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23 02:52: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的廣泛使用,推動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承載技術支持和數據來源。隨著時代的變化,高校學生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進行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各種結構化或碎片化數據,這些數據將高校教育管理帶入到“大數據時代”。深入分析高校學生在數據媒體平臺上產生各種信息折射,研究大數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對于高校管理者正確把握高校學生新時期發展規律和思想動態,增加教育管理工作開拓性具有重大意義;把數據信息應用于高校教育管理,將有利于轉變教育服務觀念轉變,促進教育觀念轉變,實現高校教育管理的精準化、科學化。
1大數據的含義及特征
大數據(big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巨大到無法使用傳統流程處理和分析,無法在短時間內轉化成有價值的決策資訊。大數據主要具備“4V”特性:大容量、多樣性、速度快、價值性。大數據不僅僅是蘊藏巨大數據的海量數據資源,更是一種快捷高效的技術工具。從其特性而言,高校管理者通過對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夠通過不同信息維度的設置進行個體學生或者學生群體的全面分析研究,增加代際學生的對比和共性分析;迅速整合學生個人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工作,提高學生教育管理的科學性。大數據應用是基于對海量數據的“價值提取和整合”,迄今為止,大數據已經在商業、醫療、科技、天文等各個領域的各個層面得到廣泛使用,并獲得良好效應。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上,大數據技術具有廣大的使用空間和科研價值。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挖掘數字化校園各個應用系統和學生社交化數據中的信息,能夠為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提供精細化的技術支持。
2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應用
根據筆者的調查研究發現,當代高校大學生在新媒體平臺、數碼產品使用、網絡信息傳播、APP程序使用等各方面的參與度極高,隨之帶來的信息碎片也分布于不同的虛擬平臺,側面分布著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社交、價值觀等各方面的信息。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重要時期,在信息化、新媒體的環境烘托下,大學生的精英意識和個人訴求更多的傾向于新媒體平臺。新媒體“對大學生行為方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心理發展、道德法制觀念等都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2.1全面把控學生思想行為動態
在新時期,高校學生的思想行為已經出現個性鮮明的多向發展。高校學生工作一般分為教育、管理、安全穩定和黨團建設等方面。現階段高校發展在培養學生專業性、實踐性能力方面投入過多資源,在意識形態發展方面的隱形教育管理上依舊依靠談心談話、心理輔導等傳統模式進行把控,缺乏學生教育的前瞻預警和動態監測,不利于學生思想動態的全方面把控。大數據平臺的使用,能夠切實提高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者的大數據意識,通過大數據平臺提前預警學生思想偏向,高效快速地進行學生思想引導,并加強全過程的動態監控和結果分析,將學生管理進行數據化分析,提高學生管理科學性、專業性。
2.2開展高校輿情分析
大數據時期,高校在理論上可以獲取關于學生的各項數據,如學生個人信息、學習成績、能力傾向,發展歷程等各個方面。基于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熱點對目標學生進行數據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學生對于熱點或者輿情的態度,更好地判斷和預測學生行為傾向,制定預備方案措施,增加管理針對性和教育管理個性化。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運用大數據技術,將學生在各種媒體平臺上的痕跡性信息進行專項捕捉,學生的個體或集體性動態將會在第一時間反饋和預警規范,減少因信息片面化等短板造成的輿情危機,維護高校形象和社會安定。
2.3增強高校教育管理對象協同化
當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出現常態性復制前進,即在保持原有經驗基礎上進行機械化、自我復制性定型,缺少教育雙方的同步發展。當代大學生個性鮮明、注重話語權、渴求表達,對于原有的單向的教育管理的默認執行性具有本能排斥,期望成為管理實踐中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大數據為改變單向的教育管理模式,實現互動參與的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能性。新時期高校管理以學生為中心,貫徹服務學生,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利用大數據將學生對于學校改革、發展已經學生的基本訴求通過數據分析呈現出來,連接學校管理者和學生,促進雙向溝通暢通,有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和高校改革發展。
2.4促進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理念轉變
大數據技術的普及使得信息可獲得性極大增強,學生能夠方便快捷地在不同的平臺獲得學習和娛樂資源,并且可以通過這些平臺提供信息,實現信息的多方傳播。這種數據傳播的模式讓學生在獲取學習資源、拓展交際途徑、滿足自我需求等各方面提供了更大的潛在空間。這些變化就要求高校學生管理要順應時展特點從傳統的“單向執行性”管理模式向“雙向協同性”模式轉變,從硬性管理教育向服務引導轉變。順應這一轉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樹立數據意識,通過數據信息技術部和信息化校園等技術,充分挖掘大數據蘊含的潛在規律和關聯數據,最大化地提取有價值信息,整合學生管理資源,及時引導和服務學生管理。
2.5實現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決策系統化
大數據時代高效快捷的信息傳播、全民參與的微制作、碎片多元的信息內容正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也影響著教育管理大學生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者。另外,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是“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學校黨政領導、教務系統、學工系統、團委等均參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并在各個方面的不同維度進行學生專項信息的收集和整合。但是各部門之間的系統獨立運作,導致資源共享不足、上下溝通不暢、相互協作不足。大數據技術使用,為解決這一局面提供了現實可行性。通過構建共享的大數據平臺,打破各自為政,構建數據信息渠道的有效連接,實現信息整合、跨部門分工合作,進而實現高校教育管理的決策系統化。
3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路徑創新
3.1搭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數據平臺
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者應當積極應對時代需求和學生特點大膽運用大數據和相關技術,在學生數據收集和分析基礎上辨別不同學生學習等不同要素上的差別,針對這些差異,挖掘學生發展規律,增強高校教育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大數據分析的基礎是多方面學生信息來源,因此,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必須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進行學生信息收集和監測管理。但是,目前許多高校雖均建立了基礎性的內網平臺進行學生信息的儲存和調度,但是信息資源在各部門之間存在隔離壁壘,沒有實現基本權限的共享和整合。另外,學生數據內容龐雜,使用和數據采集等方面需要專門機構或部門進行專項管理,形成學校學生工作處、后勤處、圖書館等各方信息的匯總和收集,整合各方數據形成平臺合力,搭建一個系統的教育管理數據收集平臺,形成一個全校范圍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數據庫,以保證及時全面地收集、更新和共享學生的所有數據,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各項情況。
3.2建設和培養專業學生數據管理團隊
大數據的特征就是數據量大、類型多、價值稀疏,但產生和失效速度快。隨著云計算、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IT技術的興起,大學生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產生大量的信息碎片和片段數據,這些數據分散在學生的生活娛樂、學習互動等各方面,想要進行充分整合和價值數據的提取,需要專業的技術支持和人員管理。現在各大高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層面的人員主要集中為輔導員、班主任等,這些人員本身數據專業背景缺乏,信息技術水平不能完全勝任學校數據信息的管理和操作。因此,要及時成立高校教育管理大數據工作專項團隊和數據分析團隊。運用計算機技術開展數據采集和數據融合,運用數學、統計學的原理開展數據挖掘和建模,形成預測和決策的數據可視化成果。在形成可視性數據成果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健康情況、學業監督預警、心理測評追蹤、行為傾向分析等各項工作。
3.3完善和規范大數據使用和管理制度
大數據收集和整合技術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發揮作用的基礎是數據收集。但是,由于數字網絡、多媒體等平臺管理規范存在一定缺失,并且學生數據分散于不同媒介,在進行數據收集時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學生隱私信息的泄露,威脅到學生的個人信息安全,使學生面臨不同程度的危險。為實現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在大數據技術的價值最大化,必須在大數據及相關技術實施的過程中,建立并完善數據使用和管理規范,統一數據使用標準,確保數據傳遞和使用過程中的低風險對接,最終實現數據共享和整合。另外,在數據采集和傳遞過程中,針對數據信息的價值標準,進行數據使用范圍和權限設定,從管理層級上進行數據使用制度規范和完善,減少學生數據泄露風險和威脅,提高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最后,為防止數據泄露和惡意黑客攻擊等潛在威脅,高校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建立防控預案,保證數據安全的同時,維護校園內網安全和高校聲譽。綜上所述,全力搭建高校教育管理平臺,實現數據平臺的共建互聯,數據的共享共用,能夠充分整合集成社會機構、教育部門、學校、院系和班級的數據資源,實現學生信息的最優呈現;大數據技術下的教育管理方法,能夠實現高校教育管理決策系統化、科學化,對于學校管理預測監控、動態調控。跟蹤反饋等體系的完善和規范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大數據”作為信息社會認知世界的新方式,給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研究大數據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對高校學生工作者把握新生代學生發展規律、增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開拓性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阮邵萍.大數據背景下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新思路[J].科技視界,2015,(3).
[2]萬輝.大數據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8).
[3]胡晶君.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工作創新探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4]周湘林.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
[5]桑慶兵.大數據在高校的應用與思考[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
作者:范華莉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