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01 09:03: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引言
高中生物學科主要內容圍繞著基礎生命教育,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主要圍繞著分子與細胞、遺傳與變異、穩態和環境三大模塊進行教學,老師在課堂上采用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系統理論體系,幫助學生建立創新思維系統,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高中生創新能力重要性
高中是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快速成長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會快速形成獨立思考和自己的判斷系統,而且求知欲旺盛、吸收知識的能力強,這個階段形成的思維系統將影響學生們的一生,特別是在知識吸收強,思維還沒有形成定式的時候,剛好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最佳時期。隨著我國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社會處于快速變化、高速發展時期,對于創新思維和創新人力強的人才極度渴求,隨著社會發展,人人創新、人人創新的時代逐漸來臨,在中學時期,加大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我國的人才儲備有極大的好處。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不是簡單的想出新想法那么簡單,其實更是一種創新思維系統,要培養學生擁有自己的思維系統,能夠以不同角度、不同的解決方式解決問題,而且要勇于探索,需求解決答案,而不是空口無憑只是漫天的提出想法,而不解決問題。但目前我們,我們國家的學生面臨的一種“填鴨式”的教育,在教育教學中,偏向于老師授課,學生聽課,學生能夠吸收的知識內容有多少只有學生自己知道,老師覺得課都講不完,更不要說抽時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我國還面臨著科研少,創新思維弱等問題,我國的許多中學生雖然對課本上的知識點理解透徹,但許多學生學習的時候,經常局限于課本知識內容中,很少拓展自己的思維,探索專業的知識內容,只局限于書本知識,也導致許多學生的創新思維受到限制。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特別是在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上,要引導學生們對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探索,并且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在動手探索中形成學生自己的創新思維。
三、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引導啟發為主
傳統的教學課堂中,老師會以教授學生知識為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老師對于學生實際掌握的課堂內容有多少不甚了解,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底下聽,單項輸出中老師不僅不知道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想要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們成為課堂上的主體。老師可以在課堂生物教學中不斷設置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聽課,激發學生們上課的熱情,從而提高上課的效率。在教學中,老師要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們融入相應的情境中思考并理解相應的提問,學生們自己找出問題,帶著問題需求答案,老師再加以引導,能夠從中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效率。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中,主要講的是遺傳的問題,我們可以先看一組關于遺傳病例的圖,讓同學們猜測他們得的是什么病,進入讓同學們思考為什么會得這種病,這些病應該如何預防,通過不斷設問,讓同學們自己討論尋找答案,并且要同學們舉例遺傳的特點,鞏固知識點,引導學生們發散性思維,提高大家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式個性化培養
隨著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老師們在課堂上也要通過多種方式啟發、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隨著信息化發展,生物課堂的教學上可以適時加入各種形式多媒體教學。高中生物學中必修三的生物學內容比較抽象和復雜,如果僅靠老師描述會讓學生對內容更加迷惑,理解上存在比較大的困難。所以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方式,通過短視頻、圖片、音頻等多種方式,立體、生動地展示課本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知識,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高中教學中,老師普遍也面臨班級學生過多,課堂無法一一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程度,但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不同,老師在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模式來了解學生,例如課堂提問反饋,小組合作討論,課后作業等。特別是在班級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小組間的分工合作項目,能夠有了解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學間的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思維的碰撞和交流,拓展學生們的創新思維。此外,老師們還可以在課堂上舉行一些比較有趣的課堂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們進行課堂扮演,像是必修一中細胞課程關于線粒體、葉綠體等內容,可以讓同學們分小組扮演線粒體、葉綠體等各種細胞角色,在光合作用下,是哪些細胞角色再活動,可以通過同學們的角色扮演,厘清其中規律,讓同學們對規律印象深刻。
(三)與自然實踐相結合
生物課程與其他課堂不同,課程重點探究生命的規律,所以老師們在教學中不僅在課堂上,還可以結合課堂外。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去戶外觀察生物生長的規律,結合課本的知識點,加深對知識點內容的理解,同時通過實踐探索,對生物和環境的關系加以思考,發散自己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在課堂上,老師也可以多用實驗教學模式,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做實驗,在實踐中探究生物的發展的規律,發現問題并且自己動手尋求答案,拓展學生們創新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創新思維作為現在學生培養的重點內容,老師們要在課堂教育中也要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生物教學中,可以多媒體教學、實踐教學,讓學生們成為課堂主體,在實踐中不斷尋找答案,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實踐動手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晨生.談創新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176-177.
[2]曹麗艷.高中生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J].中華少年,2016(06):147-148.
作者簡介:謝儀,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