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19 09:24: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全球化建設發展的時代,英語作為世界第一的通用語言,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為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提供了便利條件。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未來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跨國界、跨文化的交流與實踐中。為了確保交流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真正融入到國際舞臺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中,更高效地進行思想交流,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中加快腳步,更早地實現富民強國的中國夢,大學英語中跨文化教育尤為重要。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并沒有改變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雖然近年來,我國對大學英語的教育教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十分重視英語的教學成果,但是依舊無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學生在課堂中的教學仍舊沿襲單詞死記硬背、語法背誦、固定搭配使用等傳統教學方法。在實際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時,大多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在涉及經濟、文化等專業領域時表現更為明顯。究其原因,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沒有對西方文化發展、歷史背景進行深入了解,在跨國界、跨文化的語言環境中,沒有養成相應的思維習慣。鑒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研究僅僅處于起步階段,從事跨文化教育研究工作的主要是漢語教師和英語教師以及語言工作者,至于歷史學家、哲學家所做的相應工作也主要是語言教學等宏觀方面的研究,與跨文化教育有關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設計比較少,缺乏系統的跨文化教育理論和機構進行指導。立足于學生角度,雖然他們對外來文化有著豐富的理論認知,但他們的跨文化知識在數量上并不少,但立足于更深刻、系統的層次看,這些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亟待加強。由于很多學生對跨文化知識一知半解,并沒有達到對西方國家的思維模式和社會文化背景了如指掌的地步。對目的語國家的思維模式、風俗習慣、言談禁忌、行為規則也只是浮光掠影地進行學習,以備應試之用。這就導致我國大學生在走出校園后,在進行外事活動和商務往來中應用文化手段來解決相關問題的意識相當薄弱。當代大學生跨文化素質不高不僅直接影響外事活動,還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經濟關系的“請進來”。政府一再改善投資軟環境,但是如何消除中外文化隔閡,營造優越的文化環境也同樣是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我國的大學生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還處在相對混亂、自發地萌芽狀態中,跨文化教育的理論體系和實踐規范都有待于加強和提升。
2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2.1大學英語教師跨文化教育意識和視野有待提高
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大學英語教師的跨文化教育意識也隨之提高,但是其跨文化視野還是需要加強。有些教師單純地認為英語教學就是講授英國語言知識,他們看中語言形式,漠視社會文化。目前,隨著交際法教學實踐的普及利用,和對英語教學中文化問題的研討重視,大學英語教師開始關注跨文化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遺憾的是,大學英語教師對母語文化在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認識不足,在英語教學中往往忽視培養學生的母語意識和對母語文化的導入和傳播。有些英語教師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表達能力較為欠缺,對歷史典故、文學常識掌握不到位。由此可以看出,大學英語教師對母語文化缺少系統的研究和理解,中西方文化觀匱乏,作為語言文學的傳播者無法做到融會貫通,在教學實踐中很難挖掘語言形式內的文化內涵。大多數英語教師還不具備這兩種語言應用上的深厚功底。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如果沒有充分的認知、理解,就無法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和教育,以此來決定取舍、參照和傳播。只有讓學生充分了解文化的共性之后,才能夠樹立對跨文化的正確理解,最終實現跨文化教育目標。
2.2大學生對外來文化的心態亟待合理
大學英語教學受教育體制和應試教育的制約,遠離英語文化環境。作為學生,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非常簡單和直接,那就是完成學業、拿到證書。簡言之,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升學和應試。綜上,學習英語的環境不盡如人意,各方面都需要加強對跨文化教育的支持和支撐。雖然有些學生語言能力比較強,但是跨文化能力,如交際方略、規則、禮貌等方面卻很缺乏,他們并不熟悉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和文化背景,對隱含文化內涵的語言現象和行為并不清楚,在跨文化交際中很容易誤解對方,導致外事交際或活動失敗。另外由于新媒體發達,當代大學生盲目崇拜外來文化,無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并不代表他們懂得跨文化差異,通過跨文化教育能夠培養他們感恩、尊重、寬容、平等的跨文化心態。
3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
當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遠不能滿足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建設的商務往來需求。自加入WTO以來,國際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已經深入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任何國家都有“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外事行為,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和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運用,還要培養學生的本土傳統文化意識,使學生成長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外來文化的汲取者和吸收者。只有對本國文化有了充分的認知及修養,才能培養和健全學生對文化的多元性教學相長、兼容并包、融會貫通的跨文化人格。大學英語跨文化教育除了涉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還涉及到跨文化知識和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就是與異族交往的文化行為能力,在交往中規避跨文化沖突的能力。隨著對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大學英語教學已經摒棄了死記硬背、盲目灌輸的簡單教法。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向學生做好跨文化教育的滲透。21世紀是信息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也是跨文化交際的時代。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更要注意增加對跨文化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掌握跨文化交際技能。文化差異的范疇是寬廣的,英語教材也要適應跨文化教育的需要。教材中應該體現出道德標準、文化意識、國際化問題、環境保護、科技應用等等。要切實將語言與文化巧妙融合,從而進入嶄新的教學模式。要通過教材將西方的文化習俗、歷史背景、傳說故事敘述給學生,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文化現象和文化內涵中,體會出語言的表面和內涵差異,最終讓學生在外事交往和活動中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真正理解對方的行為。
4結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切實推動和深入執行并不是朝夕之功,要通過大量的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來實現。跨文化教育是對教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最佳考驗,要求大學英語教師要有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融會貫通的文化素質,最終致力于培養大學生在優秀的語言學習氛圍中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向林.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64-67.
[2]國佳.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J].民營科技,2017(7):232-233.
[3]蒲昱吟.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研究[J].納稅,2017(9):159.
作者:孫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