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23 03:05: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等學校實驗室管理缺陷及對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等學校的三大職能是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高校實驗室是教學和科研的基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硬件條件,一個高校實驗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水平[1]。如何使實驗室資源充分服務于高等學校的三大職能,將是評價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招生人數不斷擴大和專業調整的節奏加快,現行實驗室管理的各種弊端逐漸顯露,改革是必然趨勢。本文就高校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提出幾點建議和看法,以供參考。
一、實驗室管理的現狀
高校實驗室大多是按照專業設置的,隸屬于系或者二級學院或者教研室,實驗室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本專業的師生,理論老師也就是實驗教師,在專業教育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迎合了理論教學的需要,提升了理論學習的效果[1]。但是隨著高等教育面向大眾化、工程化方向發展,原有的實驗室管理方法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1.實驗室規模小、利用率低。以前實驗課課時少,實驗室面積小、規模小,實驗設備臺套數少,學生人數也比較少,實驗循壞下來沒有任何問題;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個別熱門專業可能招生人數比較多,由于實驗臺套數比較少,實驗室面積也有限,一個實驗循環下來次數非常多,很多實驗課程不得不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形成學生休息實驗室不休息的怪狀。另外實驗室隸屬于二級學院或者教研室,實驗室建設的時候只會考慮自己專業的需要,對于交叉學科或者其他相近專業的學科考慮的少,最終導致實驗室重復建設、利用效率低下。導致實驗室整體設備單一,只為某一個專業服務的局面,無法形成較大規模的實驗室,難于為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提供教學和科研的保障[2-3]。
2.不重視實驗技術人才建設。高校一般以理論課教師為重點,引進時候都需要專業背景,高學歷高職稱,而實驗技術人員一般被認為是教學的輔助人員。從事實驗教學的技術人員的學歷進修和業務培訓得不到重視;工作崗位長期重復工作,單調乏味,缺乏激勵措施和激情,缺乏吸引力;另外實驗技術人員和外界交流較少,業務進修機會少,不利于其業務水平的提高。
3.實驗室管理不規范。實驗室隸屬于二級學院或者教研室,管理方式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規章制度,實驗人員的崗位職責不清晰,牽涉到實驗室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問題的多方責任劃分不清;另外每個實驗室有自己的專業特點,比如電類實驗室弱電和強電對安全的要求和定義是不一樣的,而目前基本上都是按照統一的要求管理不同的實驗室,缺乏針對性。
二、高校實驗室管理的建議
1.資源共享、提高效率。傳統的實驗室是按課程設置,分專業管理,隸屬教研室或二級學院,實驗室設置過細,基于專業考慮的,只為本專業學生服務,效率低下,設備閑置浪費。如計算機類、電類和通信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專業基礎課基本上是一致的,如大學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等,可以共建幾個基礎實驗室,供全校共同使用,提高效率。如我們學校的電工實驗室、模數電實驗室、電子工藝實驗室、大學物理實驗等有實驗實訓教學部統一管理和安排,供學生使用,做到資源共享。
2.重視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師資隊伍一般包括實驗課授課教師、實驗管理人員即實驗室主任、實驗維修保管人員、專職實驗員等;實驗教師一般是理論課教師或者實驗專職教師,實驗管理人員一般是實驗室主任,實驗員一般是后勤保障、實驗準備的工作人員。作為實驗專業技術人員,除了正常的實驗教學活動之外,還可以協助科研團隊參與科研建設,同時也可利用現有實驗室資源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等,通過不斷學習參與來提高自我專業技術水平,開拓個人視野。在現行管理模式下,高校要對實驗教師隊伍建設足夠重視。引入實驗教師時一定要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動手能力強學歷高的老師,同時,應該允許實驗人員在培訓進修、職稱評定上與專業教師具有同等的地位,提高高校實驗室隊伍的師資質量和數量[4]。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實驗室師資隊伍,可以提高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5]。
3.創新師生互管實驗室的新模式。傳統實驗室一般都是做實驗的時候把門打開,平時都是鎖起來的,便于日常的管理;導致很多優秀學生無法進入實驗室對實驗進一步的探究和開發,實驗室開放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但實驗教師短缺又不能做到實驗室全開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讓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途徑。根據學生意愿,選拔那些品學兼優、做事細心、認真負責的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教師對實驗室注意事項、設備使用方法等提前給予培訓,讓其熟練掌握后負責該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把實驗室面向全校進行開放。這種學生參與式的管理模式可以解決實驗教師管理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可起到培養學生選拔學生的作用。另外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大學生研究性學習項目、學科競賽如西門子智能制造、智能車、挑戰杯等融入到實驗室去并進行開放管理,取得較好競賽成績。
4.加強實驗室規范化管理。實驗室管理是一門重要的管理類學科,屬于管理學的范疇。實驗室管理力求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從管理中求效益、求發展。制定實驗室管理工作條例、實驗室安全消防管理條例、實驗室水電管理條例、儀器設備管理條例、低值易耗品管理條例、實驗室檔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6]。編印實驗室主任手冊、實驗室工作日志、大型儀器使用記錄等;不定期對實驗室進行過程檢查,每學期開展三期教學檢查,每年進行優秀實驗室評比活動,總結交流實驗室的先進管理經驗,保證實驗室的安全正常運行。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制定相應實驗室管理文件,不斷完善實驗室管理。
三、結束語
高等學校的主要職責是人才培養,而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實驗室又是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場所。沒有高水平的實驗室建設和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就培養不出高質量的人才,研究不出高水平的成果[7]。因此,實驗室的管理改革勢在必行,才更好地服務于教學與科研。
參考文獻:
[1]雷忠萍,賀道華,程雪妮等.高等學校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4):254-255,258.
[2]謝安建,王禮貴.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創新性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4):271-273,288.
[3]姜麗偉.高校實驗室管理體制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6):193-195.
[4]李基有,崔楠,張文梅.立足資源共享平臺創新實驗室管理模式[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19):98-100.
[5]賴燕玲.加強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提高學科建設水平[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29(6)27-30.
[6]馬桂霞.加強實驗室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J].中國信息化,2013,(04):397.
[7]林曉霞,周凝瑞,胡俊.高校實驗室管理模式的研究[J].時代教育,2012,(17):120.
作者:徐宇寶 杜成濤 余平 單位:皖西學院電氣與光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