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9 09:01: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信息化時代農產品電視營銷路徑思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電視營銷盛行于20世紀的美國,在這一時期,電視機成了美國家庭的主要消遣工具。因此部分企業在電視廣告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電視營銷模式。該模式通常會通過電視媒體為消費者詳細介紹待售產品的主要優勢,并在較為熱烈的氣氛中,邀請消費者立即購買。隨著電視的普及,這一方式也在我國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并體現出了良好的效果。當下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由于缺乏宣傳,我國的綠色食品難以被消費者廣泛認知。在此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電視營銷模式,可使社會需求與直銷產品得到有效的對接。
一、信息技術對傳統商業市場的改變
(一)商業市場的發展規律
商業市場的發展與物流、貨幣、信息等要素密切相關。在古典商業社會,交通條件較差、貨幣使用不夠普及、信息交流不夠通暢。重商主義理論認為,利用不對稱信息并以貴重金屬作為貨幣,可使不同地區的特色貨物獲得較高的溢價空間。受此觀念影響,這一時期的遠程商隊成了貿易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進入工業化時代后,古典經濟學理論將商業發展的重點轉移至生產環節,受此影響,人類社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同時,隨著機械技術的發展,交通條件更加便捷,通過運輸獲取高額利潤的商幫逐漸衰落。再有由于主權信用貨幣的出現,商品交易更加便捷。在這一時期,代表國家或地區利益的大型國際貿易公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掌握了商品流通的主導權。
(二)信息技術為商業環境帶來的改變
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古典的商業形態。在信息技術出現早期,商品交易者通過電報技術掌握了原始產品的價格信息,并利用期貨交易等工具,使商品的零售價格更加穩定。其次,在20世紀60年代,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了新型的物流體系,從而使商品的運輸成本大幅降低。再者,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用卡等交易工具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零售業因此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物流、貨幣以及信息傳播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從而使商品物價大幅降低。同時受到產能過剩的影響,依托信息技術商業廣告,也成了重要的經營手段。
(三)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商業形態的轉變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電子商務企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并對傳統的商業形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首先,傳統商業模式中的物流體系逐漸瓦解。傳統的商業模式通常采用生產—營銷—渠道流通—終端的線型鏈條,商品通過該鏈條流通至消費環節,并使參與流通的企業獲得穩定的收益。但電子商務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鏈條模式,各環節企業都可通過我國發達的物流體系,將商品輸送到消費端。其次,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商業信息更加透明。互聯網具有極強的開放性,消費者可利用網絡界面對比商品信息,從而使自身獲得更強的選擇能力。再者,電子商務的發展使電子貨幣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商品交易更加便捷。同時電子貨幣的使用,可促進商業體系的誠信意識,從而使我國的營商環境得到改善。
(一)品牌意識不強
我國農產品銷售企業的品牌意識普遍不強,這一問題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首先,當下的商業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受到產能過剩的影響企業的利潤不斷降低,缺乏品牌建設,將使企業長期陷入同質化競爭。其次,為了保障居民生活,我國的糧食價格受到了較為嚴格的控制,建立優質的品牌可擴寬企業的產品結構,從而使企業享受到品牌帶來的利潤。
(二)媒體選擇不合理
在開展電視營銷的過程中,合理選擇媒體極為重要,但部分農業企業在選擇媒體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當下部分企業對于媒體的知名度較為關注,并盲目投入巨額資金,這一現象將使企業承受較大的風險。其次,部分企業在選擇廣告時段時,常常會將價格因素作為主要考量,以至營銷效果與投入難以獲得平衡。
(三)營銷方式單一
我國部分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電視營銷模式,使得企業的盈利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首先,在信息化條件下,電視媒體的受眾群體逐漸萎縮。選擇單一的媒體渠道,會使企業的銷售范圍受到局限。其次,在信息化時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更為理性,在購買相關商品的過程中,往往會通過信息對比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這一現象也為傳統的電視營銷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
(四)營銷與渠道脫節
利用電視營銷推廣的產品,通常具有較高的利潤空間并且儲運成本較低。但農產品的利潤空間普遍較小并且儲運成本較高,因此采用傳統的銷售模式,會使企業承受較重的經濟負擔。其次,我國部分企業在開展電視營銷的過程中,通常采用全產業鏈的模式,期望通過這一模式,獲得更高的收益。但這樣的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社會的發展,并將提高企業的管理成本。
(五)儲運問題的影響
儲運是商品流動的關鍵環節,合理掌握庫存對于企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我國部分電視營銷企業的庫存管理并不科學,以致企業的經營存在巨大的隱患。首先,農產品的保鮮周期通常較短,而電視營銷的銷量并不穩定。如果出現產品積壓,將會為該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其次,農產品的運輸要求較高,無法合理掌握溫度與濕度,將使生鮮產品的品質大幅降低。
(六)缺乏售后服務
我國與2015年3月15日推出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其中第25條明確提出了保護消費者后悔權的相關規定。在電視營銷的過程中,為客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不僅是企業的經營手段,也是其應盡的法律責任。但農產品在電視營銷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這部分企業常常減少售后服務的投入。這一問題,不僅使企業違背了法律原則,也使自身的品牌建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農產品電視營銷的具體路徑
(一)制定品牌發展方案
傳統的農產品營銷企業往往不重視自身品牌的發展,但在信息化時代,積極推動品牌建設可使商品獲得更高的溢價空間,并使自身的營銷成本大幅降低。在建立品牌的過程中,營銷企業首先要設計出鮮明的LOGO,LOGO是幫助消費者識別品牌的重要工具,具體可包含主題顏色、圖形以及文字,同時在設計LOGO的過程中,應當融入企業的優秀優勢與經營理念。其次,品牌發展離不開宣傳工作,在信息時代,媒體信息更加多元,觀眾的小眾愛好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因此,企業宣傳應當結合線上線下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宣傳工作。例如,企業可開展親子美食或老年健康美食等社區活動,在活動舉辦前企業可通過電視媒體對其進行大范圍的報道。同時企業可通過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對活動的具體要求進行說明。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都可獲得良好的體驗。
(二)結合優勢媒體資源
電視媒體是電視營銷的主要載體,在選擇合作媒體的過程中,企業可依據以下原則進行篩選。首先,企業應當對主要的客戶群體進行詳細的分析,并依據群體的年齡結構、收入狀況以及主要訴求尋找相對應的媒體。采購健康食品的主要群體通常是中產基層的家庭主婦,因此在美容或育兒等電視節目中播放簡短的電視講座通常可獲得更好的效果。其次,不同廣告時段的價格差異較大,針對農產品的特征,企業可選擇午餐前后的時間,這一時段的廣告費用較低,同時觀眾觀看電視的幾率較高。再有,在選擇電視媒體的過程中,企業應當將該媒體的網絡運營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融媒體已經成為電視媒體的發展方向。通過多種網絡平臺的疊加宣傳,企業可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
(三)建立電子商務平臺
電視媒體具有較強的局限性,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可使營銷體系更加完善。首先,傳統的電視營銷模式,通常會采用現場電話訂購的方式開展銷售,但消費者更傾向于在思考與比對后決定購買。受此影響,電視營銷時段與消費行為難以有效對接。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可開展全時段銷售,從而彌補電視銷售的不足。其次,電視營銷往往難以對企業以及品牌進行全面的介紹,在營銷時段變動后,企業所積累的客戶將出現一定的流失。因此企業應當在媒體中積極宣傳自身的電子商務平臺,并通過該平臺建立客戶交流機制,通過這樣的方式,客戶與企業可開展更為有效的互動。
(四)合理選擇銷售渠道
農產品的種類較多,各類產品的利潤也存在較大差異,合理選擇銷售渠道,可使企業的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在實踐中,企業可針對高利潤的商品,開展電視營銷+終端配送的方式。高利潤商品通常可承受單獨配送所產生的成本,通過直接配送企業可節約流通環節的支出,并可為消費者提供給更為優質的售后服務。其次,針對利潤較低的商品可與零售企業展開合作,利用零售企業的儲運能力商品的運輸成本將被分擔。再有,針對品牌系列商品,企業可選擇電視營銷+自營店面的模式,通過這一模式,企業品牌可獲得更好的推廣。
(五)建立信息化的儲運體系
農產品的種類較多,倉儲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傳統的電視營銷模式難以準確預估出產品的實際銷量,使得倉儲管理工作較難開展。針對這一問題,企業可運用信息化技術,建立新型的倉儲體系。首先,企業應當針對不同產品的保鮮周期制定合理的庫存管理,并在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術,以實現溫度以及濕度的控制。其次,企業可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對潛在的客戶群進行分析,并以此判斷出保險周期內的銷售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企業的庫存管理將更加科學。
(六)建立信息化的售后服務體系
售后服務是企業建立品牌的重要因素,同時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可為企業帶來更廣闊的銷售空間,當下售后服務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環節。在此背景下,企業應當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首先,企業應當建立完善客戶檔案,并依據消費者的購買情況進行評級。其次,售后服務人員應當對產品使用的周期進行準確的評估,當用戶并未進行二次購買時,售后人員應當主動聯系消費者并解決相關的問題。再次,針對品牌忠誠度較高的用戶,企業可建立VIP客戶檔案,并為其提供更為優惠的銷售政策,通過這樣的方式,消費者將于企業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結語在發展農產品電視營銷的過程中,相關企業首先要確立品牌發展意識。其次,企業應當合理選擇媒體時段,以提升投資的有效性。再次,針對銷售模式單一的問題,企業應當同時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并依托該平臺完善售后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楊天嬌,袁利敏,申潔,齊天真,張威,張巖.媒介融合時代的農產品電視營銷[J].商品與質量,2011(S3):24-25.
[2]楊艷.農產品電視節目營銷漫談[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02):139-140.
[3]張俊,鄭鵬.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何有效開展農產品營銷[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0):112-117.
作者簡介:葉元儉(1985-),男,漢族,福建省泰寧縣人,碩士,研究方向: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統戰理論、新媒體。