又有深化企業文化的作用。昆侖燃氣在建設內部控制的時候應將內部控制目標與企業實際相結合,包括企業所依托的文化環境和經濟環境,例如,北京分公司雖然與西藏分公司本質并無差別,但是由于經濟活力和宗教背景的不同,并不能夠采取同一種內部控制制度。所以昆侖燃氣需要建立出適應自身特點的內部控制體系。
2.效率與控制相結合
昆侖燃氣要想平衡好效率與控制的問題,必須實施更高層次的集約化管理,既保證員工的日常工作又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這就要求企業對目前各個崗位中不必要重復的工作進行削減,減輕各崗位的工作量,提高工作質量和內部控制有效性。例如,用網上審批來取代手工審批,既增加了正確性又減輕了員工的工作量,而且能夠將內部控制體系與日常工作進行有效的融合。其次,就是需要在日常過程中就重視起工作的質量以及工作流程標準化。
3.建立系統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計劃
要建立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需要建立公開、公平的人力資源招聘環節,一般要求企業制定職務說明書,之后依據職務說明書,將需要招聘人員的崗位向全社會公布,然后采取適合企業的招聘方式,最后將招聘結果向內部與外部公示。其次建立以業績導向為主的薪酬分配體系,員工的薪酬收入與其業務績效相掛鉤,通過薪酬收入的多少考核員工對企業所做的貢獻。對于較大貢獻的人員給與的薪酬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這樣不僅可以留住人才,同時也可以淘汰到“搭便車”的員工,從而提高企業效益,降低成本。通過對中石油昆侖燃氣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對于昆侖燃氣公司來說,內部控制的嚴格性和實際性是影響該企業內部控制效果的重要性質。企業只有嚴格將內部控制中每個環節嚴格執行,才能將內部控制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從而提升企業優秀競爭力和內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鳳鳴.內部控制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梁運吉.內部控制學[M].科學出版社,2014.
[3]王雙云.探析國有企業建立和執行內部控制體系有效性[J].中國經貿,2015(05).
[4]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5]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石油石化行業內部控制操作指南[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6]王銳.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問題及對策[D].東北財經大學,2007.
[7]付彩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以SY公司為例[D].河北農業大學,2013.
作者:王欣雅 韓建民 單位:甘肅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